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方言_粄_类词与客家民俗

合集下载

客家风俗

客家风俗

客家风情1、补锅头客家人节俭,锅破了,补补再用,于是就有了“补锅头”的行业。

补锅人很辛苦,风风雨雨,走村串户,起炉火,推风箱,满面汗水,锅底煤灰一抹黑,好在大家都热情,倒茶水、送米菜,连小仔子(小孩)都搬椅搬凳,补锅师傅也“会出门”千恩万谢,伯姆长、大嫂短,嘴巴甜,手艺更好,补的锅平又滑,炒起菜来唔(不)挡铲(锅铲)。

2、放车筒围龙老屋门口有一个水塘,细仔子(孩子)们常往水塘“放车筒”,截一段麻竹来,捅穿竹节,唯留一底,往里放些蚯蚓,然后沉进塘底用石头压住,几天后再捞起来往簸箕里哗啦啦一倒,哇,什么滑哥(塘虱)、虾公老蟹、黄鳝鲫鱼等活蹦乱跳,十分喜人。

3、砻谷要将谷子变成米,就要去砻谷。

砻是客家一种传统的粮食脱壳工具,由竹丝编形、内填红土夯实,上面旋转的为盘,固定的为座,交接处多有竹齿,用以碎谷脱壳,使用时以长木勾推转可省力,速度宜快勿慢,可使谷壳分离匀称、米粒不碎,故有快砻之说。

4、放米要使谷糠与米粒分离出来,就要放米,“放米”的工具叫风车,纯木质结构,利用手摇风力原理去除尘土和谷糠的粮食净化工具,风车的前斗出精谷(或米)、二斗出瘪谷(或糠)、尾口出尘土杂碎之物,分类有序。

5、磨豆腐客家人逢年过节都要蒸粄磨豆腐,这些都离不开石磨,石磨是用麻石刻置而成的粮食碾磨工具,外形原理与砻相似,主要用于磨浆,著名的客家豆腐和发粄、味窖粄就是这样磨出来的。

与砻一样,使用时配用木勾可省力,而速度则宜慢勿快,磨出的豆浆或米浆才细嫩滑腻。

6、踏粄碓是客家传统的一种舂米工具,木质结架,末端有一石臼,装盛粮食,碓头包铁,另一端是踏板,上有扶架,使用时可扶手,配合脚用力踩踏,就这样利用杠杆原理舂米成粉,客家人过年必备的甜粄(年糕)就是这样打置出来的。

以前客家人主要的娱乐生活就是唱山歌,客家山歌用有几种基本因定的内典调腔版,但内容极丰富,有叙事或对话式,更多的是情歌对唱,当然也有俏皮逗乐,男女刁搔的歌,任由发挥,即兴而创,因此,客家山歌一般都是在山间劳作时,为放松情绪、排除疲劳时才唱的,故称山歌。

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民俗文化有哪些)

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民俗文化有哪些)

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民俗文化有哪些)今天给各位分享客家民俗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客家民俗文化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客家人的民俗文化有哪些?2、客家传统文化有哪些?3、客家习俗有哪些?4、客家民俗文化客家人的民俗文化有哪些?客家大都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来的。

客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著少数民族,同时将其风俗也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风俗之中,又在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吸收、融合了他们的良风美俗,加上客家人口众多,居住地域广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客家风俗在传承和变异中,显得特别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生产风俗:来宾良江的客家人,每年正月十五人们走访亲友后,都要举行隆重的家宴,合家老少及分灶了的兄弟团聚,由年纪较老、生产经验丰富的家庭成员,根据历年和来年的情况进行分析、估计,作出一年的生产安排,较年轻的家庭成员则在旁补充。

然后集中力量翻地、耙地、种玉米,完成这些工作后,迎来了繁忙的春耕。

“二月灶”(农历二月二日)那天,天乍蒙白,人们(主要是妇女)争先恐后担着蜡烛、香、荤菜、糯饭去祭拜“灶王”,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生产丰收。

嗣后,种下甘蔗,撒播水稻种子。

待秧苗长均,抓紧时间进行春耕工作。

由于春耕工作较繁重、紧张,人们多是互相帮助完成插田。

管理工作则是各人的事了。

作物即将成熟的时候,一般由老人决定什么时候收割,小孩不得多言。

夏收时,各种家畜、家禽业已长大,塘里也可以捕捞,客家人欢欢喜喜摆上一桌最丰盛的饭菜,又得“洗一次眼睛(意大嚼大吃)”。

中元过后,人们又忙乎秋种秋收,其后,集中力量把种植的作物部分出售,饲养的猪、鸭、鹅、鱼上市。

生活风俗:广西的客家人在生活风俗上保持了勤俭节约、聚族而居的特点。

来宾的客家人仍两稀一干,早上、中午吃粥,晚上吃饭。

主食大米饭、大米粥,由妇女在早上煮好,凉冷,放进橱柜,粥白天吃,饭晚上吃。

江西安远话,一种经常被人听成是日本话的客家话

江西安远话,一种经常被人听成是日本话的客家话

在我们安远,有一种肯定叫嘿,有一种不屑叫蛮喜眼, 有一种高兴叫蛮切味,有一种情绪叫火蛮喜, 有一种夸奖叫展沟展绝,有一种状态叫问神,有一种来势叫(嘿)顶来得倒,有一种夸奖叫黑喂,有一种快乐叫味过味绝,有一种没有见过的东东叫大蛇屙屎,有一种感谢叫难为恩,有一种早点叫粄仔,有一种神奇叫(嘿)恶豺,有一种颜色叫mia mia乌,有一种运动叫圈街,有一种休息叫歇眼,有一种牛B叫(嘿)凯硬,有一种热情叫到转来料,有一种落后叫跌古,有一种乱吹牛叫呕之滑脓,有一种型男叫打靶鬼,有一种回家叫归位,有一种攀爬叫缘树。

有一种神人叫癫佬,有一种神女人叫癫妈,有一种感叹叫梯归啊,有一种爱称叫过刀鬼,有一类女的叫翘妈(一般女孩叫妹崽),有一种下贱叫衰货,有一种裸奔叫卵挑挑,有一种伤心叫切心切胆,有一种下场叫歌摸,有一种傻叫追里,有一种厌恶叫(嘿)呕血,有一种境界叫潘晕,有一种沉默叫冇声气,有一种客气要冇要紧,有一种黑人叫乌骚古。

有一种戏叫三脚班(采茶戏前身),有一种反常现象叫铁树开花水倒流,有一种骂人叫火板崽鬼畚箕坎。

县城有个菜市场叫盘崽下,有座桥叫南门桥,有条老街叫西街坝,有支塔叫无为塔,有个街口叫街心公园,一中老操场叫中山公园。

吃饭叫食饭,喝水叫食茶,穿衣叫着衫。

南片有一种子叫崽,有一种奶奶叫阿美,有一种妈妈叫阿喔。

版石有一种你叫娘。

车头有一种子叫累。

北片有一种叔叔叫老老,有一种姑父叫姑闯。

有一种快乐叫味过味绝,有一种休息叫歇眼,有一种关心人家的方法尊称人家为“卵头堡”有一种打架之前“火蛮喜”的称人家也是“卵头堡”沉默之后“冇声息”的“sào”人几巴掌,是安远独特的打人方法。

有一种被冤枉是“哇个哇切”还有一种超级无知的解释就是“食尔嘿好”(什么都想吃的理由解释)小时候很多人的黄瓜被偷,一般都是“火板仔鬼”偷的,因为辛勤的妇女张口就是“断手断脚的火板仔鬼,小时候很纳闷,断手断脚了还能偷黄瓜,火板仔鬼真厉害。

“火板仔鬼”一般还要加上“粪箕坎”这个后缀名。

客家话常用字和用语

客家话常用字和用语

客家话常用文字:ィ厓(我) 毋(不) 冇(无) 系、系(是) 佢(他) 畀(给) 汝(你) 嘅(的) 憨(傻) 愐(想)粄、咩、咁、乜、着、吂、俾、遽、摝、坵、忒、下晡、嫒一、成语疲爬极蹶、糊糍麻加、喊王荐天、争天隔地、含烧火辣、蛇声鬼叫、重三到四、啦歌里唱、巴掌生毛、牙唁目皱、眼屎搭斗二、惯用语翘舌头、百揽肚、无结煞、半烂灿、唔到家、唔紧气、么头神、大细眼、猪接勺、半担昂、麦天神、叨囊径、耶哥伯、得人孬、得人锡、食朝、食注、食夜、食茶、睡目、督目睡、转屋夸、来料、得闲么、唔使讲、酿满讲、么答闪、搭脚头、做过当、等路、百晓、满子、细妹、赖子三、俗语支牙烂灿、阿鹊高乌鹩,高去脚跳跳、臭风咸菜自说、矮凳子梗跌人、烂泥糊唔上壁、顾得头来尾又翘、人同人坐鬼同鬼嬲、讲得三国豆腐都做撇一镬、睡目唔得望天光、死田螺唔晓过丘、死猪唔怕滚水鹿、鸡毛唔试得猫摘火。

四、谚语人话蛇,胥疏蛇、鸭麻多,懒生卵;心舅多,懒洗碗、话唔好讲死,事唔好做绝、后生唔做家,老哩占知差、看山倒瞧,看菜绑饭五、歇后语番豆掰壳→还有翳(医)墙头上睡目→难转身剃头刀子→净降猫野糍粑→难脱爪寒天食雪枝→心滑冷城隍庙诶放炸弹→诈神诈鬼六、AAAA式重迭(四个字的音调分别是阳平、阳平、去声、去声)捱捱捱捱、洋洋洋洋、牙牙牙牙、汀汀汀汀、改改盖盖AABB式重迭癫癫懂懂、力力历历、狼狼赖赖、迪迪突突、哩哩碌碌、岩岩胆胆、竞竞径径、挨挨磨磨、奥奥撑撑、访访顶顶ABAC式重迭带坏带样、唔动唔怂、唔声唔气、屙痢屙肚A哥A绝式重迭精郭精绝、凶郭凶绝、闲郭闲绝、扎郭扎绝、漾郭漾绝、晓郭晓绝、笼之笼重、鬼嘎鬼叫、鬼神鬼相、调上调下七、词缀拐靓、集脆、噗臭、刮丑、入软、丢韧、甲瘦、邦老、叻滚、挖冷、没绵、纠红、浸青、贾蓝、度乌、空白、嘎烧八、绕口令白纸糊白壁,虾麻飙半壁。

九、俗语对联山童摘栗用箩装,劈栗扑簏;乡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十、骂人用语老婆牛、昂领屎、昂麻、昂古、癫麻、癫古、大番薯、锅摸绝代、锅摸鬼、打靶鬼、烂灾鬼、死控哥、死猪狗,鬼打哩、46货、没紫头、养衰家、游岗野赴、锅摸绝代、龙神背出鬼。

安远习俗

安远习俗
-
1
安远,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县城,位于江西省赣州 市东南部,闽、粤、赣三省交汇处,东毗会昌县、 寻乌县,南邻定南县,西连信丰县,北接于都县、 赣县。
但却是这样的一个小地方,却有着一些当地的年 轻的人都不知道的风俗习惯,今天,让我们走进安 远,了解安远的风俗习惯
-
2
♦ 安远客家小吃 ♦ 安远的春节 ♦ 安远民居 ♦ 安远,我爱你
-
15
-
16
-
11
正月初五
• 正月初五,各地的圩 场开始了新年的第一个 圩日,俗叫“开圩”。 这一天,人们忙着赶场, 各种玩具、小吃特别多, 还有舞狮的、舞龙灯的, 格外热闹。
-
12
正月初七
• 正月初七一早,家家 户户便用炸果、炸豆 腐、腊味等凑成七种 佐料煮稀饭,俗称 “七宝羹”,客家人 认为吃了“七宝羹”, 一年无病无灾。直至 正月十五过了元宵, 传统的过年才算结束。
目录
-
3
安远的粄
• 粄不仅是客家人的特 色美食,粄也是客家 话的独特称谓。
• 客家的“粄”是客家 米食中的特色,即闽 南人所说的“粿”。
-
4
圆粉
• 安远的圆粉又 称珍珠粉,形 状圆圆的,体 态通白。食用 时嫩滑可口, 十分好吃
-
5
烫皮
• 烫皮是赣南客家
人的特色食品。 特别是大余人更 是钟爱,家家户户 都做的小吃食品 它不但是过年过 节家家户户回礼 佳品,还是当地办 酒席做好事时必 备食品。
-
6
炸薯包
• 炸薯包作为赣州
美食之一,也是赣 州客家的最特色 美食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味道 爽口、柔软香甜 的炸薯包米果, 堪称为当地客家 风味食品中的特 中之特 。

家乡方言与民俗文化

家乡方言与民俗文化

家乡方言与民俗文化家乡方言与民俗文化11中文B 林豪鹏11550302003笔者的家乡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坪上村,根据村中族谱记载,本村是从梅州市丰顺县的金瓯寨迁于此,它位于广东揭阳市东部,东接潮州市潮安县,南临普宁市及揭阳市区,西连揭西县,北与梅州市丰顺县接壤,是连接粤东潮汕地区与粤东客家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村名能够熟练地使用客家方言及潮汕方言,但客家方言为本村的通用语言。

虽然村子从原来的“客家方言地区”搬迁至“潮汕方言地区”,但本村村名仍以“客家人”的身份自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客家人”的身份,并传承和创新了客家文化。

受篇幅所限,加之客家方言之复杂繁多,本文无法面面俱到。

因此,下面笔者就从“粄”的丰富性和“粄”字所透露出来的民俗风情两个方面,试图就客家方言的一个“粄”字来透视客家的民俗风情。

一、客家方言“粄”的丰富性客家话的“粄”单用时为各类糕点的统称,不限于大米制作的糕点。

在这个统称词下有诸多的特称词,据统计,客家地区经过不同的加工手法制作出来的各种“粄”类总计有200款之多。

以梅州市丰顺县为例,就有糯米制、粳米制、杂粮制的各种粄类几十种,这些“粄’名称各异,命名理据丰富多彩。

可以以原材料为名(这是最多的一类),如:糯米粄、粘米粄、麦粄(农家自种的小麦磨成粉制)、面灰粄(面粉制)、薯粉粄(淀粉制)、芋头粄、树子番薯粄(木薯粉制)、艾粄(加艾草制成)、签叶粄(加签麻叶制成)、仙人粄(淀粉加仙人草根制成)、芋卵头粄(粳米粉掺芋头丝蒸制成)、芋丝粄(糯米粉加葱花或萝卜丝、芋头丝等做成扁圆形,油炸而成)等,旧时饥荒时节还有糠粄;可以以制作形状为名,如:耳公粄(形状像耳朵)、舌嘛粄(形状像舌头)、疙瘩粄(面粉加水搅匀后用汤匙舀进水已经烧开的炒菜锅中煮,熟后一片一片像疙瘩状,);可以以颜色为名,如红桃粄、黄粄;可以以加入的辅料为名,如:糖粄(用红糖蒸制的糯米糕)、酒粄子(无馅小汤圆,煮时放进酌量糯米酒);可以以制作方式或动作为名,如:酿粄(粄皮里包馅儿)、煎粄子(用加热的糖浆水拌糯米粉,做成圆形或椭圆形,用油炸,方言说“煎”)、搞粄子(粳米制的圆形糕点,因制作时搞成圆团,故名)、搞粄(“搞”为干烧);可以以制作工具为名,如:印粄(用印模印,既是工具也是动作)等等。

客家民俗有哪些?

客家民俗有哪些?

客家民俗有哪些?
客家人是中国江西、广东、福建本地的汉族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居住地域广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所以,客家风俗民俗在传承和变异中,显得特别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客家的民俗大概归总为以下几种:
1、做茶果
凡大时大节前,如春节、清明、中秋,家里的女性长辈便喜欢聚在一起做茶果,“糍粑”、“甜皮咸馅”、“喜粄”、“印粄”等等。

如今这个场景越来越少见,再到我们的下一辈,估计就只能从照片和明信片中再现这个温馨的场面了。

2、婚庆嫁娶
客家人的婚嫁习俗最繁琐,同时也是将中国传统保留得最好的。

譬如新娘入夫家门之前头顶“米筛”,寓意就是“米筛顶头千百眼,满屋哥叔做官回,满屋哥叔赚钱归”。

别以为这是老土的做派,连乐坛天王陶喆结婚的时候,他的妻子进门前也得顶着个“米筛”。

3、拜山祭祖
客家人最注重祭祀祖宗,本地简称为“挂纸”。

以前多在秋天祭拜,如今也有春秋两祭。

祭祖一般是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这种情况下全族或全村都一齐出动,规模盛大,队伍往往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人;之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

4、节日围餐
客家人喜欢热闹,尤其是亲戚之间的聚会颇多,因此我们小时候都曾有这样的记忆,大家到祠堂吃“围餐”。

只要带上自己的碗筷和板凳,好菜好饭随便吃,浓浓的风土人情让人非常怀念。

5、新春上灯
年十二上灯,在客家人的习俗里,灯谐音“丁”,即添丁的好兆头。

春节后元宵前,凡是生了儿子的家庭都会购买灯笼点起来,如果
在宗祠里有组织,还能到集体点灯,是为“上灯”。

客家方言大全

客家方言大全

中国客家话方言词库我--涯、你--贰、他--机、谁--呐、我们--涯泥人、自己--数家­你们--贰泥人、他们--机泥人、和他一样--捞机一样、没人理--毛呐答­吃早饭--食朝、吃午饭--食就、吃晚饭---食夜、去--试、穿--着(zhuo)、球--Q(音) ­起床--杭身,杭床、睡觉--熏觉,帅觉、不知道--唔 D 、知道--D 得、是--系、不是--唔系­什么--呀、无--毛、回家--转屋卡、东西--架势、站---期、跑---飙(biao),坝坝飙­昨天--参晚日、昨晚--参晚夜、今天--今日、明天--明早日,晨早日,舍早、以前的一天---计下里­以后--下边里­肚子饿--肚白饿、做什么/干吗--做呀、不会--唔少、夸人好---好外、没办法--毛盼发­这里---顶里,靓里、那里--计里、嘴巴--在、坐车---搭车、热--贝、坏--be(音)、很厉害--好咧­出街--付街(老人才讲)、暑假农忙--翻早里、放牛---(涨牛)、太阳--热头­祖父--阿嗲、祖母---啊籽(音)、伯父--大爷、伯母---大娘、弟弟--老弟、妹妹--老妹­小孩--细老哥、年轻人--后生仔、儿子--睐(lai)里、女儿--妹里­吹牛皮--扯太炮­1、人体:头那(人头) 肩胛(肩头) 鼻公(鼻子) 额门(额) ­肋赤(腋窝) 背 (背部) 肚 (腹部) 脚眼仁(脚踝) ­手争(手肘) 喉连(喉咙) 膝头(膝盖) 下巴里(下鄂) ­再(嘴巴) 颈(脖子) 脚凹(脚底窝) 巴掌(手掌) ­手指罗(指纹) 气脉(精力) 大臂(大腿) 头发毛(头发) ­脚腩肚(小腿) 耳朵公(耳朵) 眼珠仁(眼球) 眼(眼睛) ­2、称谓:阿爸(父亲) 阿咪(母亲) 阿爹(祖父) 阿挤(祖母) ­阿太(姐姐) 姐公(外祖父) 姐婆(外祖母) 长年佬(岳父) ­长年婆(岳母) ­新脯(儿媳妇) 阿伯(伯父) 妹崽(少女) 赖崽(男孩) ­细满仔(小孩子) 契哥(情夫) 男子咿(男人) 妇女咿(女人) ­老公(丈夫) 老婆(妻子) 烂崽(浪荡子) 舅爷(舅父) ­舅娘(舅母) 满崽(最小的儿子) 老弟(弟弟) ­老妹(妹妹) ­3、时间:罗京(现在) 天光(天亮) 上昼(上午) 下晡(下午) ­日里(白天) 夜晡(晚上) 一工(一天) 一下里(一会儿) ­食朝(吃早饭) 食昼(吃午饭) 食夜(吃晚饭) ­等下里(等一会) 打早(早晨) 该下里(那时候) ­几时(什么时候) 奈时(什么时间) 几久(多久) ­明朝日(明天) ­4、农事:担竿(扁担) 笨箕(竹编盛土工具) 掌牛(牧牛) ­打禾(脱粒) 莳田(插秧) 禾落(装禾的农具) ­脚锄(锄头) 打秆(捆稻草) 铁搭(铁爪锄) ­地坜(菜地) 头牲(牲畜) 捡粪(拾粪) ­畲(旱地) 沟沥(小水沟) 塘博(塘堤) ­淋菜(浇菜) 大锻(开阔的田地) 湖洋、烂膨(烂坭田) ­歪谷晨(播种) 供猪(喂猪) ­5、天文、地理:热头(太阳) 热光(月亮) 顶高(上面) ­好天(晴天) 乌暗天(阴天) 天泻屎(流星) ­下背(下面) 火蛇(闪电) 雷公叫(打雷) ­落水(下雨) 该边(哪边) 天扛(彩虹) ­天狗食日(日蚀) 天狗食月(月蚀) 奈滴里(哪儿) ­岭岗(山) 河沥(河流) 屋肚里(屋里) ­映咿(这里) 后式背(后面) 奈咿(哪里) ­知落(内面) 知出(外面) ­6、植物、动物:禾(水稻) 包粟(玉米) 粟咿(小米) 蕃瓜(南瓜) ­麻咿(芝麻) 番豆(花生) 蕃薯(红薯) 牛牯(公牛) ­牛嬷(母牛) 猪瓜(公猪) 猪嬷(母猪) 牛崽咿(小牛) ­阿鹊(大喜鹊) 禾毕里(麻雀) 老虎哥(螳螂) ­黄嚓(蟑螂) 蚁公(蚂蚁) 官蜱(臭虫) 狗虱(蚤) ­火炎虫(萤火虫) 蛤 (青蛙) 脚鱼(鳖) 拉蝰(蜘蛛) ­滑哥(塘虱) 鸡公(公鸡) 鸡嬷(母鸡)玄(蚯蚓) ­7、房屋器皿:屋(房子) 灶前(厨房) 洗身间(浴室) 屎湖(厕所) ­水杓(瓢) 水角(口盅) 箸(筷子) 斗公(大碗) ­单被(被单) 钵皮(大陶碗) 烟筒(旱烟斗) 调羹(汤匙) ­面盆(脸盆) ­8、食品:腊鸭(板鸭) 锗利(猪舌头) 禾镰铁(猪胰) 滚水(开水) ­蒸笼 (年糕) 精肉(瘦肉) 咸解(菜甫) 豆腐霉(腐乳) ­9、衣饰:底衫(内衣) 底裤(内裤) 节裤(短裤) 棉楼(棉袄) ­大褛(大衣) 围身裙(围裙) 裤头带(裤带) 背心咿(背心) ­10、红白事:娶新晡(娶儿媳) 做好事(办喜事) 转火(迁新居) ­做生日(庆寿) 养崽(分娩) 过身(逝世) 铲地(扫坟) ­出月(满月) ­11、日常生活:项床(起床) 梳髻(梳头) 漆眼昏(打瞌睡) 闲谈(聊天) ­漏忘(忘记) 剃头(理发) 炙火(烤火) 炙暖(取暖) ­洗身(洗澡) 走吾得(离不开) 行吾得(走不动) ­揩担(挑担) 赴街(赶集) 难为你(麻烦你) 怕丑(害羞) ­话你知(告诉你) 零俐(干净) 好(肮脏) 好烦(厌烦) ­好懒(很懒惰) 尽叫(大声哭) 尽喊(大声叫喊) ­尽找(寻找) 尽骂(大声骂) 尽走(快步走) 企(站) ­着衫(穿衣) 籴米(买米) 粜谷(卖谷) 竹篙(竹竿) ­脚迹(脚印) 撞到 (碰见) 归家(回家) 乌(黑) ­好快(很快) 好会(很能够) 舞钱(挣钱) 吾好舞(吾好办) ­舞吾到(搞吾到) 舞坏(弄坏) 舞吾动(搬不动) ­墙眼(墙上有孔或有窟窿) ­12、动词和形容词:睇(看) 望(看) 叩下(蹲) 掂(用手提) ­行(走) 乖(听话) 抵(合算) 挽(悬挂) ­律下(往下掉) (宰杀) 锔(强人所难) ­嘬(音说,吸吮) (没有) 膨(不饱满) 撮(欺骗) ­好彩(聿亏) 尽命(拼力) 激气(心情忧郁) ­讲鬼(乱说) 眯猛(牢固之意) 冇变(无法改变) ­千祈(一定) 习凉(凉爽) 角落里(边缘处) ­眼铁铁(瞪眼睛) 牙察察(呲牙裂咀) ­冇定着(说不定) 相干(没关系) ­行衰运(运气不好) 括煞(无可奈何) ­死犁犁(筋疲力尽) 半天吊(上下不到边) ­扯大炮(吹牛皮) 昂昂雅雅(争吵不休) ­喷喷出(不停地溢出来) 哩哩罗罗(说话不清晰) ­想下来(研究研究) 丁丁转(旋转不停) ­轰轰响响(很响) 奔巨(给他) 亚吾曾去(有没有去) ­车打车(整车) 喷喷香(很香) 滑溜溜(很滑) ­搞笑骂人土话:打耙鬼、唔够聊、毛呐答、天遭满、癞痢头、眼灿头、好架势、番薯头、粪箕掂、粪箕埋、粪箕状、屙赤痢、过摸绝代、把涯杀几、占千刀、早死种、毛好死、掂贰益吨机、­傻瓜:饿古、饿麻、46货、­一些常说且比较固定的常用语1、兜冷石把崖坐——指双方商量好去做某件事,其中一方失约。

惠州31种传统小吃之客家粄

惠州31种传统小吃之客家粄

惠州31种传统小吃之客家粄惠州31种传统小吃之客家粄有人说:说粄字吃粄食的人就是客家人。

这个连汉语词典里也找不到的字,的确是客家话所独有的,它相当于汉语里的“糕”字,也是邻近的闽南语的“粿”字。

“美味广东———寻找广东十大传统美食之乡”活动将于年底揭晓,其中惠州有31种“广东百味传统特色小吃”参与竞选。

其中“粄”就占了8个,你吃过这些客家特色吗?一萝卜粄萝卜具有消痰化气的功用,味道清甜而价格低廉,深受客家人的喜爱。

用萝卜丝和粘米粉做成的萝卜粄,是客家人年节特有的年糕之一。

先把萝卜刨成丝,并加入些许水煮约10分钟至变成透明色状,熄火加些许盐拌匀待凉备用。

油锅里放几粒大蒜和少许姜丝爆香,然后把姜蒜滤去,再根据各人所好,加入适量的盐、猪油、味精、少许白糖、五香粉、胡椒粉、虾仁、香菇丁、猪肉粒等,猛火稍微翻炒即可。

二艾粄客家人清明节必吃的是“艾粄”。

艾是一种野草,艾草与糯米粉搓揉做成的就叫艾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但清明时节,细雨纷纷,是艾草最鲜嫩的时候。

艾草长在田头溪边,叶子像菊花的叶子,味苦。

采了它煮熟,用刀的背面剁烂后放到糖水里煮沸后与糯米粉搓成粉团,再弄成薄薄的圆圆的面皮,里面包了黄糖和花生末,做成三角锥形状,放在用蕉叶垫着的蒸笼里蒸熟,别有一番风味。

三眉豆粄作为客家人,不会不知道眉豆粄是何物吧?眉豆为褐红色豆,成品有点像三明治,上下两层为糯米糕,中间为一层熟眉豆。

上层白糯米上还撒一层芝麻和虾米。

一蒸出来就是用像车轮子大小的一大块出来。

要一块钱的就割一小刀,二块钱就割大点。

四大笼粄(年糕)北方人称“年糕”,客家人称“甜粄”,“大笼粄”是惠州民间对其的特称,是用大笼蒸煮之谓。

大笼粄被称作“年糕”,当然就是过年的专用食品了。

由于过年多用它祭神、祭祖、祭灶君,所以被视作是过年的祭祀食品。

大笼粄在用料上和北方的年糕稍不相同,而和客家的甜粄相近,均是以糯米粉为主料。

视各人的需要加入红糖、冰片糖、白糖或者砂糖,又根据粄的软硬程度加粘米粉。

武平簸箕粄

武平簸箕粄

武平簸箕粄
一、简介:
簸箕粄是著名的汉族小吃,属于客家菜。

相传发源于武平一带。

簸箕粄——客家人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美食,因用米浆均匀摊在簸箕中蒸熟包肉(菜)馅而得名。

二、用料
粘米、四季豆(或青菜)、猪肉末、香葱、盐、油、生抽等。

三、制作过程:
1、前一天把米浸好,淘干净;
2、第二天把米磨成米浆。

(现在都是用机子打米浆)
3、把猪肉末加盐、生抽调味,炒熟;四季豆切碎,炒熟,加猪肉末混合,做成馅;
4、葱切碎,锅里放油爆成葱油;(火力要小)
5、准备好蒸工具,锅里放水煮开,放蒸架;
(铝铁盘)(蒸架)
6、蒸热的铁盘上涂好油,放适量米浆,把米浆蒸熟成米皮;
7、包上馅,成条状;
8、浇上葱油,即可食用;
9、配上排骨汤,更是一道美味……。

客家方言词语和句子——客家文化

客家方言词语和句子——客家文化

一、词语
阿公(爷爷)阿婆(奶奶)阿爷(父亲)
丈人佬(岳父)毑公(外公)毑婆(外婆)
丈人婆(岳母)心舅(儿媳)满姨(最小的姨妈)
爷娭(父母)继父爷(继父)老弟(弟弟)
阿哥(哥哥)佢(他、她)老妹(妹妹)
俫子(儿子)家官(丈夫的父亲)阿姐(姐姐)
老妹婿(妹夫)大颈茎病(甲亢病)
日头(太阳)落水(下雨)田塍(田埂)
火闪(闪电)古井(井)中晡日(今天)
上昼(上午)热痱子(痱子)日子辰(白天)
婿郎(女婿)佢们(他们)月光(月亮)毛毛水(毛毛雨)山顶高(山上)雺露(雾)
涡螺漩(漩涡)昨晡日(昨天)旧年子(去年)
下昼(下午)五月节(端午节)荷水(挑水)打古井(打井)八月半(中秋节)担竿(扁担)
蕃薯(红薯)鸡嫲(母鸡)包粟(玉米)
毛芋子(芋)鼻公(鼻子)妇娘子(妇女)掌羊(放羊掌牛(放牛)啜巴(嘴巴)水瓜(西瓜)生疏人(陌生人)妹崽子(小女孩儿))角菜(菠菜)颈茎(脖子)舌嫲(舌头)
二、句子
食朝未曾?(吃早饭没有?)
中晡昼食么个?(今天中午吃什么?)
食朝未曾?(吃早饭没有?)
食嘿了。

(吃过了)
天暗了,该食夜了。

(天黑了,该吃晚饭了。


草紧扯紧多。

(草越扯越多。


你去哪子?(你到哪里去?)
管下佢。

(不管他。


火曹嘿佢!(干杯!)
食嘿佢!(把它吃了!)
碗拿分佢打烂嘿了。

(碗被他打烂了。

)。

客家方言_粄_类词与客家民俗

客家方言_粄_类词与客家民俗

广东梅县 粄 pan31 ε31
广东兴宁 粄 pan31
广东东莞清溪 粄 pan42
广东深圳沙头角 粄 pan42
广东惠州 粄 pun35
广东龙川老隆 粄 p n34
广东揭西河婆 粄 pan31
广东丰顺汤西 粄 pan53
福建永定下洋 粄 pan53
福建上杭 粄 pan31
①四川成都客家方言材料由兰玉英教授提供 ,泰国曼谷引自陈晓锦《泰国的三个汉语方言 》(未刊稿 ) ,台湾美浓 、苗栗为网上搜得 ,其 余为作者调查 。
[摘 要 ] “粄 ”是客家方言的特色词 。在各地客家方言中 ,其使用有较大程度的一致性和丰富性 ,对外 则显示出较强的排他性 。本文主要从客家方言丰富多彩的“粄 ”类词透视客家的民俗风情 。全文分四部分 : 一 、客家方言“粄 ”的独特性 ;二 、客家方言“粄 ”的一致性 ;三 、客家方言“粄 ”的丰富性 ;四 、“粄 ”与客家的民俗 风情 。
据我们目前所知 ,也有个别非客家方言区 说“粄 ”的 ,如阳江闽语 (音 [ puan31 ] ) 、海南闽语 (音 [ ≠bua325 ] ) ,可能是受客家方言横向渗透的 结果 ,当然也可能是异地存古现象 (福建闽南本 土及广东潮汕均无此说 ) 。
二 、客家方言“粄 ”的一致性
在客家方言内部 ,“粄 ”的使用也有较大程 度的一致性 ,不但客家大本营闽粤赣三省分布 较一致 ,大本营之外的广西 、四川 、海南 、台湾等 地也很一致 ,甚至随客家人的足迹散播到了泰 国 、马来西亚等地 。详见下表 ① : [ 5~10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客家文化知识资料

客家文化知识资料

客家文化知识资料
客家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特有文化,是华人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以下是关于客家文化知识的一些资料:
1. 客家人的起源
客家人是中国南方较早的移民之一,主要起源于湖南、江西、广东、福建等地。

客家人的祖先曾先后历经中原、淮河、江南等地区的移居和迁徙,最后逐渐定居于南方丘陵和山区。

2. 客家语言
客家人的语言为客家话,是汉语方言之一,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等地。

客家话是一种声调语言,用笔记音符进行书写。

3. 客家人的生活习惯
客家人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较为特殊,崇尚工作、勤俭节约,注重家族文化和家族传统,重视家庭、教育和婚姻,尤其是男女平等、严守婚姻忠诚等。

4. 客家建筑
客家建筑是客家文化的代表。

客家人兴建的土楼是客家建筑的一大特色。

土楼是客家人的居住和防御建筑,通常是一个圆形或多边形的建筑,高四至五层,底部直径可达十米以上,内部多层楼梯环绕,居住密度高,非常适合节约用地,同时能够抵御外敌入侵。

5. 客家民俗
客家民俗传统也十分丰富,如“三月三”、婚礼仪式、踩青、拉花篮等传统节日和活动。

其中,“三月三”是客家人的重大节日,是用来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6. 客家饮食
客家饮食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独特饮食文化,以口味重、辣、酸而闻名。

客家人喜欢食用盐腌制的肉类和腌菜等食品,牛肉、羊肉、猪肉等都是客家饮食中的主要食材。

客家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化,体现了客家人的生活习惯、传统习俗和建筑特色等方面。

了解和传承客家文化是维护中华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客家话方言大全

客家话方言大全

客家话方言大全客家话,是中国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台湾等地。

客家话是中国五大方言之一,也是汉语方言中的一支。

客家话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客家话有着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客家话中,有许多词汇和短语是其他方言所不具备的,这些词汇和短语反映了客家人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比如,“囍”(xi)是客家话中常用的祝福词,表示喜庆和祝福。

客家话的语音特点也是其独特之处之一。

客家话的语音音调较多,有七个音调,这在汉语方言中是比较罕见的。

这也给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在客家话的语法结构中,也有一些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不同的地方。

比如,在客家话中,动词的变化形式相对较少,名词和代词的变化也比较简单。

这种简洁的语法结构使得客家话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方便实用。

客家话作为中国的一种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客家人的文化符号和精神纽带。

通过学习和传承客家话,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客家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客家话方言的丰富多彩,让人们在交流中更具魅力和个性。

在当今社会,客家话的传承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一些方言逐渐失传,客家话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客家话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让客家话在当今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总之,客家话作为中国的一种方言,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承载着客家人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

通过学习和传承客家话,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我们应该重视客家话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让客家话在当今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客家话的魅力将会在传承和发展中得到更好的展现。

客家话日常用语

客家话日常用语

客家话日常用语
1. “涯爱食饭啦!”(我要吃饭啦!)比如:“阿爸,涯爱食饭啦,肚饥死哩!”
2. “佢好靓哦!”(他/她好漂亮啊!)像这样:“哇,你看阿妹佢好靓哦,真系眼碌碌哩。


3. “崖兜系客家人!”(我们是客家人!)可以说:“涯兜系客家人,有着独特个文化,系唔系好自豪?”
4. “唔好吵啦!”(不要吵啦!)例如:“细佬仔,唔好吵啦,涯都烦死哩!”
5. “今晡日天气好好哦!”(今天天气很好哦!)像:“今晡日天气好好哦,好适合出去料哦!”
6. “快滴来!”(快点来!)好比:“阿姐,快滴来,电影要开始哩!”
7. “涯好中意汝!”(我很喜欢你!)例如:“阿妹,涯好中意汝,汝知么?”
8. “做乜野?”(干什么?)可以这么说:“阿哥,汝系度做乜野?神神秘秘个。


9. “涯好累哦!”(我好累哦!)像这样:“做哩一日工,涯好累哦,好想摊下。


10. “唔该!”(谢谢!)比如:“阿伯,多谢汝帮涯,唔该!”。

了解客家方言

了解客家方言

了解客家方言导读:客家方言又称客方言,客话,客家话,属于汉语七大言之一。

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

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

从分布上看,主要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台湾,四川等7个省,海外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

具体说,国内主要分布:福建--闽西地区的长汀县,连城,上杭等8个县。

广东梅州,惠州,蕉岭等16县市。

江西南部宁都,瑞金,兴国等14县市。

此外,非纯客县,如福建南靖,平和,绍安,龙岩;广东潮州,海丰,韶关,东莞;江西铜鼓,广昌,永丰等不少县市的许多地区也讲客家话。

此外,台湾海南四川湖南等不同程度地分布着客家话。

依据内部的差异,客家话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客家话,以梅县话为代表的粤东客家话,以赣县蟠龙话为代表的赣南客家话。

进一步,可以分为如下八片:汀州片(又称闽客片),粤台片,粤中片,惠州片,粤北片,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

客家话主要特点是:语音上:多送气音,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大多变读为送气清音,如,"别,步,抱"多读作【p'】,"地,大,弟"读作【t'-】,"在,字,坐"读作【ts'-】,"旧,舅"读为【k'-】。

古非敷奉声母部分字今读作,而客话读重唇音,如"斧,分,放,腹"念【p-】,"孵,讣"读【p'-】,"扶,肥,饭"也念【p'】。

古晓匣母合口字,客家话中多读【f】声母或【v-】,如火,花念【f-】,"话黄换"念【v-】。

古是晓组声母(如"基,欺,希"的声母),在细音前不腭化,仍保留舌根及喉音【kk'h】的读法;大部分地区没有撮口呼韵母,撮口呼韵母混入齐齿呼韵母;古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各地不同程度地保留着。

客家方言是什么

客家方言是什么

客家方言是什么
客家方言是中国汉族中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广东、
广西、福建、江西、湖南、台湾等地。

客家方言是汉语的一种分支,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语音特点
客家方言的语音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声调系统:客家方言通常有七个声调,声调起伏较大,是客家方言
的重要特征之一。

2.音韵特点:客家方言的音韵系统相对复杂,包括元音韵母的变化较
多,有许多变调现象。

3.辅音特点:客家方言的辅音系统较丰富,声母和韵母的组合形式多
样,具有一定的特色。

词汇特点
客家方言的词汇主要受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表达方式简练、生动,
富有土地特色和风土人情。

客家方言中有许多特有的词汇,反映了客家人的传统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语法特点
客家方言的语法结构灵活多变,句式简练清晰。

客家方言的语法规则较为简单,但也有一些独特的语法现象,如动词的时态变化较为灵活,语序灵活多变等。

传承与发展
客家方言作为一种少数民族语言,面临着继承和发展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
和文化的交融,客家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同时也在一些文化活动中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客家方言是中国汉族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通过对客家方言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和民族特色,促进语言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

用客家话读唐诗

用客家话读唐诗

用客家话读唐诗昨天(8月15日),我在《客家人爱吃“粄”》的短文中谈到“粄” 是古汉语。

客家话中的古汉语,远远不止一个“粄”字。

只要稍加注意,客家话中(尤其是闽西客家话)还保存有很多来自中原地区的古汉语。

例如:稻叫禾(古诗:锄禾日当午);墙叫壁(家徒四壁);穿衣叫着衫;吃饭叫食饭;爷(客家话念ya)指父亲,父子两叫两子爷。

《木兰诗》中“阿爷无大儿,木兰为长兄”中的“阿爷”是指花木兰的父亲;爹(客家话念da )指爷爷(把祖父叫爹爹);走路叫行路;快跑叫快走。

“着”、“食”、“行”、“走”都是古代常用语,客家话还保持原来的含义(古时没有跑字,只有走字;唐以后才用跑取代走字)。

语言学家说,粤语方言大多是秦朝正音,客家话大多是唐音。

所以用客家话朗诵唐诗,其效果会比用普通话朗诵还押韵。

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客家话“斜”念xia,第二声,与后一句的“家”押韵;再如杜甫《禹庙》诗:“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客家话“蛇”念sa,第一声,与前一句的“斜”(xia)前后押韵。

白居易《长恨歌》中:“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客家话“夜”念ya ,第四声,按客家话朗诵就押韵。

这都证明客家话仍保留着唐音成分。

宋人苏东坡一首《浣溪沙》里,有“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其中“车”字,客家话念ca,第一声。

用客家话朗读很押韵,用普通话读就没有韵味。

客家话之所以具有唐音,与客家人的身世有关。

所谓客家人,指的是在东晋末年、安史之乱和靖康之乱时期,大批中原人士南逃湖北、湖南、山东、安徽,最后聚集在赣南、闽西、粤北一大批移民。

清朝康乾时期,又由赣南、闽西、粤北三地,再往南、往西迁徙,到广西、四川以及东南亚各地。

这些从中原南迁的移民,被视为“客户藉”,或称为客家。

他们从中原南迁后,受原住民影响,语言有变化,但大多数客家人还保存了不少原来中原地区的唐音。

尤其闽西山区的客家人,那里土著人比平原地区少,语言、风俗习惯受到的冲击也少,所以能保存较多的中原人的语言和风俗习惯。

描写笋板文章

描写笋板文章

描写笋板文章笋板(粄)是最典型带有浓厚的中原饮食文化烙印的特色传统小吃,属于客家菜。

客家族群长期在迁移中漂泊,对吃虽不十分讲究,但他们根深蒂固、始终如一地延续中原饮食习惯,大埔笋板就是客家人运用智慧,在穷困艰辛的环境中创造出的在精神和口味上享受的客家美食。

制作方法原料:新鲜竹笋、米粉、木薯粉、香菇、瘦肉、木耳、豆干,香菜。

调料:姜末、蒜蓉、精盐、胡椒、香油。

笋板制法的工艺:一是制皮,二是制馅,三是掌握火候。

制皮选用农家薯粉,用滚沸水拌和揉搓,再加适量芋茸制成面皮,包入用瘦肉、竹笋、香菇、虾米等爆炒的熟馅料,包成类似“饺子”形状,蒸约8分钟即成,具有皮滑爽,色泽晶莹透亮,馅汁鲜香的特点。

笋板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在其制作上的选料、烹制技巧上进行创新,在不失其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馅料可用蟹肉、鱼翅、鲍鱼、海参等名贵高档原料进行烹制;在造型、摆盘上精细加工,制成具有不同口味的高档食品。

历史故事据说,笋板乃宫廷食品。

旧时,梅州大埔县茶阳镇饶进先的祖上曾在宫廷掌过厨,有一手烹饪技术,深谙宫廷膳房做肉圆和笋板及调味秘方。

后饶进先的祖上带领一家老小回到家乡茶阳,当时茶阳乃县城所在地,商贸云集,商贸繁荣,饶进先的祖上于是利用所掌握的技术做起了那时茶阳独一无二的笋板和肉圆小食,并取宝号“名家斋”。

名家斋做的肉圆个子大,脆生生的十分爽口,而笋板更是叫绝,本来你只是吃肉圆的,但闻着别人吃笋板嚼出来的香味,撩得你禁不住想尝试,一吃开了口,那股特殊的香味使人吃了丢不下筷子,不吃饱肚子你是不会走出名家斋的。

老一辈的人有一句这样的口头禅:“去了县城没去名家斋真是亏了你的嘴,白跑一趟县城”。

饶家祖上做肉圆和笋板的手艺作为传家宝一代代传下来,传内不传外,授男不授女,到了饶进先(解放前)一代,名家斋字号叫响了全城,生意越做越旺,门庭若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 1期 No. 1 2010
暨南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ourna l of Jinan Un iversity( Ph ilosophy and Socia l S ciences)
总第 144期 Sum No. 144
客家方言 ∀ 粄 #类词与客家民俗
练春招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岭南文化研究中心, 广东 广州 510632)
梁 ∃ 宗懔 荆楚岁时记 !: ∀ 是日, 取鼠麴汁蜜和 粉, 谓之龙舌米半, 以 厌时气。# 玉篇 !食 部: ∀饣半, 屑米饼。# 正字通 !: ∀ 饣半, 饼别名, 六朝人呼饼 为饣半, 或麦面、或屑米为之。旧注: 专属米饼, 非。# 南史 ∃ 齐宗室传 ∃ 衡阳王道度附萧钧 !: ∀ (钧 )所生区人病, 便加惨悴, 左右依常以五色 饣半饴之, 不肯食。#又 孝义传上 ∃ 郭世通附郭 原平 !: ∀原平号恸, 日食麦饣半一枚, 如此五日。# 可见, ∀ 粄 ( 、 米半 饣半 ) #是一 个古语 词, 但这 个词现 代汉语普通话中已不用, 其他方言也基本不用, 而独在客家话中保留了下来。下面是 汉语方 言词汇 !所列各地方言统称词 ∀ 糕 #的不同说 法 [ 1] 127:
一、客家方言 ∀粄 #类词的独特性
∀ 粄 #是客家方言的特色词, 各地均读作 ∀ b n#, 本字为 ∀粄 #。这是一个承传词, 玉篇 ! 米部: ∀ 粄, 米 饼。# 广 韵 !上 声缓韵 博管切: ∀ 粄, 屑米饼也。# 唐 ∃ 玄应 一切经音义 !卷 18 引晋 ∃ 葛洪 要用字苑 !: ∀ (粄 ) 布满反, 餈类 也。#唐 ∃ 段成式 酉阳杂俎 ∃ 酒食 !: ∀ 色作一 合者皆糖蜜, 副起粄法、湯胘法、沙碁法、甘口 法。#文献记载尚 有异 体字 ∀ 米半 #、∀ 饣半 #, 广 韵 ! 亦收了这两个与 ∀ 粄 #同音同义的字。南朝 ∃
至咸丰六年, 其地诸本地系人, 以 &仇客分声 ∋ , 借 端攻杀, 客人起与抗斗, 直至同治六年 (西 元 1867), 广东巡抚蒋益沣, 议令土客联和, 另划赤 溪一厅, 互易田地, 一场风潮, 始告解决; 而客家 第五期的迁移运动, 亦遂开始。先是划赤溪厅为 善后区域, 本地系人已无 异议 % %#[ 4] 62因此, 罗 香林先生把赤溪划入纯客住县之列 [ 4] 95。今广东 已无赤溪县, 1953年时并入了台山县。
仙人粄 (淀粉加仙人草根制成 )、芋卵头粄 (粳 米粉掺芋头丝蒸制成 )、芋丝粄 ( 糯米粉加葱花 或萝卜丝、芋头丝等做成扁圆形, 油炸而成 )等, 旧时饥荒时节还有糠粄; 可以以制作形状为名, 如: 耳公粄 ( 形状像耳朵 )、舌嫲粄 ( 形状像舌 头 )、疙瘩粄 (面粉加水搅匀后用汤匙舀进开水 里煮, 熟后一团一团像疙瘩状 ); 可以以颜色为 名, 如红粄子、黄粄; 可以以加入的辅料为名, 如: 糖粄 (用红糖蒸制的糯米糕 )、酒粄子 (无馅 小汤圆, 煮时放进酌量糯米酒 )、灰水粄 ( 做此 粄的水是用稻草灰煮成的 ); 可以以制作方式或 动作为名, 如: 酿粄 (粄皮里包馅儿 )、煎粄子 (用加热的糖浆水拌糯米粉, 做成圆形或椭圆 形, 用油炸, 方言说 ∀煎 # )、搞粄子 (粳米制的圆 形糕点, 因制作时搞成圆团, 故名 )、熝汤粄 (无 馅小汤圆, 煮时放到开水里烫一烫即可, ∀ 烫 # 方言说 ∀熝 #, 故名 )、熇粄 ( ∀ 熇 #为干烧 ) ; 可以 以制作工具为名, 如: 印粄 (用印模印, 既是工具 也是动作 ); 可以以制成后的质地为名, 如: 冇粄 (此 粄制 成后 中空蓬 松, 方言 说 ph a∃52, 俗 写作 ∀冇 # ); 可以以功用或目的为名, 如: th an31桥粄 (做此 粄 的 目 的 是 为 了 ∀ th an31桥 # 即 ∀ 架 桥 # ); 等等。
三、客家方言 ∀粄 #的丰富性
客家话的 ∀粄 #单用时为各类糕点的统称, 不限于大米制作的糕点。在这个统称词下 有诸 多的特称词, 据统计, 客家地区经过不同的加工 手法制作出来的各种 ∀ 粄 #类总计有 200 款之 多。以福建省武平县岩前镇为例, 就有糯米制、 粳米制、杂粮制的各种粄类几十种, 这些 ∀ 粄 # 名称各异, 命名理据丰富多彩。可以以原材料 为名 (这是最多的一类 ), 如: 糯米粄、粘米粄、 麦粄 (农家自种的小麦磨成粉制 )、面灰粄 ( 面 粉制 )、芦粟粄 ( 高梁粉 制 )、粟粄 ( 红小米 粉 制 )、薯粉粄 (淀粉制 )、莨芋头粄 ( 蕉芋制淀粉 后的渣研成粉制成 )、树子番薯粄 (木薯粉制 )、 艾粄 (加艾草制成 )、苎叶粄 ( 加苎麻叶制成 )、
楊小坑 餈粑 t h i21 pa34 茶 果 t h a21 k 31 糕粄 kau34 pan31
蕃田 茶果 t h a21 kw 35
泰亨 茶果 t h a21 kw 35
濠涌 茶 果 t h a21 k 35 餈粑 t h i21 pa23
三门仔 茶果 t h a21 k 35 餈粑 t h i21 pa53
∃ 124∃
练春招: 客家方言 ∀ 粄 #类词与客家民俗
2010年 1月
福建武平 粄子 pan31 ts∀31
江西龙南 粄嘚 pan53 t 53
江西定南 米粄 m i31 pan31
江西安远 粄 p~ n31
广西容县 粄 pan21
广西福绵 粄 pan31
广西北流 粄 pan21
广西贺县莲塘 粄 pan21
[ 关键词 ] 客家方言; 粄; 民俗风情 [ 中图分类号 ] H 17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5072( 20社会生活的产物, 它既是民俗文化 的组成部分, 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方言 作为民族语言的地域变体, 它通行于某一地区, 是维持该地区社会生活的纽带。方言词语 不仅 仅是语言符号, 而且是具有象征作用的民俗符 号, 它们在民俗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重大的作 用。由于 ∀ 百里不同风, 十里不同俗 #, 民俗具 有很强的地方性, 表现这些民俗的方言词语也 就有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点。本文主要从 客家 方言的 ∀ 粄 #类词透视客家的民俗风情。
从我们现有收集到的资料来看, 各字典辞 书的佐证材料皆为客家话, 如 汉语大词典 ![ 3] ∀ 粄 #字条所举例证 中国歌谣资料 ∃ 农民十二 月 !: ∀ 妇人转外家, 甜粄用油煎。#系客家歌谣。
汉语方言大词典 !第四卷 ∀ 粄 #字条下所列说 此词的第一方言为客家话, 第二方言为粤语。但 在粤语条下所举地点为赤溪, 例证是 1920年 赤 溪县志!: ∀ 粉饵谓之粄。 % %今县俗以粉为年 糕, 谓之甜粄, 松糕谓之发粄。#[ 3] 5136按, 赤溪方言 实为客家话, 罗香林 客家研究导论 !: ∀乾嘉以 后, 客家在台山, 开平, 四会一带者, 因人口激增, 势力扩展, 始则租赁土人的田地, 以耕以殖, 继则 渐次设法收买, 成形与土人相对竞争的局势; 迨
广州 糕 kou53 55
[ 收稿日期 ] [ 作者简介 ] [ 基金项目 ]
2009 - 11- 25 练春招 ( 1965 ) , 女, 福建武平人,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岭南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 博士。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客家方言词汇深度调查 !。
第 32卷 第 1期
元洲仔 果 kue53 餈粑 tsi44/32 pa33
香港新界的汉语方言分属于客、粤、闽 三大 方言, 它们在相对狭小的地域之内长期紧密接 触和密切交流, 由此出现了许多共同的说法, 其 横向的渗透关系是明显的。但我们仍可以 根据 某些区别性特征把它们区分开来。上列 ∀ 餈粑 (糯米制品 ) #一词正是如此, 其说法虽然多样, 但荔 枝莊、麻雀 嶺、赤泥坪、楊小 坑四 点都保 留 了固有的 ∀ 粄 #的说法, 为客家方言点无疑。
广东梅县 粄pan31 31
广东兴宁 粄 pan31
广东东莞清溪 粄 pan42
广东深圳沙头角 粄 pan42
广东惠州 粄 pun35
广东龙川老隆 粄 p n34
广东揭西河婆 粄 pan31
广东丰顺汤西 粄 pan53
福建永定下洋 粄 pan53
福建上杭 粄 pan31
( 四川成都客家方言材料由兰玉英教授提供, 泰国曼谷引自陈晓锦 泰国的三个汉语方言 ! ( 未刊 稿 ) , 台湾美浓、苗栗 为网上搜得, 其 余为作者调查。
四川成都 粄 pan31
海南儋州 粄 pan31
台湾美浓 粄 pan31
台湾苗栗 粄 pan31
马来西亚柔佛新山士乃 粄 pan31
泰国曼谷 粄 pan31
此表反映虽未必全面, 但足以说明客家方言 区 ∀粄 #的分布范围之广, 其内部一致性之强。
当然, 也有一些客家地区不说 ∀ 粄 #的, 如 赣南宁都、大余, 闽西长汀、宁化, 粤北、粤西等 地。其中, 粤西廉江石角说 ∀ 米乞, 屑米。# 集韵 ! 入声月韵恨竭切: ∀米乞, 米粉。#义通音不合 ), 赣 南宁都说 ∀ 米其 # (音 t#h i13, 集韵 !平 声之韵渠 之 切: ∀ 米其, 饼 属 # ), 大 余 说 ∀ 糕 #, 石 城 则 ∀ 米其 # ∀ 粄 #两说。闽西长汀说 ∀ 糏 #, 而长汀的这个 ∀ 糏 #在其他一些地方则是指磨碎的米粉 ( 玉 篇 !米部: ∀糏, 碎米也。# 广韵 !入声屑韵先结 切: ∀ 糏, 米麦破也 # )。至于 下一层次的特称 词, 则很难对齐。笔者曾列了 ∀ 煎粄子、发粄、熝 汤粄、艾粄、灰水粄、红粄子、搞粄子、酒粄子 #等 8条特称词, 就闽粤赣三省 9 个方言点进行调 查, 调查到最多的一条是 ∀ 艾粄 #, 对齐了 4个点 (梅县、安远、武平岩前、永定下洋 )。其余 7 条 则五花八门, 或者根本没有相应的说法。
[ 摘 要 ] ∀ 粄 #是客家方言的特色词。在各地客家方言中, 其使用有较大程度的一致性和丰富性, 对外 则显示出较强的排他性。本文主要从 客家方言丰富多彩的 ∀ 粄 #类词 透视客 家的民 俗风情。全 文分四 部分: 一、客家方言 ∀ 粄 #的独特性 ; 二、客家 方言 ∀ 粄 #的一致性; 三、客家方言 ∀ 粄 #的丰富性; 四、∀ 粄 #与客 家的民俗 风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