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及理论32页PPT
合集下载
第一章-人地关系PPT课件
![第一章-人地关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879ddc2e3f5727a4e96247.png)
工业文化景观
产业文化景观 交通文化景观
商业文化景观
旅游. 文化景观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六)生产关系决定论和唯意志论
生产关系决定论。 把生产关系的作用估计过高, 认为生产关系的改变可超越对自然环境的考虑, 甚至认为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对地 理环境的作用持虚无主义的态度。
论的立论是错误的。
.
5
(二)可能论(或然论,人地相关论)
白兰士
代表人物:法国的白兰士和白吕纳 核心思想:在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除了地理环境的
直接作用外,还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人类的生活方式 不完全是环境统治的产物,而是各种因素的复合体(包 括社会因素、历史因素、心理因素)。同样的环境可以 包含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环境给人类活动提供多种可能 性,它们被如何利用完全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能力。
唯意志论(又称征服自然论)。过份强调人的主 观能力作用,好象自然界可以听从人的意志。这 实质上是一种人能战胜自然的人地关系思想。
.
31
.
32
(七)环境感知
借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人地关系。
它的内涵是:人在对自然环境给人类提供的各种可能 性进行选择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 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它是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 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第一章 人地关系
![第一章 人地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d43669fbceb19e8b8f6baaa.png)
人地关系协调(和谐)的内涵
1.人对地有依赖性,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的地域特征,制约 着人类活动的深度、广度和速度,甚至起到促进或延缓 社会发展的作用,这种影响和制约作用是随着人对地的 认识和利用能力的变化而变化。一定地理环境只能容纳 一定数量、质量的人及其一定形式的活动,而其人数和 活动形式随人的质量变化而变化。 2.人地协调同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是互为条件的,人类间的 合作是协调人类行动,解决人地矛盾的必要条件。
文化景观类型
城市文化景观
聚落文化景观
乡村聚落文化景观 三大宗教景观 民族宗教景观 原始宗教景观
农业文化景观
工业文化景观
宗教文化景观
产业文化景观
交通文化景观 商业文化景观 旅游文化景观
(六)生产关系决定论和唯意志论
生产关系决定论。 把生产关系的作用估计过高, 认为生产关系的改变可超越对自然环境的考虑, 甚至认为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对地 理环境的作用持虚无主义的态度。 唯意志论(又称征服自然论)。过份强调人的主 观能力作用,好象自然界可以听从人的意志。这 实质上是一种人能战胜自然的人地关系思想。
(五)文化景观论
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索而(《景观的形态》) 核心思想:该观点认为一个特定的人群,有其特有的文 化,在其长期的活动地域内,一定会创造出一种适应环 境的地表特征,这种被人为活动改造后的自然景观就是 文化景观,人类是造成景观的最后一种力量。文化景观 是指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所叠加的人类文化产品,或者 说人文景观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人类 居住的大地,不单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也是人类“塑造” 的过程,这种“塑造”不仅寻求功能上的效益,也体现 人类的审美观赋予其文化上的价值。
《人地关系》PPT课件
![《人地关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4fb9d70912a21615792911.png)
人工产物重新转发自然产物的人的自然化迆程两种对流迆程的整合使得人地趋二同一形成人地关联共生系统幵日益向空间范围扩大功能强度拓展的斱向収展随着人地相互作用的空间由地斱微观尺度到局部地区中观尺度収展到全球宏观尺度丌同觃模等级层次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互劢性和关联性日益增强使特定的人地系统越来越大地叐区域和全球环境自然的和人文的収展发化的影响
➢ 澳大利亚的泰勒认为“世界上天赋优厚的地区,可能给人类生 活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可能性;但在大约十分之九的地球陆地上自 然发出了清晰的警告:这里太干、太冷、太湿或是太崎岖不平。 任何定局者如果不顾这些自然的限制,就一定会遭受灾害” 。
主要错误
➢ 环境决定论由于过分强调了环境的作用,认 为人是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 经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 的决定因素,人和生物一样,其生存发展和分 布完全受环境的严格控制。因而从它一定型 开始,就普遍受到各国学者的批判。
➢ 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人认为人类中心论思想从柏拉图开始,经 笛卡尔到康德达到最终理论上的完成。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和 洛克是把人类中心论从理论推向实践的伟大思想家。培根提出 “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他认为人类为了统治自然需要了解 自然,科学的真正目标是了解自然的奥秘,从而找到一种征服自 然的途径。
➢ 洛克认为,人类要有效地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对自然的 否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
人类中心论的主要错误
➢ 人类中心论的核心理论观点——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直接 误导了人对自然关系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及在实践上的简单处理, 客观上助长了人类对大自然不顾后果的掠夺、征服。
➢ 人类中心论在近代主体至上哲学、工业主义推动下成为现实的 实践活动,并发展成征服自然的人地观,进而走向科技万能论的极 端。人们根据这一思想,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在 实践上大规模地向大自然进攻。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社会的科学 技术和生产力发展到如此辉煌的程度,以至几乎没有什么自然条 件可以阻挡人们为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需要而去向大自然索取。
➢ 澳大利亚的泰勒认为“世界上天赋优厚的地区,可能给人类生 活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可能性;但在大约十分之九的地球陆地上自 然发出了清晰的警告:这里太干、太冷、太湿或是太崎岖不平。 任何定局者如果不顾这些自然的限制,就一定会遭受灾害” 。
主要错误
➢ 环境决定论由于过分强调了环境的作用,认 为人是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 经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 的决定因素,人和生物一样,其生存发展和分 布完全受环境的严格控制。因而从它一定型 开始,就普遍受到各国学者的批判。
➢ 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人认为人类中心论思想从柏拉图开始,经 笛卡尔到康德达到最终理论上的完成。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和 洛克是把人类中心论从理论推向实践的伟大思想家。培根提出 “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他认为人类为了统治自然需要了解 自然,科学的真正目标是了解自然的奥秘,从而找到一种征服自 然的途径。
➢ 洛克认为,人类要有效地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对自然的 否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
人类中心论的主要错误
➢ 人类中心论的核心理论观点——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直接 误导了人对自然关系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及在实践上的简单处理, 客观上助长了人类对大自然不顾后果的掠夺、征服。
➢ 人类中心论在近代主体至上哲学、工业主义推动下成为现实的 实践活动,并发展成征服自然的人地观,进而走向科技万能论的极 端。人们根据这一思想,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在 实践上大规模地向大自然进攻。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社会的科学 技术和生产力发展到如此辉煌的程度,以至几乎没有什么自然条 件可以阻挡人们为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需要而去向大自然索取。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三章农村人地关系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三章农村人地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896834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1.png)
科技创新
推动农村人地关系的现代化, 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政策支持
出台有利于农民保护土地权益 和发展农业的政策。
农民合作
农民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农村 人地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案例分析:农村人地关系的实践与探索
有机农业
以生态平衡为导向的农业模式, 改善了农村人地关系。
可持续农业
减少对农业资源的压力,促进农 村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农民的生计和农业发展依 赖于土地和自然资源的供 给。
2 生态性
农民的生产活动对生态环 境有一定的影响。
3 嵌套性
农村人地关系嵌套在社会、 经济和政治等更广泛的关 系网络中。
农村人地关系的影响因素
1 自然条件
地理环境、土壤质量、气 候等对农村人地关系起着 重要作用。
2 经济因素
3 政策与制度
市场需求、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等对农民的农业 生产和土地利用产生影响。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三章农 村人地关系
本章介绍农村人地关系的定义、特点、影响因素、作用与意义、改善与发展, 并通过案例分析农村人地关系的实践与探索,最后得出结论和主要观点。
农村人地关系的定义
农村人地关系指的是农业社区内农民与土地、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 相互作用和关联。
农村人地关系的特点
1 互依性
国家政策、土地制度、农 业补贴等对农村人地关系 产生重要影响。
农村人地关系的作用与意义
1 粮食生产保障
农村人地关系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 生态环境。
3 乡村社会建设
农村人地关系对乡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农村人地关系的改善与发展
社区支持农业
通过农民与社区居民的合作,改 善农村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及理论》PPT课件
![《人地关系及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df62b9e53a580216fcfefe.png)
二、近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
• 地理环境决定论 • 可能论(或然论) • 适应论 • 生态论 • 文化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 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哲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黑格尔:《历史哲学》
地理学
拉采尔:《人类地理学》 森普尔:《地理环境之影响》
可能论(或然论、人地相关理论)
不能研究它所有方面和内容。“从地理学入手来研究人 地关系,明确以地域为基础”。 • 陆大道,郭来喜.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地理学报,1998,53(2):97~105
如何研究人地关系?
• ①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向的理论研究; • ②人地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强度分析、潜力估算、后效评价
生态论
巴罗斯 地理学是“人类生态学的科学” 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映(在人地关系中人是中 心论题,其他现象只是当它们涉及人及其对它们的反 应时,才有必要说明。) 地理学应侧重于分析人类在空间上的关系。
三、和谐论与可持续发展思想
• 20C60S以来,人地关系失调 • 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
辨于土而民可富。”“凡田野万家之众,可食之地,方五十 里,可以为足矣” • 老聃(前580-前50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 • 孟轲(约前372-前28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 和”。人定胜天 • 荀况(约前313-前238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 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强调依靠人的实践来证实自然规律
古代朴素的人地适应思想
• 我国古代哲学向来崇尚“自然的和谐”、“人和自 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的 内外和谐”的“普遍和谐”观念(汤一介,1996)。
人文地理学——人地关系图PPT
![人文地理学——人地关系图PPT](https://img.taocdn.com/s3/m/e703301a03d8ce2f006623a7.png)
2பைடு நூலகம்
社会组织属于制 度文化。
3
人口体现了精神 文化。
四者关系
人类文化
技术
社会组织
人口
资源
空间
其他
自然生物环境
自然生物环境
自然生物环境
Add Your Text
LOGO
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
欷歔君
四要素
社会文化系统内
人口
社会组织
自然环境
技术
三者关系
指人们利用现有事物形成新事 物,或是改变现有事物功能、 性能的方法。
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一定 文化素养的群体。
技术
人口
社会 组织
人类社会的文化环境。
人类文化关系
1
技术是指在 自然生物环 境的基础上 创造人类生 存和发展的 物质文化。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4ba6796866fb84ae55c8d54.png)
等农产品的数量。
04
人地关系处理案例
以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治理为例
人地关系处理案例
人地关 系处理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治理
开发后治理前,为人类主宰型,环境问题突出;
人地关系处理案例
处理过程及主要措施
小组分工
参考资料:
沙小斌
1.王巍.《中国考古学大 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收集资料
2014
2.朱国宏.人地关系论 中
国人口与土地关系问题的 系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 社,1994
马桂雨
展示制作
侯倩
收集资料
李柏洋
展示讲解
Thanks!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
欧洲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出现以后,J. 博丹和孟德斯鸠等学者开始提出气候对人 类活动的影响的思想。随着欧洲18~19世 纪包括近代地理学在内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地关系论逐渐系统化,成为地理学重要的 理论概念。
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
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A.von洪堡和C.李特尔对人地关 系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洪堡认为,人是地球这个自然 统一体的一部分,地理学是研究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域 结合。李特尔把自然现象的研究与人文现象的研究结合起 来,把地球看作人类活动的舞台,认为地理学的中心原理是自 然的一切现象和形态对人类的关系。这些思想对后来环境 决定论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F.拉采尔详细探讨了地球表面 居民分布、人类迁移和民族特性等对于地理环境的依赖关 系,并将C.R.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引入人文地理学,认为各 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决定于各地地理环境的性质。以后这 种思想被E.C.森普尔和E.亨廷顿等学者片面地夸张,进一步 发展成为环境决定论,也有人称之为“决定论”或“必然 论”。
人文地理学——人地关系图PPT
![人文地理学——人地关系图PPT](https://img.taocdn.com/s3/m/e703301a03d8ce2f006623a7.png)
四要素社会组织人口自然环境技术社会文化系统内三者关系技术技术指人们利用现有事物形成新事物或是改变现有事物功能性能的方法
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
欷歔君
四要素
社会文化系统内
人口
社会组织
自然环境
技术
三者关系
指人们利用现有事物形成新事 物,或是改变现有事物功能、 性能的方法。
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一定 文化素养的群体。
技术
人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社会 组织
人类社会的文化环境。
人类文化关系
1
技术是指在 自然生物环 境的基础上 创造人类生 存和发展的 物质文化。
2
社会组织属于制 度文化。
3
人口体现了精神 文化。
四者关系
人类文化
技术
社会组织
人口
资源
空间
其他
自然生物环境
自然生物环境
自然生物环境
Add Your Text
LOGO
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
欷歔君
四要素
社会文化系统内
人口
社会组织
自然环境
技术
三者关系
指人们利用现有事物形成新事 物,或是改变现有事物功能、 性能的方法。
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一定 文化素养的群体。
技术
人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社会 组织
人类社会的文化环境。
人类文化关系
1
技术是指在 自然生物环 境的基础上 创造人类生 存和发展的 物质文化。
2
社会组织属于制 度文化。
3
人口体现了精神 文化。
四者关系
人类文化
技术
社会组织
人口
资源
空间
其他
自然生物环境
自然生物环境
自然生物环境
Add Your Text
LOGO
农村社会学第三章人地关系教材教学课件
![农村社会学第三章人地关系教材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a99b6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9.png)
全球合作与治理
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解决方案,未来各国将加强合作与治理,共 同应对人地关系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
05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 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 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 的能力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 调发展,强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 注重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共赢。
06 人地关系面临的挑战与对 策
人地关系面临的挑战
自然资源过度开发与消耗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如森林破坏 、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等。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用地紧张,同时农村土地闲置和浪费现 象严重。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
人地关系的和谐共处是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基础,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 能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02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
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气候条件
气候的适宜度是影响人口分布的 重要因素,温暖湿润的气候往往 吸引人口聚集,而极端气候则可
能导致人口稀少。
水资源
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对人口分布具 有重要影响,充足的水源是维持
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 的协调发展,实现生态文 明建设。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未来展望
人地关系和谐共生
未来人类将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通过科学合理的规 划和管理,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技术将在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中发挥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解决方案,未来各国将加强合作与治理,共 同应对人地关系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
05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 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 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 的能力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 调发展,强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 注重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共赢。
06 人地关系面临的挑战与对 策
人地关系面临的挑战
自然资源过度开发与消耗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如森林破坏 、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等。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用地紧张,同时农村土地闲置和浪费现 象严重。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
人地关系的和谐共处是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基础,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 能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02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
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气候条件
气候的适宜度是影响人口分布的 重要因素,温暖湿润的气候往往 吸引人口聚集,而极端气候则可
能导致人口稀少。
水资源
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对人口分布具 有重要影响,充足的水源是维持
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 的协调发展,实现生态文 明建设。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未来展望
人地关系和谐共生
未来人类将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通过科学合理的规 划和管理,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技术将在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中发挥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人地关系发展理论PPT学习教案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人地关系发展理论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73040119e8b8f67d1cb9e5.png)
第4页/共37页
第三节 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
一、自然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
1. 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活的场所和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土地——提供居住空间、生产场所。 ▲气候——光热、空气——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来源。 ▲水——生命组成物质——光合作用原料,矿物质的传导者。 ▲生物——食品,再生产。 2.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导致了人类生产活动的地域差异。 自然环境分异-→劳动生产力差异、生产实践差异-→
2. 顺应自然阶段:新石器时期以后——工业革命前。青 铜器、铁器(约1万年~ 十八世纪中叶)。
工具:石刀,石斧,石铲,石镰,石犁,石凿;骨铲,蚌锄; 火烧陶器;后期有炼铜、冶铁。
活动:原始农业——锄耕农业;原始饲养业:猪、犬、鸡、牛、 马、羊等。
特征:从单纯依赖自然转向利用自然,顺应自然规律。
柏拉图(Platon):认为人类精神生活与海洋影响有关。 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写道:“欧洲的寒冷
国家的居民很勇敢,思想和技术不发达,但他们比其他 国的人获得更长的自由,由于其政治组织化不够,因而 不能统治邻国人民。亚洲人却正相反(亚洲温暖),他 们思想丰富,技术先进,可是由于勇气不足,而惯于服 从和接受奴役”。
时期
史前 1800’ 1900’s 1930 1960 1970 1975 1980’s 1998 2005 s
人口数量
10亿 16亿 20亿 30亿 35亿 40亿 50亿 60亿 65亿
增长率 0.002%
0.8%
2%
第12页/共37页
2. 耕地与粮食的短缺
不算被冰川掩盖的南极大陆、全世界共有132.5亿公顷土地,除去 水、热量和地貌条件不宜开垦的以外,仅有30%即将近40亿公顷的 为可耕地。在理想条件下,这些土地可提供100亿以上人口需要的 粮食,然而事实上人口的过速增长、对粮食的需求的增加及耕地 的占用,加上耕地生产的下降和粮食生产的时空不均,使许多第 三世界国家粮食极为贫乏。
第三节 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
一、自然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
1. 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活的场所和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土地——提供居住空间、生产场所。 ▲气候——光热、空气——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来源。 ▲水——生命组成物质——光合作用原料,矿物质的传导者。 ▲生物——食品,再生产。 2.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导致了人类生产活动的地域差异。 自然环境分异-→劳动生产力差异、生产实践差异-→
2. 顺应自然阶段:新石器时期以后——工业革命前。青 铜器、铁器(约1万年~ 十八世纪中叶)。
工具:石刀,石斧,石铲,石镰,石犁,石凿;骨铲,蚌锄; 火烧陶器;后期有炼铜、冶铁。
活动:原始农业——锄耕农业;原始饲养业:猪、犬、鸡、牛、 马、羊等。
特征:从单纯依赖自然转向利用自然,顺应自然规律。
柏拉图(Platon):认为人类精神生活与海洋影响有关。 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写道:“欧洲的寒冷
国家的居民很勇敢,思想和技术不发达,但他们比其他 国的人获得更长的自由,由于其政治组织化不够,因而 不能统治邻国人民。亚洲人却正相反(亚洲温暖),他 们思想丰富,技术先进,可是由于勇气不足,而惯于服 从和接受奴役”。
时期
史前 1800’ 1900’s 1930 1960 1970 1975 1980’s 1998 2005 s
人口数量
10亿 16亿 20亿 30亿 35亿 40亿 50亿 60亿 65亿
增长率 0.002%
0.8%
2%
第12页/共37页
2. 耕地与粮食的短缺
不算被冰川掩盖的南极大陆、全世界共有132.5亿公顷土地,除去 水、热量和地貌条件不宜开垦的以外,仅有30%即将近40亿公顷的 为可耕地。在理想条件下,这些土地可提供100亿以上人口需要的 粮食,然而事实上人口的过速增长、对粮食的需求的增加及耕地 的占用,加上耕地生产的下降和粮食生产的时空不均,使许多第 三世界国家粮食极为贫乏。
PPT教学课件人-地关系
![PPT教学课件人-地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2a9bb93e518964bce847c2f.png)
1.1. 大氣特徵
熱帶特徵=全年炎熱
高的太陽輻射 年平均溫度高(>18℃沒有低過10℃的月分) 日溫差大(>20℃)
1.1. 大氣特徵
水分特徵=低降水
年雨量低,(<250毫米,極端情況下可少於100毫 米以下)
不可靠,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呈區域性 突發、偶然和短時間的暴雨 多為對流雨 低的相對濕度 年降水量<潛在蒸散量水分虧缺
自足畜牧業(例子︰北亞的朗迪耶族 )
進行遊牧的原因︰
乾旱 土壤低承載力 其他環境危機
•未能耕種 •減低風險
追雨
為甚麼遊牧會破壞荒漠生態環境?
迅速的人口增長 但缺乏就業機會牲畜數目草原的休
牧期及輪牧週期 遷移距離受人為限制牧民不能自隨雨而
去……
3.2 熱帶荒漠的人類活動—綠洲農業
在沙漠內,綠洲是唯 一永久的聚落,亦是 貿易樞紐,提供水源。
受雨季影響 高蒸發迕把地下水抽上地面,出現鹽化 過量用水又使地下水下降
3. 高密的降水︰
引致片蝕、氾濫,對聚落農田做成影響
2.1 熱帶荒漠進行耕作會遇到的問題
4. 強烈日照
少雲、低相對濕度,加上強烈日照,空氣乾燥 大量蒸發造成毛細管作用使地下水上升
5. 大型灌溉
須要高技術、管理及成本 灌溉會引致積水、鹽化或鈣化
4.1 荒漠化的成因
氣候因素 人類活動
4.2 荒漠化的天然成因
在短距離內雨量的變化很大,只要出現稍 微的差異,便會造成影響。
在旱區,氣候不穩定,沒有固定的氣候模 式
個案研究︰北非薩赫勒地區,如埃塞俄比 亞及蘇丹。
薩赫勒地區
4.2.1 氣候變化如何引致荒漠化?
7000及5000千年前的薩哈拉氣候 1968至1974年間,薩赫勒地區面對著長期
人地关系及理论重点共32页PPT
![人地关系及理论重点共32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c9fab4329ec3d5bbfc0a74f6.png)
人地关系及理论重点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