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珠江三角洲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珠江三角洲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和等级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邬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Landscape Ecology Pattern,Process,Scale and Hierarchy,Higher Education Press 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 起源与发展 起源于中欧和东欧,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德国区域地理学家Troll于1939年创造了“景观生态学”一词,并将其定义为研究某一景观中生物群落只见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的科学。Naveh和Lieberman(1984)继承并发展了欧州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提出“景观生态学是基于系统论、控制论和生态系统学之上的跨学科的生态地理科学,是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在北美,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逐渐兴起。如今,等级理论、分形理论、渗透理论、尺度观点以及一系列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动态模拟途径在景观生态系中的广泛应用,为该科学增添了新内容和新特点。 研究范畴 研究对象和内容 (1)景观结构: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2)景观功能: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和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 (3)景观动态: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也就是景观结构单元的组成成分、多样性、形状和空间格局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能量、物质和生物在分布与运动方面的差异。 研究的重点: (1)空间异质性或格局的形成和动态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 (2)格局—过程—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3)景观的等级结构和功能特征以及尺度演绎问题; (4)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功能的相互关系; (5)景观异质性(或多样性)的维持和管理。 格局、过程、尺度 格局(Pattern)是指空间格局,广义地讲,它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 过程强调事件或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动态特征。 尺度(Scale),广义地讲,是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是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同时又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在景观生态学中,尺度往往以粒度(Grain)和幅度(Extent)来表达。空间粒度之景观中最小可辨识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时间粒度指某一现象或事件发生的(或取样的)频率. 或时间间隔。幅度指研究对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持续范围或长度。 空间异质性和缀块性 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是指某种生态变量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程度。是空间缀块性(Patchness)和空间梯度(Gradient)的综合反映。缀块性强调缀块的种类组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与配置关系,比异质性在概念上更为具体化一些。而梯度则指沿某一方向景观特

园林景观空间布局

1.主要内容 园林布局、立意和园林布置的形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立意与布局 规则式、自然式园林布局形式的内容和 要素构成 园林设计方法 (1)对景对景是园林造景常用的手段之一。对景是人与景物之间形成直接面 对的关系,是指从一个给定的观察点所 观察到的景致。对景具有相对之意,它 往往是一个视觉中心,对整个构景起着 主导的作用。对景又可分为直接对景和 间接对景。直接对景是视线与景直接产 生关系,间接对景会在视线与景的引形 成一定的偏移和隐蔽,景物不一定设在 道路的轴线上或行走的路线上,使人在 不经意间去发现景物,给人以惊异或若 隐若现之感。 (2)借景借景也是园林设计中常用 的方法。借景就是借助一定的组景手段,将其他空间景物纳入所设置的组景范围。

(3)障景障景也称作抑景。障景顾名思义具有隐藏之意,是利用欲显故隐、欲扬先抑的手法,对景物进行必要的遮挡。障景在处理上可由植物、山石或其组合的景物构成屏障。 (4)漏景漏景是一种随意的造景方法,通过稀疏的植物群落或栏杆显现前方的景物,借以引起人的联想,激发人的探究感。古代园林的漏窗便是一例。窗外景物体现为点状时适合框景,体现为面状或散点状时,使用漏景手法可使景色若隐若现,含蓄雅致,内外渗透。这也是漏窗之所以称为漏景的原因。(5)框景是根据选择的特定视点,利用窗框、岩洞、墙洞透视景物,观赏由树干或框架、山洞所围合成的景色构成一幅仿佛镶嵌于镜框内的立体画面,尽管框景是中国园林设计的一种手法,但在西方的园林设计中也屡有应用。在任何情况下,为了保证框景的效果,要注意避免由于景框形状和细节上的繁杂而分散游人的注意力。

(6)夹景夹景主要是在主景前限定一狭长空间,用于突出、强化主景,或起到屏障周围无半景物的效果。在园林设计中,利用自然地形构成夹景虽有极好的效果,故常以人工方法构建夹景。(7)隔景隔景主要利用隔墙、植篱、密植的树木将景物划分为不同的景观空间,形成多个视点,隔景还可将又差又乱的景象用培体、竹篱、植物等遮挡起来。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重点掌握规划式和自然式的园林布局。

清晏园景观空间分析

清晏园景观空间分析 摘要:清晏园既有江南园林之灵秀又有北方皇家园林的雄壮,是淮安古典园林的代表。其对空间的营造巧妙地以墙、瓦、廊、阁、植物等元素有机组合,展现了古典园林的静、幽、藏等特点。 关键词:清晏园,景观空间,分析 古代园林有北京的皇家园林,苏南的私家园林,还有遗存不多的古代官衙园林,江苏省淮安市就保存了一座明清历史上漕河总督署后花园——清晏园。 清晏园,前身是明清两代官衙后花园。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这儿就是明代户部分司,主管“天下粮仓”,清代这里是江南河道总督署的后花园。清代河督靳辅从康熙十六年在此驻节,并“凿池植树,以为行馆”。在任期间,靳辅一直没有间断对清晏园的扩建和完善。后来此园又经历任河督精心修建,成了府衙后花园。河道总督地位显赫,交游甚广,过往的大小官员及文人墨客或弃船或下马都能小住几日。因此,这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和大量的名人诗画。咸丰五年,黄河北徒,河患骤然减少。咸丰十年,清政府虽裁去河督,但又将设在楚州的漕运总督府迁居于清晏园,使清晏园仍居显赫地位。嘉庆五年(1800年),为祈求河道安静,更名“澹园”,改为“清晏园”。“清”者,清水、清河之意,“晏”者,安也,有平静、恬静之意,充分表达了广大淮安人民渴求降服水灾的心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漕运总督又要“移节沆中”,“于其将去而来去也”,故又名曰“留园”,用以留于后之览者。民国十七年(1928年),花园从官衙中分离出来,筹建名为“城南公园”。后为纪念“四八”烈士,又名之曰“叶挺公园”。直到1989年才又恢复“清晏园”之古名。原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同志在游园后曾题写了“不似江南园,胜似江南秀”的赞美之辞。也正是由于这儿景色优美,环境宜人,乾隆皇帝曾六次入园,其中一次见四盆黄山松,顾而笑之曰:“也算清、奇、古、怪。” 位于淮安主城区的清晏园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是我国漕运史上唯一遗存的官衙园林。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园林。 中国古典衙署园林空间布局有别与江南私家花园与皇家园林,古典衙署园林既有江南园林之灵秀,又有北方皇家园林之雄壮,空间体量上介于两者之间,空间组成形式上、布局上根据空间主题不同,有规则式和自然式两者手法。同时因衙署为皇家派出的地方官僚机构,古典衙署园林多融入了当地地方特色。 一、清晏园景观空间分析 1.入口广场空间 清晏园入口广场面积不大,以一对古石狮,顶为汉阙的青砖、粉墙、黛瓦、围墙立柱为入口引导,广场的北侧为二进堂馆,与一照壁相连,照壁有清晏园导游图,中国山水画手法绘制,古香古色,与围墙平行的是一背对广场的长廊,廊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方法综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目录 摘要

摘要 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问题,其目标是通过确定景观格局来分析生态过程。本文主要对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分别从景观格局分析概述、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结合景观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阐述,并通过山林地区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宁远县为例;干旱区绿洲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石河子市为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对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在不同类型的景观中的运用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GIS;景观格局;特征指数;景观类型 引言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 作用的综合性学科[1]。它以生态系统的空间关系为研究重点关注尺度的重要性 与时空的异质性。随着景观生态学的逐步发展其研究范围和内容都进一步扩大 突破了原先只是从类型或区域角度对自然综合体进行研究将地理过程与生态过 程也列为研究重心并且从单纯的地理过程研究发展到人地相互作用过程的研 究。在研究理论和方法方面等级理论、分形理论、渗透理论、尺度观点以及一 系列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动态模拟途径在景观生态学中也被广泛提出和应用为 其增添了新内容和新特点[2 -3]。 1 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 景观格局分析概述 景观生态学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空间异质性、生态学过程和尺度的关 系这一特点也已成为景观生态学与其他生态学科的主要区别之一。研究景观的 结构(即组成单元的特征及其空间格局)是研究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基础。空间格 局分析方法是指用来研究景观结构组成特征和空间配置关系的分析方法既包括 一些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同时也包括一些专门用于解决空间问题的格局分析方 法。笼统地讲这些方法可分为两大类:格局指数方法和空间统计学方法。前者 主要用于空间上非连续的类型变量数据(categorical data)而后者主要用于空间上 连续的数值数据(guantitative data)[4-5]。 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基于湘潭城市码头文化保护的地域性表达_刘岚

58 摘 要:城市文化保存着城市记忆,记录着城市历 史变迁的沧桑岁月。传统城市空间环境承载着湘潭特有的码头文化,保护老城区现存的历史街区及建筑风貌成为湘潭城市建设地域性延续的重要支撑。本文从全新的角度引入“点、线、面、体”的概念,对老城区传统空间形态四个组成部分——码头节点、街巷骨线、空间肌理、建筑形态进行了分析,为城市建设中的地域文化保护与传统更新工作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码头;码头文化;老城区空间环境;城 市建设 A b s t r a c t :U r b a n c u l t u r e p r e s e r v e d the memories of the city, recording the vicissitudes of the urban historical change. The traditional urban space environment carried the unique wharf culture of Xiangtan, protection of the existing historical district and architectural style in the old c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pport of the regional continuance of Xiangtan urba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point, line, surface, body" concepts from a new perspective and analyzed four parts —the wharf node, the bone line of streets, the spatial texture, and the architectural form—of the traditional space form in the old city,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update work in Xiangtan Urban construction. K e y w o r d s :w h a r f ;w h a r f c u l t u r e ; space environment in the old city;urba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24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1-0058-04 1 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经济的腾飞,许多城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动力。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历史传统保护与文脉传承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由此引发城市建设如何达到科学、和谐、健康的发展,是摆在每一位建设者面前值得思考探索的重要课题。虽然城市发展程度和目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地域性差异,但很多依水而建的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似曾相似的演变过程,都是由傍依江、河、湖、海等地理特征所衍生出的码头及码头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承载湘潭城市历史发展脉络的物质与精神文化载体,传统码头及其所形成的商业街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中心的转移,其综合商业地位逐渐下降。但时间积淀下来的传统老字号、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因其传统商业及历史文化的综合效应所具有的特殊价值,构成了集历史行政中心、文化教育、宗教信仰、商业街区、民居民宅等多形式并存的、丰富的老城区空间形态,这种多功能综合布局密切了各社会阶层间的联系,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城市的地域性文化形成与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力。探索发掘其潜在的价值,是传统码头文化适应现代生活发展的重要途径。 2 码头文化概念 “码头”有两层含义:一为海边、江边专供船只停靠、乘客上下、货物装卸的建筑物;二为水陆交通发达的商业城市。一个城市或一个码头因各个历史时期的军事、政治及经济等 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在江河交汇、水陆衔接、交通方便以及利于避风、泊宿、装卸货物的地方,逐渐形成船舶聚泊的处所,这就是古时的码头。从城市空间形态上看,码头不仅指简单的特定建筑形态,还包括与码头经济活动相关的外部环境,即道路、堆放场地、过渡空间、建筑与建筑间的空隙等。在湘潭城市的变迁过程中,码头的这两层含义随着历朝历代政治经济的风云变换而交替出现,从单一驳船功能过渡到多元文化碰撞的多功能场所,从而确立了湘潭古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和战略地位,拓展了古城与外面世界的沟通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城市文化。湘潭“城总市铺相连几十里,其最稠者则在十总以上。甲乙之货云屯雾集,为湖南第一码头”[1]。因此,在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观念里,湘潭首先是一个码头,然后才是一个城市,这是因为古潭城深厚的商贸码头功能及其文化深植于人们心中。 码头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码头空间和功能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不断扩展的必然产物。它涵盖了以经济活动为核心的社会活动及形态,包括物质形态文化、非物质形态文化两个层面。城市码头文化的发展是从人类最初生存活动的原始阶段开始的,生活方式的丰富及部族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带来了文化活动的萌芽和功能的复杂化,同时从生活劳作及日常经济活动中派生出其他活动空间,形成了相应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建筑类型,经过多次的社会化分工,产生出许多新的设施和特殊空间,以满足人们经济活动之余的功能与精神上的需求,形成多层次、多样化、多元化的城市文化现象。 3 湘潭城市码头变迁及码头文化地域性形成的因素 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湘潭城市码头文化是 作者简介:刘岚(1968-)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大学访问学者,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陈飞虎,男,湖南安化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基于湘潭城市码头文化保护的地域性表达 The Regional Expression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of Xiangtan Urban Wharf Culture 刘 岚 陈飞虎Liu Lan Chen Feihu 图1-湘潭古城地形分析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改绘自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图) 图2-湘潭主商业街道——正街的现状分区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改绘自湘潭市河西滨江风光带及棚户区改造规划图)

苏州园林景观流派风格与空间分析

苏州园林景观流派风格分析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亭阁典雅,花木繁茂,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 Suzhou gardens are the essence of our country's classical gardens. With the elegant pavilion and the lush flowers and trees, they put the culture painting calligraphy architecture and carving into limited space , gethering the mountain water and moon ,create colourful landscape . They reflect people's pursuit of wonderful live adequately 关键词:风格特征手法参考;《浅谈苏州园林风格 特点》《从视觉角度谈苏州园林空间手法》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 园林为主。它聚集了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 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故有“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一说。连世界遗产委员会也曾这样评 价苏州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 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质量,咫尺之内 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 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苏州园林在文化、艺术、历史等方面的造诣可见一斑。 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及地区的园林,在我看来,苏州园林更具一番灵气,身陷其中,仿佛有天地之气灌于体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实际上,园林都是人类对于自然景观的模仿,而苏州园林显然是技法相当高超的模仿,它所模仿的不仅是形,更多的是神,是自然的精华,是对大自然的高度提炼和概括。这和中国的山水画如出一辙——神韵,折射出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理解。 园林乃是赏心悦目之作,体量虽大,仍为艺术作 品,既是艺术,就不可避免的要说到美这个问题。自 然之美不必多说,苏州园林是高度浓缩的自然景观, 自然也高度浓缩了自然之美。我想说的是其融合之美, 除了人造的自然景观,苏州园林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纯 粹的人造建筑。乍听之下,似乎很不和谐。然而真正 去过苏州园林的人绝不会有这种疑虑,一般人甚至根 本不会想到这个问题。因为苏州园林很好的融合了自然与建筑,走廊悄悄的穿过山石树木,湖水静静的躺在亭阁四周。处于自然之中,看到的只是粉墙黛瓦给一片绿色的点缀,廊道所带来的也不是阻隔,而是更好的对于景观的划分,这一道似无而有的线能让两边即使不同的景色融为一体。无意识的,身已跨入建筑之内,这一过程是如此自然,不易被察觉。木质的结构,不会像打磨过的石料那样突兀,柱廊等灰空间也让室内外模糊不清,建筑四周大面积的窗户使人们置于屋外能看透建筑另一边的景色,置

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性空间的分析和营造

居住区环境不同于一般公共环境,它的领域性要求强烈,层次多样。美国学者奥斯卡?纽曼提出的空间概念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要求相适应的领域范围,他把居住区环境归结为由共性空间、半公共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和私密性空间4 个层次组成的空间体系。从居住心理出发,给居民规划出舒适的合理空间层次。 一个好的居住区室外景观绿地设计必须能为人们提供悠闲舒适的居家生活。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空间以及半私密空间的设计与中国传统“家”的观念吻合,以其独有的私密性为居民提供一块舒适的景观空间,增强景观的院落感和归属感,是家的延伸。私密性及半私密性空间从精神层面继承了传统的院落布局的精髓,并结合、穿插其它空间布局形式,形成合理,舒适的室外环境空间. 1 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性空间的概念 空间是一种存在,它没有确定的大小、形状、色彩和质感,完全是人类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审美的需要而规划限定出来的。人类根据功能使用的要求、精神和审美的要求、物质技术手段的要求这3个因素划分空间,通过围合、分隔,以及多个空间组合的方法,使空间具有了体量、尺度、形状、比例、封闭程度、分隔性、色彩及质感等特性。 私密性环境空间是室外景观绿地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相于开放性环境空间而言的一种空间设计手法,它是一种过渡空间,介于室内空间和开放性环境空间之间,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私密性环境空间的功能等同于中国传统民居的庭院,是人们在室外空间中停留时间最多的地方。私密性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不存在绝对的标准。覆盖空间、封闭空间和垂直空间都带有一定的私密性,给人感觉较为安静,休闲感强。居住区除了大尺度的公共活动空间外,营造亲切、自然、尺度适宜的私密性景观空间是十分必要的。 2 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性空间成为“家”的延伸 居住心理是一种社会发展状况在人们意识中的长期积累,人们在世世代代的生活中完成居住心理的传承和发展。它是居住区景观绿地设计中一种较为稳定的影响因素。居住心理受区域文化的影响,具有当地文化特色。中国传统居住心理主要表现为人们对私域界定的重视程度和敏感程度较高,因此我们国家的居民对于家的概念十分重视,家作为私人的领域是不容侵犯的,而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性空间就像是家的空间的延伸,虽不能为每一个家庭圈出一块专属的绿地,却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设计一些具有私密性质的景观绿地,给住户带来家和庭院的感觉。例如,在住宅楼的入口区域前面设计的私密性质的景观绿地可以使得整个楼的居民拥有一块共同的“庭院”,这类似于我国传统民居中的四合院,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大家庭,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居住者对私域界定的要求。 3 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性空间的营造 随着人体工程学、行为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的诞生和发展,对居住区外部景观绿地设计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居住区外部景观绿地的环境空间结构设计并不成熟,还普遍存在照搬和抄袭的现象,那些并不适合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也被当作范例一般在我国居住区中比比皆是。如何依据我国居民特点,设计出符合我国居住

浅谈滨水地区的特色塑造与综合开发

浅谈滨水地区的特色塑造与综合开发 ——以青岛市四方区欢乐滨海城为例① 陆柳莹商雪鹛 【摘要】滨水地区依托优越的环境景观和区位优势成为海滨城市发展高端服务业,推动区域经济、环境、文化生活建设,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空间载体。塑造富有活力、特色凸显的滨水空间是带动腹地开发成败的关键。本文以青岛市四方欢乐滨海城的规划建设为例,分析了影响滨水地区开发建设和特色塑造的主要矛盾和切入点,从功能布局、交通、空间形象、绿地建设、滨水岸线、生态技术应用等角度,探讨邻近城市更新地区滨海新城的特色塑造与综合开发的策略与方法,以期对类似地区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滨水地区;特色塑造;活力岸线;多元复合;绿色交通 1.引言 世界著名的滨水地区无不拥有神奇的吸引力和不可替代的区位价值,占据城市的核心地位,并成为开发潜力最大的地段之一。以海滨风光享誉世界的美丽城市青岛,因海而生、因海而兴,在百年的发展建设中,从海滨小渔村到国际化的海滨大都市已逐步形成独具魅力的海滨城市风貌和多个标志性滨水活力地区。素有“长虹远引”美誉的栈桥,以“万国建筑博览会”著称的八大关,飘洒“五月风”的五四广场,以海中奇石演绎美丽传说的石老人海水浴场,以及凝聚海洋文化、体育精神的青岛奥帆中心,这些耳熟名详的滨水地区已成为青岛的城市名片和海滨客厅,具有时代特征、个性特征和标志特征,它们代表了不同时代青岛滨水地区建设发展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映射了城市沿海岸线发展的历史轨迹和阶段特点。 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青岛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发展重心逐步由东岸主城向西岸黄岛、向环胶州湾地区,甚至向东西两翼的全域范围组团拓展。滨水地区往往成为城市功能拓展阶段的先行启动区和带动腹地发展的引爆区。可以说,塑造一个富有活力、特色凸显的滨水空间是带动腹地开发成败的关键,对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环境、文化生活发展,展示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①该项目获得“2009年度山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 项目其他参与人员:潘丽珍、刘宾、袁圣明、刘彬、孙丽萍、沈迎捷、孙璐、吕冲等

景观设计的关键要素空间规划和树木布局

景观设计的关键要素空间规划和树木布局 就像建筑元素——地板、墙壁和天花板构成建筑空间一样,自然元素也能够在大型、中型和小型区域,如公共和住宅花园中创造空间。 巴西景观设计师Benedito Abbud 说:“景观是唯一人类五种感官都参与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建筑、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只使用或滥用视觉,景观还涉及嗅觉、听觉、味觉和触觉,通过添加最多样化和完整的感性体验,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一个可以使所有感官变得更敏锐的花园,就越能好的完成自己的角色。” 下面我们列出一些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关键要素。请阅览这些原则,并了解为什么不应该随机放置树! ▼自然作为建筑元素

与建筑的建设性元素一样,植被也可以提供同等的空间条件,通过树木、灌木和不同种类的植物的特殊使用。树木可以与类似的空间特性相关联,就像柱子和树冠可以与屋顶和天花板提供的条件相关联一样。灌木倾向于建立一种保护性的感觉,不同类型的草和岩石与地板有关。 ▼开放空间和自由区域

虽然有些区域会用植物来遮阴或作为屏障,结合自由区域(空地)也是至关重要的,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活,给人们自由放松,运动,野餐或与他们的宠物共度时光。 大的开放空间会受到太阳能的挑战,所以利用潮湿的区域,如小湖泊或水镜可以有所帮助。塑造植被群来影响或引导主导风也可以确保更有利的条件。 ▼树的排列和布局 景观项目的重点之一是为不同的用途和活动创建区域。元素的确定位置将创造不同的氛围,并可能将一个确定的区域转换为一个具有特定用途的清晰而明确的空间,或者也可以像大多数公园一样为即兴活动留出空间。 下面是一些树布局的标准模板及其效果。 线性布局:如果以线性方式布局,相同高度的树木或物种往往会创造垂直平面,就像一系列柱子或墙壁一样。你可以利用树木的树叶密度和它们的高度来获得不同的空间效果。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目录 摘要 ................................................................................................................................ I 引言 . (1) 1 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 (1) 1.1景观格局分析概述 (1) 1.2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1) 1.2.1景观单元特征指数 (1) 1.2.2景观异质性指数 (2) 1.2.3景观指数的实例应用 (3) 1.3景观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4) 2不同类型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及案例 (4) 2.1基于GIS 的山林地区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宁远县为例 (4) 2.1.1研究区域概况 (4) 2.1.2研究数据与处理 (5) 2.1.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5) 2.1.4研究方法——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分析法 (5) 2.1.5景观格局特征指数变化结果分析 (6) 2.2基于GIS干旱区绿洲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石河子市为例 (7) 2.2.1研究区域概况 (7) 2.2.2研究数据与处理 (7) 2.2.3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8) 2.2.4城市景观格局总体变化特征结果分析 (9) 2.3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 (10) 2.3.1研究区域概况 (11) 2.3.2研究数据与处理 (11) 2.3.3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指数分析研究方法 (11) 2.3.4结果与分析 (12) 3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景观的形式美构图及空间布局方法

知识点一形式美的表现形态 1、线条类型及美学特征 长的横线条有水平的广阔宁静舒展的感觉;竖直线有上升的感觉;短直线表示停顿;虚线产生延续感;斜线有动势。直线构成的图案和道路表现出秩序感和理性;弧线和弯曲的线条则有流畅、活波感,其中圆弧形有丰满感、抛物线有强烈的动感、波浪线则有起伏感。园林设计中可以充分运用线条创造多元的景观形态。 2、图形类型及美学特征 图形可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规则式图案稳定、有序、有一定的轴线关系和数比关系,给人以严整和秩序感,适合纪念性或者规模宏大的园林。不规则图案则表现出自然、不对称、活波、柔和、随意的特征,适合休闲娱乐的园林空间。 3、体形的美学特征 园林构成各个要素都有丰富多样的外观形态。而不同的园林风格和园林类型中,各种景观元素表现出的形态各不相同。设计中要把握园林风格,综合运用造景元素的多样化立体形态进行有机组合,创造既丰富又统一的园林风貌。 知识点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 构成园林景观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体、质感、色彩,如何组织这些要素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构成秩序空间需要掌握形式美的一般原则。 1、统一与变化 统一与变化是形式美的主要法则。统一意味着部分与部分以及与整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变化则表明其间的差异。统一应该是整体的统一,变化应该是在统一的前提下有秩序的变化。过于统一会显得单调乏味,变化过多则容易显得杂乱无章。

2、对比和相似 相似是由同质部分组合产生的,可以产生统一的效果,但往往显得单调。对比是异质部分组合时由于视觉强弱的结果产生的,其特点与相似相反。形体、色彩、质感等构成要素之间的差异是设计个性表达的基础,能产生强烈的形态感情,主要表现在量(多少、大小、长短、宽窄、厚薄)、方向(纵横、高低、左右)、形(曲直、钝锐、线面体)、质感(光滑与粗糙、软硬、轻重、疏密)、色彩(黑白、明暗、冷暖)等方面。同质部分成分多,相似关系占主导;异质部分成分多,对比关系占主导。相似关系占主导时,形体、色彩、质感等方面产生的微小差异称为微差,当微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相似关系便转化为对比关系。 3、均衡 均衡是部分与部分或与整体之间所取得的视觉平衡,有对称和不对称平衡两种形式,前者是静态的,后者具有动态感。 对称平衡是最规整的构成形式,对称本身就存在着明显的秩序性,通过对称达到统一是常用的手法。对称具有规整、庄严、宁静、单纯等特点。但过分强调对称会产生呆板、压抑、的感觉。对称有三种形式: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其中旋转180°的对称称为反对称)。这些对称形式都是平面构图和设计中常用的形式。 不对称的平衡没有明显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但具有相对稳定的构图重心。不对称平衡构图活泼、富于变化,具有动态感。对称平衡较工整,不对称平衡较自然。 4、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使得构图中的部分与部分或整体之间产生联系的手段。比例与功能有一定的关系,在自然界或人工环境中,大凡具有良好功能的东西都具有良好的比例关系。例如人体、动物、树木、机械和建筑物。不同比例的形体具有不同的形态感情。 ①黄金分割比:分割线段使两部分之比等于部分与整体之比的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其比值(φ=

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及其分析方法

2.5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及其分析方法 对景观空间格局的定量描述是分析景观结构功能及过程的基础。景观空间格局是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它是 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傅伯杰等,2001),是自然、生物和社会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景观空间格局可以用景观格局指数来度量,景观格局指数是指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邬建国,2000)。 2.5.1斑块面积(A)和斑块周长(P)斑块面积和斑块周长是描述景观斑块 形态特征和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的基础。斑块的面积可以反映湿地景观类型/覆盖斑块的基本特征.斑块的大小直接影响单位面积的生物量、生产力及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蒋卫国等,2003)。 2.5.2景观的破碎化指数(C)景观的破碎化指数是指景观被分割的破碎 程度.该指数的研究对景观中生物和资源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陈鹏,2O05)。其表达式为:C=MPS x(Nf 1)/Nc式中.MPS为景观中各类斑块的平均斑块面积,Nf是某~种景观类型的斑块总数,Nc是景观总面积。通过景观破碎化分析可以从一定的角度对景观的稳定性和人类干扰程度进行适当评价。 2.5.3斑块的分维数(D) 斑块的分维数主要揭示斑块及斑块组成的 景观的形状和面积大小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在一定的观测尺度上斑块和景观格局的复杂程度,表达式是:D = 2Ig(P/4)/Ig(A) 式中,P为斑块周长,A为斑块面积,D为分维数,且满足1≤D≤2。D 值越大,反映斑块的形状越复杂;当D=1时,斑块形状为简单的欧几

里德正方形(阎传海等,2003)。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色彩元素的使用方法研究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设规模逐渐扩大,截止2005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己突破四万公里。高速公路的兴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与此同时,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和景观的影响问题也日益突出,解决高速公路建设给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已成为我国今后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高速公路的设计及建设者们不得不考虑公路环境对人们行车的影响和要求,不得不考虑公路建设破坏沿线植被所造成的环境问题。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了出来。 高速公路的景观是由道路主体、附属设施、沿线结构物、周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构成的一个总的空间概念,是由高速公路建设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社会、生态功能和动态特征的客观系统。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大多数高速公路都是公路建成或基本建成的情况下才提到景观设计,此时公路的走向、所经区域的环境都已确定;或者即使从选线阶段就考虑到了景观设计,但由于客观原因或经济性等方面的影响,最终路线的走向并没有充分的估计到公路的外部景观及其周围的环境,这样,留给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者的可操作空间就大大缩小。实际上景观设计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简单的绿化,它是包含了地质学、生物学、建筑艺术学、交通心理学、环境生态学、园林学等众多学科的广义的景观设计。它对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外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进行科学的保护、利用、开发、设计与完善,使高速公路成为融入它所穿越的大环境中的一条景观生态廊道,最终达到道路内部和外部的和谐。 我国对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它的速度远远跟不上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水平,人们对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理解大多还徘徊在“高速公路的美化”、“高速公路的绿化”这样的程度上。实际设计中,景观设计往往仅限于简单的植树、种草,对一些重要位置才提出一些绿化设计方面的要求。对高速公路景观的系统性设计仍属空白,只是提出了一些大概性的概念和原则,对于具体的设计元素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而理论上的空白正是造成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的关键原因,这对于高速公路整体的健康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大学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大学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摘要:选取湖北民族学院主校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中斑块-廊道-基质的理论对其进行空间格局的定性分析,并对景观格局中的斑块进行分类,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校区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定量分析。 关键词:空间格局指标斑块景观格局指标 大学校园景观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通过人类活动的改造衍生出了独特的景观类型。作为城市景观中一种独特的人工景观,校园景观独有的景观空间格局改变了原有的地表形态和自然景观,人类系统成为景观中最主要的生态组合[1]。本文以恩施湖北民族学院为例对高校的景观结构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其校园景观中不同景观类型内部及景观类型间的结构特征。 一、研究区域概况 湖北民族学院位于世界硒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湖北民族学院的主校区(桂花园),校园占地面积为578028.59平方米,土壤以红壤为主,地貌属于红层丘陵。整个校园内水域面积为6433平方米,绿地面积为17692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0.6%。 二、校区景观结构分析 景观结构的组成要素主要有斑块、廊道和基质,各要素的相互关联和自由组合形成的空间格局即为景观结构。在景观的组合模式中最普遍的为斑块——廊道——基质,因此在校园景观中的模式,也属于这一模式。研究区域的各斑块示意如图1所示。 1、基质 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2]。在高校景观中景观基质已经与景观中的斑块和廊道融为一体,没有发生独立作用,所以在本次研究分析中,不对基质再进行考虑和研究。 2、斑块 斑块是指具有不同生态学属性和功能,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的空间单元,如绿地、道路、学生公寓等。景观斑块的分类是景观结构分析的基础[3]。根据斑块在高校校园中的功能划分为五大类:a、教学设施斑块(黄色),这一类主要包括教学楼、图书馆、行政机关和相关辅助建筑。b、生活设施斑块(红色),这一类斑块主要包括学生宿舍和教职工宿舍以及食堂浴堂和商业用地。c、娱乐设施斑块(紫色),这一类斑块是指提供娱乐健身活动的场所,包括体育场,篮球场等。d、绿地斑块(绿色),主要指具有绿化功能的斑块,包括草地、林地和

视觉识别与城市景观

视觉识别与城市景观 视觉识别与城市景观的结合,诞生了城市独特的视觉识别,它只是在综合分 析了包罗万象的城市形象之后所提炼出的具象化的平面视觉语言。城市是一个空间环境,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公共空间形式,将二维的视觉形象按照服务视觉 的原则安排到城市这一独特而又系统庞大的特殊空间当中不但要熟悉城市景观 的系统性更要熟悉生活在城市空间中的人们的视觉特点。为了方便限定,可以在城市景观之前加上“公共”目的是强调城市形象与城市景观的公共性在于多数人共享的城市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城市形象识别与城市景观的呼应关系。 视觉感受是城市形象最直观的部分,一切视觉形象与各种城市景观的结合都可以是城市视觉形象的体现形式。比如利用空间维次的关系将代表性的建筑物与二维视觉形象完美地结合,让视觉形象的色彩与图形与建筑犹如一体的生长出来的一样。通过空间结构的分析加以不同色彩形象的安排能够起到独特的视觉效果。一个城市的视觉形象来自于诸多方面,比如图形、色彩、寓意以及组合在一起的深刻内涵。 本文从视觉识别性质拓展的理论分析入手,将视觉识别服务的对象由传统的企业拓展到文化、体育活动乃至一个城市,进行理论论证。同时视觉识别系统是在二维平面中设计完成,将其武装于城市景观这一三维的大概念之中是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与实践发现的设计理论研究过程,通过第三章对维次之间的概念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为二维设计运用于三维之中找到方法。三维空间中视觉的特点是整个视觉设计服务的纲领,第四章就通过对公共视觉的特点的分析以及其与城市景观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有了前几部分的铺垫城市视觉识别形象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原则也就更加的明朗化和有据可循。 全文通过这样的一个大体脉络完成了视觉识别在公共城市景观中的应用,也可以说是城市形象识别在空间中的应用原则的研究与论述。

高校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实习项目:高校校园景观格局分析——以沈阳农业大学校区为例 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景观生态评价的指标设计和评价的基本方法。学会评价景观的空间格局,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不同分析角度对景观组分进行评估,掌握科学的评价手段。 实习内容: 6月13日高校校园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介绍及研究区概况资料查阅 6月14日景观斑块与廊道调查 6月15日景观斑块分类与基质确定 6月16日景观单元特征指数分析 6月17日景观格局分析

研究方法: 获取高校校园影像图,室内判读结合实地调查确定其空间斑块与廊道构成,斑块面积由数字化求积仪测定。 斑块分类: 校园景观中的斑块,是指具有不同生态学属性和功能,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的空间单元,如绿地、道路、学生公寓等。景观斑块的分类是景观结构分析的基础。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将校区景观中的斑块划分为六大类: 1 教学设施斑块:指具有教学功能的斑块,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行政机关、以及相关辅助建筑等。 2教学实践设施斑块:包括试验地、温室、气象观测场等 3生活设施斑块:指具有生活服务功能的斑块,即维持学生、教职工正常生活所必须的各项生活

服务,包括学生宿舍和教职工宿舍(如教师公寓等)、食堂、校医院、商服用地。 4娱乐设施斑块:指具有娱乐功能的斑块,为学生、教职工等人员提供娱乐设施的场所,包括大学生活动中心、会堂及田径运动场地、广场、篮球场、游泳池等。 5绿地斑块:指具有绿化功能的斑块,包括草地、林地、人工草坪等。 6水域斑块:指景观中成片状的自然和人工水体,如眼镜湖。 廊道分类: 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就其结构而言,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类型:线状廊道、带状廊道和河流廊道。在校区景观廊道中,主要是线状廊道,而道路廊道是最主要的线状廊道,除此之外,还包括绿化带、水体廊道如满堂河、输电线路、输水线路、输气线路、通信线路等。 本实习景观类型分为7类:除按斑块类型划分的六大类景观以外,还包括道路景观。

高架桥空间设计

1.研究背景及研究对象现状 1.1研究背景及目标 高架桥的出现在城市进化的历史中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重要细节,它反映了城市日益拥挤的现状、趋势以及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的位移态势——从一个横向的层面转向一个纵向断面掘进。目前国内对城下城、地铁而这些土地空间资源的利用已经引起更多的重视,并开始应用以提高其使用率,伴随着高架桥交通功能空间的产生,桥下“剩余”了大量的空间资源同样也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为人们创造完整丰富的生活空间,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本文以有效使用高架桥桥下空间为主要线索,对我国城市高架桥所面临的桥下空间利用问题进行的探讨。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摸索与探讨中,在吸取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有必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提出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形式的建议,以塑造一个城市生活环境高质量、城市土地资源的高利用率的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2国内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现状 国内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形式一般以绿地为主;随着国内汽车的普及,停车场的利用形式开始得到重视,但比例不大;其他形式的利用不多。国内高架桥桥下空间存在以下问题:

(1)大量空间浪费。 (2)利用形式单一。表现为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形式一般以绿地为主。 (3)空间灰暗压抑。高架桥底部大面积裸露混凝土,且市区内多数高架桥接近建筑物,阳光无法直接照射高架桥桥下空间,使得城市整体基调呈灰暗,空间使人们感到压抑难受。 (4)空间缺乏规划。由于高架桥桥下空间长期缺乏规划,空间往往被私人违规占用,不仅使得空间凌乱,而且对桥上车辆的行驶构成威胁;既使合法利用,也由于缺乏有效规划,使得本来压抑的桥下空间更显拥挤不堪。 2.构成高架桥桥下空间形态因素分析 构成高架桥桥下空间形态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桥体因素、使用因素。如图2-1所示。

园林规划空间布局手法的分析

园林规划空间布局手法的分析 摘要:园林规划设计是将待建园林的创意和功能,根据经济条件和艺术法则的指导落实在图纸上的创作过程,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而美好的外部休憩场所。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纵观一些新建园林,往往由于对园林空间构成和组合的重要性考虑不周,而使全园显得平淡无奇、一览无余。因此,如何利用园林空间形式构成规律来提高园林建设的艺术水平,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本文从园林空间的存在意义、布局手法分析园林空间的利用和创造,阐明了现代园林规划中的设计手法与空间布局技巧。 关键词:园林规划;空间;布局 1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1.1了解使用者的心理 满足人们的需要是园林规划设计的根本目的。应该首先充分了解设计委托方的具体要求,要最大限度的考虑业主。强调设计与服务意思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所期盼的掌声来自使用者的信任与满意。 1.2设计应具有独特性 设计的职责是创造独特的特性,正如每个人都以其相貌、笔迹或说话方式上表现其各自独特个性一样,园林景观也是如此。如苏州园林、颐和园等。 1.3注重研究地域人文及自然特征

充分的了解园林周围的人文环境关系,环境特点,未来发展情况,如周围有无名胜古迹、人文资源等。 1.4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 环境和人的舒适感依赖于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人性化的需求带来景观的多元化和空间个性化的差异,但它们也不是完全孤立的,设计时尽可能的融入景观的总体次序,整合为一体。 2园林空间的存在意义 园林空间是容积空间、立体空间以及二者相合的混合空间。容积空间是围合、静态、向心的空间;立体空间是填充层次丰富、有流动感的空间;混合空间兼有容积空间与立体空间的特征。园林中空间的存在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2.1园林空间的“容器”意义 园林中的空间实际上是由园林中山石、水体、植物、建筑四大要素所围合起来的“空”的部分,是人们活动的场所。通俗的说,虽然我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营造建筑,堆砌假山,种植花木,修建水塘池沼,我们所需要的却不过是园林中“空”的部分。所以园林空间实际上就是一个“容器”,容纳各种园林要素,容纳各种园林景观,也容纳着无数位园林中的观者。 2.2园林空间可以创造各种丰富变化的景观效果 园林造景需要四大要素,但实际上我们感受景观却是通过园林空间,丰富的空间层次、不同的空间类型,时而开敞、时而闭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