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痉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痉证
用强,紫雪丹则长于熄风镇静止痉。
2023/12/26
中医内科学
21
3.阳明热盛证
主证:壮热汗出,项背强急,手足挛急,甚则角
弓反张
兼证:腹满便结, 口渴喜冷饮
舌脉: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
证机概要:阳明胃热亢盛,腑气不通,热盛伤津
,筋脉失养。
治法:清泄胃热,增液止痉。
代表方: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
前方清泄阳明实热;后方滋阴增液,泄热通
损以治其本。必须辨明外感与内伤、虚证与实证
6.预后:痉证多起病急,变化较快。外感发痉,预
后较好。内伤发痉,治疗较为困难。
2023/12/26
中医内科学
31
[临床备要]
1.痉证必须详辨外感与内伤、虚证与实证。外感 发痉多属实证,内伤发痉多为虚证,另外可从其发
作的程度、频度、幅度辨别虚实。在治疗上,外感
2023/12/26
中医内科学
7
示意图
风寒湿 壅阻经络
外感 外 感温热
消灼津液
引动肝风
阻碍气血津液运行
久病入络,瘀血内阻 痹阻经脉
内 脾虚、肝火、肺逆 痰浊内生 阻滞经脉 伤
误治、失血、失汗 亡血失津
痉病
先天不足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阳化风动
2023/12/26
中医内科学
8
二.病机
中医内科学痉证
2019/1/15 中医内科学 23
治疗原则
痉证治疗原则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治标应针药并施,舒筋解痉。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而致
痉者,祛邪为主,祛风散寒,清热祛湿,择而用之。肝经热 盛者,治以清肝潜阳,熄风镇痉;阳明热盛者,治以清泄胃 热,存阴止痉;心营热盛者,治以清心凉血,开窍止痉;瘀 血内阻而致痉者,治以活血化瘀,通窍止痉;痰浊阻滞而致 痉者,治以祛风豁痰,熄风镇痉。病势较缓则治其本,治以 养血滋阴,舒筋止痉。津伤血少在痉证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 用,所以滋养营阴是痉证的重要治疗方法。 此外,各个证候之间,有时可以错杂出现,、例如热邪中夹 痰浊,气血亏虚又感外邪等,廊明辨虚实,标本兼顾,有常 有变,灵活运用。
中医内科学 20
2019/1/15
Hale Waihona Puke Baidu关检查
痉证项背强急较甚者多与西医学中的脑膜刺激征相
似。四肢抽搐、角弓反张是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 的临床表现,见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和各种原因引 起的脑膜炎、脑炎、高热惊厥、肝昏迷、尿毒症以 及脑寄生虫病。 病可行血常规、细菌学检查,以明确感染的性质。 进行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及肝肾功能等检查, 有助于一般内科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 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和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明确神 经系统疾病的病变部位与病变性质。
2019/1/15 中医内科学 26
治疗原则
痉证治疗原则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治标应针药并施,舒筋解痉。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而致
痉者,祛邪为主,祛风散寒,清热祛湿,择而用之。肝经热 盛者,治以清肝潜阳,熄风镇痉;阳明热盛者,治以清泄胃 热,存阴止痉;心营热盛者,治以清心凉血,开窍止痉;瘀 血内阻而致痉者,治以活血化瘀,通窍止痉;痰浊阻滞而致 痉者,治以祛风豁痰,熄风镇痉。病势较缓则治其本,治以 养血滋阴,舒筋止痉。津伤血少在痉证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 用,所以滋养营阴是痉证的重要治疗方法。 此外,各个证候之间,有时可以错杂出现,、例如热邪中夹 痰浊,气血亏虚又感外邪等,廊明辨虚实,标本兼顾,有常 有变,灵活运用。
中医内科学 20
2019/1/15
Hale Waihona Puke Baidu关检查
痉证项背强急较甚者多与西医学中的脑膜刺激征相
似。四肢抽搐、角弓反张是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 的临床表现,见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和各种原因引 起的脑膜炎、脑炎、高热惊厥、肝昏迷、尿毒症以 及脑寄生虫病。 病可行血常规、细菌学检查,以明确感染的性质。 进行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及肝肾功能等检查, 有助于一般内科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 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和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明确神 经系统疾病的病变部位与病变性质。
2019/1/15 中医内科学 26
中医内科学痉证
2019/2/26 中医内科学 3
2.《金匮要略》分外感表实无汗 为刚痉,表虚有汗为柔痉,并提 出伤亡津液而致痉的理论,认为 表证过汗,风寒误下,疮家误汗 以及产后血虚,汗出中风等误治、 失治也可以致痉。
2019/2/26
中医内科学
4
4.华岫云在〈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按语中, 首先阐述了痉证和肝脏的关系,他认为: “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 其性刚,主动主升……倘精液有亏,肝阴不足, 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 清,眩晕跌仆,甚则瘛纵痉厥矣”。 吴鞠通则进一步将痉证概括为虚、实、寒、 热四大纲领,他在《温病条辨·痉有寒热虚实 四大纲论》中说: “六淫致病,实证也;产后 亡血,病久致痉,风家误下,温病误汗,疮家 发汗者,虚痉也。风寒、风湿致痉者,寒证也; 风温、风热、风暑、燥火致痉者,热痉也。”
2019/2/26
中医内科学
18
常用药:羌活、独活、防风、藁本、川芎、蔓荆 子——祛风胜湿; 葛根、白芍、甘草——解肌和营,缓急止痉。 加减:若寒邪较甚,项背强急,肢痛拘挛,以葛根 汤为主方,葛根、麻黄、桂枝、生姜温经散寒,解 肌止痉;芍药、甘草、大枣酸甘缓急,调和营卫。 若风邪偏盛,项背强急,发热不恶寒,汗出, 头痛者,以栝蒌桂枝汤为主方,方用桂枝汤调和营 卫,解表散邪;栝楼根清热生津、和络柔筋。 若湿热偏盛,筋脉拘急,胸脘痞闷,身热,渴 不欲饮,溲短赤,苔黄腻,脉滑数,用三仁汤加地 龙、丝瓜络、威灵仙,清热化湿,通经和络。
2.《金匮要略》分外感表实无汗 为刚痉,表虚有汗为柔痉,并提 出伤亡津液而致痉的理论,认为 表证过汗,风寒误下,疮家误汗 以及产后血虚,汗出中风等误治、 失治也可以致痉。
2019/2/26
中医内科学
4
4.华岫云在〈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按语中, 首先阐述了痉证和肝脏的关系,他认为: “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 其性刚,主动主升……倘精液有亏,肝阴不足, 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 清,眩晕跌仆,甚则瘛纵痉厥矣”。 吴鞠通则进一步将痉证概括为虚、实、寒、 热四大纲领,他在《温病条辨·痉有寒热虚实 四大纲论》中说: “六淫致病,实证也;产后 亡血,病久致痉,风家误下,温病误汗,疮家 发汗者,虚痉也。风寒、风湿致痉者,寒证也; 风温、风热、风暑、燥火致痉者,热痉也。”
2019/2/26
中医内科学
18
常用药:羌活、独活、防风、藁本、川芎、蔓荆 子——祛风胜湿; 葛根、白芍、甘草——解肌和营,缓急止痉。 加减:若寒邪较甚,项背强急,肢痛拘挛,以葛根 汤为主方,葛根、麻黄、桂枝、生姜温经散寒,解 肌止痉;芍药、甘草、大枣酸甘缓急,调和营卫。 若风邪偏盛,项背强急,发热不恶寒,汗出, 头痛者,以栝蒌桂枝汤为主方,方用桂枝汤调和营 卫,解表散邪;栝楼根清热生津、和络柔筋。 若湿热偏盛,筋脉拘急,胸脘痞闷,身热,渴 不欲饮,溲短赤,苔黄腻,脉滑数,用三仁汤加地 龙、丝瓜络、威灵仙,清热化湿,通经和络。
痉病科普宣传PPT课件
痉病的定义
痉病的定义
痉病,也被称为癫痫或羊角风,是一种 神经系统疾病。
它会导致大脑突发异常电活动,进而引 发肢体抽搐、意识丧失或其他异常现象 。
痉病的症状
痉病的症状
痉病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 常见的症状包括肢体抽搐、意识丧失、 口吐白沫等。 在痉病发作期间,患者可能无法自控, 缺乏记忆和意识。
希望通过本课件的介绍,大家能够更深 入了解痉病,并为痉病患者提供支持与 帮助。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痉病的原因与诱因
痉病的原因与诱因
痉病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遗 传因素、脑部损伤、药物或物质滥用等 有关。 诱发痉病发作的常见因素包括过度疲劳 、情绪波动、缺乏睡眠等。
痉病的常见治疗方法
痉病的常见治疗方法
痉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抗癫痫 药物、手术治疗、神经调节技术等。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密切配合医生,按 时服药或接受其他治疗。
如何支持痉病患者
如何支持痉病患者
如果您身边有亲友患有痉病,您可以提 供支持和理解。 尊重痉病患者的隐私,并与他们进行沟 通,询问他们的需求与希望。
痉病的预防
痉病的预防
目前尚无有效的痉病预防措施,但一些 因素,如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的生活 方式等,可能有助于减少发病风险。
结束语
结束语
痉病是一种令人困扰的神经系统疾病,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治疗方 法被开发出来。
中医内科学之痉证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进行3-5次运动, 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
运动强度: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 择适当的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运动环境:选择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的运动场所,避免在恶劣环境中运动
04
方药:葛根汤、 桂枝加葛根汤、 麻黄汤等
风热痉证
病因:风热之 邪侵袭人体, 导致筋脉失养
症状:发热, 头痛,口渴, 咽干,舌红苔 黄,脉浮数
治疗原则:清 热解表,祛风 除湿
常用方剂:银 翘散、桑菊饮 等
湿热痉证
01
病因:湿热侵袭,郁阻经络
02
症状:四肢抽搐,颈项强直,口噤不语,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作 息时间,避免 熬夜和过度劳 累。
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避免 暴饮暴食和过 度饮酒。
保持良好的心 理状态,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 虑。
保持良好的运 动习惯,增强 体质和免疫力。
饮食调护
01
饮食宜清淡, 避免辛辣、油 腻、生冷食物
02
多吃蔬菜水果, 补充维生素和
矿物质
03
适量摄入蛋白 质,如瘦肉、
02
发作时,肌肉紧 张,关节僵硬,
疼痛剧烈
03
发作时,患者意 识清醒,但无法 控制自己的身体
04
发作后,患者感 觉疲劳,肌肉酸
痛,关节僵硬
风寒痉证
运动强度: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 择适当的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运动环境:选择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的运动场所,避免在恶劣环境中运动
04
方药:葛根汤、 桂枝加葛根汤、 麻黄汤等
风热痉证
病因:风热之 邪侵袭人体, 导致筋脉失养
症状:发热, 头痛,口渴, 咽干,舌红苔 黄,脉浮数
治疗原则:清 热解表,祛风 除湿
常用方剂:银 翘散、桑菊饮 等
湿热痉证
01
病因:湿热侵袭,郁阻经络
02
症状:四肢抽搐,颈项强直,口噤不语,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作 息时间,避免 熬夜和过度劳 累。
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避免 暴饮暴食和过 度饮酒。
保持良好的心 理状态,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 虑。
保持良好的运 动习惯,增强 体质和免疫力。
饮食调护
01
饮食宜清淡, 避免辛辣、油 腻、生冷食物
02
多吃蔬菜水果, 补充维生素和
矿物质
03
适量摄入蛋白 质,如瘦肉、
02
发作时,肌肉紧 张,关节僵硬,
疼痛剧烈
03
发作时,患者意 识清醒,但无法 控制自己的身体
04
发作后,患者感 觉疲劳,肌肉酸
痛,关节僵硬
风寒痉证
中医内科学之痉证
饮食调理
多吃蔬菜水果, 补充维生素和
矿物质
适量摄入蛋白 质,增强免疫
力
避免辛辣刺激 性食物,减轻
肠胃负担
多喝水,保持 身体水分平衡
避免油腻食物, 减轻肠胃负担
保持饮食规律, 避免暴饮暴食
痉 证 4的 预 防
增强体质
1
2
3
4
合理饮食:均衡营 规律作息:保证充
养,多吃蔬菜水果, 足的睡眠,避免熬
少吃油腻食物
谢谢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 休息和睡眠
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过 多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 相关疾病
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减少辐射伤害
保持心情舒畅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 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学会自我调节,及时释放压 力,保持心理平衡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 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加强人际交往,与家人、朋 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中 请 点
言击
医 简 此
意处
内 赅 添
的加
科 阐 正
述文
学 您 ,
的文
之 观 字
点是
痉 。 您 思 证 想 的 提 炼 ,
目录
壹貳叁肆
痉
痉
痉
痉
证
证
中医内科学刘刚第章痉证PPT课件
七、结语
痉证病因:总属外感和内伤二端。 痉证的基本病机:邪阻经络,筋脉失养而拘急。 痉证的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或标本兼治。
八、思考题
1.痉证的定义是什么?范围有哪些?谁明确提 出内伤致痉? 2.痉证的证候特征有哪些? 3.痉证的常见病因有哪些?病机关键是什么? 4.痉证与痫病、厥证如何鉴别? 5.痉证的辨证要点有哪些?治疗原则是什么? 6.痉证分哪几个证型?症状特点、治则方药 各是什么?
1.基本病机:邪阻经络,筋脉失养而拘急。 2 .病位: 痉证病位在筋脉与肝。尚与心、
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 阴阳、气血、津液不足;实者为邪气盛。
3 .病性: 有虚实两方面,虚为脏腑虚损,
三、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多突然起病;以项背强急,四
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其证候特征。部分 危重患者可伴有神昏等意识障碍。
六、预防与调护
1.防止外邪侵袭; 2.积极治疗易致痉原发病,感受外邪时应积极有效的 治疗,以防内传入里; 3.感受热邪,热盛于里,应及时清解并注意固护阴津。 4.痉证病人多属急重症,应密切观察病情,病床要平 整松散,并设床栏,尽量少搬动病人,居室要安静, 应有专人护理。 5.预防:暑热露天作业,高温工作,补充体液。小儿 发热,适当降温,控制体温。有病早治疗,早诊断。
九、病案分析
成××,男,28岁。1年前曾患关节 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并有发热恶风,口渴 烦闷。医生给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后,症状 明显好转。一月前因水中作业,肢体关节又 发生疼痛,重着,肌肤麻木,活动不便,苔 白腻,脉濡缓。
《中医内科学痉病》课件
2 补益脾肾
3 舒筋活络
通过滋养脾肾,改善气血 运行,调整体内阴阳平衡, 缓解痉病发作。
通过舒缓经络,促进气血 畅通,减轻肌肉痉挛和痉 病发作。
典型痉病的内科治疗案例分享
多动症与抽动症
多动症和抽动症是常见的痉病, 中医内科学中有多种方法可用于 治疗这些疾病。
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可能导致肌肉不自主 收缩和僵直,中医内科学可提供 针对性的治疗。
痉挛性发声障碍
痉挛性发声障碍是一种会导致声 音紧张、突然中断的痉病,中医 内科学有助于改善症状。
总结与回顾
通过本课件,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医内科学中关于痉病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探 讨了痉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以及其临床表现与病程特点。我们了解了中医 内科学痉病的诊断与鉴别方法,以及治疗原则与方法。最后,通过分享典型 痉病的内科治疗案例,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医内科学痉病的理解。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情志不宁
精神紧张、情绪起伏等情志不宁的状态可能诱发或加重痉病的发作。
痉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程特点
肌肉痉挛
痉病常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痉挛,可能影响肢体、面部或其他身体部位。
发作性
痉病通常表现为间歇性的发作,发作时症状突然加重,间隔期可以没有症状。
病程波动
痉病的病程可能会出现波动,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医内科学课件12.痉证
治疗效果
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半年后基本痊愈。
案例三:其他治疗痉证的案例
患者情况
患者为年轻女性,因产后受风导致痉证发作, 出现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等症状。
治疗方案
取穴人中、百会、风府、风池等穴位,施以 平补平泻手法。
治疗原则
以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为主,采用针灸治疗。
治疗效果
治疗两次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五次治疗 后痊愈。
中医内科学课件:痉证
• 痉证概述 • 痉证的辨证论治 • 痉证的预防与调护 • 痉证案例分析
01
痉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痉证是由于筋脉失养、拘急挛缩所引起的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 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证。
分类
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痉证可分为外感发痉和内伤发痉两类。外感发痉多因外 感风、寒、湿等邪气所致,内伤发痉则多因体内气血亏虚、阴液不足、筋脉失 养所致。
益气养血
用党参、黄芪、白术等药益气 养血,使气血充盈,痉得缓解
。
滋阴温阳
用熟地、枸杞子、菟丝子等药 滋阴温阳,使阴阳调和,痉得
平复。
益精填髓
用鹿茸、紫河车、龟板等药益 精填髓,使髓海得充,痉得缓
解。
其他治疗
01
02
03
针灸治疗
根据病情选取适当的穴位 进行针灸治疗,如人中、 百会、合谷等穴,以缓解 痉证。
中医内科学痉证
2019/3/11
中医内科学
18
常用药:羌活、独活、防风、藁本、川芎、蔓荆 子——祛风胜湿; 葛根、白芍、甘草——解肌和营,缓急止痉。 加减:若寒邪较甚,项背强急,肢痛拘挛,以葛根 汤为主方,葛根、麻黄、桂枝、生姜温经散寒,解 肌止痉;芍药、甘草、大枣酸甘缓急,调和营卫。 若风邪偏盛,项背强急,发热不恶寒,汗出, 头痛者,以栝蒌桂枝汤为主方,方用桂枝汤调和营 卫,解表散邪;栝楼根清热生津、和络柔筋。 若湿热偏盛,筋脉拘急,胸脘痞闷,身热,渴 不欲饮,溲短赤,苔黄腻,脉滑数,用三仁汤加地 龙、丝瓜络、威灵仙,清热化湿,通经和络。
第二节 痉
证
[概述]
一.源自文库义:
痉:即痉挛,指肌肉紧张,不自然地 收缩。 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 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 病证。
2019/3/11
中医内科学
2
二.文献摘要:
1.《内经》:《素问· 至真要大论》认 为:“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 暴强直,皆属于风。” 《灵枢· 经筋》也说:“经筋之病,寒 则反折筋急。” 《素问· 骨空论》又说:“督脉为病, 脊强反折。” 《素问· 气厥论》载有“柔痉”之病名 ,由“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痉”。
2019/3/11 中医内科学 15
二、治疗原则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治标——舒筋解痉。 感受风、寒、湿、热而致痉者——祛邪为主 即 祛风,散寒,清热,祛湿等 肝经热盛者——治以清肝潜阳,熄风镇痉; 阳明热盛者——治以清泄胃热,存阴止痉; 心营热盛者——治以清心凉血,开窍止痉; 瘀血致痉者——治以活血化瘀,通窍止痉; 痰浊致痉者——治以祛风豁痰,熄风镇痉。 治本——养血滋阴,舒筋止痉。
中医内科-课件-痉证
03
04
饮食调理
在恢复期,可适当增加营养,如 瘦肉、鸡蛋、牛奶等。
康复锻炼
康复体操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 康复体操锻炼。
呼吸训练
通过深呼吸、慢呼吸等呼吸训 练,改善呼吸功能。
关节活动度训练
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改善关 节僵硬、肌肉萎缩等症状。
平衡功能训练
通过平衡功能训练,提高身体 平衡能力。
05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痉证需注意刺激强度和时间 ,避免过度刺激导致不适。同时,针 灸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切 勿自行操作。
禁忌症
对于孕妇、体质虚弱者、皮肤有破损 或炎症者,以及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 者,不宜进行针灸治疗。
04
痉证的预防与调护
预防措施
加强锻炼
饮食调理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诱发因素
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 传统运动,增强体质,
病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侵袭经络, 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
痰火扰心证
详细描述
症状:神志异常、口眼歪 斜、肢体抽搐、头晕目眩
、胸脘痞闷。
01
02
03
04
05
总结词:由痰火内扰心神 所致,以神志异常、口眼 歪斜、肢体抽搐为主要表
现的证候。
病因:痰火内扰,心神不 宁,肝风内动。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 神。
痉病健康教育PPT课件
痉病的症状和识别
痉病的症状可以通过观察患者发作时的 表现来识别。
痉病的治疗和 管理
痉病的治疗和管理
痉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 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是痉病管理的首选方 法,通过控制脑部神经活动来 减少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
痉病的治疗和管理
对于某些难以控制的痉病病例,手术治 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什么是痉病
什么是痉病
痉病,又称癫痫,是一种脑部 神经元高度兴奋引起的疾病。
痉病发作时,患者会出现意识 丧失、肢体抽搐、口吐白沫等 症状。
什么是痉病
不同类型的痉病有不同的发作特征和严 重程度。
痉病的症状和 识别
痉病的症状和识别
痉病的典型症状包括突然昏倒 、肢体抽搐、口吐白沫等。
有些患者在痉病发作前会出现 暂时性心理、情绪或感觉异常 的先兆症状。
鼓励痉病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 动,提高生活质量。
痉病的预防和宣传
提倡痉病患者加入痉病患者互助组织, 相互支持和交流经验。
总结
总结
痉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 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 的困扰。
理解痉病的定义、症状、治疗 和预防等相关知识,对于痉病 患者和家属非常重要。
总结
我们希望通过今天的课程,增加大家对 痉病的认识,提高痉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痉病健康教育 PPT课件
目录 引言 什么是痉病 痉病的症状和识别 痉病的治疗和管理 痉病患者的生活调整 痉病的预防和宣传 总结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1
《中医内科学》--痉证
11
五、病性
本虚标实。本虚,伤津脱液,阴液不足。标实, 筋脉拘挛强急。
2017/2/21
《中医内科学》--痉证
12
六、病程
长短不一,其中邪壅经络、热甚发痉、阴虚亏 损者,病程短,瘀血内阻者则病程长。
2017/2/21
《中医内科学》--痉证
13
七、病因病机
2017/2/21 《中医内科学》--痉证 7
一、概述-相关疾病
西医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流脑、乙 脑、颅内肿瘤、出血、代谢性疾病,脑寄生虫 病引起的抽搐及各种感染所致的高热惊厥等, 均可参照本证进行辨证论治。
2017/2/21
《中医内科学》--痉证
8
二、病象
痉者,僵急也,指身体强直。 痉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痉病,是以卒 口噤,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 主要临床病象的一类疾病。狭义痉病,指仅限 于局部,如一脏一腑一经一络所出现的痉挛、 强急而言。如胃痉挛,胃脘痛甚;少阳侧痉, 即面肌痉挛,指口角、眼睑处痉挛;踹痉即腓 肠肌痉挛,可见小腿抽筋。
2017/2/21 《中医内科学》--痉证 4
一、概述-沿革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首先提出“新产妇人及金 疮血脉虚竭,小儿脐风”致痉。
2017/2/21
《中医内科学》--痉证
5
明代张景岳则认为痉证主要是由于阴虚精血亏损所 致。如《景岳全书· 杂证谟· 痉证》云:“凡属阴虚血少 之辈,不能养营筋脉,以致抽挛僵仆者,皆是此证。” 至清代温病学说的发展、成熟,进一步丰富了痉证 的病因病机理论,特别是热极生风,热甚津伤引发本 病的论述,使痉证病因学说更趋完善。如《临证指南 医案》云:“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 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倘精液有亏,肝阴不足, 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眩 晕跌仆,甚则 痉厥矣。”
2017/2/21
《中医内科学》--痉证
3
一、概述-沿革
《金匮要略》在继承外邪致痉理论基础上,不仅将表 实无汗与表虚有汗分为刚痉、柔痉,还提出了误治致 痉理论,即表证过汗、风病误下复发汗、疮家误汗等 导致津液受伤,筋脉失养而发痉。为后世医家提出内 伤致痉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如《金匮要略· 痉湿碣病脉 证治》云:“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 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 痉。”“夹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疮 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金匮要略》 还提出用栝蒌桂枝汤、葛根汤、大承气汤作为治疗痉 证的主方,其中使用大承气汤一法,实为后世温病学 派治疗“热甚致痉”的先导。
2017/2/21
《中医内科学》--痉证
9
三、病位
筋脉。 痉有在表里,在表者为外邪所伤,在里者多为 脏腑受损,生化失司。
2017/2/21
《中医内科学》--痉证
10
四、病类
虚、实、寒、热痉 从经脉分类:太阳病中有汗为柔痉,无 汗为刚痉;少阳痉,阳明痉,即大承气汤 证。 从病因分,有外感痉和内伤痉。
2017/2/21
《中医内科学》--痉证
17
七、病因病机
4.瘀血内阻 久病不愈,气血耗伤,血行不 畅,瘀血内阻,或外伤致瘀血内阻,筋脉为之 失养而发为痉。如《医林改错 · 论抽风不是风》 云:“因见其病发之时,项背反张,两目天吊, 口噤不开,口流涎沫,咽喉痰声,昏沉不省人 事,以为中风无疑。殊不知项背反张,四肢抽 搐,手足握固,乃气虚不固肢体也;两目天吊, 口噤不开乃气虚不上升也 …… 元气既虚,必不 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病机关键:筋脉失养或热甚动风。 病因:邪壅经脉 热甚动风 阴虚血少 瘀血内阻
2017/2/21
《中医内科学》--痉证
14
七、病因病机
1.邪壅经脉 起居不慎,卫表不固,风寒湿热 之邪外袭,邪气壅滞经脉,致气血运行不畅, 筋脉失养,拘急而成痉。正如《金匮要略方论 本义· 痉病总论》所云:“脉者,人之正气正血 所行之道路也,杂错于邪风、邪湿、邪寒,则 脉行之道路必阻塞壅滞,而拘急痉挛之证见 矣。”
痉 证
一、概述-病名
痉证是指筋脉失养或热甚动风所引起的项背强 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一 种病证。
2017/2/21
《中医内科学》--痉证
2
一、概述-沿革
本证首见于《内经》,并认为其与感受风、寒、 湿、热之邪有密切关系。如《素问· 至真要大论》 云:“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 皆属于风。’’《灵枢· 经筋》亦云:“经筋之 病,寒则反折筋急。”《灵枢 · 热病》又云: “热而痉者死。”
2017/2/21 《中医内科学》--痉证 18
八、诊断与鉴别
[诊断] 1.起病突然,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 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 2.外感引起者,起病前多有恶寒发热、头痛 等症状;内伤所致者,常有素体虚弱,反复发 作抽搐史,或有失血过多史,或有汗、吐、下 太过史等。 3.血液常规、血生化、脑脊液检查,头颅CT、 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2017/2/21
《中医内科学》--痉证
15
七、病因病机
2.热甚风动 外感热邪,或热从内生,邪热炽盛引动肝风,肝风 内动,风火相煽则筋脉拘急而发为痉; 或邪热内结阳明,阳明腑实,热极生风, 或热甚津伤,筋脉失养致筋脉拘急而发痉;
2017/2/21
《中医内科学》--痉证
16
七、病因病机
3.阴虚血少 素体阴虚血少,或失血过多,或汗、吐、下 太过,致阴虚血少,虚风内动,筋脉失养而致 痉。如《金匮要略心典》云:“亦有亡血竭气, 损伤阴阳,而病变成痉者……阴阳既衰,筋脉 失其濡养,而强直不柔矣。”
2017/2/21 《中医内科学》--痉证 6
《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云:”湿热证,三四日即口噤, 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隧 中。”“木旺由于水亏,故得引火生风,反焚其木,以致痉 厥。” 王清任则认为痉证与气虚血瘀有关。如《医林改错·论抽风不 是风》云:“殊不知项背反张,四肢抽搐,手足握固,乃气虚 不固肢体也……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 而瘀。” 中 医 尚 有 “ chizong” 一 证 名 , chizong 即 抽 搐 , 《 张 氏 医 通 ·chizong》云:“ chi 者,筋脉拘急也, zong 者,筋脉弛纵也, 俗谓之抽。”《温病条辨·痉病瘼疚总论》云:“痉者,强直之 谓,后人所谓角弓反张,古人所谓痉也。chi者,蠕动引缩之谓, 后人所谓抽掣,搐搦,古人所谓chi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