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科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科学总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科学总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科学总知识点七年级下册科学课程是初中阶段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阶段,本文将对其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生物学1.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植物的营养器官:植物的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

3.动物的器官和组织:动物的器官和组织包括皮肤、肌肉、骨骼、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等。

4.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群体和非生物环境组成,其中包括生物圈、生物群落、生物种类等。

二、化学1.元素:元素是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2.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指物质之间产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包括物质的腐蚀、燃烧、爆炸等。

3.物质与能量:物质和能量是密切相关的,物质可以转化为能量,能量也可以转化为物质。

4.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指能导电的物质,非电解质是指不能导电的物质。

三、物理1.力学:包括牛顿运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斜面、滑块等。

2.电学:电学包括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等。

3.光学:光学包括折射、反射、凸透镜、凹透镜等。

4.热学:热学包括热传导、热辐射、热膨胀等。

四、地学1.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内核等。

2.地震和火山: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的结果,对地球的构造和地貌有很大影响。

3.天气和气候:天气和气候可以通过观察天气现象、测量气象参数来预测。

4.水资源:水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必需品,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地球环境保护的重点。

五、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科学实验可以观察和验证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科学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学习科学的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完整版)初一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初一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复习提纲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1、人的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2、青蛙一生的生长时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3、蝌蚪与成蛙的比较4、完全变态发育: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5、昆虫的发育类型: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如:蚕、蝶、蛾、蚊、蝇等)不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臭虫)6、动物的生长时期: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7、动物的生命周期:由生长时期构成。

生命周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

第二节:走向成熟1、精子和卵细胞⑴⑸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

精子和卵细胞属于⑷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与妊娠⑴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

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七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下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物理学知识点总结1. 声音与光-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传播需要媒介,而光则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声音的强弱由声音的振幅决定,而光的强弱由光的亮度决定。

- 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而声音会受到物体的遮挡和反射。

2. 电流与电磁铁- 电流是电子在导体中的流动,可以产生磁场。

- 电磁铁是通过通电产生磁场,可以吸引铁、钢等磁性物质。

3. 静电与磁力- 静电是由电荷的不平衡产生的,可以产生电场。

- 磁力是由磁体或电流产生的,可以吸引或排斥其他磁性物体。

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 物质的变化- 物质可以经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是物质性质的改变,但化学组成不变,例如溶解、融化等。

- 化学变化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化学组成发生改变,例如燃烧、酸碱反应等。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氧气、氢气等。

-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等。

3. 酸碱与中和反应- 酸是能产生氢离子的物质,碱是能产生氢氧离子的物质。

- 酸和碱可以通过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三、生物学知识点总结1. 细胞-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 细胞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进行繁殖。

2. 遗传与进化- 遗传是指生物通过遗传物质(基因)传递自己的特征给后代。

- 进化是物种逐渐发生变化,适应环境而演化出新的特征。

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系统。

- 环境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行为。

四、地理学知识点总结1. 地球与地图-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 地图是地球的缩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地理形态和分布。

2. 大气活动- 大气层是地球上气候活动发生的地方,包括气温、湿度、气压等因素。

- 大气活动影响着天气变化和季节的交替。

3. 物质循环与资源利用- 地球上的物质通过循环过程不断转化,例如水循环、碳循环等。

初一下册科学知识点

初一下册科学知识点

初一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的感觉。

(1)人体具有多种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

如温度、气味、颜色、声音,等等。

(2)人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舌、鼻及皮肤等。

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所以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

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

(3)生物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不同刺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受器。

2.皮肤的感觉功能。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

(2)冷、热觉: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

(3)触觉: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

(4)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3.嗅觉的形成过程。

环境中物质的气味刺激鼻腔中的嗅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将物质的气味刺激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嗅觉。

嗅觉特点:嗅觉疲劳;嗅觉适应;嗅觉敏感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4.舌和味觉。

(1)舌具有味觉功能,可以感知酸、甜、苦、咸等各种味道。

舌感觉的过程是:小凸点→味蕾→味觉细胞。

(2)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等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对苦味最敏感的区域是舌根,甜味是舌尖,酸味在舌两侧的中间部位,咸味则在舌两侧的前部。

(3)味觉感受器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密切相关。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

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

传播形式:声波。

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传播介质有关。

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声音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得最快,液态其次,气态最慢。

科学七年级下章知识点总结

科学七年级下章知识点总结

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1.力和运动:串联法则,离析法则,平衡法则,引力和重力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波的特性,声音的利用
3.光和光的传播:光的三要素,光的传播路径,光的反射和折射
4.光的照射: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对光的作用,白色光的颜色分解
5.电能的使用:电接线的规范,电能的传导和转化,电器的使用安全
6.电的简单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安全使用电一席电路的搭建
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1.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物质的分离和组成,物质的三个状态
3.酸和碱:酸和碱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4.酸雨的形成和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成因,酸雨对环境的影响,预防酸雨的方法
5.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表面活性剂的概念,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其他知识点总结:
1.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的步骤,测量和观察的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
2.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科学伦理
3.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问题的解决,科学常识的应用
综上所述,本学期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物理和化学的内容,涵盖了力和运动、声音的传播、光和光的传播、电能的使用、电的简单电路以及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石油和煤的利用、酸和碱、酸雨的形成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同时还包括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科学技术与社会以及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增加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一科学下册知识点

初一科学下册知识点

初一科学下册知识点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单位。

它具有一些特定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行科学研究。

1.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是否纯净,可以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金属、矿石等。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例如空气、土壤等。

2.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特征,例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的特征,例如燃烧、腐蚀等。

二、能源与能量转换能源是指能够产生功、发光、发热等形式的物质或现象。

能量是物体或系统由于位置、速度、结构和温度等因素而具有的产生动力的能力。

1.常见能源常见的能源包括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等。

2.能量的转换能量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转化,包括能量的传递和能量的转换。

能量的传递是指能量从一物体或系统传递到另一物体或系统的过程,如热量传导、能量的辐射等。

能量的转换是指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如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等。

三、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生态位等。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2.生物适应性生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的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发生的生理、形态或行为上的改变,有效地利用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健康与疾病健康是人体正常状态下的一种全面良好的状态,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1.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指人体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正常,并且能够承担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活动和任务。

2.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的良好状态对人的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3.疾病预防疾病预防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七年级下册科学概念汇总

七年级下册科学概念汇总

七年级下册科学概念汇总
一、生物学
1. 细胞:生物的基本单位,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 遗传:生物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特征给后代。

3.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

4. 进化:生物种类随时间不断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二、物理学
1. 力:使物体发生位移或改变其状态的作用。

2. 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

3. 光:电磁辐射的一种,具有波粒二象性。

4. 电:带电粒子所产生的现象和规律。

5. 热: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振动引起的能量。

三、化学
1. 元素: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不能被化学反应分解。

2. 实验:通过操作和观察验证科学原理的方法。

3. 化学式:用来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的符号组合。

4. 反应: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四、地球科学
1. 地球的结构: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的层状结构。

2. 气候变化:长期时间尺度上气候参数的变化,主要影响天气
模式和全球气候系统。

3. 环境保护: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行动。

五、天文学
1. 星系:由恒星、星际物质和暗物质组成的巨大空间结构。

2. 行星: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具有一定质量和形状。

3.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低密度天体结构。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科学的一些重要概念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知识点1一、水的三态变化二、熔化与凝固1.熔化(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

(2)熔化吸热。

例如:①“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熔化过程,要吸热,从而造成气温降低。

②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冰棍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③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2.熔化规律(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①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都是晶体。

②松香、玻璃、蜂蜡、沥青都是非晶体。

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作熔点,非晶体没有。

(2)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3)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能继续吸到热。

(4)熔化的图像晶体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反映在图象上就是有一段是平的,与时间轴平行。

①熔化图像②熔化吸热的应用a.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b.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c.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d.“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3.凝固(1)定义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例如:水结成冰,工厂里用铁水浇铸成零件。

(2)凝固放热例如:北方在冬天时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结冰凝固时放出的热量来使窖内温度不至于降太低,以免菜被冻坏。

4.凝固规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它的凝固点,同种物质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没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即没有凝固点。

[举例]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5.凝固图象三、汽化与液化1.汽化的定义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例如:湿衣服晾干,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2.汽化方式蒸发和沸腾。

(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2)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夏天教室洒水会凉快,扇扇子或吹电扇凉快,高烧病人身上擦酒精,从游泳池起来被风吹会感到冷(身上沾的水分在风吹下迅速蒸发吸热)。

七年级科学下学期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下学期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下学期知识点
本文档旨在概述七年级科学下学期的重要知识点,供学生复使用。

单元一:细胞与功能
-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 细胞的分裂与增殖
单元二:物质与分子
-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 纯净物和混合物
- 常见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 常见物质的分子组成
单元三:运动与力学
- 运动的基本概念
- 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复运动- 力与力的效果
-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静力学平衡
单元四:能量与能量转化
- 能量的概念与种类
- 动能和势能
-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 机械能与功率
单元五:天体与宇宙
- 天体的运动
- 地球与天体的相互作用
- 日、月、地球的运动
- 日食、月食和地球的四季变化
单元六:生物的特征与分类
- 生物的共同特征
- 动植物的分类与特征
- 哺乳动物、鸟类和昆虫的特点- 植物的分类与特征
单元七:环境与资源
-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 生态平衡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 能源与环境保护
-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单元八:健康与生活
- 身体结构与功能
- 营养与消化
- 呼吸与循环
- 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以上为七年级科学下学期的知识点概述,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概述一、生物学基础1.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的定义和重要性-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细胞的生命周期:生长、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衰老、死亡2. 生物多样性- 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 地球上的主要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3. 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基本原理:基因、DNA、RNA、蛋白质合成- 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进化论的基本概念:自然选择、物种形成、进化树二、化学基础1.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区分-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云、元素周期表2.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酸碱反应和pH值的概念3. 能量与化学反应- 能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电池和电化学原理三、物理学基础1. 力学- 力和运动的基本原理:牛顿运动定律-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功、能和功率的概念2. 热学-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3. 光学与声学-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色散和光谱-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声音的特性:频率、振幅、速度四、地球科学1. 地质学基础-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板块构造理论- 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基本原理2. 水文学-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特点- 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3. 天文学- 太阳系的构成和行星的特征- 恒星的生命周期- 天文观测的基本原理和工具五、环境科学1. 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环境污染的类型和治理方法- 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2. 能源与资源- 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区别- 能源的转换和利用效率- 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七年级下册的学生们将建立起对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复习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复习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复习1. 物质的三种状态- 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分子间相互排列有序。

- 液体:不固定形状,具有一定体积,分子间相互排列不规则。

-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间相互运动自由。

2. 物质的熔点、沸点和升华点- 熔点: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 沸点: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 升华点: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3. 物质的分子运动- 固体分子:振动较小范围运动。

- 液体分子:除了振动,还能做较大范围的流动运动。

- 气体分子:高速运动并具有自由组合的能力。

4. 物质的密度- 密度: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 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5. 酸碱中和反应- 酸:具有酸味、酸性指示剂变红,可以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

- 碱:具有苦味、碱性指示剂变蓝,可以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

- 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6.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

-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之间电子的转移反应。

7. 发酵反应- 发酵: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无机物质或气体的过程。

8.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传播:光在真空或没有障碍物的空气中呈直线传播。

9. 成因与治理- 成因:不同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

- 治理:对自然灾害产生的危害进行减轻或消除的措施。

10. 星座与季节变化- 星座:黄道十二星座,由太阳所在的星座组成。

- 季节变化:地球公转和自转所引起的季节变化。

11. 火山爆发与地震发生- 火山爆发:地球内部高温物质喷发到地表的过程。

- 地震发生:地壳中的岩石发生断裂和位移的现象。

12.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

- 水资源的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

13. 重要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物质分离:通过物质的性质和不同的分离技术将混合物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 物质提纯:通过物质的性质和纯化技术将物质提纯为相对纯净的物质。

七年级下次科学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次科学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次科学知识点归纳一、生物学1. 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等结构。

2. 遗传基础遗传基础指遗传物质DNA和基因。

基因决定了一个人的性状和特征。

3.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化学1. 物质和分子物质指所有占据空间并具有质量的物体。

分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构成的物质。

3.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原物质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可以用来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

三、物理学1. 运动和力运动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

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的产物,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和光学现象的学科。

光线的传播遵守直线传播定律,反射和折射遵守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 电学电学是研究电和电学现象的学科。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叫做电场。

四、地理学1.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环境地理现象的学科,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系、植被、动物群落等。

2.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文化等。

3. 地球的结构和运动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等组成。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带来了昼夜、季节和年份的变化。

七年级科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下册重要知识点七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学生们需要学习并掌握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七年级科学下册的重要知识点汇总:物理知识点(一) 运动学1. 运动的概念和分类2. 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3. 运动的图示法: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4. 运动的公式:v=Δx/Δt,a=Δv/Δt,v²-v₀²=2aΔx(二) 力学1. 力的概念和分类:接触力、重力、摩擦力、弹力、浮力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3.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三) 能量1. 能量的概念和分类:动能、势能、热能、电能2. 能量转化:机械能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化学知识点(一) 物质与化学反应1. 物质的概念和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 化学反应的特点:新物质的产生、能量的释放、化学键的重新组合3. 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化学式、平衡条件(二) 常见化学反应1. 酸碱反应:中和反应的概念、酸性、碱性、中性溶液的判断、常见酸、碱的性质2. 钙和水的反应: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用酸反应软水3. 金属的反应性:常见金属的性质,金属与卤素的反应4. 聚合物的制备:聚乙烯的制备、聚苯乙烯的制备(三) 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浓度、温度、表面积、催化剂2. 反应动力学: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定律、反应机理生物知识点(一) 生命的基础1. 细胞的组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细胞膜、细胞器的功能2.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和特点3. 生命体的分类: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二) 生物进化1. 进化的概念和证据:化石、生物地理分布、生物形态、DNA 序列2. 生物的分类:生物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三)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1. 生长的概念和规律:身体重量的增加、体形和功能的发育、发育阶段和时期2. 繁殖的分类和方法: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区别,分裂、芽生、萌芽、生成等方法。

七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包含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声音、电路基本知识、生物多样性、地球运动和天文学、植物生长和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本下册的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1. 物质的分类
2. 物质的组成
3. 物质的性质
4. 物质的变化
二、声音
1. 声音的产生
2. 声音的传播
3. 声音的特性
三、电路基本知识
1. 电的产生和电荷
2.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 电路的开关和检测
四、生物多样性
1.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2. 生物种类的分类及特点
3. 生物的互相依存关系
4. 生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五、地球运动和天文学
1. 地球的运动和倾斜
2. 星座和日月星辰的运动
3. 地球对月亮的引力和月相
4.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六、植物生长和发展
1. 植物的组成
2.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4. 利用植物提取纯净水的方法
以上是七年级科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以此为基础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更加顺利地学习科学知识。

同时,也要时刻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用科学的眼光探讨更多有趣的事物。

七年级下册科学各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科学各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科学各课知识点一、生物学1.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物体中最小的单位,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含有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细胞器。

组织是相同或类似细胞的集合,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每种组织都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2.植物的结构和生长发育植物的结构包括根、茎、叶和花。

根用于吸收水分和养分,茎连接根和叶,并承受植物体的重量,叶用于进行光合作用,花则用于繁殖。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水分等。

3.动物的结构和生长发育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包括海绵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动物的结构包括头部、躯干和四肢,许多动物还会形成外骨骼和内骨骼。

动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化学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的形态、颜色、密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如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颜色变化、气体的散发等。

物质的变化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指原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形成新物质,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化学性质的情况下改变外观或状态。

2.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指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目前已知元素有118种。

化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3.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原物质发生变化并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示,反应物写在左侧,产物写在右侧,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用箭头隔开。

三、物理学1.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理现象的量,例如长度、时间、质量等。

单位是用来衡量物理量的量度标准,例如米、秒、千克等。

国际单位制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单位制,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科学七下全册知识点

科学七下全册知识点

第一章知识要点汇总1.皮肤的感觉功能:冷觉(冷觉感受器)、热觉[热觉感受器,(手背最敏感)]、触觉[触觉感受器,(指尖最敏感)]、痛觉(痛觉感受器)。

手术麻醉时有触觉而无痛觉,说明触觉感受器与痛觉感受器是分开的。

,2.皮肤感觉的形成:低温、高温、触压、损伤等刺激→冷觉、热觉、触觉、痛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感觉)。

3.嗅觉的形成:气味→鼻腔→嗅觉感受器(嗅觉神经末梢、嗅细胞)→嗅神经→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形成嗅觉)。

4.味觉的形成:食物→味觉感受器(味觉神经末梢、味细胞、味蕾)→味神经→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形成味觉)。

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5.听觉的形成: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放大)→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鼓膜、听小骨受损引起传导性耳聋,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受损引起神经性耳聋。

6.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的光线→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7.“时间长了,腥臭味或香味就闻不出了。

”这是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疲劳的缘故,表现了嗅觉的适应性。

8.四大基本味道:酸(舌两侧靠中间最敏感)、甜(舌尖最敏感)、苦(舌根最敏感)、咸(舌两侧靠前最敏感)。

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9.闻着柠檬的同时吃着苹果,会产生苹果和柠檬混合的味道。

说明嗅觉与味觉是相互影响的。

10.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即回声。

(可用于测距离)1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速度不同。

同一温度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在同一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越快。

15℃时,空气中声速是340米/秒。

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1.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

皮肤有触觉、痛觉、冷热觉等感觉功能。

2.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测试温度)。

3.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气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嗅觉中枢容易疲劳),从而形成嗅觉。

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神经中枢,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

4.舌头表面布满味蕾(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构成),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

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注意:不是辣)。

如果它们同时出现,会产生混合的味道。

5.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速度由慢到快)中传播。

15℃时,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无介质)。

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米。

7.耳可分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前庭、耳蜗、半规管)。

其中,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

8.P13 探究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

(双耳效应)9.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10.声音的三要素:(音调不可以改变,响度可以改变)音调: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

响度与距离、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声音大小的单位:分贝 dB)振幅越小、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音色:分辨不同的声音。

11.防止噪音的途径: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传播途径、防止进入耳朵。

12.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3.光线(光通过的路线和方向):带箭头的直线表示14.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水、玻璃里都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3х105千米/秒。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大全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第一年,也是科学学科内容比较基础的一年。

在科学学习中,了解科学知识点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的科学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物理学知识点1. 机械运动:弹簧的伸缩、平移运动、旋转运动、滑动摩擦等。

2. 光学:光的反射和折射、光谱、光的色散和色温等。

3. 热学:热膨胀、热传递、固液气的相互转化等。

4. 电学: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电路中的平衡和不平衡状态。

5. 声学: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

二、化学知识点1. 物质的性质:硬度、脆性、延展性、弹性、导电性、燃烧性等。

2. 物质的变化:浓度的变化、反应速率的变化、颜色的变化、电导率的变化等。

3. 分子结构:元素分子、化合物分子、物质微观结构的变化等。

4.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5. 化学反应:燃烧反应、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三、生物学知识点1. 细胞:细胞结构、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生命周期等。

2. 物质的转化:酶促反应、光合作用等。

3. 遗传:基因、染色体、遗传方式等。

4. 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等。

5. 生态: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关系、生物多样性等。

四、地理学知识点1. 世界地图:经纬度、地磁场、大陆漂移等。

2. 陆地与海洋:气候、地形、生物、水资源等。

3. 国内地理:行政区域、人口、经济、文化等。

4. 世界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

5. 地球与宇宙:地球运动、日食、月食、日、月、地星运动等。

五、天文学知识点1. 星体运动:行星、卫星、彗星的运动等。

2. 星座与恒星:什么是星座、恒星的分类等。

3. 天文现象:日食、月食、流星雨等。

4. 天体探测:望远镜、卫星探测器等。

5. 预报和测量:太阳、地球、月亮的运动预报,星座和恒星的测量等。

综上所述,七年级下册的科学知识点大全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和天文学五个方面,知识内容涉及面较广,考试复习时应全面复习,加强薄弱环节,全面提高科学学科的认知水平。

七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速度与加速度
- 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 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 加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第二章:物质的存在形态与转化
-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 固体的性质和特点
- 液体的性质和特点
- 气体的性质和特点
第三章:昆虫的生活与繁殖
- 昆虫的特点和分类
- 昆虫的生活性
- 昆虫的繁殖方式
第四章:声与光
-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性质和特点
- 光的传播和反射
- 光的折射和色散
第五章: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能量的概念和单位
- 键合能与位能的区别
- 能量的传递和转化
-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地球运动与太阳能-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球的倾斜和四季变化
- 太阳能的利用和重要性
- 太阳能发电原理和方式
第七章:生物的生长与发育-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 生物的生长过程
- 生物的发育过程
第八章:环境与资源保护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环境污染与生态平衡
- 资源的分类和利用
-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措施
第九章:力与压力
- 力的概念和单位
- 力的效果和作用规律
-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压力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第十章:细胞结构与功能
- 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差异- 细胞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 细胞的新陈代谢和运动
- 细胞的分化和分工。

七年级科学书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书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书下册知识点七年级科学下册是初中科学学习的重要阶段,本书主要涉及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的知识点。

下文将逐个为大家讲解这些知识点。

一、生命科学1.细胞结构细胞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膜、细胞核、质粒等组成。

其中细胞膜起着包裹细胞的作用,细胞核是掌管细胞自身生长和分裂的“大脑”。

2. 呼吸和消化系统呼吸和消化系统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生命体系,呼吸系统主要负责将氧气转化为能量,消化系统则是将食物分解为能量和养分,被人体吸收利用。

3. 遗传基础遗传基础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它是生命科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研究遗传基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起源、进化和发展,也可以为未来的基因医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二、地球科学1. 地壳结构地壳是地球中最外层的一层,它由地壳岩、坚硬的板块和软的地球核心组成。

地壳结构对地球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对于保持地球生物多样性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天气和气候天气和气候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天气可以决定人们的活动和生产,气候则能够长期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自然生态环境。

3.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的交叉领域,它主要研究土壤、水、空气和生物相互作用的复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使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加可持续、减少生活资源浪费、尤其是能源的浪费。

总之,七年级科学下册是初中科学的重要学习内容,它涉及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的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生命和自然的精髓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需要紧紧把握教材内容和重点知识点,并通过积累经验,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复习提纲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1、人的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2、青蛙一生的生长时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3、蝌蚪与成蛙的比较4、完全变态发育: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5、昆虫的发育类型: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如:蚕、蝶、蛾、蚊、蝇等)不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臭虫)6、动物的生长时期: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7、动物的生命周期:由生长时期构成。

生命周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

第二节:走向成熟1、精子和卵细胞⑴⑸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

精子和卵细胞属于⑷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与妊娠⑴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

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养育⑴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⑵试管婴儿:(P7)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

(本质上是种有性生殖)⑶婴儿:产出的胎儿叫婴儿。

新生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含有抗病物质。

1、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征是性发育、性成熟。

2、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P83)。

3、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4、月经是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能产生卵细胞的标志。

遗精是男孩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志。

第三节:动物的生长时期1、动物的生殖方式:(鲨、蝮蛇)2、胎生与哺乳对哺乳动物的繁殖的意义:为哺乳动物的幼体提供了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成活率有很大提高。

3、衰老的最终结果是死亡。

死亡的主要特征是心脏、肺和大脑停止活动。

死亡的主要标志:大脑停止活动。

4、克隆技术是无性生殖。

第四节:植物的一生1、种子的结构 胚芽胚轴 果皮与种皮 胚 胚根 胚乳 子叶菜豆种子 子叶 玉米种子 (双子叶) 胚芽 (单子叶) 种皮 胚轴 胚 胚根 2、植物的胚是新植物提体的幼体,它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3、根据胚中的子叶数目,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小麦、玉米、水稻、高粱、甘蔗) (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橘) 4、根据种子里有无胚乳,可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小麦、玉米/水稻、蓖麻、柿) (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5、有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胚乳里;在无胚乳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子叶中。

(淀粉遇碘会变蓝。

)6、种子萌发时需要充足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7、种子萌发后长成的幼苗能独立生活的主要标志是胚芽发育成茎、叶并转绿。

8、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是胚根发育成根,其次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9、根据芽的着生位置,芽分为顶芽 和 侧芽。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芽轴发育成茎。

顶芽的生长会使植物的茎增长,侧芽的生长会在植物体上形成侧枝。

10、顶芽发育较快,往往抑制侧芽的发育,摘除顶芽,就会促使侧芽发育,多长侧枝。

11、(P97) 花的结构 花冠(由花瓣组成)花蕊雄蕊雌蕊花药:里面有花粉 花丝柱头 花柱花萼(由萼片组成)12、植物经过开花、传粉之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13、植物的一生经过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植株开花、结果等生长期后,将会死亡。

14、植物的种族是在生命周期的循环运动中得以延续的。

第5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一,植物有性生殖1、雄蕊中的花粉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传粉的方式主要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其中较普遍的传粉方式是异花传粉。

2、根据传粉的不同途径,花分为虫媒花和风媒花;前者主要靠昆虫传粉,后者主要靠风力传粉。

3、被子植物受精过程:花粉柱头 花粉管 形成两个精子4、植物受精后,受精卵发育成胚,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整个子房发育成果实。

子房壁 果皮子房 珠被 种皮 果实 胚珠 种子 受精卵 胚 (子房内的胚珠数决定了果实内的种子数)5、为使作物的大多数雄蕊都能得到花粉,可以用人工的方法给作物传授花粉,这种方法叫做人工授粉。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一节 感觉世界 1.人的感觉。

(1)人体具有多种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

如温度、气味、颜色、声音,等等。

(2)人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舌、鼻及皮肤等。

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所以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

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

(3)生物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不同刺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受器。

2.皮肤的感觉功能。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

(2)冷、热觉: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

(3)触觉: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

(4)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3.嗅觉的形成过程。

环境中物质的气味刺激鼻腔中的嗅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将物质的气 味刺激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嗅觉。

嗅觉特点:嗅觉疲劳;嗅觉适应;嗅觉敏感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花托昆虫/风力 黏液刺激(胚珠内的)卵细胞 受精卵(1)舌具有味觉功能,可以感知酸、甜、苦、咸等各种味道。

舌感觉的过程是:小凸点→味蕾→味觉细胞。

(2)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等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对苦味最敏感的区域是舌根,甜味是舌尖,酸味在舌两侧的中间部位,咸味则在舌两侧的前部。

(3)味觉感受器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密切相关。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

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

传播形式:声波。

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传播介质有关。

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声音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得最快,液态其次,气态最慢。

在空气中(150C),传播速度为340m/s。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实质:把声源的振动传播出去。

遇到障碍物,声波将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第三节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功能外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结构功能鼓膜产生振动鼓室与咽鼓管连通听小骨骨性传导、放大振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把振动转化为声音信号前庭内有位觉感受器半规管内有位觉感受器2.听觉的基本知识。

(1)听觉的形成:声波通过耳廓一外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耳蜗一听神经一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听觉的减弱与丧失:人的听觉与人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听觉能力越弱,直到丧失。

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或发生障碍会造成传导性耳聋;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会造成神经性耳聋。

(3)人的听觉:人类的听觉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可以听到频率在20赫到20 000赫之间的声音。

据此,人们将低于20赫的声音称为次声,超过20 000赫的声音称为超声。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其单位为赫兹。

不同的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同。

3.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我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响度。

距离声源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响度用分贝来表示,分贝是声音大小的单位。

音色:曾叫音品,是人们对声音质的感觉。

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以及发声的方法等有关。

4.噪声。

狭义上讲凡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均属于噪声;从声波对人的干扰讲,凡是环境中不需要的声音都可判定为噪声。

预防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

第四节光和颜色1.光源。

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传播的特点。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固体、液体、气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最快,空气中次之,水中最慢;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千米/秒。

3.光的色散。

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组成。

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其他色光被吸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其他色光被吸收)白色物体可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则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4.光线。

在科学上,人们往往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路线与方向,称为光线,其中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的物质时,光会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发生传播方向的改变,从而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的现象。

(2)特点——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分类:根据反射面的情况不同,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漫反射使我们从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物体。

光在反射时光路可逆。

(4)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和物等大,像和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生活中的应用:一是成像,二是改变光路。

2.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向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特点——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