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承诺对知识分享的影响机制研究_林巍
影响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影响组织承诺的因素及作用机制摘要:组织承诺是近年来组织行为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
有关研究人员对其内涵、影响因素、作用机理、作用环境等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研究表明,不同的工作环境、工作人群对组织承诺作用的影响都不尽相同。
本文根据近十年来研究组织承诺的论文对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组织行为组织承诺影响因素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所依照的思想基础应当是以人为本。
换言之,处理好员工需求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提高组织承诺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人员进行实际管理工作时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就近十年之内有关组织承诺的文献对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什么是组织承诺及其构成组织承诺这一概念最早于1960年由贝克提出。
他将承诺定义为由单方投产生的维持“活动一致性”的倾向。
他认为组织承诺的产生是由于员工单方面投入过多而产生的,员工对工作倾注的心血越多,对工作的热情就越高。
到了80年代,Porter等人对于组织承诺又进行了新的解读,他们认为,组织承诺是员工对于工作的卷入程度和认可程度。
国外有关组织承诺的各类研究也激发了我国学者研究的热情,方俐落、凌文辁和张治灿在千禧年的研究发现,组织承诺是员工对现有组织在情感上的认可,以及乐于承担身为组织中的一员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各种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对组织承诺这一概念和现象的认识随时间推移不断深化。
目前对于组织承诺并无统一的标准定义,但综合各时期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组织承诺包含态度和行为两方面内容。
态度主要指员工对工作的忠诚、依赖和热情;行为主要指员工的外在行为,表现为对工作稳定的、相应的反应。
组织承诺的结构并不是单一的。
梅尔和艾伦将组织承诺分解为三维结构:感情承诺、持续承诺与规范承诺。
情感承诺是指组织成员被卷入组织的程度,包括参与组织建设运行的程度、参与组织社会交往程度等方面,它是个体对组织的情感,是一种肯定的心理倾向。
心理资本、团队信任氛围对地方性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影响的实证研究
、
引 言
青年教师科研团队是地方性本科院校 教师 队伍 中最具活力的团体 ,是高校教学与 科研赖 以持续发展的保证 。作为典型 的知识 型团队.知识共享在团队活动 中起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 ,特别是对 隐性知识的共享,其可 以把 分散在 团队成员头脑 中的零星知识资 源整合 为强大 的知识力量. 进 而促进科研团 队整 体水平 的提升和团队 目标 的实现,更好 的 完 成 科研 工 作 。 然而 ,由于隐性知识具有难 以模仿性 和不易传达性 ,使得隐性知识共享存在着困 难。大量的隐性知识蕴藏于科研 团队成员的 脑海里 ,一旦 团队成员将其 自身的隐性知识 看做是私有 资源 ,不愿在成员间共享,甚至 是担心将隐形知识共享后会损害到 自己的 利益 或地位 ,隐性知识难以共享就成为制约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 团队发展的瓶颈 。因此, 如何让存于 团队成员脑海 中的隐性知识在 团队中共享 , 就成 了青年教师科研 团队知识 管 理 的 重要 环 节 。 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 组织行为学基础 上发展起来 的心理资本,是指个人在成长和 发展中表现出来 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它 由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 维度组 成,代表个体对所 处环境持有积极的评价 以 及 为 了取得 成功 能够 进行各 种的努 力 以及 坚持不懈的精神状态 ( L u t h a n s , 2 0 0 4 )。当 前 研 究 表 明 , 心 理 资 本 对 个 体 绩 效 ( L u t h a n s ,2 0 0 5 ) 、 创新能力 ( C a r r ,2 0 0 4 ) 、 组织承诺 ( 仲理峰 ,2 0 0 7 ) 、组织公 民行 为 ( 仲理峰,2 0 0 7 )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 响, 而对职业 倦怠 ( 朱燕 ,2 0 0 4 ) 、反生产行 为 ( A v e y ,2 0 0 6 )等 具 有 显 著 的负 向影 响 。那 么 ,心理资本能否促进地方性本科院校青年 教 师 科 研 团 队成 员 之 间 隐性 知 识 的 共 享 呢 ?同时 ,信任是交换的关键因素 ,团队中 的信 任 提 高 了知 识 共 享 的 可 能性 ( 李 志 宏, 2 0 1 0 ),那么,团队信任氛 围的建立 能 否在成员心理资本一定的情况下 ,消除彼此 问的猜忌 ,提 高成员 间的交流,进而促进隐 性知识的共享呢? 基于此 。 本文将从积极 心理学 的角度研 究 心理 资本能否 对地方 性本科 院校青年 教 师 科研 团队成 员隐性知 识共享产 生显著 影 响,以及团队信任氛围能否在其 中起到调节 作 用。期望 能够给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团队隐
企业创新团队成员心理契约促进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理和构建对策
对 个人期 望 收获而有 所 提供 的一 种配 合 。 心 理 契 约虽 然 ”
不 是一种 有形 的契约 ,但 它是确 实存在 于员 工与企 业之 间 的一种 隐性契 约 ,其 核心是 员工 满意度 。 即企 业 能清楚 地
音 。心理 契约没 有 固定 的模 式与 统一 的标准 ,在一个 组织
作用 。
值观 、思维 方式 的深 人 了解 和感情 认 同 ,更加 了解对 方 的
要 ]创 新 团队 已成 为我 国企 业可持 续成 长的核 心。 强化 创新 团队成 员与组 织 间心理 契约 关 系有 助 于促 进创 业
团队臆性 知识 沟通。本 文通过 心理 契约 内涵 的分析 ,归纳 了企业 创新 团队 心理契 约的主观 性 、动 态性 和双 向性特 征 ,进 而分 析 了其 对创 新 团队隐性知 识共 享 的影响机 理 ,并提 出 了促 进 团队隐性 知 识共 享 的相 关对 策 ,即动 态调 整心 理期 望、 引入 职业规 划和 建立 长久承诺 等 。
[ 关键 词 ]创 新 团队 ;隐性知识 ;机 理 ;对 策 [ 中图分类 号 ]F7 24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0 — 42 (02 4— 0 3 0 05 63 2 1 )1 02 — 2
1 心理 契约 的动态 性 . 3
1 企 业创 新 团队心理 契约 的 内涵和特 征
等方 面 的期 望 。而创新 团 队中 的知 识型员 l 之普 通员 工 T较 更加 渴望通 过平 等对 话等方式 ,通 过缔结 心理 契约 双方 的 相互 交流 、相互 沟通 ,对组织 与个 人 的发展达 成一 致 的共
识 ,从 而 营造 良好 的 工 作 环 境 、发 挥 心 理 契 约 的 激 励
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影响机制研究——以信任和知识距离对团队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为基础
S u y o h o e g h  ̄n n u n e M e h n s ft eKn wld eTe m t d n t e Kn wld eS a g I f e c c a im o o e g a l h y i fTr s nd K o e e Dit nc l ss o u ta n wl dg s a e
s aigaei oiv orlt nwhl n w e g itn ea d lv l h r gi e aiec r lt n h r r p st e creai i k o l e ds c ee s ai nn gt or ai . n n i o e d a n f o n v e o
摘
要: 知识型 团队是知识 密集型企业 的基 本学 习单位 和业 绩单位 , 团队的知识 共享是知识 密集 型企业知
识 管理 的关键 。而信任和知识距 离是 对团队知识共享具有 实质影响的 两类 因素 , 任决定 了知识接收 方对知识价 信
值 的评估和对知识共 享过程难 易的心理预 判 , 知识 距 离决定 了知识 接收 方得 到 并运用该 知识 的难 易程度 。因此 ,
西 南 交通 大学 学 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20 0 8年 1 2月 第 9卷 第 6期 J OURN F S (HWESc Ics AL O OU S ca S ne ) To i i AO 0NG UNI RST VE I Y lT J T e
Dc 20 e. 08
YANG h o Z a .CHE h . n N S ii u
( colfMa ae et ini nvm ̄,Taf 0 0 2 hn ) Sho o ngm n,Taj U i i n e in n30 7 ,C ia i
知识共享方式对团队创造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团队学习能力的调节效应
Emp i r i c a l S t u d y o n t h e I mp a c t o f Kn o wl e d g e S h a r i n g Ty p e s o n
Te a m Cr e a t i v i t y: M o d e r a t i o n Ef fe c t o f Te a m Le a r n i ng Ca pa b i l i t y
Wu Yo n g , Z h u We i d o ng
( 1 . S c h o o l o f ma n a g e m e n t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H e 2 3 0 0 9 ,C h i n a ;
摘
要 :团队创造 力是 维持 组 织竞 争优 势的 关键 , 团队创 造 力的提 升 有 赖 于成 员 间的 知识 共 享和 学 习能
力。本研 究融合知 识基 础观 与 团队 学 习观 ,在 分 析 知 识 共 享 方 式 对 于 团队 创 造 力影 响 的基 础 上 ,进 一 步 剖析 了 团队学 习能 力在 知识 共 享方 式 与 团队创 造 力 关 系 间所 产 生 的调 节 效 果 ,并 以合 肥 市 高新 技 术 开 发 区1 0家企业 6 3个 项 目团 队 为研 究对 象进 行 了 实证 研 究。 结 果表 明 :在 不 考虑 其 他 调 节 因素 的情 形 下 , “ 人 际 互动 ” 式知 识 共 享 是 影 响 团队 创 造 力 的 重要 因素 ; 团 队 学 习能 力 中的 知 识 吸 收 能 力对 “ 科 技/ 文 件” 、“ 实 际体 验 ” 两种 知识 共 享方 式与 团队创 造 力之 间的 关 系具 有显 著的调 节 效果 。 关键 词 :知识 共 享 ;团队 学 习 ;团队创造 力 ;调 节效应
组织承诺对微博社区成员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
h a v e s i gn i i f c nt a i mp a c t o n t h e b e h a v i o r s o f ep r l i e s ,a n d a f f e c t i v e c o mmi me t n t h a s s i g n i ic f nt a i mp a c t o n p o s i t n g . Ke y wo r d s k n o wl e d g e s h a r i n g b e ha v i o r v i r t u l a c o mm u n i t y mi c r o b l o g c o mmu n i t y o r g ni a z a t i o n l a c o mmi t me n t S i n a We i b o
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教学团队知识共享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教学团队知识共享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作者:肖贻杰来源:《职教通讯》2018年第15期摘要:知识共享对于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成效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高校教学团队的调查,对高校教学团队知识共享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高校教学团队知识共享效果的影响因素为知识共享氛围、知识共享意愿、知识共享能力、知识共享环境、共享知识的可表达性。
根据相关分析,除了知识的可表达性与知识共享效果负相关外,知识共享氛围、知识共享意愿、知识共享能力、知识共享环境都与知识共享效果有显著正相关。
根据回归分析,知识共享氛围和知识共享意愿对知识共享效果还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高校;知识共享;教学团队;因子分析基金项目:广州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知识共享视角的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作者简介:肖贻杰,男,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管理学。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5-0044-06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要素,引起了学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组织内知识共享对于提高创新能力和组织创新具有重要作用(Szulanski,1996;Tsai,2002;Lee,2005;Nahapiet J,Ghosha S,1998)。
[1-4]高校是知识高地,教师的知识共享显得尤为重要。
不少学者对影响高校教师知识共享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Jones(2002)基于以大学内部员工为对象的案例研究也表明,员工参与决策程度越高,员工对雇佣条件越满意,员工知识共享的意愿更高。
[5]Vivienrle Coillinson,Tanya Fedoruk Cook(2004)運用一种校际计算机技术项目进行定量研究,确定了激励教师进行知识分享的43个因素和阻碍其共享的35个因素。
[6]陈世平、胡艳军(2012)认为,影响高校教师知识共享的因素主要有知识特性、个体的动机意愿和能力、组织结构与环境以及评价与激励机制等。
知识共享对团队学习和协同效能的影响-以及其机制
知识共享对团队学习和协同效能的影响-以及其机制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知识共享在团队学习和协同效能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还可以提高团队整体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如何通过团队承诺和彼此支持实现共同目标?
如何通过团队承诺和彼此支持实现共同目标?在团队中实现共同目标是一个多方面的挑战,关键在于团队成员之间的承诺和支持。
通过建立承诺和支持的文化,团队可以更加高效地合作,共同实现目标。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团队承诺和彼此支持实现共同目标。
理解团队承诺的重要性团队承诺是指团队成员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向彼此作出的承诺。
这种承诺不仅可以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凝聚力,还可以提高团队的执行力。
在团队承诺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团队可以更加有序地分工合作,减少冲突和误解,从而更容易实现共同目标。
建立团队承诺的方法1.共同目标设定:首先,团队成员需要明确共同的目标和愿景。
只有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团队才能共同努力,实现协同效应。
2.承诺宣誓:团队成员可以在团队会议或团队建设活动中进行承诺宣誓,向彼此承诺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这种承诺可以激励团队成员更加专注和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
3.践行承诺:承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变得有意义。
团队成员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承诺,不断提高执行力和责任感。
彼此支持的重要性除了团队承诺,彼此支持也是实现共同目标的关键因素。
团队成员应该在工作中相互支持、互相协助,共同应对问题和挑战。
只有在团队成员之间建立了紧密的支持网络,团队才能在困难时互相鼓励,共同前行。
支持团队成员的方法1.沟通协作:团队成员应该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及时分享信息和意见,协同工作。
通过有效的沟通,团队可以更好地协调行动,避免冲突和误解。
2.激励鼓励:团队领导者可以通过激励和鼓励来支持团队成员,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及时的认可和奖励可以增强团队成员的自信心,提高团队执行力。
3.共同成长:团队成员应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通过相互学习和分享经验,团队可以共同提升技能水平,不断完善工作能力。
在团队中实现共同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通过团队承诺和彼此支持,团队可以更加紧密地合作,实现共同目标。
只有团队成员在承诺中奋力前行,在支持中共同成长,团队才能取得长足进步,实现共同目标的伟大使命。
《2024年团队快速信任、互动行为与团队创造力研究》范文
《团队快速信任、互动行为与团队创造力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业务环境的快速变化,团队合作与协同成为了企业和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团队中,快速建立信任、良好的互动行为以及团队创造力是推动团队高效运作和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
本文旨在研究团队快速信任、互动行为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引导,提升团队的协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二、团队快速信任的重要性信任是团队合作的基石,对于团队快速达成共识、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团队中,快速建立信任有助于减少沟通成本,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快速信任,团队成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诚实透明:在团队中保持诚实透明的沟通,避免隐瞒信息或欺骗行为。
2. 尊重与理解: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需求,以建立互相尊重的合作关系。
3. 共同目标:明确团队的目标和愿景,使每个成员都感受到自己是团队的一部分,为共同的目标努力。
三、团队互动行为的分析团队互动行为是指团队成员在合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
良好的互动行为有助于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
以下是几种关键的互动行为:1. 积极倾听: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想法,是有效互动的基础。
2. 分享与贡献:团队成员应积极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团队的发展做出贡献。
3. 协作与支持:在面对问题时,团队成员应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为彼此提供支持和帮助。
四、团队创造力与快速信任、互动行为的关系团队创造力是指团队在解决问题、创新和应对变化方面的能力。
快速信任和良好的互动行为对团队创造力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快速信任可以降低团队的焦虑和防范心理,使成员更加愿意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案,从而促进创造力的发挥。
其次,良好的互动行为有助于激发团队成员的灵感和创意,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进一步推动团队创造力的提升。
五、提升团队快速信任、互动行为与创造力的策略为了提升团队的快速信任、互动行为和创造力,企业和组织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强化团队文化:建立以信任、尊重和合作为核心的团队文化,使成员感受到自己是团队的一部分。
承诺书的心理机制与行为驱动
承诺书的心理机制与行为驱动承诺是我们生活中常见而重要的一个方面。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承诺都是推动个体或团队向目标迈进的力量。
承诺书作为一种书面形式的承诺,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承诺书的心理机制与行为驱动,并解析其对个体和团队的影响。
一、心理机制1.责任感的激发承诺书的起草和签署使个体或团队有责任对承诺内容负责。
心理上的责任感激发了个体或团队更强烈的行动意愿,使其不愿违背自己的承诺。
2.经济与道德压力承诺书往往伴随着一定的经济或道德压力。
个体或团队在签署承诺书后,需要为实现承诺付出努力,以避免经济或道德上的损失,从而对行动提供了外部的驱动力。
3.社会影响力承诺书常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签署,例如团队、组织或社区。
这种社会影响力促使个体或团队遵守自己的承诺,以维护个人或集体的形象和声誉,满足社会对其的期望。
二、行为驱动1.目标导向承诺书明确了个体或团队的目标和追求,使其具备明确的方向。
目标的明确性帮助个体或团队更好地规划行动步骤,推动实现过程。
2.自我激励承诺书的签署是个体或团队对自己的一种承诺,激发了内在的自我激励机制。
个体或团队在努力实现承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进而激励其更进一步的努力。
3.促进团队合作承诺书在团队中发挥着重要的团结作用,能够促进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所有成员共同承诺实现共同的目标,形成了一种共同利益和目标导向的文化,从而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作。
三、承诺书的应用1.个人成长与发展个人可以通过给自己制定承诺书来推动自己的成长与发展。
承诺书可以包括个人的学习、职业发展、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目标,激励个体持续努力,实现自我提升。
2.组织管理与运营承诺书在组织管理与运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组织可以通过要求员工签署承诺书,明确员工的职责和目标,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3.社会公益活动承诺书在社会公益活动中也具备重要意义。
志愿者、企业可以签署承诺书,承诺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一定的帮助,进一步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组织文化、组织承诺与知识共享的动态关系研究
组织文化、组织承诺与知识共享的动态关系研究作者:李宪印陈万明来源:《商业时代》2008年第16期◆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本文提出了组织文化、组织承诺和知识共享动态模型,分析了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环境激励机制,并对建设基于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提出对策。
关键词:组织文化组织承诺知识共享动态关系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多数成果是关于知识的分类、知识管理过程以及知识管理技术等方面,知识的转移和共享是个复杂的特殊“物质”运动过程,而隐性知识的特性以及人的利己主义导致知识共享成为组织知识管理的一大难题。
事实上,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情景化的,它的转移必须通过个体之间的密切接触。
知识共享的困难不仅在于隐性知识本质上难以编码,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个体共享知识所受到的激励不足。
组织内的知识共享过程关于组织内知识的运动过程,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认为组织知识共享的过程就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他指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可以通过交互作用,进行互相转化,并提出了著名的SECI模型。
SECI模型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准确提出了知识生产的终点和起点,将企业内部知识转化过程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轮廓,使人们能够理解到知识在企业内的演化过程。
但是,在SCEI模型中,野中郁次郎没有考虑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
其实如果员工没有共享知识的意愿,知识共享是无法实现的。
美国学者C•W•Holsapple和M•Singh在1998年提出了一个系统的知识链模型。
他认为,知识价值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
知识价值链主要包括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共享、知识的运用、支持价值链知识流动的基础性活动。
组织文化、组织承诺与知识共享的动态模型(一)组织文化和组织承诺的内涵组织文化是根植于组织之内的特定的价值观和基本信念,组织价值观是一种内在化的规范、信念。
个体层面上的组织文化研究者认为,组织价值观和信念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团队创造力作用下知识分享形成机制——跨层次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团队创造力作用下知识分享形成机制——跨层次有调节的中
介模型
张琳琳;蔡颖;周宁
【期刊名称】《科技进步与对策》
【年(卷),期】2016(033)010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68个工作团队总计385名知识型员工的调查数据为样本,分析团队创造力作用下,知识型员工主动性人格通过工作重塑影响知识分享的机制.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员工主动性人格对其知识分享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工作重塑是主动性人格与知识分享之间的中介变量;团队创造力对员工工作重塑与知识分享的关系具有跨层次负向调节作用;工作重塑对主动性人格与知识分享关系的中介作用被团队创造力调节,与高创造力团队相比,低创造力团队更应重视员工工作重塑,以更有效地促进其知识分享.
【总页数】6页(P134-139)
【作者】张琳琳;蔡颖;周宁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应用心理学系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哈尔滨工程大学应用心理学系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北京 100037【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02
【相关文献】
1.自主动机、服务型领导力对情绪劳动的多层次作用机制:一个有中介的调节作用模型 [J], 刘喆;杨勇;唐加福;马钦海;李喆
2.授权型领导对员工隐性知识分享的影响机制\r——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中介作用与职场友谊的调节作用 [J], 王伟;于吉萍;张善良
3.跨界行为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一个被调节的双中介模型 [J], 臧维; 杨京雨; 徐磊; 唐中君
4.团队差序氛围对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制: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 [J], 王华瑞
5.信息公平与员工知识分享: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和公平敏感性的调节作用 [J], 徐光;黄莹;谭玲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级认知信任反馈对新员工知识共享意愿影响——以入职三年内大学生为样本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级认知信任反馈对新员工知识共享意愿影响——以入职三年内大学生为样本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知识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成为企业和组织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因此,了解影响员工知识共享意愿的因素,有助于企业和组织更好地推进和执行知识管理战略。
在企业中,上级作为员工的管理者和指导者,其认知和信任对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研究将探究上级认知信任反馈对新员工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以入职三年内的大学生为样本,研究其对知识共享行为的态度、意愿和行为。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探讨上级认知信任反馈对新员工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上级认知信任对新员工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
(2)上级信任反馈对新员工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
(3)上级认知信任和信任反馈对新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中介和调节作用。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入职三年内的大学生为样本,探究上级认知信任反馈对新员工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
研究方法包括:(1)问卷设计: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咨询,确定研究变量和测量工具,设计涵盖上级认知信任、信任反馈和知识共享意愿的问卷。
(2)样本选择:随机抽取入职三年内的大学生为样本,确保其对组织和上级的认识和了解程度相对较少。
(3)数据分析:采用SPSS和AMO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假设检验、因素分析、中介和调节效应分析等。
三、预期研究结果及贡献通过对上级认知信任反馈对新员工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将对企业在知识共享方面的管理政策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作用。
预计研究结果将有以下贡献:(1)探讨上级认知信任和信任反馈对新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为企业和组织推进和执行知识管理战略提供重要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参考依据。
小团队知识共享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团队知识共享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知识共享在现代企业中被广泛认同和应用,特别是在新产品开发和创新方面,可以提升团队创新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加速知识积累和传播,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在小团队中,知识共享更加迫切,因为小团队的规模相对较小,能够协同工作的成员数量有限,而知识共享可以尽可能地利用小团队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整个团队的能力和绩效,实现更好的业绩。
然而,实际上小团队在知识共享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实际问题,例如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不够紧密、信息共享不够及时和充分、知识难以保留和传承等等,这使得小团队在知识共享方面受到了较大的挑战和限制。
因此,研究小团队的知识共享现状,探究如何优化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模式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小团队中知识共享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了解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情况和程度,分析小团队知识共享的机制和模式,以及推荐合适的知识共享策略,以提升小团队的绩效和成员满意度。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小团队中知识共享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小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情况、交流与沟通方式、知识保留和传承情况等内容,分析小团队知识共享的优势和不足。
2. 小团队中知识共享的机制和模式研究:通过对小团队知识交流和共享的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团队成员之间知识共享的方式、机制和模式,挖掘团队成员之间知识沟通和共享中的内在因素和规律。
3. 推荐合适的知识共享策略:根据前述研究结果,结合小团队的具体情况,提出可以行之有效的知识共享策略,包括知识管理的战略、流程和工具,提高知识共享效率和质量。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1. 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小团队成员发放问卷,了解其对知识共享的认识和意见,对知识共享现状、难点和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获得数据支持和定量分析的基础。
2. 案例研究法:通过发现和研究小团队中成功的知识共享案例,总结出其中的共享机制和模式,分析成功的因素和经验,推荐合适的策略,促进小团队知识共享的实践。
员工信任对其知识整合与共享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员工信任对其知识整合与共享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知识管理是一个组织内部掌握知识资源、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的过程,因此在知识管理中如何快速整合并广泛传播各部门、员工间的知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知识整合与共享对组织知识增值和竞争力提升有重要作用。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不少企业都在推行知识管理,但是在知识整合与共享的实践中,员工不一定会在所有情况下真正认同和愿意参与知识共享,如何增强员工共享知识的意愿和行为成为影响组织知识整合和共享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员工信任是影响知识共享的其中一项因素,因此本研究拟探讨员工信任对其知识整合与共享意愿的作用机制。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员工信任在知识整合与共享行为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对员工知识整合与共享意愿的影响,包括以下内容:1.员工信任、知识整合与共享的概念及其关系。
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3.员工信任对其知识整合与共享意愿的作用机制探究。
4.实证研究及数据分析。
5.结论和启示。
三、研究方案1.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
问卷调查法主要是对大样本的员工群体进行了解,利用之后的建模分析,可以揭示员工信任对知识整合与共享的影响。
案例研究法则主要是通过采访等方式进行微观研究,以发掘员工信任对具体项目的影响。
2.研究对象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具有知识整合与共享的企业,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若干家企业,收集其员工的相关数据,筛选符合要求的企业作为本研究的样本。
3.研究工具采用自行编制的员工信任、知识整合与共享调查问卷和海量的实证数据来对员工信任对其知识整合与共享意愿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同时,利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建模。
预期成果:本研究通过对员工信任与知识整合与共享的相关研究,探讨员工信任对其知识整合与共享意愿的作用机制。
预计研究结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现:1.探究员工信任是如何影响其对知识整合与共享的态度和行为的。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激励:一个理论分析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激励:一个理论分析
原长弘;李敬姿;姚缘谊
【期刊名称】《系统管理学报》
【年(卷),期】2010()2
【摘要】从激励作用机理方面集中探讨了高校科研团队如何实现有效的知识共享,具体研究了不同互依性下最优激励机制的差异。
研究发现,当团队中科研人员仅存在产出互依性时,最优的激励机制为提供正向的个人激励和负向的团队激励;当团队成员存在知识互依性时,最优的团队激励应是正向的;团队激励对知识共享的作用是受个人激励调节的,团队奖励(或惩罚)首先会激励科研人员相互之间合作,而个人激励则会驱使科研人员利用好共享者所共享的知识;团队中科研人员的工作冲突水平对知识共享努力水平可能呈负向影响或是呈U型影响,这取决于个人激励和团队激励、知识互依性和产出互依性之间的关系。
【总页数】8页(P121-128)
【关键词】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激励
【作者】原长弘;李敬姿;姚缘谊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4
【相关文献】
1.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激励策略分析 [J], 王丽丽;金秀明;娄颖;董佩航
2.高校科研团队学生隐性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J], 马媛
3.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整合与知识创新绩效关系模型构建——评《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整合》 [J], 孟思宇
4.高校科研团队知识隐匿研究——基于知识共享激励视角 [J], 田轶;曹启龙;毛良虎
5.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结构性要素——一个社会网络分析案例 [J], 王嵩;王刊良;田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知识共享促进组织成长
知识共享促进组织成长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计算机用户》
【年(卷),期】2003(000)047
【摘要】业务人员频频跳槽,曾经是令P公司老总十分头痛的问题。
【总页数】1页(P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18
【相关文献】
1.更新理财观促进非营利组织成长 [J], 张军;姜左;陈嵘;裘迅
2.关于财务管理促进非政府组织成长结果的分析 [J], 于亚娟[1]
3.公共图书馆促进馆员知识共享的策略研究 [J], 胡晶晶
4.创业型领导促进员工知识共享--工作重塑的中介作用 [J], 易凌峰;张泽坤
5.双重调介下的知识共享对企业R&D绩效的促进机理研究 [J], 柯艳青;欧光军;蔡姝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习型组织中的知识共享
学习型组织中的知识共享
张立巍
【期刊名称】《商场现代化》
【年(卷),期】2005(000)05X
【摘要】当今,市场化浪潮已经席卷了全中国,各种类型的组织单位都已经成了市场的经济主体,企业经过改造,事业单位经过改革,都要担负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重伤。
然而,为什么大家拥有大致相当的资源,相同的竞争环境,都具有拼搏发展的精神,到头来,有的组织却发展壮大,有的组织却萎靡不振,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危险。
【总页数】1页(P159)
【作者】张立巍
【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经管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
【相关文献】
1.学习型组织中隐性知识的共享——从五项修炼角度来初探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和策略 [J], 徐盼盼
2.学习型组织中的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模型研究 [J], 叶文;褚建勋;汤书昆
3.学习型组织知识共享机制下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策略研究 [J], 邱漠河
4.学习型组织中的知识共享 [J], 张立巍
5.构建学习型组织中的知识共享机制 [J], 贾名清;方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团队快速信任、互动行为与团队创造力研究》范文
《团队快速信任、互动行为与团队创造力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团队已成为企业、组织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团队中的快速信任与互动行为对团队创造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团队中快速建立信任的机制、有效的互动行为以及这些因素如何促进团队创造力的提升。
二、团队快速信任的建立1. 信任的重要性信任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能够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在团队中快速建立信任,有助于减少沟通成本,提高决策效率。
2. 快速建立信任的机制(1)明确的目标和共享的价值观:当团队拥有明确的目标和共同的价值观时,成员们更容易产生信任感。
因为大家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一致的,这有助于形成共同的语言和思维方式。
(2)坦诚的沟通:在团队中,坦诚的沟通是建立信任的基础。
成员们应该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感受,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建立起相互的信任。
(3)过去的履历和表现:了解团队成员过去的履历和表现,可以为其提供信任的依据。
如果成员在过去有出色的表现和诚信的记录,那么他们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
三、团队互动行为分析1. 有效的互动行为特征(1)积极的反馈与支持:在团队中,积极的反馈与支持是促进互动行为的有效方式。
当成员遇到困难时,其他成员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共同解决问题。
(2)多元化的沟通方式:在团队中,应该采用多种沟通方式,如面对面沟通、电话沟通、在线沟通等,以适应不同成员的需求和偏好。
这样可以提高沟通效率,促进信息的流通。
(3)平等的参与机会:每个团队成员都应该有机会参与决策和讨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潜力,提高团队的创造力。
四、团队创造力提升途径1. 创新思维的激发(1)鼓励多样性:在团队中,应该鼓励成员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尊重多样性,这样才能激发创新思维的产生。
(2)跨领域合作:跨领域的合作可以带来新的思维和视角,有助于产生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2. 快速反馈与调整(1)及时反馈:在团队中,应该及时给予成员反馈,以便他们了解自己的工作成果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管理科学■2013年第9期一、引言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伴随着产品和服务的快速流动,知识被认为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这是因为知识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为企业创新提供必要的支持。
组织管理者必须激励组织成员主动地把个人智能和工作经验转化成组织财富,组织知识才能不断创新,组织的竞争优势才能保持。
充分的知识分享能够帮助团队成员更为便利和快速地获得知识,团队成员还可以借助知识分享再造和使用知识以提高知识管理的绩效。
一旦团队寄予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分享足够的激励,大量的知识必然会应运而生。
但要鼓励团队成员进行知识分享,组织必须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社会心理因素这些内在激励因素,而不单单是传统的经济激励和社会激励。
Hislop (2003)研究认为组织承诺是影响知识分享非常重要的内在因素之一。
但在企业的实际研发活动中,研发工作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展开的,因此团队承诺更能影响员工在团队内的知识共享行为。
为丰富这一领域的研究发现,本研究提出团队承诺的两个维度,情感承诺和任务承诺对知识分享影响的研究假设。
随后,本研究通过长三角地区研发团队的实证数据来验证这些研究假设。
二、理论基础1.知识分享。
传统上,根据知识的隐性程度,知识被划分为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和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两种。
显性知识是指那些通常意义上的、可以用公式、命题、符号、模型、图纸等明确表述的知识。
而隐性知识是指那些具有高度个性化,难以正式化和编码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且深植于个人的经验、判断、联想、创意和潜意识的知识。
隐性知识相对显性知识而言,在企业的战略决策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因为隐性知识作为高度个性化的知识只有转化为组织知识,并能够被组织中的其他成员所利用,才能有效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从而提升组织的竞争力。
所以促进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关键部分。
2.情感承诺和任务承诺。
Mowday等(1979)将组织承诺定义为个体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强烈信任感与认同感,愿意为组织的利益付出大量努力,对维持组织中的成员关系有强烈期望。
这一定义体现了一个相对宽泛的主题,即组织承诺体现的是员工对组织的情感承诺,体现了对离开组织会造成一定损失的认同以及对组织应该担负的道德责任。
在这之后,加拿大学者Allen和Meyers将组织承诺将组定义为体现员工和组织之间关系的一种心理状态,暗示了员工对于是否继续留在该组织的决定。
并且分为三个维度,包括情感承诺、持续承诺和规范性承诺。
其中情感承诺是指员工对组织的感情依赖、认同和投入,员工对组织所表现出来的忠诚和努力工作,主要是由于对组织有深厚的感情,而非物质利益。
Mowday等(1982)通过实证研究认为,组织承诺应该是是单维的,主要表现为员工对组织的感情依赖,即情感承诺。
然而Setphen(2000)研究认为,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经典的组织承诺理论越发显得不够完整,因为上述理论关注的仅仅是员工正面的心理状态,而忽略了目标任务的一致性,业绩导向和创新行为。
所以有学者认为,与目标任务相关的承诺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绝大部分企业首要关注的必须是组织的目标任务能否按时完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企业才会去关注员工的心理状态。
Locke和Latham(1990)从目标设置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目标承诺的概念,是指个体自觉地阻止目标的改变,下定决心努力达成既定目标的程度。
Gallie和White (1993)认为组织承诺是员工对于组织价值观的接受程度和愿意留在组织中的意愿,任务承诺是员工工作投入的努力程度。
Porter(1996)则强调任务承诺是员工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的决心。
结合上述观点,本研究提出任务承诺是指为了高标准地完成任务,克服各种障碍,努力达成目标的决心。
任务承诺意味着个体以高标准向既定的工作目标努力的程度,即使面临挫折也不愿意降低或放弃目标,而这正是团队领导所期待的。
本研究将团队承诺分为两个维度,即情感承诺和任务承诺。
三、研究假设1.情感承诺对任务承诺的影响。
任务承诺对工作任务能否高标准地完成有积极的作用,而情感承诺可以促进任务承诺,从而进一步提高绩效水平。
情感承诺不仅可以提团队承诺对知识分享的影响机制研究●林巍严广乐摘要:整合团队承诺与知识分享相关理论,探索情感承诺对任务承诺的影响,情感承诺和任务承诺对知识分享的影响。
文章利用长三角地区79个研发团队的实证数据表明:情感承诺与任务承诺显著正相关,情感承诺与显性知识分享和隐性知识分享显著正相关,任务承诺与显性知识分享和隐性知识分享显著正相关。
研究结果为组织利用任务承诺与情感承诺提高团队知识分享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情感承诺;任务承诺;显性知识分享;隐性知识分享■管理创新95--■现代管理科学■2013年第9期高成员的忠诚度和归属感,而且还是维系与工作任务相关的组织成员任务承诺不可或缺的因素,因为情感承诺程度高的组织往往表现为注重组织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在情感承诺高的团队中,团队成员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敢于公开交流,从而在团队中创造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友好的氛围,任务承诺也随之得到提高。
也就是说,情感承诺高的团队鼓励团队成员关注团队目标,这意味情感承诺可使成员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专注于与工作任务相关的活动。
Wasti和Can(2008)的研究表明,情感承诺与任务的主动履行相关,团队的情感承诺越强,团队成员就越愿意为圆满完成任务而发挥主观能动性。
因此,情感承诺能够促使团队成员公开交流、营造和谐氛围,从而增强了组织的任务承诺。
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H1:情感承诺与任务承诺正相关。
2.任务承诺对知识分享的影响。
对于知识型员工,任务承诺的建立和发展不但能够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影响工作情绪,还会对团队成员的知识共享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为知识共享可以被视为一种利他行为,分享的基础建立在团队成员愿意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并把组织知识当作共同利益,信任被认为强化了这种意愿。
Porter(1996)研究认为,信任是任务承诺的结果,团队成员高标准地完成任务会带给他们内在的满足,这种对任务的执着驱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团结一心,彼此信任,主动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当团队的任务承诺高的时候,团队成员会全力调动自身的认知和行为资源去完成共同的任务,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感也会显著增强,团队成员进行知识分享的主动性就会显著提高。
而团队的任务承诺低的时候,团队成员对于组织目标缺乏认同,很自然地会丧失对组织可靠性的信心,就会去做一些和目标任务不相关的事情。
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H2:任务承诺与显性知识分享正相关;H3:任务承诺与隐性知识分享正相关。
3.情感承诺对显性知识分享和隐性知识分享的影响。
知识分享是一种角色外行为,很明显团队认同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团队的情感承诺越高,团队成员对团队的认同感就越强烈,就更愿意为其他成员提供支持和帮助,就越有可能分享自己的知识。
在多元化的团队中,组织认同是一种正面的力量,具有高认同感的团队会表现出更多的学习行为和更好的组织绩效。
也就是说,情感承诺为知识分享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Meyer和Allen(1997)认为情感承诺和个人为工作额外付出努力的意愿正相关,情感承诺和知识分享的意愿相关。
Hooff和Ridder(2004)研究也表明,情感承诺对团队成员的知识贡献与知识收集均产生积极影响。
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H4:情感承诺与显性知识分享正相关;H5:情感承诺与隐性知识分享正相关。
四、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正式调研开始之前完成了预调研,之后选择了来自上海、浙江、江苏的81家企业的126个研发团队进行了调查,研究中所选取的研发团队成立的时间都在3年以上。
本研究采用的是网上填写问卷的形式,从每个研发团队随机抽出3~7名成员在网上填写问卷,一共发放了问卷链接524条,回收问卷382份,回收率为72.90%,其中有37份问卷的数据出现填写不完整或数据出现雷同而被剔除,最终收回了问卷345份,有效回收率为90.31%,分别来自92个研发团队。
团队所属企业在上海的占31%,在浙江省的占43%,在江苏省的占2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02),92个研发团队共涉及70家企业5个行业,其中:化工21个(22.83%),制药10个(10.87%),机械制造23个(25.0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26个(28.2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12个(13.04%)。
企业性质为国有企业21家(30.00%),民营企业30家(42.86%),合资企业10家(14.28%),外商独资企业9家(12.86%)。
在92个研发团队中人数最少为3人次,最大人数为15人次,平均6.88人次,标准偏差为3.51。
调查中男性为225人(65.22%),女性120人(34.78%)。
学历高中及以下25人(7.25%),大专121人(35.07%),本科178人(51.59%),研究生21人(6.09%)。
研发团队内工作1年~2年的成员占15.8%,3年~5年的占54.6%,6年及以上的占29.6%。
2.研究测量工具。
本研究问卷中包含了任务承诺、情感承诺、显性知识分享和隐性知识分享四个变量的测量,共设19个题项。
问卷中均采用5点Likert量表,1代表“完全不同意”,5代表“完全同意”。
其中任务承诺测量问卷主要改编自Hollenbeck等(1998)和Porter(1996)开发的问卷,由6个题项构成;情感承诺测量问卷主要来源于Meyer等(1993)开发的问卷,由6个题项构成;显性知识分享测量问卷改编自Lee(2001)开发的问卷,由4个题项构成;隐性知识分享测量问卷改编自Lee(2001)和Holste与Fields (2010)开发的问卷,由3个题项构成。
为了提高本研究的准确性,控制变量由团队规模、企业性质和所处行业组成。
任务承诺和情感承诺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79和0.78,显性知识分享和隐性知识分享的信度系数为0.74和0.79,均超过0.70,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内部一致性良好。
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来考察测量的结构效度,分别比较虚模型、单因素模型、两因素模型、三因素模型和四因素模型的拟合度。
假设的四因素模型比其他嵌套模型显示出更优良的拟合度,表明四个变量之间具有较高的判别效度,设置合理。
对于个体变量能否聚合到团队层面,13个团队的R wg(J)系数小于0.60,故将这13个团队的数据删除后再进行检验,跨级相关系数ICC(1)和ICC(2)的值都分别大于James的经验标准0.05和0.50,且ICC(1)的F统计量均大于1,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这些变量的组间变动均显著高于组内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