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诗歌的月亮意象

合集下载

论李白《静夜思》的明月意象

论李白《静夜思》的明月意象

论李白《静夜思》的明月意象

论李白《静夜思》的明月意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的《静夜思》。此诗生动形象,情真意挚,意境新奇,是中国思乡诗的代表,被誉为一首“无比精粹而不失伟大的东方乡情曲”⑴,它创造了在中国诗歌中独树一帜的新“月象”──“思乡的明月”。

一、中国诗歌的原初“月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月和梅、兰、竹、菊等都是富有丰富内蕴的意象。那么,月为什么能成为一大意象呢?它的原初形象和在诗中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探讨这些问题,是对李白“思乡的明月”的意象进行分析的前提条件。

1、明月的语言形象

诗歌是靠意象说话的,诗歌的语言就是意象的语言。意象作为诗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用十分关键,而作为意象物质外壳的语言形象对于诗歌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今人陈植锷在《诗歌意象论》中指出,“一首诗歌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月作为一种自古有之而为人熟悉的自然景物,常能通过视觉冲击引起人们的微妙感觉,上升为一种特定的情绪,直至成为某种意象,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正是因为明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李白、杜甫、王昌龄、李商隐、孟浩然……常是一卷在手,沐一身月辉,纳一空月光,抒胸中浊气、释天地愁绪,不断赋予其不同的内蕴,造就了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显赫地位。

2、“月象”的原初形态

月亮在古代就成为先人崇拜的对象。据考古研究表明,我国在商周时就有了对于月亮的崇拜。至秦汉以后,民间拜月己成为风俗,显著地表现在每年的中秋节。另外,由于月亮有阴晴圆缺和月食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想象,制造了“天狗吃月”等传说,又因月中有模糊图

论李白诗歌中“月”的意象

论李白诗歌中“月”的意象

论李白诗歌中“月”的意象

第一篇:论李白诗歌中“月”的意象

摘要:李白是我国开一代诗风的伟大诗人,是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伟大典范。李白诗中的月意象内涵丰富,随着环境和心情的变化而意蕴纷呈。月意象是可以倾诉衷肠的知已;是故乡,是亲人,是挥洒不尽的情愁;是诗人高洁人格的化身,是诗人崇高精神的宿营地。月意象之丰富,表现之突出,艺术之高超,都非他人可比,月意象的运用,使李白的诗歌更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特质,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即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她只是抒写感慨,想落天外,奇之又奇。增强了李白诗歌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为李白诗歌涂上了一层明丽、神奇的艺术色彩。

关键词:李白;

诗歌;月亮;意象;目录

一、引言--3

二、李白与月的不解情缘-------------------3(一)意象的内涵-----3

(二)李白的不解情缘------------------------3

三、李白诗中的“月”意象-----------4

(一)、以明月象征美人和恋情------------4

(二)、以明月象征国家、帝王-------------4

(三)、以明月象征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4

(四)、以明月象征自己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5

(五)、以明月象征人的高洁品质---5

(六)、以明月抒发孤独、凄清、郁愤之意----6

(七)、以明月意象象征哲理的启迪------------------------------6

四、“月” 意象在李白诗中的作用-------7 参考文献------9

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导语: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写月写得最多的是李白,在他现存的千余首诗中,就有430多首提到了月亮;写月写得最好的也还是李白,他笔下的明月为盛唐诗坛增添了无尽的光彩。月在李白笔下被构建成了广泛而多样的意象,这些意象,有儿童般的天真;有气盛之年的豪情;有耄耋老人的沧桑,又甚至显示了一种朴素温馨、近乎女性的柔情。

李白与月,因缘甚深,深到简直有点生死相许。传说李白生于满月之夜,女儿叫月圆,儿子叫明月奴,李白之死也是因“醉入水中捉月”故。尽管后人考证这些传说不尽可信,但诚如有人指出的那样。“李白作为伟大的月光诗仙,却’是毋庸置疑的”。皓月千里,窗前庭院,山川溪谷、松林竹丛,湖畔江岸,诗人精心细品,想落天外。或悲或喜,亦哭亦笑;时吟啸抒怀,偶黯然神伤;法自然之天趣,得宇宙之空灵――月与李白构成了千载佳话,万世景观。月之与李白,如菊之于陶渊明,梅之于陆放翁,活脱脱诗人的化身!据粗略统计,在李白流传至今的千余首诗歌中,就有430多首提到了月。这些月亮,就时间而言,有晓月、落月、夜月、秋月等;就地点而言,有峨眉山月、长安月、金陵月、洞庭湖月等;就景物来说,有山月、湖月、云月、沙月、石上月等。至于一般人描述的圆月、半月、弯月等形态不一的月亮和明月、朗月、皎月、浩月等色彩各异的月亮则更不在话下。此外,还有苦月、寒月、冷月、孤月这些带有浓厚主观情感的与明镜、琼钩、白玉盘等称呼不同的月亮。月在李白笔下被构建成了广泛而多样的意象,这些意象,有儿童般的天真;有气盛之年的豪情;有耄耋老人的沧桑;又甚至显示了一种朴素温馨、近乎女性的柔情。仔细研读李白的咏月诗,粗略地把他笔下丰富的月亮内容抽象地概括为自然、情爱、边塞、时间四种意象。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月亮意象在李白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李白诗中的月意象体现了作者张扬个性、伸张主体意志的精神。

一、李白诗中月亮意象的精神内核

“意象”是一种以语词为载体的修辞艺术的基本符号,它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文化情感的郁结,是作者经过审美经验的筛选,融入特定的“情感和意味”,用语言媒介呈现出来的并能够引起读者的心理画面和“文化”回忆的某种物象。“月”这一意象经过无数文人长期锤炼,使其意蕴深厚,情感丰富,表现力极强。唐代诗人李白可谓写月的圣手,在其近千首诗作中,涉及咏月的达300多首,在这些诗歌中诗人携月同行,揽月寄兴,在他笔下,“月”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别开生面。李白诗中出现的千变万化的月亮,给人的不再是抽象的知觉,而是一种审美意象,借此传达出幅幅生动的画面和种种真挚的情感。李白与明月之间,可谓无隔;也只有像李白这样写明月,才是真正的不隔。中国文化思想中向来缺少一种张扬自我个性,伸张主体意志的精神,即使在偏重于表现人的精神和自由的文学界,也还是弥漫着浓厚的伦理色彩和功利主义倾向。在这种只重视“大我”而忽略“小我”的传统中,李白意象中所体现出的这一精神就更加珍贵。

二、以明月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

皎洁的月儿往往象征着诗人理想的境界,寄托着诗人的雄心与壮志,这恰是诗人所处的时代精神在他身上的典型流露。如明月、素月、皓月等都暗示着诗人的人生追求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李白一生钦慕鲁仲连、张良、范蠡这样的英雄侠士,希望能像他们一样,为拯世济难而出,建不世之功,然后舍弃荣华富贵,拂衣栖隐山泉。在“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的壮观景色中,带着半轮峨眉山月,诗人仗剑去国,远游家乡。在《古风》五十九首中,他发出了“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的呼声,完成了自身理想的升华。“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是

李白诗中的月意象

李白诗中的月意象

李白诗中的月意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其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总是将月融于自己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出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唐代天才诗人李白继承并发扬了这种写作传统。在李白笔下,月具有十分丰富的意象,李白的写月诗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李白将明月意象的情感体验趋于深入和精妙,使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月亮主题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且对后来如刘禹锡、苏轼等诗人的咏月诗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从两个方面来探讨李白诗中的月意象,首先从李白的诗中归纳有关月的诗歌,进而分类来讨论其诗中月的意象,其次说明李白与月的情缘,更好地明白月亮的特征,从中得出李白写月的原因。

李白一生与明月有着不解情缘,诗人的涉月诗高达400多首,月意象之丰富,意蕴之深邃,表现之突出,艺术之高超,都非他人可及,可以说,李白为中国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月亮在诗人李白笔下,有丰富的象征意象,月亮被高度人格化,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诗也更加生动传神,表现出一种特有的艺术魅力。“每当诗人写到明月时,常常把月当作友人、亲人和恋人,把自己的感情向它倾诉,用自己的心灵与

它交流,像孩子一样的天真无邪,毫不掩饰地向它敞开自己的心扉,用最纯洁、最真诚、最热烈的情感来拥抱明月。”[1]也由此反映出诗人不苟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李白诗中分类的月意象;第二部分分析李白恋月的主要原因。

论李白诗中月与意象论文

论李白诗中月与意象论文

论李白诗中月的意象

摘要号称“诗仙”的李白一生创作诗歌近千首,唯独对月情有独钟。其诗中月的意象丰富多彩,意蕴深厚,喻美人,思故乡,表理想,示品质,表现突出,手法奇特,既有对前朝月的意象的继承,也有自己推陈出新的新果,同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李白诗歌月意象

前言

从母梦长庚而生到醉酒捞月而亡,李白的一生与明月结下了不解情缘。在李白近千首诗中涉月诗达四百多首,而有月意象的诗歌也高达三百三十六例。他诗中得月是其人生境遇的真实写照,从少年时渴望报效国家为国出力到青年时的意气风发外出干谒,从中年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不得志到老年时的四处流走最后醉酒捞月而亡的伤怀,明月见证了其辛酸的一生,而其诗中月所表达的意象也千变万化。

1.李白诗中月的意象的内涵

“意象”是一种以诗词为载体的修辞艺术的基本符号,它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文化情感的郁结,是作者经过审美经验的筛选,融入特定的“情感和意味”,用语言媒介呈现出来的并能够引起读者的心理画面和“文化”回忆的某种物象。李白诗中月的意象被其赋予了特殊意义,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现:

1.1以明月比喻美人和恋情

古代常用“闭月羞花”、“花容月貌”来形容女子的容貌美丽。眉如远黛、目若星辰,鼻小而挺、嘴红而润,顾盼之间,熠熠生辉,此等容貌令花也羞愧,月也躲闪。可见古人常用月来比喻女子的清纯美丽。而李白的诗中月的意象也多有这种象征、比喻意。笔者认为,在他心目中自是认为恋人应比月美,恋情应比月纯。

如“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古风》二十六),用比喻和夸张的笔法写女子的美丽无比。又如“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相逢行》,即以月比人,又以人比月。写歌女用歌扇遮面的娇羞貌恰似时而云翳雾罩,时而半露娇面的云中美月。再如“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忆旧游》写歌女的美丽,犹如新月之清辉,而且舞艺出众,歌声甜美,“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结行云飞。”实际上也反映出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

李白诗中“月亮”意象的诠释

李白诗中“月亮”意象的诠释

李白诗中“月亮”意象的诠释

“月”是中国人文中一个具有特殊含义意蕴丰富的文化意象。作为广阔渺远中的冰镜玉璧般的自然之物,因人主观的心绪的差别,可以引生出不同的感想;面对亘古不变,清辉永存,自然勾起人们飞跃的神思,探索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妙。再者由于传统美妙动人而诉说不尽的人文烙印的叠加,更加辉映出意蕴丰富的内涵,比如中秋节,起于古人祭月节,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祟拜,碧空如洗,圆月如盘,赏月之余,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包含着一份深切的思念,是最具人情味,最有诗意的节日。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思维与中国人的某些文化特质。在中国文学中,它是有生命的,不但和人一样具有思想感情,而且也最善解人意,无论你喜怒哀乐,都能成为你的朋友,中国文人自然喜欢借月抒怀。

李白的咏月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成就大。据统计,其现存的诗中涉及咏月的诗就有382首,占总数的38%。它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抒写豪迈的气概、激昂的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物作细致的描绘,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特点,往往是喷发式,如狂飙如火山,想象是变幻莫测,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意境开阔雄古,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可以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月的形象也丰富多彩。如溪月、天山月、溪江月、峨嵋月、关山月等,在大多数情况下,诗中的月不是孤立的,它和周围其它景物一起组成新意象,成为作者面对现实、思考人生时的参照物。诗人把自己的生活和命运与之融为一体,使月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因而意境显得生动形象、平中见奇,内容丰富,寓意深远。所以古人有言,太白豪放,惊动千古,气盖一世,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

浅谈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浅谈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浅谈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一说到李白,最容易让我们联想到的是他的《静夜思》,这首诗,作者以“月”作为中心意象,将诗人抽象的思乡之情形象化。千百年来,不知曾激起过多少他乡游子的深切共鸣。“明月”也成了诗人们公认的乡情的寄托。李白对月情有独钟,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甚至载有“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故事。李白的诗歌,既有《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专题咏月诗篇,更有许多散见在其它诗篇中的咏月佳句。“月亮”已成了李白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也是他思想表达的重要载体。他给我们创造了意蕴十分丰富的月亮意象。意象,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范畴之一,是由主观与客观结合交融,即物外形象和诗人的情意相结合而形成艺术境界,它是诗人根据抒情言志的需要,对种种现实生活现象进行概括,从而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的具体的审美图景。李白是咏月圣手,他所创造出的月亮意象,或造境或喻人,或寄意或探理,十分丰富而幽美。

一以月造境

月亮是一种自然物象,她本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阴晴圆缺,自有她自身的运行规律。然而诗人们却往往在客观存在的月亮身上,结合其它的景物描写,营造出千姿百态的月夜景色,为人物活动提供适应感情表达的场景。

营造宏阔之境李白善于利用月亮营造宏阔壮丽的意境。如“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写月亮把影子投在水里,像从天上飞下来的明镜,云气簇拥而来形成海市蜃楼,真是新奇美妙!“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一轮明月从天山喷薄而出,云海苍茫,空阔辽远,无边无际,是何等的雄伟壮观!“长风吹月渡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月亮趁着长风从海面飞渡过来,诗人不禁举起酒杯邀月中仙子共饮,这又是多么的超凡脱俗。“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望庐山瀑布》)无边海风浩荡而来,月光辉映在空阔的江面上,真是风月无边啊!以上诗句,诗人都将“月”与“海”并提,辅以“风”“云”,给人展现了一幅幅开阔宏丽,包容万象的奇丽画面,形成一种超越鸿蒙,笼盖宇宙的非凡气势,让人一读顿觉心胸开阔,逸兴遄飞。

浅谈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浅谈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浅谈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第一篇:浅谈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浅谈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月亮就有着独特的情感。它是美的象征,皎洁的月光更是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加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如中秋节月圆人团圆的特定文化心理。同时,作为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象,也会因外部的激化,人的主观心绪的差别而引发不同的感想。它寄托了恋人的相思,表达了对故乡亲友的怀念与眷恋;在失意者的笔下,它则又成了失意、孤寂与落寞的象征……

李白一生与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幼年时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也有饮酒兴起时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更有游子思乡时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在其现荐的一千余首诗作之中,涉及月亮的就达380余首,数目之多,可谓唐诗这冠。由此也足以看出李白对月亮的情有独钟。可以说,古代诗人之中,李白对月亮的描绘是最为复杂,最为全面,也是最为完美的。

纵观李白的咏月诗,其笔下的月亮呈现出各种形态,如“圆月”“初月”“新月”“半月”“弯月”;各种色彩,如“明月”“皎月”“素月”“清月”“朗月”;就时间而言,有“寒月“”冬月“晓月”“夕月”“古月”“汉月”“夜月”;就地点而言,又有“天门月”“西江月”“峨眉月“巴月”“秋浦月”“秦地月”“萧湘月”等。而李白天生豪迈奔放的性格又使得他可以支“泛月”“醉月“乘月”“揽月”“寄月”甚至去“赊月”。“如此地喜月、爱月、玩月、咏月,李白可谓是古今第一,天下无双。”了李白不尽的诗兴和灵感。而李白更加发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并将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哲理精神融入兰中,使月亮由自然客体向人格意志转变,使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月亮意主题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总之,在李白的月亮世界里,不仅有灵动飘逸的物境,更是饱含了作者人格意志的“我境”,显示出独特的意境之美与独特的浪漫性,体

月之皎洁犹如我心——以李白诗歌为例分析月亮的意象

月之皎洁犹如我心——以李白诗歌为例分析月亮的意象

月之皎洁犹如我心89

月之皎洁犹如我心

以李白诗歌为例分析月亮的意象

赵群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陕西西安710130)

摘要:在我国古代,每位诗人都有自己独爱的托物言志之物,如菊,梅,莲等,而伟大的诗仙李白却一生 钟情于月亮。在李白的诗中,月亮是故乡,寄托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思乡之情;月亮是征夫孤寂的身影,有着无 限的孤独与思念;月亮是诗人理想的寄托,充满郁郁不得志的寡欢。在诗人笔下,月之皎洁的意象不仅照亮了 诗人的心魂,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

关键词:唐诗李白意象月

中图分类号:1207. 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 (2017) 03-0089-01

一、表达自己高洁的理想

李白一生都在追逐着月之皎洁之心,月亮神圣、孤独、浪漫、高洁,这些恰巧是诗人身上所具备的或是正在追求 的。李白一生都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是他的 一生漫长而坎坷,在昏庸衰败的唐玄宗时代,他的理想抱 负不仅不能够实现,反而由于他的才华和盛名,不断遭到 奸佞权贵的嫉妒和陷害。因此,他痛恨人世间的黑暗和不 平,憧憬有一个如明月般皎洁无瑕的世界,所以他便把自 己的理想寄托给皎洁的月亮,例如他在《宣州谢腆楼鉴别 校书叔云》中写道:“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 月。”这是诗人酒兴大发时写下的豪言壮语,让我们分明感 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的向往和追求。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 候是极其苦闷的,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高洁理想的 追求,这便是我们的诗仙的可贵之处,能在抒写强烈苦闷 的同时表现出倔强豪迈的性格。正因为他品格高洁,超凡 脱俗,生性好月,才用“天上之月”来形容自己的理想抱 负。

李白诗中的月

李白诗中的月

皎洁的爱恋——李白诗中的“月”意象内容摘要:

后人想起李白,便会想起月。李白是诗中的仙人,千古独步;但若无明月与之相伴相生,仙气便会顿减。李白爱月,如同爱美人,是一种由形入魂的爱。什么样的人最幸福?毫未觉悟的人和大彻大悟的人最幸福。前者是对痛苦一无所感,后者是对万缘看破万下。李白,恰好有了文人最敏感的特质和最难解的情绪,所以,他对痛苦有着最纤细的感知,因而陷入了痛苦设下的无可逃避的困境,所以他最痛苦。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而不能逃避之时,人的第二本能就是喊痛,所以李白想哭。他的泪,无人懂。他的爱,无从寄。他唯有将一腔心事说给天边月。对李白而言,明月是友人、爱人、故乡、理想的集中化身,月与他的生命同在。

李白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气质个性,在其诗歌创作的过程中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使得月亮这一自然物象与自己内心早已形成的认识相结合,达到“我心中有月,月中有我心”的境界。李白爱月,是穿越时空之爱。他的月亮,看透古今、转遍关山,有着沧海桑田的沉厚博大,给人以物我两忘的清凉与宁静。李白在咏月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幽冷而静谧的月光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李白用他无与伦比的浪漫瑰丽的诗句,对明月倾诉着最为皎洁的爱恋。

关键词:李白明月知己爱物我两忘

正文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明月知我心。如果你找不到知音,就找月亮;如果你找不到理想,就找月亮;如果你找不到故乡,就找月亮;如果你找不到亲人,就找月亮……月亮,是一个万能的倾诉对象,是一个永远的梦中情人,是一面清透的心灵之镜,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永恒不变的情,高远深邃的愁。月亮是无知无情的,月光是不可称量的,月色是不可久住的,但又是可以真实感知的。李白作为盛唐诗歌的代表人物,临风独立在诗歌艺术的巅峰,他的仙风侠骨、高洁志向、寂寞幽思,都需要一个听众来聆听、需要一个幻境来沉醉、也需要一个表征来展现;所以,他也不可救药地爱上了月亮,而且越爱越深。

论李白诗中月的意象

论李白诗中月的意象

论李白诗中月的意象

论李白诗中月的意象

摘要:李白喜欢借月抒怀,表现他飘逸不群的个性和开阔的胸怀,表现他渴望自由的思想;借月对理想境界的创造表现了诗人哲学的思考。诗人描写明月,总是结合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体现出诗人人道主义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李白诗歌月意象

李白一生爱月,月亮好像是他生命中的组合。他是我国古代写月写得最多的诗人。据我国前辈学者对李白诗的统计,他一生创作的与月有关的诗多达320余首,而提到月的诗句不下400处,明月意象共出现76次,居于天、地、日、月、云、雪六种运用最多的天象类意象之首。前代画家爱画李白捉月图、李白泛月图;《唐言》甚至以“水中捉月”为李白生命的归宿点:“李白着宫锦袍,游彩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这与其说是以讹传讹,不如说是它反映了李白与月的一种不同寻常的关系。

翻开全唐诗,几乎处处都闪烁着月亮的清辉。李白的吟月诗歌在我国众多的古代诗人当中,表现得最为复杂,最为全面,也最完美,其诗从忆乡、思念亲人、同情好友、解愁、赞美歌颂、浪漫主义等几方面来借月抒怀,这些诗篇伴随着诗人坎坷悲壮的一生,诉说着诗人绵绵不尽的悲情。本文将从李白的诗歌中摘取几首写月的诗分析其意象特征,并从中揭示李白的思想变化与月的关系。

(一)李白个性飘逸不群,他喜欢借月抒怀,表现他狂放的性格;追求个性自由。

自先秦至唐,月都被人们尊奉为神。而在李白的诗中,月亮的神性减少了,更具有了人的特征,它是诗人的知心朋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白,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其一);还是诗人的旅伴:“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是他的信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他的笔下,月色可以乘:

月在唐诗三百首中的意蕴

月在唐诗三百首中的意蕴

“月”在唐诗三百首中的意蕴

在唐诗三百首中,月的意象具有丰富的意蕴。以下是几种主要的表达意蕴:

1. 思乡之情:在许多诗歌中,月亮被用作象征思乡之情的意象。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通过望月,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 怀人情感:在许多诗歌中,月亮也被用作怀人的意象。诗人通过望月,表达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例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些诗句均借月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写得真切感人,韵味无穷。

3. 清幽宁静:在王维的《竹里馆》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里的月表示清幽宁静,是诗人表达内心世界的安宁和淡泊。

4. 离别之恨:在李商隐的《无题·其二》中,“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这里的月被用作离别之恨的象征,诗人通过月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5. 期盼:在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木至》中,“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这里的月表示期盼,是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6. 时空的永恒:在某些诗歌中,月亮也被用作表达诗人对时空永恒、人类渺远的一种哲学思考的意象。例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些诗句所抒写的就是诗人对时空永恒的一种哲学思考。

【总结】月在唐诗中的意蕴非常丰富,可以表达思乡之情、怀人情感、清幽宁静、离别之恨、期盼以及时空的永恒等。这些意蕴的背后是诗人对生活的深深感悟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李白诗歌中的意象

李白诗歌中的意象

李白诗歌中的意象———月1

意象,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范畴之一,是由主观与客观结合交融,即外物形象和诗人的情意相结合而形成,它是诗人根据抒情言志的需要,对种种现实生活现象进行艺术概括,从而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的审美图像。

月亮本是自然界的一个纯客观的物体,但自从人类意识到它的存在,它便成为原始神话或传说的内容之一,如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由此可见,月亮这一物象早已进入了人的审美视野,当诗人将月亮作为寄寓诗人主观感情的载体后,“月亮”这一意象便有了复杂的思想内蕴,起到了一般词语难以替代的传情达意的作用。

一、在李白的诗作中,“月亮”这一意象有什么样的精神内核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月亮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理想人格的追求。

漆黑的天幕下,月与夜互相辉映、互相衬托,这种美丽的自然景象往往勾起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皎洁的月光更使人联想到月亮的高洁,在这种情况下,诗人的文思如泉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一个“上”字和一个“揽”字就表达了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赠孟浩然》:“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用“醉月”意象,表现浩然不慕名利、自甘淡泊的高致,描绘其超群脱俗、风流儒雅的高人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敬慕之情。

2、月亮是孤独与失意的象征,寄托着诗人思乡和相思的深情,及仕途失意的苦闷。

月亮与故乡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人一旦离开故乡,便会感觉到一种深沉的孤独和感伤,诗人往往借望月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以缓解远离故乡的孤苦无依感。李白在《静夜思》中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李白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李白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李白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月亮是李白的诗魂,而李白的月亮诗又将中国的月亮文化推向成熟的巅峰。月亮这一独特的意象,在李白的诗中使所要表达的各种感情被物化,加深了审美的愉悦,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很多,它们都各有自己的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比如兰花代表高雅,梅花表现傲骨,杨柳寄寓离情或愁绪等等。“月亮”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典型的意象之一。月亮本是自然界的一个纯客观的物体,但自从人类意识到它的存在,它便成为原始神话或传说的内容之一,如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由此可见,月亮这一物象早已进入了人的审美视野,当诗人将月亮作为寄寓诗人主观感情的载体后,“月亮”这一意象便有了复杂的思想内蕴,起到了一般词语难以替代的传情达意的作用。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在他塑造的众多意象中,月亮是他最爱的意象,在他留下的一千零五十首诗歌中,我们发现其中从不同角度写月、吟月、歌月、颂月的诗就有近四百首,占其诗歌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是迄今为止写月最多的诗人。仅“月”的意象就出现了三百三十六次,还不算“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等等月亮的代称、别称,至于那些表现出时间的月则更不在统计之列了,不同氛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诗人对月都有不同的描写,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境地。于丹说过:“李白这个人,心中的酝酿,明月光不只在床前,其实在他的心里,一个人只有在心里面有无限光芒的时候,才能留在外面。李白的一生,明月相伴,美酒相随,所以明月是他最浅显的一个意向”。因此,李白对“月”这个意象的完美运用,在他的一些诗作里是完全能够体现出来的。

月,不只是月——论李白诗歌月意象

月,不只是月——论李白诗歌月意象

文艺理论探索Literarytheorytoexplore

10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月,不只是月——论李白诗歌月意象

文/公傲

摘要:李白与月似乎密不可分,月成就了李白,而李白也成就了月。文章从化月、醒月、醉月、弄月四个方面,感受李白与月的奇妙关联,分析月意象的逐步发展,探究月色下的独特心境。

关键词:李白;月;情思;宇宙意识

据《全唐诗》统计,李白近千首诗中涉及月亮的就有400多首,仅“月”的意象就出现了336次。“月光唤起了李白不尽的诗兴,而李白将月亮作为宇宙的精灵融入人间”。而笔者试从李白与月的关系——化月、醒月、醉月和弄月四个方面感受李白笔下的浪漫月色。

1 化月:“君如天上月”

“诗的意象带有强烈的个性特点,最能见出诗人的风格,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一个意象群成功地创造出来以后,虽然可以被别的诗人沿用,但往往只有在一个或几个诗人笔下才最有生命力。以致这种意象便和这一个或几个诗人联系在一起,甚至成为诗人的化身。”李白笔下的月意象多具清逸之美,充满凭凌天地、自由苍茫的仙气,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李白本人。或是任情遨游,展现与物同在的自我;或是融于自然,感悟美逸自如的个体。李白望月,也是在看自己。

仙风道骨,飘逸情思,“君如天上月”,大多只理解为其中感情一二,但笔者认为这是诗人的自我认同,高洁而不可及,李白始终“有一种对光辉明亮事物憧憬追求的本能”,和他的一生轨迹倒也吻合。李白一生追求自由、豪迈天真,越是浪漫,越是皎洁。光鲜亮丽,而后孤独落寞,“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喧哗过后,尽是无人可以理解的寂寥,月有自己的阴晴圆缺,太白也有自己的悲欢离合,越是坎坷,越是深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李白诗歌的月亮意象

摘要:自李白因母梦长庚而出生到晚年因醉酒入水捉月仙去的传说,表明诗人一生与明月有着不解之情缘。其千首诗作中就有月意象336例,涉月诗更高达400多首,月意象之丰富,意蕴之深邃,表现之突出,艺术之高超,都非他人可比,且对后来如刘禹锡、苏轼等咏月诗词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李白;诗歌;月亮;意象;

说到对唐诗的接触,首先是幼时从李白的《静夜思》等诗歌开始的,并由此而一下子喜欢上了唐诗。常为诗人笔下那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所吸引,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1]的大鹏;“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的黄河……深感诗人对那些雄伟、壮观的景象尤为倾心,总是将其放在广阔、苍茫、浩瀚的时空背景下,以其如椽的生花妙笔予以大胆夸张或神奇想像的艺术描绘和表现,构成雄奇壮美的诗歌意象;与此同时,也时常为诗人笔下那清新明丽的优美诗歌意象和意境所倾倒、所陶醉,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的诗情画意;“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游泰山》其六)的清新、明丽等等。特别是诗人笔下那反复出现的月亮意象,诸如:“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其十三)、“波光摇海月,星影入城楼”(《宿白鹭洲》)、“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月夜江行》)、“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等等,更是给读者以目不暇接之感。月的意象在李白的诗作中反复出现,其使用次数之多,频率之高,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笔者据《全唐诗》统计,李白的近千首诗中涉及到月亮的就有400多首,仅“月”的意象就出现了336次,这还不算那些如“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等等月亮的代称、别称,至于那些表现时间和月份的月则更不在统计之列了。由此可以看出,李白对月亮有一种出于本能、超乎常人的特别喜爱之情。对他来说,恐怕最为美好、最感亲切的东西就是心中和笔下的月亮了。诗人之恋长空皓月,不仅因为她有照见离人的情愫,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高洁的品格,而且因为她善解人意,能够慰藉诗人悲苦幽怨的心灵,并伴随其度过孤寂飘零的流落生涯,使之暂时忘记尘世的纷扰纷争,在安宁静谧的世界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寻觅尘世之外大千世界所涵蕴的无穷美感。

一、李白与月之不解情缘

李白的一生与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不解之缘,或者说他对月亮有着一种特别的、如同图腾般的崇拜情结,诗人的一生也仿佛和月亮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相互视对方为知音与挚友,将对方作为情感诉说的对象,诗人将人生的喜怒哀乐诸般心绪都诉之于月,托之于月,常使得人与月共喜,月和人同忧。月亮成了反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李军:论李白诗歌的月亮意象及意蕴映和负载诗人无限情思的“心灵多棱镜”与“心灵多媒体”。在诗人笔下,有静态的月:清月、明月、圆月、残月……有动态的月:月出、月涌、月升、月落、月圆、月亏……有不同时间的月:古月、今月、春月、秋月、夕月、晓月……有不同地点的月:松月、萝月、林月、江月、海月、山月……也有各种形态的月:玉盘、玉轮、玉镜、玉环、玉钩、玉弓……不一而足。真可谓是多情谁似南山月,天上人间长相知了。试读其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写诗人少年时对明月的认识和理解。因年幼,把一轮圆月当作

挂在蓝天上的白玉盘子,又想像成神话传说中的镜子飞落到了碧蓝的天穹上。白兔长年捣药辛苦不辛苦?这种长生不老的药是嫦娥一个人服用,还是与别的人或神仙共同享用?丰富的想像与神话传说的迭合,生动的比喻与强烈的抒情结合,构成诗人笔下瑰丽神奇的月亮意象,使人感到新颖有趣。有了“呼”、“疑”的前后照应,再加上“与谁餐”之问,表现出诗人儿时的天真烂漫,也表现出诗人对月亮的一种朦胧而又美好的情愫。恐怕也正是这种强烈的好奇之心使诗人从此与月亮结下了终身的不解之缘。自此以后,明月便如影随形一般地与诗人终生相伴了。《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是年轻的诗人初出蜀时的作品。诗写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捧出半轮之月,世界顿时撒满月光的清辉;接写诗人趁着月色乘舟远行,只见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好似随着流水伴着诗人远行,又好似诗人在携月外出旅游;继写月亮为山峰挡住,诗人只能默默地向明月告别;最后写其对明月也是对故乡、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以拟人、象征的手法,表现出诗人向往光明世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及思念友人、眷恋故乡的强烈思想感情。后来,诗人漂泊四方,只好与“朗然清秋月”(《赠从孙义兴宰铭》)相依为伴,“时来饮山月,醉酒弄清辉”(《赠秋浦柳少府》),“中夜卧山月,拂衣逃人群”(《赠僧崖公》),显然,他已以明月为知音与挚友了。“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尽情地享受大自然对他的赏赐和带给他的忘怀世事的快乐。但诗人毕竟是生活在尘世中的人,尽管他时常做着“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的人生理想之梦,终不能也无法忘怀现实。当他远离家室,独自漫游在外,在旅舍寒夜孤灯之下,不免为自己人生的理想抱负不得实现而备感忧凄愁苦;“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长相思》),对月伤怀念远,思念故乡和亲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辗转难眠,在迷迷糊糊的朦胧状态中,错把射进屋内床前的月光“疑”作遍地浓霜,反映出诗人所处环境及心境的凄清寒冷。再由抬头所见之月光,不由得以极其沉重的心情和难抑的酸楚“低头”思念故乡和亲人,勾画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显得意味隽永,令人回味不尽。此诗显得语浅意深,堪称千古绝唱。当诗人孤独痛苦的时候,便深情地邀请明月与自己一起饮酒解闷:“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下独酌》)诗人邀请明月与自己的影子一起饮酒,把原本的孤单清冷写得颇为“热闹”,但“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他和月、影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更不要说相知相慰了,即使如此却也无可奈何,因为没有别的人或什么来陪伴他了,故而“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在酒意朦胧中,诗人仿佛也多少感受到了月与影的和谐或者说其带给自己的短暂快乐(实为精神麻醉)而减轻了自己的痛苦。显然,诗人是将月当作自己的酒友对待的。当诗人遭受人生最严重的打击而遭流放夜郎时,却感受到了故乡明月对其的深情厚谊:“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峨眉山月送蜀僧晏人入京》)在诗人的心目中,月永远是纯洁、美好、光明的,它伴随自己度过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在自己遭受磨难、打击而孤苦无依的时候,月则多情地抚慰过诗人心头的创伤,月亮是诗人忠贞不贰的知音和挚友。因此,他总是热情地去拥抱天上和心目中的那轮明月。诗人幼时就对月亮怀有一种特殊而深厚的亲切感情,直到传说诗人晚年在长江采石矶因醉酒入水捉月溺亡,这种感情始终是执著如一、终身不渝的。李白因醉酒入水捉月而死传说最早见于五代王定保所撰《唐摭言》,考今本不见这一著述,但清人王琦《李太白年谱》(王注本,卷三十五)曾作转引:“《摭言》曰: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2](p.104)后北宋梅尧臣据有关传说写《采石月赠郭功甫》诗悼念李白:“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不应暴落饥蛟诞,便当骑鱼上青天。青山有冢人谩传,却来人间知几年。”[3]显然,这一临终传说与李白母梦“太白星”而孕的出生传说遥相呼应,或者说是李白之母梦太白星而生李白传说的传承与发展。李阳冰《草堂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