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章末整合
22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章末总结
第二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章末总结体系构建题型整合题型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例1已知直线l 过P(−2,−1) ,且与以A(−4,2) ,B(1,3) 为端点的线段AB 相交,则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 答案: (−∞,−32]∪[43,+∞)解析:根据题中的条件可画出图形,如图所示,由已知得直线PA 的斜率k PA =−32 ,直线PB 的斜率k PB =43 ,由图可知,当直线l 由PB 变化到与y 轴平行的位置时,它的倾斜角逐渐增大到90∘ ,故斜率的取值范围是[43,+∞) ;当直线l 由与y 轴平行的位置变化到PA 时,它的倾斜角由90∘ 增大到PA 的倾斜角,故斜率的变化范围是(−∞,−32] .综上可知,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32]∪[43,+∞) . 方法归纳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注意点:(1)求直线的倾斜角,关键是依据平面几何的知识判断倾斜角的取值范围.(2)当直线的倾斜角α∈[0,π2) 时,随着α 的增大,直线的斜率k 为非负值且逐渐变大;当直线的倾斜角α∈(π2,π) 时,随着α 的增大,直线的斜率k 为负值且逐渐变大. 迁移应用1.(2021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二期中)经过点P(0,−1) 作直线l ,若直线l 与以A(1,−2) ,B(2,1) 为端点的线段AB 相交,则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A.[0,π4] B.[π4,3 π4]C.[3 π4,π)D.[0,π4]∪[3 π4,π) 答案:D解析:设直线l 的斜率为k ,倾斜角为α , 由题意知k PA =−1−(−2)0−1=−1 ,k PB =−1−10−2=1 ,由图可知,−1≤k ≤1 ,所以0≤α≤π4或3 π4≤α<π .题型2 直线的方程及其应用例2(2021重庆十八中高二期中)已知点A(−1,0) 和点B 关于直线l :x +y −1=0 对称.(1)若直线l 1 过点B ,且使得点A 到直线l 1 的距离最大,求直线l 1 的方程; (2)若直线l 2 过点A ,且与直线l 交于点C ,△ABC 的面积为2,求直线l 2 的方程. 答案:(1) 设点B(m,n) ,则{−1+m 2+n2−1=0,n m+1=1, 解得{m =1,n =2,所以点A(−1,0) 关于直线l :x +y −1=0 对称的点B 的坐标为(1,2).若直线l 1 过点B ,且使得点A 到直线l 1 的距离最大,则直线l 1 与过点A ,B 的直线垂直, 所以直线l 1 的斜率k =−1kAB=−1 ,故直线l 1 的方程为y −2=−(x −1) ,即x +y −3=0 .(2)|AB|=√(2−0)2+(1+1)2=2√2 ,因为△ABC 的面积为2, 所以△ABC 的AB 边上的高ℎ=2√2=√2 ,又点C 在直线l 上,直线l 与直线AB 垂直,所以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2 . 易知直线AB 的方程为y =x +1 , 设C(a,b) ,则√2=√2 ,即b =a −1 或b =a +3 ,又b =1−a ,解得{a =1,b =0或{a =−1,b =2,则直线l 2 的方程为y =0 或x =−1 . 方法归纳求直线方程的两种方法:(1)直接法:根据已知条件,选择适当的直线方程形式,直接写出直线方程,选择时,应注意各种形式的方程的适用范围,必要时要分类讨论.(2)待定系数法:设出含有参数的直线方程,由已知条件求出参数的值,即可得到所求直线方程. 迁移应用2.(2021安徽宿州十三所重点中学高二期中)已知直线l :2x +3y +6=0 . (1)求经过点P(2,−1) 且与直线l 平行的直线的方程;(2)求与直线l 垂直,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3的直线方程. 答案: (1)由题意可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2x +3y +λ=0(λ≠6) .把点P(2,−1) 代入得4−3+λ=0 ,即λ=−1 ,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2x +3y −1=0 . (2)由题意可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3x −2y +m =0 . 令y =0 ,则x =−m3 ;令x =0 ,则y =m2 . 由题意知,12⋅|−m3|⋅|m2|=3 , 解得m =±6 ,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3x −2y −6=0 或3x −2y +6=0 .题型3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例3已知M(m,n) 为圆C :x 2+y 2−4x −14y +45=0 上任意一点. (1)求n−3m+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求m 2+n 2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答案:(1)由题意知圆C 的圆心为C(2,7) ,半径r =2√2 .记点Q(−2,3) , ∵n−3m+2表示直线MQ 的斜率,设直线MQ 的方程为y −3=k(x +2) ,即kx −y +2k +3=0 ,∵ 直线MQ 与圆C 有公共点, ∴√k 2+1≤2√2 ,解得2−√3≤k ≤2+√3 ,∴n−3的最大值为2+√3,最小值为2−√3 .m+2(2)设μ=(m−0)2+(n−0)2,则该式等价于点M(m,n)与原点的距离的平方,∴μmax=(√(2−0)2+(7−0)2+r)2,=(√53+2√2)2=61+4√106μmin=(√(2−0)2+(7−0)2−r)2,=(√53−2√2)2=61−4√106∴m2+n2的最大值为61+4√106,最小值为61−4√106 .方法归纳(1)求x−a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转化为求过点(x,y)和(a,b)的直线斜率的最大值y−b和最小值;(2)求(x−a)2+(y−b)2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转化为求(x,y)与(a,b)的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方.迁移应用3.(2021四川宜宾叙州二中高二月考)已知点(x,y)满足x2+y2=1,则x+y的取值范围是( )A.[−√2,√2]B.[−1,1]C.[1,√2]D.(1,√2]答案:A解析:设x+y=b,则圆心(0,0)到直线x+y=b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半径,≤1,即√12+12解得−√2≤b≤√2,故−√2≤x+y≤√2.题型4 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例4(2021浙江湖州高二期中)如图,已知圆O:x2+y2=1,点P(t,4)为直线y=4上一点,过点P作圆O的切线,切点分别为M,N.(1)已知t=1,求切线方程;(2)直线MN是否过定点?若是,求出定点的坐标,若不是,请说明理由;(3)当t>1时,两条切线分别交y轴于点A,B,连接OM,ON,记四边形PMON的面积为S1,三角形PAB的面积为S2,求S1⋅S2的最小值.答案:(1)当切线的斜率不存在时,切线方程为x=1,符合题意;当切线的斜率存在时,设切线方程为y−4=k(x−1),即kx−y−k+4=0.由d =r 得√k 2+1=1 ,解得k =158,所以切线方程为y =158x +178.综上,切线方程为x =1 或y =158x +178.(2)由题意得M ,N 在以点P 为圆心,切线长PM 为半径的圆上, 则圆P :(x −t)2+(y −4)2=t 2+15 ,联立得{(x −t)2+(y −4)2=t 2+15,x 2+y 2=1,化简得tx +4y −1=0 ,则{x =0,4y −1=0, 解得{x =0,y =14,所以直线MN 过定点(0,14) .(3)连接PO ,易知S 1=2S △PMO =2×12|PM|⋅|OM|=√t 2+15 ,设l PM :y −4=k 1(x −t) ,l PN :y −4=k 2(x −t) ,则A(0,4−k 1t) ,B(0,4−k 2t) ,∴|AB|=|k 1−k 2|t ,∴S △PAB =12|AB|⋅t =12|k 1−k 2|⋅t 2 . 过点P 作圆O 的切线方程记为y −4=k(x −t) , 即kx −y −kt +4=0 , 由d =r 得√k 2+1=1 ,整理得(t 2−1)k 2−8tk +15=0, 则该方程的两根为k 1 ,k 2 ,所以k 1+k 2=8tt 2−1 ,k 1⋅k 2=15t 2−1 , 则|k 1−k 2|=√(k 1+k 2)2−4k 1k 2=2√t 2+15t 2−1,所以S 2=√t 2+15⋅t 2t 2−1,则S 1⋅S 2=t 2(t 2+15)t 2−1(t >1) ,令m =t 2−1 ,则S 1⋅S 2=(m+1)(m+16)m=m +16m+17≥2√m ⋅16m+17=25 ,当且仅当m =4 ,即t =√5 时,等号成立, 所以(S 1⋅S 2)min =25 . 方法归纳解决平面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几何意义,用曲线的定义和平面几何的有关结论来解决;二是将曲线中的最值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然后根据函数的特征选用配方法、判别式法、函数单调性法以及基本不等式法求解. 迁移应用4.已知圆O:x 2+y 2=2 ,直线l:y =kx −2 .(1)若直线l 与圆O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且∠AOB =π2 ,求k 的值;(2)若k=12,P是直线l上的动点,过P作圆O的两条切线PC、PD,切点为C、D,试问:直线CD是否过定点?请说明理由.答案:(1)根据题意,圆O的圆心为O(0,0),半径r=√2,若直线l与圆O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AOB=π2,则点O到l的距离d=√22r=1,所以√k2+1=1,解得k=±√3.(2)由题意可知O、P、C、D四点在以OP为直径的圆上,设P(t,12t−2),则以OP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x−t)+y(y−12t+2)=0,即x2+y2−tx−(12t−2)y=0,又C、D在圆O:x2+y2=2上,即直线CD为两个圆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则直线CD的方程为tx+(12t−2)y−2=0,即(x+y2)t−2(y+1)=0,令{x+y2=0,y+1=0,可得{x=12,y=−1,即直线CD过定点(12,−1).题型5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例5 (2021江苏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二检测)如图,某海面上有O、A、B三个小岛(面积大小忽略不计),A岛在O岛的北偏东45∘方向且距O岛40√2千米处,B岛在O 岛的正东方向且距O岛20千米处.以O为坐标原点,O的正东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圆C经过O、A、B三点.(1)求圆C的方程;(2)若圆C区域内有未知暗礁,现有一船在O岛的南偏西30∘方向且距O岛40千米的D处,正沿着北偏东45∘方向行驶,若不改变方向,试问:该船有没有触礁的危险?请说明理由. 答案:(1)由题意得A(40,40)、B(20,0),设过O、A、B三点的圆C的方程为x2+y2+Dx+Ey+F=0(D2+E2−4F>0),则{F=0,402+402+40D+40E+F=0,202+20D+F=0,解得D=−20,E=−60,F=0,所以圆C的方程为x2+y2−20x−60y=0. (2)由题意得D(−20,−20√3),且该船的航线所在的直线l的斜率为1,故该船的航线为直线l:x−y+20−20√3=0,由(1)知圆心为C(10,30) ,半径r =10√10 , 因为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d =√3|√12+12=10√6<10√10 ,所以该船有触礁的危险.方法归纳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一般先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点,把直线和圆看成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再用直线和圆上的点的坐标(x,y) 满足的方程表示直线和圆,通过研究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迁移应用5.树林的边界是直线l (如图CD 所在的直线),一只兔子在河边喝水时发现了一只狼,兔子和狼分别位于l 的垂线AC 上的点A 和点B 处,|AB|=|BC|=a (a 为正常数),若兔子沿AD 方向以速度2μ 向树林逃跑,同时狼沿BM(M ∈AD) 方向以速度μ 进行追击(μ 为正常数),如果狼到达M 处的时间不多于兔子到达M 处的时间,那么狼就会吃掉兔子.(1)求兔子的所有不幸点(即可能被狼吃掉的点)的区域面积S(a) ; (2)若兔子要想不被狼吃掉,求θ(θ=∠DAC) 的取值范围. 答案:(1)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0,2a) ,B(0,a) ,设M(x,y) , 由|BM|μ≤|AM|2μ得x 2+(y −2a 3)2≤4a 29,∴M 在以(0,2a3) 为圆心,2a3 为半径的圆上及其内部, ∴S(a)=4a 29π .(2)设l AD :y =kx +2a(k ≠0) , 由兔子要想不被狼吃掉得|2a−2a3|√1+k 22a3 ,解得k ∈(−√3,0)∪(0,√3) , ∴0<∠ADC <π3 ,∴θ∈(π6,π2) .高考链接1.(2020课标Ⅰ文,6,5分)已知圆x2+y2−6x=0,过点(1,2)的直线被该圆所截得的弦的长度的最小值为( )A.1B.2C.3D.4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将圆的方程化为(x−3)2+y2=9,所以圆心为C(3,0),半径为3,设P(1,2),当过点P的直线和直线CP垂直时,圆心到过点P的直线的距离最大,弦长最短,此时|CP|=√(3−1)2+(0−2)2=2√2,所以弦长的最小值为2√9−|CP|2=2.2.(2020北京,5,4分)已知半径为1的圆经过点(3,4),则其圆心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A.4B.5C.6D.7答案:A解析:设圆心为C(x,y),则√(x−3)2+(y−4)2=1,化简得(x−3)2+(y−4)2=1,所以圆心C的轨迹是以M(3,4)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所以|OC|≥|OM|−1=√32+42−1=4,所以|OC|≥4,当且仅当C是线段OM与圆M的交点时取等号,故选A.3.(2020课标Ⅱ理,5,5分)若过点(2,1)的圆与两坐标轴都相切,则圆心到直线2x−y−3=0的距离为( )A.√55B.2√55C.3√55D.4√55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圆的圆心必在第一象限,设圆心的坐标为(a,a),则圆的半径为a,所以圆的标准方程为(x−a)2+(y−a)2=a2. 由题意可得(2−a)2+(1−a)2=a2,整理得a2−6a+5=0,解得a=1或a=5,所以圆心的坐标为(1,1)或(5,5),则圆心(1,1)到直线2x−y−3=0的距离d1=√5=2√55,圆心(5,5)到直线2x−y−3=0的距离d2=√5=2√55,所以圆心到直线2x −y −3=0 的距离为2√55.4.(2020天津,12,5分)已知直线x −√3y +8=0 和圆x 2+y 2=r 2(r >0) 相交于A ,B 两点.若|AB|=6 ,则r 的值为 . 答案: 5解析:圆心(0,0)到直线x −√3y +8=0 的距离d =√1+3=4 ,由|AB|=2√r 2−d 2 可得6=2√r 2−42 ,解得r =5 .5.(2018江苏,12,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为直线l :y =2x 上在第一象限内的点,B(5,0) ,以AB 为直径的圆C 与直线l 交于另一点D .若AB ⃗⃗⃗⃗⃗ ⋅CD ⃗⃗⃗⃗⃗ =0 ,则点A 的横坐标为 . 答案:3解析:设A(a,2a)(a >0) ,则由圆心C 为AB 的中点得C(a+52,a) ,易得圆C :(x −5)(x −a)+y(y −2a)=0 , 与y =2x 联立解得点D 的横坐标为x D =1 ,所以D(1,2) .所以AB ⃗⃗⃗⃗⃗ =(5−a,−2a) ,CD ⃗⃗⃗⃗⃗ =(1−a+52,2−a) , 由AB⃗⃗⃗⃗⃗ ⋅CD ⃗⃗⃗⃗⃗ =0 得(5−a)(1−a+52)+(−2a)⋅(2−a)=0 ,整理得a 2−2a −3=0 ,解得a =3 或a =−1 (舍去).6.(2019浙江,12,6分)已知圆C 的圆心坐标是(0,m) ,半径长是r .若直线2x −y +3=0 与圆C 相切于点A(−2,−1) ,则m = ,r = . 答案:-2; √5解析:由题意可知k AC =−12⇒ 直线AC 的方程为y +1=−12(x +2) , 把(0,m) 代入得m =−2 .此时r =|AC|=√4+1=√5 .。
物理化学第二章总结
第二章 主要公式及适用条件热力学第一定律dU = δQ + δW 或 ∆U = Q + W一.体积功WdV p W amb -=⎰或 dV p W amb -=δ 适用于任何系统、任何过程的体积功的计算。
1.自由膨胀过程(向真空膨胀): W = 02.恒外压过程: )(12V V p W amb --=3.恒容过程:4. 恒压过程: )(12V V p W --= 一定量理想气体恒压过程 T nR W ∆-=5.一定量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过程:1221ln ln p p nRT V V nRT W ==6.一定量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W = ΔU = n C v.m (T 2-T 1) 或)11(1111211----=γγγγV V V p W(其中 γ = C p.m / C v.m 称为绝热指数 也称热容商。
)7.恒温恒压相变过程: W = - p (V β-V α )若β相为理想气体: W = - p V g = -nRT8.恒温恒压化学反应;且气体视为理想气体W = - R T(g ) (式中为反应计量系数,反应物为“-”,产物为“+”。
)二.热容热容定义 C = Q / ΔT = δQ / d TC v. m = δQ v / d T = (әU m / әT )vC p. m =δQ p / d T = (әH m /әT )p对理想气体 C p.m – C v.m = R单原子分子 C v.m = 3R /2 , C p.m = 5R / 2双原子分子 C v.m = 5R/2, C p.m =7R /2多原子分子 C v.m = 3 R , C p.m = 4 R三. 热1.封闭体系无非体积功恒容变温过程:dT nC Q T T m V V ⎰=21, 若常数=m V C ,,则)(12,T T nC Q m V V -=2.封闭体系无非体积功恒压变温过程: dT nC Q T T m p V ⎰=21,若常数=m p C ,,则)(12,T T nC Q m p p -=3.绝热过程及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过程:Q = 04.恒温恒压无非体积功的相变过程:Q p = n ΔH m5.恒温恒压与恒温恒容化学反应 Q p 与Q v 关系:Q p –Q v = Δr H – Δr U = R T Δn或Q p.m –Q v.m = Δr H m – Δr U m = R T四.热力学能(内能):ΔU = Q + W1.一定量理想气体恒温过程或隔离体系任何过程 ΔU = 02.封闭体系无非体积功恒容变化或一定量理想气体任何过程dT nC U T T m V ⎰=∆21, 3.绝热过程:ΔU = W (Q =0)五.焓:定义: H = U + p V1. 封闭体系任何过程ΔH = ΔU + Δ(p V ) = ΔU + (p 2V 2 – p 2V 2 )2.封闭体系无非体积功的恒压变化或一定量理想气体任何状态变化过程dT nC H T T m p ⎰=∆21, 3.一定量理想气体恒温、实际气体节流膨胀及恒压无非体积功的绝热化学反应过程 ΔH = 0 。
绝对计划第二部
绝对计划第二部第一章。
“你确定这样做是正确的吗?”艾米丽看着面前的男人,略带担忧地问道。
“我相信这是唯一的选择。
”尼克斯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坚定地回答道。
他们站在一座高楼的屋顶上,远处的城市灯火辉煌,但此刻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不安与挣扎。
绝对计划第二部即将开始,他们的任务将会更加艰巨,风险也将更加巨大。
第二章。
尼克斯和艾米丽是一对出色的特工,他们所在的组织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而绝对计划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个计划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将会对整个世界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在第一部的行动中,他们勉强挫败了绝对计划的一部分,但他们深知这只是冰山一角。
现在,绝对计划的第二部即将启动,他们必须再次挺身而出,阻止这场灾难的发生。
第三章。
“我们需要更多的情报。
”尼克斯说道,“我们必须了解敌人的一举一动,才能有把握制定有效的行动计划。
”。
“我会马上着手调查。
”艾米丽点点头,她知道情报的重要性,决不能有丝毫马虎。
他们开始了新一轮的行动,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尽善尽美。
他们深知,这不仅是一场战斗,更是一场智慧的较量。
第四章。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尼克斯和艾米丽不断奔波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他们需要寻找线索,破解密码,甚至进行危险的潜入行动。
他们的身影在黑夜中穿梭,他们的心却始终紧紧相连。
“我们必须加快速度。
”尼克斯对艾米丽说道,“时间不等人,我们不能让绝对计划的第二部如期启动。
”。
“我明白。
”艾米丽点点头,她知道现在是关键时刻,任何一丝懈怠都可能导致灾难的发生。
第五章。
最终,他们汇聚了足够的情报,得知绝对计划的第二部将在一个偏远的小岛上展开。
他们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展开了前往小岛的行动。
在小岛上,他们遭遇了重重阻碍,但他们并没有退缩。
他们用智慧和勇气,一步步逼近绝对计划的核心。
最终,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他们成功地阻止了绝对计划的第二部的发动。
第六章。
“绝对计划的阴谋终于被揭露了。
”尼克斯看着眼前的报告,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初中+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整合提升+八年级上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返回目录
17. (2023·徐州)制作一组长度不同的PVC管,用胶板拍击管口就能
振动
演奏简单的音乐。PVC管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
同长度的PVC管,发出声音的
音调
结构不同,PVC管发出声音的
音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产生的。拍击不
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 只要闹钟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
C. 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钟不振动了
第10题
D. 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钟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返回目录
11. 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
(3) 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不能传声
1
2
3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第二章例题总结
市场证券组合的报酬率为13%,国库券的利息率为5%。
要求:(1)计算市场风险报酬率;(2)当β值为1.5时,必要报酬率应为多少?(3)如果一个投资计划的β值为0.8,期望报酬率为11%,是否应当进行投资?(4)如果某种股票的必要报酬率为12.2%,其β值应为多少?(10分)1.市场风险报酬率=市场证券组合的报酬率-国库券的利息率=13%-5%=8%.2.必要报酬率=无风险利率+β*(预期报酬率-无风险利率)=8%+1.5*(13%-8%)=15.5%3投资计划必要报酬率=无风险利率+β*(预期报酬率-无风险利率)=8%+0.8*(11%-8%)=10.4%投资计划必要报酬率10.4%<期望报酬率为11%,所以不应当进行投资;4.12.2%=8%+β*(12.2%-8%)β=1第二章例题总结例一、将1000元钱存入银行,年利息率为7%,按复利计算,5年后终值应为多少?解答:FV5=P V·(1+i)5=1000*(1+7%)5=1403元或FV5=PV·FVIF5,%,7=1000*1.403=1043元例二、若计划在3年以后得到2000元,年利息率为8%,复利计息,则现在应存金额为多少?解答:PV=FVn ·PVIF3%,8=2000*0.794=1588元例三、某人在5年中每年年底存入银行1000元,年存款利率8%,复利计息,则第5年年末年金终值为多少元钱?解答:FV A5=A·FVIFA5,%,8=1000*5.867=5867元例四、某人准备在今后5年中每年年末从银行取1000元,如果利息率为10%,则现在应存入多少元钱?解答:PVA5=A·PVIFA5%,10=1000*3.791=3791元例五、某人每年年初存入银行1000元,银行年存款利率为8%,则第10年年末约本利和应为多少?解答:XFVA10=1000·FVIFA10%,8·(1+8%)=1000*14.487*1.08=15646元或XFVA10=1000*(FAIFA11%,8-1)=1000*(16.645-1)=15645元例六、某企业租用一套设备,在10年中每年年初要支付租金5000元,年利息率为8%,则这些租金的现值为多少?解答:XPVA10=5000·PVIFA10%,8·(1+8%)=5000*6.71*1.08=36234元或XPVA10=5000·(PVIFA9%,8+1)=5000*(6.247+1)=36235元例七、某企业向银行借入一笔款项,银行贷款的年利息率为8%,银行规定前10年不需要还本付息,但第11-12年每年年末偿还本息1000元,则这笔款项的现值是多少?解答:V0=1000·PVIFA10%,8·PVIF10%,8=1000*6.710*0.463=3107元或V0=1000·(PVIFA20%,8- PVIFA10%,8)=1000*(9.818-6.710)=3108元例八、一项每年年底的收入为800元的永续年金投资,利息率为8%,则其现值为多少?解答:V0=800*%81=10000元例九、某人每年年末都将节省下来的工资存入银行,其存款额如下表所示,贴现率为5%,求这笔不等额存款的现值。
高中化学选修3目录
第1课时 共价键的特征与类型 第2课时 共价键的键参数与等电子原理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1课时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第2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第1课时 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 范德
华力和氢键 第2课时 溶解性、手性、无机含氧
酸分子酸性 章末整合提升 章末达标测试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 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第三节 金属晶体 第四节 离子晶体 章末整合提升 章末达标测试
化学
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能层、能级和构造原理 第2课时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1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2课时 元素周节 共价键
《生物化学》分章重点总结
生物化学分章重点总结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及维持的力(考到问答题)一级:多肽链中AA残基的排列顺序,维持的力为肽键,二硫键。
二级:Pr中某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即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不涉及AA碱基侧链的构象,维持的力为氢键。
三级:整条多肽链全部AA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其形成和稳定主要靠次级键—疏水作用,离子键(盐键),氢键,范德华力。
四级:Pr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维持的力主要为疏水作用,氢键、离子键(盐键)也参与其中。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DNA一级结构:DNA分子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连接方式。
RNA的一级结构:RNA分子中核糖核苷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连接方式。
hnRNA:核内合成mRNA的初级产物,比成熟mRNA分子大得多,这种初级mRNA分子大小不一被称为核内不均一RNA。
基因: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片段。
基因组:一个生物体的全部DNA序列称为基因组。
第三章酶酶抑制剂:使酶催化活性降低但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
酶激活剂:使酶从无活性到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
酶活性单位:衡量酶活力大小的尺度,反映在规定条件下酶促反应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一定量产物或消耗一定底物所需的酶量。
变构酶:体内一些代谢产物可与某些酶分子活性中心以外部位可逆结合,使酶发生变构并改变其催化活性,这种调节方式为变构调节,受变构调节的酶为变构酶。
酶的共价修饰:酶蛋白肽链上一些基团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活性的过程。
阻遏作用:转录水平上减少酶生物合成的物质称辅阻遏剂,辅阻遏剂与无活性的阻遏蛋白结合影响基因的转录的过程第四章糖代谢糖代谢的基本概况葡萄糖在体内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在不同类型细胞内的代谢途径有所不同,分解代谢方式还在很大程度上受氧供状况的影响:有氧氧化彻底氧化成CO2和水、糖酵解生成乳酸。
另外,G也可以进入磷酸戊糖途径等进行代谢。
第二章 等式与不等式
章末整合知识结构·理脉络等式与不等式⎩⎪⎪⎨⎪⎪⎧等式⎩⎪⎪⎨⎪⎪⎧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解集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求根公式:x =-b ±b 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b a ,x 1x 2=ca 方程组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等式与不等式⎩⎪⎪⎨⎪⎪⎧不等式⎩⎪⎪⎨⎪⎪⎧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不等式的概念实数(代数式)大小的比较⎩⎪⎨⎪⎧ 依据⎩⎪⎨⎪⎧a -b <0⇔a <b a -b =0⇔a =ba -b >0⇔a >b基本方法:作差法、作商法不等式的性质:对称性、传递性、可加性、可乘性等式与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概念解法⎩⎪⎨⎪⎧ 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含参不等式的解法应用⎩⎪⎨⎪⎧ 解分式不等式——化归为整式不等式从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等式与不等式⎩⎪⎪⎪⎨⎪⎪⎪⎧均值不等式⎩⎪⎪⎨⎪⎪⎧内容:a+b2≥ab(a>0,b>0),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证明⎩⎪⎨⎪⎧几何证明代数证明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求最值⎩⎪⎨⎪⎧⎦⎥⎤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具备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解决实际问题要点梳理·晰精华1.不等式基本性质中注意问题(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中性质4、6要注意符号,另外还有一些常用的结论,同学们也要掌握.如:“a>b且ab>0,则1a<1b”,“a>b,c<d,则a-c>b-d”,“a>b>0,c>d>0,则ad>bc”.在使用这些性质时,要注意上述各不等式成立的条件.(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中,对表达不等式性质的各不等式要注意“箭头”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也就是说,每条性质是否具有可逆性.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答不等式问题时,要注意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否则将会出现一些错误.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判别式Δ=b2-4ac Δ>0Δ=0Δ<0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有两相异实数根x1=-b-Δ2a,x2=-b+Δ2a(x1<x2)有两相等实数根x1=x2=-b2a没有实数根ax2+bx+c>0(a>0)的解集{x|x<x1,或x>x2}{x|x∈R,x≠-b2a}Rax2+bx+c<0(a>0)的解集{x|x1<x<x2}∅∅3.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为x1,x2,则x1+x2=-ba,x1+x2=ca,若bc =0时,关系式仍然成立.4.不等式组、简单分式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不等式组的解集等于组成该不等式组的每个不等式解集的交集. (2)解简单分式不等式应等价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整式不等式组)求解.(3)解绝对值不等式可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也可按零点分段法逐段脱去绝对值号求解.5.均值不等式及有关结论(1)均值不等式:如果a >0,b >0,那么a +b2≥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即正数a 与b 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2)几个常用的重要结论:①b a +ab≥2(a 与b 同号,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 ②a +1a ≥2(a >0,当且仅当a =1时取等号),a +1a ≤-2(a <0,当且仅当a =-1时取等号).③ab ≤(a +b 2)2(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3)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 已知x >0,y >0,则①如果积xy 是定值p ,那么当且仅当x =y 时,x +y 有最小值2p (简记:积定和最小). ②如果x +y 是定值s ,那么当且仅当x =y 时,xy 有最大值s 24(简记:和定积最大).素养突破·提技能类型 特殊不等式的解法 ┃┃典例剖析__■ 1.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典例1 解不等式:(x +2)(x 2-x -12)>0.思路探究:可转化为不等式组或用数轴标根法两种方法求解.归纳提升:解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主要通过数轴标根法来求解,其步骤是(1)将f(x)最高次项系数化为正数.(2)将f(x)分解为若干个一次因式或二次不可分解的因式的积,然后求出f(x)=0的解,并在数轴上标出.(3)自数轴正方向起,用曲线从右至左、自上而下依次从各解穿过数轴.(4)记数轴上方为正,下方为负,根据不等式写出解集.在用数轴标根法求解高次不等式的过程中要注意:①区间端点能否取到;②各因式中最高次项的系数要全为正数;③奇数个等根,穿过,偶数个等根,穿而不过.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典例2解不等式:x2+2x-3-x2+x+6<0.思路探究:一般地,解分式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是化分式不等式为整式不等式或整式不等式组.归纳提升:分式不等式的求解在高考中比较常见,解分式不等式的过程就是转化的过程,通过不等式的性质和符号运算规律将其转化为整式不等式问题,注意不等式的等价变形.类型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求解策略┃┃典例剖析__■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是高考中的热点内容,它以多种形式出现在高中数学的各个分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求解含参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的关键是转化与化归思想.一般而言,针对不等式的表现形式,有如下两种策略.1.判别式法典例3对于x∈R,不等式x2-2x+3-m≥0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思路探究:不等式x2-2x+3-m≥0恒成立,可转化为函数y=x2-2x+3-m图像恒在x 轴及其上方,即Δ≤0.归纳提升:有关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问题,若能把不等式转化为二次函数或一元二次方程,通过根的判别式或数形结合思想,可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2.分离变量法典例4 若关于x 的不等式ax 2-2x +2>0对于满足1<x <4的一切实数x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思路探究:可先将参数的a 分离出来即a >2x -2x 2,然后再求2x -2x 2的最值.归纳提升:如果能够将参数分离出来,建立明确的参数和变量x 的关系,那么可以利用函数的最值求解.a >y 恒成立⇔a >y max ,a <y 恒成立⇔a <y min .类型 均值不等式的变形技巧 ┃┃典例剖析__■ 1.技巧一:添项典例5 求函数y =3x 2+162+x 2的最小值.思路探究:当求和的最小值时,尽可能凑定积,本题需添6,减6.2.技巧二:放入根号内或两边平方典例6 求函数y =x 1-x 2(0<x <1)的最大值.思路探究:求积的最值(因式中含根号),把变量都放在同一条件下的根号里或者将两边平方去根号,整合结构形式,凑成定和,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3.技巧三:分子常数化典例7设x∈(0,+∞),求函数y=2xx2+4的最大值.思路探究:当分子的变量因子次数比分母的小且变量因子不为零时,都可同时除以分子所含变量因子使分子变量常数化,以实现变量形式的统一,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归纳提升:运用均值不等式求解函数最值的关键是在求解过程中充分重视运用“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观察结果,合理变形.其中,成功实现变形是关键.。
初中数学 六年级上册 LJ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展开与折叠3截一个几何体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本章检测专项综合全练(一)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有理数2数轴3绝对值4有理数的加法5有理数的减法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7有理数的乘法8有理数的除法9有理数的乘方10科学记数法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2近似数13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本章检测专项综合全练(一)期中测试(一)期中测试(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期末测试答案全解全析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1线段、射线、直线2比较线段的长短3角4角的比较5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本章检测第六章整式的乘除1同底数幂的乘法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3同底数幂的除法4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5整式的乘法6平方差公式7完全平方公式8整式的除法本章检测期中复习专题整合期中测试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3平行线的性质4用尺规作角本章检测第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数据的收集2普查和抽样调查3数据的表示4统计图的选择本章检测第九章变量之间的关系1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2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3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本章检测期末复习专题整合期末测试答案全解全析第一章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2图形的全等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三角形的尺规作图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本章检测第二章轴对称1轴对称现象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4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本章检测第三章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3勾股定理的应用举例本章检测期中复习专题整合期中测试第四章实数1无理数……第五章位置与坐标第六章一次函数期末测试答案全解全析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组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4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5三元一次方程组本章检测第八章平行线的有关证明1定义与命题2证明的必要性3基本事实与定理4平行线的判定定理5平行线的性质定理6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本章检测第九章概率初步1感受可能性2频率的稳定性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本章检测期中复习专题整合期中测试第十章三角形的有关证明1全等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5角平分线本章检测第十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不等关系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本奄检测期末复习专题整合期末测试答案全解全析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LJ(鲁教版)五四制第一章因式分解1 因式分解2提公因式法3公式法本章检测专项综合全练(一)第二章分式与分式方程1 认识分式2分式的乘除法3分式的加减法4分式方程本章检测专项综合全练(二)第三章数据的分析1 平均数2中位数与众数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4数据的离散程度本章检测期中测试(一)期中测试(二)第四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1 图形的平移2图形的旋转3中心对称4图形变化的简单应用本章检测第五章平行四边形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3三角形的中位线4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本章检测专项综合全练(三)期末测试(一)期末测试(二)答案全解全析初中数学五四制八年级下册LJ(鲁教版)第六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本章检测第七章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的性质3二次根式的加减4二次根式的乘除本章检测期中复习专题整合期中测试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6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本章检测第九章图形的相似1成比例线段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3相似多边形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5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6黄金分割7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8相似三角形的性质9利用位似放缩图形本章检测期末复习专题整合期末测试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LJ(鲁教版)五四制第一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本章检测专项综合全练(一)专项综合全练(二)第二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锐角三角函数2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3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4解直角三角形5三角函数的应用6利用三角函数测高本章检测专项综合全练(三)第三章二次函数1对函数的再认识2二次函数3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性质4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性质期中测试(一)期中测试(二)5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6二次函数的应用7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本章检测专项综合全练(四)第四章投影与视图1投影2视图本章检测期末测试(一)期末测试(二)答案全解全析初中数学五四制九年级下册LJ(鲁教版)第五章圆1 圆2圆的对称性3垂径定理4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5确定圆的条件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7切线长定理8正多边形和圆期中测试(一)期中测试(二)9弧长及扇形的面积10圆锥的侧面积本章检测专项综合全练(一)专项综合全练(二)专项综合全练(三)第六章对概率的进一步认识1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2生活中的概率3用频率估计概率本章检测专项综合全练(四)期末测试(一)期末测试(二)答案全解全析初中语文六年级上册LJ(鲁教版)五四制第一单元第1课走一步,再走一步第2课生命生命第3课在山的那边第4课生命的意义第5课童趣第6课《论语》十则单元检测专项综合全练(一)第二单元第7课风筝第8课祖父、后园和我第9课冬夜的灯光第10课散步第11课诗两首第12课《世说新语》两则单元检测第三单元第13课春第14课济南的冬天第15课海滨仲夏夜第16课秋天第17课奔落的雪原第18课古代诗歌五首单元检测专项综合全练(二)期中测试(一)期中测试(二)第四单元第19课莺第20课看云识天气第21课斜塔上的实验第22课月亮上的足迹第23课科学24小时第24课山市单元检测专项综合全练(三)第五单元第25课皇帝的新装第26课郭沫若诗两首第27课女娲造人第28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第29课《伊索寓言》两则第30课古代寓言两则单元检测专项综合全练(四)期末测试(一)期末测试(二)答案全解全折初中语文六年级下册LJ(鲁教版)五四制第一单元第1课理想第2课短文两篇第3课人生寓言(节选)第4课我的信念第5课小溪流的歌第6课为学单元检测第二单元第7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8课爸爸的花儿落了第9课胆小鬼第10课未选择的路一第11课十三岁的际遇第12课伤仲永单元检测第三单元第l3课黄河颂第14课最后一课第15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第16课土地的誓言第17课失根的兰花第18课木兰诗单元检测期中复习专题整合期中测试第l9课伟大的悲剧第20课荒岛余生第21课登上地球之巅第22课真正的英雄第23课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第24课短文两篇单元检测第五单元第25课珍珠鸟第26课鹤群翔空第27课绿色蝈蝈第28课马第29课森林中的绅士第30课狼单元检测期末复习专题整合期末测试答案全解全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LJ(鲁教版)第一单元1 社戏2 安塞腰鼓3 竹影4 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5 看戏6 12 技单元检测第二单元7 日稼先8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9 纪念白求恩10 音乐巨人贝多芬11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12 孙权劝学单元检测第三单元13 最出色的球员14 我打败了男子汉15 我的梦想16 门外观球18 纪昌学射单元检测第四单元19 向沙漠进军20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21 旅鼠之谜22 大雁归来23 死海不死24 枯叶蝴蝶单元检测第五单元25 桃花源记26 短文两篇27 核舟记28 卖油翁29 推敲30杜甫诗三首单元检测期中复习专题整合期中测试期末复习专题整合期末测试答案全解全析初中语文五四制七年级下册LJ(鲁教版)第一单元第1课云南的歌会第2课端午的鸭蛋第3课吆喝第4课春酒第5课俗世奇人第6课绝唱单元检测第二单元第7课雪第8课雷电颂第9课短文两篇第10课心田上的百合花开第11课海燕第12课雨之歌单元检测第三单元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15课谈读书第16课不求甚解第17课怀疑与学问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单元检测第四单元第19课与朱元思书第20课五柳先生传第21课马说第22课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第23课诗词曲五首单元检测第五单元第24课小石潭记第25课岳阳楼记第26课醉翁亭记第27课满井游记第28课诗五首单元检测期中复习专题整合期中测试期末复习专题整合期末测试第一单元第1课藤野先生第2课我的母亲第3课4我的第一本书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第5课再塑生命单元检测第二单元第6课敬业与乐业第7课最后一次演讲第8课悼念玛丽·居里第9课傅雷家书两则第10课致女儿的信单元检测第三单元第11课故乡第12课孤独之旅第13课我的叔叔于勒第l4课心声第15课白色鸟单元检测第四单元第16课陈涉世家第17课唐雎不辱使命第18课隆中对第19课出师表第20课词五首单元检测第五单元第21课公输第22课《孟子》两章第23课鱼我所欲也第24课《庄子》故事两则第25课扁鹊见蔡桓公单元检测期中复习专题整合期中测试期末复习专题整合期末测试答案全解全析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雪第2课雨说第3课星星变奏曲第4课外国诗两首第5课桂林山水歌单元检测第二单元第6课谈生命第7课那树第8课地下森林断想第9课人生第10课落叶单元检测第三单元第11课孔乙己第12课蒲柳人家(节选)第13课变色龙第14课热爱生命(节选)单元检测期中复习专题整合期中测试第四单元第15课晏子使楚第16课童区寄传第17课西门豹治邺第18课陌上桑单元检测第五单元第19课诫子书第20课西湖游记两则第21课墨池记第22课少年中国说单元检测期末复习专题整合期末测试答案全解全析第一单元第1课诗两首第2课中国的土地第3课我用残损的手掌第4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第5课外国诗两首单元检测第二单元第6课威尼斯商人(节选)第7课变脸(节选)第8课枣儿第9课音乐之声(节选)第10课陈毅市长(节选)单元检测第三单元第11课智取生辰纲第12课杨修之死第13课范进中举第14课香菱学诗单元检测第四单元第15课触龙说赵太后第16课捕蛇者说第17课卖柑者言第18课黄生借书说单元检测第五单元第19课曹刿论战第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1课愚公移山第22课《诗经》两首单元检测期中复习专题整合期中测试期末复习专题整合期末测试答案全解全析初中英语六年级上册LJ(鲁教版)五四制Unit l Good morning!Section ASection B&Self Check单元检测Unit 2 What’S this in English7Section A 。
医学生理学期末重点笔记---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一、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一>磷脂的分子组成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具有流动性<二>细胞膜蛋白质镶嵌或贯穿于脂质双分子层分类:表面蛋白、整合蛋白<三>细胞膜糖类多为短糖链,以共价键的形式与膜脂质或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脂或糖蛋白.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指物质顺浓度或电位梯度的转运过程.不消耗细胞提供的能量.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指物质逆浓度或电位梯度的转运过程.需消耗细胞提供的能量.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影响因素:浓度差通透性特点:①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②不需另外消耗能量、顺浓度差转运物质:O2、CO2、N2、<NH3>2CO、乙醇、类固醇类激素等少数几种.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1〕概念: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非常小的物质,在膜蛋白质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分类:原发性主动转运〔简称:泵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简称:联合转运〕〔1〕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概念:指物质在细胞膜"生物泵"的帮助下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转运过程.Na+-K+泵又称Na+-K+-ATP酶,简称钠泵.机制:当膜内[Na+]↑/胞外[K+]↑,钠泵激活↓ATP酶〔钠泵〕ATP------------------→ADP + 能量↓2K+泵至细胞内;3Na+泵至细胞外↓维持[Na+]膜外高、[K+]膜内高的不均匀分布状态生理意义•胞内低Na,维持细胞体积•胞内高K,酶活性----新陈代谢正常进行•势能储备钠、钾的易化扩散继发性主动转运,联合转运•生电效能〔2〕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概念: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分类:①同向转运: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Na+-氨基酸同向转运体〔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②逆向转运:钠钙交换体〔心肌细胞〕4. 入胞和胞吐①离子通道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②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③酶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跨膜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一、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1.概念: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稳定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2.与RP相关的概念:••➢极化:RP存在时,细胞膜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去极化:膜内外电位差向小于RP值的方向变化的过程.➢超极化:膜内外电位差向大于RP值的方向变化的过程.➢复极化:去极化后再向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反极化:细胞膜由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变为内正外负的极性反转过程.3.机制原理:带电离子跨膜转运条件:①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②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通透机制: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A-不能向膜外扩散↓[K+]内↓、[A-]内↑→膜内电位↓<负电场>• [K+]外↑→膜外电位↑<正电场>↓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当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RP结论: RP是K+的平衡电位影响因素:•细胞膜两侧离子的浓度差•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钠泵的活动二、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1.概念:细胞膜受到有效刺激时,在RP的基础上发生的一个快速的、可逆的、可远距离传播的电位变化.2.动作电位变化过程3.特征:①具有"全或无"的现象:即同一细胞上的AP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现象.②是非衰减式传导的电位.③动作电位之间不融和4.动作电位的意义:AP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即AP=兴奋5.与AP有关的概念➢兴奋性: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刺激: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所有内、外环境的变化.➢反应:细胞或组织对刺激产生的应答表现.有两种形式:兴奋:组织受刺激后由静息→活动或由活动弱→强的过程.抑制:组织受刺激后由活动→静息或由活动强→弱的过程.●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体●兴奋性的指标————阈值〔threshold>阈强度〔阈值〕:刚能引起细胞或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值与兴奋性的高低呈反变关系.●刺激强度的表示方法1、阈刺激:刚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此刺激的强度即称为阈强度〕2、阈上刺激:3、阈下刺激:6.形成机制原理:带电离子跨膜转运条件:⑴. 细胞膜两侧离子的浓度差——电化学驱动力•等于膜电位和该离子平衡电位之差•对Na+的驱动力:E m -E Na =-70-60 = -130mv•对K+的驱动力:E m -E k = -70+90 = 20mv⑵.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膜在受到阈刺激而兴奋时,对Na+的通透性增加,继而对K+通透性增加.结论:①AP的上升支由Na+内流形成,下降支是K+外流形成的,后电位是Na+-K+泵活动引起的.②AP去极相末=Na+的平衡电位.7.相关实验和实验结论实验1: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电压钳〔voltage clamp〕技术实验结论1•内向电流,形成AP上升支〔去极化〕;外向电流,形成AP下降支〔复极化〕.内向电流是Na+电流;外向电流是K+电流•时间依赖性——先产生内向电流〔Na+通透性↑〕,继而产生外向电流〔Na+通透性↓,K+通透性↑〕.实验结论2⑴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电压依赖性:如果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可使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则会产生膜去极化和钠电导之间存在正反馈〔图1〕,即再生性循环<regenerative cycle>,进一步去极化产生AP〔图2绿线示〕;〔如果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细胞膜去极化幅度低,没有达到阈电位,则不会产生这种再生性循环,无法产生AP〔图2黑和红线示〕图1 图2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因此动作电位的引起过程:阈刺激↓Na+内流,细胞膜去极化↓达阈电位↓Na+通道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AP⑵.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时间依赖性:先Na+通透性↑,继而Na+通透性↓,K+通透性↑实验2:细胞膜通透性〔膜电导〕变化的实质——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 technique>概念:指已兴奋与邻近未兴奋的心肌细胞之间形成电位差,出现电荷移动,称为局部电流电流方向:作用:使未兴奋部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产生AP.这样的过程在膜表面连续进行下去,就表现为兴奋在整个细胞的传导.有髓鞘N纤维AP的传导——跳跃式三、局部电位:local potential概念:阈下刺激引起的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称局部电位.特点:①不具有"全或无"现象.其幅值可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②衰减式传导;③具有总和效应:时间性和空间性总和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一>收缩形式1.单收缩和强直收缩<1>.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称为单收缩.<2>.复合收缩①不完全强直收缩: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内②完全强直收缩: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内2.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当负荷等于或大于肌张力时,出现等长收缩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当负荷小于肌张力时,出现等张收缩<二>影响收缩因素外在因素:前负荷和后负荷内在因素:肌肉的收缩能力1.前负荷或肌肉初长度:前负荷<preload>:肌肉在收缩之前所承载的负荷肌肉初长度<initial length>:前负荷使肌肉被拉长到某一长度可以用肌肉初长度表示前负荷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前负荷↑,粗细肌丝重叠↑,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反之亦然2.后负荷<after load>:肌肉收缩时遇到的负荷和阻力后负荷过大,虽肌缩张力↑,但肌缩速度、幅度↓,不利作功;后负荷过小,虽肌缩速度、幅度↑,但肌缩张力↓,也不利作功.3.肌肉收缩能力:指与负荷无关、决定肌肉收缩效应的内在特性.肌缩能力↑→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肌缩能力↓→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第二章小结练习• 1. Na+-K+-ATP酶每分解1分子A TP可将__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__个K+移入胞内.• 2. 在肌肉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物质是____.• 3. 细胞内外正常Na+、K+浓度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_______的作用• 4.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使〔〕A、乙酰胆碱释放增加B、乙酰胆碱释放减少C、胆碱酯酶活性增加D、胆碱酯酶活性降低E、骨骼肌终板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案例Case 1.A 43-year-old man presents to the physician’s clinic with plaints of epigastric pai n. After a thorough workup, the patient is diagnosed with peptic ulcer disease. He is started on a medication that inhibits the "proton pump" of the stomach.QUESTIONS:•What is the "proton pump" that is referred to above?•What type of cell membrane transport would this medication be blocking?•What are four other types of transport across a cell membrane?ANSWERS TO CASE 1: MEMBRANE PHYSIOLOGY•◆Proton pump: H+-K+-ATPase <adenosine triphosphatase> pump.•◆Type of cell membrane transport: Primary active transport.•◆Other types of transport: Simple diffusion, facilitated diffusion,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cotransport and countertransport [exchange]>, endocytosis and exocytosis.Case 2.某男性患者,16岁,近来运动后感到极度无力,尤其是在进食大量淀粉类食物后加重.门诊检查血清钾正常〔4.5 mmol/L〕,但运动后血清钾明显降低〔2.2 mmol/L〕,经补钾治疗后症状缓解.1.为什么低血钾会引起极度肌肉无力?2.为什么在进食大量淀粉后症状加重?3.血钾增高时对肌肉收缩有何影响?为什么?。
第二章地质构造
一、节理
• 节理是岩石中的一种破裂现象,其破裂面两 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显著位移,这种断裂构造称为 节理。节理的产状与岩层的产状一样,有水平的、 直立的和倾斜的几种。节理的产状也是以节理的 走向、倾向和倾角来确定和表示的。 • 节理经常成群出现,排列有一定规律性。我 们把具有成因联系的、互相平行的节理称为节理 组。如果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彼此有规 律的组合在一起,就称为节理系。节理的成因很 多,根据节理的生成与岩石的形成关系,可分为
二、不整合接触
• (一)平行不整合(假整合)接触 • (二)角度不整合接触
(一)平行不整合(假整合)接触
• 指上下两套地层是不连续沉积,因沉 积间断而缺失地层,但产状又无明显变化 的接触关系。它反映了地壳在相当大范围 内均匀上升,使已经形成的沉积物大面积 地露出水面,遭受风化剥蚀,而后再下降 继续接受沉积。因此,它们之间有一风化 壳及地层缺失,这是平行不整合的主要特 征。
一、整合接触
• 指上下两套地层是连续沉积,未经中断 和间断风化的过程。它反映了地壳运动的 连续性和运动方式的单一性,一般反映了 该区地壳作总体缓慢的升降运动,但始终 未露出水平面以上。
柱状图(图2-4)中∈3和O1+2岩性均为 灰岩,说明在晚寒武世及早中奥陶世这地史时期 华北地区是一个海盆地、为浅海环境,也表明了 晚寒武世,早中奥陶世是连续沉积、地层未经中 断和间断风化的过程,它们之间是整合接触。
又如河北昌黎县附近 有一路碑,上面刻有: 高昌黎县五里,离海边 五里的标记。但现近路 碑已离海边很近,已不 到4里了,这说明了地壳 在下降,海水朝向大陆 推进。
(—)海侵(超覆)
• 海侵时陆地不断下降,海岸线不断向 大陆内部移动(图2-1)。按照浅海区的 海水(浪)的破坏、搬运、沉积的分布规 律,依次沉积了砾岩一砂岩一页岩一石灰 岩。由于地壳下降,形成海侵,粗颗粒的 沉积物就不断地向陆地方向移动,结果沿 着任一浅海垂直剖面内(例如A—A)从时 间上自早到晚,反映在剖面上是自下至上 看到砾岩一砂岩一页岩一灰岩,即由粗到 细的变化过程。
第二章 构成设计的形式美法则
对比与调和是相互结合,相互作用,以突出个性,
创造差异,形成对比的一种视觉效果。对比是互为相反因素 的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现象,使它们各自 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第二章 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The second chapter forms the formal beauty principle.
变化与统一
节奏与韵律
对称与均衡
对比与调和
比例与分割
空白与疏密
什么是美?
美是个既抽象又十分具体的感觉个经验,不同的人对 于美的认识不同。所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是指构成的空 间结构经过排列、组合形成一定的形式规律,具有一定的 可变性与共通性、连贯性 。
重复韵律
韵律
渐变
发射韵律 变异韵律
对称 物体或图形在某种变换条件下,其相同部分间有 规律重复的现象。
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 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
人的纠正心理(使不完整的完整,倾斜的形态转正等)
根据图形形态可分为: 完全对称、近似对称、反转对称 (门神、石狮)(太极图)
主要的形式美法则有六种:变化与统一、节奏与韵律、 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分割、空白与疏密。
变化与统一又称多样统一,是形式美法则中最基本的 规律,基本且重要的构图法则。
变化是统一的延伸,是寻找各部分之间的差异与区别, 是寻求突破与创新的的着力点。
统一是变化的基础,是寻求元素之间内在联系,是系 公共环境设计
会计学第二章练习
会计学第二章练习会计学第二章练习1、刘义打算旅游旺季(5-8)月在星海公园开设一个游泳用品服务部,并于5月1日正式开业。
刘义以每月1000元的价格从公园管理处租两间平房,提供的服务包括销售各种游泳用品和快餐等。
在会计记账方面,刘义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训练。
5月,刘义记下了该服务部所发生的全部收支活动。
(1)5月1日,刘义从其个人账户中提取现金5000元,用于经营该服务部。
(2)5月1日,用现金1000元支付公园管理处的房租。
(3)5月2日,用现金购买游泳用品800元。
(4)5月5日,用现金2000元支付租赁公司租入的汽车租金。
(5)5月8日,从某商店赊购用品3200元(6)5月10日,用现金购买汽油600元。
(7)5月12日,收到5月前10天的营业收入2500元现金(8)5月15日,用现金500元支付临时雇员的工资。
(9)5月18日,用现金支付服务部的零星费用380元。
(10)5月20日,收到顾客的赊款借据1500元。
(11)5月24日,用现金支付服务部的电话费用600元。
(12)5月31日,收到5月份下半个月的营业收入3000元现金。
(13)5月31日,用现金500元支付临时雇员的工资。
(14)5月31日,月末盘点在用物品850元。
刘义请你帮他记账,要求:(1)该服务部需要用到哪些主要账户,,并运用这些账户编制本月业务的会计分录。
(2)将会计分录的内容汇总到T字账户中,并利用T字账户的记录编制服务部5月的试算平衡表。
(3)编制该服务部5月份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同时,告诉刘义该服务部的盈利状况。
2、康华公司于9月初成立,公司经理需要了解当月是否实现盈利。
资料如下:(1)9月1日,康华美食公司成立,收到所有者转账投资款1000万元。
(2)9月3日,以1500万元的价格购进固定资产,其中房屋建筑物1300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500万元,其余款项1月内付清;机器设备200万元,以银行存款转账支付。
(3)9月9日-25日,以银行存款20万元,陆续购进餐饮服务所需食品材料。
高中物理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线运动规律章末知识整合 1高一1物理试题
点囤市安抚阳光实验学校【金学案】2015-2016高中物理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章末知识整合 必修1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1.义:从静止开始,仅受重力的作用的运动2.特点⎩⎪⎨⎪⎧v 0=0a =g 3.运动规律⎩⎪⎨⎪⎧v t=gt s =12gt 2匀变速直线运动⎩⎪⎪⎪⎨⎪⎪⎪⎧义: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特点: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恒不变基本公式⎩⎪⎨⎪⎧v t =v 0+at s =v 0t +12at 2导出公式⎩⎪⎨⎪⎧v 2t-v 20=2ass =v -·t =v 0+v t2t =v t 2t Δs =aT 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用:安全行驶、追及相遇问题专题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及用1.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中物理量正、负号的规:公式涉及的物理量a 、v t 、v 0、s 都是矢量,可以用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一般情况下,我们规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当v 0=0时,一般以a 的方向为正方向.2.灵活选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公式比较多,由两个基本公式和若干个推论公式,但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程只有两个是的,而且推论公式具有明显的特点,因此,根据实际问题选用最简便的公式来解决会简化解题过程.例1(多选)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6 m/s ,经过10 s 速度的大小变为20 m/s ,则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A.0.8 m/s 2B.1.4 m/s 2C.2.0 m/s 2D.2.6 m/s 2解析:经10 s 后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0 m/s ,速度的方向有两种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由加速度的义式a =v t -v 0t可知,B 、D 正确. 答案:BD ►变式训练1.(多选)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三秒内的位移2 m ,第四秒内的位移是2.5 m ,那么可以知道(BD )A.这两秒内平均速度是2.15 m/sB.第三秒末的瞬时速度是2.25 m/sC.质点的加速度是0.25 m/s 2D.质点的加速度是0.5 m/s 2例2 以20 m/s 的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刹车时的加速度为5 m/s 2,那么开始刹车后2 s 与开始刹车后6 s 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1∶4B.3∶5C.3∶4D.5∶9解析:的停车时间t 0=v 0-va=4 s ,刹车后2 s 的位移为s 1=v 0·t 1-12at 21=30 m.刹车后6 s 的位移于4 s 的位移,刹车后4 s 的位移可看作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 s 2=12at 22=40 m ,另解:s 2=v 22a =40 m.答案:C点睛:①在解决的刹车类问题时,要注意物体实际的运动时间,可先求出停车时间,再确物体的实际运动时间.②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时,可把物体的运动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来处理.③运动学的公式比较多,根据题设的条件及要求的物理量不同选择恰当的公式可大大简化解答过程.►变式训练2.某乘客用手表估测火车的加速度.他先观测3分钟,发现火车了540 m ;隔3分钟后又观测1分钟,发现火车了360 m.若火车在这7分钟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这列火车加速度大小为(B )A.0.03 m/s 2B.0.01 m/s 2C.0.5 m/s 2D.0.6 m/s 2解析:方法一 设从观测时刻起的初速度为v 0, 则3分钟内的位移s 1=v 0t +12at 2,①隔3分钟后的1分钟内位移s 2=(v 0+a ·2t )t 2+12a ⎝ ⎛⎭⎪⎫t 32,②联立方程①②可解得a =0.01 m/s 2.方法二 以观测时刻为计时起点,则1.5分钟末时刻的速度v 1=s 1t 1=5403×60m/s =3 m/s ,第6.5分钟末时刻的速度v 2=s 2t 2=3601×60 m/s =6 m/s.则加速度a =v 2-v 1t 2-t 1=⎝⎛⎭⎪⎫6-35×60m/s 2=0.01 m/s 2. 例3 (多选)一个物体以v 0=8 m/s 的初速度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A.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6 m/sB.3 s 末的速度为零C.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D.5 s 内的位移是16 m解析:由t 上=v 0-v a=4 s ,即物体冲上最高点的时间为4 s ,又根据v t=v 0+at 得物体1 s 末的速度为6 m/s ,A 对B 错.根据s =v 0t +12at 2,物体2 s内的位移是12 m ,4 s 内的位移是16 m ,第5 s 内,物体沿斜面返回,仍可用上述公式求得5 s 的位移是15 m ,亦可求第5 s 内下滑1 m ,得5 s 内位移为15 m ,所以C 对,D 错.正解答案为A 、C.答案:AC点睛: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加速度不变,对这种情况的运动可以将全程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基本公式求解比较方便.例4 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 释放一个相同的小球,在连续放下n 个小球后,给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摄照片,如图所示,测得AB =15 cm ,BC =20 cm ,试求:(1)小球滚动的加速度;(2)拍摄时B 球的速度;(3)D 与C 之间的距离;(4)A 球上面正在滚动的球还有几个?解析:因为每隔0.1 s 放下一个相同的小球,所以斜面上任何相邻两球的运动时间差都相,都是0.1 s ,这些小球所构成的运动情景与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留下的物体运动的点迹相似,因此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处理数据.(1)令T =0.1 s ,由公式Δs =aT 2得:小球滚动的加速度:a =Δs T 2=BC -AB T 2=20-150.12 cm/s 2=500cm/s 2=5 m/s 2. (2)此时B 球的速度:v B =v -AC =AB +BC 2T =15+202×0.1cm/s =175 cm/s =1.75m/s.(3)此时C 球的速度:v C =v B +aT =1.75 m/s +5×0.1 m/s =2.25 m/s ;同理,此时D 球的速度:v D =v C +aT =2.25 m/s +5×0.1 m/s =2.75 m/s ;D 与C 间的距离s CD =v -t =T (v C +v D )2=0.1×2.25+2.752m =0.25 m. (4)由v B =v A +v C2得,此时A 球的速度:v A =2v B -v C =2×1.75 m/s -2.25m/s =1.25 m/s ,所以A 已运动的时间t A =v A a =1.255s =2.5T ,因此在A 球上在滚动的还有两个球.答案:(1)5 m/s 2(2)1.75 m/s (3)0.25 m (4)2点睛:①对于一些有关相时间类问题的求解,可以灵活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来处理,(如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点时刻的速度于相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连续相时间的位移差于加速度与相时间平方的乘积,)会简化分析问题的过程.②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方法有:基本公式法、推论公式法、比例公式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用解题方法是处理运动学问题的关键.专题二 对纸带问题的处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记录了物体的运动情况,研究纸带可获取物体运动的信息,研究纸带可直接测量不同时刻的位移情况,通过计算可求解出速度、加速度物理量.同时,还可利用“纸带问题”处理方法来处理时间间隔记录的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位置变化的情况.1.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时间内的位移差都相,我们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以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如图中若s 2-s 1=s 3-s 2=s 4-s 3=…成立,则该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物体的瞬时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于这段时间内的中点时刻的速度.如上图中C 点的瞬时速度v C =s 2+s 32T. 3.求物体的加速度: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关系式Δs =aT 2求解.例5 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4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共7个计数点,测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 ).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1)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v 4= m/s ;(2)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1)相邻计数点之间都还有4个点未画出,说明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由全程的平均速度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得v 4=(14.55-6.45)×10-22×0.1m/s ≈0.41 m/s.(2)由Δs =aT 2得:a =(19.70-6.45)-6.459×0.12×10-2 m/s 2≈0.76 m/s 2. 答案:(1)0.41 (2)0.76点睛:①在求解瞬时速度时,选取所求的时间越短误差越小,如例题5中求第4点的速度就选第3至第5点之间的平均速度而不选其他.②在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Δs =aT 2求加速度时,可灵活选时间间隔,如例题5中,选取0~3段,即选3T 作为时间单位进行计算,但一要注意所选取的两段是连续且时间相.►变式训练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获得的一条纸带.(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 ,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s.(2)A 、B 、C 、D 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如图中求出C 点对的速度是 m/s ,运动的加速度是 m/s 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1)0.02 (2)0.21 0.6专题三 运动图象问题运动图象主要指st 图象和vt 图象,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和运用,关键在于弄清图象的“点”“线”“斜率”“截距”“面积”的物理意义.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1)位移时间图象的特点: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①直线可以不过原点,这时在s 轴上的“截距”表示0时刻的位移. ②直线只表示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2)对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的认识和用. ①图象的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及对的位移.②图象的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③两条图线相交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时刻相遇.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特点: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①直线可以不通过原点,这时在v 轴上的“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②直线只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2)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的认识.①图象的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及对的速度,速度的正负表示其方向.②图象的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③两条图线相交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时刻速度相,不是相遇.④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轴上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如下是s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例6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南北方向(规向北为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 s末物体距离初始位置最远B.3 s末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将发生变化C.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先向南后向北D.6 s末物体返回初始位置答案:AD点睛:①物体运动方向从速度的正负进行判断,速度是正时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与选的正方向相同,速度是负时,表示速度与选的正方向相反.②加速度的正负反映了速度的变化趋势,在本例中加速度为正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但是,加速度为负时,物体不一做减速运动,可能做反向的加速运动.►变式训练4.(多选)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AC)A.0~2 s内的加速度为1 m/s2B.0~5 s内的位移为10 mC.第1 s末与第3 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D.第1 s末与第5 s末加速度方向相同解析:vt图线在时间轴的上方,故第1 s末与第3 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C正确.图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故0~2 s内的加速度a1=2-02m/s2=1 m/s2,方向为正,A正确.第1 s末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0~2 s内的相同,第5 s末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4~5 s内的相同,而4~5 s内的加速度a2=0-21m/s2=-2 m/s2,方向为负,D错误.0~5 s内的位移s=12×(2+5)×2 m=7 m,B错误.例7 (多选)B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发现前方沿同方向行驶的A速度较小,为了避免相撞,距A车25 m处B车制动,此后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B的加速度大小为3.75 m/s2B.A、B在t=4 s时的速度相同C.A、B在0~4 s内的位移相同D.A、B两车不会相撞解析:B的加速度大小为a=156m/s2=2.5 m/s2,故A错误;根据图象知,t=4 s时A、B的速度相同,故B正确;在速度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故C错误;当它们速度相时,A的位移s A=5×4 m=20 m,B的位移s B=12×(15+5)×4 m=40 m,因为s B<s A+25 m,故B追不上A,即不会相撞,D正确.答案:BD点睛:①注意st图象和vt图象的交点物理意义不同,st图象的交点表示位移相同,而vt图象的交点表示速度相同.②运用图象解决追及相遇问题比较方便,但要注意由图象求得的“面积”只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变式训练5.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第一次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小球下落过程与上升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B.碰撞时速度的改变量为2 m/sC.小球是从2.5 m高处自由下落的D.小球反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
凤凰新学案 高中物理 基础 必修第一册 学生用书 第一章
"! 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的物体 #! 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或正在做直线运动的物体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课时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第"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 第$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 第%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 第#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习题课图像与多过程 %) 第&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习题课追及与相遇 #$ 第(课时自由落体运动一 #* 第*课时自由落体运动二 &" 章末复习章末整合与能力提升 &)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检测卷见活页
问题讨论 游学中小明住在现代化的宾馆里上下楼需要乘坐
伯斯的冠军刘翔获得亚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某观众用秒表记录刘翔比赛所用时间时将刘翔视为
电梯电梯里人们看不到外面只能通过显示屏来显示 到达的楼层电梯将发生上升下降启动停止的运动
!
小明站在电梯里他该怎么描述电梯和自己的运动呢
是绝对的 是 相对的在描述物体 的运动时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 于它的位置是否随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 用来做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情境导入 山川日月密林飞鸟楼宇行人世间万物无不在
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教材初探
了祖国壮丽秀美的山河风光他一边游学一边对周边 物体的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和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自主课堂 素养养成
问题讨论 小明他们乘火车前往北京一路上经过了巨大的铁
路桥和隧道从一个城市到达另一个城市其间火车在 过桥或隧道时以及火车在城市之间运行时对火车运动 的研究有什么不一样吗
现代汉语第二章 普通话语音——第五节音节
音节结构分析
例 字
音
节
声 母
韵 头
韵尾
韵腹 元 音 辅 音 声调
庄 阿 姨 愿 儿 子 吴 求
例 字
音
节
声 母
韵 头
韵 尾
韵腹 元 音 辅 音 声调
由 水 伟 尊 温 施 学 军
汉语拼音的书写与实际读音有差 异的地方:
• • • • • • iu——iou ui——uei un——uen ao——au iao——iau ong——ung iong——üng y、w代替i、ü、u的情况 zi、ci、si、zhi、chi、shi、ri的韵母 ie、üe的韵腹是ê ,不是e
(四)标调法 1.调号标在主要元音(即韵腹)上。 shuāng(双) yĭn(引) 2.在iu、ui两韵母中,调号标在后面的u或i上。 xiù(秀) tuī(推) qiū(球) duì (队) 3 .调号恰巧标在i上时,i上小点要省去。 4.轻声音节不标调。zhuōzi(桌子) (五)按词连写 同一个词的音节要连写,词与词分写。 (六)大写字母的用法 1.句子或诗、地名、国名等专有名词开头字母大写。 2 .汉语人名按姓和名分开写,每部分开头字母大写。 3 .标题可全部大写,也可每词开头字母大写,音节一 般不标调号。
俄e
声调 韵腹
零声母音节
除了21个声母外,普通话还有一些音 节不以辅音开头,而是以元音开头的。 例如“安”、“恩”等。这种没有辅音 开头的音节,称为零声母音节。 洋yang 温wen 院yuan三个音节实际 上是iang、uen、üan,是零声母音节。汉 语拼音规定用y、w代替i、u、ü,是书写 时的隔音符号。
2.
普通话里b、d、g、j、zh、z这六个不送气的塞 音和塞擦音同鼻韵母配合时,基本上没有阳平 字。
凤凰新学案 高中物理 提高 必修第一册 学生用书 第一章
质点 %! 研究子弹射击百米外的靶子所用的时间子弹可以看
成质点
#! 教练为了分析刘翔起步动作要领时可以将刘翔看成 质点
$! 无论研究什么问题均不能把刘翔看成质点 %! 能否将刘翔看成质点取决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
课
堂 提
本高 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课时质点参考系 ! 第"课时时间位移 # 第$课时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一 !" 第%课时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二 !& 第#课时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 章末复习章末整合与能力提升 "#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检测卷见活页
引考卷必修第一册综合检测卷见活页
综合测试卷一 综合测试卷二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自主预习 素养初探
学习目标 ! 理解质点的含义知道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能将
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 ! 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运
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会合理选择参考系
变式训练&'((年)月&*日晚在韩国大邱举行的 世锦赛上飞人刘翔在(('+ 栏决赛中被罗伯斯两次
打手以(,秒&-第三个冲过终点赛后裁判研究取消罗 伯斯的冠军刘翔获得亚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问题讨论 游学中小明住在现代化的宾馆里上下楼需要乘坐
!
是绝对的 是 相对的在描述物体 的运动时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 于它的位置是否随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 用来做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思修-第二章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重点提示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
民族利益是整体的利益、长远的利益,这种利益高于民族内部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
爱自已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最主要的是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紧紧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就应该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深人理解祖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
4、爱自已的国家。
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已的骨肉同胞,民族的灿烂文化,是同具体的国家相联系的。
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是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祖国就要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力量。
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爱国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人们的褒奖和景仰。
中华民族由多民族融合而成,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各民族中都涌现出了许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他们的英雄业绩为历史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