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社会学-第二版 (20)[36页]
法社会学原理
配置 合格 的 防盗锁 ,登记 上牌 时 专项 审核 ,并发 放 防盗知 识 宣传单 。停放 时应停 放在 有视 频监 控或 有 专人看 管 的划定 区域 内。专人 看管 ,实 行有 偿服 务 ,丢失 赔偿 制度 ,并延长 服务 时 间 。入 室盗 窃 以居 民区入 室 盗窃居 多 。居 民区入 室盗 窃方 式 只有两 种 ,走 门或翻 窗 ,主要 是 白天走 门夜 间翻 窗 。走 门作 案 手段 主要 是投 锁 、插片 、撬 简 易防盗 门;翻 窗作案 手段 主要 是撬 窗护 栏 、撬 窗 、开 窗 ,由楼顶 悬索 、 水 管上 攀到 达 。近 来 , 白天 入 室盗窃 呈上 升趋 势 ,掌握 投锁 技术 的窃贼偏 爱 白天作 案 , 因为 白天 光线
相 关 的观点 。
一 一
摘 自该书 前言 第 2页
( 苏哲 )
一
1 41.
可 能的犯 罪类型 的方 式逐 章地 阐述 我们 的观 点 。我们 展示 的是 一个 更广 泛 的主题 ,通过 这 种方 法推 动 批 判性 和解 析性 的思 考 ,帮助 学生 展开他 们 的社会 学 的想 象力 。 在 本书 的第 二版 中 ,我们修 订 和更新 了相 关 的资 料 以反 映 新世 纪变 化着 的经济 和政 治现 实 ,从安 然 公司 数十亿 的 丑 闻、其他 公 司 的腐 败行 为 ,到 恐怖主 义 问题 以及 “ 1 ”后 美 国政府 对恐 怖主 义 的 9・ 1 反 应 。 同时 ,我 们增加 了一章来 阐述 冲 突理论 和批 判犯 罪学 , 以便更 好地 整合 与犯 罪学 思考 这条 主线
法社会学教程第二版课件第二版第十章
三、法律现代性悖论
两难的困境:
一方面,形式主义的法学家们认同的现代性的法律是一 个普适的价值体系,并不包含什么特殊的文化和价值体 系,是任何法律发展的必然方向。
另一方面,法人类学家们则是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视角认 为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既然是一种地方性知识,那 就不具有普适的品质和推广的价值。循着这一理路,任 何法律的移植都是荒唐的。
3、随着本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法律与发展研究 ”(SLADE)运动兴起,有关法律移植的论战此起 彼伏,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流派:
(1)主张法律可以移植,主要代表是美国SLADE 运动的先驱梅里曼、克拉克和弗里德曼。
(2)SLADE运动刚刚兴起时,得到许多学者的赏 识,但随着SLADE运动客观上的“霸权化”,许 多学者对此发生了疑惑。他们从实证效果人手 ,认为实践中法律移植的低效和无效根源于理 论上的错误。
( 三)现代化的类型
根据现代化的起源和原初动力的不同,现代 化理论一般将通向现代化的道路大致划分为 两种类型:
➢ 一类是内源的现代化 ,这是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内部 创新,经历漫长过程的社会变革的道路,又称内源性变 迁 ,其外来影响居于次要地位。
➢ 一类是外源或外诱的现代化 ,这是国际环境影响下, 社会受外部冲击而引起内部的思想和政治变革并进而推 动经济变革的道路,又称外诱变迁 ,其内部创新居于 次要地位。
法律现代化的重心是法律精神的现代化和法 律制度的现代化。而法律精神的现代化又是 该重心中的关键,具体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不 过是法律精神现代化的反映和必然结果。
《法社会学(中国法治出版社)》研究生课程单项选择题
《法社会学》单选题
1.“第一类规则”和“第二类规则”是( C )的观点。
A、鲍斯皮西尔
B、哈特
C、霍贝尔
D、鲍哈纳
2.“法律对社会的作用”当中自变量是( C )。
A、因变量
B、社会因素
C、法律现象
D、社会与法律
3.“盖洛普民意测验”失败的原因是(A )。
A、调查的代表性不好
B、调查的数量不够
C、没有做一个全面的调查
D、统计错误
4.“国家的法与非国家的法”的框架着眼点是( A )。
A、未开化的社会
B、开化的社会
C、国家
D、社会
5.“行动中的法”指的是( D )。
A、国家的法
B、法的实际运行
C、国家的规定
D、国家的法以外的其他因素
6.“社会对法律的作用”当中因变量是( D )。
A、自变量
B、社会与法律
C、社会因素
D、法律现象
7.“私人政府的法”是( B )的观点。
A、韦伯
B、马考利
C、图博纳
D、哈特
8.“正义与非正义”和“善和恶”是从哪种观点来思考问题?( C )
A、法学观点
B、经济学观点
C、伦理观点
D、哲学观点
9.“政府的法与非政府的法”的框架的着眼点是( D )。
A、政府
B、非政府
C、社会
D、现代社会
10.《野蛮社会的犯罪和习惯》这本书是( A )写的。
A、马林诺夫斯基
B、霍贝尔
C、鲍斯皮西尔
D、鲍哈纳
11.埃尔文认为哪项不是法学家研究法律制度的特点?( B )
A、把法律研究作为自己的职业
B、从历史的、哲学的等角度出发
C、受过专门的法律训练
D、具有职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12.埃尔文认为社会学家研究法律制度不关心的是( C )。
A、法的创制者的行为
B、创制法法的解释、适用、执行及其原因的原因
尔雅法社会学2020答案
自己选修做的错误答案已在后面更正
法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框架(一)
1
【单选题】社会法学在西方法理学的三大流派不包括()。
•A、社会法学派
•B、自然法学派
•C、传统法学派
•D、实证主义法学派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法社会学一般不会被称为()。
•A、社会法学
•B、法律和社会
•C、社会理论学
•D、法社会学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是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A、法律与社会之间关系
•B、法律和人口之间关系
•C、法律和政治之间关系
•D、法律和科学之间关系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美国法学会中最大的协会是法律和社会协会。()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法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框架(二)
1
【单选题】根据埃尔文的理论,社会学家研究法律制度过程中并不关心()。
•A、创制法的原因
•B、法的创制者的行为
•C、法的解释、适用、执行及其原因
•D、书本上的法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根据埃尔文的理论,法学家研究法律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A、受过专门的法律训练,具有自己职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B、主要从历史的、哲学的等角度出发
•C、目的在于寻找法律结构的逻辑一致性
•D、有时也对法律持批判或改革的态度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从法律观点出发是法学家意见的特点。()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同样的问题很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法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框架(三)
1
【单选题】人们在研究法律现象时存在外在的观点和法律观点是由()提出的。
法社会学 第一章 法社会学的概念和框架
不提供课件拷贝
社会秩序突变的法社会学研究
法律指标问题
周四下午:法社会学(学院路,2:00——5:20),1—3周,9—14周,211室============================================================ 基础参考书
朱景文《法社会学》第二版
(德)托马斯〃莱塞尔《法社会学导论》(2007年第四版,高旭军译)
(英)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80年代,译?。
埃希利《法社会学》,舒国滢译,近年版?。——“活法”概念
四本书,学科基本框架
外围参考书
社会学教材
农村社会学——对比看出法社会学研究的不足
城市社会学(城市学)——专业性较强
考试:文章,5000——8000字。
题目:
非规范法学题目的论文,结合毕业论文方向
主要是特定问题。
专题性参考
苏力《法治以其本土资源》,法大出版社,年?。
范瑜《多元纠纷调解机制》
-------
===============================
第一讲法社会学的概念和框架
核心观点:(1)法社会学是研究法律与社会的关系的学科;
(2)从法学自身看,法社会学的兴起源于法学研究方法的局限;
(3)法社会学在研究方法的核心特征是把科学分析,即经济与科学方法引进法学。
(4)法社会学研究的“中国问题”——法律与社会转型
第一节法社会学的概念
法社会学是研究法律和社会的关系的学科,是法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学科。对法学来说,引进社会学及其它社会科学方法,是为了克服原有法学研究方法的不足。所以,也可以说,在中国,法社会学主要是法学界借鉴、运用社会科学成果用于研究法律问题的学科。
法社会学-第二版 (5)[18页]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二)自由 按照侵权法的规定,如果受害方有过错,他的赔偿请求将
受到很大的限制。从理论上讲,受害者无过失和有过失的 交通事故案件的数量应该大体持平,因而保险公司对赔偿 请求应该只有一半按照侵权法规定的标准支付。但在实际 上,大多数的请求都得到赔偿。问题在于,保险公司实际 处理重伤、大额和小额的赔偿案件的方法是不同的。 对于重伤案件,所有的请求人从对方的责任保险中得到赔 偿。 对于大额赔偿案件,赔偿数额可能不抵请求人遭受的身体 和心理方面的损失,但是仍然超过法律规定的受害者有过 错的赔偿标准。而对于小额赔偿要求案件,则有一定数量 的请求被驳回。 在大额损失的赔偿请求中,请求人以诉讼相威胁的可能性 更大,办事员驳回请求也就更困难。但是,办事员经常运 用程序的不确定性,以便克扣一部分请求。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法社会学(第二版)
主编朱景文 撰稿人(以姓氏笔画为序)
冉井富 朱景文 陆益龙 胡水君 郭晓飞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二篇 行动中的法:法律、自由裁量与交易
第七章行动中的交通事故法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节美国交通事故保险理赔的 经验研究
一、正式侵权法的规定与实际执行的矛盾 1980年美国学者劳伦斯·罗斯发表《院外解决:保 险请求调整的社会过程》一书,对保险公司处理 交通事故赔偿问题的实际过程进行了研究,该项 研究揭示了有关赔偿损失的侵权法在执行过程中 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020年整理)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doc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1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
2 社会学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的演变过程
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社会运行论”
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
1 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2 政治革命与产业革命
(1)社会转型的产物
(2)社会秩序的要求
3社会学的思想源泉
(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3)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十九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
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
1 社会运行发展三种类型
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中性运行与模糊发展
恶性运行与畸形发展
2 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宏观微观上都可以
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它与生产社会化是一致的
三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表现
1 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
2 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
3 能够有效的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服务
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1分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
(3)不属于以上两类
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
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法社会学教程第二版第一章
二、法社会学与社会学法学的关系
法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属于社会学 的研究领域。
法社会学和社会学法学。两者的共同点是, 都反对只研究法---规则、法律制度本身, 都强调要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法律现 象,重视法律的实行、功能和成效。
三、学习法社会学的目的与意义
无论是学习社会学专业的学生,还是学习法学 专业的学生,学习法社会学都是有意义、有价 值的。对于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社会学关 注社会现象、研究社会问题、强调社会秩序, 而法律与社会问题、社会序紧密相关。
社会秩序是如何形成、如何维系的,社会纠纷 是如何产生、如何处理的,法律在实施过程是 如何运行、如何实践的等,都需要社会学专业 的学生运用法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去分析、去 解决。
第一章 导 论
目录
第一节 法社会学是什么 第二节 法社会学的基本视角
第一节 法社会学是什么
一、法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从奥地利法学家埃利希于1913年出版的
《 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算起,法社会学 这一学科已经产生近百年了。
最早出版法社会学著作的中国学者是张知本, 他于1931年出版了《社会法律学》 ,该书 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西方法社会学的理论知识。 直到1981年,“ 法律社会学”这一名词才 在我国正式出现。
法社会学-第二版 (16)[21页]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六、可预测的效果和没有预测的效果 按照法律的可预测性,法律效果可分为可预测的效果
和没有预测的效果。 可预测的效果指与立法者的目的相一致的效果,一般
指正面效果。 而没有预测的效果指立法者没有预期到的效果,一般
指负面的效果。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二节法律效果的测量
法律效果的测量指测量法律作用的结果在多 大程度上达到了法律所预期的目标。这里涉及测 量法律作用的结果和确定法律所预期的目标两个 方面。但是,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许多有争议的 问题。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因果关系的确定有一个过程: 第一,必须确定现象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如果不存在
相关关系,或者相关系数很低,就谈不上因果关系。 第二,在确定了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之后,通过控
制的方法,排除其他变量对该关系的影响,确定相关 的性质。 第三,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对该关系的影响,证明现象 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之后,还需要证明现象之间哪个是 原因,哪个是结果。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四、相关分析的例证 (一)废除种族隔离的教育制度对白人对待黑人态度
的影响
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关于废除种族隔离的教育制度效果 的实验,了解黑人白人同班学习如何影响白人学生对 黑人的态度。研究者首先在隔离的情况下测量了白人 对黑人的态度,然后将黑人学生混入白人班级,经过 一定适当的时间之后,再次测量白人学生对黑人的态 度,看看是否发生了变化。但是,这一过程还不足以 确定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法社会学教程第二版课件第二版第七章
➢ 首先,法律服从表面上的道德性和实质上的 功利性与中国数千年的 “ 德治”传统一脉 相承。
➢ 其次,“ 同辈的评价”在法律服从中的重 要地位体现了 “ 礼治秩序”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1.韦伯是如何论述法律的合法性的?( p135-138)
来源
三、法社会学视野下的法律合法性
法社会学不是从法律的正当性 ( 或正当性的来源)看 待法律的合法性,而是从人们为什么服从法律来分析法 律的合法性。在法社会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中,韦伯和泰 勒是系统分析法律合法性的著名学者。
( 一)韦伯的法律合法性 韦伯是从理性化的角度分析法律的合法性,认为法律的
“ 大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以 “ 礼治”为主导、以 “ 法制”为辅助的治理结构,“ 法制”服从于 “ 礼 治” 、服务于 “ 礼治” 。
“ 小传统”的中国社会结构是一个社会整合度极高的 社会,所有社会成员都被固化在一定的社会位置上,所 有的社会资源都集中在党政系统,整个社会采用层级控 制的方式,每一个下层对其上层负责,每一个 “ 单位 ”的权力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人的手中,是一个为 “ 权治”社会。
“合法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而非得 到认同的“事实”。
既定政治秩序的合法律性,只有从一种道德内容的程序 合法性出发才能取得它的合法性。这种合法性就是主体 间的商谈。理想的情境是构建一种理想的交往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体中,通过公民自由、开放、平等的政治辩 论,经由特定的“民主商谈程序”将整合后的民意上升 为政权合法性的规范性来源。
法社会学课件
农村的调控还有一定的距离与难度,国家法自身 还存在缺陷和供给不足,因而,乡土社会中的一 些民间法还很管用,特别是在老、少、边、穷的 农村就更是如此。并且国家法尚存在许多不足, 如前面提到的城市化倾向较为严重。
(2)从法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中国绝大多数的法 官都在自己家乡所在地或出生地的法院中工作。 贺卫方教授等人通过调查了解的情况是:本地法 官的数量与法院的审级呈反比,即审级层次越低, 法官中本地人的比例就越高,到了基层法院就几 乎是清一色的本地人。根据这个调查,基层法官 的身份实质具有双重性-----法律人和当地乡民, 法官与普通乡民有着对当地社会"正义观"极
3、基层法官如何协调民间法和国家法律的使用
(1)基层法庭办案现状:
绝大多数基层法院,法庭设置简陋,威严不 够,法官作风平民化,有时办案就在办公室里或
在自己家里,法庭更多地体现一种讲理与说情的 氛围,在案件的处理中,大家使用的都是通俗的 民间语言而非专业的法律用语,乡民认可的民间 法成为主要的判断标准。
二、乡土社会的民间法对基层法院的影响
1、什么是民间法:农民之间以"互惠"为基础的"正义"观 念,是一套"心照不宣的"规矩,也可以称作是“活法”。 乡土社会中体现的特点: (1)在乡民看来,一切纠纷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解决
依据------一种生活的传统规则,一种人情正义。 (2)农民们只关心案件的处理结果,关心法院的判决
法社会学教程第二版课件第二版第三章
第三,主流的法律现代化理论认为法律移植 是法律现代化的途径。
第四,有一部分学者对如何实现法律现代化 持工具主义的视角。
( 二)批判理论视野下的法律与发 展研究
第一,法律不同于生物,无所谓高级和低级 ,也无所谓好坏优劣,只有是否适应本国的 社会实践之分。
7、来自下级法院的事实冻结记录 8、预先限制、突出和拟定措辞的审理 9、律师的对抗性辩论 10、集体判决 11、司法保障与诚实 12、特定的法庭 13、各时期风格与展望 14、专业司法职位
三、弗兰克的现实主义法学思想
杰罗姆·弗兰克,美 国现实主义法学的领 袖人物之一。
他1889年出生于美 国纽约。
按照形式主义法学的观点,立法至上、议会 至上是毋庸置疑的,法官充其量只是诠释、 运用法条,实现立法的意图,而改变立法意 图是绝不允许的渎职行为。这种传统的法律 观念大大限制了法律的积极性,阻碍了法律 的发展。
( 三)主要特征
第一,倡导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取向。 第二,重新定义法律。 第三,重新定位法官的功能。 第四,重新Fra Baidu bibliotek读司法的过程。
的反对,其基本主张就是将法律放回到社会 生活当中去理解,关注在现实当中法律是如 何运行的,如法官到底是如做出判决的、人 们对法律到底如何理解。
主要代表人物
(一)弗兰克(Jerome New Frank,1899-1957 ),美国。《法与现代精神》。
法律社会学(社会学分支学科)
他们通过处理各种纠纷和冲突,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推动法治建设
作为法律专业人士,他们不仅在个案中维护正义,还通过参与立法 、普法宣传等活动推动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
案例分析:某地区律师行业现状及挑战
01
律师数量不足
该地区律师数量相对较少,无 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
求。
02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律师缺乏实践经验或专业知 识不足,导致服务质量不高。
案例分析:某地区律师行业现状及挑战
• 行业竞争激烈:律师之间竞争激烈,部分律师为争夺 案源采取不正当手段。
案例分析:某地区律师行业现状及挑战
01
02
03
提高服务质量
需要加强律师的职业培训 和继续教育,提高律师的 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
法律社会学(社会学分支学科)
目录
• 法律社会学概述 • 法律与社会结构 • 法律与社会变迁 • 法律与道德伦理关系 • 法律职业群体及其角色定位 • 当代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01
法律社会学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法律社会学是研究法律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 科。它探讨法律如何影响社会,以及社会如何塑造法律。
国际商事仲裁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国际商事仲裁在解决跨国商业纠纷中的作用 日益凸显。
国际人权保护
法社会学 2
卡多佐:
不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而是:认识事实——得出结论——在法律中 寻找依据 “这是一个寻求和比较的过程…他们的职
责就是将手上案件的颜色与摊在桌上的许 多样品案件的颜色加以对比,色彩最接近 的样品案件提供可适用的原则。”
行为主义法学——布莱克: 法是政府的社会控制
ຫໍສະໝຸດ Baidu
美联社说,事后传出的一段录音中,数名拉斯维 加斯警官笑称,如果调查“杀妻案”的洛杉矶警 察不能“搞定”辛普森,他们能。 庭审后期,辩护律师一度对影响裁决的陪审员选 择程序表达担忧,认为一些对“杀妻案”审判带 有倾向性看法的陪审员可能将这一案件视为“纠 正错误”的机会。 为此,法庭在陪审员挑选过程中特意作了一项问 卷调查,把答卷中显示带有或者可能带有“偏见” 的人排除在陪审团以外,同时要求陪审员确保审 议时不把两起案件联系起来。
人类学视野中法的概念
• 马林诺夫斯基《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 • 各种积极的、具有灵活性和有约束力的义务 的“准民法”; • 具有灵活性和适应力的、消极的法律规则、 部落禁律和禁忌的“准刑法”。
A霍贝尔《原始人的法》
• 用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力量来规范那个人和团 体的行为,并对违反既定社会规范行为予以 禁止、补救和惩罚。 • 原始法是一种非国家法。是文化的一个方面,
法社会学教程第二版课件第二版第十三章
第三节 当代社会 “ 励讼”的诉讼文化
一、“ 法治”理念与诉讼价值取向 ( 一)“ 法治”成为基本治国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治理理念开始向 “
法治”转变,“ 法”逐渐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合 法性, “ 法治”成为基本治国理念。
( 二)诉讼价值的转变
一方面,树立 “ 诉讼”在纠纷解决机制中的 特殊地位。诉讼被建构成一种最有权威、最有 效的纠纷解决机制,通过诉讼能够使纠纷得到 最公平、最合理的解决。
刑部:大事15日、中事10日、小事5日
地方审判机关:大事40日、中事20日、小 事10日
明清的“放告日”
明朝法律原则上取消了“婚田入务”的制度 ,当事人随时可以提起各类诉讼,但是各地 官府为了减轻案牍之劳,规定“放告日”
清朝制定“农忙停讼”条例,每年四月初一 至七月三十日户婚、田土等细事一概不受理 ,其余月份三六九方告或三八放告。
清代康熙皇帝也曾经公开宣称:若庶民不畏官府衙门且 信公道易伸,则讼事必剧增。若讼者得利,争端必倍加 。届时,即以民之半数为官为吏,也无以断余半之讼案 也。故朕意以为对好讼者宜严,务期庶民视法为畏途, 见官则不寒自栗。
厌讼形成的原因
经济原因:成本太高,投入大于产出 《诫讼诗》云: “些小言词莫若休,不须经县与
提高诉讼效率和降低诉讼费用
第四节 转型中的诉讼文化:从 “ 抑讼” 到 “ 励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行为,a和b分别表示不同行为变量的作用系数, k是一个常量。 行为主义范式的倡导者是布莱克(D Black)。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三、功能主义范式
在法律与社会研究领域中,功能主义范式是基于结 构—功能社会观而建立起来的。功能主义理论核心在 于把社会看作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整体结构,社会中 的各种现象便是整体结构或系统的子系统和结构成分, 它们的存在和变化对社会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功能。正 是结构要素所发挥的功能,社会系统才得以维持运行。
显性—潜在性维度是指法律与社会研究者的分析策略 的取向不同。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二、行为主义范式
法社会学中的行为主义范式,在方法论上遵循或坚持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传统,一方面强调经验性, 也就是通过经验来认识社会现象,当然包括法律现象 的本质和一般规律;另一方面强调验证和证实,即通 过一个个具体的经验事实,来证明那些反映现象本质 的一般性理论。
21世纪法学系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材
一、法社会学的研究维度和范式 范式(paradigm)概念是由库恩(T Kuhn)首先提
出来的,是指一定时期内,科学研究共同体成员在进 行常规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共同遵循的规范和理论与方 法论模式。
从学科史的角度看,法社会学的范式可以概括为四个 主要类型:行为主义、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建构主 义。
权力分析法主要从经济权力、政治权力、文化权力、意识 形态权力和暴力权力五个方面着手,分析现实社会中法律 制度和法律实践所包含的权力。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五、建构主义范式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认识论思想,与传统反映论的认
识论立场不同,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认识活动不 是认识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而是与实践活动融为一体 的过程,强调认识即过程,而不是主客体反映的结果。
行为主义范式就是把各种法律行为看作是影响或导致 某种法律现象的变量,法社会学研究就是要测量这些 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用来验证和建立起具有解释性的 一般模型和理论。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在行为主义范式中,法律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系统中 与立法、司法和执法相关联的各种具体行动。社会系 统中的法律现象本质上都是各种具体法律行为相互联 系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不同的法律行为是法律 现象的变量。如果用公式来表达,行为主义范式的逻 辑结构如下: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法社会学(第二版)
主编朱景文 撰稿人(以姓氏笔画为序)
冉井富 朱景文 陆益龙 胡水君 郭晓飞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篇 法社会学的概念、框架和方法论
第三章法社会学的方法论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节法社会学范式
法社会学如果要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具体的学科, 那么就需要在学科研究中不断形成、积累和拓展自己所 特有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因为学科的发展是一些相对 稳定的逻辑范畴经过不断归纳和演绎而使该逻辑体系得 以完善和进步的过程。所以,作为一门具体学科,法社 会学并非是法学和社会学的简单交叉或跨学科的研究, 而是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科 学。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一、研究的逻辑过程 科学研究活动的本质就是在一定理性目标指导下,通
在法社会学研究中,建构主义范式的基本假设是:法 律的效力和意义并非外在于人们行为实践的工具,而 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建构起来的;人们的实践过程, 既是制订、实施和遵循法律的过程,同时又是法律意 义建构的过程。
日常生活是建构主义范式分析法律与社会的切入点。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从建构主义的解释模式来看,法律与社会研究的目标 和任务并不是要给出一个固定的、一元的关于法律的 社会意义的解释,而是要揭示和阐释现实社会中法律 的真实意义,也就是行动者主体所理解和赋予法律的 意义。
在功能主义范式中,法律的社会功能主要有五种,它 们是:(1)社会整合功能(integration);(2)社 会控制功能(social control);(3)动员功能 (motivation);(4)简化功能(reduction);(5) 凝聚功能(petrification)。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AGIP模式,就是把法律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 统,而且法律子系统中又包含四个功能子系统,他们 分别是行动调适(adjusting)、目标追求(goal)、 社会整合(integration)和模型维系(pattern)。所以, 功能分析关注的问题也主要有四个方面:
1 意义的?
2 3
律具有什么样的效力?
为了揭示和阐释社会主体赋予法律的意义,也就是法 律的真正的社会意义,建构主义所运用的方法主要包 括平常事件分析法(或叫生活史分析法)、叙述分析 法。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二节法社会学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是指研究者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 题和提出研究结论的完整的科学活动过程, 包括研究的逻辑过程和具体研究的实施过 程两种。
这四个主要范式反映的是,不同的法社会学研究者在 研究法律与社会现象时遵循了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论的 模式,其差异主要表现为两个相互对应的维度之上, 即:个体行为—社会结构、潜在性—显性。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这两个对应维度的相互交叉,便构成了四个主要范式 的特征。
个体行动—社会结构这一维度主要指研究者对法律与 社会关系本质的认识所具有的两种倾向。
4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四、冲突理论范式
法社会学中冲突理论范式的基本假设是:社会结构并不具 有一致性,系统的存在和维系依赖于冲突和威压的作用, 法律并不总是促进社会系统的整合,相反,它常常造成更 多的摩擦、对抗和冲突,因为社会中的法律是作为权力的 工具而存在的。
冲突理论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阶级分析法、权力分析法。 阶级分析法的切入点是法律系统中的阶级不平等,如具体 法律法规中不同阶级的法律地位的不平等、法律资源配置 的阶级不平等、法律实践中所表现出的不平等结果等,根 据法律的阶级差别,逐步推导出法律所压制的社会矛盾以 及由此诱发出的其他社会矛盾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