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座椅悬架半主动控制研究
基于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半主动悬挂式座椅性能的评价
垂 直悬 挂式座 椅被广 泛应用 在泥泞 道路 和越野
冲击 的发生 。 目前 已经 研究 了主动悬 架 ,它能改善 减震 性能 ,即根据 不 同路况 的振动 而提供 可变阻尼
车辆上 ,它能把驾驶员与路况引起 的全身振动和冲
c n u t n a vba o x i r y i o iga t n in x i t n w t l s d mia t r n u n y o t u u a d m x i t n o d ce o i rt n e ct d i e b mp s a se t cti h amot o n n e q e c ,c n i o sr n o e ct i s n r e ao i f n ao f ca Ml a 5 % E x i t n o e s a . o l sE d a 1 0 s n M1e cti n t e t ao h Ke r s smia t e s s n i e t y wo d : e - ci u p so sa ;MR f d d p r i rt n x i t n v e n u a e ;vbai ;e cti l i m o a o
击 隔离 开来 。 目前研 究者通 过在 不 同类 型激励 下实 地或 实 验 测 试 对 悬 挂 式 座 椅 模 型 进 行 了 详 尽 研
究 。
以达到减震效果。然而 ,由于其成本高且需要伺服 驱动 器系统 ,主动悬挂 式座椅 的应用 在大 多数 车辆
中受 到 限制 。
由于用 于驾驶员 座椅 的空气悬 架 的 自然频 率在
( etl ot n e i f o syad eho g,C agh 10 4 C n a Su U i rt o Fr t n cnl y hnsa 00 ) r h v sy e r T o 4
车辆磁流变座椅悬架模糊控制的研究
摘
要 :为提 高货车、工程车辆等座椅的减振性能 ,采用磁流变阻尼 器代替座椅 悬架 中的被动 阻尼器,构 建半主动 车辆
座椅悬架系统。针对此 系统建立七 自由度 “ 人体 一座椅 一车辆”动 力学模 型,并 为该 系统设计模糊控制器 ,同时在 随机路面
激励 下对 于该 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能够使 系统较好地抑 制垂直振 动加速度 ,提 高乘坐的舒适性 。 关键词 :半主动座椅悬架 ;磁 流变阻尼 器;模糊控制 ;随机路面激励 ;人 体 一座椅 一车辆模 型 中图分类号 :T 3 18 P 9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一 0 X (0 1 1 0 5 o 0 1 O 5 2 1 )0 — 0 1一 5
—
e t s a — v hil d e e cemo l
1 引 言
2 半 主动 车辆磁 流变座 椅悬 架模 型
近年来 ,鉴于主动座椅悬架系统高昂的价格和 被动座椅悬架性能的不足 ,使得基于磁流变阻尼器 的半主动车辆座椅悬架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这其 中“ 人体 一 座椅 一 车辆”模型和控制算法对于研究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悬架半主动控制研究_间接自适应控制与实验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悬架半主动控制研究——间接自适应控制与实验Ξ郭大蕾 胡海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 南京,210016)摘 要 在分析磁流变阻尼器车辆悬架非线性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类神经网络间接自适应控制器,并根据系统的低频特性和作动器的快响应,实现了悬架振动的神经网络实时控制。
计算机仿真和悬架实验的结果均表明,神经模拟器能够逼近非线性系统,神经控制器能在时域和频域内以较高的精度控制悬架系统的振动。
关键词: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磁流变阻尼器;车辆底盘;振动控制中图分类号:T P273;U463.33;O322引 言车辆悬架是一个复杂的多自由度振动系统,行驶过程中路面的激扰、车身承受的载荷以及轮胎的状况等都是变化的,此外,半主动悬架的减振机构常常表现为非线性特性,因而悬架系统是典型的时变、非线性系统。
对于这一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复杂系统,其逆模型也未知,因而无法根据期望的运动指标来估计或计算控制输入。
文献[1]提出神经网络直接自适应控制,但是直接自适应控制中神经控制器的反传误差比较粗略,不能很好地跟踪系统的误差。
为了提高神经控制器反传误差接近系统输入误差的真实程度,本文设计了一类神经网络间接自适应控制器。
神经模拟器除用来模拟真实系统外,还用以逼近控制器的反传误差,来增强控制精度和控制效果。
悬架的低频响应特性和磁流变液体毫秒级的快响应,使神经网络的实现成为可能,本研究最后对悬架装置进行了振动控制实验。
1 神经网络间接自适应控制已经知道,非线性控制对象的模型未知或相当复杂,无法根据系统的理想响应y d求得相应的合适输入u d,因此不可能求得神经控制器的反传误差u d -u。
直接自适应控制方法将系统理想响应与辨识器输出之间的误差y d-y p直接作为控制器反传误差来训练控制器。
因此,这只是对u d-u的一种粗略近似。
本文提出控制器反传误差的一种精确近似,即训练辨识器时,除将实际系统输出与辨识模型输出之差反向传播调节神经辨识器的权值外,还将理想响应与系统实际输出之差通过该辨识器模型进行误差的反向传播,从而由输出误差获得输入误差的更精确近似。
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在车辆悬架中的应用研究
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在车辆悬架中的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车辆悬架系统作为影响车辆行驶平稳性和安全性的关键部分,其性能优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磁流变阻尼器作为一种新型智能材料阻尼器件,以其独特的性能调控能力和快速响应特性,在车辆悬架系统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模型,探索其在车辆悬架系统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车辆行驶性能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本文将系统介绍磁流变阻尼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包括其工作机理、力学特性和调控方式等。
在此基础上,建立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探讨其动力学特性及影响因素。
本文将研究磁流变阻尼器在车辆悬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其对车辆振动特性和行驶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构建车辆悬架系统模型,结合仿真实验和实车测试,评估磁流变阻尼器在改善车辆行驶性能方面的实际效果。
本文还将对磁流变阻尼器在车辆悬架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优化策略,为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推动磁流变阻尼器在车辆悬架系统中的应用发展,为提升车辆行驶性能、增强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提供有力支持。
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磁流变阻尼器概述磁流变阻尼器(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s,简称MRDs)是一种基于磁流变液(Magnetorheological Fluid,简称MRF)的智能材料制成的被动或半主动控制元件,因其具有优良的阻尼特性和响应速度快等特性,近年来在车辆悬架系统、建筑振动控制以及军事领域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磁流变液是一种由微米级铁磁颗粒和非导磁性载液混合而成的悬浮液,其粘度在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迅速并可逆地改变。
磁流变阻尼器正是利用了这一独特的物理特性,通过调整磁场强度,实现对阻尼力的连续、快速和可逆的控制。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半主动悬架的振动控制
身在人体敏感频率段的振动 , 提高了乘坐舒适性 。
关键 词 :磁流变阻尼器 ; 模糊逻辑 控制 器;振动控制 ;汽车悬架 ;仿真 中图分类号 :T 158 F 2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98 (0 7 1 - 0 4 3 00 7 7 2 0 )2 0 3 —0
Vi a i n c nto fv h ce s m ia tv u pe so br to o r lo e i l e - c i e s s n i n
s se a e n ma n t - h o o ia u d d mpe y t m b s d o g e o r e l g c lf i a l r
YU a Mio,MAO n z a g,L AO a g r n Li —h n I Ch n —o g,CHEN e— n W imi
余 森, 毛林章, 昌荣, 廖 陈伟 民
( 重庆大学 光 电技术及系统教 育部重点实验室 , 重庆 4 O4 O O4)
摘
要 :在对磁流变阻尼器的输 出特性进行实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试 和理论分析 的基础上 , 建立 了以磁流变 阻尼器作为
执行 器件 的 14车半 主动悬架模型 , / 设计 了一种双输 入单输 出的模糊逻辑 控制器 , 进行 了仿真研 究 , 并 在 时问和频率域 中对磁流变阻尼器振动响应进行评价 , 结果表 明 : 与被动悬架相 比 , 该系统有效地 抑制 了车
维普资讯
3 4
传感器与微系统(r s cr n io snTcnl i ) T nd e adMc s t eho g s a u r Ye oc
20 年 第 2 卷 第 l 期 07 6 2
基 于磁 流 变 阻尼器 的汽 车 半 主动 悬 架 的振 动 控 制
基于磁流变技术的车辆座椅悬架减振研究
21 0 0年 1 1月
森
林
工
程
Vo . 6 1 2 No 6 .
F ORE | T ENGI NEERI NG
NO ., 201 V 0
基 于 磁 流 变 技 术 的车 辆 座 椅 悬 架 减 振 研 究
赵 强 , 陈云 微
( 北林 大 学 ,哈 尔滨 东 104 ) 5 00
( o h at oet nvr t, ri 10 4 ) N r e s F rs yU ie i Ha n 5 0 0 t r sy b Ab t c :A cr i ec a c r t so m g e relg a ( sr t codn t t h r t i i f a n t h o i l MR)f is a a l d m e a d MR vr bes f a go h a e sc o oc l d r b a p r n a a l tf u vi e i i-
n s lso r tu t a c e on itd b t fte i a allc n c in t tc ul e a p id t n ie rngv h — e s ea tme ,a sr curls h me c sse o ho h m n p rle o ne to ha o d b p le o e gn e i e i
因此 开展大型 机械座椅 减振系统 的研究对 提高施工 效率 、保障人 员安全具 有重要意 义。 目前 座椅悬架 减振包 括被动控 制 、主动控 制和基 于磁流变 技术 的 半主 动 控 制 等 J 。其 中 以 磁 流 变 液 ( geo Mant— rel i l ud )作 为阻尼控 制载体来 实 现阻尼 可 h o g a f is oc l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座椅悬架系统天棚阻尼控制器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座椅悬架系统天棚阻尼控制器_论文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座椅悬架系统天棚阻尼控制器设计学生:李章洲学号:20083467指导教师:浮洁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二O一二年六月Graduation DesignThesis of Chongqing UniversitySkyhook controller design of vehicle seat suspension system based on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Undergraduate: Li ZhangzhouSupervisor: Lec. Fu JieMajor: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llege of 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June 2012摘要座椅悬架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缓和不平路面传传递给乘客或司机的振动,提高乘坐和驾驶的舒适性。
现有座椅悬架多采用被动悬架,其参数不能根据路面的状况实时变化,减振效果不理想。
磁流变座椅悬架是一种半主动悬架,具有阻尼力可调范围大、响应快等优点。
因此,研究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系统对改善座椅悬架的动态性能、提高汽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以磁流变座椅悬架系统为对象,在对悬架系统动力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天棚控制策略,实现振动衰减。
主要工作如下:(1)对目前座椅悬架系统的发展进行综述,阐述了研究半主动座椅悬架系统的意义,并分析磁流变阻尼器的常用控制策略,提出本文将要开展的工作,了解磁流变阻尼器和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了解磁流变液的特性和相关应用,掌握半主动悬架系统的研究方法,建立磁流变座椅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3)对天棚控制算法进行研究,利用Matlab对悬架模型的传递函数进行幅频特性分析,求解出满足要求的天棚阻尼系数。
半主动车辆座椅悬架系统的控制制与仿真
VhlEger 车辆工程 ei nien c e n i g
整 定方 法是 :初 定 比例 系数 之后 .加 入 积分 环
节 , 整 定 积 分 系 数 。 首 先 在 调 节 初 期 设 置 较 小 的
由 图 3 知 。正 弦 激 励 下 , 在 针 对 座 椅 加 速 度 可
11 P D控 制 原 理 . I
的参 数 ,实现 良好 的控制 效果 。而如何 进行 参数 的
整 定 是PD 制 策 略能 否 达 到预 定 要求 的关 键 。对 I控
在模 拟控 制 系统 中 ,PD控制 是 最 常 用 的控 制 I 方式闼 I 控 制系统 由PD 制器 和被 控对 象组成 , 。PD I控 其控 制 系统原 理如 图 1 示 。 所
于PD 制 器参 数 的调 节 ,可 以参 考 经验 公 式 以及 I控
不 同参 数下仿 真 结果 中最理 想结 果所 用 的参数 来选 定【 3 ] 。本 文 中 的控制 对 象是 模 拟 车辆 垂 直 方 向 的加
速 度 ,属 于 典 型 的偏 差 控 制 负 反 馈 结 构 , 可 以 采 用
1 P I控 制 策 略 分 析 I ) PD控 制 是 最 早 发 展 起 来 的 控 制 策 略 之 一 , 在 I
为座椅 加速 度 ,作 为信 号 ,定值设 置 为0 。 在 Mal /i uik 境 中 .建立 以座 椅 加 速 度 t bSm l a n
为 控 制对 象 的PD控 制 半 主 动 座 椅 系 统 仿 真 模 型 , I
车辆工程 Vh l ni e ei g er cE n目的是 在外 界路 面输 入 随 机改 变等 外扰作 用下 ,减 少振 动 ,保证 车辆 的乘 坐 舒适性 。基于磁 流 变半 主动座 椅悬 架 的减振 性能 不 仅 与磁流 变阻 尼器 自身 的设计 结构 、磁 流变 阻 尼 材 料性 能有 关 ,还与 半 主动悬 架 的控制 策略有 很 大 关 系 ,因此 ,选 取有 效 、便捷 的控 制方 式是 改善 座 椅 减振性 能 的重要 工作 。
半主动悬架座椅的设计及振动特性实验研究
⑥
2 1 Si eh E gg 0 c T c . n r 1 . .
半主动悬架座椅的设计及振动特性实验研究
柳 伟 朱思洪 李晓艳
(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 院, 南京 2 0 3 ) 10 1
摘
要
为改善 非公路 驾驶 员座椅的乘坐舒适性 , 设计制造 了一种基 于带 附加气 室空气 弹簧和磁流 变减振器 的半主 动悬架
座椅。通过控制 比例 阀输入 电压和磁 流变减振 器输入 电流调 节座 椅悬架 系统 的刚度和 阻尼 , 构建 了座 椅 的振 动特 性实验 系 统。试验研 究了激励频率 、 比例 阀输入 电压及磁流 变减振器 输入 电流对座椅振 动特 性 的影 响规律。研 究结果表 明, 座椅 悬架 的 固有频率、 移传递 率及 加速度均方根值均 随比例 阀输入 电压 的增 大而减 小; 高频振 动 区, 位 在 磁流 变减振器 的输入 电流 对
和工 程应 用 进 行 了 大量 的 研 究 。L a od公 司开 发 了
1 半主动悬架座椅设计
1 1 座椅 悬 架 系统 的 建模 .
磁 流 变 阻尼 器 , 应 用 于 座 椅 悬 架 中 , 大 降 低 座 并 大
座椅 悬 架 实 际 上 是 多
自由度非线性系统 , 但对多 I
』宁 I
图 1 座椅悬架 动力 学 模 型
统 比传统的被动悬架有更好的振动衰减能力 , 使驾 驶员乘坐更舒适_ j 5 。国内, 仅吉林大学 、 重庆大学
21 0 1年 8月 1 0日收到 江苏省大学生创新性
的模 型 和 计 算 所 掩 盖 。本
文把人 体看作 一个 刚体揉
, + + =c + , , () 1
可在 座椅 上板右 侧 的 直线 滑 槽 内 滑 移 , 剪杆 4与座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的研究
1Hua nvrt, tt e a oa r da cdD s n . n nU i sy SaeKyL brtyo vne e nadMa uatr gfr eieB d , h nsa 4 0 8 ; ei o fA nfcui o hc oy C agh 10 2 n V l 2 Hua rnpr t na dTa fr t nE c it o o t ci o oain C a gh 4 0 8 . n nTasot i n rn omai l tc y fC n r tnC r rt , h nsa 10 2 ao s o e r i s uo p o
i u e o smu ae t e b h vo f s s d t i lt h e a iro a e .T e o t l ih au sf r h p i l o t l ra e fu d b — MR d mp r h p i g t l e o eo t ma we v t ma n r l ur rvhc d l ul,tei pe e t i fo t lcnrl nsm —ci A s c] ae naq at e i emoe b i h m lm na o o pi o t e i t e r e l t tn ma oo a v
维普资讯
汽
车
工
程
20 ( o.0 N . 0 8 V 1 ) o4 3
20 0 8年 ( 3 ) 4期 第 0卷 第
A t oi n i eig uo t eE g er m v n n
2 08 7 0 0 5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悬架半主动控制研究——间接自适应控制与实验
差 来 训 练控 制 器 。 此 , 只 是 对 , 因 这 一“的 一种 粗 略
引 言
车 辆 悬 架 是 一 个 复 杂 的 多 自由 度 振 动 系 统 , 行
近似 。
本 文提 出控制 器反传误 差 的一 种精 确近 似 , 即
训 练辨识 器时 , 除将 实 际 系 统 输 出 与 辨 识 模 型 输 出 之 差 反 向传 播 调 节 神 经 辨识 器 的 权 值 外 , 将 理 想 还 响 应 与 系统 实 际输 出 之 差 通 过 该 辨 识 器 模 型 进 行误 差 的 反 向传 播 , 而 由输 出误 差 获 得 输 入 误 差 的 更 从 驶 过 程 中 路 面 的 激 扰 、 身 承 受 的 载 荷 以 及 轮 胎 的 车 状 况 等 都 是 变 化 的 , 外 , 主 动 悬 架 的 减 振 机 构 常 此 半 常表 现 为 非 线 性 特 性 , 因而 悬 架 系统 是典 型 的 时 变 、 非 线 性 系 统 。对 于 这 一 难 以建 立 精 确 数 学 模 型 的 复 杂 系 统 , 逆 模 型 也 未 知 , 而 无 法 根 据 期 望 的 运 动 其 因 指标 来 估 计 或 计 算 控 制输 入 。 献 [ ] 出神 经 网络 文 1提 直 接 自适 应 控 制 , 是 直 接 自适 应 控 制 中 神 经 控 制 但 器 的 反 传 误 差 比较 粗 略 , 能 很 好 地 跟 踪 系 统 的 误 不 差 。 为 了提 高 神 经 控 制 器 反传 误 差 接 近 系 统 输 入 误 差 的 真 实 程 度 , 文 设 计 了 一 类 神 经 网 络 间 接 自适 本 应 控 制 器 。 经 模 拟 器 除 用 来 模 拟 真 实 系统 外 , 用 神 还
车辆磁流变半主动座椅悬架的研制
车辆磁流变半主动座椅悬架的研制寇发荣【摘要】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iding comfortability of vehicle driver,a kind of semi-active seat suspension with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was developed.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mechanical model of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were analyzed.As a result,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vehicle semi-active seat suspension was established.The fuzzy control strategies with semi-active seat suspension were designed and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of fuzzy control seat suspension were carried out under the sinusoidal inputs.In addition,the physical prototypes of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and test bench system were made.The damping performance tests of the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were done.Then,the bench tests of the semi-active seat suspension with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were comple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st results are closely consistent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has good controllability.The developed semi-active seat suspension based on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obviously reduces the vehicle seat vibration.%为了提高车辆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研制了一种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半主动座椅悬架。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探究其在汽车行驶中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首先介绍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汽车悬架系统中的应用,进一步分析了传统悬架系统的不足之处。
接下来,提出了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基于荷载反馈的控制策略和基于道路预测的控制策略,并分别进行仿真分析。
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在实际驾驶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磁流变阻尼器;汽车半主动悬架;荷载反馈控制;道路预测控制;仿真分析;实验验证。
一、绪论汽车行驶中,随着路面状态的不断变化,传统被动悬架系统无法满足不同路况下的需求,导致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不稳定和不舒适,甚至危及行驶安全。
针对此问题,半主动悬架系统应运而生。
与传统被动悬架系统相比,半主动悬架系统能够根据路面状态的变化主动地调整阻尼力,从而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其中,磁流变阻尼器作为半主动悬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异的适应性和响应速度。
因此,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备受关注,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二、磁流变阻尼器原理及其在汽车悬架系统中的应用磁流变阻尼器是一种利用磁场作用改变阻尼器阻尼特性的电液体阻尼器。
其主要由金属壳体、约束套、活塞、磁场线圈等部分组成。
在磁场的作用下,阻尼器内的电液体发生形变,从而改变阻尼器的阻尼特性。
磁流变阻尼器具有响应速度快、可调性强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汽车悬架和减振系统中。
三、传统悬架系统的不足传统被动悬架系统仅通过弹簧和阻尼器来吸收汽车行驶中的震动,其阻尼特性通常是固定的,不能根据路面状态的变化进行调整。
这种悬架系统在路面起伏不平时,不能很好地满足行驶的需要,导致汽车行驶变得不稳定和不舒适。
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悬架控制策略来改善这一问题。
四、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半主动悬架控制技术通过调整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特性,适应不同路况,实现汽车行驶时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磁流变阻尼器”资料文集
“磁流变阻尼器”资料文集目录一、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悬架系统半主动控制二、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在车辆悬架中的应用研究三、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振动控制四、磁流变阻尼器的控制器及其应用五、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与研究六、自供电磁流变阻尼器减振系统与永磁式电涡流TMD的研制及应用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悬架系统半主动控制磁流变阻尼器在车辆悬架系统中的半主动控制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磁流变阻尼器作为一种先进的阻尼调节装置,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
在车辆悬架系统中,磁流变阻尼器对于提高车辆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被动悬架系统存在诸多不足,而半主动控制系统的出现为车辆悬架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围绕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悬架系统半主动控制展开探讨。
关键词:磁流变阻尼器、车辆悬架系统、半主动控制车辆悬架系统是决定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操控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车辆悬架系统多为被动悬架,其阻尼系数固定,无法根据路况和车辆行驶状态进行调节。
随着科技的进步,磁流变阻尼器作为一种智能阻尼装置,具有动态调节阻尼系数的能力,可以有效提高车辆的性能。
与此同时,半主动控制系统的出现为实现车辆悬架系统的最优控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半主动控制研究的发展为车辆悬架系统的优化提供了契机。
目前,针对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型建立、控制策略设计以及实验验证等方面。
其中,文献建立了考虑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悬架系统模型,并设计了基于模糊逻辑的半主动控制策略。
文献则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半主动控制方法,旨在自适应调节阻尼器参数,从而提高车辆性能。
文献通过实验验证了半主动控制在车辆悬架系统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半主动控制可以有效提升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控稳定性。
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技术包括磁场调节、阻尼力调节、悬架系统建模等多个方面。
具体地,磁场调节主要通过改变阻尼器的磁场强度来影响其阻尼系数;阻尼力调节则是通过实时计算并调节阻尼器的输出力,以实现最优控制效果;悬架系统建模则是建立准确的车辆悬架系统模型,为半主动控制策略的设计提供基础。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悬架振动优化控制
赵
强( 1 9 7 1 一) : 男, 博 士后 , 教授 , 主要 研 究 领 域 为 车 辆 及 机 器 人 技 术
黑 龙 江省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批准号 : E 2 0 1 0 1 3 ) 、 中 央 高 校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项 目( 批准号 : D L 0 9 C B 0 2 ) 、 哈 尔 滨 市 科 技 创 新 人 才 研 究 专 项 资 金 项 目( 批准号 : 2 0 0 8 R F QX G0 0 4 ) 资助
输入电压. 同时 将 该 逆 模 型 与 L QR 主动 控 制 方 法 结合 形 成 闭 环 反 馈 控 制 , 从 而 建 立 起 基 于 MR 阻 尼 器 的 车辆 悬架 半 主 动控 制. 仿真结果表 明, 这 种 半 主 动 控 制 策 略 是 可行 的 , 较 被 动 悬 架 系 统 其 减 振 效果 得 到 明显 改善 .
Vo 1 . 3 7 No . 2
A pr .2 01 3
基 于 磁 流 变 阻尼 器 的车 辆悬架 振动优化控制 *
赵 强 米 磊 尹佳 星
(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交 通 学 院 哈 尔 滨 1 5 0 0 4 0 )
摘要 : 针对 磁 流 变 ( MR) 阻 尼 器所 固 有 的 高 度 非 线 性 特 性 , 提 出 运 用 神 经 网络 技 术 建 立 MR 阻 尼 器 的 神 经 网 络 模 型 来模 拟 其 逆 向 动 特 性 , 即 给定 MR 阻尼 器 的 位 移 、 速 度 和 期 望 输 出力 , 预 测 所 需 的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悬架半主动控制
i r v u o moierd o o tT ed n mi h a trsiso u p n in u d rsn s i a x i t n a d rn mp e a t— t ec mfr. o v i h y a cc a ce it fs s e so n e iu o d e ct i n a - r c l ao
贾启芬 , 许恒波 , 王 影 , 习军 刘
(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天津 30 7 ) 0 0 2 摘 要 :为研 究磁 流变阻尼 器在汽 车振动控制 中的应用 可行 性 , B u- n磁 流变 阻尼 器模型 进行 了数 值计算 对 ocWe
分析 , 揭示 了 1 4个参数对模型 阻尼 力的影响. 运用随机理 论对 B u — n模 型及 基 于该模 型的汽 车悬 架进 行 了模 ocWe 拟仿真分析 , 与传统线性 阻尼 器进行 对比, 采用非线性 阻尼器模 型能更精 确描 述汽车 悬架的物理特性 , 通过 对比半
b ain c n rl t n u n eo 4 p r mee so u - e d lo a ig fre Wa e e ld b u rc rto o to , he if e c f1 aa tr fBo c W n mo e n d mp n o c s r v ae y n me a l il
Ve il u p n i n 、 h M a n t r e ig c lDa h ce S s e so t g eo h oo ia mp r Un e e d r
S miAci e Co t o e . t nr i v
JA Q— n X e gb , N ig LU X - n I ie , U H n —o WA G Y n , I i u f j
汽车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
汽车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引言随着车辆性能和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悬架系统的控制策略成为了研究的焦点之一、半主动悬架系统是一种利用电控阻尼机构来调整悬架刚度和阻尼的悬架系统,在提高车辆操控性能的同时也能提高乘坐舒适度。
本文将对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详细阐述和研究。
一、半主动悬架系统概述半主动悬架系统是一种通过调整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来适应不同驾驶条件的悬架系统。
相比于传统的被动悬架系统,半主动悬架系统具有更高的悬架效率和更好的车辆操控性能。
半主动悬架系统通常由电液或电磁调节阻尼器、传感器和控制器组成。
二、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策略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基于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的方法。
1.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通过预先规划的动作来控制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
前馈控制可以根据车辆的加速度、刹车、转向等信号提前调整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和乘坐舒适度。
例如,在车辆急刹车时,可以通过增加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来提高制动效果和稳定性。
2.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根据实时的车辆状态和环境信息来调整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
反馈控制通常采用模糊控制、PID控制或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将车辆的状态与期望的状态进行比较来实现悬架系统的调整。
例如,在车辆通过不平路面时,反馈控制可以根据车辆的垂直加速度和悬架行程来调整悬架的刚度和阻尼,以提高乘坐舒适度。
三、半主动悬架系统的优势与应用半主动悬架系统相比于传统的被动悬架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悬架效率:半主动悬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的驾驶条件和车辆状态来调整悬架的刚度和阻尼,以提供最佳的悬架效果。
2.改善车辆操控性能:半主动悬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驾驶需求提供不同的悬架刚度和阻尼,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和稳定性。
3.提高乘坐舒适度:半主动悬架系统可以根据路面状况和车辆状态调整悬架的刚度和阻尼,以提供更好的乘坐舒适度。
半主动悬架系统广泛应用于高档轿车、SUV和跑车等车型。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座椅悬架专家PID控制研究
建 半 主 动 车 辆 座 椅 悬 架 系统 。针 对 此 系统 ,利 用 A a s建 立 了车 一椅 一人 七 自由 度 的 三 维 多 刚 体 动 力 学模 型 , dm 使 用 M t b设 计 了基 于 专 家 P D的 控 制 器 ,并 对整 个 系统进 行 A a s Mal al a I dm 和 t b的联 合 仿 真 。仿 真 结 果 表 明 专 家 a PD控 制 策略 能使 系统 较 好 地 抑 制 垂 直 振 动 加 速 度 ,提 高 乘 坐的 舒 适 性 。 I
有重要 的实 际意义 。
设计 一 种专 家 P D控 制器 ,并 利用 A a s M t b I d m 和 a a l 联 合仿真 对其 进 行 了验证 分 析 。
sa sses nss m w s o su t yapyn ant— el i l MR)dm e paet as ed m e a et up ni t a nt c db p l gm ge r o g a ( o ye c r e i o h oc a p ror l epsi a prnt — t e c h v i r
货 车 、工程 和军 用 车辆 等 由于其 悬架 性能 相对 较 差且 运行路 况 恶 劣 ,使 其 在行驶 时产 生剧 烈 的振 动 。这 些车 辆 的驾 驶 员 座 椅 悬 架 大 多 采 用 被 动 悬 架 ,减振 效果 比较差 ,影 响驾 驶员 的身 心健 康 。 因 此研 究 和改善 座 椅动 态性 能对 于提 高乘 坐舒 适性 具
L AB.T e C —i lt n o i n i y tm s c rid o tw t h O s mu ai ft se t e s se wa a r u i ADAMS a d MAT AB,w ih i d c t d t a h x e o h r e h n L h c n ia e h tt e e p r t P D c n r l t tg n be h y tm o b t r e t i h e t a i r t n a c l rto n n r a e t e r ig c mf r I o to r e y e a ld t e s se t et sr n t e v r c l b ai c ee ai n a d i c e s i n o o t sa e r a i v o h d .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悬架控制研究
其 中, m是车体质量 , 和 y是车体相对绝对垂直加速 y ”
维普资讯
第 5期
申永军等 :基 于磁 流变 阻尼器的汽车悬架控制研究
3 0 g K = 2 0 N ・m ~ , = 1 0 N ‘m ~ , = 5 k , 800 C 0 0 F
维普资讯
振
动第 5 6 期
J OURNAL BRATI OF VI ON AND HOCK S
基 于磁 流变 阻尼器 的汽 车 悬架 控 制研 究
刘 晓燕 , 杨 绍普 , 申永军 , 杜 明辉
( 石家庄铁道 学院 , 石家庄 00 4 ) 5 0 3
摘 要 研究了 1 / 4车辆模型的半主动控制问题, 采用一种改进的 B ga i hm模型来描述磁流变阻尼力, n 研究了系
统参数 在共 振域 附近对振 幅的影 响, 最后对 比了采用该模型 的磁 流变阻尼器 的被动控制 、 主动开关控制 以及采用 传统 半 阻尼器 的被 动控制在频域上 的隔振效果 , 结果表明半主动非线性 开关控制 弥补了非线性 被动控制 的不足 , 使得 系统 在共 振区和高频 区上都有较好 的隔振效果 。 关键词 :磁 流变 阻尼器 , 半主动控制 , 开关控制
i C+ s V V0 r c ( o V F +Fg —) ,> =V g ( +V ) <0 n n o
:
(’ 1
其 中 , 和 是 活 塞 和 圆柱 筒 间 的 相对 速 度 和 相 对 加
速度 , F 是控制力 , c是粘性阻尼 系数 , 是磁流变减 振器的零力速度。该模 型如 图 1 , 图由 A、 示 此 B两部 分组成 , 别 由式 ( ) 的两个 式子得 到 。 分 1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机车横向悬挂半主动控制研究
按 照 图 1的计 算 模 型 , 流 变 阻尼 器 阻尼 力 的表 磁
达式 为 :
F = C主+ 口 0 z () 1
究应用 这些 功能材 料研 制半 主 动控制 装 置 。改 变半 主
动悬挂 阻 尼 特性 的 一 种 有 效 途 径 就 是 应 用 磁 流 变 液
其 中滞变 位移 z由下 式确 定 :
易于控 制等 特点 , 具有广 阔的应 用前 景 。 目前我 国铁路 提 速 以后 , 速 机 车与 动 力 车均 普 提
阻尼 器试 验特 性 曲线 和修 正 的 B u— n模 型特 性 曲 o cWe
线 的对 比情况 , 中细实 线 为所建 模型 的模 拟 曲线 , 图 宽 虚线 为 阻尼器 试 验 特 性 曲线 ; 磁 电流 由内 向外 分别 励
维普资讯
助
锨
对
斟
2 6 第 5 3) 0 年 期( 卷 0 7
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磁 流 变 阻尼 器 的机 车横 向悬 挂 半 主 动 控 制 研 究
高 国生 , 绍 普 , 了 杨 郭 波
( 石家庄 铁 道学 院 机械 工程 分 院 , 北 石 家 庄 0 0 4 ) 河 5 0 3
D 1 — k ( + h 一 z )+ 2 "zl / l x2 i 1 zl— k zr F 2 —
D2 + k ( 2+ h 一 z )一 F "z2 / lz l 1
图 1 修 正 的 B u- n模 型 ocWe
F g 1Th o iidBo cW e o e i em dfe u — nm d l
文章编 号 :0 19 3 (06 0—8 20 10—7 1 20 )50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2核
样杂核 样权核
LMS LMS Matlab/Simulink
LM院 Matlab/Simulink
Subject
Research on Semi-Active Control of Vehicle Seat Suspension Based on MR damper
simulation results, so that we inspect whether the polynomial model is appropriate. (2) R esearch and analyze the knowledge about people’s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 which has existed, and establish mathematical model of seat suspension system by combining practical situation,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programming seat semi-active suspension control system. (3)Establish proper fuzzy control strategy and LMS adaptive control strategy. (4) Programming seat semi-active suspension control system about the above two control strategies, and simulate for them. Finally, we get the best control strategy by compar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pecialty Name Instructor
Vehicle Engineering Gao Wei Chai Guangyuan AB S T RACT (Signature) (Signature)
The seat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which influences comfort of vehicle. Modern vehicle, especially engineering vehicles, trucks, military vehicles and so on. Because their suspension system is worse and the environment of road which they work at is extremely bad. Vehicles vibrate seriously when working on bad road for a long time, thus makes the drivers of these vehicles suffer from high strength of the low frequency vibration, which will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ir health, and reduce work efficiency. The seat suspension, as one part of decreasing vibration of vehicle, is easy to be improved and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vibration performance, so we research seat suspension system. Improving vehicle comfort by changing seat suspension will become a very effective way. This dissertation will take semi-active suspension of seat based MR dampe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discuss and research the key technologies which help realize control of seat suspension system. The major content of this dissertation includes how to make use results of MR damper characteristic test is to get the coefficients of MR damper polynomial model, establishing mathematical model of seat suspension and how to design fuzzy control strategy and LMS adaptive control strategy which are suitable for control system of seat suspension based on MR damper in this dissertation. Finally,we use Matlab/Simulink to simulate the control system. In the dissertation, the concrete work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Accomplish feature experiment of the given MR damper, the polynomial model of a given MR damper is identified by polynomial fitting which is achieved relying on Matlab us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establish simulation program of a given MR damper by Matlab/Simulink, do dynamic simulation experiment for the polynomial model of a given MR damper, and compare the results and
Keyword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eat semi-active suspension Fuzzy control
MR damper
Mathematical model
LMS adaptive control
Matlab/Simulink emulation
Thesis
Application Research
1
.............................................................................................................. 1 1.1 1.2 1.2.1 1.2.2 1.2.3 1.3 1.4 ....................................................................... 1 .................................................................................. 2 .....................................................................2 .....................................................................3 ..................................................................5 ..................... 5 ........................................................................... 7 ...................................................................... 8 2.1 2.1.1 2.1.2 2.1.3 2.1.4 2.1.5 2.2 2.2.1 2.2.2 2.3 2.3.1 2.3.2 2.4 2.5 ....................................................................... 8 ....................................................................................8 ....................................................................................8 .......................................................8 .............................................. 10 ................................... 10 ............................................................................. 13 ......................................................... 13 ..................................................... 14 .......................................................... 15 ................................... 16 .................................................................................. 16 .............................................................. 17 ........................................................................................... 18 ........................................................................... 19 3.1 3.2 3.3 3.3.1 3.3.2 3.4 质 ......................................................................... 19 ................................................................... 20 ..................................................................... 22 ..................................................... 23 ................................................. 24 ........................................................................................... 25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