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第二课时听课记录(教学设计)及评议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及点评
教学准备充分
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教 学准备,教学内容丰富、 条理清晰,教学计划合理 。
课堂掌控能力
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掌控 能力,能够有效地引导学 生思维,控制课堂节奏。
师德师风良好
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良好 的师德师风,尊重学生、 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Part
04
学生反馈
学生参与度
课堂氛围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很高,积 极发言、讨论,课堂氛围热烈。
同时,本次教学实录也存 在一些不足之处
1. 导入环节时间过长,导 致后续教学内容较为紧凑 ,可能会影响学生对课文 的理解和消化。
作业布置
01
2.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对某些历 史背景和细节的阐述不够清晰, 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困惑。
02
3. 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 与度不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和关注。
《伟大的悲剧》教 学实录及点评
汇报人: 2024-01-01
• 教学准备 • 教学过程 • 教学点评 • 学生反馈 • 教学反思
目录
Part
0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目标
掌握《伟大的悲剧》的背 景、作者及文章大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 析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探险 家们的敬意和悲痛之情, 培养学生对人类探索精神 的尊重。
Part
03
教学点评
教学方法评价
教学方法多样性
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 论、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等,这些方 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课堂参与度。
教学工具现代化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采 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满足了学生的 个性化发展需求。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及点评初中语文教案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及点评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伟大的悲剧》的主题,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了解南极探险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伟大的悲剧》,学生能够感受到探险家们对科学的热爱和牺牲精神,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伟大的悲剧》的主题分析,南极探险的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探险家们的牺牲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南极探险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伟大的悲剧》,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深入剖析课文主题和探险家们的牺牲精神。
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课后作业:2. 学生选择一位南极探险家,了解其生平事迹,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与点评:2. 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南极探险的相关图片和视频,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2.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课文中的奥秘。
3. 小组合作: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情节出发,换位思考探险家们的心理感受,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语文下册21《伟大的悲剧》(第2课时)精品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1课伟大的悲剧(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2.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记叙的是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出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3.中招考点:人物传记是河南中招的必考内容。
近5年人物传记类散文共考过3次,抒情散文考过1次,小说考过1次。
题型均为简答题,难度大体相当。
常见题型为梳理概括情节。
4.学情分析:学习本文的学生,是十三四的青少年,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探险的文章恰恰能够满足孩子们这样的心理同时,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大部分知识面较宽,他们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对待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他们对探险为主题的故事很感兴趣然而这一时期的孩子又是懵懂的,他们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求中成功与失败的含义,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准备按照课前预习——预习检测——整体感知——深入解读文本——领悟精神内涵——升华情感——拓展延伸等过程来进行。
二、学习目标1.通过跳读课文,能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悲”的深刻含义。
2.通过品味文章中强烈的抒情色彩和意味深长的语句,能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四)当堂训练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你对胜利和失败有了新的认识吗?与同学谈谈。
(五)课堂总结(六)作业课后研讨与练习板书。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伟大的悲剧》(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一课伟大的悲剧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2.体会作者创作意图及思想感情。
3. 体会“伟大”“悲剧”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教学重难点:体会“伟大”“悲剧”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此环节设置,旨在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1.听写词语。
2.复述故事。
课堂实录一、感知人物的伟大【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物的伟大之处】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文章中有许多感动人心的细节,正是从这些细节,我们发现了探险家高尚伟大的地方细节:①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见证他们完成的业绩,而斯科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科学家博大的胸襟让人叹服。
②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科学家勇于探索和顽强进取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③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
科学家强烈的自我献身精神和以集体为重的高尚人格不能不令人为之泪流满面。
④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
科学家热爱事业、执着、拼搏的精神不得不令人赞叹。
优秀品质: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课文中,写他们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了超人的力量。
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
而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毙时,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伟大的悲剧》第2课时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研读语句,体会“伟大”“悲剧”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及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1.研读语句,体会“伟大”“悲剧”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及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3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熟读文章,初步理解“伟大”“悲剧”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那么文中斯科特一行的南极探险“悲”在何处?本文题为《伟大的悲剧》,从文中哪些文字又可以看出斯科特一行人的“伟大”?本节课,我们继续来研讨课文。
二、合作探究(一)细读课文,咀嚼内容,品析悲剧之“悲”1.汉语中“悲”的意思有“悲伤”“怜悯”之意,再读故事,你觉得文中最让你感到“悲”的是什么?(1)失败之悲——“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自古以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掌声和鲜花从来只属于第一名,“以成败论英雄”是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也就是说,载入史册的也必将是阿蒙森。
这样的结局无疑让人感到心灰意冷,斯科特一行人极度沮丧和失望。
(2)做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做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斯科特受英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做证的任务。
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高尚,赢得人们的尊敬。
(3)死亡之悲“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
”“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去。
《伟大的悲剧》第二课时教案
《伟大的悲剧》(第2课时)冲乎尔镇中学王一婷语文七下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掌握“战栗、毛骨悚然、怏怏不乐、忧心忡忡、吞噬、语无伦次、羸弱、告罄、”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2、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能在快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章中关键性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鉴赏作品中撼人心魄的悲壮美,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归纳文章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体会“伟大”“悲剧”在文本中的具体含义。
教学难点:抓住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教法:诵读法。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把握课文的内容要点,并有感情地复述故事。
学法:讨论探究法。
以较深层次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以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交流,集思广益,在合作探究中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听写本课词语后,由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P171,第二大题(由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再推选一名代表,在班上讨论,老师及时引导和点评。
)(10分钟)三、研读课文,探究延伸,感悟伟大之美。
(20分钟)1、从他们的悲剧中走出,我们来跳读课文,感受人物的伟大之美。
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伟大而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提示: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通过读学习型小组讨论的方法解决此问题)生1:首先是诚信、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比如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完成业绩作证。
(英国人普遍讲究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
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这种文化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收这个任务,也正是这一点,他的人格才显得格外伟大。
22《伟大的悲剧》(第2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22课伟大的悲剧(第2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2.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2.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2.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展示课件中的图片。
在南极,除了有我们熟知的胖企鹅,还有数不清的危险阻挡着冒险家的步伐。
思考:如果是你,可以在这片冰封之地生存多久?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同桌交流探讨。
新知探究一、解读人物【活动内容】1.斯科特一行返程之行面临着哪些困难?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句段,独立思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条件如此恶劣,斯科特一行仍然坚持他们的信念。
请将描写他们的具体句子勾画出来,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人物的特点。
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的相关句段,再分析人物的言行展现出的精神品质。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互相补充缺漏,如还存疑,向教师提出。
3.本文还写到了哪些人物?有什么作用?学生自主从文中找出人物,再与同桌讨论作者塑造着墨较少的人物的意图。
【设计意图】了解斯科特一行返程之行面临的困难;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言行,理解人物的崇高精神品质。
二、合作探究【活动内容】再次浏览课文,结合斯科特一行人的崇高的精神品质对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展开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结尾,不以成败定英雄,提示学生从人类探索世界方面思考问题。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了这悲壮的一幕?2.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从细节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品味语言【活动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推选个别学生加以概括总结。
七年级语文下册21伟大的悲剧(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伟大的悲剧》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字词积累。
2、快速阅读文章,理清故事脉络。
3、理解人物内心世界。
4、通过理解“伟大”、“悲剧”的含义,把握文章主旨。
5、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对自然奥秘的探索的兴趣,学习主人公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点:1、理清结构,把握内容。
2、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主旨。
难点:理解作者为什么要为失败者作传,把握作者的写作意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
回顾上节课的过程,突出重点。
概括文章内容。
二、解疑、拓展。
1、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找出来并说说理由。
(1)、接受为挪威人作证的任务。
(2)、威尔逊博士临死不放弃科学观察。
(3)、奥茨英雄似的死去。
(4)、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
(5)、斯科特的绝笔。
(如找不出教师可引导和补充)2、“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第一个到达者是成功者,拥有掌声、荣誉。
第二个到达的是失败者,少有人关注、在意他们的付出。
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他角逐失败后的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作者并不同意这种观点。
3、斯科特傻吗?如果你是斯科特,你会怎么做?4、最后一段如何理解?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的崇高的赞誉,在与自然的搏斗中他的肉体倒下了,但他的心灵在绝望中经受住了考验,变得无比高尚。
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这段在全文中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伟大的悲剧》 教学设计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浏览课文,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把握故事内容,厘清故事情节。
2.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3.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学习浏览课文,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把握故事内容,厘清故事情节。
2.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第一课时一、导入1. 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123页,本单元我们将主要学习三篇探险与科幻方面的文章。
《伟大的悲剧》、《太空一日》和文言文《河中石兽》(人文主题)同时本单元的课文阅读我们还将会学习快速提取文章信息的阅读方法——浏览。
阅读文本时候的思考和质疑(语文要素)2. 今天,我们来学习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传记作品有《罗曼·罗兰》等,主要中短篇小说集有《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等,长篇小说《焦躁的心》。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步伐一起走上一条南极探险之旅。
设计说明:明确单元学习内容与目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速读,整体感知1. 我们可以关注本文题目《伟大的悲剧》,伟大和悲剧看似矛盾的组合,究竟有什么含义呢?围绕这个标题,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斯科特探险队有哪些经历?○2这个探险过程悲在何处?○3为什么这个悲剧是伟大的核心问题:作者叙述这个伟大的悲剧,想表达什么?2. 根据昨天的预习作业来看看斯考特南极探险中遇到了哪些大事?明确:3. 根据梳理知道,文章按照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思路清晰。
那么文章可以划分为哪三个部分呢?明确:第一部分:1-3 斯科特一行来到南极,发现有人捷足先登,虽失败仍决定为胜利者做证。
第二部分:4-13 返回途中五名探险者与厄运搏斗,不幸全部遇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伟大的悲剧》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把握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2、过程方法:通过品读体味关键语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茨威格语言的风格3、情感态度: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2、感悟这一出悲剧中所包含的人类崇高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课前准备】1、汇总学生在第一课时针对《伟大的悲剧》提出的问题,将问题整合归纳2、课件、微课【教学方法】朗诵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活动:学生齐背第16自然段“我们在《伟大的悲剧》第一课的学习中,交流了一些令人震撼的句子,下面我们齐背一下第16段自然段”2.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⑴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⑵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有哪些优秀品质(播放课件)明确⑴:热情高涨地奔向极点——极点惊现挪威国旗——心情无比沮丧失望——履行冷酷无情的职责——归途遇上暴风雪——遭遇疲惫、冻伤和饥饿——艾文斯精神失常而死去——燃料越来越少——奥茨英勇地走进暴风雪——3月29日三人静候死神来临——斯科特记日记直到生命最后一息——10月29日救援者发现他们的尸体和遗物。
明确⑵:诚信、坚毅、执着、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无私的爱“刚才两名同学回顾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上节课同学们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合和归纳,让我们一同看大屏幕上的三组问题”(播放课件)二、品读探究,互动释疑(一)学生小组合作活动“下面请同学们两人为一组,任选屏幕上一组题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要求:小组合作有感情地练习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分析解决问题。
”(二)小组展示分析:第一组问题1.第6段“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这里的“16公斤”写得啰嗦,能否删掉?2.文章第2段中“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个观点正确吗?你赞同这种说法吗?学生展示朗读。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及点评初中语文教案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及点评(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3)能够运用文章中的知识和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人类悲剧和英雄主义的理解和尊重;(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伟大的悲剧》文章文本。
2.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3)运用文章中的知识和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对悲剧和英雄主义的思考,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2)介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3)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进行讨论和交流。
3. 文章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2)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价值;(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1)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2)学生对文章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的分析能力;(3)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评价方法:(1)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文本:《伟大的悲剧》文章文本;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背景资料、图片、视频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收集《伟大的悲剧》文本及相关背景资料。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伟大的悲剧》(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明确:线路固定、精力缺乏、寒气逼人、燃料太少……2、师:通过浏览课文我们发现,所有队员全部遇难,所以作者才称这次探险为“悲剧”,那么这次探险只是因为这样的结局被称为悲剧吗?很明显不是。
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还体现在斯科特探险队之行的哪几个方面?(让学生默读课文,并和同桌谈论这个问题)关于“悲剧”的理解:学生如果不能找出其他的悲剧因素,老师稍作启发: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生命自然是最有价值的,除了生命,还有什么是有价值的呢?生找文中各种悲剧因素,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交流、提醒注意细节。
(适时引导:假如只死一个人是不是悲剧?假如没人死但是失败而归是不是悲剧?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世人们对他们的离去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
3、文章所渲染的“悲”,是悲哀还是悲壮?学生答:悲壮。
(请用悲壮的语气试读这句话。
)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由此可以看出,死的是他们的肉体,但他们的精神却是伟大的,所以是悲壮而不是悲哀。
4、师:同学们对“悲剧“的解读可以说很深刻了,那么作者为什么称这样的悲剧为“伟大的悲剧”呢?你认为哪些地方体现了“伟大”呢?(让学生思考、讨论:题目中所说的“伟大”体现在何处。
)学生讨论后明确:①历尽艰辛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失败者对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
(公正无私、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②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勇于探索和顽强进取的精神)③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为了不拖累同伴,选择了自我牺牲,独自走向暴风雪迎接死亡(强烈的自我献身精神和以集体为重的高尚人格)。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听课记录
2024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听课记录一、导入(1.1)教师行为:1.教师首先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南极探险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探险活动的兴趣。
2.简要介绍南极探险的历史和背景,特别是关于《伟大的悲剧》中提到的南极探险队的故事。
3.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什么是‘伟大的悲剧’?你们能否想象在极寒的南极,探险家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和挑战?”学生活动:1.观看南极探险的图片,对南极探险产生兴趣。
2.聆听教师的介绍,对《伟大的悲剧》的背景有所了解。
3.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表达自己对“伟大的悲剧”的理解和对南极探险的想象。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展示和背景介绍,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对南极探险和《伟大的悲剧》的兴趣。
教师的提问也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为后续的阅读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初读感知:1.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提问学生:“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有哪些主要人物?他们的命运如何?”2.细节分析:1.逐段分析文章,解释生词和难句,确保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如探险队面临的困难、队员们的心理变化、与自然环境的斗争等。
3.分析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让学生理解“伟大的悲剧”的深层含义。
3.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南极探险的情境,感受探险队员们的孤独、绝望、勇敢和牺牲精神。
2.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文章中的情感。
4.拓展延伸:1.介绍其他类似的探险故事或悲剧性事件,让学生思考它们与《伟大的悲剧》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2.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伟大’?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和行动?”学生活动:1.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2.认真听讲,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细节描写,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表达。
3.通过想象、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体验文章中的情感。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及点评初中语文教案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及点评(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寓意;(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能够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意识;(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取《伟大的悲剧》这篇文章进行教学;2.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寓意,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2. 自读感知: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情感;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4. 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师生共同点评和探讨;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和寓意,强调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合作意识;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伟大的悲剧》;2. 参考资料:相关文学评论、作者访谈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定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中的悲剧情感;2. 问题驱动: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章;3.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4. 案例分析:结合现实生活中类似案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伟大的悲剧》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
第22课《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 深度分析文中语句,理解文章中描绘的人物的高尚精神特质。
2. 通过“伟大的悲剧”故事,增强学生的梦想追求信念,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2课时(共2课时)◆活动一、回顾导入,深化理解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浏览了整篇文章,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了文章的结构。
我们还品读了一部分课文,了解了这个“悲剧”的“悲”和“伟大”。
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来探讨一下斯科特一行人的高尚精神品质。
在进入新课之前,我有一个问题要请大家回答。
问题:为什么茨威格选择为第二个到达南极点的斯科特一行写传,而不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阿蒙森?请大家根据上节课的学习,分享你的想法。
预设: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关注的不是事业成功与否,而是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他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给更多的人以长久的思考,会更有意义,所以茨威格不给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给斯科特作传。
◆活动二、深度分析,赏析形象师: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书信和文件,以及他自己的文学想象写成的。
在这个历史事件背后,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和震撼呢?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分析英雄们的高尚精神品质。
1. 指导阅读,分析形象。
师:课文选取了全文的主体部分,斯科特一行的精神主要集中在这一部分。
现在,让我们一起深入阅读,分析斯科特的高尚精神品质。
(1)明确要求,引导阅读。
阅读方法:朗读描写人物的语句,通过典型的环境思考人物的处境及心理,分析人物的精神品质。
(2)浏览课文,标出具体描写斯科特的句子并做注释。
(3)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教师指导明确。
预设:①“现在他们真是惊慌到了极点……斯科特如何尽量掩饰着自己的恐惧,但从强制的镇静中还是一再迸发出绝望的厉叫……‘唯愿上天保佑我们吧’……”评析:从这里可以看出,英雄们此时也充满了恐惧,甚至绝望。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及点评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及点评前言《伟大的悲剧》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纪文学的经典之作。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一直认为教学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教导让学生发现、理解和领悟知识的本质,而学生则需要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体会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记忆,从而达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和大家分享我在教学《伟大的悲剧》时的一些实际操作及点评,同时也希望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内容一、背景介绍在开始教授《伟大的悲剧》之前,我先进行了一些背景介绍,让学生对托马斯·曼和他所处的时代有个基本了解。
其中包括托马斯·曼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文学成就以及他所处的历史时期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介绍,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价值,增强对作品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二、分析主题《伟大的悲剧》是一部充满思想深度和哲学内涵的作品,它唤醒了人们对生命、命运、文化和人性等方面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通过分析作品的主题,我们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还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
三、角色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对作品中的角色进行深入的解析。
通过对角色的解析,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节、主题和人物形象,同时也可以提高阅读和分析能力。
不同于商品文化时代的时尚青年命运倒霉,绿色消费理念呼之欲出。
在这个消费升级的时代,消费者不单单只是追求满足物质方面的需要,也在逐渐关注自然环境及社会公益,这些都在推动绿色消费持续发展,成为时尚潮流。
四、主题演讲在教学中,我还鼓励学生在班上进行主题演讲,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作品的主题并进行表达。
通过此类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和演讲能力,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五、课堂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和探讨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不能就“道”论“道”
——《伟大的悲剧》第二课时听课感想
第一初中侯宏东
4月24日上午听了凤阳县实验中学王永丰老师所授《伟大的悲剧》第二课时,现将听课记录及感想记述如下。
这节课的主要环节有:
一、学习目标
1、品读重要语句,品味“伟大”的含义。
2、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
3、体会作品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二、跳读课文,品味“伟大”
要求:跳读课文1、2、6、11、13段,说说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体现在哪里?
第1段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教师:执着
第2段……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教师:诚实守信
第6段最能证明这一点的莫过于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
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第11段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教师: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第10段奥茨突然站起身来……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教师: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第12段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教师:无私之爱
小结伟大:诚实守信为事业而献身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无私之爱
三、精读课文,体会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为什么本文还有如此震撼人心的感染力?请精读以下片段,谈谈你的理解。
本文作者参考了大量的日记、胶片等原始文件资料,这体现了传记文学的真实性。
第2段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
科特日记)
教师:真实地写出了角逐失败后的沮丧、失望心情。
第5段当初,他们一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
教师:加入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写人物的心理,表现了他们的失望沮丧之情。
第6段阅读那几天的日记是可怕的……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
第7段然而,人的勇气终于渐渐地被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所销蚀……使用这一切足以毁灭人的法术来对付这五个鲁莽大胆的勇敢者。
第11段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
第12段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教师:这几段是环境描写,分别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渲染了环节的恶劣,烘托了斯科特一行的伟大。
第10段奥茨突然站起身来……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第13段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第14段发现英雄们的遗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
教师:这几段是细节描写,令人难忘,震撼人心。
第6段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
第16段一个人虽然……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教师:议论,倾注了作者的真情。
小结茨威格引用了大量真实资料,运用丰富的想象,倾注了真情,通过细节、环境、人物心理的生动描写,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为遇难的探险者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四、赏析句子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2、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3、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4、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五、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作传
2、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六、体验反思
探索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壮。
但这些失败者也应有他们的位置。
你知道还有哪些失败的英雄?
教师:荆轲尧茂书余纯顺
七、课堂寄语
八、课堂小结
九、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书笔记。
文题自拟。
2、课外阅读《最后的跋涉——斯科特上校日记片段》《滑铁卢的一分钟》《黄金国的发现》
王老师这节课和上节课一样,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上得严谨、平实。
王老师首先采用跳读的方式,引领学生抓住关键句段,来发现品味斯科特一行悲剧的“伟大”之处:诚实守信、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无私之爱。
然后采用精读的方式,引领学生阅读关键句段,从材料的真实性、丰富的想象、真情的倾注、描写手法的运用等角度,来赏析句子,品味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
接着引领学生体味一些句子的内在涵义,探究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作传,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什么等问题。
最后体验反思,搜集失败的英雄的事例。
这节课整体来说上得是成功的,但是,我个人认为,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赏析句子环节可以合并到“三、精读课文,体会震撼人心的感染力”中去,没有必要单独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来处理。
因为这几个句子,有的是心理描写,有的是议论抒情,和第三部分的内容是重复的,合并一块儿处理,使课堂流程更加简洁流畅。
二、王老师在品读句子时,分析不够,多数是简单地下个结论,过于抽象,特别在“精读课文”部分。
这样,学生就只能知道个皮毛,没有什么效果。
三、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不够。
这篇文章中,有很多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如诚实守信、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自我牺牲精神、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等等,可以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设计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或者谈谈认知,这样的价值观教育,显得真实有力,会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取得很好的效果。
比如,我们面对我们竞争对手超越我们时,我们是什么的态度?等等。
四、在“体验反思”环节,只提出命题,没有反思,比如荆轲、余纯顺等,他们为什么是失败的英雄,我们称他们为“失败的英雄”有什么依据?这都使教学内容显得单薄。
总之,文以载道,语文教育教学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是仅仅告诉学生这个世界有什么样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