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班主任工作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贿赂”成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摘要:“教有法,无定法”,我们做班主任的应该用一切可以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办法,缩短我们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贿赂,我们的出发点是爱,而不是交换,只要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班集体,用而有度,殊途同归,能让班主任工作更高效又无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即便是争议颇多的“贿赂”,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贿赂
舒婷说:“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在班主任的航程上,我走过了三个春秋。
我有过迷茫、有过困惑,也有过一点点的收获,那就是对想为“贿赂”辩解。
一、网上话题“贿赂”——抛砖引玉
《班主任之友》论坛在08年元月发起过一个帖子:你贿赂过学生吗?
贴吧贴出这样一段话“有人曾经作过这样的调查:在所有被调查的教师中近70%的人有过向学生赠送小礼物或封官许愿的行为,一半以上的人有过对难以管理的学生迁就和降低要求的经历。
并且发现,学校办学声誉越好这种现象越普遍,在少数名校里,几乎所有的青年教师都进行过这种“贿赂”行为。
虽然许多教师认为这些做法都是出于正当的目的,事实可能如其所言。
但也不可否认,其间并非皆如他们所言。
绝大多数教师都承认,学校中确实存在着主观谋求教师利益而客观兼顾学生利益,或直接谋求教师利益而间接损害学生利益的教师“贿赂”学生的现象。
”
这个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这是很好的激励形式之一。
俗话说:“教有法,无定法”。
我们做班主任的应该用一切可以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办法,缩短我们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只要我们的出发点是爱,而不是交换,那就与社会上的贿赂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教有法,无定法——谈“贿赂”
老实说,做班主任我也“贿赂”过学生,而且还不止一次。
每次“贿赂”的结果,都感觉特好。
第一次贿赂学生,是在我大学毕业前的实习期间。
我在徐州市公园巷小学实习一年级语文兼班主任,实习一段时间我们收缴学费,为了又快又好地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我动了一些脑筋:当年陶行知先生用三颗糖果教育孩子认错,给我带来了一些灵感(当时自认为耍了一点儿小聪明)。
我买了一些糖果,下午在班上对孩子亲切地说:“老师买了一些糖果,作为奖品。
明天早上前二十名交学费的孩子就有机会得到老师的奖品。
我相信我们班
孩子都是集体荣誉感很强的孩子,这糖果不仅是糖果更代表一种荣誉,说明他对班级的事情很积极。
老师要看小朋友们明天的表现了。
”第二天的结果出乎意料的神奇,全班学费一次性交齐。
为此还被校长在例会上表扬了,说我办事效率高,我听了心理美滋滋的。
同时发生了一件我意想不到的小事,那天下午有个同事找到我说,他儿子中午回家不高兴,一问原因我笑了。
他儿子一定要他爸爸上午交钱,他同意了但有点纳闷。
儿子问他为什么他没有得到奖品?我给他爸爸解释因为他儿子是第二十一个交学费的。
为此我还特地买了一份奖品私下补给同事的儿子。
后来我反思:或许在学生的心里,老师这小小奖品更多的就是一种荣誉,徐州市区的学生,教师的儿子,糖果真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这件小事让我记忆深刻,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老师的一些小礼品,对于孩子不是“贿赂”,而是奖品,是激励,是更好地完成一件事情的动力。
三、高效了我的班主任工作——谢“贿赂”
走上工作岗位,做班主任我不忘经常贿赂学生,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这给我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听魏书生的思想报告会后,我学习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方法--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学生做了好事我会奖励铅笔;组长认真负责检查组员的作业,且能坚持做好的,我奖励笔记本;尤其班干部对班级做出较多贡献的,我偶尔也会奖励老师下晚自习请客——我亲自动手煮面条或者炒个菜,被我请过客的孩子特别自豪。
精神的激励是必要的,必不可少的,也是孩子内心的被尊重和赏识的需求。
物质的奖励也是可行的,且效果显著。
记忆最深的一次是2008年3月我请了两个星期的病假,我躺在家里,心里想着学生会不会出事情?毕竟六年级的学生,班主任的工作是请人代理了,可学生会认可临时班主任的吗?不知两周时间是怎么过去的,回到学校学生是一片欢呼,班主任回来了,班主任回来了,听得我心里暖暖的。
踏进教室,班长就递上一本笔记本,我惊讶地问她干什么的,她说:“老师这两个星期的卫生和考勤都记在上面,包括扣分情况。
”这时学习委也递上来一张纸条:“班主任,这是这两周的班级学习记录。
”我都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了,多好的班干部啊。
学生的那一点点小错又算得了什么?何况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我把纸条悄悄地放进了垃圾桶。
有人抱怨说:“一将无谋,累死千军”。
对于班干部的培养,是要讲点艺术的,如“贿赂”的作用就立竿见影。
记得刚开学时,我给每个班干部配了一本工作笔记本,在这时派上用场了。
教师对学生的奖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
它有两种作用:一是教育作用,对某一行为的奖励等于承认肯定这一行为的正确性。
强化学生作出正确行为的意念;二是激发作用,激励学生再接再厉,奋发向上。
对小学生来说奖励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高层次的学习动机,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他们往往是为得到老师、家长夸奖而学习的,奖励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好胜心,是管好班集体,提高他们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
奖励的形式有两种:一是物质的,给予奖金,给予奖品物件;二是精神的,如当众赞扬个别表扬,发奖状、红花、优胜红旗。
甚至一个点头,一个微笑等,都是一种奖励。
四、物质奖励等同于——真“贿赂”
奖励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一般来说做班主任的精神奖励更常用,因为他们认为给学生物质奖励他可能满足一段时间,而给他精神奖励,对他来说更有利培养他性格,培育他的自信,这样更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所以与其给学生物质奖励,不如给他精神奖励。
我不否认这种做法,但万事万物都不是绝对的,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哪怕再微小的物质奖励,都是他们梦寐以求的,都是外因促使他们上进的不竭动力。
从时效上来说,精神奖励一会儿就忘记了,物质奖励可以珍藏,时时用来激励自己,具有长效性。
因而我认为物质奖励就是穿了时装的“贿赂”,二者可以等同。
五、比较效果——惩罚与奖励(贿赂)
是惩罚差生,让他们害怕惩罚而努力学习比较有效。
还是奖励优生,让差生因为希望得到奖励而努力学习比较有效呢?惩罚差生,会让孩子有逆反心里,更加会不理睬你.。
奖励优生,会让差生有强烈的反感,更加不愿意哪么去做。
如果让学生自由选择,我想更多的学生会青睐奖励(贿赂)。
怎样对学生进行奖励呢?
第一、奖励的程度要和学生的行为相称。
既不能“有功不赏”也不能“无功而赏”。
第二、奖励应该及时,在学生表现出好行为,取得进步时,马上给予奖励。
第三.奖励的程度和方式应该灵活多样。
如同样一件好事,同样有进步,对好学生奖励可轻点,对一贯表现不好的学生,则大张旗鼓,重重地表扬。
第四.奖励应该尽量公平,没有偏私,甚至要“亲者少奖,疏者多奖。
第五. 奖励之后不应该有某些负效应,如被奖励者骄傲自满,忘乎所以;没被奖励的不服不满,学生之间互相嫉妒,闹不团结等。
无论是奖励失当,还是学生的认识问题,都应及时做好善后工作,加以补救。
其实贿赂学生,不是我的发明,当年北大名师潘光旦教授在西南联大上课时,每次走进教室,都要先从身上掏出一包香烟,抽出一支,问学生抽不抽。
学生不抽,他便点燃那支烟,开始上课。
由于他的课讲得好,经常是学生满堂。
真名士自风流,我虽然上不了北
大做教授,可是在这里还可以学习人家一下,别把班主任想得那么严肃。
学生中有人感到惊讶,觉得我连这样的事情都知道,可见肚子里还是有不少东西。
现在我想,其实贿赂不贿赂的,也不能说得那么难听。
当年陶行知先生用三颗糖果教育孩子认错,不也是一种教育的好方法吗?教有法,没有定,我们做班主任的应该用一切可以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办法,使学生亲近我们。
只要我们出发点是爱,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和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班集体,不管什么方法,用而有度,殊途同归,能让班主任工作更高效又无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即便是争议颇多的“贿赂”,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江苏:江苏教育报刊社主办
[2].杨九俊.小学语文课堂诊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5
[4].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教育探索.P.14. 哈尔滨:教育探索编辑部,2004.2期
[6].吴文侃,杨汗清.比较教育学.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7].江苏教育.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