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培《“世界的地区”三个教学难点探讨》举例说明学习“地区”的常用方法。
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1. 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籍:阅读有关区域地理的教科书和参考书籍可以帮助你对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研究案例:研究实际的区域地理案例可以帮助你了解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问题,并且帮助你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3. 参与田野调查:通过参与实地考察和田野调查,你可以亲身感受不同地区的环境和文化,从而更好地了解区域地理。
4. 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地理数据,你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变化趋势。
5. 参与讨论和辩论:与其他学生或专家一起讨论区域地理问题,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学科,同时也可以锻炼你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6. 实践应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地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地理常用的教学方法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地球上各种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学科。
在地理教学中,合理选择和应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几种地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是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地理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地考察可以选择城市、乡村、山区等不同的地理环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践能力。
二、地图教学法地图是地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地图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和解读地图,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和地理信息获取能力。
地图教学法可以结合地图绘制和地图解读,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制作过程和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比例尺、图例等信息,提高学生对地理空间结构的认识。
三、模拟实验法模拟实验是地理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补充教学方法。
地理学科的一些现象和过程难以直接观察和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
例如,通过模拟地层堆积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地理层序的形成过程,通过模拟气候条件实验可以让学生掌握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四、讨论研究法讨论研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小组讨论、课外调查研究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分析数据,并进行研究性学习。
通过讨论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
五、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地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地理知识以丰富多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可以结合地理图片、地理视频、地理模拟软件等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互动参与,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
六、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一种具体、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
通过真实的地理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突破地理教学难点的几点方法
突破教学难点的几点方法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师难以讲清的教学点,要想突破这些教学难度,光靠教师的语言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开动脑筋,寻找突破教学难度的最佳方法。
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方法,与同仁交流。
一、歌诀法,利于记忆1、世界气候类型是个难点,学生不会根据图表判断气候类型,12个月的气温和12个月的降水,不知道看哪个月的气温和降水,于是,我给学生讲了判断的方法,让他们看一月平均气温分类(北半球),指导他们“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给学生编了判断气候类型歌诀:看全年、记月份,抓住一月来分类;平均气温小于零,温带大陆或季风;若是气温过十五,热带四种必考虑;温带海洋、地中海,亚热带季风大于零;苔原、冰原、针叶林,冬季严寒夏低温;分类之后看降水,对照特征分得清。
2、《中国的行政区划》是中国地理教学的一大难点,也是重点,它与后面各章及八年级下册联系都很密切,因此,它也是解决后面问题的关键,这部分内容学好了,后面很多问题就简单了,但这部分内容很多也很难记,它不仅要记住各省的全称、简称、省会,还要记住它们的位置,因此,我让学生按历史上六个大区的划分来记(大陆上30个省份),我给学生编了个顺口溜:(按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的顺序)津京冀晋内蒙古,辽吉黑为东北区;闽赣浙皖沪苏鲁,豫鄂湘粤桂下数;云贵渝川藏西南,陕甘宁青新一户。
这六句话就是大陆上30 个省区的位置顺序,背背过这六句话填图也就很容易了,另外,再让学生结合拼图来记。
(港澳台琼单独记)3、黄河流经的省区:青蜀甘宁内蒙,晋陕河南山东4、长江流经的11个省市名称和位置记为:青藏滇川渝两湖(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与苏沪。
二、教具演示,直观形象教具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如图片、模型、玩具、自制教具、录音,光盘等,其中实物是最能让学生有真实感受的教具,学生通过真实物品的看、摸、等,不但能提高他们的好奇心,从而调动课堂气氛,定能使他们记忆深刻,对所写内容吸收得更加迅速和牢固。
中学地理教案:教学内容的难点与解决方法
中学地理教案:教学内容的难点与解决方法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涉及地球自然环境、人类社会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在中学阶段,地理科目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理解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难点,需要教师们采取一些措施来克服。
本文将从地理教学的难点和解决方法这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1. 地理教学的难点地理学的内容非常广泛,知识点比较多,涉及的范围很广。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需要解决以下难点问题:1.1 知识点多,难以记忆地理学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学生难以通过短时间的记忆掌握全部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巩固和加强学习。
1.2 地理术语晦涩难懂地理术语的晦涩难懂是很多学生不爱学习地理的原因之一。
学生不仅要了解每个术语的意义和使用方法,还要具备正确的发音和拼写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同时,能够逐渐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3 地图的阅读和绘制地图是地理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对于学生来说,地图上的符号和指示往往会让他们感到困惑。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练习地图的阅读和绘制,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这门学科的魅力和趣味。
2. 地理教学的解决方法2.1 知识点贯通,全面了解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贯穿教学内容,建立基础知识架构,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相关知识。
要让学生理解地球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通过有趣的案例、故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和真实的生活情境建立联系。
2.2 以故事情境引入知识,让学生变身“小探险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和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
比如,在学习地球的自然环境时,可以将学生引入到某个山洞或乡村中去,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环境,感受地质、气象等因素对当地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变身“小探险家”。
2.3 以实地调查和模拟实验为主,让学生“动手做”地理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但是广义的概念和抽象的表述让学生没有感知地球的可能。
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学习区域地理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该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
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的分布和基本事实都属于自然地理概况,认识一个区域,一般从认识它的自然地理概况入手。
某一区域的人口分布和发展、经济部门的地域分布、环境和发展问题、文化的地域特征等都属于人文地理概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地理区域的学习中,并不需要学生认识每个所选区域的全部自然和人文地理概况。
在学习某一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况时,一般的方法是使用地图和资料。
上述概况的大部分内容属于地理分布的内容,可以在地图上读出。
有些内容无法用地图表现,如某些气候资料、某些文化方面的内容,则需要使用资料学习。
反过来说,如果学生能够比较有效地使用地图和资料,他们就有可能独立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概况。
第二,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该地区域地理特征。
一个地区的区域特征或是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事物方面表现,或是从该地区人文地理事物方面表现,或是二者的综合表现。
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可以分别从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植被特征等方面认识;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可以分别从人口特征、文化特征、经济特征、城市特征等方面认识;也可以将上述几方面综合起来认识,或是在综合的基础上认识区域最突出的特征。
因为区域的某一特征是区域内相关地理要素组合的体现,所以比较适合使用归纳的方法去认识。
教师可先告诉学生某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再到地图上验证,也可以使学生掌握区域特征,但掌握归纳的方法,更有助于学生独立去认识一个新的区域。
归纳的方法由具体到抽象,由未知到已知,本身就含有探究的成分。
第三,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认识这些地理特征的成因。
义务教育阶段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成因认识的要求不是很多,即使有所涉及,也多处于比较浅显的层次。
对区域人文地理特征成因的认识,则渗透到区域人文地理特征的教学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认识区域地理特征的成因,主要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
浅析地理教学难点的处理方法
l 象 难 及 处 方 抽 性 点 其 理 法
。
耋 C在 中 解 多酸 越 ’C0 溶 能 。0 水 溶 越 ’ 强对a。 解 性 C的
理 内 性 搴 茎 生 理 解 难 点 , 感 性 知 识 理 化 , 现 3 综 性 点 一 处 方 等 容 登 耋 曼性 实 合 难 “及其 理 法 为 了 帮助 学 使 ’ 一 “ 一 一 一 ~ “
以通 过 举 例 子 的 办 法 让 学 生 明 自其 内 涵 。 ② 实 验 法 。演 示 实 验可 化 无 形 为 有 形 、 平 面 为立 体 、 静 止 为 活 动 、 抽 象 为 化 化 变 具体 , 调 动 学 生 手 、 、 、 等 多 种 感 官 协 同 活 动 , 教 学 可 眼 耳 脑 使 规 律 若 按 纬度 位 置 , 分 为 低 纬 、 纬 和 高 纬 ; 按 海 陆 位 置 可 中 若 又 可 分 为 大 陆东 岸 、 岸 和 中 部 , 及 靠 近 大 陆 东 、 两 岸 的 西 以 西 岛 屿 和大 洋 中部 的 岛 屿 。气 候 因素 可 分 为太 阳 辐 射 、 气 环 大
难 点 可 感 易 解 。 例如 , 背斜 、 斜 的 根 本 区别 , 是 教 学 重 点 , 流 和地 面状 况 等 。各 知 识 要 点 的 主 从 地 位 , 常 因具 体 情 况 向 既 又 也是 教 学 难 点 。 如果 教 师 用 课 本 当教 具 , 学 生 把 书 本 想 象 的 变化 而 发 生 改 变 。 如 在 一 般 情 况 下 , 阳 辐 射 是 一 地 气 候 让 太
Co 2的 水 溶液 这 种 溶 液 呈 酸 性 。Ca 3可 以 溶 解 在 这 种 酸 性 Co
力 的状 况 不 同 , 的 易 于 接 受 , 的则 感 到难 以理 解 和 掌 握 。 Ca 3并 不 直接 溶 于 水 , 是 水 中先 溶 解 一 定 量 的 C 2 形 成 有 有 Co 而 o,
学习区域地理的五种方法
学习区域地理的五种方法1.地理观察法:地理观察是指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地理现象来了解和认识一个特定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当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比如地貌、气候、生态系统、居民生活方式等方面,来形成对该区域的整体认识。
2.地理调查法:地理调查主要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地理数据来研究一个特定区域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采访、统计数据等方式,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揭示出区域内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从而加深对该区域的认识和理解。
3.地理模拟法:地理模拟是指通过使用地理模型或模拟软件来模拟一个特定区域的地理过程和变化。
通过建立模型,根据区域内不同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模拟出不同时期的地形变化、气候变化、人口变化等情况,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一个特定区域的地理特征。
4.地理比较法:地理比较是指通过比较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变化,从中发现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特定区域的地理现象。
通过比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比如地貌、气候、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等因素,可以发现相似和不同的地理规律和特点,从而加深对该区域的认知。
5.地理推理法:地理推理是指通过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推测和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地理原因和作用机制。
通过观察不同地理现象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分析其背后的地理因素和机制,可以得出一些结论,进而加深对该区域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通过以上五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区域地理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深入了解和掌握一个特定区域的地理特征、规律和变化。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补充,互相验证,从而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一个特定区域的地理情况。
浅谈地理教学中突破难点的几种方法
浅谈地理教学中突破难点的几种方法在文综里面,地理是最难学的,也是拉分的科目,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主导者,怎样才能有效突破难点,增强教学效果?在长期的教学中,本人尝试如下的做法:一、自制教具,直观演示,突破难点阳光直射点的移动,导致南北半球(除赤道外)昼夜长短出现有规律的变化。
这一部分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单用地图,很难解释清楚,而用简单的教具则能形象清晰地演示了。
随着直射点的移动,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具演示如下:图中黑粗线表示晨昏线(用木棍制作),小球(用红色乒乓球)表示太阳。
木棍中心对准地心,移动小球就可清晰演示晨昏线随着阳光直射点移动而移动的规律,从而导致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
二、实验演示,突破难点洋流是《陆地与海洋》的重点和难点,书中特别提到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密度流,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我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鱼缸一个(长80~100厘米,宽40~50厘米,高40~50厘米),略小于鱼缸宽度的打磨光滑的有机玻璃隔板一块,橡胶密封条若干,防水胶,食盐,红,蓝墨水,电水壶,水,两支温度计,天平。
【模型制作】将橡胶密封条裁成窄条,中间开一浅槽。
用防水胶将其牢牢地粘在鱼缸底部中线和相连的两侧位置,形成一防水导槽,并将有机玻璃板插入密封条,注意松紧适度。
这样就将鱼缸分成体积相等、水隔板分开的两部分。
【实验过程】将水温相等的两盆纯净水,一瓶蓝墨水。
其中一盆加入一定量的食盐,并搅拌均匀至全部溶解,加入蓝墨水,混匀,然后将水倒入右池;将另外一盆纯净水倒入左池中,要求水的质量同右池,待水保持平静后,再将隔板抽出。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加以描述。
现象:加入食盐的右池(蓝色)水体下降并由底部流入左池,与此同时,未加入食盐的左池水面相对上升,并由表层流入右池。
通过实验让学观察总结两池水体流动的方向及原因(两侧水体密度不一样,底层:密度大的右池流向密度小的左池,表层:密度小左池的流向密度大的右池),此图表示的水流流动原理与实验原理一样,至此突破了密度流这一教学难点。
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阅读地理教科书:阅读地理教科书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可以获取到系统的地理知识。
2. 浏览地理资料:阅读地理相关的书籍、杂志、期刊,浏览地理网站、地理数据库等资源,获取更多地理信息。
3. 观看地理纪录片:通过观看地理纪录片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和人文特点。
4. 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学习区域地理最直观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参观地理景点、参加地理考察团等方式进行。
5. 参与地理竞赛和活动:参与地理竞赛和活动可以提高对区域地理的认知和理解,例如参加地理知识竞赛、地理角色扮演等。
6. 进行地理研究项目: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理主题进行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提高对区域地理的理解。
7. 制作地理图表和模型:通过制作地理图表和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地理现象
和地理关系,加深对区域地理的理解。
总之,结合理论学习、实地考察、多媒体资源、研究项目等多种方法,可以全面系统地学习和了解区域地理。
学习地理的好方法
学习地理的好方法学习地理的好方法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同时,学习方法也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有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的学习。
那么,怎样学习才能更高效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地理的好方法,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趣味法: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驾起兴趣这一记忆桥梁,使学生能在充满情趣的教学状态中记住零散、难记的地理知识。
例如,在讲湖南省政区图时,可让学生把湖南省的轮廓想象成一个人的侧面头像,再通过侧面头像这一轮廓引出湖南省四周所环绕的“邻居”:下巴下方为广西,衣领是广东,后脑挨着江西,头上顶着湖北,额头上方是重庆,鼻子挨着贵州。
这样通过饶有趣味的比喻,就把湖南的相对位置很快的记住、记牢。
二、象形法:把地理事物想象成实物、数字、字母、几何图形、汉字等。
想象不求统一,不同学生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想象,关键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例如:一些河流像黄河、长江,黄河像个大“几”字,长江像个英文字母“W”。
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此形,然后让学生沿着图形分出上中下游,这个略图栩栩如生,因此借助此图加深了记忆。
三、对比法:对比法是一种很活跃的思维方式,它能够由一个知识点联想到其他的几个相对立或相似的知识点上,记忆起来,费时少,收益大,能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例如,讲西欧大陆西部的岛国英国的海陆位置时,联想亚欧大陆东端的岛国日本,可以对比出它们的共性都是岛国,不同之处就是英国是个大西洋中的岛国,日本是一个太平洋中的岛国。
这样,通过对比,两个地理事物的特征就鲜明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四、因果法: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统一体,所以记忆地理相关问题时,要注重地理事物、现象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以这个问题做为“果”找出“因”来: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夏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水土流失加剧。
这样通过“因”推导“果”或者由“果”分析出“因”来,记忆时知识就系统多了。
总结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总结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区域地理的过程中,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是一些总结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要点:1. 完整地了解地理概念:在学习区域地理之前,应该对地理学的基础概念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这包括大地势、气候、土壤、水文等基本概念。
这些基本概念是理解区域地理的关键。
2. 研究地理信息: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应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到关于该地区的地理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来自书籍、报纸、杂志、互联网等。
了解地理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区域地理。
3. 使用地图工具:在学习区域地理时,使用地图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理位置、地形和地理条件。
通过使用地图工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区域地理。
4. 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我们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寻找答案。
这样可以让学习变得更具针对性。
例如,我们可以问自己为什么某个地区的气候更加干燥,或者为什么某个地区的农业产量较高。
通过提出问题并找到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区域地理。
5. 进行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亲自去参观所学地区。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地区的实际状况,更好地理解区域地理。
6. 多角度思考问题: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地理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的因素很多。
我们应该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可以让我们对区域地理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总之,学习区域地理需要采取多种学习方法。
通过了解基本概念、研究地理信息、使用地图工具、提出问题、进行实地考察,并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区域地理的知识。
同时,学习区域地理也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思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学习区域地理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7. 系统地学习:区域地理是一个庞大的学科领域,涵盖了大量的国家、地区和具体领域。
浅析地理教学难点突破的几种方1
浅析地理教学难点突破的几种方法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起来困难又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而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地理事物的理解水平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说对老师的教学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因为老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老师方法灵活多样、而且引导启发到位,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如下的办法。
在高一的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自然地理知识较多,像地球运动、锋面气旋、洋流、水循环、自然带等知识理论性较强、较抽象,学生的地理思维水平较差,特别是地球运动知识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水平和较强的知识归纳迁移水平,因为学生不但要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且还要知道地理事物的成因和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去思考问题,这对高一学生来说确实挺难的。
那么这样的有难度的知识点我一般采用这样一些办法。
1、列表对比法,如讲地球两种运动形式时可设计如下表格,让学生思考独立填表,然后老师归纳总结。
2、采用举例法,讲热力环流时可给学生举海陆风、山谷风、热岛效应等,热岛效应是因为城市中工厂、家庭、车辆等释放大量的人为热以及楼房较高且多的缘故,使市区与郊区之间相比气温较高,形成一个温暖的“岛屿”,而郊区气温较低,这样导致城市盛行上升气流,郊区盛行下沉气流,形成小型的热力环流。
可引导学生绘图说明。
3、演示法。
演示法可把无形的地理事物化为为有形、把平面的地理事物化为立体、把静止的地理事物化为活动的、把抽象的地理事物化为具体的,可调动学生各种感官配合活动,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讲背斜、向斜时,我就把课本当做教具,让学生把书本当成地层,用两双手同时挤压书本两边,要让书本向上弯曲和向下弯曲一直到对折的水准,让学生注意看书本中间和两侧书页的状况,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就能深刻理解背斜和向斜。
4、联系实际法。
讲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时可举南水北调工程和人类修水库的例子,通过身边的实例和生活日常经验使难点淡化。
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探索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与技巧
探索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与技巧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由于地理学科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展示并不容易。
为了帮助教师探索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与技巧,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技巧供教师借鉴。
I. 项目学习法项目学习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研究的方式,选择感兴趣的地理课题,并完成相关的研究和报告。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调查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地理项目学习:1.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研究课题,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生活经验,选择一个能够体现地理概念和原理的问题。
2. 指导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包括实地考察、文献阅读和网络资源调查等。
3.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采集数据,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GPS定位、航拍影像等。
4.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让他们通过图表、文字和图片等形式,将研究成果进行展示。
通过项目学习法,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的真实性,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II. 视频教学法视频教学法是以视听资料为教学主体,通过影像、声音等多媒体手段来传达地理知识和概念。
通过观看地理相关的纪录片、教学视频和模拟实验等,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在进行视频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适度的视频资源,确保其内容与学科要求相符合,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
2.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时,提供问题引导和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观看,并关注视频中的关键信息。
3. 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引导他们将视频中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联系和应用。
4.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暂停视频,进行更详细的解释和澄清。
通过视频教学法,学生可以通过视听感受地理现象和过程,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地理学习途径(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学习途径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规律的综合性科学。
初中地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生活和实践能力。
那么,初中生如何学习地理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一、注重课堂学习1.认真听讲。
课堂是学习地理的主渠道,学生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积极参与。
课堂讨论、提问等环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应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
3.关注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地理课程的灵魂,学生要熟悉课程标准,明确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二、开展课外活动1.观察实践。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户外观察和实践,如参观地理展览、考察地理景观等,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2.制作地理手抄报。
通过收集地理资料、绘制地理图表等形式,制作手抄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参加地理竞赛。
地理竞赛是检验学生地理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各类地理竞赛,提高自己的地理能力。
三、善于利用资源1.查阅地理资料。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查阅地理资料,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
2.观看地理纪录片。
地理纪录片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学生可以观看地理纪录片,拓宽视野。
3.交流学习。
与同学、老师进行地理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注重地图学习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学生要学会阅读和运用地图。
以下是一些建议:1.熟练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
2.学会使用地图查阅资料,提高地图运用能力。
3.绘制地图。
通过绘制地图,巩固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五、培养良好习惯1.制定学习计划。
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保地理学习效果。
2.做好笔记。
及时记录所学知识,便于复习和巩固。
3.定期自测。
通过自测,检验自己的地理学习成果,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总之,初中生学习地理要注重课堂学习、开展课外活动、善于利用资源、注重地图学习和培养良好习惯。
学科辅导突破地理的难点
学科辅导突破地理的难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上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涉及各种各样的知识点和概念。
然而,有些地理的难点让学生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几个常见的地理难点,并提供一些突破难点的学科辅导方法。
一、地形与地貌地形和地貌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在理解地表特征时经常引起学生困惑。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以采用以下辅导方法:1.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实际的地质地貌地区进行考察,让他们亲身体会和观察地形与地貌的特征。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以及地形与地貌的形成原因。
2. 三维模型:使用模型来展示地球的地形与地貌特征,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
可以使用泥土、纸板等材料制作简单的模型,让学生通过触摸和观察来理解地貌的形成过程。
二、气候与气象气候与气象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但往往也是学生困惑的难点。
针对这个难点,可以采取以下辅导方法:1. 实时观测:在课堂上使用天气预报和实时气象数据,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区的气象特征。
通过实时观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气候与气候变化的原因,并掌握气象要素的测量方法。
2. 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来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过程。
例如,可以使用热水和冷水制作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模拟大气环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三、人口与城市化人口与城市化是地理学中的重要议题,但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点之一。
针对这个难点,可以采用以下的辅导方法:1.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不同类型的城市或人口密集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了解不同地区人口分布和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到人口与城市化的现实问题,并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2. 数据分析:使用实际的人口统计数据和城市化指标,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口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并掌握数据处理和解读的方法。
结语通过以上的学科辅导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地理学科的难点,加深对地形与地貌、气候与气象、人口与城市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地理教学中突破难点的方法
地理教学中突破难点的方法本人认为突破难点有三个思路:挖掘知识内在联系,寻找突破口;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变抽象为形象,发挥教具作用;现分别举例说明:一、挖掘知识内在联系,寻找突破口例1、在高中地理教材,第二章地球大气中,“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即为 一难点,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原因难以理解,对几个时间差易混淆。
做如下分析:(根本原因)太阳高度角 大夏季年变化最高点日变化{12{ 太阳辐射 最强夏季年变化最强点日变化{12{ (直接原因)地面辐射 最强夏季年变化最强点日变化{13{ 月最低月最高海洋月最低月最高大陆年变化日出前后最低点最高日变化28{...17{...14....例2、季风一节“季风的成因”即为难点,设计如下知识联系板书,由浅入深,逐层分析,突破难点:季风成因:冬(一) 夏(七)陆 海 陆 海1.海陆热力差异: 降温快 降温慢 升温快 升温慢(根本 原因)海陆冷热不均 气温低 气温高 气温高 气温低同 步 吸收 过程 需1 小时 吸收 过程 需1 小时 (北半球) 气温变化和地面辐射有关,地面辐射强弱和太阳辐射有关,影响太阳辐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角,这样以学生熟悉的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年变化为突破口,逐层分析,如右图: 气 温垂 直 运 动 收 缩 膨 胀 膨 胀 收 缩下 沉 上 升 上 升 下 沉2.水平气压差 高气压 低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直接 原因)季 风 冬季风 夏季风例3.高中地理教材,第四章地壳的组成结构一节中概念较多,易混淆,可利用概念间的联系图便于理解,记忆。
化学元素单质化合物结合矿物达要求有用矿产地段富集矿床于存在岩石组成地壳 二、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1.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节中,由于地球是球面,高度角为线面角,极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这样,我们可以把地球假想为平面,分解这个难点,使问题简单化,更突出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这个重点,在同一平面上比较高度角的变化,便于突破难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能力目标: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情感目标: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教学过程】【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我们在地球上主要生活在陆地上,而我们生活的陆地,比如我们周围,有上坡有下坡,整个陆地表面并不像海平面那么平,有很多高低起伏。
讲授新课:一、地形就是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
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引出高度,并比较测量高度的不同方法。
先用人的身高来举例,形象的类比高度的测量方法。
二、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
过渡: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总结作业情况利用身边常识引入,帮助学生理解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出疑问,启发学生绘制简单示意图,表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意义及不同列举熟悉的地形——五种陆地常见地形通过读图分析巩固积极思考尝试用以有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定义。
通过举例、板图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含义,区分它们的差别,熟练巩固利用身边知识举例三、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绘制地形剖面示意图让学生判断海拔高度.平原:〈200.高原:〉500.山地:〉500坡度较陡.丘陵:〈500相对高度〈200.盆地:中间低、四周高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了解海底地形课堂小结:利用板书总结知识点,强调读书、学习的方法。
学习世界地理的方法
学习世界地理的方法学习地理并不困难,只要掌握好学习地理的工具和方法,就能学得扎实、学得灵活儿点,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学习世界地理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世界地理的方法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
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
如: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高中地理:分布(区位选择)、成因、特点、问题、解决措施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①谐音记忆法。
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养闺女,贴给哪家美?)②口诀记忆法。
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地理地图的利用方法1、学会分类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真回顾《“世界的地区”三个教学难点探讨》这门课,举例说明学习“地区”的常用方法。
了解地区,选择了5个相对重要、特色鲜明、界线相对清楚的地区进行介绍,即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和极地地区。
东南亚的社会经济地位日益突出(海陆交通与华侨华人);南亚作为相对独立的次大陆地理单元,有其独特的家教与文化资源;西南不但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更是国际政治的敏感地区;欧洲西部是世界经济的核心区域之一,其经济实力及其一体化进程,将会对入世后的中国产生深刻的影响。
两极地区是地球自然系统的“冷源”,对全球环境生态的演变意义重大。
首先,世界或全中国可以依据不同的指标体系划分出很多区域。
世界上目前共有194个国家,36个地区;中国由34个省级行政单位组成。
就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课时来说,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世界上或中国的所有地区都学到。
历来区域地理的学习都是有选择的,在区域的选择和内容的编排上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在课时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多地选择学习的区域。
第二个特点是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传统的八股式罗列转变到尽量突出区域特征。
这样编排的优点是学习接触的区域相对比较多,面也比较广,便于认识某一个区域的特点,也可以避免八股式的学习令学生厌烦。
但也有两个问题需要探讨。
一是对所学区域的认识普遍较浅,因要求掌握的区域较多,自然只能对其作常识性了解。
如果这种学习效果非常好,即学生真正能够掌握所学区域的基本情况并终身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有用,也是可以继续下去的。
但浮光掠影的学习后,学生倒底对多少个区域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这些知识又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多大影响,也还是个疑问。
第二个问题是每个区域都只讲其特征,会使学生缺少全面认识多种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综合影响一个区域发展的机会。
本课程标准鼓励采用案例方式学习区域地理,希望尝试通过减少必学的区域个数,加强对所选区域深入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对所学区域有深刻的印象,并掌握学习或了解一个区域的方法,在需要的时候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
区域学习的目标是学会认识区域并掌握所学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特征,而不是掌握某种区域的划分方法或指标体系,所以课程标准并没有规定学习哪些具体的区域。
考虑到世界上的大洲是个稳定的区域划分,大洲的基本情况在“海洋和陆地”部分也有涉及,所以最低要求规定至少选择一个大洲学习。
在实际教材编写和教学中,教材编写人员和教师可能会选择一个以上的大洲进行学习,例如,在湖南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科书《地理》中,把亚洲和欧洲并列起来,作为一节内容,同时选了非洲和美洲作为另外两节,实际上讲了四个大洲。
课程标准同时规定,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五个地区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
课程标准没有界定“地区”的概念和大小,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习惯使用的地区范围内选择,如“南亚”、“中东”。
不规定必学区域,是本课程标准的总原则。
但所学的“地区”中有个例外,即规定极地地区为必学内容。
这是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选择亚洲作为案例,在详细分析了亚洲地形特点后,总结认识一个大洲地形的方法:首先是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差,说出以哪些地形类型为主;其次是分布特点,例如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最后可列举该大洲最具有特色的地形,例如亚洲东部有一系列呈弧形排列的岛屿。
然后给出一些资料,让学生运用上述方法和这些资料,自己认识欧洲的地形特点:
第一类资料是亚欧地形图;
第二类资料是用于比较的数据,例如世界各洲最高、最低海拔高度表、欧洲与亚洲不同海拔高度的地面所占面积等。
第三类资料是文字叙述资料,例如欧洲曾受冰川影响的资料;
第四类资料是供学生学习用的表格等,例如对比分析亚、欧两洲的主要地形差异用的表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