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坪铺、都江堰参观实习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坪铺、都江堰实习报告
2014年4月22日,在水利水电学院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水利、水电专业全体同学来到了位于成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进行实习考察。
上午,我们参观的是西部大开发的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的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在到达紫坪铺之前,我们看到两边山体有许多金属固定物,那就是用于在山体开发之后防止山体滑坡的锚固。在专业老师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是都江堰灌区和成都市的水源工程,以灌溉、城市供水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和成都市环保用水,是多目标开发、综合利用岷江水资源的水利工程。枢纽位于都江堰市麻溪乡,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2662km2,占岷江干流上游流域面积的98%,控制上游暴雨区的90%,控制上游来沙的98%。在修建紫坪铺之前,岷江上游河段处于暴雨频发区,洪水过程历时短、涨落迅速,多呈尖瘦的双峰或多峰,每年6~9月,暴雨洪水严重威胁成都平原的安全,加之,成都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使都江堰灌区引自岷江的水严重不足,紫坪铺这一调蓄性能较好的大型水库便解决了这些问题。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为大(1)型水利枢纽工程,其永久主要建筑物按10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可能最大洪水标准校核。枢纽主要建筑物由挡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地面厂房及开关站组成。挡水建筑物是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其防渗系统主要由基础防渗工程、趾板、面板组成,特点是:堆石坝体能直接挡水或过水,简化了施工导流与度汛,枢纽布置紧凑,充分利用了当地材料。面板坝可以分期施工,便于机械化施工,施工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小,还对地形和地质条件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且投资省、工期短、运行安全、抗震性好。
中午在川农都江堰校区进行短暂的休息之后,我们来到了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景区。景区内清幽雅静的环境和浓厚的人文历史氛围使我们忘却了舟车劳顿。我们首先进入的是伏龙观,观因李冰降伏孽龙的传说而得名,是纪念李冰的庙宇。树立在正殿中的是东汉李冰圆雕石像,正殿右侧竖立的是堰工石像。据了解,战国秦时成都平原水患成灾,李冰修建了都江堰,水患终被平息。后来,李冰派人在岷江岩壁雕刻了三个巨大石人。《华阳国志·蜀志》载:李冰“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参观了两天之后,都江堰再次出土汉代石像,“三神石人”或两千年后重聚。
接着,我们参观了都江堰无坝引水三大工程宝瓶口(引水口)、飞沙堰(溢洪道)和鱼嘴(分水堤)。记得,以前在农业水利工程概论课上,田奥老师曾给我们放过一个关于都江堰的纪录片,其中就详细讲解了三大工程的精妙之处。金刚堤位于岷江河床上的江心洲,鱼嘴是其顶端,形如鲸鱼的嘴巴,名为鱼嘴。当岷江水流经河床中心的鱼嘴和金刚堤时,由于河流的弯道环流原理,环流的表流流入凹岸(内江流经的部位),把凹岸被侵蚀的和过境的大量泥沙,由环流的底流再搬运到凸岸(外江流经的部位)。鱼嘴的主要作用是“四六分水”,枯水季节,为了保证成都平原的用水需求,将十分之六的水流入内江,十分之四的水流经外江;洪水季节,为了不让成都平原发生洪涝灾害,将十分之四的水流入外江,十分之六的水流经内江,这当然也离不开飞沙堰的功劳。
飞沙堰比金刚堤要矮很多,离内江河床大概是2.15米,这样在洪水季节时,超过2.15米的内江水流就会从飞沙堰上面排到外江,能有效地避免过多的江水流向宝瓶口。飞沙堰不仅能排水,还能排沙,飞沙堰的名字就是由此命名的。在
飞沙堰前面的虎头岩把内江强行限制成了弯道,湍急的江水在弯道中自然形成涡流,激流大多会冲向飞沙堰方向。2.15米的飞沙堰将下部水流挡住,使得下部水流速度明显下降,然而超过2.15米的水流则并不会降速,撞到飞沙堰下部的沙
石被堰体弹射起来,大多数都会被上层的急流所带走。据悉,当内江流量达每秒1000立方米时,分沙比可超过90%。但是由于飞沙堰下部将水流挡住形成缓流,导致一部分沙石沉淀下来,这些沙石有的沉淀在内江的河道里,有的则积在沙堰的边上,这使得每年内江的河床会被抬高,而飞沙堰也会被自动加高,所以都江堰每年都需要维护。“深淘滩,低作堰”就是都江堰的治水名言。深淘滩是指靠近飞沙堰的内江河道要深淘,而低作堰是指作低飞沙堰,使其保证在内江河床2.15米高。
宝瓶口是湔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宝瓶口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起着“节制闸”的作用。内江水在进入宝瓶口之后,把江水一分为二。再经蒲柏、走江闸二分为四,顺应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倾斜,一分再分,形成自流灌溉渠系,灌溉成都平原。宝瓶口看似自然而然地将水进行分灌,殊不知宝瓶口的宽度和底高都有着极其严格的控制,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几十条分划,取名“水则”,这便是我国最早的水位标尺。
这看似简单、平常的主体工程,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科学价值,其运用的流体力学、系统工程学等,在当今仍是在科技的前沿,却在两千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已被运用,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通过本次参观学习,将书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既让我们透彻地明白了书本上一些原理,更让我们懂得现在的学习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利用,能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了,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