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2020版高考历史练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编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属于命题的高频区。几乎每年每卷都会出现1—2道选择题。从历年试
题来看,选择题大多集中在“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综合性非选择题出现的几率也很高,大多集中在“唐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从考查能力上看,本部分重点考查考生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以及理解历史结论和历史叙述的能力。
另外,本部分试题对考生阅读史料并解读史料的能力要求较高。
命题角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2019全国Ⅰ·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一种是兄终弟及,一
种是父死子继。题干材料首先强调商朝王位继承方式多为兄终弟及,然后用“而”这一转折的表述方
式来阐述西周的王位继承方式,即西周的王位继承方式多为父死子继,故B项正确。禅让制度是民主
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与题干材料中的世袭制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无法看出君主寿命
的长短,故C项错误;无论是兄终弟及还是父死子继,均是血缘世袭的不同方式,并没有体现出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故D项错误。
2.(2019全国Ⅲ·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材料阅读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解析)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材料阅读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达两千多年的王朝时代,中国有一个其他政治实体无法抗衡的中央集权政府。精英的构成不是由于出身,而是由于财富与才能,家族在社会等级中上下波动,阶级界限比较模糊。教育与政治经验在普及,人口一般在政治中发挥着作用。经济以私人经营为基础,价值观相对地说是世俗的与人文主义的价值观。
——美国石约翰《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材料二西欧中世纪是多元的政治体制,在王权和其他社会力量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契约关系或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仅发生在教权与王权之间,而且国王与贵族诸侯一直有“约”,且约定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在社会的下层,领主与佃户之间、领主与农奴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农奴有条件的坚持某些个人权利,从而获得某种程度的保护,这从根本上削弱着封建制度的统治基础。
——侯建新《原始个人权利与
西欧封建政治制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体制能够长期运行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相比,西欧中世纪政治体制
的不同,并简析其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
材料一
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材料阅读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解析)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材料阅读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达两千多年的王朝时代,中国有一个其他政治实体无法抗衡的中央集权政府。精英的构成不是由于出身,而是由于财富与才能,家族在社会等级中上下波动,阶级界限比较模糊。教育与政治经验在普及,人口一般在政治中发挥着作用。经济以私人经营为基础,价值观相对地说是世俗的与人文主义的价值观。
——美国石约翰《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材料二西欧中世纪是多元的政治体制,在王权和其他社会力量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契约关系或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仅发生在教权与王权之间,而且国王与贵族诸侯一直有“约”,且约定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在社会的下层,领主与佃户之间、领主与农奴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农奴有条件的坚持某些个人权利,从而获得某种程度的保护,这从根本上削弱着封建制度的统治基础。
——侯建新《原始个人权利与
西欧封建政治制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体制能够长期运行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相比,西欧中世纪政治体制
的不同,并简析其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
材料一
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卷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商朝统治区分内外服,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据此,西周分封制与商朝内外服制相比,其重大发展在于( ) A.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疆域 B.保障了中央的绝对权威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建立了有效的官僚体制
2.对于西周的分封制,《礼记·大传》中有一补充记载:“别子(庶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祢:诸弟)者为小宗”。据此推断当时( )
A.受封别子可以另立新宗
B.继别宗子在本族内为小宗
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挑战
D.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3.《国语·鲁语上》曰:“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规定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这主要表明“先王制诸侯”( )
A.以血缘关系为核心 B.具有制度性保障
C.以礼乐制度为基础 D.提高了行政效率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 )
A.宗法血缘思想强烈
B.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C.家国一体观念普遍
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
5. “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
A.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B.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2020高三历史易错知识强化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2020高三历史易错知识强化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1.(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B
2.(新课标全国卷Ⅲ,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答案】A
3.(新课标全国卷Ⅰ,25,4分)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C
4.(新课标全国卷Ⅲ,26,4分)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答案】A
5.(江苏卷,3,3分)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答案】D
6.有学者认为,西周通过“封建”与各地存留的氏族势力分享政治权利、经济利益,通过怀柔政策实现与地缘的整合。这反映
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人民版.doc
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人民版
专题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
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材料主要表明当时A.“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B.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C.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D.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解析选C 材料的意思是郑庄公不但不履行诸侯的义务,没有定期朝觐周天子,甚至还打伤周天子,说明周天子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表明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故C项正确。
2.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
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
”由此推断姓氏对西周的政治影响是A.确定分封诸侯的主要依据B.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C.导致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D.导致形成严格的晋升制度解析选B 西周分封的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并非依据姓氏,
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姓代表共同的血缘关系,氏区别血缘亲疏,而共同血缘及血缘亲疏是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姓氏的来源及作用,与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晋升制度无关,故C、D两项错误。
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B.所谓“天”就是天理C.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D.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解析选C 材料所述的是西周的宗法制,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任天者定,可以防止贵族权力争夺引起的纷争,维持贵族内部的团结与稳定争乃不生,故C项正确。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地域联系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其主要目的是( )
A.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
B.强化政权的合法性
C.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
D.开创新的皇帝制度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
B.颁布“推恩令”
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
D.分封同姓诸侯国
4.明制,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以往,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明宣宗这一做法在当时最可能是为了()
A.提高官员素质
B.牵制内阁权力
C.减少决策失误
D.完善办事程序
5.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联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 )
A.家族等级关系
B.政治隶属关系
C.家族血缘关系
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6.(明)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卷八中讲了一个宦官对权势变化的亲身体会。嘉靖年间的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昔日张先生(内阁大学士中的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这则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精题训练13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精题训练13
1.(2020·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练习·4题)孙中山将西方的“三权分立”发展为“五权分
立”的政治设想,借鉴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
A.中枢机构分权制度 B.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
C.官吏考核和任免制度 D.内外朝分立制约制度
【解析】孙中山认为中国从前实行行政权、考试权和监察权的流弊很大,而西欧各国所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三权分立,也不大完全,因此,提出采取西洋各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宪法的长处,并融入中国古代考试权和监察权独立的优点。
【答案】B
2.(2020·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4题)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
【解析】本题考查了北宋中央政权机构,材料中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机构应是军政机构,根据所学符合的C项枢密院,管理国家军务。
【答案】C
3.(2020·湖南长郡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5题)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于()
A.隋朝、唐朝、唐朝 B.唐朝、唐朝、北宋
C.隋朝、唐朝、明朝 D.隋朝、唐朝、北宋
【解析】本题考查了科举制的发展。根据所学,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始于隋朝、唐朝、北宋。隋炀帝创立进士科;唐朝武则天时期科举制中创立殿试;宋太祖时规定所有及第的人都成天子门生。本题选D项。
2016-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20年】
1.(2020·新课标I)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 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 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 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 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获得封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根据“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楚王自立为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D;A项说法过于绝对,礼乐制度依然存在,排除;王位世袭制始终存在,并没有消亡,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宗法血缘关系,不能说明宗法关系开始解体,排除C。故选D
2.(2020·新课标I)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A. 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 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C. 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 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答案】B
【解析】“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思想都是儒家思想的内容,在族谱中存在这些内容说明宗谱的纂修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故选B;宗谱纂修不是选官,和科举制无关,排除A;仅依靠纂修不一定能维持血统的纯正,排除C;四民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及社会环境有关,不是靠纂修宗谱确立的,排除D。故选B。
3.(2020·新课标Ⅱ)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解析版)
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影响
(1)对当时的影响
①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逐渐凝聚成华夏的国家意识)。
③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国家和方国联盟状态,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紧密,是一种制度创新。
(2)对后世的影响
①中国封建王朝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③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
(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结合。
(3)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4)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2.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注重家庭关系,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③“尊宗敬祖”“认祖归宗”“寻根祭祖”风俗,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2)消极影响
①传宗接代观念,重男轻女思想。
②等级观念严重。
③宗族派别观念严重,容易产生家族本位、人情关系和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违背,影响国家的政治建设。
2020年高考复习历史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2017年全国1卷)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 与文化认同
A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 力
B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 的直接控制
C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 权
D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 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 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小宗
诸侯
大宗
《》
小宗
嫡长子(嫡长孙…… )
大宗
卿 大夫
嫡长子
小宗
嫡长子…… 大宗
家余族嫡等级子关及系庶子
士
+
小宗
政治隶属关系
庶
三、礼乐制
一.含义: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二.实质: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
四、井田制
五、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01 以血缘关系为纽 带组成国家政治
结构
02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郡守 郡尉 监御史 县令 县丞 县尉 三老 有秩 啬夫 游徼 里正
03 第3讲 汉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决策机构
皇 帝 执行机构
中朝
汉
外朝
代 中
2020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权力的继承制度)
4.作用: (2)对后世
(一)王位世袭制:
益
1.建立:
舜
禹
启
禅让制 世袭制
2.传承方式: “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 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 是为帝中壬。”
——《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前2070年建立夏朝) (二)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天子
中央
地方
相
卜史
2017年公祭黄帝陵现场
反腐新动向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权力的继承制度)
4.作用: (2)对后世
①积极: 注重家庭和睦,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民族 团结和祖国统一,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消极: A.容易形成地方分裂和宗派势力; B.重人治轻法治,重男轻女; C.容易产生任人唯亲,裙带关系。
总体了解中国古代史 1、时空坐标: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地域联系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其主要目的是( )
A.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
B.强化政权的合法性
C.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
D.开创新的皇帝制度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
B.颁布“推恩令”
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
D.分封同姓诸侯国
4.明制,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以往,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明宣宗这一做法在当时最可能是为了()
A.提高官员素质
B.牵制内阁权力
C.减少决策失误
D.完善办事程序
5.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联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 )
A.家族等级关系
B.政治隶属关系
C.家族血缘关系
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6.(明)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卷八中讲了一个宦官对权势变化的亲身体会。嘉靖年间的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昔日张先生(内阁大学士中的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这则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高考复习】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复习(含答案)
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复习
一、选择题
1.周初,周公之子伯禽被封于鲁,要求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秦朝时,殷通被朝廷任命为
会稽郡郡守,警告他恪守尽忠,拱卫中央。两者相同之处在于( )
A.职位世袭的权力
B.建立武装的权力
C.行政管理的权力
D.设置官员的权力
2.西周初年,武王去世,周公辅佐成王,开创周朝大业。战国时,魏国率先模仿西周产生了文
侯、武侯和惠成王,而后,诸侯国间此风盛行。这本质上说明( )
A.魏王们非常尊崇周朝先王
B.诸侯争霸,周王地位受到挑战
C.各国想借此继承周王权威
D.周王室衰微,宗法制趋向崩溃
3.秦朝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 )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C.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4.明朝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曾评价某一制度时说:“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里评价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皇帝制度
C.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
5.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指出:“西周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
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西周这样做主要是( )
A.强调家族等级
B.防止贵族内部纷争
C.强化尊祖敬宗
D.维护天下共主局面
6.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
赋役之,比于内地”。这种变化反映了( )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七大时政热点聚焦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doc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频考点呈现】
考点一分封制与宗法制
考点二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
考点三中央集权的演进
考点四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与监察制度
【高频考点剖析】
考点一分封制与宗法制
[考点回顾]
1.宗法制
(1)特点:以血缘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等级森严。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3)内容:按照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分配制度。
(4)作用: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和稳定,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2.分封制
(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对象:王族、功臣及先代帝王的后代。
(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口。
(4)作用: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得到扩大。
(5)瓦解: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战国时各国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废除了分封制。
[考点深化]
1.比较分封制与宗法制
(1)特点
①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②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③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④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历史遗存
①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③中国的省份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王国维认为周人制度主要满足了( ) A.贵族等级特权的需要 B.同姓诸侯利益的需要
C.安定发展王室的需要
D.维护强化王权的需要
2.据《左传》记载,春秋后期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独掌权柄后,标榜要替鲁国国君整肃跋扈的大夫,此举不仅得不到知礼之士的赞成,反而受到批评。因为此举( )
A.挑战了宗法制度
B.损害了大夫利益
C.冲击了天子权威
D.不符合周礼规定
3.历史学家陈旭麓说:“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 )
A.宗法分封始终主导
B.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C.家国一体观念突出
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
4.古代宰相的职权可概括为“入(宫)则参对(君主)而议政事”“出(宫)则监察(百官)而懂(正)是非”。下列对宰相职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事无巨细,大权独揽
B.参与决策,监督执行
C.秉承诏令,上传下达
D.拾遗补阙,以备顾问
5.柳宗元《封建论》载:“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由此可知秦朝( )
A.拆毁城郭,破坏各国都城
B.打破各国原有管理体制,推行郡县制
C.修建万里长城,加固边防
D.打击各国贵族,加强中央集权
6、公元前74年,昭帝病死,因其无后,群臣推举武帝唯一尚在世的儿子广陵王刘胥继位, 有人提出广陵王刘胥失德,不可以承继宗庙,内朝大司马霍光遂以皇太后的名义下诏令昌邑王刘贺继位,不久霍光等大臣又以失德的罪名废了刘贺,将刘询从民间迎入宫中,于同年7月继位。这反映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地域联系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其主要目的是( )
A.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
B.强化政权的合法性
C.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
D.开创新的皇帝制度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
B.颁布“推恩令”
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
D.分封同姓诸侯国
4.明制,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以往,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明宣宗这一做法在当时最可能是为了()
A.提高官员素质
B.牵制内阁权力
C.减少决策失误
D.完善办事程序
5.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联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 )
A.家族等级关系
B.政治隶属关系
C.家族血缘关系
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6.(明)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卷八中讲了一个宦官对权势变化的亲身体会。嘉靖年间的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昔日张先生(内阁大学士中的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这则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内阁首辅在朝臣中的权威逐渐下降
C.明朝的礼仪制度日益规范
D.明朝宦官权势膨胀
7.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还有不少学者认为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8.《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表明()
A.秦始皇统一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郡县制为秦始皇传位服务
C.“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D.封建帝王以天下为一人的私产最终确立
9.1402年,刚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了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是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其中“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的影响是()
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B.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C.进一步削弱了相权
D.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0.历史人物传记《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弘瞻是乾隆帝最小的弟弟,有一天到皇太后宫中请安,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该处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结果弘瞻被
革去亲王,降为贝勒,解除一切官职,永远停用,32岁抑郁而终。这则故事反映的本质是( ) A.宫廷内部的森严等级
B.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
C.乾隆皇帝的冷酷无情
D.宫廷斗争的血腥残酷
11.“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不可以()
A.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
B.征收辖区内的赋税
C.管理辖区行政事务
D.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12.周代“当时人便称宗族为“家”,意为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家国一体有利于维系统治
B.家国异体实情具有离心力
C.宗族观念根植于民众心里
D.贵族政治不利于中央集权
13.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14.因处理军务而产生,进而辅佐皇帝全面处理政务的机构是( )
A.内阁
B.军机处
C.礼部
D.尚书省
15.“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16.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
A.宗法制
B.科举制
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郡县制
17.顾炎武论及某一制度时,认为其最大的弊端是“尽天下之权,而收之在上”。该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官制
18.《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之。”这段材料反映了()
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B.春秋时期的分封制
C.战国时期的分封制
D.西周末年的分封制
19.《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20.《吕氏春秋》中有“楚人”的称呼,而《史记》中则多见“阳城人”“陇西人”等称呼,造成《史记》这一变化的制度性因素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皇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