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蒲抄书的故事

合集下载

路温舒蒲草编书文言文翻译

路温舒蒲草编书文言文翻译

路温舒蒲草编书文言文翻译《路温舒蒲草编书》这篇文言文是选自《汉书·贾枚邹路传》的其中一则。

本文的内容是为大家介绍路温舒蒲草编书文言文翻译,请看看:路温舒蒲草编书文言文翻译【原文】路温舒字长君①,巨鹿东里人也②。

父为里监门③。

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④,编用写书。

稍习善,求为狱小吏,因学律令,转为狱史,县中疑事皆问焉。

太守行县,见而异之,署决曹史。

又受《春秋》,通大义。

举孝廉,为山邑丞⑤,坐法免,复为郡吏。

【注释】①路温舒(约公元前73年前后在世),西汉时期著名法学家。

②巨鹿:县名。

在今河北巨鹿县西南。

东里:巨鹿县的里名。

③里:古代百姓聚居之处。

里监门:里的守门人。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为里监门以自食”,裴骃集解引张晏曰:“监门,里正卫也。

”《汉书·高帝纪》:“郦食其为里监门。

”颜师古注引苏林曰:“监门,门卒也。

”④牒:小简。

蒲编,是说用蒲草编制起来当做书纸。

(4)山邑:有人疑为“石邑”之误。

石邑:县名。

在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南。

丞:县丞。

【译文】路温舒,字长君,是巨鹿东里人。

他的父亲是里的守门人。

其父叫路温舒去放羊,路温舒看到湖边有蒲草,就采了很多,回来后,把蒲草裁成一条一条的,然后编起来,用来抄书。

【故事】路温舒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家庭里。

他小的时候,家里没钱供他上学,只好去当牧童,他对读书识字很感兴趣,白天放羊,没有机会学习,到了晚上,他就想尽办法求人教他识几个字。

渐渐地,识字多了,读书的劲头也越来越大。

他想:要是能有一册书带在身边,一边放羊一边读书,那该多好啊。

可是他自己没有书,也没钱买书。

有一天,他在池塘边放羊,忽然看见池塘里长着一丛蒲草,又宽又长,不禁眼前一亮:这蒲草多像从前抄书用的竹简呀!他兴高采烈地割了一大捆蒲草,赶着羊群往家走。

邻居们见了有些不解:“蒲草既不能烧火,又不能喂羊,你割这么多回来做什么呀?”路温舒笑着说:“编书。

”一回到家,路温舒就开始行动了:他先将蒲草切得整整齐齐的,然后用线绳穿在一起,再向别人借来几本书,抄写在蒲草书上。

路温舒编蒲抄书故事[001]

路温舒编蒲抄书故事[001]

路温舒编蒲抄书故事
路温舒是一位非常勤奋的学生,他非常喜欢读书。

但是,他发现
自己读了很多书之后,很难记住所有的知识点,更别提能应用到实践
中了。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那就是编蒲抄书。

蒲抄书,又称抄经,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的学习方法。

通过抄写
古代经典,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其中的知识内容。

路温舒根据这
种方法创新了编蒲抄书,将自己读过的书的知识点和重点摘录出来,
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整理成蒲抄书。

在这个过程中,路温舒深入思考书中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将其转
化为易于理解的蒲抄。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书中知识的印象,还能整
理出条理清晰的笔记,有助于日后的学习和复习。

除此之外,编蒲抄书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分享给其他人。

路温舒将自己编的蒲抄书分享给同学和老师,大家一起探讨讨论,互
相学习和提高。

这样交流不仅能促进学术交流,更能增加友谊和互信。

路温舒的编蒲抄书方法不仅帮助他记忆和理解知识,还有助于提
高学习效率,让他更好地应用知识于实践。

同时,这种方式还可以促
进交流和学术探讨,能够将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是一种非常值
得推广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七篇】

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七篇】

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七篇】【篇一】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以人为镜唐太宗是一个文武双全,英明盖世的能人,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他身边有两位监督他言行的“明镜”:一为长孙皇后,另一位乃忠义贤良的魏征。

皇上一有过错,他们立即会巧妙地指出。

据《贞观政要》一书所载:唐太宗喜欢一只小鹞子,一日正在玩鸟,魏征来了,太宗怕魏征指责自己,赶快把小鸟藏到怀中。

魏征假装没看到,故意留下来与他商谈国家大事。

太宗心里虽为鸟着急,却也怕暴露,因为他信任、敬畏魏征。

等魏征走后,太宗取出怀里心爱的小鸟一看,早已命归黄泉了。

于是伤心地回到后宫,大发雷霆说:“我非杀掉这个田舍翁不可!”皇后闻之,问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礼服向太宗行礼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唐朝有魏征这样的好臣子,又有您这样的好皇帝,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好现象,国家兴盛指日可待。

”故使太宗渐渐平息了怒气。

唐太宗就“以人为镜”常观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于改过、从善如流。

后来魏征死了,唐太宗惋惜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而今魏征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镜子。

”【智慧小语】:身体的仪表妆容,可以用镜子来观察;而自己的心态行为,就要靠别人来监督,或靠自心来反观,一旦发现了错误,就要立即改正。

能得旁人监督、提醒、指出自己的过失是相当重要的,若是具有德行的智者指出你的过失时,就可以推知自己肯定有过失,应反观自己力图改正,并真诚地感谢指责自己的人,也应万分珍惜这种福报机缘!【篇二】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编蒲抄书西汉时期的路温舒,他少年时非常热爱学习,可家里十分贫穷,没钱去读书,只好以替人放羊为生。

有一天,他赶着羊群来到一池塘边,看见一丛丛又宽又长的蒲草,灵机一动,采了一大捆蒲草背回家,晒好压平之后,切成与竹简同样的长短,编连起来。

然后他向人家借书,抄写在这些蒲草上,做成一册一册的书。

从此,他每次去放羊,身边都带着这种书,一边放羊一边读书,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

路温舒编蒲抄书故事

路温舒编蒲抄书故事

路温舒编蒲抄书故事
路温舒和蒲抄书是两个小学生,他们是好朋友。

他们在同一个班级里面学习,虽然学问都还不太多,但是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一同进步。

路温舒是一个勤奋的学生,每天晚上都会认真复习,每次考试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而蒲抄书则比较懒惰,经常玩手机、电视等,不太关心自己的学习进度。

一次数学考试,路温舒考了100分,而蒲抄书只考了40分,他感到很沮丧。

于是,他来到路温舒的桌边,询问他怎么才能像他一样学习得好。

路温舒告诉他,学习需要坚持和努力,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认真听课,做好课堂笔记,课后要认真复习知识点,做题练习,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蒲抄书听了朋友的忠告,开始认真学习。

他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每天按时完成课程作业,复习知识点。

同时,他克服了玩手机的习惯,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学习上。

他发现,自己的成绩逐渐提升,考试成绩也越来越好。

通过路温舒和蒲抄书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几个启示:
1、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用心学习,这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2、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学习更加轻松、愉快。

3、要克服自己的坏习惯和不良习惯,学习是一件必须付出努力的事情,不能求全责备自己的能力。

只要我们有上述的认识和信念,相信我们在学习上会越来越好,取得优异的成绩,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字经解释: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三字经解释: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三字经解释: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pīpúbiān披蒲编xuēzhújiǎn削竹简bǐwúshū彼无书qiězhīmiǎn且知勉【注释】披:披开。

蒲:草名,又叫草蒲,蒲编用蒲草做的书,传奇汉代路温舒,年幼时无钱买书,用蒲草做成书页,向人借来《尚书》抄了读。

竹简:用竹削成蒲片,在竹简上写字,传奇汉代公孙弘,在竹林中放猪时,把青竹削成竹片向人借来《春秋》抄了读。

【解释】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

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

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启示】路温舒和公孙弘这两个古人,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想方法把书抄在蒲草或刻在竹子上学习,我们今天能有印制精美的书本,学习条件和环境如此优越,更应该刻苦读书。

【故事】西汉有位名叫路温舒的人,因为家里很穷,只好替别人放牛,有一次,他看着满地的蒲草,灵机一动,心想:“何不利用蒲草编成本子,把向别人借来的书抄在上面,这样不就有书可读了吗?”于是,路温舒便利用这种方式,苦学成功了。

【赏析】“披蒲编”,讲的是西汉路温舒读书的故事。

西汉时,路温舒家贫,无钱买书,路温舒便取泽中蒲草,截以为牒,一片片编在一起,用以写书。

路温舒后来终于学有所成,官至临淮太守,死在仕上。

“削竹简”是西汉武帝时公孙弘读书上进,后为宰相的故事。

公孙弘家境贫困,为人放猪,四十岁时,才开始学习《春秋》与其他书册。

因为家贫,没有买书的资财,他便去竹林中,寻来竹子,削去青皮,制成竹片,借别人的《春秋》抄写在竹片上。

日夜诵读,终于明白了《春秋》的义理而成为一代文豪。

西汉武帝继位后,招纳贤良文士。

公孙弘终于在六十岁时以贤良征为博士。

后被提为丞相,封平津侯。

“彼元书,且知勉”讲的是路温舒、公孙弘皆因家竟贫寒,无钱买书习读的故事。

西汉时期,还没有出现纸张。

“书”多是写在绢帛皮简上的。

而这样昂贵的东西是贫苦人家买不起的。

但在买不起的条件下,路温舒、公孙弘,却用蒲草、竹简抄书学习,终成一代大家。

中国古代30则读书典故(六)温舒编蒲

中国古代30则读书典故(六)温舒编蒲

中国古代30则读书典故(六)温舒编蒲
温舒编蒲
温舒编蒲,温舒编联蒲叶以供书写,比喻苦学。

出处: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


为里监门。

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
为牒,编用写书。

——《汉书·贾邹枚路传·路
温舒》
用典示例
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


唐刘禹锡《南海马大夫见惠著述三通诗以谢之》:“编蒲曾苦思,垂竹愧无名。


清吴伟业《芦笔》:“采箬编蒲课笔耕,织帘居士擅书名。


温舒编蒲
人物故事解说
路温舒,字长君,是钜鹿县束里人。

他的父亲做束里的监门,让
路温舒去牧羊,路温舒就采集水中的蒲草,裁成简牍的形状,用绳子编缀起来,在上面写字。

说明无论条件如何艰苦,只要一心求学,就有办法读书。

温舒后拜师学习《春秋》,被举为孝廉,做山邑县丞,后来又做郡的属吏,升为右扶风丞,后升迁为临淮郡太守,政绩非常出色。

简成语故事1:编席抄书

简成语故事1:编席抄书

简成语故事1:编席抄书简成语故事1:编席抄书西汉人路温舒,幼年时候家里非常贫穷,靠放养为生。

众所周知,纸是东汉蔡伦发明的,西汉还没有纸。

书是靠人手抄写在绢、帛、皮革、竹简上的,很贵重,只有富贵人家才能有书。

他从小喜欢读书,可是家里穷,借书,要还,记不清楚。

他总想有自己的书。

有一天放养,看到蒲草的叶子很宽,灵机一动,把蒲草编成席子,在上面写字,抄书,从此他有了自己的书。

他用这种方法抄了不少借来的书,学了不少书,后来成为有名的大文学家,官拜临淮太守。

简成语故事2:道韫咏絮东晋女文学家,谢道韫自幼好学,喜欢读书,聪明有才,少年就能吟诗作对。

一日伯父丞相谢安问她:诗经中哪句最好?她说:是“吉甫作颁,穆如清风”谢安认为她“雅人、深致”。

谢安一年冬天下雪,指着雪问“大雪纷纷何所拟?”侄儿谢郎答到:“散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伯父非常高兴,后人称她“咏絮才”后嫁给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当时,谢道韫有个同乡叫张玄,张玄的妹妹也很有才华,嫁给顾家做媳妇。

张玄认为妹妹可与谢道韫媲美。

有个叫“济尼的人”,与这两家交往都很深。

有人便问济尼她们两个评价如何,济尼回答说:“王夫人神情散郎,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冰清玉映,自是闺房之绣,可谓各有千秋。

”后来人把形容女子超逸之态称为“林下风”。

简成语故事3:文姬辨琴蔡文姬,著名女诗人。

父亲蔡邕yong,著名学者,蔡文姬与父亲不相上下。

一次,父亲正在弹琴,忽然见一只小猫正在抓一只大老鼠,不知不觉被感染情绪。

这种情绪就灌输在琴声中。

文姬听后,忽然说:“这场战斗快结束了吧?”父亲大吃一惊,忙问文姬是怎么知道的。

文姬回答说:“父亲刚开始弹琴的时候声音安详平和,忽然变为紧张,仿佛战争一触即发,并且声音嘈杂,仿佛战争已经开始,双方争执不下,现在琴声雄壮、喜悦,轻捷,显然战争要结束了。

”父亲连忙称是,并把刚才他看到的猫鼠打架的事情告诉了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董卓弄权,被司徒王允与吕布杀死,暴尸于集市。

国学的故事3分钟

国学的故事3分钟

国学的故事3分钟国学的故事3分钟 1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树欲止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路温舒编蒲抄书故事

路温舒编蒲抄书故事

路温舒编蒲抄书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叫路温,一个叫舒编。

他们
非常喜欢读书,每当有空闲时间,就会一起去图书馆借书看。

有一天,他们在图书馆里看到了一本非常好玩儿的书,名字叫做《蒲抄书》。

这本书里写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和古代文化,路温和舒编
都被深深地吸引了。

他们想要把这本书买下来,可是却发现书店里已经没有了。

于是,他们决定自己抄这本书。

他们每天都在图书馆里认真地抄写,一直写
了很久很久。

当他们终于抄完整本书时,已经是很晚了。

回到宿舍的路上,路
温不小心把书给掉在了路上。

他们急忙回去寻找,可是一直没有找到,只好失望地回到了宿舍。

第二天,当他们去上学时,却发现很多人在看一本跟他们抄的书
一模一样的书。

他们发现,原来是有人把他们抄的书拿去印刷了,而
这本已经印刷好的书一下子就变得很流行。

路温和舒编并没有因此而生气,相反,他们很高兴自己的抄书之
旅最后没白费功夫。

他们也感受到了分享、合作和努力的重要性。


此以后,他们继续用心地读书和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和有趣。

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七篇】

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七篇】

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七篇】【篇一】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以人为镜唐太宗是一个文武双全,英明盖世的能人,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他身边有两位监督他言行的“明镜”:一为长孙皇后,另一位乃忠义贤良的魏征。

皇上一有过错,他们立即会巧妙地指出。

据《贞观政要》一书所载:唐太宗喜欢一只小鹞子,一日正在玩鸟,魏征来了,太宗怕魏征指责自己,赶快把小鸟藏到怀中。

魏征假装没看到,故意留下来与他商谈国家大事。

太宗心里虽为鸟着急,却也怕暴露,因为他信任、敬畏魏征。

等魏征走后,太宗取出怀里心爱的小鸟一看,早已命归黄泉了。

于是伤心地回到后宫,大发雷霆说:“我非杀掉这个田舍翁不可!”皇后闻之,问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礼服向太宗行礼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唐朝有魏征这样的好臣子,又有您这样的好皇帝,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好现象,国家兴盛指日可待。

”故使太宗逐步平息了怒气。

唐太宗就“以人为镜”常观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于改过、从善如流。

后来魏征死了,唐太宗惋惜地说:“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

而今魏征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镜子。

”【智慧小语】:身体的仪表妆容,能够用镜子来观察;而自己的心态行为,就要靠别人来监督,或靠自心来反观,一旦发现了错误,就要立即改正。

能得旁人监督、提醒、指出自己的过失是相当重要的,若是具有德行的智者指出你的过失时,就能够推知自己肯定有过失,应反观自己力图改正,并真诚地感谢指责自己的人,也应万分珍惜这种福报机缘!【篇二】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编蒲抄书西汉时期的路温舒,他少年时非常热爱学习,可家里十分贫穷,没钱去读书,只好以替人放羊为生。

有一天,他赶着羊群来到一池塘边,看见一丛丛又宽又长的蒲草,灵机一动,采了一大捆蒲草背回家,晒好压平之后,切成与竹简同样的长短,编连起来。

然后他向人家借书,抄写在这些蒲草上,做成一册一册的书。

从此,他每次去放羊,身边都带着这种书,一边放羊一边读书,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

古代教育孩子的事例

古代教育孩子的事例

古代教育孩子的事例古代教育孩子事例有哪些呢?你还记得吗?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古代教育孩子事例,希望对你有帮助古代教育孩子事例(三人成虎)魏国大夫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假如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恭说:“如果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将信将疑。

”庞恭又说:“倘若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相信了。

”庞恭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老虎了。

现在赵国离魏国比这里的街市远多了,议论我的又不止三个人,如果我走后有人说我坏话,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有分寸。

”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但魏王果真听信了小人谗言,没有再召见庞恭。

【智慧小语】:判断一件事的真伪,不能偏听偏信,必须经过细心考虑,不然就会误把谣言当真。

评论他人要小心谨慎,看别人有过错时,一定要再三观察,否则,妄加揣测就开始诽谤,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会给他人带来终身的伤害。

古代教育孩子事例(失人之察)《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绝粮于陈国与蔡国之间时,七日七夜没吃到饭,只能无精打采地躺在那里。

一天,弟子颜回找来一点米,准备煮给老师吃。

煮到快熟时,颜回就先抓起一把吃了。

孔子悄悄地看在眼里,觉得颜回有点失“礼”,所以不大高兴。

过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先吃。

孔子善巧地说:“我刚刚梦见先君了,故应把干净的食物先供养再吃。

”颜回马上回答:“万万不可!刚才有土灰掉进锅里,我虽把它抓出来吃了,但饭已经弄脏了,所以不能供养先君。

”此时,孔子才知道错怪颜回了。

事后,孔子深有感触地叹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意思是说: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有时并不可靠;我依赖自己的心,但心分析的有时也靠不住。

弟子们要切记:了解一个人,本来就不是很容易的!【智慧小语】:有人认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有时候也不一定。

张溥抄书

张溥抄书

张溥抄书
作者:张廷玉
来源:《语文世界(小学版)》2010年第08期
溥幼嗜(shi)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jun),日沃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词语积累]
嗜:喜爱,喜好。

已:完毕。

过:遍。

即:就。

焚:烧。

如:像。

是:这样。

始已:才停止。

皲:皮肤裂开。

沃汤:在热水里洗。

斋:书房。

[译文]
张溥年幼的时候非常喜欢学习,读到的书一定要手抄,抄完后,朗读一遍就烧了,又抄一遍,像这样反复六七遍才停止。

右手握笔之处,手指已长了茧。

冬天手上的皮肤裂开,一天在热水里洗好多次。

后来,他将书房命名为“七录斋”。

[兰言两语]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小朋友,如果你想知道小小笔头的神奇力量,那就在你读书的时候赶快拿起手中的笔做详细的笔记,也可以像张溥一样勤抄书,这样你会发现原来学习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相关链接]。

编蒲抄书的故事

编蒲抄书的故事

编蒲抄书的故事
西汉时期有个小孩叫路温舒,他十分喜欢学习,可家里穷,没有钱供他进学堂读书。

一天路温舒赶着羊来到池塘边,看见一从又宽又长的蒲草,他灵机一动:这蒲草不正像那抄书的竹木简吗?于是他采了一大捆蒲草回家。

路温舒先将蒲草切得整整齐齐,然后用线穿在一起,接着他接着他向邻居借来几本书,抄写的蒲草上。

此后,路温舒每次去放羊身边都带着蒲草书,一有时间他就读。

路温舒靠自学成为了一个有学问的人,他精通汉书,熟悉法律,后来做了狱吏,最后成为临淮太守,是西汉有名的法律学家。

人物介绍:
注:路温舒(生卒年不详),字长君,钜鹿人(钜鹿,在今河北南部,路温舒系河北广宗人)。

信奉儒家学说。

起初学习律令,当过县狱吏、郡决曹史;后来又学习《春秋》经义,举孝廉,当过廷尉奏曹掾、守廷尉史、郡太守等职。

宣帝即位,他上疏请求改变重刑罚、重用治狱官吏的政策,主张“尚德缓刑”,“省法制,宽刑罚”。

他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狱吏。

汉承袭秦朝这一弊政,必须改革。

他还反对刑讯逼供,认为刑讯迫使罪犯编造假供,给狱吏枉法定罪开了方便之门。

他在奏疏中还提出废除诽谤罪,以便广开言路。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 路温舒――读蒲草书成法学家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 路温舒――读蒲草书成法学家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路温舒――读蒲草书成法学家路温舒是一位杰出的法学家,他以读蒲草书而成名。

路温舒的故事令人感到震撼和敬佩。

路温舒出生在中国的一个贫苦农村家庭。

父母辛勤劳作,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们始终教育儿子要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路温舒从小就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他每天都抽出时间看书。

在那个时代,图书资源非常有限,贫穷的农村里几乎没有能让路温舒读到的好书。

有一天,一位热心村民给路温舒送来了一本蒲草书。

这本书是由蒲草编制而成,内容涵盖了各种知识和故事。

虽然这本书很简陋,但路温舒对它非常珍惜,他深知这本书是他得以读书的机会。

路温舒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读蒲草书。

他认真学习,逐字逐句地阅读,并试图理解书中的意义。

尽管文字有时模糊不清,但路温舒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

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路温舒逐渐意识到他对法律的兴趣。

他开始关注法律问题,思考法律的原理和实践。

他决心要成为一名法学家,用自己的知识改变社会,帮助他人。

他环境的限制使得他无法接触更多的法学书籍。

为了继续学习,他开始自己编写法学笔记,并利用蒲草书尽可能记录下更多的知识。

幸运的是,一位有识之士注意到了路温舒的努力和天赋。

他提供了更多的法学书籍给路温舒,并成为他的导师。

在导师的帮助下,路温舒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领域,深入研究法学理论和案例。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学习,路温舒终于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法学家。

他的研究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赏。

他的贡献被认可为是对法学领域的重要贡献,他的成就也为村民和社会带来了光明的未来。

路温舒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困境中,只要我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努力,就有可能战胜困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的坚持和毅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启示了我们在追求梦想时应该具备的品质。

国学小故事10篇

国学小故事10篇

国学小故事(大)1、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

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智慧小语】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

2、书读百遍,其意自见(xiàn)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

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

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

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

”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

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智慧小语】其实,只要你自己肯学,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

3、孟母断机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

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

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

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孟子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智慧小语】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

编蒲抄书文言文翻译

编蒲抄书文言文翻译

昔者孔子游于陈,过馆舍,见有编蒲抄书者。

其人年三十有五,面带愁容,手中执笔,低头疾书。

孔子见之,愀然曰:“此子何为而愁乎?”对曰:“吾少好学,长而未成,故愁。

”孔子曰:“吾闻之,学不可以已,吾欲从子学。

”蒲抄者大喜,遂与孔子游。

孔子问蒲抄者:“子何所学?”蒲抄者曰:“吾学编蒲抄书,欲以传后世。

”孔子曰:“善哉!吾闻之,书者,载道之器也。

子若能以书载道,传之无穷,岂不美哉?”蒲抄者闻言,若有所悟,遂更加勤学。

孔子曰:“吾闻之,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子宜勉力,勿使学问之舟,因懈怠而覆。

”蒲抄者受教,自此力学不已,编蒲抄书,日有长进。

孔子又曰:“吾闻之,书有九流,子宜择善而从。

”蒲抄者问:“何谓九流?”孔子曰:“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是也。

”蒲抄者闻之,遂择儒家之书,日夜研读。

孔子与蒲抄者同行数年,孔子教之以诗、书、礼、乐,蒲抄者皆能通晓。

孔子曰:“吾闻之,教者必先正己,而后正人。

吾虽老,愿以余生教子。

”蒲抄者感涕,遂拜孔子为师。

孔子命蒲抄者编蒲抄书,以记其所学。

蒲抄者编蒲抄书,字字珠玑,世人传颂。

孔子曰:“子之才,吾未见有出吾右者。

”蒲抄者谦逊曰:“弟子何敢当?惟愿夫子教诲,弟子敢不竭力。

”孔子曰:“吾闻之,学者必以德为先,而后才艺。

子若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吾无恨矣。

”蒲抄者谨记孔子之言,终身奉行。

孔子游陈,居数年而卒。

蒲抄者痛失良师,遂编蒲抄书,以纪念孔子。

世人读其书,皆感涕零,叹曰:“孔子之后,有蒲抄者,可谓真传矣。

”译文:昔日,孔子游历至陈国,经过一家客栈,见到一位正在编织蒲草并抄写书籍的人。

那人年约三十五岁,面容愁苦,手持笔杆,低头疾书。

孔子见状,不禁感慨地说:“这位年轻人为何如此忧愁?”那人对曰:“我自幼喜爱学习,长大后却未能有所成就,因此忧愁。

”孔子说:“我听说,学习是不能停止的,我想跟随你学习。

”蒲草抄书者大喜,于是与孔子一同游历。

孔子问蒲草抄书者:“你学习了什么?”蒲草抄书者说:“我学习编织蒲草并抄写书籍,希望将这些知识传承给后世。

简短国学故事文字版三篇

简短国学故事文字版三篇

简短国学故事文字版三篇【不贪为宝】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叫子罕的官员,他品德高尚,为政清廉,从不接受别人的礼物,在百姓中很有威望。

有一次,一个宋国人怀藏宝玉,兴冲冲地找到子罕说:“小人专程来给大人献宝,请大人收下。

”子罕接过宝玉看了看说:“你还是拿走吧,我不能收。

”献福人以为子罕不识货,子罕却笑着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假如你将玉给了我,我们两人岂不都失去了宝。

”献宝人听后十分震憾和惭愧。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意思是说: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

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

内心的珍贵,品德的高尚,往往是学会做人的基础。

不贪是宝,守德一样是宝。

【编蒲抄书】西汉时期的路温舒,他少年时非常热爱学习,可家里十分贫穷,没钱去读书,只好以替人放羊为生。

有一天,他赶着羊群来到一池塘边,看见一丛丛又宽又长的蒲草,灵机一动,采了一大捆蒲草背回家,晒好压平之后,切成与竹简同样的长短,编连起来。

然后他向人家借书,抄写在这些蒲草上,做成一册一册的书。

从此,他每次去放羊,身边都带着这种书,一边放羊一边读书,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

后来,路温舒靠自学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因为他精通汉书、熟悉法律,以后做了狱吏,最后官至临淮太守,成为的法律专家。

【智慧小语】:历许很多多的伟人志士都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学不辍,终于学有所成。

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

”一个人想要追求知识和美德,想要有所作为,就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努力坚持、辛勤付出。

【不道是非,不扬人恶】颜回有一次向孔夫子请教朋友之间相处之道,夫子回答他说:“君子对于朋友,即使认为对方有所不当,也仍只说自己不了解他是一位仁爱之人。

对朋友旧日的恩情念念不忘,对过去的仇怨不记恨,这才是仁德之人的存心。

”有一次武叔来拜访颜回,言谈之中指责他人的错误,并加以评论。

颜回说:“本来承蒙您到这里来,应该使您有所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蒲抄书的故事
西汉时,河北巨鹿有个叫路温舒的人。

他少年时就非常热爱学习,可家里十分贫穷,父亲没钱送他去读书,只好让他替人放羊才能勉强填饱肚子,维持生计。

失去学习的机会,路温舒虽然很难受,可他并没有放弃学习。

他没钱买书,就向别人借,可是这样很不方便。

他常常想,如果我能一边放羊,一边读书,那该多好啊!
有一天,他赶着羊群来到一个池塘边,看见那一丛丛又宽又长的蒲草,灵机一动:这蒲草这么宽,不正像那抄书用的竹木简吗?这样的书,不仅不用钱,而且重量也比用竹木简做的书轻得多,放羊时还可以带着阅读。

于是,他采了一大捆蒲草背回家,切成和竹木简同样长短,编连起来。

然后向人家借了书,抄写在加工过的蒲草上,做成一册一册的书。

有了蒲草书,路温舒就不愁没有书读了。

他每次去放羊,身边都带着这种书,一边放羊一边读书。

他用这种办法抄了不少书,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后来,路温舒靠自学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并做了朝廷的大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