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练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高考真题)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考点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对点题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回答下题。
1.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对上层建筑的完善,是由经济基础的发展决定的,故①正确;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通过不断解决基本矛盾来实现的,完善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②正确;③错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以后,无产阶级政党对基本矛盾的认识就走向了自觉;④不符合实际,上层建筑不仅仅包括法制,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提出到落实需要一个过程。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
①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A.③→②→④ B.②→①→③
C.④→③→① D.①→④→②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②属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范畴,③属于大力发展生产力,④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故A正确切题。B、C、D均错误。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4部分生活与哲学专题十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课件
撬题·对点题 必刷题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解析] 简政放权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改革,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 ④错误。
【解题法】 解答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试题的要求 第一,准确区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内容。涉及所有制、分配制度等经济现象 和内容,一般属于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涉及政治制度、法律、政治思想、道德、宗教、艺术等内容,一 般属于上层建筑。 第二,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准确判断出材料强调了谁对谁的作用。
解析 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这一上层建筑的改革,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是一致的,A 项正确。B、C、D 项均不符合题意。
高三政治矛盾观练习题
高三政治矛盾观练习题
高三阶段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政治科目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矛盾观是政治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现象,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存在的。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际两个角度探讨高三政治矛盾观的相关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是:
A.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矛盾
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
C. 社会主义社会内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 劳动人民与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
2.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句话表明:
A. 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其他矛盾
B. 人民需求已经得到充分满足
C. 实现美好生活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目标
D. 社会主义社会不需要发展生产力
3. 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A. 矛盾是由主观因素引起的
B. 矛盾的解决必须抛弃斗争方法
C.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D. 矛盾的对立面不存在排斥关系
4. 下列矛盾属于矛盾的同一性的是:
A. 单纯的矛盾
B. 对立的矛盾
C. 主要的矛盾
D. 辅助的矛盾
二、判断题
1. 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矛盾。
A. 对
B. 错
2.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排斥。
A. 对
B. 错
3. 解决矛盾只能通过和平渠道。
A. 对
B. 错
4. 矛盾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
A. 对
B. 错
三、简答题
1. 举例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怎样的?
例如: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关系逐渐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就需
要逐步调整生产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
江苏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1第一课大题攻略主观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的考查课件
答案 (1)合理性: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 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着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 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 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 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 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 因此,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热点加练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
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
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
削制度
(1)封建社会的建立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促进了社会生产
写 力的发展。 答 (2)农民获得了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 案 地,可以保留一部分生产成果归自己支配,阶级剥削有所减轻。
(3)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代替了残酷的奴隶剥削制度。
失分原因:答不出“封建社会的建立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促进了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防范措施:理解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和判断历史进 步与倒退的标准。
高中政治2023高考选择题必背核心知识(第12-19题)
高考政治选择题
必背核心知识
选择题12题
(一)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1.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变化中,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2.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二)资本主义社会
①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
③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进步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基本特征: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⑥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高中政治A版一轮复考点复习练习:考点58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过模拟)含解析
考点58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1.(2018·山东省、安徽省名校10月联考,19,2分)中央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进行了全链条式的部署,各级政府根据中央部署形成一套具体的实施方案,在改革成效上,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为2017年宏观经济的“稳中向好”打下了基础。从材料中可以看出(C)
①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发展②要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处理问
题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④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但质变并不等于发展,①说法错误;
材料表明中央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进行了全链条式的部署,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处理问题,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说明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发展中的问题要通过改革去解决,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关键部分的功能和作用,④与题意不符。
2.(2018·浙江选考十校联盟适应性考试,29,2分)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指出:“深化政治巡视,加强党的建设,推动改革。”从唯物史观看,修改该条例是(A)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
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③我国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内在要求④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由转变的标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该条例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修改该条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①正确;修改该条例是为了解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矛盾,是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②正确;该条例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修改该条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20课 第3课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三课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课标要求: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懂得要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科学精神:掌握矛盾的基本属性,科学分析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公共参与:学会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和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含义: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提醒]不能将对立和统一理解为矛盾的双方,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是指事物的两个方面,两个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矛盾。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
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3)关系: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89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八十九)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2017·天津市高三期中考试六校联考]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周国平,善于用哲学家的洞察力来思考生活、揭示真谛。他常用一句话勉励自己:“把弱点当作根据地。”人皆有弱点,人生皆有缺憾,正是在对弱点的宽容和对缺憾的接受中,人才能幸福地生活。“把弱点当作根据地”蕴含的哲理是( )
①承认人生会有坎坷,但对未来生活要充满信心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促进矛盾双方的转变
③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就不可能解决缺憾问题④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人皆有弱点,人生皆有缺憾,正是在对弱点的宽容和对缺憾的接受中,人才能幸福地生活,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承认人生会有坎坷,但对未来生活要充满信心,①②正确;③④在材料中未体现,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2017·定州中学月考]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这段话告诉我们( )
①战争与和平作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中这段话告诉我们战争与和平作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①正确;
②正确,材料表明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③不选,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④不选,材料没有强调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故本题答案选A。
实现人生的价值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
(1)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甘祖昌的一生是如何体现不忘初 心、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情怀的。(10分)
这是一个典型的演绎型题型,演绎的特点就是已知原理,根据原理去 分析材料。故要对原理的逻辑关系理得很清。
本题是的设问比较晦涩,因为: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情怀的”本 身更像一段材料,而不是一个原理。其实,这段话,就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是价值观引导甘祖昌认识到百姓的艰辛从而作出这样的人生道路的选择, 坚持为人民服务。
A
③艺术作品表达的是创作主体的理想与情感,
不具有客观内容
④审美标准具有客现性,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因
时代变化而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价值是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因此,艺术作品的价值会随着主体的 需要而变化。④说法错误。③艺术作品表达的内容最终来源于客观,③错 误。故选A。
(3)价值观
【真题训练】
(2020年全国卷Ⅱ,22)下图是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会标
,会标的设计理念来源于中国的剪纸艺术和印章文化,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与大会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受好评。这表明( )
①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
②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对艺术创作有深刻影响
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 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寻觅社会的真谛-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
D
③对社会历史现象的唯物主义解释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
④旧唯物主义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①: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而不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故①排除 。②: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滑向了唯心主义,夸大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的 作用。故②排除。故本题选D。
一壹、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的内涵:指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 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上层建筑的内涵: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对 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设施:比如军队、警 察、监狱、法庭、政 府部门、党派等国家 机关和政治组织等
意识形态:比如政治 法律思想、道德、宗 教、哲学、艺术等
一壹、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3)辩证关系: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 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 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 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4、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和两大规律
发 展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讲义)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第05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目录
考纲考情 (1)
思维导图 (1)
知识梳理 (2)
考点精讲 (2)
考点1 社会历史的本质 (2)
考点2 社会历史的发展 (6)
考点3 社会历史的主体 (11)
典例精析 (13)
易混易错点 (15)
【考纲考情】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1个本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个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1个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1个观点和路线: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个基本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3个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个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考点精讲】
考点1 社会历史的本质
(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2)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3)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1)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
(2)本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
(3)形式:①经济领域: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的社会生活领域。
②政治领域: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的社会生活领域。
③精神文化领域: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的社会生活领域。
(4)结论: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5)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核心的观点。
新高考2024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专练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广州高三测试]2022年11月,国家文物局通报了殷墟外围聚落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在辛店遗址发现商代铸铜作坊,出土铸铜工具和带有“戈”字铭文青铜器。在陶家营遗址,发现陶器生产区和居址区,出土丰富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在邵家棚遗址,出土多件带有“册”字铭文的青铜器,显示该遗址可能是晚商时期史官“册”族居住地。这些考古新发现印证了( )
①当时的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②当时的奴隶主能组织一定规模的生产协作
③生产力的进步取决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健全
④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一步摆脱蒙昧野蛮状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河南省大联考高三测试]古爱琴海的提洛岛有地中海世界闻名的巨大奴隶市场,每天都有几千个奴隶在这个市场卖出,有时一天卖出的奴隶可多达万人。在古罗马人看来,奴隶这种商品和其他商品没什么不同。像一般商店陈列其货物一样,男女奴隶也被置放在市场的展示台上展示,供人挑选。这表明在奴隶社会( )
①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②奴隶仅有少量的人身自由③人类更加蒙昧和野蛮④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3·河北省四校联考高三检测]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介绍,旧西藏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统治之下,寺庙成为集中开展宗教活动、控制一方政权、囤积武装力量、进行司法审判等功能为一体的统治堡垒。有的寺庙内部设立公堂,不仅有手铐、脚镣、棍棒,还有用来剜目、抽筋的残酷刑具,惩罚农奴的手段极其残忍。根据材料可知,旧西藏的封建农奴制( )
备战2023年山东高考政治母题题源解密专题07 社会基本矛盾(含详解)
专题07 社会基本矛盾
【母题来源】2022年山东卷
【母题题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部署。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将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哲学上看,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是因为()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合
②联系是客观的和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③通过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事物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试题解析】①:该选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联系。“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强调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①不合题意。
②: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②错误。
③: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促进国内大循环,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说明了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③正确。
④: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因为发展是量变与质变、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事物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的度可以引起质变,④正确。
故本题选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考查新情境下对于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很好的落实了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精神、公共参与等学科素养。【命题方向】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考查的内容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展望2022年高考政治试题呈现仍然会以我国社会领域最近时政热点为载体考查考生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第23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含解析)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虽然不断升级的电脑病毒和无空不入的不良手机短信使人们防不胜防,但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以及手机的技术升级和普及,还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可以说明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②矛盾双方的统一是主要的,对立是次要的
③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绝对的,对立是相对的
④矛盾双方相对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误区1】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分析: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误区2】一分为二就是我们在分析事物时既要看到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
分析: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不能把矛盾双方简单地理解为好与不好、优点和缺点。
【误区3】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分析: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矛盾双方不可能斗争。
【误区4】矛盾就是问题,就是困难,因此矛盾越少越好;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因此矛盾越多越好
分析:矛盾具有客观性,既不能说矛盾越少越好,也不能说矛盾越多越好,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
1.智慧家居的物联系统“住进”青瓦白墙的江南民居,智慧道路上的无人车和桨声灯影中的摇橹船“并行”——古老的江南水乡乌镇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个江南水乡演绎和投射了无数“变”与“常”的碰撞与交融。对“变”与“常”的理解正确的是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最易错考点系列 8 矛盾观点矛盾特殊性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含解析)
矛盾观点矛盾特殊性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
★★★★★
○○○○○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双方既对又统一的关系。简而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2、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哲的活的灵魂)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鲜明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5、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善于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部分第四单元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部分第四单元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课
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实现人生价值
二、非选择题
1.分享经济( Sharing Economy)是指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分享经济强调的两个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占有”和”不使用即浪费”。分享经济之下,人们不仅仅是主动的应用别人的众享成果,更是将自己手中的闲置资源众享给别人。分享经济平台可以使得前述闲置资源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创新。分享经济出现的哲学依据在于( )
①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②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③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④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上价值的含义、创新的社会作用。人们观念的更新,这有利于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但不能说观念创新是事物价值转换提供的根本途径,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①错误;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但不是由人的认识决定的,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答案】:B
2.创意小达人杨帆同学根据汽车ABS系统的原理,开发出一套适用于自行车的ABS系统。杨帆汁划融资把该系统转化为产品卖给共享单车企业,以提高骑行者的出行安全。这说明( )
①人们多样的价值选择是取得创意成功的源泉
②事物价值的实现建立在物与人的关系基础上
③同学的创意从根本上推动了事物价值的转变
④人们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去建立新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58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1.(2016·课标Ⅰ,22,4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C)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②劳动关
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①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不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③观点错误;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回答下题。
2.(2015·课标Ⅰ,16,4分)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A)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
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
自觉转变的标志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属于上层建筑方面的改革,①正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推进依法治国是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举措,②正确;在我国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之前,我们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已经属于自觉状态而非自发状态,也不能笼统地说我国的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只能说有不适应的地方,因此要进行改革,③④错误。
3.(2015·海南单科,19,2分)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对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A)
①劳动是人特有的实践活动和存在方式②人的发展以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基
础③生产工具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④生产方式决定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③表述错误;④中“决定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表述错误;材料“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说明了生产劳动的重要性,①符合题意;
生产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入选。
4.(2014·福建文综,35,4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A)
①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基本经济制度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A.③→②→④B.②→①→③
C.④→③→①D.①→④→②
【解析】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②属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范畴,③属于大力发展生产力,④属于上层建筑,A正确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