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伏瞻同志的讲话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伏瞻同志的讲话
(2015年1月15日,根据录音整理)
省委对这次农村工作会议高度重视。

会前,郭庚茂同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明确要求把三农工作摆在全局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努力实现生产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双丰收。

我们要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刚才,赵建才同志宣读了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表彰2014年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县(市、区)、进步县(市、区)的决定,王铁同志对2014年度三农工作作了全面总结。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思路,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4年,全省三农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五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全省又有12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各项重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为推动“四化”同步发展、服务全国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遭遇多年不遇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取得这些成绩,来之不易。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科学谋划、深入
— 1 —
推动的结果,是各级各有关部门扎实工作的结果,也是农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我们必须加强研判,科学把握,积极应对,始终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一)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三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突出“食为政首”的战略布局,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特别是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人的饭碗应主要装中国粮。

在去年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河南工作要突出“四着力”,其中之一就是着力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要求河南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的要求,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指针和基本遵循。

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必须牢记使命,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保障粮食稳产增产、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的政治责任,坚持不懈抓好农业农村特别是粮食生产各项工作。

— 2 —
(二)敏锐看到外部环境变化给三农工作带来的重要影响。

经过多年持续提高粮食价格,目前国内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产品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国内外市场农产品价格倒挂产生了“封顶效应”,我们继续提价遇到了“天花板”。

按照我国入世时对世贸组织承诺的补贴上限,粮食是27%,油料是18%,大豆是10%,现在这些都已触顶。

与此同时,国内农业生产要素价格还在持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刚性抬起,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保障农产品供给将越来越难。

(三)深刻认识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经过长时间的持续高强度开发,生态环境约束和资源条件约束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两道紧箍咒,这两道紧箍咒对我省的约束也很突出。

我省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4/5和1/5,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20。

随着化肥、农药、农膜的大量使用,不仅地越种越薄,而且带来了严重的面源污染、白色污染,再加上工业和生活垃圾污染,农村环境问题愈发严峻,资源环境已经亮起红灯。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对土地、水资源的刚性需求快速上升。

就土地而言,去年国家下发我省建设用地指标30.11万亩,缺口在50万亩左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尽管这些年我们通过增减挂钩实现了占补平衡,但耕地的数量、质量呈下降趋势。

就水资源而言,我省本来就属于严重缺水
— 3 —
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400立方米,随着工业、城镇及生态用水不断增强,农业生产用水缺口呈刚性扩大之势。

这表明,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难度日益增大。

要走出这个困境,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

(四)清醒看待农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繁重任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我省还有一半以上人口生活在农村,没有广大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就会拖全国的后腿。

近年来虽然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欠账依然较多,农民收入水平依然较低,农业还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四化同步发展的短腿,农村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实现全面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

现在距2020年只有6年时间,实现农民可支配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很紧,任务艰巨,要做的工作很多。

(五)准确把握我省三农工作的阶段性特征。

当前,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妥善应对。

一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不断增强,推进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条件逐步完备;同时,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阻碍城乡之间资源要素优化配— 4 —
置、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二是随着土地流转面积扩大,农业产业化、企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的经营方式正在逐步推开,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同时,农民组织化程度依然较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三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转移,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民就业多元化,农业劳动力低文化、老龄化、女性化问题日益突出,谁来种地、谁来经营以及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问题更加突出。

四是很多农民出现“双巢”“两栖”的生活方式,农村空心化趋势加剧,新农村建设遇到不少新难题。

总之,在新形势下,我省三农工作面临的难度更大,任务更重,特征更鲜明。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保持清醒,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克难攻坚,努力在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扎实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必须全面落实中央部署,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把抓好粮食生产、现代农业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实现粮食稳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生产方式转变作为基本途径,努力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5 —
二、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建设现代农业大省是我省必须完成的一项历史性任务,要坚定不移地走技术先进、产品安全、规模适度、资源节约、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抓粮食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大意、动摇和懈怠。

要以保粮田面积、保粮食产量、保粮农收益为目标,以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一要坚守耕地红线。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

要继续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今年国家将全面开展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要结合实际组织实施好,形成对耕地的长效保护机制。

同时,要加快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通过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快建设更多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粮田,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努力实现高标准粮田亩产吨粮的目标。

二要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近年来,国家和我省出台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多,力度越来越大,关键要在提高精准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

要积极争取国家改进补贴办法试点,探索建立竞争性分配机制,促进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实惠可得。

三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要围绕解决豫西、豫— 6 —
西南、豫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和重要跨区域水利骨干工程建设问题,研究制定我省水利发展规划纲要。

要加快河口村水库、出山店水库、前坪水库以及小浪底南北两岸、西霞院、赵口等一批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建设或前期工作,实施一批引黄调蓄、中小水源及水系连通工程,力争一批水利项目开工建设;同时,抓紧谋划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水利项目,争取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不断完善防灾抗灾减灾的水利工程体系。

四要强化科技支撑能力。

科技是农业生产的潜力所在。

以色列2/3的土地是荒漠,全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而农产品自给率却高达95%,靠的就是科技。

要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完善农业科技成果分类评价和激励政策,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加快推进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支持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要平台联姻,抓紧在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二)加快提升农业效益。

重点要围绕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品牌农业下功夫。

一要大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要抓住农业龙头企业这个关键,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区域优势、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产业化集群。

要科学布局特色种植业基地,在豫
— 7 —
西、豫南的山区丘陵地区规划建设一批花卉苗木、油用牡丹、食用菌、茶叶、核桃、果品等产销一体化的特色产业集群。

要提升生猪、家禽、肉牛、肉羊、奶业集群化发展水平,支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示范性基地。

今年,力争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200个,集中打造示范性农业产业化集群20个以上。

二要加快推进都市生态农业发展。

都市生态农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

要坚持产业功能、观光功能和生态功能相统一,加快建设一批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努力保障大中城市蔬菜等生鲜食品自给;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创意农业等农业新型业态,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

今年,重点支持郑州、洛阳、开封、许昌等市先行先试,率先发展,加大对8个示范园区建设的扶持力度。

三要大力发展品牌农业。

品牌是竞争力,品牌是效益。

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舌尖上的安全,这为我们创造更多、更知名的农业品牌提供了重要机遇,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要依托我省比较优势,加快推动农产品生产由生产导向向生产与消费导向并重转变,由原字号向深加工转变,由重产量向重质量转变,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方特色农产品,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生产出更多让消费者放心、安心的优质农产品,打造出更多叫响国内外的河南农业品牌,加快实现由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界餐桌的历史性转变。

— 8 —
(三)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

要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努力做到新账不再欠,老账逐步还,坚决把农业资源环境恶化势头压下来,让透支的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

一要把过量使用的农业投入品降下来,大力创新和推广节肥、节药、节水和清洁生产技术,促进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

二要把超过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生产切实退出来,积极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加快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丹江口库区水保二期等工程,落实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奖励试点政策。

三要把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和财富,积极开展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推广农牧结合循环发展模式,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四要把地力下降的土壤改良好,大力推广深松整地、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措施,提升地力。

五要把受损的生态环境逐步修复治理好,加快实施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积极开展以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的农业生态治理。

六要把耕地、水资源环境坚决保护好,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和激励约束,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加强保护。

三、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会有力促进农村发展,但并不会自然带来农村面貌的根本改变。

我省农村人口多,即使今后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还会有几千万人生活在农村。

必须着眼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购房,进城就业,对于仍然在农村居
— 9 —
住的农民,要着力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

(一)优化村庄布局。

关键要充分考虑产业规模及特色、经济实力、土地利用、道路建设等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今后农村人口变化趋势,切实提高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

去年省里出台了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指导意见,对搞好规划、分类分批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出了明确部署。

要以县域为单位,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成熟一批推进一批的基本要求,坚持五规合一,抓紧编制完善县域新农村建设规划。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区别情况,分类指导。

对于城中村、城郊村和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编制城市社区规划。

对于深山区、黄河滩区、煤炭塌陷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等不具备发展条件的村庄,与产业扶贫结合起来,编制搬迁规划,通过搬迁实现集中居住。

对于平原地区的村庄,根据特色农业布局,选择条件成熟、积极性高的地方,编制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引导农民向社区集中居住。

缺乏产业基础的地方,根据实际可编制村庄整治规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对于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编制保护性发展规划,保留历史文化传承。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科学规范、正确引导农村建房,避免盲目无序建设,防止建了拆,拆了再建,造成资源浪费,形不成财富积累。

(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目前,我省农村住房条件显著改— 10 —
善,但环境脏乱差成为农村的顽症。

要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认真落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以保住房安全、保饮水安全、保用电安全、净化环境、硬化道路、美化村庄为重点,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因地制宜,压茬整治,梯次推进,争取用2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起村庄保洁机制、垃圾分类处理机制,每年建成一批达标村和示范村。

各市县要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要针对我省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多这一长期积累的病根,突出重点,逐步“治疗",继续加大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建设力度,大力实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乡村畅通工程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今年再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万公里以上,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再解决100万农户低电压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5万户,改造农村危房12万户以上。

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要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防止进入建了毁、毁了再建的恶性循环怪圈。

在注重建设“物的新农村”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人的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基层民主管理,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加强农村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保护,培育健康向上的乡风民风,积极倡导爱家爱乡、守望相助、尊老爱幼、崇善爱美、见贤思齐的文明之风,逐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使新农村内
— 11 —
外兼修,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三)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要通过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两手发力,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

一要大力推动转移就业。

认真落实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和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八项措施,坚持“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

尤其要把县城和有产业优势的中心镇作为农村人口转移就业的重要载体,在产业发展、农民购房落户等方面给予支持,提高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纳力和承载力。

要积极吸纳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就业方式灵活的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不断增加新的就业岗位。

要大力实施职教攻坚计划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提升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促进转移到城镇的农民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今年争取实现200万左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二要大力支持以农兴业。

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充分挖掘农业农村增收潜力。

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对农民增收作用明显,要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让更多农民参与其中,更多农民从中受益。

三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根据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特点和能力素质要求,注重利用各类涉农院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的教育培训机制,帮助新型职业农民适应— 12 —
农业产业政策调整、农业科技进步、农产品市场变化和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强市场意识、懂经营、善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提高农民增收的本领。

(四)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

我省各类贫困县共有53个,约占县级行政区的一半,扶贫任务非常艰巨。

要以加快实施三山一滩地区群众脱贫工程为重点,搞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力争再实现12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一要抓好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工程。

三山地区贫困人口占全省的61%,是扶贫开发的主战场。

要坚持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推进发展与保护生态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突出抓好搬迁聚居、改造提升、转移就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1.93万户、8.09万人的扶贫搬迁任务,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稳定脱贫。

二要加快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工作。

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事关黄河长治久安,事关滩区群众脱贫致富共奔小康,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

上个月,我们已召开专题会议作了动员部署,今年要确保完成第一批试点村安置区建设,基本实现群众搬迁入住,在此基础上压茬推进,制定第二批试点方案,扩大试点范围。

三要健全完善扶贫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贫困县考核、约束、激励和退出机制,落实贫困县扶贫开发主体责任和省市监管责任,扶贫项目审批权原则上要下放到
— 13 —
县,提高扶贫的有效性、持续性。

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新一轮农村改革,根本任务是推动城乡二元体制转换。

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

我省即将出台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实施意见,要立足实际,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依法依规,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扎实向前推进。

(一)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农业经营体系作为农业生产关系的集中体现,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改革措施,推动农村土地向留在农村的农户和规模经营主体流转,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要避免非粮化,坚决禁止非农化。

二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鼓励支持培育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充分发挥他们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骨干作用、纽带作用、桥梁作用。

三要加快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稳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积极培育经营性服务组织,深入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 1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