(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总结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加法与减法的计算、乘法口诀、三位数的认识、多位数的认识、排列和组合、分数的认识与应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认识。

一、加法与减法的计算(1个篇章)加法与减法是四年级数学的基础和重点,学生需要掌握各种计算方法,包括竖式计算、列竖式进位与退位、进位或退位后的计算等。

同时,学生还需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交换零钱等。

二、乘法口诀(1个篇章)乘法口诀是四年级数学的另一个重点,学生需要通过记忆口诀表,掌握1到9的乘法口诀。

应该按照乘法口诀的表格,以行和列的形式列出,让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数字的乘法结果。

三、三位数的认识(1个篇章)学生需要了解三位数的位数概念,即百位、十位和个位。

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读写三位数,并能够将三位数的大小进行比较。

四、多位数的认识(1个篇章)在多位数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会按照不同位数进行排列,如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

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读写多位数,并能够将它们进行大小比较。

五、排列和组合(1个篇章)在排列和组合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会根据给定的条件,计算不同数目的排列和组合的情况。

例如,给定一组数字,学生需要计算由这些数字所组成的可能性有多少。

六、分数的认识与应用(1个篇章)在分数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分数的概念,包括分子与分母的含义,以及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将分数进行比较、相加以及相减。

七、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认识(1个篇章)在几何图形的学习中,学生将认识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如矩形、三角形、圆形、长方体等。

学生需要学会辨认这些图形的特征,并能够进行分类和比较。

综上所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加法与减法的计算、乘法口诀、三位数的认识、多位数的认识、排列和组合、分数的认识与应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认识。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能够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每单元【小结】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亿以内数的认识:一个十万是10个一万,一个百万是10个十万,一个千万是10个一百万,一个亿是10个一千万。

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数级。

数位。

计数单位。

数字表示整数部分千。

亿。

位千。

亿。

亿级万。

百十千。

位位位亿。

百十千。

位位位个级。

万。

个。

位千。

位。

万百。

位。

千十。

位。

百个。

位。

十一。

位。

一2、亿以内数的读法: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要根据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来决定是“舍”还是“入”。

7、表示物体个数:自然数是1、2、3、4、5、6……,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1,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小结:亿以上的数也是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都只读一个。

10、亿以上数的写法: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大数的认识1.亿以内数的认识:(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是四位数。

(4)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5)数位顺序表:…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6)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7)读数时,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8)写数时,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9)亿以上的数:在亿位后面还有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①一百亿有100个亿,一万亿有10000个亿。

②十进制计数法: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③分级读、写数:从高位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④数的改写:a、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b、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⑤数的大小比较: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2.数的产生:(1)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比1大的整数。

这些数比10、100、1000…更大,我们把它们叫做大数。

(2)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发明了许多记数的方法。

最初,人们是用绳子打结的方法来记数的。

后来,人们发现用一些符号也能记数。

(3)为了表示更大的数,人们创造了用符号表示数的方法,可以用字母表示数,也可以用符号表示数。

如:用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用符号“+”可以表示加法,用符号“-”可以表示减法…(4)现在,世界各国通用的数是十进制计数法。

所谓“十进制”就是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单位等于十个小单位,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十”。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28个重要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28个重要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上册】暑期预习28个重要知识点归纳1.大数的认识亿以内的数的认识:十万:10个一万;一百万:10个十万;一千万:10个一百万;一亿:10个一千万;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根底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那么,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3.数级|分类(1 )四位分级|法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 如:万(数字后面4个0 )、亿(数字后面8个0 )、兆(数字后面12个0 ,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 ,万级| ,亿级|……(2 )三位分级|法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5.数的产生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 ,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拟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6.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 ,1 ,2 ,3 ,4 ,……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 , 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7.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计算机8.射线在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局部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如下列图所示:8.射线特点(1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它从一个端点向另一边无限延长.(2 )射线不可测量.9.直线直线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10.线段线段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有时这些字母也表示线段长度,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 ,线段a .其中AB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11.线段特点(1 )有限长度,可以测量(2 )两个端点12.线段性质(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 )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3 )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局部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直线没有距离.射线也没有距离.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13.角(1 )角的静态定义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2 )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14.角的符号角的符号:∠15.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那么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1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2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3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16.乘法乘法是指一个数或量,增加了多少倍.例如4乘5 ,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说成5个4连加.17.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 " =〞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10 (因数) ×(乘号) 200 (因数) = (等于号) 2000 (积)18.平行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平行.如图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 ,记作AB∥CD .平行线永不相交.19.互相垂直垂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20.平行四边形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21.梯形梯形是指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其中长边叫下底,短边叫上底;也可以单纯的认为上面的一条叫上底,下面一条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22.除法除法法那么: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1. "数位〞与"位数〞、"计数单位〞均为意义不同的概念."数位〞是指一个数的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数位顺序表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同一个数字,由于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值也就不同.例如,在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时,同一个‘6 , ,放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放在百位上表示6个百,放在亿位上表示6个亿等等."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像458这个数有三个数字组成,每个数字占了一个数位,我们就把它叫做三位数.198023456由9个数字组成,那它就是一个九位数. "数位〞与"位数〞不能混淆.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个) , "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 "百位〞上的计数单位是"百〞, "千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 "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万〞等等.所以在读数时先读数字再读计数单位.2.自然数知识扩展自然数集有加法和乘法运算,两个自然数相加或相乘的结果仍为自然数,也可以作减法或除法,但相减和相除的结果未必都是自然数,所以减法和除法运算在自然数集中并不是总能成立的.自然数是人们认识的所有数中最|根本的一类,为了使数的系统有严密的逻辑根底,19世纪的数学家建立了自然数的两种等价的理论:自然数的序数理论和基数理论,使自然数的概念、运算和有关性质得到严格的论述.一定是整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即用数码0 ,1 ,2 ,3 ,4 ,……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 , 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3.角的其他分类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优角:大于180°小于360°叫优角.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0角:等于零度的角.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那么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那么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4.平行线的性质(1 )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 )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 )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5.平行线的判定(同一平面内)(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 )如果两条直线同时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5 )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6.垂线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垂直.(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总结(人教版)第一课大数的认识一、亿以内数的认识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数位: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数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个数级。

包括个级、万级、亿级等。

4、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二、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亿以内数的写法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1、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高的数大。

2、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四、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五、数的产生1、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印度人发明的)。

2、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所有自然数都是整数。

3、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六、亿以上数的认识1、亿以上的数的读法1)先分级,再从最高位读起。

2)读完亿级或万级的数,要加“亿”字或“万”字。

3)还要注意什么位置上的0不读,什么位置上的0要读,读几个0。

2、亿以上的数的写法1)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位写起。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1亿有多大要知道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可以测量100张纸的厚度,计算得到1亿张纸摞起来有1万多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七、计算工具1、计算工具算筹(中国)、算盘(中国)、计算尺(英国)、机械计算器(欧洲)、电子计算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子计算器2、算盘:算盘的1颗上珠代表5,一颗下珠代表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亿以内数的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3、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4、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00是个六位数。

5、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6、亿以上数的读法:①先分级,从高位开始读起。

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7、亿以上数的写法:①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8、比较数的大小:①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9、求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舍去尾数。

10、表示物体个数:1,2 ,3, 4, 5 ,6 ,7 ,8 ,9 ,10, ……. 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3、ON╱CE: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内容。

AC: 清除键,清除所有内容。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数的组成: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

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百亿是一千亿。

12.数级:数级是为了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

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逗号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1)四位分级法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

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

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这是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

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位顺序表: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即满十进一)。

6.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7.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8.亿以上的数的读法:(1)先分级,再从最高级读起;(2)读完“亿级”或“万级”的数要加“亿”字或“万”字;(3)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9.亿以上的数的写法:(1)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级写起;(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10.两个数比较大小:(1)首先看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2)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整数
- 整数的概念: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 整数的比较大小
- 整数的加、减法
第二章:长度和重量
- 厘米、分米、米的换算
- 克、千克的换算
- 重量的加、减法
第三章:图形
- 点、线、线段、射线和角的基本概念
- 直线和曲线
-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认识
第四章:时间和钟表
- 时间的认识:分钟、小时、天、星期、月份、季节、年- 钟表的认识:整点、半点、刻钟、分针、时针
- 时间的计算:已知起始时间和经过的时间求结束时间第五章:加减法
- 个位数加减个位数
- 十位数加减个位数
-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 进位与借位
第六章:分数
- 半和四分之一
- 分数的认识:分子、分母
- 分数的大小比较
- 分数的加减法
第七章:几何图形
- 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认识和比较
-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的认识和性质
- 三角形三边关系
第八章:数据和图表
- 柱形图、折线图的认识
- 数据的处理:最大值、最小值、范围
- 数据的统计:中心性数据、离散性数据、频数分布表
总结
本册数学内容包含整数、长度和重量、图形、时间和钟表、加减法、分数、几何图形、数据和图表等方面的知识点,是四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够提高孩子们的数学水平,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全)
本文档归纳了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全部知识点,具体内容如下:
1. 数位及数的读写:
- 了解数位的概念及其位置价值;
- 能正确读写四位数及其以下的整数。

2. 数的比较与大小:
- 掌握比较运算符的含义;
- 能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确定它们的关系。

3. 数的顺序比较:
- 掌握比较三个以上数的大小;
- 能够按照顺序比较多个数。

4. 数的组成与拆分:
- 了解数的拆分与组成的概念;
- 能够将两位数拆分成十位数和个位数,将两位数根据十位数和个位数合成。

5. 数的相等关系:
- 掌握相等的概念;
- 能够判断两个数是否相等。

6. 数量与长度:
- 了解数量的概念和长度的测量;
- 能够表示和读写长度。

7. 图形的分辨:
- 掌握图形的形状和名称;
- 能够分辨不同形状的图形。

8. 图形的绘制和填色:
- 能够准确绘制指定形状的图形;
- 能够根据要求进行图形的填色。

9. 物体的重量比较:
- 了解重量的概念和轻重的比较;
- 能够比较物体的重量大小。

10. 货币的使用:
- 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面值;
- 能够正确识别各类硬币和纸币。

这些知识点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核心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孩子们可以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整数的认识1. 整数的定义:正整数、负整数、0。

2. 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3. 整数的比较。

二、数的 read as1. 数的编码:一个数可以用一组数字来表示。

2. 数的读法:数的读法规则及注意事项。

3. 数的写法:数的写法规则及注意事项。

三、算数运算1. 加法:正整数、负整数和0的相加。

2. 减法:正整数、负整数和0的相减。

3. 乘法:正整数、负整数和0的相乘。

4. 除法:正整数和0的相除。

5. 运算律: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四、分数和小数1. 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概念及其用途。

2. 分数的加减法:分母相同和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加减法。

3. 小数的定义:分数的运算和小数的定义及其运算。

4. 小数的读法:小数的读法规则及注意事项。

5. 小数的写法:小数的写法规则及注意事项。

五、长度、质量、容积的认识1. 长度:长度的定义、测量方法及表示方法。

2. 质量:质量的定义、测量方法及表示方法。

3. 容积:容积的定义、测量方法及表示方法。

六、几何图形1. 视图: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及其视图。

2.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3. 三角形: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4. 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5. 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七、数据统计1. 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来源及其收集方法。

2. 数据的呈现:条形图、饼图、折线图及数据表的呈现方法。

3. 数据的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分布特征,以及数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以上就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掌握基础知识,幸运的是,四年级数学内容并不是很难,只要认真学习,每一天都有新的进步。

下面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知识点进一步总结:一、整数的认识整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由正整数、负整数和0组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数与计算1. 认识更大的数- 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和顺序。

- 学习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相应的比较方法。

2. 整数运算- 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 学习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

- 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了解乘法表和除法表。

3. 分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分数,了解分子和分母的概念。

- 学习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 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4. 小数的初步认识- 了解小数的概念,认识小数点。

- 学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 掌握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简单转换。

二、量与计量1. 长度单位- 学习使用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

- 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面积单位-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厘米等。

- 学习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3. 体积与容积单位- 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 学习使用升、毫升等容积单位,并掌握其换算。

4. 质量单位- 学习使用千克、克等质量单位。

- 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图形与空间1. 平面图形-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平面图形。

- 学习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 立体图形-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基本立体图形。

- 学习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 空间与方向- 学习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 掌握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

四、统计与概率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

- 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图。

2. 初步概率概念- 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五、解决问题1. 应用题的解答- 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信息。

- 掌握解决简单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2. 逻辑思维与推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会简单的数学推理。

以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个知识点。

四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数学小报

四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数学小报

四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加减法1. 加法计算:a. 横式加法b. 竖式加法2. 减法计算:a. 横式减法b. 竖式减法3. 进位借位的概念和运用二、乘法1. 乘法口诀表的学习2. 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3. 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4. 乘法的列竖式计算三、除法1. 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 除法的列竖式计算3. 除法的商和余数的概念四、分数1. 分数的认识和概念2. 分数的加减法3. 分数的乘法4. 分数的除法5. 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五、三角形和四边形1. 三角形的认识和特点2. 四边形的分类和特点3.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周长计算4.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六、时、分1. 时、分的认识和读法2. 时、分的运算方法3. 时、分的换算七、长度1. 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换算2. 长度的比较和计算八、容积1. 容积单位的认识和换算2. 容积的比较和计算以上为四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同学们可以对加减法、乘除法、分数、图形、时分、长度和容积等数学概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多做练习,提高数学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九、第一节:加减法加法和减法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计算方法之一。

在四年级上学期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横式加法和减法,以及竖式加法和减法。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掌握了不同情境下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使我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1.1横式加法在学习横式加法时,我们注意到加数与被加数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而和数的大小不变。

这种交换律使我们在实际运用加法时更加方便快捷。

1.2竖式加法竖式加法是我们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另一种加法计算方法。

通过竖式加法,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将数字排列整齐,便于逐位相加,避免出错。

我们在学习中还注意到了进位的概念和运用,这对我们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律有很大帮助。

2.1横式减法在学习横式减法时,我们掌握了对减数和被减数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确定差的正负,并通过运用差不变原理来正确进行减法运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加法与减法- 加法的基本概念: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在一起得到一个总数的运算。

- 加法的运算法则: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 带进位的加法:当相加得到的和超过10时,需要进位。

- 减法的基本概念: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的运算。

- 减法的运算法则:减法满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 带退位的减法:当被减数小于减数时,需要退位。

第二单元:整数的认识- 整数的概念:整数由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组成。

- 整数的表示:整数可以用正号(+)或负号(-)表示。

- 整数的比较:正整数比负整数大,相同正负号的整数比较绝对值大小。

- 整数的加减法: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与自然数相同。

- 整数与数轴:整数可以用数轴表示,正整数在数轴的右侧,负整数在数轴的左侧。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相对的边长相等,相邻的角互补。

- 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是所有边长的和。

- 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度乘以宽度。

- 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边长相等,角是直角。

- 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四倍。

- 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

第四单元:加减法的计算- 加法的进位:当相加得到的和超过10时,需要进位。

- 减法的退位:当被减数小于减数时,需要退位。

- 分层次计算:先计算个位数,再计算十位数,最后计算百位数。

- 运算顺序:先加后减,先乘后除。

- 括号的运用:括号中的内容优先计算。

第五单元:整数的加减运算- 整数的加法:正数加正数是正数,负数加负数是负数,正数加负数与减法类似。

- 整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 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先计算加减法,再按照运算顺序计算乘除法。

第六单元: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长方形的周长:周长是所有边长的和。

- 长方形的面积:面积是长度乘以宽度。

- 求解周长和面积的问题: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利用周长和面积的公式进行计算。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人教版)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为您介绍四年级数学上册的重要知识要点。

一、整数与小数1. 整数的加减法:- 整数相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异号相加,取差值的符号。

- 整数相减:减去一个整数等于加上这个整数的相反数。

2. 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相加:按位对齐,逐位相加,注意进位。

- 小数相减:可以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将被减数加上减数的相反数。

二、三角形与四边形1. 三角形的分类:- 按边长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普通三角形。

- 按角度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 四边形的分类:- 矩形:四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 正方形:四个边长相等且四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 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 菱形:四个边长相等的四边形。

三、长度、质量和容量1.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km) = 1000米(m)- 1米(m) = 100厘米(cm)- 1厘米(cm) = 10毫米(mm)2. 质量单位换算:- 1千克(kg) = 1000克(g)- 1克(g) = 1000毫克(mg)3. 容量单位换算:- 1升(L) = 1000毫升(mL)四、时间和角1. 时间单位换算:- 1小时(h) = 60分钟(min)- 1分钟(min) = 60秒(s)2. 角的度量:- 角度:角的开口部分,用度(°)来度量。

- 直角:90°角。

- 平角:180°角。

- 角度的加减: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加减。

五、图形的位置与方向1. 图形在平面内的位置关系:- 平行:两个直线之间没有交点。

- 垂直:两个直线互相垂直,交成直角。

2. 方位与方向:- 东西南北的概念。

- 直线方向的描述:水平、垂直、左斜、右斜。

六、解决问题1. 运算顺序:- 用括号先计算括号内的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大数的认识:包括亿以内数的认识、计数单位、数位和数级、大数的读法、大数比较大小、大数的简写、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等。

2.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介绍数的产生方式,如实物计数、结绳计数、刻道计数等,以及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和特点。

3. 认识计算工具:介绍各种计算工具,如算筹计数、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机、电子计算机、计算器等。

4. 亿以上数的认识、读法、写法、简写和求大数近似数:这是本册书的核心知识点,需要掌握如何读写大数,如何简化大数形式,以及如何求大数的近似数。

这些知识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多做练习,加深理解。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实物演示、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一.亿以内数的认识1.数位: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数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亿级。

2.亿以内数的读法:(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2)万级的数都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例:780¦6009 读作:七百八十万¦六千零九3.亿以内数的写法:(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例:三百零二万¦六千写作:302¦60004.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例:50¦6012>5¦0601 50¦6012<50¦60225.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去掉末尾的4个0,再加上一个“万”字;例:32¦0000=32万(目的是为了读写方便)6.不是整万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近似数:要将“千位”上的数四舍五人,然后再加上“万”字。

例:5¦3850≈5¦0000=5万5¦7220≈6¦0000=6万7.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先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如果小于5就把它和后面的尾数全部舍去,改写成0;如果等于或大于5就先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后面的尾数全部舍去,改写成0。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8.数的产生:数是应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与归纳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与归纳
第一单元、大数的熟悉
1、根据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例如:个级、万级、亿级.〕
2、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等都是计数单位.个级的计数单位有:个、十、 百、千.万级的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级的计数单位有:亿、十亿、百亿、千亿.
3、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个级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的数位有:万位、十万位、百万位、 千万位.亿级的数位有: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非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先分级找到亿位,再根据千万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它的近似数, 最后再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
七、数的产生
1、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
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2、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5、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6、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7、从右边数起,第5位是万位;第9位,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例如:〔2496|0000〕
2、读数时,要从高位起,一级一级的往下读.〔要写大写数字.〕
二、单位换算〔大化小乘进率,小化大除进率〕
1、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3、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
4、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100
5、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0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分数的认识和应用:包括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读法、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简化等。

2. 货币认识和应用:学习货币的认识和运用,包括元、角、分的关系、金额的读法、找零等。

3. 两位数和三位数的认识和应用:包括两位数和三位数的数的认识、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等。

4. 加减运算的应用:学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运算规则、数列的加减等。

5. 乘法的初步认识:学习乘法的基础概念、乘法口诀、乘法的运算法则等。

6. 数据统计与图形:学习图形的认识、直方图和折线图的绘制和应用、数据的读写和分析等。

7. 时钟和日历的认识和应用:学习时钟和日历的基本知识、时间的读法、时间的换算、日历的读写和使用等。

8. 位置与方位的认识:学习位置和方位的基本概念、方位词的使用和运用等。

9. 分组与分摊问题:学习将物品分组、分摊的方法和基本概念、分组和分摊的应用等。

10. 长度和面积的认识:学习长度和面积的基本单位、长度和面积的测量、单位换算等。

以上仅为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能略有差异。

第1页/共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总结(人教版)第一课大数的认识一、亿以内数的认识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数位: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数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个数级。

包括个级、万级、亿级等。

4、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二、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亿以内数的写法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1、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高的数大。

2、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四、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五、数的产生1、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印度人发明的)。

2、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所有自然数都是整数。

3、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六、亿以上数的认识1、亿以上的数的读法1)先分级,再从最高位读起。

2)读完亿级或万级的数,要加“亿”字或“万”字。

3)还要注意什么位置上的0不读,什么位置上的0要读,读几个0。

2、亿以上的数的写法1)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位写起。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1亿有多大要知道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可以测量100张纸的厚度,计算得到1亿张纸摞起来有1万多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七、计算工具1、计算工具算筹(中国)、算盘(中国)、计算尺(英国)、机械计算器(欧洲)、电子计算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子计算器2、算盘:算盘的1颗上珠代表5,一颗下珠代表1。

3、计算器:1)计算器各部分名称2)计算器各键的功能M+存数据,MR提取,MC清除,MRC代表按第一下提取、按第二下清除数据。

第二课公顷和平方千米一、公顷1、测量土地面积,可用公顷作单位。

2、1公顷=10000平方米=15亩(1亩等于667平方米)3、1公顷就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00米×100米=10000米2)。

二、平方千米1、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平方千米(km2)作单位。

2、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3、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000米×1000米=100,0000米2)。

第三课角的度量一、线段、直线、射线1、定义线段:一根拉紧的线,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射线: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也是无限长的。

2、区别: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线段可以量出长度;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二、角1、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一点叫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角的符号:∠三、角的度量1、角的单位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2、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制成的。

量角器的中心和0°刻度线。

3、量角的步骤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四、角的分类1、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2、直角、平角、周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1/4周,形成的角叫做直角,1直角=90°;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1平角=180°;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1周角=360°。

3、锐角、钝角锐角:小于90°的角叫锐角。

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叫钝角。

4、角的大小关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五、画角的步骤1、画一条射线;2、使量角器的中心与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与射线重合;3、在量角器上找到要画的角度数的刻度线,点一个点;4、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第四课三位数乘两位数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笔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异同:相同点:乘的顺序相同,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不同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用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时,多乘了一次百位上的数。

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因数末尾有0计算: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因数中间有0: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

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三、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时(0除外),积也要乘几(或除以几)。

四、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1、单价、数量和总价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

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2、速度、时间和路程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速度可以写成70千米/时,读作70千米每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速度价×时间=路程第五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平行和垂直1、两条直线的关系: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会有哪几种情况?平行和相交2、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直线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3、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这两条直线垂直)。

步骤:第一步: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第二步:将三角尺紧贴着直尺移动位置,再画出一条直线。

这条直线与第一步画出的直线平行。

4、互相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直线a与b互相垂直,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5、三角板画互相垂直两条直线情况一:通过直线上的一点画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

步骤:第一步: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第二步:沿着直线向右移动三角板,使直角顶点与直线上的点重合。

第三步: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所画直线就是原直线的垂线。

情况二:过直线外一点画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

步骤:第一步: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第二步:沿着直线向右移动三角板,使另一条直角边与直线外的点重合。

第三步:沿另一条直角边通过直线外的点画一条直线。

所画直线就是原直线的垂线。

6、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线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端点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且与平行线垂直的所有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7、画长方形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可以画出这个长方形。

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先画一个直角,在直角的两条边上量出长和宽的长度,过其中的一个端点画垂直线,量出长或宽的长度,连接两个端点。

二、平行四边形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特点:对边互相平行;对边也相等。

特性:容易变形。

3、高和底: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有2条高)4、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确定了,它的形状不能确定。

三、梯形1、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3、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直角梯形。

4、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上底、下底、腰、高。

四、四边形的关系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平行四边形包括长方形,长方形包括正方形。

详见下图:第六课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口算除法探索口算方法:80÷20=方法一:20×4=80 80÷20=4方法二:8÷2=4 80÷20=4方法三:80÷2=40 80÷20=4方法四:8个十除以2个十等于4,80÷20=4。

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二、笔算除法1、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即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3)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4、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不同点是:除数是一位数时,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除数是两位数时先看被前两位。

5、商的变化规律1)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2)被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反而除以几。

3)被除法和除数都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4)被除法和除数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第七课条形统计图一、统计表1、定义:数据经整理后使之进一步表格化,便形成统计表。

统计表是用原始数据制成的一种表格。

2、作用:1)用数量说明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2)用数量把研究对象之间的变化规律显著地表示出来。

3)用数量把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别显著地表示出来。

3、内容:一般包括总标题、横标题、纵标题、数字资料、单位、制表日期。

二、条形统计图1定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条形统计图一般简称条形图,也叫长条图或直条图。

2、特点:对各个时期或时点的数据有直接对比的作用,对其数值大小,一目了然。

3、作用:直观反映变量的数量差异,便于比较数量差异,研究数量差异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