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光谱分析-5-(IR-UV)
现代分析仪器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
现代分析仪器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摘要:现代分析仪器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论文主要探讨了几种常见的现代分析仪器及其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红外光谱仪(FT-IR)和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等。
关键词:现代分析仪器;药品检测;应用引言随着药品的广泛应用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对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药品检测方法往往面临着复杂样本分析、低灵敏度和时间消耗等问题。
而现代分析仪器的出现和发展为药品检测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本论文将重点讨论几种常见的现代分析仪器及其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以期为进一步提高药品质量和安全性提供技术支持。
1.现代分析仪器在药品检测中优势1.1高效准确现代分析仪器具备高分辨率和精度的特点,能够准确地分析和定量各种化合物成分。
例如,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和气相色谱仪(GC)能够对复杂样品进行快速和准确的分离和定量。
现代分析仪器能够检测非常微量的目标化合物,使得在药品制造过程中不合格的成分被及时发现和排除。
许多现代分析仪器具备快速分析的能力,可以实现高通量的样品处理和分析。
这使得药品制造商能够更快地获得检测结果,提高生产效率。
现代分析仪器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药品和检测需求。
无论是检测药物活性成分、污染物残留物还是药品稳定性,不同的分析仪器都可以应用于这些不同的领域。
1.2多功能性和多样性现代分析仪器具备多种功能,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药品检测需求。
例如,质谱仪(MS)可以用于鉴定和定量药物活性成分、分析药物代谢产物以及检测其他杂质或污染物等。
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分析仪器,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技术和原理。
这使得药品制造商能够选择适合其特定需求的仪器。
例如,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可以对药物中的溶解度、纯度和活性成分进行分析;而红外光谱仪(IR)则可以对药品中的分子结构进行鉴定。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形貌观测与摄影(二次电子图象) 。广义上说,二次电子也属于背散射电子的范畴,但是背散射电子 具有较高的能量,二次电子的能量则低得多。 其中有些电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或多次小角度散射,当总的散射角超过 90 度时,这些电子就有可 能重新通过入射表面而被反射出来,这样反射出来的电子叫背散射电子。 二次电子产额与入射角的余弦成反比背散射电子产额与原子序数成正比 b、连续和特征 X 射线 连续和特征 X 射线:来自样品表面 0.5-5m 的深度,可用于样品成分分析。 二、分析原理 由电子枪发射出来的电子束, 通常以 10 一 30kv 的加速电压赋以很高的能量,然后通过电磁透镜 将共聚焦成直径小于 1mm 的微束, 以此作为激发源轰击样品待分析微区,在样品表面几个立方微米的 范围内产生特征 x 射线。连续 X 射线、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俄歇电子、阴极荧光等。根据莫塞莱 定律,通过测定特征 x 射线的波长,即可确定样品中含有哪种元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定性分析。 根据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信号可分别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成分分布结构 保持相同的测试条件(相同的工作电压、束流和探测器效率),将试样中所测得的某元素 A 的特征 x 射线强度与标准样品中元素 A 的特征 X 射线强度相比,即得 x 射线强度比 KA。作为一级近似,可以 认为,KA 大致等于试样中元素 A 的浓度。然而,若要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必须将 X 射线强度比进 行原子序数修正、吸收修正和荧光效应修正,即通常所说的 ZAF 修正,从而得到元素 A 的实际浓度, 这就是所谓电子探针定量分析。 三、电子探针仪器组成与结构(右图) 电子探针仪器是由电子光学系统、 样品台、 二次电子探测器、 背散射电子探测器、 波谱仪 (WDS) 、 光学显微镜、能谱仪(EDS)组成。 四、电子探针分析测试技术特点 优势:一小、二高、三广,四不,五多,六快 1.小:分析区域小于 1mm,可研究物质成分的微观变化,分析固态包体、斑晶、出溶及环带结构 等,根据成分特征引出成因信息等。 2.高:绝对灵敏度高,感量可达 10–14 - 10–15g,相对灵敏度为 0.01% 3.广:分析元素范围广,分析原子序数 4-92 的元素 4.不:a 不用分选单矿物;b 不污染样品;c 不破坏样品;d 不受样品类型限制。 5.多:一机多能:可以观察二次电子像(SEI)、背散射电子像(BSE)以及阴极荧光像(CL) 。可对试 样微区物质表面形态、结构构造的形貌分析; 可对试样 12-几(mm)2 范围内元素进行面分布扫描,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赋存状态; 仪器具备能谱分析(定性)和波谱分析(定量) ; 可以接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观察晶体取向。 6.快:制样简单、分析速度快、结果直观 五、电子探针分析的应用 1. EPMA 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1)对新、杂、细微矿物的研究 a、对已有矿物重新认识 b、发现新矿物 c、对矿物中微小包体的研究 2)矿物地球化学、晶体化学研究 a、矿物的环带研究 b、矿物的交代和蚀变现象 c、矿物的细微结构:鉴别钻石的真伪以及宝玉石矿物中包裹体的鉴定. d、矿物发光研究 e、陨石矿物的研究 f、矿物中某些元素的价态、化学键及配位数的研究 3)矿物的地质年代学研究 a、电子探针单矿物定年 4)在岩石学中的应用
光谱分析-UV
2. UV的原理
所需能量顺序: *>n *≥ *>n
*
3.溶剂对吸收波长的影响
4. 术语 1). 生色团:化合物结构中含有的→ *或n → * 跃迁的基团。如 C=O, -NO2, -NO, -N=N-。 2). 助色团:含有非键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 如
-OH, -NH2, -OR, -SH,-SR,-Cl等。
有机化合物光谱分析是有机合成 和天然产物研究的基础。本课程将重 点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通过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所应用的规律 来研究天然化合物的结构。本课程应 重点放在应用而不是深入研究仪器测 定的原理。
纯度确定
mp. 、TLC HPLC、GC 元素分析、 HRMS、NMR Ω=n+1-nH/2-nX/2+nN/2 UV 、IR MS、NMR CD 、ORD NOE、x-ray
H
H
通过各种二苯甲酸酯 CD的研究发现一般规律: 1).第一CE的Δ ε 减去第二CE的Δ ε 为裂分的振幅A与发色团之间的距离平方 成反比; 2). CE的波长及A值取决于对位取代基. 当分子内有其它发色团干扰时可选 用不同对位取代基的甲酸酯; 3).临二醇二苯甲酸酯的CD的A值与两个发色团之间的两面角有关.70度左右 最大,0及180度为零,裂分CE的符号和两面角大小无关而与两面角的符号一致. 4).当两个发色团不同时,激子手性法仍可适用.它们的max的差别越大, CD 的A值越小. 5).临位上有取代基的苯甲酸酯不适合此方法(对称性低, UV吸收带不与醇的 C-O键轴平行)
2). 确定未知不饱化合物的结构骨架
• 将max与实测值比较 • 与同类已知化合物的UV光谱比较 • 分析紫外光谱的经验规律
3). 构型的确定
紫外光谱法与红外光谱法
部分一紫外光谱法与红外光谱法摘要:光谱法是基于物质与辐射能作用时,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紫外光谱法(UV),红外光谱法(IR)都是属于光谱法。
一、原理不同1、紫外光谱(UV)分子中价电子经紫外光照射时,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此时电子就吸收了相应波长的光,这样产生的吸收光谱叫紫外光谱。
紫外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紫外吸收光谱的波长范围是100-400nm(纳米), 其中100-200nm 为远紫外区,200-400nm为近紫外区, 一般的紫外光谱是指近紫外区。
2、红外光谱法(IR)分子与红外辐射的作用,使分子产生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所得到得吸收光谱,属于分子光谱与振转光谱范畴。
利用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测定分子结构的方法称之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区的波长范围是0.76—500 μm,近红外0.76—2.5μm中红外2.5—25μm远红外波长25—500μm 。
二、仪器对比三、分析目的1、紫外吸收光谱由电子能级跃迁引起紫外线波长短、频率高、光子能量大,能引起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
电子跃迁虽然伴随着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但因后者能级差小,常被紫外曲线所淹没。
除某些化合物蒸气(如苯等)的紫外吸收光谱会显现振动能级跃起迁外,一般不显现。
因此,紫外吸收光谱属电子光谱。
光谱简单。
2、中红外吸收光谱由振—转能级跃迁引起,红外线的波长比紫外线长,光子能量比紫外线小得多,只能收起分子的振动能级并伴随转动能级的跃迁,因而中红外光谱是振动—转动光谱,光谱复杂。
3、紫外吸收光谱法只适用于芳香族或具有共轭结构的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及某些无物的定性分析,不适用于饱和有机化合物。
红外吸收光谱法不受此限,在中红外区,能测得所有有机化合物的特征红外光谱,用于定性分析及结构研究,而且其特征性远远高于紫外吸收光谱,除此之外,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某些无机物的研究4、红外光谱的特征性比紫外光谱强。
光谱分析法概论(共76张PPT)全
(2) 红外非活性振动:振动过程中分子偶极矩不发生变化。
(或说偶极矩变化为0),正负电荷重心重合 r = 0 因为µ= q·r = 0 ,Δµ= 0;红外线是个交替磁场,若
Δµ= 0,则不产生吸收。
(3) 仪器分辨率太弱。 (4) 峰太弱。
☆产生红外光谱两个必要条件:
苯环和发色团相连,使E2和B带均长移, ε大 E2,K 带合并,有的就称为K带
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苯的乙醇溶液
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四)影响因素 溶剂效应 ① n→π* 极性 短移 π→π* 极性 长移 ②影响吸收强度
③影响精细结构:苯在乙醇中(极性) 精细结构消失
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3080-3030 cm-1 re 平衡位置原子间距离 差频峰: ν1-ν2 亚甲基的伸缩振动形式示意图
即:不对称分子,Δµ大
质谱法
确定分子的原子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子
式和分子结构。经常与UV、IR及NMR等配合 运用。
光学分析仪器的基本组成
紫外光谱 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a
3. n→π* :含有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近紫外区, ε很小 例如:-C=O: ,-C≡N:
4. n→σ* :远紫外区,含有杂原子的饱和基团, 例如:-OH,-NH2,-X,-S
σ→σ*> n→σ*≥π→π*> n→π*
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二)紫外光谱中常用术语
生色团 — 结构中有π→π*或 n→π*的基团,
50 ~ 500 µm 远红外(far-infrared)
红外光区的划分与跃迁类型
注意波数和波长的换算关系
四大名谱(光谱、质谱、色谱、波谱)
I大名谱(光谱、质谱、色谱、波谱)在检测领域,有四大名谱,分别为色谱、光谱、质谱、波谱,四大名谱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每种分析仪器的最大优势,可将两种或三种仪器进行联用来分析样品,联用技术能够克服仪器单独使用时的缺陷。
是未来分析仪器发展的趋势所在。
四大名谱简介:质谱:分析分子或原子的质量,可以推测物质的组成,一般用于定性分析较多,也可定量。
色谱:是一种分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手段,可分辨样品中的不同物质。
光谱:定性分析,确定样品中主要基团,确定物质类别。
从红外到X射线,都是光谱,其应用范围差别很大,是对分子或原子的光谱性质进行分析解析的。
波谱:通常指四大波谱,核磁共振(NMR),物质粒子的质量谱-质谱(MS),振动光谱-红外/拉曼(IR/Raman),电子跃迁-紫外⑴丫)。
1、质谱分析法> 质谱分析法是将不同质量的离子按质荷比(m/z)的大小顺序收集和记录下来,得到质谱图,用质谱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结构分析的方法。
> 质谱分析法是物理分析法,早期主要用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分析。
> 随着GC和HPLC等仪器和质谱仪联机成功以及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使得质谱法成为分析、鉴定复杂混合物的最有效工具。
recorderJ质谱仪种类非常多,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也有很大的不同。
从应用角度,质谱仪可以分为下面几类:有机质谱仪:由于应用特点不同又分为:①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在这类仪器中,由于质谱仪工作原理不同,又有气相色谱-四极质谱仪,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仪等。
②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同样,有液相色谱-四极质谱仪,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仪,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以及各种各样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
③其它有机质谱仪,主要有: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傅里叶变换质谱仪(FT-MS)。
现代分析化学技术习题课(2005)
5)核磁共振碳谱 C13NMR 分子中有9个碳, C13NMR中只有7个峰,分子有对称性。
δ
偏共振多重性
12
q
60
t
115~142
d
s
s
165 2020/6/14
s
归属
CH3
CH2 CH C C C
推断
CH3-CH2
-CH2-CH3 苯环上没取代的碳 苯环上取代的碳 苯环上取代的碳
C=O碳
5)推断结构
应 m/z=63
m/z=50
m/z=43
H3C O
O C CH3
O C CH3
m/z=43
m/z=150
O
H3C O
C
m/z=135
H3C O
O
2020/6/14
m/z=108
m/z=92
H3C O
m/z=107
m/z=77
2020/6/14
30.根据如下MS和IR谱图确定化合物(M=78)结构,并说明依据。 50
850
1638 1510 1610 1680 1280
1)紫外光谱UV
218nm,289nm K带红移表明苯环供电基和共轭基团取代。
2)红外光谱IR
❖ ~3330 cm-1,3420cm-1,双峰,N-H伸缩振动,伯胺NH2 ❖ 3030cm-1,芳环C-H伸缩振动 ❖ 1610cm-1, 1510cm-1 芳环骨架振动 ❖ 1580cm-1, 1450cm-1 芳环骨架振动 ❖ 1680cm-1,强峰,C=O 伸缩振动(共轭) ❖ 850cm-1, 苯环对位取代 ❖ 1280 cm-1, C-O-C伸缩振动(酯(ester)吸收带)
三重峰
现代仪器分析测试方法.
现代仪器分析测试方法现代分析有分离分析法、热分析法、光学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电分析化学法、分析仪器联用技术这集中类型。
具体有: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质谱(MS),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技术和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LC/MS)技术。
核磁共振(NMR)核磁共振主要是由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引起的。
不同的它们可以用核的自旋量子数I来表示。
自旋量子数与原子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原子核的自旋核磁共振用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为代号。
I为零的原子核可以看作是一种非自旋的球体,I为1/2的原子核可以看作是一种电荷分布均匀的自旋球体,1H,13C,15N,19F,31P的I均为1/2,它们的原子核皆为电荷分布均匀的自旋球体。
I大于1/2的原子核可以看作是一种电荷分布不均匀的自旋椭圆体。
核磁共振现象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粒子,不能自旋的核没有磁矩,能自旋的核有循环的电流,会产生磁场,形成磁矩(μ)。
μ=γP公式中,P是角动量,γ是磁旋比,它是自旋核的磁矩和角动量之间的比值,当自旋核处于磁场强度为B0的外磁场中时,除自旋外,还会绕B0运动,这种运动情况与陀螺的运动情况十分相象,称为拉莫尔进动,见图8-1。
自旋核进动的角速度ω0与外磁场强度B0成正比,比例常数即为磁旋比γ。
式中v0是进动频率。
ω0=2πv0=γB0微观磁矩在外磁场中的取向是量子化的,自旋量子数为I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只可能有2I+1个取向,每一个取向都可以用一个自旋磁量子数m来表示,m与I之间的关系是:m=I,I-1,I-2…-I原子核的每一种取向都代表了核在该磁场中的一种能量状态,其能量可以从下式求出:正向排列的核能量较低,逆向排列的核能量较高。
它们之间的能量差为△E。
一个核要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必须吸收△E的能量。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光谱分析
弧层边缘的温度较低,因而这里处于基态的同类原子较多。 这些低能态的同类原子能吸收高能态原子发射出来的光而 产生吸收光谱。原子在高温时被激发,发射某一波长的谱 线,而处于低温状态的同类原子又能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 这种现象称为自吸现象。
光电直读光谱仪
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 一般多采用摄谱法(spectrography)。
摄谱法是用感光板记录光谱。将光谱感光板置于摄谱仪 焦面上,接受被分析试样的光谱作用而感光,再经过 显影、定影等过程后,制得光谱底片,其上有许多黑 度不同的光谱线。然后用影谱仪观察谱线位置及大致 强度,进行光谱定性及半定量分析。
(6)谱线的自吸与自蚀
三、谱线的自吸与自蚀(self-absorption and selfreversal of spectral lines)
在实际工作中,发射光谱是通过物质的蒸发、激发、 迁移和射出弧层而得到的。首先,物质在光源中蒸发形成 气体,由于运动粒子发生相互碰撞和激发,使气体中产生
大量的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粒子,这种电离的气 体在宏观上是中性的,称为等离子体。在一般光源中, 是在弧焰中产生的,弧焰具有一定的厚度,如下图:
4. Atomic fluorimetry
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后,原子的外层 电子 从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较高能态,约经10-8 s,又跃
迁至基态或低能态,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波长相同(共 振荧光)或不同的辐射(非共振荧光—直跃线荧光、阶 跃线荧光、阶跃激发荧光、敏化荧光等),称为原子荧 光。波长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在与激发光源成一定角度 (通常为90)的方向测量荧光的强度,可以进行定量分 析。
现代仪器分析 第六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PPT课件
❖核磁共振波谱法:利用核磁共振波 谱进行结构(包括构型、构象)测定 、定性及定量的方法。
第一节 概 述
核:磁性质的原子核 磁:外加磁场 共振:吸收射频辐射产生核自旋能
级跃迁,产生NMR信号
研究的对象是处于强磁场中原子核对射频辐射的吸收
③
H0=0
E=
h
2
H
0
m=+1/2
I (I 1) I (I 1)
I=1/2核的能级分裂
ω0 = 2πν0 = γH0 ν0 = γH0/ (2π)
h 0
E
h 2
H0
0
2
H0
第 三 节 核磁共振波谱仪
(一)主要组成及部件的功能
共振吸收法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能级跃迁时核磁矩方 向改变而产生感应电流,来测定核磁共振信号。
结论:质量数和电荷数两者或其一为奇数时,才有非零的核自 旋量子数。
I = 0 时,P = 0,原子核无自旋现象 I≥ ½ 时,原子核有自旋现象
I=1/2的原子核
11H ,
163C,
199F ,
175N ,
P 31
15
原子核可看作核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并象陀螺一样自旋,有磁 矩产生,是核磁共振研究的主要对象,C,H也是有机化合物 的主要组成元素。
2、物理化学研究方面 可以研究氢键、分子内旋转及测定反应速率常数等。
第一节 概 述
3、在定量方面 可以测定某些药物的含量及纯度检查。
4、医疗与药理研究 由于核磁共振具有能深入物体内部,而不破坏样品的特点,因 而可进行活体研究,在生物化学药品方面也有广泛应用。如酶 活性、生物膜的分子结构、癌组织与正常组织鉴别、药物与受 体间的作用机制等。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仪,已用于人体疾 病的诊断。
光谱仪基础知识介绍
光谱仪基础知识介绍光谱分析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在科研、生产、质控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无论是穿透吸收光谱,还是荧光光谱,拉曼光谱,如何获得单波长辐射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由于现代单色仪可具有很宽的光谱范围(UV- IR),高光谱分辨率(到0.001nm),自动波长扫描,完整的电脑控制功能极易与其他周边设备融合为高性能自动测试系统,使用电脑自动扫描多光栅单色仪已成为光谱研究的首选。
当一束复合光线进入单色仪的入射狭缝,首先由光学准直镜汇聚成平行光,再通过衍射光栅色散为分开的波长(颜色)。
利用每个波长离开光栅的角度不同,由聚焦反射镜再成像出射狭缝。
通过电脑控制可精确地改变出射波长。
●光栅单色仪重要参数:◆分辨率光栅单色仪的分辨率R是分开两条临近谱线能力的度量,根据罗兰判据为:R=λ/Δλ光栅光谱仪中有实际意义的定义是测量单个谱线的半高宽(FWHM)。
实际上,分辨率依赖于光栅的分辨本领、系统的有效焦长、设定的狭缝宽度、系统的光学像差以及其它参数。
R∝M·F/WM-光栅线数F-谱仪焦距W-狭缝宽度◆色散光栅光谱仪的色散决定其分开波长的能力。
光谱仪的倒线色散可计算得到:沿单色仪的焦平面改变距离χ引起波长λ的变化,即:Δλ/Δχ=dcosβ/mF这里d、β、F分别是光栅刻槽的间距、衍射角和系统的有效焦距,m为衍射级次。
由方程可见,倒线色散不是常数,它随波长变化。
在所用波长范围内,变化可能超过2倍。
根据国家标准,在本样本中,用1200l/mm光栅色散的中间值(典型的为435.8nm)时的倒线色散。
◆带宽带宽是忽略光学像差、衍射、扫描方法、探测器像素宽度、狭缝高度和照明均匀性等,在给定波长,从光谱仪输出的波长宽度。
它是倒线色散和狭缝宽度的乘积。
例如,单色仪狭缝为0.2mm,光栅倒线色散为2.7nm/mm,则带宽为2.7×0.2=0.54nm。
◆波长精度、重复性和准确度波长精度是光谱仪确定波长的刻度等级,单位为nm。
光谱分析方法的分类
通过测量物质发射光谱的波长和强 度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叫做发射光谱 法。
依据光谱区域和激发方式不同,发射光谱有 以下几种:
★ γ射线光谱法 ★ X射线荧光分析法 ★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 原子荧光分析法 ★ 分子荧光分析法 ★ 分子磷光分析法 ★ 化学发光分析法
2.吸收光谱法
(2)穆斯堡尔(Mössbauer)谱法:由与被 测元素相同的同位素作为γ射线的发射源, 使吸收体(样品)的原子核产生无反冲的 γ射线共振吸收所形成的光谱。
(3)原子吸收光谱法:利用待测元素气态基态原 子对共振线的吸收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其吸 收机理是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跃迁,波长在紫 外、可见和近红外光区.
光谱分析方法分类
光谱法依据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的性 质,一般分为发射光谱法、吸收光谱法、拉 曼散射光谱法三种类型。
1.发射光谱法
物质通过电致激发、热致激发或光 致激发等过程获取能量,变成为激发态的原子 或分子M*,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是极不稳定的, 它们可能以不同形式释放出能量从激发态跃迁 至基态或低能态,如果这种跃迁是以辐射形式 释放多余的能量就产生发射光谱。
(4) 红外光谱法:利用分子在红外区的振动—转 动吸收光谱来测定物质的成分和结构.
(5)顺磁共振波谱法:在强磁场的作用下,电子 的自旋磁矩与外磁场相互作用分裂为磁量子数 Ms值不同的磁能级,磁能级之间的跃迁吸收或 发射微波区的电磁辐射。在这种吸收光谱中
,不同化合物的耦合常数不同,可用来进行 定性分析。根据耦合常数,可用来帮助结 构的确定。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学
发荧荧磷 荧 发
射光光光 光 光
光学分析法分类
现代仪器分析-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ppt课件
I0= Ia+ It
吸光度: 为透光度倒数的对数,用A表示, 即 A=lg1/T=lgI0/It
透光度:透光度为透过光的强度It与入射光强度I0之比,用T表示: 即 T= It/I0
-6-
2.2 光吸收定律
朗伯-比耳定律
朗伯——比尔定律:A=kcl
- 13 -
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E = Ee +Ev + Er hv = ΔE = E2 - E1 = ΔEe + ΔEv + ΔEr
n E h
l
c
n
hc E
- 14 -
分子、原子或离子具有不连续的量子化能级---微观 仅当光子能量与被照物质基态和激发态能量之差相等
时才能发生吸收
H
H
CC
H
H
[C=C是发色基团]
助色基团取代,p p*跃迁(K带)将发生红移
取代基 -SR 红移距离 45(nm)
-NR2 40(nm)
-OR 30(nm)
-Cl 5(nm)
CH3 5(nm)
- 26 -
2. 立体结构和互变结构的影响
顺反异构:
H
H
反式:λmax=295.5 nm; εmax=29000
- 29 -
3.2 对精细结构的影响
极性溶剂使精细结构消失
- 30 -
溶剂本身有紫外吸收,选用溶剂时须注意其最低波长极限:
- 31 -
3.3 溶剂选择的原则 比较未知物与已知物的吸收光谱时,必须采用相同的溶 剂; 应竟可能地使用非极性溶剂,以便获得物质吸收光谱的 特征精细结构; 所选溶剂在需要测定的波长范围内无吸收或吸收很小。
现代生化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在气-液色谱分析中,当两组分的保留值很接近,且峰很窄,但只能部分分离,其原因是( D )A。
柱效能太低B。
容量因子太大C. 柱子太长D. 固定相选择性不好2。
在GC和LC中, 影响柱的选择性不同的因素是(A)A。
固定相的种类B。
柱温C。
流动相的种类D。
分配比3. 适合于植物中挥发油成分分析的方法是( D )A。
原子吸收光谱B。
原子发射光谱C。
离子交换色谱D。
气相色谱4.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B)A。
原子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的跃迁 B. 原子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的跃C。
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 D. 原子核的振动5。
在AES分析中,把一些激发电位低、跃迁几率大的谱线称为(B)A。
共振线 B. 灵敏线C。
最后线 D. 次灵敏线6。
为了同时测定废水中ppm级的Fe、Mn、Al、Ni、Co、Cr,最好应采用的分析方法为(A)A. ICP—AESB. AASC。
原子荧光光谱(AFS) D.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7. 某物质能吸收红外光波,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图,那么其分子结构中必定(C)A。
含有不饱和键 B. 含有共轭体系C. 发生偶极矩的净变化D。
具有对称性8. C)光谱仪A。
AES B. AAS C. UV-VIS D。
IR9. 一般气相色谱法适用于(C)A。
任何气体的测定B。
任何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分离测定C. 无腐蚀性气体与在气化温度下可以气化的液体的分离与测定D。
无腐蚀性气体与易挥发的液体和固体的分离与测定10. 吸光度读数在(B)范围内,测量较准确A. 0~1B. 0.15~0。
7C。
0~0。
8 D. 0。
15~1.511. 分光光度计产生单色光的元件是(A )A. 光栅+狭缝B. 光栅C. 狭缝D. 棱镜12. 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的元件是(B )A. 棱镜B. 光电管C。
钨灯 D. 比色皿13。
用分光光度法测铁所用的比色皿的材料为(D)A。
石英B。
塑料 C. 硬质塑料D。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天然植物染料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天然植物染料成分分析中的应用韩军$孙肠白子竹冯徐根杨萌(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纺织及皮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匕京100025)摘要:现代分析技术以仪器分析为主,大量先进的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纺织品中天然植物染料的成分分析&本文介绍了天然植物染料的分类,并对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红外光谱法(IR)、荧光光谱法(FL)、拉曼光谱法(Raman)、液相色谱法(LC)、质谱法(MS)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纺织品中天然植物染料成分分析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做出简要综述&关键词:纺织品天然染料植物染料仪器分析技术应用DOI:10.3969/j.issn.1001—232x.2021.03.019Application of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tical techniques in the analysis of natural plant dyes in textiles. Han Jun$,Sun Yang,Bai Zizhu,FengXugen,Dang Meng(Beijing ProducSs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Institute,National Textile and Leather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Testing Center,Beijing 125,Chin$)Abstract:Inthispaper,theclassificationofnaturalplantdyesisintroduced,andtheresearchandap-plication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techniques,including ultraviolet visible spectroscopy(UV-Vis),infrared absorptionspectroscopy(IR),fluorescencespectroscopy(FL),Raman spectroscopy(Raman),liquid Chromatography(LC),massspectrometry(MS)and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inthefieldof componentanalysisofnaturalplantdyesintextilesarebrieflyreviewed.Key words:Textile;Natural dyes;Plant dyes;Modern analytical techniques;Application现代染料根据来源,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天然染料一般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质&在众多的天然染料中,植物染料占有较大比例&植物染料是采用植物的花、茎、叶、根和果实的浸出液进行染色&植物染料的染色在中国古代称为“草染.早在夏朝时,就有使用蓝草进行染色的实践,并且人工种植蓝草,掌握了蓝草的生长规律[1\当今时代,天然植物染料凭借其无毒、环境友好、生物降解性良好,富有趣味性和民族性等特点,受到世人关注在纺织品染色领域,一些纺织染品打出“染料可以吃”的广告宣传语,甚至一些染料因为本身的性质而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功能34&因此,需要建立快速准确的方法对纺织品上天然植物染料进行分析监测,进而指导工艺流程改进,同时引导相关行业健康发展&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分析时间长,而且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受到限制5&现代仪器分析方法提高了分析的速度和准确度,因此成为天然植物染料分析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对天然植物染料的分类进行简要介绍,并对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纺织品中天然植物染料分析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做出简要综述&1天然植物染料的分类1.1按色系分类12*主要有蓝色、黄色、红色、紫色、茶色、棕色、灰色、黑色等,具体可见表1&基金项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科技计划项目(2019MK002)资助&表1天然植物染料按颜色分类表颜色天然植物染料蓝色靛蓝、马蓝、蓼蓝(又名大青)、菘蓝(又名大蓝)、木蓝(又名槐蓝)等黄色梔子、姜黄、银杏、苏木、大黄、柘黄、槐花、黄檗、荩草、青茅草、黄柏、橡树、地黄、石榴、涩柿、黄栌、郁金、核桃、林檎、桑树、菊花、黄连、洋葱等红色花生衣、茜草、红花(又名红蓝草)、番红花、苏枋(又称苏木)、苹果花、樱花、洋葱等紫色紫草、紫檀(青龙木)、落葵、野苋、梅等茶色和棕色桑木、杨梅栎木、茶叶、养麦、柳、艾、樟、薯萇、栎木、橡木、桦木、紫苏、紫衫、石榴、益母草、板栗壳、胡桃、冬瓜、乌梅、杜松、虎杖等灰色和黑色五倍子、菱、乌柏、盐肤木、柯树、槲木(槲若)、漆大姑、钩吻、菰、化香树等1.2按应用特点分类⑴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类、萘醌类、蔥醌类、苯并毗喃按照染料应用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易溶型、类、单宁类、生物碱类等,具体可见表2。
光谱法色谱法
此式为光吸收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式中A称为吸光度; K是比例常数,与入射光的波长、 物质的性质和溶液的温度等因 素有关。
第10页/共71页
❖ 吸收系数 A=Kbc中比例常数K称为吸收系数; 物理意义:单位浓度的溶液液层厚度为1 cm 时,在一定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
在药品检验的实际工作中,通常有两种表示方 法:
④与标准谱图进行对照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操作,将得到的红外光谱图 与标准谱图进行比较,若两张谱图吸收峰的位置和形 状完全相同,峰的相对强度一样,可以认为样品与该 种已知物是同一物质。
第31页/共71页
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是通过对特征吸收谱带 强度的测量来求出组份含量。其理论依据是朗 伯-比耳定律。
TLC的基本材料
载板: 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化学惰性、耐一定温度、表面 平整、厚度均匀,价格合理,常用为玻璃板。 玻璃板的常用规格:5×20cm、10×20cm、 20×20cm,要求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干 燥。
第42页/共71页
第29页/共71页
③谱图的解析
首先观察官能团区,解析第一强吸收峰属于何种基团
的特征吸收峰。
如,羰基(C=O)在1820cm-1~1600cm-1有强吸收峰,其中:
O R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区;但共轭双键体系中,吸收带向长波方向移动进
入近紫外区。
电子跃迁的类型
–n→σ* 跃迁所需能量较小,相应吸收带
的波长在200nm附近,受杂原子性质的影
响较大。
–n→π*跃迁所需能量最小,对应的吸收
带位于270~300nm的近紫外区。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控制及数据处理系统
光源
光源:
单色器
紫外光谱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紫外光谱是最简便的微量定量方法之一。 紫外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朗伯 -比尔定律和吸 光度加和性。
朗伯-比尔定律:
A= ε · c · l
吸光度加和性表达为:
A总=A1 +A2 +A3 + +An
1c1 2c2 3c3 n cn
270 ~ 350nm 有低强度吸收带( εmax 为 10 ~ 100 ) R 带 : 表明 分子中有带 n 电子的生色团。若同时 200nm 附近无其他强吸 收带,说明该生色团是孤立。
紫外光谱与结构关系的一般规律
250~300nm有中等强度吸收带(εmax约为103)有时呈现精细 结构,且在200nm附近有强吸收带,说明分子中含有苯环或杂 芳环。根据吸收带位置和经验公式估计芳环上的助色团或生色 团。
红外区域的划分
0.8~1000 µm
0.8~2.5 µm 近红外区:泛频区
2.5~25 µm 中红外区:大部分有机物的基团振动 频率在此区域。
25~1000 µm 远红外区:转动和重原子振动
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红外光谱图 文字
环戊烷的红外光谱图
纵坐标为百分透过率(%), 横坐标为波长(µ m)或波数(cm-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光 源
干 涉 仪
检 样 测 品 器
干涉图
傅 里 叶 变 换 计 算 机
光谱图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E红外光=ΔE分子振动 或υ红外光=υ分子振动
能级跃迁选律:振动量子数 (ΔV )变化为±1 时, 跃 迁 几 率 最 大 。 从 基 态 (V=0) 到 第 一 振 动 激 发 态 (V=1)的跃迁最重要,产生的吸收频率称为基频。 红外光与分子之间有偶合作用:分子振动时其偶极 矩(μ)必须发生变化,即Δμ≠0。
多组分同时测定
利用吸光度加和性; 例如两组分同时测定,选2个不同波长1和2分别测 得吸光度A1和A2 ;
多组分同时测定
1 1 1 1 A1=Aa +Ab a ca b cb
2 2 2 2 A 2=Aa +Ab a ca b cb
n个组分的混合物,原则上只要选择n个不同波 长 , 测得 n 个吸光度值,建立有 n 个方程的方程组 , 就可以求得各个组分的含量。
电子能级与跃迁
与紫外吸收光谱相关的几种价电子
σ 键电子——形成单键的电子 π 键电子——形成双键的电子
n 电子——未成键的孤对电子 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
σ
n . . C . O π.
反键电子: σ*, π*
σ*> π*> n> π> σ
电子跃迁的类型
n
→σ*
σ* π*
↓↑
以谱带吸收强度最大处的波长表示谱带位置,称为最大 吸收波长(max或最大); 谱带的吸收强度通常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 (max和最大)表示。 max和max是物质的特征常数,与化合物的电子结构有关, 所以是鉴定化合物的重要依据。
紫外光谱的基本术语
生色团或发色团(chromophore):在紫外及可见光 区域产生吸收带的基团。如,>C=C<、>C=O、>C=S、 -C≡N、-NO2、-C6H5等(含有π电子,都发生 π→π* 或n→π*跃迁);
氢键区 特点和用途
–吸收峰数目较少,但特征性强。不同
叁键区
双键区
化合物中的同种基团振动吸收总是出现
在一个窄的波数范围内。
– 主要用于确定官能团。
指纹区
1500~400cm-1
吸 光 度
0. 3
百 分 透 射 率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
0. 2
0. 1
1500
1000 Wavenum bers (cm-1)
1500
1000 Wavenumbers (cm -1)
0
0
波长或频率
波长或频率
5.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吸收峰减少的原因
分子的一些振动没有偶极矩变化,是红外非活性的;
不同的振动方式的频率相同,发生简并; 一些振动频率十分接近,仪器无法分辨; 一些振动频率超出了仪器可检测的范围。
吸收峰增多的原因
倍频:由振动能级基态跃迁到第二、三激发态时所产 生的吸收峰。倍频不是基频的整数倍。 组合频:一种频率红外光,同时被两个振动所吸收。 组合频和倍频统称为泛频。因不符合跃迁选律,发
UV——分子外层价电子能级的跃迁
(电子光谱)
IR——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振转光谱)
分子吸收光谱的获得
连续光
分子吸收光谱的表示方法
1. 0
2
100
95 90 85 80
0. 9
0. 8
A
% Tr a ns m i t t a nc e
T
0. 7
Abs or ba n ce
0. 6
0. 5
0. 4
第五章
分子吸收光谱
(UV-Vis+IR)
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5.1 分子吸收光谱简介
分子吸收光谱简介
当用一定频率 或波长电磁波 (光)照射某一 物质时,物质内 部分子、电子或 原子核将会与其 相互作用,物质 吸收电磁波的能 量,从低能级跃 迁到较高能级。
高能级
hν光 =ΔE分
低能级
电磁波的分区
- *跃迁(K吸收带)
a
O
a
n- *跃迁(R吸收带)
b
O CH3 CH3 C CH C CH3
b
紫外光谱与结构关系的一般规律
220~250nm有强吸收带(εmax约为104)K带:表明存在两个 双键的共轭体系,如共轭二烯烃或α,β- 不饱和酮 ;300nm 以上有高强吸收带说明有更大的共轭体系存在。
如果谱图呈现出多个吸收带,λmax较大,甚至延伸到可见光区 域,则表明有长共轭链;若谱带有精细结构则是稠环芳烃或它 们的衍生物。
紫外光谱与结构关系的一般规律
若210nm以上检测不到吸收谱带,则被测物为饱和化合 物,如烷烃、环烷烃、醇、醚等,也可cm ) 波长( )
1
4
环戊烷的红外光谱也可用文字形式表示为: 2955cm-1(s)为CH2的反对称伸缩振动(υasCH2)
2870cm-1(m)为CH2的对称伸缩振动(υsCH2)
1458cm-1(m)为CH2的面内弯曲振动(δ面内CH2) 895cm-1(m)为CH2的面外弯曲振动(面外CH2)
吸收池
检测器
钨丝灯 可见光区(360-1000nm) 氢灯(或氘灯) 紫外光区 单色器: 石英棱镜(或光栅) 吸收池: 石英比色皿 检测器: 氧化铯光电管 625-1000nm 锑铯光电管 200-625nm
紫外光谱图
紫外光谱特点
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着多种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
造成了紫外光谱的吸收谱带很宽。
定量分析方法
直接比较法 配制已知浓度( CS)的标准溶液测得吸光 度值( AS );同时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值( AX ) AS =ε· cS · l A X =ε· cX · l C X / C S = A X /A S
工作曲线法 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并测得 相应的吸光度值,绘制吸光度对浓度的关系曲线,即工 作曲线。然后根据试样溶液的吸光度值找出对应的浓度。
区 域 波 长 跃迁能级 原子核 内层电子 中层电子 外层(价)电子 外层(价)电子 分子振动和转动 分子振动和转动 分子转动 核磁共振 γ射线 X射线 远紫外 紫外 可见光 红外光 远红外 微波 无线电波 10-3-0.1 nm 0.1-10 nm 10-200 nm 200-400 nm 400-760 nm 0.76-50 m 50-1000 m 0.1-100 cm 1-1000 m
概论
基于分子内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
分子在紫外-可见区的吸收与其电子结构紧密相 关。
研究对象:具有共轭双键结构的分子。
200-380nm的近紫外区,380-780nm的可见区 吸收光谱的位置:谱带的能极差决定
吸收光谱的强度:分子能级之间的跃迁几率决定。
特点: 仪器和操作都比较简单,费用少,分析速度快 灵敏度较高,最低检出限可达10-6g/mL 有较好的选择性,可在多组分共存的条件下对一种物质进 行检测 精密度和准确度高 应用范围广泛 用途: 有机物分子结构的鉴定 定量分析 固体材料的光学特性研究
5.2 红外吸收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
红外光谱是一种分子吸收光谱,红外光
的能量比较低,当红外光照射分子时不足以
引起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跃迁,而能引起分 子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所以红外光 谱又称作分子振动光谱或振转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的特点
–是分子振动和振转光谱; –特征性强、适用范围广; –测样速度快、操作方便; –不适合测定含水样品。
助色团(auxochrome):本身在紫外或可见光区域不 产生吸收带,但与生色团相连后,能使生色团的吸收 带向长波方向移动的基团。如,-OH、-OR、-NH2、 -NHR、-NR2、-SH、-Cl等(含有饱和的杂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