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材料阅读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解析)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材料阅读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解析)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材料阅读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达两千多年的王朝时代,中国有一个其他政治实体无法抗衡的中央集权政府。

精英的构成不是由于出身,而是由于财富与才能,家族在社会等级中上下波动,阶级界限比较模糊。

教育与政治经验在普及,人口一般在政治中发挥着作用。

经济以私人经营为基础,价值观相对地说是世俗的与人文主义的价值观。

——美国石约翰《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材料二西欧中世纪是多元的政治体制,在王权和其他社会力量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契约关系或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仅发生在教权与王权之间,而且国王与贵族诸侯一直有“约”,且约定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

在社会的下层,领主与佃户之间、领主与农奴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农奴有条件的坚持某些个人权利,从而获得某种程度的保护,这从根本上削弱着封建制度的统治基础。

——侯建新《原始个人权利与西欧封建政治制度》(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体制能够长期运行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相比,西欧中世纪政治体制的不同,并简析其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

材料一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三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

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练习(一)有答案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练习(一)有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A.推动了宗教的产生B.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C.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D.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2.谢维扬在《周代家庭形态》中说:“(宗法制度)就是国家承认血缘团体的领袖对其成员有代替法律来实施的管理和处置权,承认这种血缘团体是国家行政及司法的基本单位。

”他认为,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国家管理B.提高族长权力C.均衡权力分配D.维护贵族特权3.中国古代社会有“出妇之道”:女儿出嫁后,娘家的户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继承娘家财产;改姓氏;不在传统伦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中;若一个家族因罪连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受牵连。

对以上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A.古代社会重男轻女B.三纲五常束缚女性C.妇女家庭地位低下D.宗法观念根深蒂固4.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骊山下。

周避犬戎难,东徙(迁徙)洛邑,(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

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岐、丰是周族祖先发源之地,周平王将之赐给秦襄公。

以上史实说明当时()A.随从作战是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B.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成为诸侯霸主C.周天子无力自保须依赖诸侯国保护D.秦襄公劳苦功高理应受封富饶之地5.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

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

这说明商代()A.宗法分封制已完善B.存在贵族爵位等级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6.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人民版.doc

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人民版.doc

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人民版专题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

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材料主要表明当时A.“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B.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C.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D.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解析选C 材料的意思是郑庄公不但不履行诸侯的义务,没有定期朝觐周天子,甚至还打伤周天子,说明周天子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表明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故C项正确。

2.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

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

”由此推断姓氏对西周的政治影响是A.确定分封诸侯的主要依据B.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C.导致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D.导致形成严格的晋升制度解析选B 西周分封的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并非依据姓氏,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姓代表共同的血缘关系,氏区别血缘亲疏,而共同血缘及血缘亲疏是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姓氏的来源及作用,与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晋升制度无关,故C、D两项错误。

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B.所谓“天”就是天理C.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D.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解析选C 材料所述的是西周的宗法制,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任天者定,可以防止贵族权力争夺引起的纷争,维持贵族内部的团结与稳定争乃不生,故C项正确。

4.2019·扬州质检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轮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

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

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

”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B.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C.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D.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解析选B 西周实行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秦朝建立起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与材料主旨相符,故B项正确。

2020高三历史易错知识强化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2020高三历史易错知识强化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2020高三历史易错知识强化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1.(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B2.(新课标全国卷Ⅲ,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答案】A3.(新课标全国卷Ⅰ,25,4分)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4.(新课标全国卷Ⅲ,26,4分)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答案】A5.(江苏卷,3,3分)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答案】D6.有学者认为,西周通过“封建”与各地存留的氏族势力分享政治权利、经济利益,通过怀柔政策实现与地缘的整合。

这反映A.宗法观念利于家国同构B.血缘政治的时代特点C.贵族特殊的政治地位D.分封制加强了对全国控制【答案】D7.《汉书•外戚传》:“夫女宠之兴,由至微而体尊,穷富贵而不以功,此固道家所畏,祸福之宗也。

序自汉兴,终于孝平,外戚后庭色宠著闻二十有余人。

”对此材料合理的解释是汉代A.妇女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B.宰相权力受到明显压制C.最高统治者大多昏庸无能D.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态【答案】D8.在科举制下,无缘及第的落榜者退居乡村,栖身教馆,从事私塾教育,成为“渗透于基层的非官僚社会化组织力量,形成了国家官僚机构枝干下广泛而稳固的根基,从而把一个巨。

2020届高考(通用版)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练习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20届高考(通用版)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练习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汉初,王国内群臣吏民对诸侯王自称“臣”,且朝廷官吏对诸侯王也可以自称“臣”。

汉武帝时,颁布法令严格禁止诸侯与朝廷官吏以“君臣”相称,否则要被处以极刑。

这种变化反映了汉朝()A.国家官僚体系的健全B.中央政府的权威加强C.法制得到进一步完善D.皇权至上价值观兴起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朝廷官吏对诸侯王称呼的变化,不能体现国家官僚体系的健全,故A项错误;朝廷官吏属于中央官员,诸侯王属于地方贵族,严格禁止诸侯王与朝廷官吏以“君臣”相称,反映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加强,故B项正确;严格禁止诸侯王与朝廷官吏以“君臣”相称,维护的是封建等级制度,不是法制得到进一步完善,故C项错误;皇权至上价值观兴起是在秦朝,故D项错误。

答案:B2.下表是关于唐朝监察制度的叙述。

据此可知()记述出处“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新唐书·百官志》“巡察器侮迹,应时用者;其六,察黠吏豪族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六条”能自申者。

”光宅元年(684年),改御史台为左肃政台,增置右肃政台,“分《新唐书·百官志》“风俗左右台;左台知百司,监军旅;右台察州县,省风俗。

”廉察四十八法”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置十道巡察使,“选左右台及内外《新唐书·循吏传序》“十五品以上官二十人为十道巡察使,委以察吏抚人,荐贤直狱,道巡察制”二年一代,考其功罪而进退之。

”A.巡察职权弱化,侧重于究察风俗B.监察范围广泛,巡察者特权泛滥C.纠察结合理案,致使其官阶显赫D.职权相对独立,有利于整肃吏治解析:从表格中的“巡察六条”“风俗廉察四十八法”“十道巡察制”这些信息可知,巡查职权并未弱化,反而加强,故A项错误;表格中可以看到监察范围广泛,但并没有体现巡查者特权泛滥,故B项错误;致使官阶显赫在材料中不能反映,故C项错误;古代的监察制度相对独立,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有利于对官吏的监督,故D项正确。

【人教版】广西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人教版】广西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60分)1.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对周天子有交纳贡赋的义务,贡赋可以是马匹、粮食,也可以是地方特产、珍鸟奇兽。

材料说明西周( )A.贡赋的标准并不统一B.具备贵族政治的典型特征C.用血缘解决继承问题D.用经济手段控制地方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贡赋可以是马匹、粮食,也可以是地方特产、珍鸟奇兽”,可知贡赋的标准并不统一,故A项正确;贵族政治的典型特征是按照血缘关系来划分权力,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继承问题,故C项错误;西周分封制下,中央主要依靠血缘关系和周天子的权威来实现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错误。

2.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

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

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D.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答案: B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宗法制在政治上的公共性君臣关系,没有涉及分封制,故A项错误;宗法制在政治上表现为君臣关系,君主是全天下人的大宗,全天下人不论血缘关系的亲疏都必须服从君主,因而宗法制的君臣关系削弱了血缘关系,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权力的继承问题,故C项错误;D项是宗法制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3.据《左传》记载,春秋后期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独掌权柄后,标榜要替鲁国国君整肃跋扈的大夫,此举不仅得不到知礼之士的赞成,反而受到批评。

因为此举( )A.挑战了宗法制度B.损害了大夫利益C.冲击了天子权威D.不符合周礼规定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大夫”“国君”,可知为分封制,不是宗法制,故A项错误;材料是季孙氏的家臣主张整肃跋扈的大夫,结果受到反对和批评,并未真正损害大夫的利益,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冲击周天子的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中大夫替国君整肃大夫,实际上是僭越了大夫的职责和地位,这不符合西周礼乐制度的规定,故D项正确。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A.宗教信仰B.财产制度C.血缘关系D.地域联系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

其主要目的是( )A.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B.强化政权的合法性C.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D.开创新的皇帝制度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

”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B.颁布“推恩令”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D.分封同姓诸侯国4.明制,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

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

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

以往,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

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

明宣宗这一做法在当时最可能是为了()A.提高官员素质B.牵制内阁权力C.减少决策失误D.完善办事程序5.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

“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联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 )A.家族等级关系B.政治隶属关系C.家族血缘关系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6.(明)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卷八中讲了一个宦官对权势变化的亲身体会。

嘉靖年间的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

昔日张先生(内阁大学士中的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

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

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

”这则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内阁首辅在朝臣中的权威逐渐下降C.明朝的礼仪制度日益规范D.明朝宦官权势膨胀7.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还有不少学者认为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

2016-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含解析)

2016-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20年】1.(2020·新课标I)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A. 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 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 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 分封制度受到挑战【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获得封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根据“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楚王自立为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D;A项说法过于绝对,礼乐制度依然存在,排除;王位世袭制始终存在,并没有消亡,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宗法血缘关系,不能说明宗法关系开始解体,排除C。

故选D2.(2020·新课标I)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

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 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 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 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 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答案】B【解析】“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思想都是儒家思想的内容,在族谱中存在这些内容说明宗谱的纂修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故选B;宗谱纂修不是选官,和科举制无关,排除A;仅依靠纂修不一定能维持血统的纯正,排除C;四民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及社会环境有关,不是靠纂修宗谱确立的,排除D。

故选B。

3.(2020·新课标Ⅱ)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

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 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 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 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 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答案】C【解析】宋朝初年科举考试中,省试主考官李昉徇私一案被告发后,皇帝主持的殿试成为常制,这体现出宋朝科举制的考试录取程序渐趋完善,C项正确;在隋朝创立科举制时已经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A项错误;确立“省试考试权威”与“皇帝出题”的“殿试成为常制”不符,B项错误;“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与材料主题不符,D项错误。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影响(1)对当时的影响①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逐渐凝聚成华夏的国家意识)。

③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国家和方国联盟状态,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紧密,是一种制度创新。

(2)对后世的影响①中国封建王朝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③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

(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结合。

(3)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4)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2.影响(1)积极影响①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注重家庭关系,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③“尊宗敬祖”“认祖归宗”“寻根祭祖”风俗,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2)消极影响①传宗接代观念,重男轻女思想。

②等级观念严重。

③宗族派别观念严重,容易产生家族本位、人情关系和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违背,影响国家的政治建设。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周天子的王位以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

在诸侯领地内,诸侯的爵位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卿大夫之下分封士,这样就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的稳定。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_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单元综合提升_含答案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_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单元综合提升_含答案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3.巩固: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5.加强:北宋时期,在中央,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在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6.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7.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8.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深化理解古代中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方式(1)加强君主权力。

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皇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

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

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

(4)注重官吏的选拔和任免。

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掌握;隋唐及之后实行的科举考试,是培养和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

如秦朝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在地方设通判;明清设都察院、按察使司等。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带答案解析)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重难点梳理】一、知识要点:★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Bc1046年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韩赵魏楚燕齐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江苏)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习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江苏)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习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史记·晋世家》载:“(晋)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

曲沃邑大于翼。

翼,晋君都邑也。

”之后,桓叔之孙晋武公伐翼,灭晋缗侯,“尽并晋地而有之”。

这说明当时( )A.诸侯争霸推动社会转型B.分封制受到较大冲击C.兼并战争促进国家统一D.王室与地方矛盾尖锐2.(2019·苏州期初调研)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

这种现象说明( )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C.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3.秦灭六国后,作出了“尺土不封”的重大选择,但六国臣民却始终怀抱着“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故国之思。

起自草莽的刘邦集团,对以朝廷制御天下颇有力不从心之感,不得不借重分封之法,用郡国并行之制。

这反映出( )A.大一统还未成为时代趋势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合理性C.中央集权制度不适应国情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4.(2019·江苏原创模拟二)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的128人中,官僚贵族子弟占69.9%,富豪占6%,平民占15.7%,贫民占8.4%。

据此可知,汉朝察举制( )A.依然是官僚贵族世袭制B.削弱了贵族身份世袭制C.大大提高官员文化素质D.有效抑制地方豪强势力5.(2019·徐州、淮安、连云港一模)西周时期一件青铜器上有一段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铭文虽然简略,但日期(甲子日)、时间(早晨)等都与典籍记载完全一致,证明了典籍记载武王克商的牧野之战确为信史。

这说明( )A.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B.解释历史需要不断更换视角C.确认历史事实需要多重证据D.考证史料需图片、文献相结合6.《史记》关于商王传递顺序的记载,一直受到争议。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A.宗教信仰B.财产制度C.血缘关系D.地域联系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

其主要目的是( )A.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B.强化政权的合法性C.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D.开创新的皇帝制度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

”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B.颁布“推恩令”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D.分封同姓诸侯国4.明制,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

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

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

以往,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

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

明宣宗这一做法在当时最可能是为了()A.提高官员素质B.牵制内阁权力C.减少决策失误D.完善办事程序5.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

“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联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 )A.家族等级关系B.政治隶属关系C.家族血缘关系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6.(明)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卷八中讲了一个宦官对权势变化的亲身体会。

嘉靖年间的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

昔日张先生(内阁大学士中的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

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

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

”这则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内阁首辅在朝臣中的权威逐渐下降C.明朝的礼仪制度日益规范D.明朝宦官权势膨胀7.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还有不少学者认为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练习题1.从夏朝开创"家天下”制度开始,直到清王朝的覆灭,君位继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这种继承方式始终遵循的原则是( )A.以年龄为准则B.以血缘为纽带C.以等级为核心D.以德才为标准2.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C.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3.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主要原因是( )A.贵族有土地所有权B.分散的小农经济C.贵族拥有世袭特权D.王室的日益腐败4.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有由外迁人受册封者的氏族。

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B.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C.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D.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5.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

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即位,是为周夷王。

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B.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C.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D.宗法意识已日趋淡漠6.《左传》记载,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晏婴。

晏婴献策回答: “唯礼可以已之”,若行礼制则“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

这表明先秦的“礼”是( )A.治国安邦的重要措施B.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C.维护宗法分封的工具D.强化等级秩序的手段7.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高考复习】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复习(含答案)

【高考复习】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复习(含答案)

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复习一、选择题1.周初,周公之子伯禽被封于鲁,要求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秦朝时,殷通被朝廷任命为会稽郡郡守,警告他恪守尽忠,拱卫中央。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 )A.职位世袭的权力B.建立武装的权力C.行政管理的权力D.设置官员的权力2.西周初年,武王去世,周公辅佐成王,开创周朝大业。

战国时,魏国率先模仿西周产生了文侯、武侯和惠成王,而后,诸侯国间此风盛行。

这本质上说明( )A.魏王们非常尊崇周朝先王B.诸侯争霸,周王地位受到挑战C.各国想借此继承周王权威D.周王室衰微,宗法制趋向崩溃3.秦朝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C.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4.明朝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曾评价某一制度时说:“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里评价的制度是( )A.宗法制B.皇帝制度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5.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指出:“西周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

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

”西周这样做主要是( )A.强调家族等级B.防止贵族内部纷争C.强化尊祖敬宗D.维护天下共主局面6.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这种变化反映了( )A.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B.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D.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7.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旦品题之风。

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

此材料反映( )A.民间文化性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评价B.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C.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D.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评价8.元朝在设置行省时,多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从地理位置上将属于南方且生活习俗与四川差距很小的汉中以及安康划入陕西而不划入四川。

(广东省)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广东省)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单项选择题Ⅰ1.中国2 000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的时期是( )A.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答案] B2.唐朝与宋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A.设立六部B.分化相权C.分散地方官的权力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答案] B3.(2019·广东学考模拟二)浙江省古称“江浙行省”。

“江浙行省”这一行政设置最早出现在( )A.唐朝B.南宋C.元朝D.明朝[答案] C4.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 D5.钱穆先生认为中国古代在某一时期以前的政治不是君主专制。

他的论据是:我们没有办法无视那些机构、那些制度、那些中央内部权力制衡的制度架构而因为皇帝处于最高地位就认为皇帝专制。

“某一时期”指的是( )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答案] C6.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答案] B7.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诸侯—士—卿大夫D.周王—卿大夫—士—诸侯[答案] B8.西周初年的封国中,姬姓之国居多。

姬姓贵族受封的主要依据是( )A.军功B.血缘C.品德D.才能[答案] B9.(2018·清远学业模拟)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 A10.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决定重大军政事务C.处理朝廷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答案] A11.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 )A.废丞相后朱元璋设立了内阁B.对专制皇权有一定制约C.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D.是明朝主要的决策机构[答案] C12.(2019·广东学考模拟一)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一变化表明( )A.皇权代替相权B.皇权日益强化C.皇权与相权矛盾消除D.皇权与相权妥协[答案] B二、单项选择题Ⅱ13.(2019·汕头学业水平模拟)《诗经》中周颂共三十一篇,除《臣工》《丰年》等篇章是为了春夏祈谷、秋冬谢神而作的祭歌外,其余大多为对周室祖先的礼赞,是先人崇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A.宗教信仰B.财产制度C.血缘关系D.地域联系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

其主要目的是( )A.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B.强化政权的合法性C.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D.开创新的皇帝制度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

”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B.颁布“推恩令”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D.分封同姓诸侯国4.明制,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

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

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

以往,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

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

明宣宗这一做法在当时最可能是为了()A.提高官员素质B.牵制内阁权力C.减少决策失误D.完善办事程序5.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

“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联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 )A.家族等级关系B.政治隶属关系C.家族血缘关系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6.(明)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卷八中讲了一个宦官对权势变化的亲身体会。

嘉靖年间的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

昔日张先生(内阁大学士中的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

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

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

”这则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内阁首辅在朝臣中的权威逐渐下降C.明朝的礼仪制度日益规范D.明朝宦官权势膨胀7.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还有不少学者认为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

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8.《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表明()A.秦始皇统一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B.郡县制为秦始皇传位服务C.“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D.封建帝王以天下为一人的私产最终确立9.1402年,刚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了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是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

其中“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的影响是()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进一步加强了皇权C.进一步削弱了相权D.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10.历史人物传记《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弘瞻是乾隆帝最小的弟弟,有一天到皇太后宫中请安,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该处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

结果弘瞻被革去亲王,降为贝勒,解除一切官职,永远停用,32岁抑郁而终。

这则故事反映的本质是( ) A.宫廷内部的森严等级B.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C.乾隆皇帝的冷酷无情D.宫廷斗争的血腥残酷11.“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不可以()A.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B.征收辖区内的赋税C.管理辖区行政事务D.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12.周代“当时人便称宗族为“家”,意为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家国一体有利于维系统治B.家国异体实情具有离心力C.宗族观念根植于民众心里D.贵族政治不利于中央集权13.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14.因处理军务而产生,进而辅佐皇帝全面处理政务的机构是( )A.内阁B.军机处C.礼部D.尚书省15.“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16.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

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

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宗法制B.科举制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D.郡县制17.顾炎武论及某一制度时,认为其最大的弊端是“尽天下之权,而收之在上”。

该制度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官制18.《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之。

”这段材料反映了()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B.春秋时期的分封制C.战国时期的分封制D.西周末年的分封制19.《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20.《吕氏春秋》中有“楚人”的称呼,而《史记》中则多见“阳城人”“陇西人”等称呼,造成《史记》这一变化的制度性因素是()A.宗法制B.郡县制C.皇帝制D.分封制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材料二据元史记载,元代开始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

行省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

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和调动军队,并要定期觐见皇帝及述职。

材料三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材料四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

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

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

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1)据材料一,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官员的意见?(2)联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当时中央还采取了哪些监督措施?(3)材料三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达皇宫的原因是什么?明永乐帝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4)结合四则材料,简述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22.清人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要增长智慧,提高修养,认识社会,学习历史是非常重要的。

请回答以下问题:(1)2015年6月25日,《西安晚报》报道,陕西省高考文科状元是来自西工大附中、考取658分的孙轶群;理科状元是来自铁一中、考取729分的霍柳蓉。

材料中“状元”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的什么选官制度?截止至1905年被废除,这种制度共使用了1 300多年,它同时受到统治者和百姓欢迎的原因是什么?(2)2012年12月18日,人民网报道,中共中央决定:胡春华同志兼任广东省委书记。

这种地方领导人由中央任命的做法早在秦朝已经相当成熟了。

请问:①它来源于秦朝的什么制度?②为加强中央集权,汉、宋两代分别采取过什么措施,并简要评价其影响。

③你认为,在一个民富国强的现代国家,其中央与地方关系应该具备什么特征?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录了秦统一六国后群臣进行的一场宫廷辩论: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了解了这场辩论的经过,请你想一想:(1)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他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 ——《朱子语类》请回答:(1)五代十国战乱不已的教训是什么?(2)北宋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藩镇割据、君弱臣强的局面的?(3)你如何评价这些措施?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下面是根据这一资料设计的示意图材料二下图是大宗、小宗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西周在分封对象上有什么突出特点?列举出几个这样的封国。

(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3)你认为后世统治者能否仿效西周的宗法分封制治国?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宗,尊祖庙也”体现的是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亲情关系,而不是宗教信仰、财产制度和地域联系。

2.【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不难得知,秦始皇一方面是在强调自己的世系,另一方面又在彰显其开创性,这都是在强化新生秦帝国的合法性,故B项正确。

3.【答案】B【解析】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导致了“七国之乱”。

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时期,颁布了“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