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
池塘养殖大黄鱼的要点
池塘养殖大黄鱼的要点
大黄鱼的池塘养殖比网箱养殖成本低、易管理,而且池塘养殖的大黄鱼体色更接近于自然的大黄鱼。
开展池塘养殖大黄鱼有以下几个要点。
(1)池塘要求进排水便利,最好每天可换水;池塘面积以15~30亩为宜,池深2.0~3.0米。
(2)池水比重在1.010~1.025之间,透明度在0.5米以上,水温在8℃~28℃,溶氧要求在5毫升/升以上,ph要求在8.0~8.5之间。
(3)鱼种放养之前要先晒塘1个月,再进水10~15厘米,全池泼洒生石灰每亩150公斤,以改善底质并在鱼种放养前进排水一次。
(4)放养大规格鱼种,当年可达商品成鱼规格。
一般选择60~90克/尾的鱼种,有条件的话,放养100克以上的鱼种更好;放养密度应控制在每亩400~700尾。
放养时间以4月中、下旬以后为宜。
鱼种放养前先圈养在池塘中的围网内暂养2~3星期,然后再放养。
(5)日常管理为投饵、水质控制、巡塘及病、敌害防治。
①日投饵量从按鱼体重的10%降至7%。
高温期,严格控制投饵量。
②水质控制,尽量做到每天换水,换水量控制在20%~50%;高温期可以考虑每天换水2次,换水时间应放在晚上与上午进行。
- 1 -。
养鱼经验:大黄鱼的养殖技术
大黄鱼又名黄鱼、大王鱼、大黄花鱼,它的全身金黄,极好辨认,为传统四大海产之一,是我国近海地区主要的经济鱼类。
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它的鱼鳔可作鱼胶,有止血之效,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践,它的养殖技术也较成熟,下面一起来看看它的养殖技术吧。
1、养殖条件可选择池塘养殖,池塘要求靠近水源、并且排灌方便,能每天换水,池塘面积视养殖规模而定,池塘要深2-3米。
池水的透明度要在半米以上,水温最好保持在8-28度,溶氧要保持每升5毫升以上,池水偏碱性。
在放养前要进行清塘消毒工作,以消灭池塘中的有害细菌和微生物,先然后进水10-20cm,在全池泼洒生石灰,一般每亩泼洒100-150公斤生石灰,泼洒一周后,在排水进水。
2、放苗放苗的时间在4月中下旬或5月初,这时的水温适合鱼苗的生长,放苗要注意鱼种规格要求整齐一致,利于管理,如果规格相差过大,会引发抢食现象,不利投喂管理。
一般鱼苗的规格在100克每尾,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500-700尾左右。
放养前最好经过一段时间的暂养,使其能适应新的环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饲料投喂在大黄鱼幼鱼期间主要以桡足类、糠虾、磷虾等浮游动物为食,而成鱼主要以鱼类或虾蟹类甲壳动物为食。
人工养殖一般是选择冰冻上层鱼为主,搭配其他饵料,将冻鱼切成适口性鱼块投喂,或绞成肉糜,搅拌成粘性强的团状饵料,再挤压成大小不同的块状物来投喂,肉糜在搅拌时还可以加入其他的营养,比如维生素和其他药物。
投喂每天早晚各一次,大黄鱼具有摄食缓慢且量少等特点,因此投饵要慢,投喂量视水温、天气以及鱼的摄食量而定。
4、日程管理做好日常巡视以及水质管理,坚持每天早中晚对池塘巡视一次,尤其是在高温或大雨时,要做好早晨和晚上的巡视工作。
仔细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发现任何异常问题要及时处理,比如浮头、泛塘现象,一般是因为水体缺氧造成的,所以要及时进水或增氧,好有鱼的摄食量突然低下情况,有可能是因为病害造成的。
池塘的水最好每天换一次,每次换水量视水质而定,比如在大雨后,表面水层有大量的淡水,易造成下层缺氧现象,所以要及时将表层淡水排出,等雨后再注水,另外还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大黄鱼养殖投喂技巧
大黄鱼养殖投喂技巧引言大黄鱼是一种受欢迎的养殖鱼类,其肉质鲜美、富含营养,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选择养殖大黄鱼。
然而,要确保大黄鱼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量,正确的投喂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大黄鱼养殖投喂技巧,旨在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
1. 饲料选择选择适合大黄鱼的饲料是保证良好生长和健康的关键。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大黄鱼饲料:•鲜活鱼类:如鱼虾、鱼苗等,富含蛋白质,是大黄鱼喜食的饲料之一。
可以根据大黄鱼的年龄和大小选择适当大小的鲜活鱼类进行投喂。
•鱼粉和虾粉:这些粉末状的饲料富含蛋白质和多种营养物质,是大黄鱼的主要饲料之一。
在市场上可以找到多种不同品牌和型号的鱼粉和虾粉,可以根据养殖户的需求选择适当的产品。
•鱼油和植物油:这些油类饲料能够提供丰富的能量和脂肪,帮助大黄鱼增加体重和保持身体健康。
在投喂时,应注意适量,避免过度摄入油类饲料。
2. 投喂频率和量正确的投喂频率和量对大黄鱼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几点需要注意:•频率:大黄鱼通常在早晨和傍晚时分最活跃,因此应该在这些时间段进行投喂。
一般情况下,每天投喂1-2次即可满足大黄鱼的需求。
投喂的频率应根据鱼群的大小和环境条件进行调整。
•量:投喂的量应根据大黄鱼的体重和饲料的种类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每次投喂的饲料量应占大黄鱼平均体重的1-3%。
需要注意的是,过度投喂可能会导致浪费和水质问题,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投喂量的控制。
3. 投喂方式选择正确的投喂方式对大黄鱼的生长和养殖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投喂方式:•手投喂:将饲料直接投入养殖池塘中,适用于鱼群较小的情况。
手投喂可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控制投喂量,并且可以观察到鱼群的进食情况。
•自动投喂器:自动投喂器可以根据预设的时间和量进行定时投喂,适用于大规模养殖场。
自动投喂器可以提高投喂效率和稳定性,减少人工投喂的工作量。
•饲料漂浮板:将饲料放置在漂浮板上,让大黄鱼自行取食。
这种方式可以模拟大黄鱼在野外觅食的行为,更加符合它们的自然习性。
大黄鱼养殖
大黄鱼养殖简介大黄鱼(scientific name: Pseudosciaena crocea),又称黄鳍鱼、黄花鱼,是一种受欢迎的经济鱼类。
大黄鱼主要分布在中国东海、南海、台湾海峡等海域,是中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之一。
它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备受市场青睐。
本文将介绍大黄鱼的养殖方法和管理技巧。
养殖环境要求大黄鱼对生长环境有一定的要求,适宜的养殖环境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以下是大黄鱼的养殖环境要求:水质要求大黄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适宜生长的水温一般在20-25摄氏度之间,水质PH值在7.8-8.4之间,溶解氧浓度在5mg/L以上。
此外,水质应适度澄清,避免过度浑浊。
养殖池养殖池的选址应选择水流较为缓慢的地方,以避免高强度水流对鱼苗的伤害。
而且,养殖池的深度应该适当,一般在1.5-2.5米为宜。
养殖密度大黄鱼的适宜养殖密度在每亩1000-1500尾。
但是,密度过高会影响水质质量,导致鱼类生长缓慢,易发生疾病。
养殖方法大黄鱼的养殖主要分为孵化、育苗和养殖三个阶段。
下面是每个阶段的具体操作方法:孵化大黄鱼的孵化一般选择用人工授精的方式。
首先,采集一定数量的健康优质雄性和雌性大黄鱼作为育种鱼。
然后,在适当的水质条件下,将雄性鱼和雌性鱼分别置于两个孵化箱中,利用手工或工具采集受精卵。
接下来,将受精卵存放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孵化,通常在24-36小时后受精卵会孵化成仔鱼。
育苗仔鱼孵化出来后,需要进行育苗。
首先,将仔鱼转移到育苗池中,水温保持在25-28摄氏度,水质保持清洁。
其次,给予适量的鱼类专用饲料,每天分2-3次喂食,注意定时定量。
同时,加强饲养管理,观察仔鱼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养殖当鱼苗长到一定大小后,可以进行大黄鱼的正式养殖。
首先,将大黄鱼转移到成鱼池中,控制适当的养殖密度。
其次,给予适量的饲料,注意营养平衡,按时投喂。
同时,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及时排除池中的废料和粪便。
大黄鱼如何养殖大全规范
③运输 根据运输距离长短及鱼苗的规格大小, 一般活水船运输密度为 1.5 万 ~6× /米 3 ;充气塑 料薄膜袋 (0.4 米× 0.8 米)包装运输, 宜在水温为 15℃以下进行, 每袋装鱼苗 200~1 000 尾。 ④放养 投放鱼苗选择在小潮汛期间,以低平潮流时为宜,低温季节选择在晴天且无风的午后, 高温季节宜选择天气阴凉的早晚进行。 全长为 25 毫米的鱼苗, 放养密度为 1500 尾/米 3水体 左右,随着鱼体的长大,密度逐渐降低。 ⑤饲料 刚放入网箱的鱼苗,可投喂适口的配合饲料、鱼贝肉糜、糠虾、大型冷冻桡足类等。养 至每尾体重达 25 克以上的鱼种, 可直接投喂经切碎的鱼肉块; 但应积极发展人工配合饲料。 ⑥投饵
①肠炎病 `
A.症状:病鱼腹部膨胀,内有大量积水,经轻按腹部,肛门有淡黄色的黏液流出;有的 病鱼皮肤出血,鳍基部出血;解剖病鱼,肠道发炎,肠壁发红变薄。
B.发病季节: 5~11 月份。 C.治疗方法:每公斤饲料拌大蒜素
1.0~ 2.0 克,连续投喂 3~5 天。
②体表溃疡病
A.症状:病鱼体表皮肤褪色,鳃盖出血,鳍腐烂,有的在体表出现疖疮或溃烂。解剖病 鱼,幽门垂出血,肠道内充满土黄色的黏液,直肠内为白色黏液,肝脏暗红色或淡黄色。
B.网箱养殖区的环境卫生 禁止在网箱上设立非养殖性设施。禁止在网箱养殖区冲洗鲜杂鱼。生活污水、废弃物、 残饵、垃圾、病死鱼等不得直接丢弃于网箱养殖区,各网箱养殖片应设容器予以分类收集, 各网箱养殖区应配备船只专人负责收集处理。
C.网箱的选择 网箱的网衣为无结节网片。 放养全长 25~30 毫米鱼苗, 网目长为 3~4 毫米; 放养全长 40~ 50 毫米鱼苗,网目长为 4~5 毫米;放养全长 50 毫米以上鱼苗,网目长为 5~10 毫米。
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
大黄鱼养殖技术规〔1〕亲鱼培育①亲鱼选择A.亲鱼来源亲鱼来源于天然海区捕捞的或有国家发放的大黄鱼生产许可证的原、良种场;最好使用天然海区捕捞的大黄鱼为亲鱼。
严禁近亲繁殖的后代作亲鱼。
要求亲鱼体质强健,无病、无伤、无畸形。
跨区调运亲鱼须经检疫。
B.可量指标体长/体高为3.7~4.1,体长/头长为3.9~4.3,尾柄长/尾柄高为3.1~3.9,头长/吻长为4.4~4.9,头长/眼径为3.7~4.1。
C.个体规格、配比与数量2龄雌亲鱼800克/尾以上,雄亲鱼400克/尾以上;3龄雌亲鱼1 200克/尾以上,雄亲鱼600克/尾以上。
雌、雄亲鱼配比以2:1为宜。
亲鱼数量应保持在50组以上。
D.使用年限亲鱼允许使用到6龄。
②亲鱼运输常用活水船并在风浪不大时运输,运输密度为40公斤/米3左右。
亦可使用水桶、帆布箱或塑料薄膜袋充氧运输,运输密度为20公斤/米3以下,运输时间应控制在10小时之。
③亲鱼海区网箱培育A.网箱规格网箱一般规格为3~6米×3~6米×3~6 米,9~216米3水体;网目长度为15~30毫米。
B.培育管理要求使用配合饲料,饲料质量应符合NY 5072-2002的规定。
春季培育亲鱼,水温14℃以下,每1~2天投喂一次,投饵率小于1%;水温14℃以上,每天投喂一次,投饵率为2%~4%。
秋季培育亲鱼,水温25℃以下,每天投喂两次,日投饵率为5%~8%。
④亲鱼室水泥池培育:主要用于春季加温培育亲鱼。
A.培育池培育池为方形或圆形。
培育池应设在安静、保温性能好;每口培育池面积以40米2为宜;平均水深保持在1.5米以上。
B.环境条件水质:应符合NY 5052-2001的规定;光照度:500l~1 000勒克斯。
水温:15~25℃,以20~22℃为宜;盐度:17~32,以23~30为宜。
C.培育管理使用的饲料一般有鲜活鱼、贝肉、沙蚕和配合饲料。
人工催产前40天左右移入室水池。
放养密度以1.5公斤/米3为宜。
大黄鱼淡水养殖技术
大黄鱼淡水养殖技术大黄鱼是暖温性、广盐性的河口鱼类,其肉质细嫩洁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为我国传统的美食海鱼,备受消费者青睐。
我们在珠海小林镇进行了大黄鱼淡水养殖试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池塘条件养殖池东西走向,长方形,面积6亩,可保持水深2.5米以上,底质为沙泥质,池底向排水口方向倾斜。
养殖池内配备2台1.5千瓦水车式增氧机和1台1.5千瓦射流式增氧机。
大黄鱼养殖池交通方便,周围环境较安静,淡水资源丰富,进排水方便。
养殖池周边环境符合《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的有关规定;养殖用水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等有关规定。
二、大黄鱼放养前的准备1.清塘消毒鱼种放养前排干池水,暴晒池底一段时间,清除过多的淤泥。
放苗前十五天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化浆后全池泼洒,也可用茶籽饼、漂白粉等药物进行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使用的药物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的有关规定。
2.苗种的食性驯化与淡化苗种的食性驯化,在大黄鱼养殖中尤为重要。
食性驯化,首选新鲜低值鱼和沿海小鱼虾自行加工成鱼糜,再与鳗鱼饲料混合制成配合饲料进行投喂,然后逐渐减少鱼糜量、增加鳗鱼饲料用量,直到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在食性驯化阶段,要定点(设置饵料台)、定时(一般6时、18时各投喂1次)投喂,还要在投饵前发一固定信号,让鱼群形成条件反射,使它们习惯结群索食。
大约经2周时间,就可驯化成功。
大黄鱼要想在淡水中成功养殖,就必须进行苗种的淡化处理。
淡化即向育苗池(暂养池)内逐步添加淡水,降低池水比重,使苗种适应在淡水中生长。
淡化时要注意盐度梯度变化,梯度越小,淡化时间越长,越有利于提高鱼苗成活率。
一般经过7~10天的淡化,当池水的盐度降到2permil;以下时,就可将苗种放入池塘养成。
大黄鱼养殖:大黄鱼的养殖技术
大黄鱼养殖:大黄鱼的养殖技术大黄鱼刺少肉多,不但鲜美,蛋白质还多,是很好的鱼产品,黄鱼的销售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深受消费者的追捧,养殖黄鱼也是有很大的养殖前景,那么现在就随着来看看大黄鱼的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选择海水围塘,面积3--6公顷,呈长方形,水深2――5米,沟深1.5―4.5米,池塘满池蓄水平均水位0.8-1米,最深在3米以上,滩面可蓄水0.8米,全年每日均可进排水。
养殖区常年海水比重为1.0150―1.0190,PH:7.2―8.4,DO≥4mg/L,WT:2―35℃。
在塘中可混养对虾、白虾、梭子蟹、蛏子,以提高水体利用率。
在鱼种入池前7――15天,用生石灰每亩10――30公斤消毒灭菌。
2、苗种选择及运输一般选用鱼种规格为80-100克/尾的大规格鱼种,放苗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经过五个月的养殖可达到商品规格(400克以上)。
也选用小规格鱼种即个体全长7厘米,平均10克/尾,这样的鱼苗以养冬片鱼种为主,部分达到商品小规格即250克上市。
对成鱼养殖以选择前者即大规格为佳。
鱼种选择个体均匀,无体伤及病、残疾畸形且活动能力强。
采用活水运输,本地用活水船运输。
3、入池驯化鱼种入池后都要驯化(主要是食性驯化)一个时期,这在养殖大黄鱼中显得尤为重要。
(1)适应阶段苗种经过运输,进入新环境,都有些不适应现象。
故在鱼种入池后24小时内要密切观察,避免有的大黄鱼游到滩面搁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为便于鱼种驯化管理,一般在池塘圈养(用网拦围),设置食台。
鱼种入池后2天不必投饵,让它们在圈养范围内自由活动。
(2)饵料驯化首选饵料为新鲜低值鱼及沿海小鱼虾自行加工成鱼糜,加以粗饲料及添加剂作配合饲料。
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也要经过新鲜饵料鱼与饲料混合的一段驯化时间。
在饵料驯化阶段主要工作要做:定点(设置投饵台),定时(一般为早晚各一次,即上午6:00,下午6:00)。
还有投饵信号训练,即在投饵前发一固定信号,让鱼群形成条件反射。
大黄鱼养殖的技术共24页文档
• 室内水泥池中培育:
培育池应设在安静、保温性能好和光线较弱的育苗室 内。池子大小可在30m2~40m2左右,以圆形或长圆形为 好,水深应在1.5m以上。同时要配备控温和冲气设备。在 催产前40d左右,将亲鱼移入室内进行强化培育。
放养密度:1.5kg/m3左右;
放养量:如果计划生产100万尾左右的鱼苗,需培养雌 性亲鱼(1kg重)约30尾。
二、大黄鱼的人工繁殖
1.亲鱼的选择 大黄鱼的亲鱼,应选择雌性体重在800g以上,
雄性体重在400g以上年龄在2龄以上的体质健壮 外形完整的个体。为了提高催产率,一般提前几 个月对亲鱼进行强化培育。
入池前的亲鱼性腺尚未发育,在外表上雌雄性 征不明显。一般来说,雌性体形较宽短,吻部较 圆钝,而雄鱼体形较瘦长,吻部相对较尖锐。选 择亲鱼雌雄比以2∶1为好。
2.亲鱼培育
• 网箱中培育:
亲鱼培育的网箱,应设置在缓流海区。 网箱的深度应在4m或4m以上,并应尽量避 免惊动与提箱。3月份以前的低水温期间, 视天气情况,每1d~2d投喂一次;连续阴 雨,每2d~3d天投饵一次,投喂体重的1% 左右。3月份以后,水温开始回升,应增加 投喂次数,每天投喂1次,投喂体重的 2%~4%。
大黄鱼养殖的技术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一).形态特征
大黄鱼体型延长,侧扁,背缘和腹缘广弧形;
尾柄细长。头侧扁,大而尖钝,具发达的黏液腔。 眼中大,上侧位。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小而圆, 后鼻孔大而长圆形。口大,前位。下颌稍突出, 牙细小;鳃盖条7条。具假鳃。鳃耙细长。全身被 鳞,鳞小。体侧下部各鳞常具一金黄色腺体。侧 线完全,前部稍弯曲,后部平直。背鳍连续,鳍 棘部与鳍条部之间具一深凹。臀鳍第二鳍棘长等 于或大于眼径。胸鳍尖长,腹鳍较小。尾鳍尖长, 稍呈楔形。鱼体背面和上侧面黄褐色,下侧和腹 面金黄色。背鳍及尾鳍灰黄色,胸鳍和腹鳍黄色。 唇橘黄色。
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
NY/T 5061—2002 无公害食品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食品商务网2005-12-30 16:40:00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亲鱼培育、人工育苗、鱼种培育、食用鱼饲养和鱼病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大黄鱼的网箱和池塘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 505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3 亲鱼培育3.1 亲鱼选择3.1.1 来源来源于持有国家发放的大黄鱼生产许可证的原种场或良种场;严禁近亲繁殖的后代留作亲鱼。
亲鱼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畸形。
跨区调动须经检疫。
3.1.2 比例形状体长/体高为3.7~4.1,体长/头长为3.9~4.3,尾柄长/尾柄高为3.1~3.9,头长/吻长为4.4~4.9,头长/眼径为3.7~4.1。
3.1.3 规格、配比与数量2龄鱼雌鱼800 g/尾以上,雄鱼400 g/尾以上;2龄鱼雌鱼1 200 g/尾以上,雄鱼600 g/尾以上。
雌、雄亲鱼配比以2∶1为宜。
亲鱼数量50尾以上。
3.1.4 使用年限亲鱼允许使用到6龄。
3.2 亲鱼运输常用活水船并在风浪不大时运输,密度40 kg/m3左右。
亦可使用水桶、帆布箱或塑料薄膜袋充氧运输,密度为20 kg/m3以上,且不宜10 h以上长途运输。
3.3 海区网箱培育3.3.1 网箱要求规格一般为(3.0~6.0)m×(3.0~6.0)m×(3.0~6.0)m,网目长15 mm~30 mm。
3.3.2 饲养管理使用的饲料一般有鲜活鱼、贝肉、沙蚕和配合饲料,饲料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
大黄鱼养殖的技术
饲料营养与生长关系
蛋白质
脂肪
蛋白质是促进大黄鱼生长的重要营养素, 合理配比蛋白质与其他营养素的比重,有 助于提高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适量的脂肪能够提供能量,同时对大黄鱼 的性腺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作用。
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与矿物质
碳水化合物是大黄鱼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 ,合理利用碳水化合物可降低养殖成本。
02 大黄鱼养殖的环境需求
水质要求
溶解氧
01
大黄鱼需要充足的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应保持在5毫克/升以
上,以确保鱼体健康生长。
pH值
02
养殖水体的pH值应维持在7.5-8.5之间,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
影响大黄鱼的生长和生存。
氨氮和硫化物
03
水中的氨氮和硫化物含量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避免对鱼体
造成毒害。Leabharlann ABCD合理投放饲料
选用高品质的饲料,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碳 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增强鱼的免疫力。
免疫预防
通过注射疫苗或口服免疫增强剂,提高鱼体的免 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药物使用规范
选择合适的药物
根据鱼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选择针对性强、效果显著、 副作用小的药物。
控制用药量
按照药物使用说明和鱼体重量,准确计算用药量,避免过 量或不足。
保障食品安全
大黄鱼养殖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消 费者的健康权益。
环境效益分析
生态保护
大黄鱼养殖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合理利用 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质管理
养殖过程中应注重水质监测与调控,防止水体 污染,保证水质的健康与稳定。
废弃物处理
合理处理养殖废弃物,如残饵、粪便等,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大围网仿生态养殖大黄鱼技术
06
技术优化与改进建议
技术升级与改进
鱼苗选择
01
选择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品质优良的大黄鱼鱼苗,提高
养殖成功率。
养殖环境
02
优化养殖环境,包括水深、水流、水质等因素,模拟大黄鱼在
自然环境中的生长条件。
养殖密度
03
根据鱼苗大小和环境条件,合理调整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导致生长缓慢或疾病发生。
管理优化建议
池塘准备Hale Waihona Puke 010203
池塘选择
选择面积适中、水深适宜 、底质平坦、沙质或泥质 底的池塘。
池塘清理
清除池塘内杂草、淤泥等 杂物,保持水深在2m左 右。
池塘消毒
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 剂对池塘进行消毒,杀灭 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池塘改造与设备配置
池塘改造
修建进排水设施、增氧设施、投饵设施等,并对池塘进行改 造,使其更符合大黄鱼的生长需求。
1 2 3
饲料管理
选用高质量的饲料,确保营养均衡且符合大黄 鱼的生长需求,同时注意饲料储存和投喂方式 ,避免污染和浪费。
疾病防治
建立定期检查和疾病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处 理疾病,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疾病 对养殖的影响。
养殖日志
记录养殖过程中的水温、水质、投喂量、生长 情况等信息,形成养殖日志,为后续管理提供 参考。
设备配置
配置水泵、增氧机、投饵机等养殖设备,确保养殖过程中水 质的稳定和充足。
02
种苗放养与培育
种苗选择与运
总结词
选择活力好、无病害、体格健壮的大黄鱼苗种,运输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氧 气。
详细描述
选购活力好、无病害、体格健壮的大黄鱼苗种,确保其生长潜力与成活率。在运 输过程中,使用保温车或加冰块的方法,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氧气,确保鱼苗在运 输过程中不受到损伤。
大黄鱼养殖技术 大黄鱼人工养殖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大黄鱼养殖技术大黄鱼人工养殖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大黄鱼在平时是很容易见到的,它的肉质特别细嫩,口感也极其鲜美,还具有不错的营养,同时药用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备受很多人的瞩目,从中也有挺高的效益。
那么大黄鱼养殖技术是什么?人工养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毕竟是养鱼,那么肯定要有池塘,同时还要有充足的水资源,可以达到每天去去更换的要求。
至于面积要多大,这个最主要还是看你打算养多少,深度大概在三米左右,水应该在半米以上,还应该要有专门供氧的设备,这样就能更有利于它的成长。
就在放鱼之前,事先应该先做好充分的消毒措施,这样就能把里面有害的全部都给清理掉,然后在加水进去,最后还应该加上点生石灰,等到一个星期之后,就能把原有的水给排出来,然后再放质量好的水。
最好的放鱼时间,应该选择在五月初的时候,此时的水温比较合适,在放的时候,也应该特别注重下规格,大小最好差不多,不要相差太大了,不然很有可能就会出现抢食的情况,也不方便更好的去管理,密度也不能太紧了,最好控制每亩里面,放上七百条左右。
就在幼期的时候,应该多吃点糠虾这之类的食物,等到长大之后就能适当的吃点鱼类等,毕竟是人工的,可以挑选冰冻的鱼,然后在适当的添加些其他的饲料,每天早晚都喂一次,它们吃的速度比较慢,分量也不会很多,因此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定义。
养殖大黄鱼
养殖大黄鱼简介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又称金线鱼、黄花鱼,是我国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
大黄鱼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海、南海、台湾海峡等海域。
它是一种温带近海鱼类,喜欢生活在温暖的海域,水温保持在18-26℃之间最为适宜。
大黄鱼的身体呈纺锤形,体色金黄,故得名大黄鱼。
养殖环境需求水质要求大黄鱼的养殖需要注意水质的控制。
水质对大黄鱼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养殖大黄鱼的水质要求如下:1.温度:水温保持在18-26℃之间,最适宜的水温为22-24℃。
2.盐度:养殖大黄鱼的水质盐度要求适中,最好控制在25-30ppt。
3.PH值:理想的PH值范围为7.5-8.5。
养殖设施养殖大黄鱼需要准备相应的养殖设施,包括养殖池或者养殖箱等。
1.养殖池:大黄鱼适合在宽敞的养殖池中养殖,养殖池的尺寸可以根据养殖规模确定,但深度要保持在2-3米之间,以便鱼类有充足的活动空间。
2.水泵和过滤系统: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需要配置相应的水泵和过滤系统,定期清理过滤器,确保水质良好。
3.通风设施:大黄鱼对氧气需求较高,养殖池内需要设置相应的通风设施,保证水中的氧气含量充足。
养殖管理要点饲料管理大黄鱼是食肉鱼类,它的饲料主要以活体饵料为主,如小鱼、虾苗等。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合理调配饵料,保证鱼类的营养需求。
1.饵料种类:可以选择对大黄鱼有益的饵料,如鱼粉、虾粉等。
可以根据鱼类的生长发育阶段进行调整。
2.饵料喂养:根据鱼类的食欲情况,合理喂养饵料。
切忌过量喂养,避免造成水质污染。
疾病防控养殖大黄鱼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疾病的防控工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疾病和预防措施:1.眼球凸出病:鱼眼凸出、红肿,需尽早进行救治,可使用目前常见的眼部护理药物进行治疗。
2.体表黏液病:鱼体出现黏液分泌增多,需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可使用甲醛、盐酸等药物进行浴液治疗。
3.寄生虫病:常见的寄生虫病有鳃膜虫病、鱼体寄生虫病等。
对于已感染的鱼类,可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1)亲鱼培育①亲鱼选择A.亲鱼来源亲鱼来源于天然海区捕捞的或有国家发放的大黄鱼生产许可证的原、良种场;最好使用天然海区捕捞的大黄鱼为亲鱼。
严禁近亲繁殖的后代作亲鱼。
要求亲鱼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畸形。
跨区调运亲鱼须经检疫。
B.可量指标体长/体高为~,体长/头长为~,尾柄长/尾柄高为~,头长/吻长为~,头长/眼径为~。
C.个体规格、配比与数量2龄雌亲鱼800克/尾以上,雄亲鱼400克/尾以上;3龄雌亲鱼1 200克/尾以上,雄亲鱼600克/尾以上。
雌、雄亲鱼配比以2:1为宜。
亲鱼数量应保持在50组以上。
D.使用年限亲鱼允许使用到6龄。
②亲鱼运输常用活水船并在风浪不大时运输,运输密度为40公斤/米3左右。
亦可使用水桶、帆布箱或塑料薄膜袋充氧运输,运输密度为20公斤/米3以下,运输时间应控制在10小时之内。
③亲鱼海区网箱培育A.网箱规格网箱一般规格为3~6米×3~6米×3~6 米,9~216米3水体;网目长度为15~30毫米。
B.培育管理要求使用配合饲料,饲料质量应符合NY 5072-2002的规定。
春季培育亲鱼,水温14℃以下,每1~2天投喂一次,投饵率小于1%;水温14℃以上,每天投喂一次,投饵率为2%~4%。
秋季培育亲鱼,水温25℃以下,每天投喂两次,日投饵率为5%~8%。
④亲鱼室内水泥池培育:主要用于春季加温培育亲鱼。
A.培育池培育池为方形或圆形。
培育池应设在安静、保温性能好;每口培育池面积以40米2为宜;平均水深保持在米以上。
B.环境条件水质:应符合NY 5052-2001的规定;光照度:500l~1 000勒克斯。
水温:15~25℃,以20~22℃为宜;盐度:17~32,以23~30为宜。
C.培育管理使用的饲料一般有鲜活鱼、贝肉、沙蚕和配合饲料。
人工催产前40天左右移入室内水池。
放养密度以公斤/米3为宜。
鲜活鱼日投饵率为3%~5%,每天1~2次,早上或傍晚投喂。
日换水量50%左右。
(2)人工育苗①环境条件水质:应符合NY 5052-2001的规定;水温:18~26℃;盐度:23~30光照:要有充足的漫射光,避免直射光,光照强度为1 000~4 000勒克斯。
②育苗设施A.育苗室育苗室应配有遮光幕或聚乙烯薄膜,使室内光线可调节,且保温性能好。
B.产卵池方形或圆形;方形池的四角为弧形,每个产卵池面积25~45平方米,水深~米。
C.育苗池每个育苗池面积20 ~40平方米,水深~米,有独立进、排水口;池底向排水孔以一定的坡度倾斜,以利于排水。
D.饵料培养设施饵料培养池的总面积约为育苗池总面积的60%,具体要求见表1。
表1 饵料培养设备设施E.配套设施应具备供电、供水、供气、增温系统等。
其中供水系统的水泵日提水能力应大于育苗用水高峰期用水量,沉淀池与蓄水池的总容量不少于日用水量。
③人工繁殖A.亲鱼催产轻捞亲鱼,用柔布包裹(必要时也可用麻醉),从胸鳍基部或背鳍基部注射激素。
激素种类及剂量视水温与亲鱼性腺成熟度而定,雄鱼的剂量为雌鱼的一半。
B.孵化微充气或静水孵化法,受精卵的孵化密度为1万~3万粒/米3.④鱼苗培育A.放养密度仔鱼期放养密度为~万尾/米3,稚鱼期放养密度为~万尾/米3,幼鱼期放养密度为~尾/米3。
B.饵料及投喂a.褶皱臂尾轮虫投喂前经6小时以上20×106个/毫升小球藻液强化培养,投喂方法见表2。
表2 褶皱臂尾轮虫投喂方法b.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及其无节幼体投喂时间为12~16日龄,水中密度为~1个/毫升。
投喂前应予以消毒。
c.鱼、虾、贝肉糜及配合饲料肉糜日投喂量:20~30日龄,50~80克/万尾;30~45日龄,100~120克/万尾;35日龄以上可在肉糜中拌入适量粉状配合饲料。
C.日常管理应连续充气,使水中溶解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每天换水1~2次,日换水量20%~120%,并在换水之前用虹吸管吸去池底的残饵、死苗、粪渣及其他杂物。
经常观察仔、稚鱼的摄食情况,监测理化因子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D.中间培育鱼苗在室内水泥池中培育至全长20毫米以上时,可移到海区网箱中继续进行鱼种培育,直至全长达30毫米为止。
E.质量要求要求鱼苗全长达30毫米以上,规格大小整齐,无伤、无病、无畸形,游动活泼。
(3)鱼种培育①环境条件A.网箱区的选择应选在内湾可防大风浪的海区;水深6米以上;潮流畅通,海区流速在米/秒以下,流向平直而稳定,经挡流等措施后网箱内流速在米/秒以下。
B.箱养殖区周围环境条件按农业部标准NY/T 5061执行。
无直接的工业“三废”及农业、生活、医疗废弃物等污染源。
C.水环境因子水质:应符合NY5052-2001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水温:8~30℃,早春放养鱼苗水温应在14℃以上为宜;盐度:13~32;透明度:~3 米,最适宜为米。
②网箱养殖区的布局设置和维护A.网箱养殖区的布局养殖大黄鱼的网箱有浮式网箱、沉降式网箱、半潜式网箱;方型网箱、圆形网箱等。
网箱大小应根据养殖的品种、海区的水深、潮流和风浪等不同情况而定。
但应减少传统网箱养殖规模,积极发展抗风浪深水网箱的养殖。
现行的传统网箱规格一般为~米×(~)米×(~)米;建议在400~500米3水体为宜。
有条件的地区可发展1500米3水体左右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
网目长度为20~40毫米。
一般传统小网箱每50个左右连成一个网箱养殖片,数十个网箱养殖片分布的局部海区形成网箱养殖区。
大型抗风浪网箱单个设置,4个连成一个养殖片。
每个网箱养殖区的养殖面积不能超过可养殖海面的15%。
各网箱养殖片之间应留有50米以上宽的主港道,多个20米以上的次港道,各网箱养殖片间的最小距离为10米以上,每个网箱养殖区之间应间隔500米以上。
每个网箱养殖区连续养殖两年,休养半年以上。
B.网箱养殖区的环境卫生禁止在网箱上设立非养殖性设施。
禁止在网箱养殖区冲洗鲜杂鱼。
生活污水、废弃物、残饵、垃圾、病死鱼等不得直接丢弃于网箱养殖区,各网箱养殖片应设容器予以分类收集,各网箱养殖区应配备船只专人负责收集处理。
C.网箱的选择网箱的网衣为无结节网片。
放养全长25~30毫米鱼苗,网目长为3~4毫米;放养全长40~50毫米鱼苗,网目长为4~5毫米;放养全长50毫米以上鱼苗,网目长为5~10毫米。
③运输根据运输距离长短及鱼苗的规格大小,一般活水船运输密度为万~6×/米3;充气塑料薄膜袋(米×米)包装运输,宜在水温为15℃以下进行,每袋装鱼苗200~1 000尾。
④放养投放鱼苗选择在小潮汛期间,以低平潮流时为宜,低温季节选择在晴天且无风的午后,高温季节宜选择天气阴凉的早晚进行。
全长为25毫米的鱼苗,放养密度为1500尾/米3水体左右,随着鱼体的长大,密度逐渐降低。
⑤饲料刚放入网箱的鱼苗,可投喂适口的配合饲料、鱼贝肉糜、糠虾、大型冷冻桡足类等。
养至每尾体重达25克以上的鱼种,可直接投喂经切碎的鱼肉块;但应积极发展人工配合饲料。
⑥投饵采用少量多次、缓慢投喂的方法,刚放入网箱时每天投喂8~10次,后可逐渐减少至2次,早晨和傍晚投喂。
全长30毫米以下的鱼苗,当水温升至20℃以上时,日投饵率为100%左右,随着鱼体的长大,逐渐降低投饵率。
⑦日常管理A.换洗网箱在高温季节,网目长3毫米的网箱,隔3~5天冲洗一次;网目长4毫米的网箱,隔5~8天冲洗一次;网目长5毫米的网箱,隔8~12天冲洗一次;应进行冲洗。
网目长10毫米以上的网箱,根据水温的变化情况,一般15~30天进行冲洗一次。
同时对苗种进行筛选分箱及鱼体消毒。
B.其他管理每天定时观测水温、盐度、透明度和水流等理化因子,以及苗种集群、摄食、病害与死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
C.越冬管理a.前期的管理对鱼种进行拼箱和分箱操作及强化培育,做好网箱的安全与防病工作。
b.中期管理当水温下降至15℃~10℃时,每1~2天投喂1次,投饵率以1%为宜,傍晚投喂。
同时做好日常管理,尽量避免移箱操作;当水温下降至8℃以下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c.后期管理要求鱼种规格达50克/尾以上,个体大小整齐,体形匀称,鳞片完整,无伤、无病、无畸形,游动活泼,正常移动无大量死亡。
(4)成鱼养殖①成鱼网箱养殖A.环境条件按上述条件执行。
B.网箱区的设置与维护按上述条件执行。
C.网箱的选择网箱规格同上。
D.运输活水船运输密度为600~800尾/米3。
E.鱼种放养选择在小潮汛期间放养,放养前可用淡水等对鱼体进行消毒,50克/尾的鱼种放养密度以30尾/米3为宜,可少量混养鲷科鱼类、蓝子鱼等苗种。
F.饲料提倡使用配合饲料。
饲料质量应符合NY 5072-2002的规定。
G.投喂每天早上与傍晚各投喂1次,日投饵率3%~6%;越冬期间投喂1次,阴雨天气可隔天投喂1次,日投饵率小于1%。
H.日常管理根据水温和网目堵塞情况,及时冲洗网箱,同时进行筛选分箱和鱼体消毒,每天定时观测水温、盐度、透明度和水流等理化因子,以及鱼的集群、摄食、病害与死亡情况,并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
(5)鱼病防治鱼苗、鱼种放入网箱或池塘养殖之前,要严格进行消毒;并根据大黄鱼的生活习性与发病规律,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减少发病机率,以防为主,实行健康养殖。
体表溃疡病和弧菌病可采用免疫预防方法。
NY5071-2002中规定的禁用药物。
严禁使用地虫硫磷、六六六、林丹、毒杀芬、滴滴涕、甘汞、硝酸亚汞、醋酸汞、呋喃丹、杀虫脒、氟氯氰菊酯、五氯酚钠、孔雀石绿、磺胺噻唑、呋喃西林、呋喃唑酮、呋喃那斯、氯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已烯雌酚、甲基睾丸酮和喹乙醇等药物。
①肠炎病`A.症状:病鱼腹部膨胀,内有大量积水,经轻按腹部,肛门有淡黄色的黏液流出;有的病鱼皮肤出血,鳍基部出血;解剖病鱼,肠道发炎,肠壁发红变薄。
B.发病季节:5~11月份。
C.治疗方法:每公斤饲料拌大蒜素~克,连续投喂3~5天。
②体表溃疡病A.症状:病鱼体表皮肤褪色,鳃盖出血,鳍腐烂,有的在体表出现疖疮或溃烂。
解剖病鱼,幽门垂出血,肠道内充满土黄色的黏液,直肠内为白色黏液,肝脏暗红色或淡黄色。
B.发病季节:4~11月份。
C.治疗方法:每升海水泼洒五倍子(要先磨碎后用开水浸泡)2~4毫克,连续泼洒3天;或每公斤饲料拌入三黄粉30~50克,连续投喂3~5天。
③弧菌病A.症状:感染初期,体色多呈斑块状褪色,食欲不振,缓慢地浮于水面,有时回旋状游泳;随着病情发展,鳞片脱落,吻端、鳍膜溃烂,眼内出血,肛门红肿扩张,常有黄色黏液流出。
B.发病季节:常年。
C.治疗方法:每升海水泼洒五倍子(要先磨碎后加上开水浸泡)2~4毫克,连续泼洒3天;或每公斤饲料拌三黄粉30~50克,连续投喂3~5天。
④本尼登虫病A.症状:本尼登虫寄生于鱼的体表皮肤,寄生数量多时病鱼呈不安状态,往往在水中异常地游泳或向网箱及其他物体上磨擦身体;体表黏液增多,局部皮肤粗糙或变为白色或暗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