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一)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是在合同法中规定的两种不同的法律概念。
无效合同是指因合同的目的违反法律、社会公共利益等原因,被法律认定为无效的合同;可撤销合同是指因一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受到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的影响或者因过失等原因造成的一方当事人的主动撤销权。
首先,无效合同是指合同在订立时就存在法律上的瑕疵或者违反合同法、法律法规的规定,因此被认定为无效。
无效合同的成立对当事人没有法律效力,也就是说合同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力。
无效合同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原则性无效,即合同违反法律、法规或社会公共利益的强制性规定;二是相对无效,即合同中的某些条款违反合同法的规定,因此被认定为无效。
在合同法中规定了一些无效合同的情况。
比如,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合同、违反公序良俗的合同、恶意串通扰乱经济秩序的合同等都被视为无效合同。
此外,如果合同中的条款过于苛刻或者一方当事人受到欺诈、胁迫等不公平待遇,也可能导致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合同。
其次,可撤销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受到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的影响或者因过失等原因造成的一方当事人的主动撤销权。
可撤销合同的特点是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主动撤销合同,使得合同的效力从一开始就被取消。
在合同法中规定了一些可撤销合同的情况。
比如,如果订立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受到对方当事人的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的影响,那么其他一方当事人可以主张合同的撤销权。
此外,如果一方当事人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出现了过失,导致自己的利益严重受损,也可以主张合同的撤销权。
总结来说,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都是在合同法中规定的法律概念。
无效合同是因合同存在法律瑕疵或违反合同法规定被认定为无效的合同,无效合同没有任何法律效力;而可撤销合同则是指一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受到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的影响或者因过失等原因造成的一方当事人的主动撤销权。
两者有不同的成立条件和效力,对当事人的权益具有重要影响。
合同法中的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
合同法中的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合同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合同出现无效或需要撤销的情况。
合同法对于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都有明确的规定,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一、无效合同无效合同是指合同在订立时就存在着法律上的瑕疵,因此合同的效力被法律所否定。
合同法对无效合同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 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如果合同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就会被认定为无效合同。
比如,合同违反了劳动法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或者违反了环境保护法的规定,都会被认定为无效合同。
2. 违反公序良俗的合同:合同法规定,违反公序良俗的合同是无效的。
例如,合同涉及非法交易、赌博、淫秽物品等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和道德底线的行为,都会被认定为无效合同。
3. 无效的合同条款:如果合同中的某个条款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就会导致整个合同的无效。
例如,合同中的免责条款过于片面,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就会被认定为无效合同。
4.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同: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合同是无效的。
因为这些人没有完全行使民事权利能力,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合同无效。
二、可撤销合同可撤销合同是指在合同订立后,一方当事人因为某种原因希望解除合同的情况。
合同法对可撤销合同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 重大误解:如果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由于对合同内容的误解,导致合同的订立存在重大错误,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例如,当事人在合同签订前对合同条款存在重大误解,导致合同内容与其真实意愿不符,就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2. 重大威胁:如果一方当事人在合同订立时受到了对方的重大威胁,导致合同的订立存在强迫行为,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例如,当事人被威胁要求签订合同,合同内容不符合其真实意愿,就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3. 重大错误:如果合同的订立存在重大错误,导致合同的履行对一方当事人来说明显不公平,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合同法律法规}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
{合同法律法规}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二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恶意串通的合同。
“恶意串通”是指合同当事人在明知或者应当知道某种行为将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情况下而故意共同实施该行为。
三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包括两种情况:(1)指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的行为来达到掩盖其非法的目的;(2)指当事人从事的行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在内容上是非法的。
四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这是合同法的公共利益原则的体现。
公共利益是相对于个人利益而言的,它是指关系到全社会的利益,表现为某一社会应有的道钻准则.五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是国务院颁布的规章、命令、条例等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是强制的法律规范,它与“任意性法律规范”相对应,强制住法律规范分为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是人们必须履行一定行为的法律规定,禁止性规范规定了人们不得从事某种行为。
合同无论违反义务性规范还是禁止性规范都是无效的.可撤消合同“是指己经生效但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没有表现其真实意志违反自愿原则可由一方当事人请求撤销的合同”(4)可撤用合同是民法中可变更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一种.可撤销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的效力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它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但又不同于绝对无效的无效合同。
我国《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和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一放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消。
”根据上述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可撤销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相悖于公平、平等、自愿原则,没有在这些原则下确定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因此它也不符合合同法的最基本理念。
从合同法表述的可撤销合同内容上看,这类合同具有以下特征:(1)是否使可撤销合同的效力消灭,取决与撤销权人的意思,撤销权人以外的人无权撤销合同。
试析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
试析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合同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合同的效力是大家非常 ___的问题。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合同无法具备完全的法律效力,导致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在实际生活中存在,怎样理解、认定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以及评价它们的效力和法律后果,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法律效力合同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合同的效力是我们非常 ___的问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合同无法具备完全的法律效力,导致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在实际生活中存在,怎样理解、认定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以及评价它们的效力和法律后果,这些问题值得研究。
我国制定《合同法》目的是为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 ___秩序正常有序,确保 ___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为 ___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经常会出现,如何正确认识它们需要深入思考,为此笔者结合这两种合同的概念、特征和认定条件、二者的区别以及产生的法律效力与后果作些粗浅的分析。
按照《合同法》规定,只要是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到国家利益的合同就是无效合同。
如果一方使用欺诈、胁迫手段或有乘人之危的行为,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而订立合同,受害方有权请求人民 ___或仲裁机构对合同进行变更或撤销。
(一)无效合同1.无效合同的概念它是指不发生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效力,是一种自始、确定、当然无效的合同。
自始无效是指合同从成立时就不产生法律效力;确定无效是指合同的无效确定无疑,不由权利人进行认可,这与效力待定合同不同,后者的效力是由权利人给予认可。
如中学生甲某,13岁,他把父母给的压岁钱私自买了一个价值¥5,000元的 ___,甲与卖方订立的合同就是一种效力待定合同,因为甲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订立合同的行为效力要由其父母确定;当然无效是指合同无效不需要任何人的主张,不以___、仲裁机构的确定为前提要件,当事人不能通过同意或追认使其生效,这一点与无权代理、无权处分、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行为不同,后者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追认而生效。
推荐-试析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 精品
试析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摘要合同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合同的效力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合同无法具备完全的法律效力,导致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在实际生活中存在,怎样理解、认定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以及评价它们的效力和法律后果,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关键词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法律效力合同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合同的效力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合同无法具备完全的法律效力,导致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在实际生活中存在,怎样理解、认定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以及评价它们的效力和法律后果,这些问题值得研究。
我国制定《合同法》目的是为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社会经济秩序正常有序,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经常会出现,如何正确认识它们需要深入思考,为此笔者结合这两种合同的概念、特征和认定条件、二者的区别以及产生的法律效力与后果作些粗浅的分析。
一、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概念和产生事由按照《合同法》规定,只要是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到国家利益的合同就是无效合同。
如果一方使用欺诈、胁迫手段或有乘人之危的行为,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而订立合同,受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对合同进行变更或撤销。
(一)无效合同1.无效合同的概念它是指不发生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效力,是一种自始、确定、当然无效的合同。
自始无效是指合同从成立时就不产生法律效力;确定无效是指合同的无效确定无疑,不由权利人进行认可,这与效力待定合同不同,后者的效力是由权利人给予认可。
如中学生甲某,13岁,他把父母给的压岁钱私自买了一个价值¥5,000元的手机,甲与卖方订立的合同就是一种效力待定合同,因为甲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订立合同的行为效力要由其父母确定;当然无效是指合同无效不需要任何人的主张,不以法院、仲裁机构的确定为前提要件,当事人不能通过同意或追认使其生效,这一点与无权代理、无权处分、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行为不同,后者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追认而生效。
试述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
试述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刘晓东【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无效合同和可撤消合同法律效力各个角度理论分析,从而论证在经济活动中《合同法》所发挥着重要主导地位的鲜明性.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曾于1981年和1999年先后两次制定、修改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这对于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护经济秩序,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实现与国际接轨,发展和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必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对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剖析来看两者存在着不同的涵义和性质,但可撤销合同被撤销后担负着与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相同的责任和后果。
由此我们不难分辨出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在经济合同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
[关键词]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法律效力序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对《合同法》的依赖性和需求性越来越高。
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就是合同经济、信用经济、法律经济。
合同是联结生产、流通、消费的纽带,是经济合作、技术交流、贸易往来的法律形式,是维护商业信用的法律保障”,同时人们注意到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人们所不愿看到的非正常现象如:用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或因某种原因所签定的无效合同等,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法为何作出这样的规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涵义和特征无效合同是指合同无效,是自始确定、当然无效.自始无效是从合同成立时就无效;确定无效是确定无疑地无效,这与效力待定合同的效力由权利人确定不同;当然无效是指合同无效不以任何人主张和法院、仲裁机构的确定为要件。
其特征大致有五种情况: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欺诈、胁迫损害国家利益签订立的合同“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欺骗他人而使他人陷入错误而与之订立合同的行为。
无效合同及被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
无效合同及被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
导语:很多人肯听过无效合同和被撤销的合同,但是对其具体的法律效力并不是十分清楚,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无效合同及被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欢迎阅读参考!
无效的合同或被撤销的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是《合同法》中第三章合同的效力的重要内容,当事人订立的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并不表明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全部结束。
1、合同自始无效和部分无效
《合同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
1)自始无效。
是指合同一旦被确认为无效或者被撤销,即将产生溯及力,使合同从订立时起即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2)合同部分无效。
是指合同的部分内容无效,即无效或者被撤销而宣告无效的只涉及合同的部分内容,那么,合同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2、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时,有关解决争议的条款的效力
《合同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时,不影响合同中*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依照此项法条的规定,合同中关于解决争议的方法条款的效力具有相对的**,因此,不受合同无效、变更或者终止的影响。
也即合同无效、合同变更或者合同终止并不必然导致合同中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无效、变更、终止。
浅析合同的无效与合同的可撤销
浅析合同的无效与合同的可撤销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法律体系的完善,合同已成为商业交易等各种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在实际的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会出现合同无效或者合同可撤销的情况。
下面将从法律的角度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一、合同的无效合同的无效指对于某一合同而言,法律认为它从起始阶段就不具有效力,且不管合同的具体内容为何,也不受双方当事人的意愿所影响。
合同的无效情况和原因较多,下面简单列举常见的几种情况:1. 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强制性的政策规定合同中有一些条款可能与国家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规定相违背,这时候该合同就无效了。
例如,由于城市的环境保护法规,建筑公司在建房时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那么该合同就不具备效力。
2. 双方当事人没有达成合法的协议当两个当事人之间没有达成必要的协议时,合同也就没有效力。
例如,一个商家在进行投标的时候,本身并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那么这个合同的效力就无法保证。
3. 对象不明确或者不可能完成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应当明确约定合同的对象和完成的标准,如果对象不明确或者实行不可能,那么合同的效力就无法保证。
4. 双方当事人的代表不具备代表权当某一合同的当事人是公司或其他机构时,要求代表该单位签合同或者代表签署的人员必须具备出示相关授权的证明书,否则该合同就是无效的。
二、合同的可撤销合同的可撤销指两个当事人在很具体的一种情况下,有权力选择是否取消该合同。
此时,双方当事人需要通过与裁判机构、仲裁机构或者其他控制机构进行合法的争议解决。
那么一些情况下,合同是可以撤销的,例如:1. 当双方当事人当中一方被欺诈或者错误的行为所坑骗时如果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存在着欺诈、虚假或者欺骗的情况,那么被诈骗的那一方合法的权利是可以选择撤销该合同的。
2. 当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差异或者背叛3. 当合同的签署格式不合法时合同的签署格式不合法,一般指缺少公证或者签署人员所代表的机构存在问题。
法中的无效与可撤销
法中的无效与可撤销在法律领域中,合同的无效和可撤销是两个重要概念。
无效意味着合同的成立和效力受到法律的否定,而可撤销则表示合同存在缺陷,当事人可以选择解除合同。
本文将详细探讨法中的无效与可撤销,并分析相关的情形和处理方法。
一、无效合同无效合同是指合同的成立和效力受到法律否定的情况。
通常,无效合同可以分为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两种情形。
1. 绝对无效绝对无效指的是合同从一开始就不存在法律约束力。
例如,如果合同的目的违背法律或公共道德,或者合同的形式、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那么这个合同将被认定为绝对无效。
2. 相对无效相对无效指的是合同在成立时是有效的,但随着特定情况的出现,合同的效力被法律限制,合同成为相对无效。
这种情况通常涉及到合同当事人之间的特殊关系,例如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的合同。
对于无效合同,法律的处理通常是将其视为从一开始就没有产生过效力。
当相关纠纷出现时,法院会判决该合同无效,并追溯效力,还原当事人的权益。
二、可撤销合同可撤销合同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当事人可以选择解除合同的情况。
相对于无效合同而言,可撤销合同的效力在成立时是有效的,但在特定情形下,当事人有权选择是否解除合同。
1. 可撤销的情况可撤销合同通常涉及当事人之间的某种特殊关系或一方当事人的特殊情况。
例如,欺诈、胁迫、误解等情形下的合同,一方当事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
此外,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由于误解或者信息不对等导致无法正常表达真实意思的,也可以选择解除合同。
2. 解除合同的方式一旦当事人决定解除合同,需通过法律程序来进行。
通常,当事人可以通过向对方当事人发出解除通知书或者诉讼的方式来解除合同。
法院将会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断是否解除合同,并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来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三、处理无效与可撤销合同处理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方法各有不同。
对于无效合同,法律会将其视为从一开始就没有效力,并追溯至当事人的权益保护;而对于可撤销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解除合同,并依法保护其权益。
浅析合同的无效与合同的可撤销
浅析合同的无效与合同的可撤销
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以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达成的协议,任何一方不能违背协议的
内容。
合同的有效性是指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具备合法效力。
而可撤销是指当事人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除合同的效力。
合同的无效分为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
绝对无效是指违背法律规定的合同,没有任何
法律效力。
违背国家法律禁止的合同、违反公序良俗的合同等都属于绝对无效。
相对无效
是指合同的一方拥有撤销合同的权利。
一方在与对方订立合同时被欺骗的情况下可以要求
撤销合同。
相对无效的合同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撤销。
合同的可撤销是指合同的一方根据法律规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解除合同的效力。
合同的可撤销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一方严重违约:当事人在履行合同义务过程中,严重违反合同约定,给对方造成
重大经济损失时,对方有权要求解除合同。
2. 不可抗力: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不可抗力因素,使得合同无法履行,当事人可以
要求解除合同。
3. 被欺骗:当事人在订立合受到对方的欺骗,导致合同的内容与真实意愿严重不符,受骗一方有权要求撤销合同。
4. 过错:合同中一方有过错行为,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者无法达到约定目的,另一
方可以要求解除合同。
合同的可撤销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例如要及时通知对方、要求撤销的一方需要提出
充分的证据等。
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撤销性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同时也是促进经
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确保合同的
有效性和可靠性。
浅析合同的无效与合同的可撤销
浅析合同的无效与合同的可撤销合同是双方通过协商达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合同的无效和合同的可撤销是合同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无效意味着合同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而可撤销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本文将对合同的无效和合同的可撤销进行浅析。
合同的无效指的是合同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
合同的无效可以由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行为造成。
法律规定的无效通常包括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和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
合同中包含违法行为的,如合同涉及非法交易或犯罪行为,合同即被视为无效。
合同违反公共秩序或公共利益,威胁社会公共利益的,也被视为无效。
除了法律规定的无效,当事人行为造成的无效也是很常见的。
当事人缺乏行为能力,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都会被视为无效。
当事人之间存在欺诈、胁迫等行为导致的合同,也可能被视为无效。
一旦合同无效,双方当事人将失去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的可撤销指的是当事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况。
可撤销是通过撤销权行使实现的,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来行使撤销权。
合同的可撤销通常分为合同附条件撤销和合同解除撤销两种情况。
合同附条件撤销是指合同明示约定或为了解决当事人之间确定性争议而约定的一种撤销方式。
合同解除撤销是指一方当事人因对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或者不履行合同义务,可以行使解除合同的权利。
当一方行使解除权时,合同解除,双方当事人恢复原有的权利和义务。
需要强调的是,合同的无效和合同的可撤销是不同的概念,但也有联系。
无效的合同可以被视为没有产生法律效力的合同,因此也可以被认为是不存在的合同,无效的合同可以随时被当事人或法院认定为无效。
而可撤销的合同在某种条件下可以被一方当事人选择撤销,但在撤销之前,合同仍然存在并且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的无效通常是由法律规定或当事人行为导致的,而合同的可撤销则是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来行使的,是一种当事人选择性的权利。
浅析合同的无效与合同的可撤销
浅析合同的无效与合同的可撤销合同是指双方或多方相互约定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它是社会交往中最常见的一种法律关系。
而合同的无效和合同的可撤销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出现的,下面将从法律角度浅析合同的无效与合同的可撤销。
一、合同的无效合同的无效是指由于一定的法定原因,使得合同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合同的无效情形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违反法律或公共利益的合同。
涉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合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等。
2. 无法履行的合同。
因为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履行的合同,如合同内容违反道德原则、合同依法应当申请审批而未经审批等。
3. 恶意串通、舞弊的合同。
恶意串通导致合同内容违法或者不符合真实意思表示,以及利用言词技巧、隐瞒事实等手段舞弊达成的合同。
4. 拘束过严或者不公平的合同。
一方利用其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把不利于另一方利益的合同强加给对方,导致合同的无效。
二、合同的可撤销合同的可撤销是指合同的当事人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依法解除合同的效力。
合同的可撤销情形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合同出现重大错误。
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所承认的事实是错误的,且这个错误是如此重大以至于使其认为如果知道事实的真相就不会签订合同,那么此时当事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
2. 合同违反了法定程序或者违反了意思表示。
签订合同时未经法定的审批程序,或者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订立的合同。
3. 合同违约。
一方违反了合同的约定,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另一方可以请求解除合同。
4. 合同标的不明确。
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缺乏确定性或合同标的不能明确界定,导致合同无法履行。
合同是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法律关系,但是在签订合同时需要特别注意合同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且合同的当事人需要了解和掌握合同的无效和合同的可撤销的相关规定,以免误入法律问题的泥沼。
当合同出现无效或可撤销的情况时,应当及时向法律机构寻求帮助,以求解决当前合同所带来的问题。
希望通过本文对合同的无效与合同的可撤销的简要说明,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析合同的无效与合同的可撤销
浅析合同的无效与合同的可撤销
合同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协议,约定了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由于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合同的无效和可撤销是受到法律严格规范的。
合同的无效是指合同的成立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从而使合同失去法律效力。
合同无效可以分为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两种情况。
合同的可撤销是指一方当事人因特殊情况要求解除合同的权利。
特殊情况是指在合同
成立之后,因外部原因或者当事人自身原因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合同的履行变得不合理、不可能或者不合法。
例如一方当事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按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或
者当事人在合同成立之后发现对方有重大欺诈行为,均可以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合同
的撤销。
可撤销行为应该符合一定的条件,如合同履行变得不合理或者不可能,当事人之间互
有权益争议等。
申请撤销合同的当事人还需要在合理时间内提出,否则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
合同的无效和可撤销都是在法律范围内对合同进行限制和保护的措施。
无效是指合同
没有法律效力,而可撤销是指合同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解除。
在
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需要遵守法律的规范和约束,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浅析合同的无效与合同的可撤销
浅析合同的无效与合同的可撤销合同是一种约定双方权利义务的书面或口头协议。
在商业和法律领域,合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但是,在签订合同时,当事人有时可能因诸多原因而签订无效合同,而且也可能由于某些原因而寻求撤销合同。
那么,什么是无效合同?什么是可撤销合同?下面我们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深入探讨。
一、无效合同无效合同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合同在签订时即为无效,没有法律效力,无需履行。
无效合同可以被取消或撤销,违约方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导致合同无效的原因:1. 违法行为:如果合同涉及的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那么这个合同就是无效的。
例如,签订赌博合同、毒品交易合同等都是违法的。
2. 独占或垄断:如果合同涉及独占或垄断,那么这个合同就是无效的。
例如,搞垄断或独占销售的合同就属于无效合同。
3. 欺诈或胁迫:如果一个合同是通过欺诈或胁迫达成的,那么它是无效的。
例如,某人因为被威胁而签订了一个合同,这个合同就是无效的。
5. 无法履行:如果合同的要求是不可能实行的,那么这个合同就是无效的。
例如,如果一份合同要求在未来某个时间进入一个可能不存在的信息系统,这个合同就是无效的。
二、可撤销合同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有所不同。
一个合同如果是有效的,但双方当事人仍有权在一定情况下撤销该合同。
撤销合同意味着合同双方都同意合同应中止,不再有履行合同的义务。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可以撤销的合同原因:1. 相对性:合同的撤销只能在当事人之间进行,不能涉及其他方面。
例如,如果A和B签订了一个合同,B和C之间的陈述和行为无法使该合同撤销。
2. 误解: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如果他们之间存在一些误解,例如对于某个重要事项存在误解,那么任何一方都有权撤销该合同。
3. 欺骗:如果一个合同是通过欺骗或误导签订的,那么任何一方都有权撤销该合同。
5. 不公平:如果一个合同是清一色的有利于一方而不公平,那么另一方有权撤销该合同。
6. 童年或痴呆:未成年人、智力障碍者和精神病患者都有权在一定范围内撤销合同,因为这些情况下的签署合同是具有缺乏完全判断或行为能力的。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法律效力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在商业谈判和交易中,合同是非常重要的法律文书。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合同可能无效或可撤销。
本文将分析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
无效合同当一份合同被判定为无效时,它就被认为从未存在过。
换句话说,这份合同没有法律效力。
合同被判定为无效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情况:1. 法律禁止如果一份合同违反了法律规定,那么它将被视为无效。
例如,在某些行业,法律规定只能由特定的人或公司从事某些业务,如果其他人或公司签署了相关合同,则这份合同将自动无效。
2. 恶意欺诈如果一方在签署合同时故意隐瞒或提供虚假信息,引诱另一方签署合同,则该合同会被判定为无效。
这种行为通常被称为“欺诈”。
3. 无法执行如果一份合同的内容过于模棱两可或者不合理,那么如果在未来必须执行合同,将无法实现合同内的条款,则该合同会被判定为无效。
例如,一份合同要求一方必须为另一方提供无限制的服务,但是该服务在技术上不可能实现,那么这份合同就会被视为无效。
4. 双方不具备签署的资格如果签署合同的一方没有法律资格签署合同,例如未满18周岁的人、精神病人或犯罪分子,那么该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5. 合同不合法如果一份合同违反了公共政策或伦理标准,那么该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例如,一份合同规定了人类器官交易,这明显违反道德和公共政策,因此该合同将被判定为无效。
可撤销合同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不同,它们具有法律效力,但是一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撤销合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可撤销合同的情况:1. 定义不充分如果一份合同中的定义不充分,例如关于某个条款的具体解释和范围模糊不清,则一方可以要求撤销该合同。
2. 签署合同的双方对合同理解不一致如果双方对合同的理解存在歧义,而这种歧义会导致后续的执行难度或纠纷,则一方可以要求撤销该合同。
3. 虚假陈述如果一方签署了合同时提供了虚假信息,则另一方可以要求撤销合同。
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虚假陈述”。
总结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是在商业谈判和交易中常见的情况。
实用写作(二)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1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根据《合同法》规定,其中无效合同的几种情形1)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一半属于可变更或撤销的合同,但是如果还损害了国家利益,则属于无效合同。
2)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3) 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4)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5) 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6) 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是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是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7) 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
可撤销合同,所谓可撤销合同是指合同因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其有效与否,取决于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是否行使撤销权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是一种相对有效的合同,在有撤销权的一方行使撤销权之前,合同对双方当事人都是有效的。
它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但又不同于绝对无效的无效合同。
纵横法律网贵铸律师可撤销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
中国《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和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消。
”可撤销合同的范围应限定为意思表示不真实合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所谓“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产生错误的认识,致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真实意思相违背,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2)是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按照我国的司法解释,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民事行为。
(3)是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
在受欺诈、受胁迫的情况下所订立的合同,明显违背我国民法的自愿原则:一方当事人称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而签订的合同,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用于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
浅析合同的无效与合同的可撤销
浅析合同的无效与合同的可撤销合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法律行为,在经济活动中,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由于合同是一份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协议,因此法律规定了一些情况下合同的无效和可撤销。
本文将就这两个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合同的无效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合同一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就会被认定为无效的。
例如,合同中的内容违反了《合同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合同有明显的违法目的等情况,这些合同就被认为是无效的。
2.超越事实或者约定合同一般都是以约定的方式来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如果合同中的内容超越了事实或者约定,就会被认定为无效的。
比如,甲方和乙方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在三个月内乙方必须完成一个五年内无法完成的项目,这种情况下就算合同生效了,也是无效的。
3.违反公序良俗合同一旦违反公序良俗,也会被认定为无效。
例如,合同违背了道德伦理或公共意义,具有显著的违背社会正义或道德准则的情况,这些合同就被认为是无效的。
二、合同的可撤销1.合同当事人之间有重大误解如果合同当事人之间存在重大误解,且这些误解是由于双方相互的故意或者过失所造成的,那么这份合同就是可以被撤销的。
例如,甲方在签署合同之前对于乙方提供的某些重要信息并不清楚,但是乙方故意隐瞒了这些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甲方有权利要求撤销合同。
2.合同存在重大遗漏若合同中存在重大遗漏,这也会导致合同的可撤销性。
比如,甲方与乙方在签署合同的时候没有当场核对所签署的合同内容,导致合同中出现了重要事项的遗漏,此时甲方有权要求撤销合同。
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存在重大妨碍,也会导致合同的可撤销性。
例如,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存在威胁、欺诈、胁迫等情况,此时受害方有权利要求撤销这个合同。
总之,无效和可撤销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合同的无效通常是指合同缺乏法律效力,而可撤销则是指合同在一定的情况下被当事人撤销。
当然,在具体的判断中,还需要结合各种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浅析合同的无效与合同的可撤销
浅析合同的无效与合同的可撤销合同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由双方或多方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是保障交易安全和维护当事人权益的重要法律工具。
有些合同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其无效或者被撤销。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合同的无效和合同的可撤销进行浅析。
合同的无效是指合同在成立后,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其不具备法律效力。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无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即合同的无效与合同的可撤销。
合同的无效分为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
所谓绝对无效是指合同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或者违反公序良俗,经法院判决无效的合同。
合同的内容违反法律规定,或者违反社会公序良俗,都属于绝对无效。
合同的当事人是法律禁止订立合同的对象,或者合同是以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订立的,也属于绝对无效。
相对无效是指合同的成立是合法的,但是违反了某些法律规定导致其相对无效。
相对无效的合同一般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予以确认。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无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违反法律法规、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合同的内容违反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的设计目的是违法行为等,都属于无效合同。
第二,无偿性合同的无效。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无偿性合同一般是指一方不需要提供对价或者对价低于合同实际价值的合同。
无偿性合同一般只存在于某种特殊的情况下,如亲情、友情等,而且一般不能是商业交易。
如果无偿性合同发生争议,法院一般会认定其为无效合同。
合同当事人没有相应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否则合同就是无效的。
合同当事人是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无民事权利行使能力等人员,其订立的合同一般是无效的。
合同的可撤销是指合同经过一定的程序或条件达到可撤销的程度。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可撤销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即合同当事人一方提出撤销申请,或者经过法院审判撤销。
合同的可撤销一般涉及到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合同当事人之间存在重大误解、遗漏或者意思不一致等情况。
浅析合同的无效与合同的可撤销
浅析合同的无效与合同的可撤销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建立的法律关系,具有约束力的文件。
合同的无效与合同的可撤销是合同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我们来看合同的无效。
合同的无效是指合同在成立或者履行中违反了法律规定,导致合同的效力没有产生或者丧失了效力。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无效可以分为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
绝对无效是指合同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的内容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者合同的目的是违法的,这样的合同被认定为是绝对无效的,不具备法律效力。
合同的无效具有与合同的成立和履行相关的特点。
在合同的成立中,一方提出的合同内容不合法或者未经对方的同意,违反了合同法的规定,就可能导致合同的无效。
在合同的履行中,一方不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或者存在重大违约行为,也可能导致合同的无效。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合同的可撤销。
合同的可撤销是指合同成立之后,因为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存在错误或者被对方当事人利用了错误,导致合同产生了不公平的效果,从而使合同的一方有权利请求撤销合同。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可撤销分为无因可撤销和有因可撤销。
无因可撤销是指合同的一方在合同成立时,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错误的意思表示,这种错误是基于无意或者本人不能辨明错误的情形下发生的。
这种情况下,合同的一方有权利请求合同的撤销,将合同恢复到原状。
合同的可撤销主要和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有关。
当合同的一方向另一方发出了违反真实意思的意思表示,或者合同的一方在合同成立之前或者成立之后,受到了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的影响,导致合同成立后出现了不公平的结果,就可以请求合同的撤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一)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无效合同和可撤消合同法律效力各个角度理论分析,从而论证在经济活动中《合同法》所发挥着重要主导地位的鲜明性.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曾于1981年和1999年先后两次制定、修改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这对于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护经济秩序,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实现与国际接轨,发展和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必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对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剖析来看两者存在着不同的涵义和性质,但可撤销合同被撤销后担负着与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相同的责任和后果。
由此我们不难分辨出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在经济合同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
我国《合同法》第51条规定,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第54条第2款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不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成仲裁机构予以变更或撤销。
《合同法》的这两项规定我们可以得出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所涉及的手段、方法以及所在的险恶用心。
同时也告诫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要想排除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中所涉及的各种陷饼和禁区,就必须遵循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使合同成为经济活动沿着正确轨道运行的有效保证“在订立经济合同中,人们不能忽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法律责任和所承担的法律后果问题。
当双方当事人为订立合同接触和磋商时起,由于已经从事某些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故可以认为他们已经进入了某些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之中,而判断其是否有此种关系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具有缔结合同的意图。
”从本文叙述的情况表明,依照合同法的相关理论,重视无效合同和可撤销会同这两个方面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对于维护交易安全、强化合同当事人的诚实信用观念,实现商品交换的目的,都是十分重要的。
”
关键词]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法律效力
序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对《合同法》的依赖性和需求性越来越高。
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就是合同经济、信用经济、法律经济。
合同是联结生产、流通、消费的纽带,是经济合作、技术交流、贸易往来的法律形式,是维护商业信用的法律保障”(1)同时人们注意到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人们所不愿看到的非正常现象如:用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或因某种原因所签定的无效合同等,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2}《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3}合同法为何作出这样的规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正文
一、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涵义和特征
无效合同是指合同无效,是自始确定、当然无效.自始无效是从合同成立时就无效;确定无效是确定无疑地无效,这与效力待定合同的效力由权利人确定不同;当然无效是指合同无效不以任何人主张和法院、仲裁机构的确定为要件。
其特征大致有五种情况:一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欺诈、胁迫损害国家利益签订立的合同“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欺骗他人而使他人陷入错误而与之订立合同的行为。
欺骗他人的方法包括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目的是为了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
“胁迫”是一方当事人以将来要发生的损害或者以直接施加损害相威胁,而使对方当事人产生恐惧并与之订立合同的行为。
胁迫行为给对方当事人施加的一种威胁,这种威胁必须是非法的。
二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恶意串通的合同。
“恶意串通”是指合同当事人在明知或者应当知道某种行为将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情况下而故意共同实施该行为。
三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以合法形
式掩盖非法目的”包括两种情况:(1)指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的行为来达到掩盖其非法的目的;(2)指当事人从事的行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在内容上是非法的。
四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这是合同法的公共利益原则的体现。
公共利益是相对于个人利益而言的,它是指关系到全社会的利益,表现为某一社会应有的道钻准则.五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是国务院颁布的规章、命令、条例等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是强制的法律规范,它与“任意性法律规范”相对应,强制住法律规范分为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是人们必须履行一定行为的法律规定,禁止性规范规定了人们不得从事某种行为。
合同无论违反义务性规范还是禁止性规范都是无效的.可撤消合同“是指己经生效但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没有表现其真实意志违反自愿原则可由一方当事人请求撤销的合同”(4)可撤用合同是民法中可变更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一种.可撤销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的效力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它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但又不同于绝对无效的无效合同。
我国《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和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一放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消。
”根据上述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可撤销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相悖于公平、平等、自愿原则,没有在这些原则下确定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因此它也不符合合同法的最基本理念。
从合同法表述的可撤销合同内容上看,这类合同具有以下特征:(1)是否使可撤销合同的效力消灭,取决与撤销权人的意思,撤销权人以外的人无权撤销合同。
(2)可撤销的合同在未被用撤销以前是有效的。
即使合同具有可撤销的因素,但撤销权人未有撤销行为,合同仍然有效,当事人不得以合同具有可撤销因素为由而拒不履行合同义务。
(3)撤销权一旦行使,可撤销的合同原则上溯及其成立之时的效力消灭。
二、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存在哪些不同
从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两者的基本涵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合同做无效合同来认定一种做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来认定,那么两者之间存在哪些区别呢?我们认为两者存在以下不同之处:(一)两者的性质不同。
无效合同从性质上说虽然合同存在,但是任何一方在没有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仲裁之前,都是无效的。
它是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损害公共利益,损害第三人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是以欺诈、胁迫和恶意串通,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因此它始终无有转变为有效合同的可能,是一种绝对无效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是在合同被撤销前,保持着法律效力,只是法律赋予一方当事人享有撤销权。
它的构成原因是一方的欺诈、胁迫订立合同;乘人之危订立合同;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因显失公平而订立的会同。
“在可撤销的合同中,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有权撤销合同,但是当事人的这种权力并非没有任何限制,相反撤销权人必须在规定的撤销期间行使撤销权……合同法规定的撤销权的行使时间为一年,在此期间,撤销权人必须行使其撤销权,否则,就失去了撤销合同的权力”(5)如果一方当事人撤销权消灭,可撤销的合同就是有效的合同。
(二)两者的法律后果各有所不同。
无效合同因为从开始就不产生任何法律效力,因此也就不能发生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
也就是说其合同尚未履行的,不得履行;已经开始履行的,应立即终止履行;如果合同已履行完毕的,也必须恢复到合同履行前的状况。
无效合同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一是一方当事人应该将其从已对方获取的财产返还给对方当事人,并恢复合同签订前的财产关系状况。
二是按照合同法所规定的双方当事人按照各自的错误状况和程度承担所需承担的责任。
如果一方当事人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有过错的当事人应承担赔偿另一方当事人损失的责任。
三是收缴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在无效合同中的非法收入。
所谓非法收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客观上是损害国家或公共利益的;第二,当事人主观上是故意的。
”(6)应当指出的是,无效合同除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之外,按照我国刑法193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如果违犯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可撤销合同,如果享有撤
销权的当事人不愿意撤销合同和放弃对合同的撤销权,那么人民法院则依照法律规定对其合同予以承认和保护,其合同就要按照其条文和规定予以履行;如果中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请求人民法院拟用其合同或有关会同条文,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则依法对其予以撤销。
很显然被撤销的合同也就随之失去自始的法律效力,即产生和无效合同相同的救济手段和补救措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效合同不但自始至终不能产生法律效力,而且有关当事人还要对其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
而可撤销合同是根据享有撤销权一方当事人的主观意愿而决定其法律义务和责任的。
(三)两者体现的原则也不同。
因为无效合同是危害国家、公共、和第三人的利益,并且是违犯国家法律、法规行为所以无效合同即使是当事人愿意履行其合同义务,国家法律也是坚决不能允许的。
这体现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需要用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来保证有效的合同的正当履行。
可撤销合同是有撤销权一方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对其合同在法定期限内是否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合同的撤销。
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