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历史发展及放飞常识
风筝的起源
• 风筝在空中的受力图风筝在空中的受力: 风力的方向基本上是水平方向,而风筝受 风的角度和上扬力的大小,可以由提线方 便地控制。几次练习后放风筝者会很快掌 握控制风筝的技巧:放风筝的时候,一般 是一抽一放。
• 抽的时候,因为风筝提线一般放在风筝面 靠上的位置,加大牵引力可以控制风筝角 度变小,上扬力增加,风筝稳步上升;放 的时候,即平衡的风筝牵引力变小,在风 力和扬力的合力作用下,风筝会飞高飞远, 但是必须很快又抽,以再次保持风筝的角 度稳定。 风力正盛的时候可以多放线,当 风力稍有下降,就收一些线。
风筝的起源 风筝的发展 风筝的制作 风筝的种类 风筝的放飞要领
• 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 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 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 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 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 败。”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 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的。
• 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 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 户外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 “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 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 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当今,我国放 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 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
关于风筝的小知识
关于风筝的小知识
风筝古时在南方称“鹞”,北方称“鸢”,还有木鸢、纸鸢、风鸢、纸鹞、鹞子等多种称谓。唐代造纸技术普及和制纸业发达,风筝蒙面材料由丝帛变为纸,于是出现“纸鸢”之称,后来人们用“风筝”代替“纸鸢”等称谓。
最初风筝常被用于军事,如测量、传递信息、三角测量信号、天空风向测查等。唐宋时期,造纸业的发展促使风筝改由纸糊,并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样式、制作工艺等不断发展和丰富。流传到现在,风筝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如潍坊风筝、南通风筝、阳江风筝、江南风筝和台湾风筝等。按内容和形象可分为鸟形风筝、虫形风筝、人物风筝、字形风筝、器皿类风筝及变形几何图形风筝等;按功能分有玩具风筝、观赏风筝、特技风筝、实用风筝等;按骨架结构可分为硬翅风筝、软翅风筝、拍子风筝等;按艺术风格分有宫廷风筝、民间风筝、创新风筝等。
中国的风筝制作工艺包括“扎、糊、绘、放”四种技艺。常用的绑扎方法有口咬线缠绕绑扎法、手捏缠绕绑扎法、扣扣锁缠绕绑扎法等;常用的竹条绑扎方法有十字绑扎法、劈口十字绑扎法、顺头绑扎法、卧头绑扎法、卯榫联接法等。风筝在一些节日中也有特殊的习俗。它不仅是民间百姓娱乐的工具,也成为人们向上天表达愿望、倾诉情感的载体,还和农忙、农事联系在一起。同时,中国的风筝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流传到日本、朝鲜、马来西亚等地后,衍生出了各自不同的放风筝习俗和比赛。
古人常用诗句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风筝的姿态和放风筝时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诗意。如:
高鼎《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风筝的发展史
风筝的发展史
风筝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2500年前的中国。
最早的风筝出现在中国战国时期,那时候的风筝被用于军事目的,用来传递情报或作为信号装置。这些风筝通常由竹子和丝线制成,形状简单,没有装饰。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逐渐从军事用途转变为娱乐工具。到了唐朝和宋朝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唐朝的诗人白居易就曾写下了一首关于风筝的诗,表达了人们对风筝的喜爱。
元朝时期,随着航海和贸易的发展,风筝逐渐传播到亚洲其他地区和世界各地。欧洲人在13世纪末期从中东和亚洲引入了风筝。17世纪末期,风筝在英国流行起来,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娱乐项目。
在18世纪,风筝的设计和制作技术有了更大的突破。人们开始用纸和木头替代竹子制作框架,提高了风筝的稳定性和飞行能力。随后,人们开始制作各种不同形状和装饰的风筝,如龙形风筝、鸟形风筝和各种动物形态的风筝。
到了20世纪,风筝逐渐成为一项国际性的运动和竞赛项目。全世界各地举办风筝节,人们在空中进行各种技巧的展示和竞赛。
在现代,风筝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除了娱乐活动和竞赛,风筝也被用于航空、
气象观测、船舶操纵、摄影等领域。此外,风筝也成为一种艺术形式,有许多艺术家创作了各种独特的风筝作品。
风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风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引言
风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风筝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和民间文化遗产。本文将探讨风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风筝文化的历史
1. 风筝起源
据考证,中国的风筝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时期。当时人们用竹子、纸张等材料制作出简单的飞行器,用于军事监视和祭祀活动中。
2. 风筝发展
随着时间推移,风筝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娱乐活动,并且在唐代达到了顶峰。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下“空中楼阁七百重,底下明镜一池空”的著名诗句,形容了当时人们对于高空飞行的向往。
3. 风筝衰落
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迁以及科技进步等原因,风筝逐渐衰落。直到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现代科技的发展,风筝再次受到青睐。
三、风筝文化的内涵
1. 艺术表现形式
风筝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制作精美的风筝
可以被视为艺术品,具有观赏价值。
2. 民间文化遗产
风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承载了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不
同地区、不同民族制作的风筝各具特色,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信
仰和审美情趣。
3. 文化交流与传播
风筝在历史上曾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等途径传播到国外。如今,在国际性的各种比赛中,中国制作的风筝也广受欢迎。这
种文化交流和传播有助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四、风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传承
目前,许多地方都设立了风筝博物馆或者风筝文化中心,用于收藏和
展示各种风筝作品,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的风筝制作和表演活动,以
风筝的原理和应用知识点
风筝的原理和应用知识点
风筝的起源
•风筝最早起源于中国,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农民发现了风筝在田地里驱赶鸟类的效果,
于是开始将风筝用于农业中。
•后来,风筝逐渐演化成了一种娱乐活动,被广泛应用于民间庆祝节日和竞技活动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了一项国际性的娱乐和竞技活动。
风筝的原理
•风筝利用了空气的动力原理来飞行。
•当风筝被放飞时,风的力量会对风筝产生作用力。
•通过调整风筝的角度和形状,可以使得风筝产生升力和阻力。
•风筝升力的产生与翼型的设计密切相关,通常采用的是对称或者上凸下凹的翼型,使得风筝能够产生向上的升力。
•风筝的阻力主要来自于风的阻碍和风筝线的拖曳力。
•风筝通过控制风筝线的张力和角度来控制飞行姿态。
风筝的应用
1.娱乐活动
–风筝作为一种娱乐活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庆祝节日和竞技活动中。
–如中国的清明节放风筝、印度的降临节和巴基斯坦的巴西尔节放风筝等。
2.科学教育
–风筝可以作为科学教育的教具,用来演示气体力学等物理原理。
–通过风筝的飞行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动力学的原理。
3.测风工具
–风筝还可以用作测风工具,用来测量风的速度和方向。
–在航海、农业、气象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4.艺术表演
–风筝表演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风筝的飞行和操控展现出各种美妙的动态和造型。
–风筝表演在各种文化节庆、艺术展览和表演赛事中广受欢迎。
5.风能利用
–风筝不仅可以飞行,还可以通过风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源。
–例如,在荷兰就有人设计了一种风筝发电系统,利用风筝在高空飞行产生的拉力来产生电力。
纸鸢发展流程
纸鸢发展流程
风筝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又六国时,公输班亦为木鸢以窥宋城。刘轶说,楚汉战争时期,风筝用于军事,留下了“四面楚歌”的典故,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隋唐时,随着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至宋代,放风筝在民间广泛流行,宋徽宗主持编纂的《宣和风筝谱》是较早的一部风筝技艺专著,清代曹雪芹撰写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的出现,使风筝的制作工艺得到了较为完整的梳理和规范,为京、津以及中国北方地区各风筝流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风筝知识
风筝知识
风筝的起源和历史
风筝又名“纸鸢”、“风鸢”、“木鸢”。北方多称“纸鸢”,南方则称“鹞子”。由于风筝像鹞鹰那样伸翅膀可以在天空盘旋,因此为名。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2000多年前,风筝就已出现。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我国能工巧匠鲁班因看到鹞鹰在天空盘旋飞翔受到启发,曾“削竹为鹞,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和他几乎同时代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墨翟也曾用3年时间,制成木鸢,能在天空飞翔。汉代发明造纸术后,风筝改用纸糊制,称作“纸鸢”。到五代时,李邺加以改进,在纸鸢头上装上竹笛,微风吹动,嗡嗡作响,有如筝声,周而得名“风筝”。
风筝图形
风筝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及几何立体等,而图案方面,主要由个人喜好而设计,有宣传标致,动物、蝶、飞鸟等,琳琅满目。
风筝材料和工具
风筝的建造材料除了丝绢、纸张外,还有塑胶材料造的,骨杆有竹篾,木材及胶棒来造,近来有人设计一种无骨风筝,它的结构是引入空气于绢造的风坑之内,今风筝形成一个轻轻飘的气枕,然后乘风于上。中国、马来亚、菲律宾及日本等,亦有一种大形的风筝,每到风筝节就将它放到忍蓝的天空,该等风筝之尺码由十至二十尺不等。骨杆则用大竹升来造,由百多人来放。
做风筝的工具:浆糊、剪刀、木尺、小锯子、铅笔、粉笔、白乳胶
材料:竹条(0.6厘米厚,1厘米宽,90厘米长)、风筝面材料(纸、塑料等)、绳子
风筝制作过程
1. 将竹条裁成两条长短适当的长度,约为(40厘米及60厘米)。下一步,就将马拉纸裁成一个四方,长约60厘米,马拉纸是一种非常粗糙的纸张,最适合作风筝之用。
风筝历史知识点总结
风筝历史知识点总结
风筝是一种古老的玩具和工具,由轻盈的材料制成,可以在空中飞行。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认为起源于中国,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而传播到世界各地。风筝既可以作为一种娱乐
方式,也可以用来预测天气、传递消息,甚至在科学研究和军事应用中发挥作用。下面是
风筝历史知识点的总结。
风筝的起源
风筝的起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中国。根据史书记载,最早的风筝可能是用竹子和丝
线制成的。在古代中国,风筝被用来预测天气、传递消息和进行军事侦察。在春秋时期,
中国的哲学家墨子就提出了用风筝来进行气象观测的理论。在宋朝,一位名叫鲁班的工匠
制作了一把能飞行的金属风筝,被誉为"风筝之祖"。
风筝的传播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风筝逐渐传播到其他亚洲国家和欧洲国家。在印度、波斯和日本等
国家,风筝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在欧洲,风筝最早是通过意大利人马可·波罗
的东征活动引入的。随后,风筝通过殖民活动传播到美洲和非洲。
风筝在艺术中的应用
除了作为一种娱乐方式,风筝还被广泛运用在艺术表现中。在古代中国,人们会在风筝上
绘制各种图案和文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在印度,风筝被用来进行风筝战,参与
者会尽力拉断对方的风筝线。在日本,风筝也是悬挂在屋顶的一种装饰物,代表着祈求好
运和平安。
风筝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风筝还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中。在18世纪,美国物理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利用风筝进
行了著名的雷电实验,证明了雷电和静电的联系。此外,风筝还被用来进行大气观测、研
究飞行动力学和进行空中摄影等。
风筝在军事中的应用
在军事领域,风筝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古代,一些国家会在风筝上放置旗帜和信号灯,以传递各种信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风筝还曾被用来进行飞行器的试验和监视敌方部
风筝简介介绍
04
现代风筝则采用更多的材料和技术,如尼龙布、玻璃 纤维等,设计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02
风筝的制作材料与工艺
制作材料
01
02
03
竹子
风筝的骨架通常由竹子制 成,因为竹子具有轻便、 坚韧、不易变形等特点。
纸
风筝的蒙面材料通常使用 纸,因为纸轻便、价格便 宜、易于印刷和染色。
线和胶水
风筝的线和胶水用于连接 和固定风筝的各个部分, 确保风筝在飞行时的稳定 性和安全性。
装饰
风筝的装饰通常包括彩绘、贴纸、挂件等,用于增加风筝的美观和吸引力。
色彩
风筝的色彩通常使用鲜艳的颜色,如红色、蓝色、黄色等,以增加风筝在天空 中的辨识度和视觉效果。同时,不同的色彩也可以表达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03
风筝的飞行原理与技巧
飞行原理
空气动力学
01
风筝通过与空气的相互作用产生升力。当风吹过风筝表面时,
亲子活动
放风筝是一项适合全家参与的活动,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 的兴趣和爱好。
竞技与比赛
放风筝也是一项竞技运动,有着各种比赛和竞技活动,可以锻炼人 们的体魄和意志。
05
风筝的保养与收藏
风筝的保养方法
01
02
03
04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风筝的骨架、线材和 附件,确保其完整无损。
风筝的由来和历史
风筝的由来和历史
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娱乐和文化活动,风筝在许多国家都有悠久的历史。它作为一种飞行的玩具,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并在
不同的文化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变种。
风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据记录,风筝最早出现在中国的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0年)。它最初被用于祭拜神灵和预测天气。古代中国人相信,通过放飞风筝可以与天上的
神灵沟通,并获取他们的保护和指引。
在古代中国,风筝制作是一项精密而独特的技艺。制作风筝需要选
用轻巧而坚固的材料,如竹子和丝线。风筝上往往会绘制各种各样
的图案和符号,包括神话故事和文化象征。这些绘制在风筝上的图
案不仅仅起到装饰作用,还具有象征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从中国传播到其他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
和印度。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文化和传统,赋予风筝自己独特的
设计和意义。在日本,风筝被称为“凤凰”。凤凰是一种神话中的
鸟类,被认为是幸福和好运的象征。在韩国,风筝叫做“유망한
모습”,意为“有希望的样子”,代表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期盼。
在印度,风筝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印度尼泊尔,风
筝活动是一项受欢迎的盛会。每年,人们齐聚一堂,放飞各式各样
的风筝,庆祝喜庆的日子。除了娱乐之外,风筝也被用于宗教仪式
和庆祝活动。这表明风筝在印度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也传入了欧洲和美洲。在欧洲,风筝成为了
一种儿童游戏和体育运动。风筝比赛也在欧洲国家中变得相当流行。在美洲,风筝起初被用作农田工具和通信工具。然而,随着时间的
推移,风筝在美洲的流行也逐渐增长,成为人们娱乐和休闲的一种
风筝发展历史
风筝发展历史
风筝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飞行器,也是一种古老的娱乐活动。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风筝的起源、发展和变革,以及它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和用途。风筝最早出现在中国,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据说,风筝最初是由中国的农民用来驱散鸟群和保护农作物的。他们发现,将一块轻而薄的布固定在竹架上,并利用风的力量使其飞行,可以制造出一种噪音,可以抵挡鸟儿的侵害。这种简单而实用的发明很快就传播到了其他地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形状和设计开始多样化。人们开始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术来制造风筝,使其更加坚固和稳定。他们发现,通过改变风筝的形状和重心,可以使其在空中保持平衡,并且可以飞得更高更远。风筝的形状也开始变得多样化,有的是鸟的形状,有的是龙的形状,还有的是各种动物和物体的形状。这些不同的形状不仅增加了风筝的美观性,也显示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除了作为娱乐活动,风筝还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在中国,风筝被视为幸运和吉祥的象征。人们相信,放飞风筝可以带来好运和顺利。在印度,风筝被用来庆祝独特的节日“卡特节”。在这个节日里,成千上万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放飞各种形状和颜色的风筝,享受着飞翔的乐趣和社交的快乐。在其他一些文化中,风筝
也被用来表达人们对自由和梦想的追求,象征着希望和勇气。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风筝的用途也在不断扩展。在现代,风筝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它还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实践。例如,科学家利用风筝和气球来收集大气层中的样本,以研究大气和气候变化。此外,风筝还被用来进行空中摄影和测绘,以及进行无人机和航空器的测试和训练。
关于中国非文化遗产风筝的介绍
风筝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它是我国传统手工艺品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下面将从风筝的起源、分类、制作工艺、艺术表现以及现状等方面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进行
介绍。
一、风筝的起源
风筝起源于我国,被公认为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据史书记载,最早
的风筝是由古代农民用竹条、鱼网等简单材料制成,用来观测天气和
祈求风调雨顺。后来风筝传入印度、中东、欧洲等地,逐渐演变成为
一种儿童游戏和休闲娱乐活动。
二、风筝的分类
根据形状和用途,风筝可以大致分为传统风筝和创意风筝两大类。传
统风筝包括凤凰、龙凤、八仙过海、蝴蝶、刺绣等各种形态,而创意
风筝则是在传统风筝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元素,形成了各种别出心裁
的风筝作品。
三、风筝的制作工艺
制作风筝需要经过材料准备、图纸设计、剪裁缝制、装饰彩绘等多道
工序。传统风筝通常以竹子或木条作为骨架,蒙上纸或丝绸制成风帆,再加上线绳和鱼尾等装饰。创意风筝则更加多样化,可以使用更多种
材料和工艺来制作出别具特色的作品。
四、风筝的艺术表现
风筝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在风筝的制作和装饰过程中,融入了我国传统绘画、剪纸、刺绣等工艺,使得风筝成为了一种流动的艺术品。古代的风筝还常常配以诗词或书法,增加了艺术的内涵。
五、风筝的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风筝在现代已经越来越少见。但是,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风筝制作的技艺,并且还有一些风筝爱好者在坚持制作和飞行传统风筝。创意风筝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装饰性,在当代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总结来说,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作为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品,传承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相信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风筝这一传统手工艺品将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世人带来更多的欣赏和乐趣。六、风筝的文化内涵
风筝的起源和演变
风筝的起源和演变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风筝为中国人发明,至今已经2000余年。
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进而演变成为今日的多线风筝。
中国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演变成玩具。
风筝的制作
1、做风筝的材料包括竹篾、纱纸条、马拉纸,工具包括浆糊、纸刀。
2、风筝的做法是采用竹子做骨架,纸做肉,即用纸蒙糊风筝。
3、风筝的形状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等。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但实际上这四字的内涵要广泛得多,几乎包含了全部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内容。
风筝的分类
按风筝的形象分类,有动物、植物、人物等形状。
按风筝的构造分类,有硬翅类、软翅类、板子类、串子类、立体类等。
按风筝的功能分类,有玩具、观赏、特技等。
按风筝的大小分类,有巨型、大型、中型等。
放风筝的意义
1、在田野郊外放风筝能呼吸新鲜空气,娱乐身心、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放风筝能带来吉祥。
3、清明节放风筝有一种放风筝放晦气的说法。
4、放风筝能有益视力,能调节眼部肌肉和神经,消除眼睛疲劳,达到保护和增强视力的目的。
风筝上天的条件
1、风筝要在有风的条件下才能放飞。
2、风筝要有提线的牵引。
故事:风筝起源的传说
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三种传说。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说;三是飞鸟说。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斗笠说。
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工具,就像我们现在戴的帽子,很早以前农夫在田地干活时就开始使用,据说有一天,一位农夫正在田地里干活时,忽然刮起了很大的风,把他的斗笠卷走了,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斗笠上的绳子。恰巧这根绳子很长很长,斗笠便象风筝一样在空中飞行。农夫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后来就演变成现在的放风筝。
风筝的常识和制作
和制作
风筝的起源
•风筝起源于中国。 •传说由古代哲学家墨翟(dí )发明, 至今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当年,墨翟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 头制成了一只木鸟,可惜只飞一天 就坏了。这只木鹞就是最早的风筝。 •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了风筝材 质 。
• 最早的风筝是用来传递信息,用来 报告军情。 • 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 • 到了晚唐,风筝上已经有用丝条或 竹笛做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 有了“风筝”的名字。 • 英语:kite [kait]
• 2.为风筝贴封面。 • 3.为风筝做三条尾巴,先贴还是不贴,看 飞的时候的实际情况。
4.除了三角形,还可以做成菱形的, 方法差不多,只是形状稍有变化。
5.为风筝绑线和试飞,线最好用牢固一点的,飞高了好收回 来。绑线的位置可能会影响风筝起飞,所以要注意调整。
纸片风筝的制作(第二种)
画风筝
• 在图画时,请同学们要注意色彩面 积要大,颜色要鲜艳明丽,留白要 少,这样我们的风筝在放飞蓝天时 才更加醒目漂亮! • 可用水粉等颜料作画,画自己心目 中最漂亮的风筝。
制作的注意事项
• 要风筝在空中平稳的飞行。同学们在 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风筝的对 称 。 • 尽可能减轻风筝的重量。 • 不要用金属线或电线做成放飞线。
风筝的放飞方法
风筝飞行的原理
原地放飞法
• 一人手持风筝后面的中心条,迎风站立在风筝的 背后,将风筝举起与肩平(或举过头顶),并使 风筝略向前倾5°~10°。另一人手持线拐子,左 手挑持风筝线,放出一段线,距风筝者10米远。 • 待风力适宜时,持风筝的人将风筝向空中一推, 持线人拉紧线绳,尽量增加风对风筝的阻力,使 风筝借助人的拉力和风势冲上蓝天。 • 初放起时,还要根据风筝飞升情况,放一段线, 停一停,并把风筝线轻轻一拉一松地帮助风筝增 加向上的冲力,直达百米以上的高度。
风筝的过程与资料的整理
风筝的过程与资料的整理
起源
风筝真正的起源,已无法证明。有些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所以是为了怀念世故的亲友,所以在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死去的亲友。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是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约公元前300年),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上。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风筝”的叫法。
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风筝可用于送砖上屋或在风筝尾部系上鱼钩钓鱼。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厉,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不久,飞机取代了军用风筝,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驾驶他
的新双翼飞机时失事遇难。1970年,美国太空计划设计了各种“飞行翼”,使风筝再次成为成年人的玩意儿,例如罗格乐乐折叠飞行翼,本是专为水星号太空船仓安全着陆而设计的,后来被降落伞取代了;但这种折叠翼,结果成为今日悬挂式滑翔机的机翼。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风筝发展历史
风筝发展历史
风筝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飞行工具,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中国。风筝早期的形态可能并不像现在我们所熟悉的那样,但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逐渐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形态。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风筝的发展历史。
风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人们将风筝用于军事侦查和信号传递。风筝最初的形态是用竹子和纸制作而成,用来测量风速和方向,以便预测天气变化和军事行动。这种早期的风筝并不像现在的风筝那样可以飞行,但它标志着风筝的诞生。
在中国古代,风筝逐渐演变成一种娱乐活动,人们开始制作更加精美的风筝,并将其用于庆祝节日和娱乐活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形状和材质也发生了变化。有的风筝采用了丝绸、纸张和竹子制作,形状也多样化,有的是动物形状,有的是人物形状,还有一些是带有各种彩绘的。
在宋代,风筝制作技术达到了巅峰。当时的风筝不仅形状多样,还能够飞得很高。宋朝文人常常在清风明月的夜晚放飞风筝,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风筝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也是人们交流和表达的工具。
随着风筝的传入,风筝文化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在印度、日本和韩国等地,人们开始制作和放飞风筝,并发展出了各自独特的风筝
文化。印度的风筝节是全球最大规模的风筝庆典之一,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日本的凤凰风筝则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外观而闻名。
随着科技的进步,风筝的制作材料也逐渐改变。现代的风筝多采用轻质材料如塑料和纤维材料制作,使得风筝更加坚固和耐用。风筝的形状和设计也越来越多样化,有的可以模仿动物的动作,有的可以进行特殊的飞行表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发展及放飞常识
元宝山区风筝协会编制
二零一一年三月
风筝
一历史发展
放风筝是中国民间广为盛行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风筝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被称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相传春秋时期,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曾制木鸢飞上天空。后来,以纸代木,称为“纸鸢”;汉代起,人们开始将其用于测量和传递消息;唐代时,风筝传入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到五代时期,又在纸鸢上系以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因此又称“风筝”。至宋代,放风筝逐渐成为一种民间娱乐游戏;元代时,风筝传入欧洲诸国。
风筝运动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不仅北京地区的放风筝活动驰名遐迩,一些边远地区也纷纷举行放风筝活动。1981年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文化馆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风筝演放会;同年,包头市少年宫也举办了青少年放风筝比赛。1980年5月23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风筝学会─—北京风筝学会。此后,每年均举办有较大规模的风筝节。1989年国际风筝联合会正式成立,总部设于山东潍坊。
二制作工艺
风筝用细竹扎成骨架,再糊以纸或绢,系以长线,利用风力升入空中。传统的中国风筝技艺包括“扎、糊、绘、放”四种技艺,“扎”即要达到对称,左右吃风面积相当,又包括:选、劈、弯、削、接;“糊”即要保证全体平整,干净利落,又包括:选、裁、糊、边、校;“绘”即要做到远眺清楚,近看真实的效果,又包括:色、底、描、染、修;“放”即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又包括:风、线、放、调、收。风筝的种类主要分为“硬膀”和“软翅”两类,“硬膀”风筝翅膀坚硬,吃风大,飞的高;“软翅”风筝柔软,飞不高,但飞的远。在式样上,除传统的禽、兽、虫、鱼外,近代还发展出人物风筝等新样式。
三操作原理
众所周知,风筝上天有两个必要的条件:风筝要在有风的天气下,风筝才能放飞;风筝都得有提线的牵引,“断线的风筝”在短暂的飘远之后必定会掉下来。扬力作用,扬力的产生:风筝在空中受风,空气会分成上下流层。通过风筝下层的空气受风筝面的阻碍,空气的流速减低,气压升高;上层的空气流通舒畅,流速增强,致使气压减低;扬力即是由这种气压之差而产生的,这正是风筝能够上升的原因。
以上可知,扬力的产生有2个要素:1. 风力;2.牵引力;这就解释了开头提出的问题。在风力、牵引力和由此产生的扬力三个力的作用下,风筝在空中基
本上是达到受力平衡的。风力的方向基本上是水平方向,而风筝受风的角度和上扬力的大小,可以由提线方便地控制。几次练习后放风筝者会很快掌握控制风筝的技巧:放风筝的时候,一般是一抽一放。抽的时候,因为风筝提线一般放在风筝面靠上的位置,加大牵引力可以控制风筝角度变小,上扬力增加,风筝稳步上升;放的时候,即平衡的风筝牵引力变小,在风力和扬力的合力作用下,风筝会飞高飞远,但是必须很快又抽,以再次保持风筝的角度稳定。风力正盛的时候可以多放线,当风力稍有下降,就收一些线。
四运动意义
放风筝是一项全身的运动,益处是多方面的:
1、消疲健脑。放风筝时,心无杂念地关注空中飞舞的风筝,腿奔手拉,眼要仰望远眺,使人精神愉快,消除焦虑;
2、增强体质。借助野外放风筝,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既享受了大自然的美景,又舒展筋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扩张毛孔、泄热散瘀,还能增大肺活量,有吐故纳新、促进代谢、维持身体内分泌平衡等作用;
3、锻炼身体各部位。放风筝锻炼人的腿、臂、腕、手、腰、肘等各个部位,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4、改善视力。在空旷的户外放风筝,可以调节视力,消除眼肌疲劳。中老年人在放风筝时要注意保护颈部,头颈不要长时间后仰,而应后仰与平视交替,以平视为主;
5、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仰观扶摇直上的风筝,可催人奋发向上,意气风发。
放风筝也是一项健脑运动,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仅仅处理好放风筝和风向风速的关系,就得让放飞者动一番脑筋:风筝飞起来的必要条件是地面有风,但风速过大也不好放飞,因为这时空气水平方向力量过大,风筝不易“抬”上来,也很难控制;放风筝最怕的是风向不定,因为此时风筝最容易“栽”下来。古人认为放风筝的较高境界是:放时相牵,一线相连,未放之时,如马卧槽,放飞后如同进了赛马场,要精神抖擞,把线看作缰绳紧拉,如同驯马一般,然后望天入静,随飘移而前后奔走。放风筝能使人情绪开朗、心境愉悦。放飞时,大脑高度集中,无疑会消除人的内心杂念;放飞者极目蓝天,其心胸也会感到开阔;此外,春季草长莺飞,触目皆景,放飞风筝,如同一次人与自然的美好对话。
五天时地利
风筝的升放除选择适宜的风力外,尚须选择宜的场地。选择场地原则,最主要的是宽阔,其次是远离高层建筑物及高大的树木。施放风筝也要注意安全性,譬如避免在高压电线及飞机场附近升放,国外若干大都市有禁止在市区或距离飞机场几公里内施放风筝的规定。最适宜的场地为大型运动场、海边沙滩、郊外草
原等,在屋顶平台上施放也未尝不可,但四周必须有栏杆等安全设置,否则失足跌落不堪设想。
不同体型大小的风筝所需风力从普通风级标准显示,二级至四级风力适于一般风筝的升放。施放各型风筝必须选择适宜的风力,大型风筝在弱风中施放无法飞升,而小型风筝在强风中施放又有倾覆的危险。所以风筝的受力及体积大小应选择较强风力的天气升放,反之,受力小及小型风筝应选择弱风天气施放。有些风筝结构适应力颇强,如范例中之沙雁、十字架等,从二至四级风力均可飞升,在强风中升放时增挂飘带即可。
放风筝要选择天气。春秋两季都是放风筝的好时节。而清明之前更是放风筝的黄金时节,因为这时的风向较稳,风速均匀,便于风筝放飞。同时这时的天气干燥,风筝不易受潮,能保持风筝原有的形状,不易损坏。
放风筝的本领。放风筝时要两人互相配合。一个人拿好风筝,用手抓住风筝的骨架的中心条,站在风筝背后或侧后,将风筝举起。使风筝略向前倾斜5~10度,往前跑。另一个人右手拿线盘,左手拿风筝线,并把线慢慢放出10~20米,线要拉紧,等到风力适宜时,持风筝的人向空中轻轻一松手,拿线的人随着风筝上升的方位和风势,不断调整自己站的位置,并调整放线的速度和长度,使风筝借助人的拉力和风力冲上蓝天。拿线的人分几次把线放出180~200米左右就可以了。一旦风筝飞到天上就平稳了。风筝停止放飞回收线时,绝不能操之过急,要顺着风势和风筝的方位不断调整,慢慢地把线绕到线盘上。注意别把线拉断。当风筝快要落地时,另一个人要把握时机,接好风筝,免得风筝直接摔在地上造成损坏。
风筝上天3个基本条件:
1、要选有一定风力、晴朗的天气。风速一般在3~5级比较适宜。
2、要选择较好的风筝。风筝本身必须有迎风的倾斜度,也就是指风筝的平面与脚线构成的“仰角”。一般情况下,脚线是两根的,迎角75度左右,脚线为三根的迎角在85度左右比较好。
3、必须有来自放飞点的牵引力。也就是放风筝的人对风筝的拉力。
六升放技术
(一)起飞
起飞前先要弄清风的方向,附近如有炊烟或旗帜视其飘浮方向即可知悉,否则随地拾起细土或枯草屑向空中抛出,亦可测出风正确方向,然而在高大建筑物附近所测风向不准。在整个升放风筝过程中,起飞比较艰难,有时高空的风力非常适合施放风筝形态,而低空风力较弱,此时必须使技巧飞升。(须以逆风方式升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