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过劳死现状及分析
中国“过劳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国“过劳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da72e8524de518964b7d0f.png)
动强度 ,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 最终的后果只
能是导致越来越多的员工累死在 自己的工
【 文章摘要 】
“ 劳 死 ” 是 一 种 过 度 劳 累而 死 亡 过
已经成为我 国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 , 作岗位上。 且呈现出向年轻人蔓延的态势。据上海科
2
.
用人单位 原因 “ 过劳”能产生 巨大的经济效益。迫使
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命名为 “ 。 陧性疲劳综 构改变, 这些都要求人们必须尽快地适应现 即便不是由于用人单位直接的、超 负荷的 合症” 现在美国己经将这种病与艾滋病等 实生活, 。 加快 自己的步伐跟上经济增长的速 工作要求 ,同样存在着劳动者为了能够获
量齐观,视为 “ 世纪人类最大的敌人” 2 1 。
五 十八九岁已降到五十三四岁 ,这是一个 在一定时期 内获得经济利益 ,并取得市场
复杂,有社会原因,劳动者 自身原 因还 值得替惕的信号。我 国最近的一项调查显 竞争优势 ,或者可以保证单位按时或超额 示,已经有超过 7 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占 完成工作任务 。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
的社会现 象。我 国劳动者过劳死呈现 出 增长的趋势。劳动者过劳死的原 因比较 有法制不健全等因素 ,这些原因都可 能 导致劳动者过 劳死。 【 关键词】
“ 劳 死” 过 ;现 状 ;原 因
学 院最近公布 的 “ 知识 子健康调查” 显
示,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 l 年前的 劳动者超时超量的劳动 ,可 以使用人单位 0
做粗浅的探讨 ,以请教同仁。
一
在着严重 的 “ 过劳死”现象 。社科院社科
劳动保 障监察条例 规定 : 对于违反法律 ,
、
中国 “ 过劳 死 ”现 状
过劳死的案例
![过劳死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3bd084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6.png)
过劳死的案例过劳死,是指由于长时间过度劳累导致的突发性死亡现象。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和工作时间的延长,过劳死的案例时有发生。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真实的过劳死案例,以警示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年轻的白领女性的案例。
小张,25岁,是一家外资企业的市场部经理。
她每天早出晚归,工作时间常常超过12个小时。
为了应对工作压力,她经常加班到深夜,甚至熬夜工作。
她的工作状态一直很好,但是在一个周末的早晨,她被发现突然昏倒在家中,送医院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经过调查,医生证实她是因为长期过度劳累导致心脏病发作而死亡。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中年男性的案例。
小李,40岁,是一家IT公司的技术总监。
由于公司项目紧急,他经常需要连续加班几天甚至几周。
为了保证项目进度,他常常熬夜工作,几乎没有时间休息。
在一次连续加班了10天后,他突然晕倒在办公室,送医院后不治身亡。
经过尸检,医生确认他是因为长时间的过度劳累导致脑溢血而死亡。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年轻的服务行业员工的案例。
小王,22岁,是一家餐饮连锁企业的服务员。
为了赚取更多的小费,他经常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
在一次繁忙的周末晚上,他突然在工作中晕倒,送医院后不治身亡。
经过检查,医生确认他是因为长期的过度劳累导致身体虚弱而死亡。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过劳死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现象,它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长期过度劳累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同时,企业也应该关注员工的工作状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导致的意外伤亡事件的发生。
总之,过劳死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相信大家对于过劳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远离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
让我们共同努力,避免过劳死的发生,让每个人都能够健康快乐地工作和生活。
过劳死数据
![过劳死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c8838d4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b.png)
过劳死数据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加和工作强度的增加,过劳死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过劳死是指因工作过度导致身体和心理疲劳,最终导致死亡的情况。
本文将以数据的形式分析过劳死的现状、原因和防范措施。
通过深入了解过劳死数据,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现状数据:1. 过劳死的全球现状:-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过劳工作。
- 在亚洲地区,过劳死情况尤为严重,尤其是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 此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德国也存在过劳死问题。
2. 过劳死的国内现状:- 根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我国每年有数千人死于过劳工作。
- 过劳死主要集中在一些高强度、高压力的行业,如金融、IT和制造业等。
- 占据过劳死人数的大多数是青壮年劳动者。
原因分析:1. 工作强度过大:- 过劳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作强度过大,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使人体无法充分恢复。
- 公司追求高效率和高产量,导致员工需要长时间工作,甚至加班加点。
2. 心理压力:- 高强度工作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工作任务的紧迫性、工作内容的复杂性等。
- 长期承受心理压力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3. 缺乏休息和运动:- 过劳死通常与通宵工作、长时间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相关。
- 缺乏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运动,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发生疲劳和疾病。
防范措施:1. 政府法规和监管:- 政府应加强劳动法规的制定和监管力度,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 减少工作时间、限制加班等措施应得到更好的执行和强制。
2. 公司责任:- 公司应该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适当的工作负荷。
- 提倡员工合理用餐、适量运动和休息,提供相应的健康管理服务。
3. 个人自律和保护:- 劳动者应保持良好的工作和生活平衡,避免过度工作和过度压力。
-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身心健康,不随意加班。
结论:过劳死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公司和个人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我国劳动安全的现状是怎样的
![我国劳动安全的现状是怎样的](https://img.taocdn.com/s3/m/96b28f5128ea81c758f578bf.png)
我国劳动安全的现状是怎样的安全生产稳中向好。
前三季度,全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同比下降26.3%,实现事故总量、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双下降”。
全国多数行业领域和地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
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铁路、道路、水上、航空运输、渔业船舶均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
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用人单位来说,保障劳动者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对于劳动安全也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那么我国劳动安全的现状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跟的小编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劳动安全,又称职业安全,是劳动者享有的在职业劳动中人身安全获得保障、免受职业伤害的权利。
《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国际公约》第7条规定,缔约各国承认人人有权享受公正和良好的工作条件,特别要保证安全和卫生的工作条件。
作为公约的缔约国,对于劳动者的这项权利,国家应该以立法形式明确加以确认并提供完善的保护。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广义的劳动安全包括人身安全和健康两部分内容,本文集中讨论劳动者的人身安全问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却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如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等等,其中也包括越来越严重的劳动安全问题。
随着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极为严峻。
劳动安全事故呈持续高发态势。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本文归纳了2001年至2007年我国安全事故情况,如表1所示。
数据表明,2001年以来,我国工矿企业伤亡事故发生数量持续攀高,到2003年达到顶点,之后有所回落。
虽然近年来工伤事故有所减少,但仍呈现持续高发态势。
另有数据表明,目前煤矿企业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在全部工矿企业中占绝大多数。
如2006年,工矿商贸企业中煤矿企业发生事故2945起,死亡4746人,所占比重分别为24.4%和33.0%。
这与我国近年来对能源和各类矿产资源需求旺盛紧密相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速经济增长背后所付出的巨大成本。
每年工伤死亡人有多少
![每年工伤死亡人有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8d14f16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c.png)
每年工伤死亡人有多少每年工伤导致的死亡人数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数据统计,全球每年有大约2.78万名工人死于工伤事故或职业病。
而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工伤事故。
这两个数据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国家的数据采集和统计方法不同所致。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探讨一下中国每年工伤死亡人数的相关情况。
首先,工伤事故的发生主要与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机器设备以及员工素质等有关。
中国目前的工伤问题主要存在于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如采矿、建筑、制造业等。
这些行业中,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如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电气伤害等。
此外,一些非法或不合规的企业也存在着工伤问题,他们往往忽视劳动保护和安全措施,导致工人生命安全遭受威胁。
其次,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工伤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率。
例如,加强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对劳动保护的重视程度;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加强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对违法企业和责任人进行严厉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加大对劳动保护设施和安全装备的投入,提高工作环境和条件。
最后,每一个工伤死亡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痛苦和损失。
因此,除了政府的努力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安全意识,崇尚安全文化。
雇主应该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定期检查和维修设备;员工应该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到责任放在第一位。
总之,每年工伤死亡人数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但通过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我们完全有能力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率,尽可能减少工人们的伤亡。
只有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和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才能实现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
我国“过劳死”法律制度的探究
![我国“过劳死”法律制度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1cc19e758f5f61fb7366642.png)
我国“过劳死”法律制度的探究作者:邵婧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22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变革,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劳动者的工作与生活压力随之而增加。
伴随着高压力的工作与生活,“过劳死”现象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但遗憾的是,我国现在对“过劳死”的理论研究仍不成熟,法律规制也不健全,已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过劳死”的概念和法律现状,对如何完善我国“过劳死”法律规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过劳死工时制度劳动监察社会保障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2-0061-03一、“过劳死”概念界定(一)国外对“过劳死”的定义“过劳死”最初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
1981年日本公共卫生学者上田铁之丞和田九俊一郎共同编著的《过劳死》中写道:“所谓过劳死,并不完全是医学上的概念,也不完全是统计学上的概念,而是由日积月累的日常工作所导致的结果。
主要表现为脑疾病患和心脏疾病患引起的突然死亡。
”[1]随着研究的深入,使得“过劳死”的具体概念更加确切:过劳死是指长时间过度劳累而造成的突然死亡,具体说是在超越生理性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正常的劳动规律及生活规律遭到了破坏,其结果是导致体内疲劳积蓄,产生过劳现状,这种状态的长时间持续诱使高血压、动脉硬化恶化,导致脑出血、脑梗塞、心脏功能不全等从而造成的死亡。
[2](二)我国对“过劳死”的定义目前,我国并没有对“过劳死”进行直接的法律规制,也未对其概念进行界定,相关学者对其概念也是众说纷纭。
关怀教授指出,“过劳死”的发生是由于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使劳动者长期处于加班状态,使其休息权受到侵害,或者由于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安全卫生的有关规定,从而导致劳动者死亡结果的发生。
[3]王全兴教授认为“过劳死”就是基于劳动用工方面引发的、由于用人单位严重违反劳动法规定,致使劳动者过度劳累致死。
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探究
![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125f6e30975f46527d3e1c5.png)
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探究——“过劳死”现象的社会学分析一、现代化进程中的“过劳”现象现代化是发展中社会为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全球性过程。
一般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以及文化上的人性化等。
但面临这种急剧变化的大环境,社会各阶层却很难在其中调整好自己的角色。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在无形中被放大。
正处于职场上升期中的80后、90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
一方面是生活支出的增加,一方面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社会生存法则,他们只有选择加倍努力才能为自己和家人赢得更好的未来,但这也酿成了一个个因“过劳”而死亡的悲剧。
“过劳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在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高速阶段,都曾经或者正出现“过劳死”现象。
二、不同国家的“过劳”现象(一)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蓬勃发展,对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大大提高,工作压力加大,超时工作再度成为焦点议题。
据统计,自1976年以来,每周加班9小时的美国人达6%以上。
若以全年计算,美国人比大多数欧洲人多工作350小时。
专家指出,如今员工之所以觉感觉工作压力大,是因为他们即使下班,但随身携带的手机、电脑使他们人虽未在办公室,但神经仍处于工作状态。
(二)韩国“加班为荣”一直是韩国上班族恪守的准则,不到八点绝不下班成为韩国典型的职场文化。
韩国人的年平均工作时长为2112个小时,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其他成员,但其过长的工作时间却未转化成额外的生产力,反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离婚率上升、生育率下降,因压力过大而自杀甚至是过劳死的情况也不断出现。
(三)日本“过劳死”一词源自日本,最早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繁荣时期。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886a3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9.png)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分析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领域,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也日益显著。
本文就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进行分析,了解该市场的演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现状分析1.1 劳动力市场总体概况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包括城市和农村两个主要部分。
其中,城市劳动力市场较为发达,包括白领、蓝领、服务业等不同类型职业;农村劳动力市场则主要涉及农业和建筑劳动力等领域。
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的劳动力规模为9.69亿人,其中城镇劳动力为4.07亿人,农村劳动力则为5.62亿人,占总人口规模中的78.5%。
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规模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1.2 劳动力市场就业情况中国的就业情况近年来一直表现较为稳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数据,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与去年持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1万人,实现了计划目标。
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情况同样较为稳定,主要涉及农业就业和建筑业就业。
从就业行业来看,中国的三大行业就业人数分别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餐饮业。
这三大行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超过三成,表明中国的第二产业仍然是就业的重要支撑领域。
1.3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问题尽管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总体规模巨大,但该市场的结构问题依然十分显著。
首先,城乡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巨大。
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大量的工薪阶层和高收入人群使得中等收入人群的数量相对较少,其就业稳定性也比较弱;而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岗位则较少,农民的收入普遍偏低,失业和贫困风险较大。
其次,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劳动力过剩问题。
尽管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岗位数量不断增多,但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许多劳动力市场岗位变得供大于求,增加了个体失业的风险。
1.4 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人工智能是当前科技领域中最火热的话题之一,也是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影响最为深远的趋势。
“过劳死”工伤认定研究
![“过劳死”工伤认定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cae3fa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a.png)
“过劳死”工伤认定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扩大,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与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导致“过劳死”现象愈发普遍。
据统计,每年全球因过劳致死的人数高达百万,而在中国这一数字更是呈上升趋势。
对于过劳死的工伤认定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本文将从法律、医学等多个角度,对“过劳死”工伤认定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为相关立法与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过劳死”概念及其影响“过劳死”是指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和过度竞争所造成的慢性疲劳、精神紧张、免疫力下降等现象,从而导致死亡的一种社会现象。
通常表现为白天疲劳、夜间睡眠不良、体重减轻、食欲减退、情绪不稳定等。
而在临床上,过劳死主要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癌症等。
“过劳死”不仅给个人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增加了个人紧张焦虑,影响了个人生活质量。
过劳死还会导致家庭破裂,给孩子造成心理困扰,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过劳死”工伤认定的法律依据及现状在中国,关于劳动者过劳死的工伤认定主要依据《工伤保险条例》以及《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
《工伤保险条例》明确规定了过劳死可以纳入工伤范围,而《劳动合同法》则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在实际操作中,过劳死的工伤认定却面临诸多困难。
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上的过度压力往往难以量化和证明。
因为相关法律对过劳死的认定标准不够明确,导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往往发生纠纷。
一些用人单位可能会通过与医保关系医生的关系、篡改工作记录等手段,规避对劳动者过劳死的责任认定。
过劳死的工伤认定程序繁琐,导致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后难以及时获取工伤保险赔偿。
从医学角度来看,“过劳死”通常表现为多种慢性疾病和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症状。
通过对过劳死者尸检可以发现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系统器官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现今社会,年轻人压力都大,压力大是过劳死的主要原因
![现今社会,年轻人压力都大,压力大是过劳死的主要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5e655fe708a1284ac85043d7.png)
现今社会,年轻人压力都大,压力大是过劳死的主要原因我看到了一份关于白领健康状况的调查问卷。
调查共收到问卷2600份。
90%的被调查者是20-40岁的白领工人。
调查结果并不乐观。
统计结果表明,不到5%的白领认为他们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健康状况不到5%,而95%的受访者有或多或少的“亚健康”症状。
79%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不愿与人接触、沟通、讽刺和可疑的人。
也有一些这样的调查,虽然统计数据是不同的,但他们仍然反映了一些现象,表明他们生活不健康和不愉快。
美国参加学术会议时,一个离开大陆十年的中年男子。
当我问他有关他的工作时,他说:“比鸡早起床,晚睡比狗,比牛多,比人挣得少。
”我说,我好像是在家里听到的。
然而,国内版本的最后一句话是“吃得比猪还差”。
中年人也说:“来到美国,生存比发展更重要,谨慎比大胆更重要,金钱比名誉更重要,现金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这些话似乎很可笑,但它们确实反映了中国一些精英人物的生存。
根据调查,中国的精英们每天工作大约14小时。
他们投身于自己的事业,同时又为自己的辉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我们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不经久不息地翻开咸鱼,难免有十多年的岁月,皱纹和沧桑。
太难了!一般来说,工作压力太大,这种压力往往是由自己决定的。
这就是劳累过度的原因。
”再者,走到最后,后退一步。
“你为什么不退后一步呢?”你必须写得像胡适先生写的一首诗:“在你做之前,你必须一路走下去。
”钱可以赚,多少钱就够了?你的事业不是你的。
你不能离开地球。
许多人,特别是成功人士,或“准”成功人士,都有成功的高动力,总是想:“我必须成功”和“我必须出名”。
这个想法本身就是“加压”本身。
“减压”的方法正是:“我尽我最大的努力”和“我在追求音乐”。
“过劳死”问题现状及成因研究
![“过劳死”问题现状及成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985b7c5a1c7aa00b42acb00.png)
中 国城 市经济 7 9
维普资讯
举 t ■簟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与生命 的一 大 隐忧 。
一
周7 天都处于工作状态 , 而有超过 1 /3 的企业 家 每天 的 工作 时 间超 过 1 个 小 2 时 。而 企业 家 的 健康 状 况 更是 不 容 乐 观 。今年 温 州市 某 医院对 8 7名 著名 企 业家 进行 了体 检 ,发现 8 7人 中 ,患 有 高血 脂症 者 5 例 ,高血 压 3 例 ,高 粘 1 7 滞血 症 3 例 ,颈 椎病 或椎 问 盘膨 出 3 5 1 例, 脂肪 肝 2 例 , 心病 6 , 2 冠 例 脑梗 塞 4 ,糖 尿病 1 例 ,高尿 酸症 9 ,代 例 3 例 谢 综合征 1 ,前 列腺 增生 1 例 。这 5例 5 些 数 字真 切 地 反映 出 ,企 业 家 饱受 疾 病 困扰 ,健 康 状况 普遍 堪忧 。 ( )新 闻 工作者 2
的一种 社会 医学 现象 。近几 年 , 在 我
国部分 城 市 尤其 是 各项 事业 相 对发 达 的沿海城 市 ,“ 过劳 死 问题有 日益 严
最后 失去 了健 康甚 至生 命 。专 家认 为 , 如 果知 识分 子不注 意调 整亚 健康状 态 , 不 久 的将 来 , 这些 人 中的2 将死 于心 /3
现在 2 世纪 七八十 年代 日本 经济 繁荣 0
时期 , 它并不是临床医学病名, 而是属
于社 会 医学 范畴 , 日本 学 者 对 “ 劳 过
死”的定 义是 :由于过 度 的工 作负 担 ,
行业分布来看 , 城市的新兴行业 , 如高
新生代农民工过度劳动猝死案例
![新生代农民工过度劳动猝死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11066f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66.png)
新生代农民工过度劳动猝死案例《法制周报》记者李俊杰实习生石凯文/图如果不出意外,今年端午节,方彰海准备怀揣辛苦加班积攒下的血汗钱,回到湘潭县分水乡环山村细瓦屋组的老家,陪75岁的老母亲过节。
这个命途多舛的男人,自去年妻子不慎摔死后,他一个人承担了2亩多农田的种植,除年迈的老母亲需要照料外,尚有一位17岁正在广东念大学的的小女儿需要抚养。
双重压力下,改善经济成了摆在老方面前的不二选择。
趁着春耕农忙的时间差,46岁的老方像村里大多数村民一样,哪里有活干,哪个城市就是他下一个流动的家。
老方有一门不错的木工手艺,由于年轻的新生代农民工抱怨木工活太累、太苦,不愿意学,这也为没有年龄优势的老方们赢取了一方市场。
眼看着儿女辈的民工不断向城市涌进,行业的竞争更为加剧,即便是有着手艺的他们,也不由地感叹,“外面的钱是越来越难赚了”。
为了实现自己的赚钱计划,在长沙市雨花区洞井镇颐和佳园工地上,老方拼了命一样地加班,偶尔身体有点异样,他也会搁置在一旁,“一点小问题,挺一挺就没事了”。
然而,这样的大意很快就招来了报复——6月4日早上,工友去叫老方起床时,发现他身体早已僵硬。
事后,据工友介绍,方彰海为了多挣120元,给正在上学的小女儿攒学费,他从前一天早上7点连续工作到次日凌晨3点,整整支撑了20个小时后才回工棚睡觉,冲了一个凉水澡后,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方彰海的遗体被火化运回老家后,门前大树上喇叭里传出的悲鸣哀乐响彻了整个山谷,从广东匆忙赶回家奔丧的年轻女儿与75岁的奶奶坐在一旁,哭成一团。
在另一端的颐和佳园工地,其他工友对于方彰海的猝死连连叹息,态度却有些麻木了。
连续工作20小时后猝死5月25日,在湘潭县老家的方彰海接到了同村一个包工头的电话,让他到长沙颐和佳园工地来干活。
老方家里同时种植了2亩水田,还有一位75岁的老母亲需要照料。
但老方转念一想,等端午节后再插秧,中间的这段时间差,正好可以出去接点活计补贴家用。
早些年,一场意外让方彰海左眼失明。
工伤工亡现状
![工伤工亡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18c2567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e.png)
工伤工亡现状工伤工亡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原因导致工人受伤或死亡的情况。
工伤工亡对于工人和家庭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也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和劳动保护的重要指标。
然而,目前我国仍存在一些工伤工亡现状不容乐观的问题。
首先,我国的工伤工亡率仍然居高不下。
根据卫生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工伤工亡率仍然逐年上升,尤其是一些高风险行业,如矿业、建筑业、冶金业等。
这与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不严、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密切相关。
其次,工人的安全保护意识不强。
一些企业工人对于安全防护意识的缺乏,以及忽视安全规程和操作程序,往往会导致工伤工亡事故的发生。
此外,一些工地管理不善,对于工人的安全培训和管理不到位,也是工伤工亡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次,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力。
我国已有许多关于工伤工亡保护的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等,然而,在一些地方和企业中,法律法规的执行并不到位,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了一些企业无视法律和规章制度,对工人的生命安全不负责任。
最后,一些企业对于工伤工亡事件的应对不够及时和有效。
一旦发生工伤工亡事故,企业应该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包括报警、救护、事故调查等,然而,一些企业对于事故的处理不够及时和科学,导致事故后续工作的延误和不完善。
要改变这种工伤工亡现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企业和工人的安全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其次,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加强事故调查和事故预防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环境。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工伤工亡问题的关注和宣传,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总之,工伤工亡问题是一个涉及工人和社会利益的重大问题。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改变工伤工亡现状,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盘点中国十大高压职业】十大高压职业
![【盘点中国十大高压职业】十大高压职业](https://img.taocdn.com/s3/m/9223456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55.png)
【盘点中国十大高压职业】十大高压职业据日本媒体统计,日本每年约有1万人因过劳而猝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统计,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都有过劳死流行率记载;而“过劳死”一词是近15年来才被医学界正式命名。
“过劳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而近年来在中国,“过劳死”已经威胁到一线职工并向白领阶层蔓延。
事实上,过劳死在我们身边也越来越多。
据统计,在30岁至50岁英年早逝的人群中,95.7%的人死于因过度疲劳引起的致命疾病。
过劳死现象频发的职业也有迹可循,这些高压职业日复一日的紧绷生活摧毁了人们的健康,使职场人疲于应对。
罗迈国际咨询总结了十大高压职业,你的职业在其中么?1.公司高管他们不仅要为一整个企业的运营负责,而且在股东和董事会的命令下工作,必须保持利润。
这份工作要求人必须懂得足够多的商业知识,并且了解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
此外,他们还得做出各种决策,包括雇佣谁,炒了谁,在哪里开张,在哪里关张等。
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企业高管们日子还好过些,一旦遇到的经济危机,他们就得为企业各项的指标衰退而买单。
事实上,他们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2022年网易公司沉痛对外宣布公司代理首席执行官孙德棣于9月18日辞世。
根据网易在纳斯达克的资料显示,孙德棣死时年仅37岁。
此外还有同仁堂少掌门张生瑜,38岁突发心脏病逝世;大中电器总经理胡凯,52岁心脏病突发;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54岁,跑步机上突发心梗辞世。
名单上的每一位,都是成功的社会精英,拥有无可限量的美好前景,但都因为劳累,绷断了生命之弦,在人生的黄金年华便早早逝去,不由令人扼腕长叹。
2.财务/会计报销、票据截止的汇总、账务盘点、做报表、制定财务规划。
面对的工作事无巨细,劳动强度大且要求严苛,一丁点儿的失误都可能造成巨大损失。
而且财务人员面对的都是数字、报表,本来就容易造成心理饱和、疲惫。
女人该如何预防职业病
![女人该如何预防职业病](https://img.taocdn.com/s3/m/9b610c50bceb19e8b9f6ba88.png)
女人该如何预防职业病女性白领小心这些职业病职业病一:脑卒中预防妙计:远离三高、避免劳累、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
健康现状:近年来,脑卒中人群总发病率和致死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发病年龄正在年轻化。
职业病二:过劳死预防妙计:改掉不良生活方式、小病及时治疗、工作劳逸结合、及时减压放松。
健康现状: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
每年过劳死超过60万人,意味着平均下来,每天约超过1600名中国人因过劳死而离开这个世界。
近年来,随着职场过劳死的新闻频频曝光,尤其是青壮年过劳死现象增加,过劳死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它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开始威胁着每一个人。
健康预测: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太大,从而出现的亚健康状态,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因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
专家说,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医院亚健康门诊中30岁至40岁的中青年患者人数最多,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多的年轻人,往往压力越大,越容易亚健康。
而亚健康状态持续时间越长,过劳死危险就越大。
可如今,许多年轻人喜欢扛病,认为自己身体好,小病扛一扛就过去了,殊不知小病如小虫,慢慢侵蚀着人体这艘大船,成为了危及健康的隐形杀手。
近些年,过劳死在年轻人中越来越高发,究其原因,与扛病有极大的关系。
此外,现代都市上班族,生活压力大、节奏快、成本高,竞争激烈,加班不是新闻,不加班才是新闻,熬夜已是一部分人的常态,而伴随的一些不良的生活活习惯,如过量吸烟、饮酒、喝咖啡、夜生活丰富等也是导致过劳死的原因。
职业病三:猝死预防妙计:戒烟限酒、清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心态平和、避免大喜大悲、定期体检、经常给自己减压、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健康现状:一项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达到54.4万人,每天至少有1000多人猝死。
过度劳动成因分析
![过度劳动成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a3eec4b14e852458fb5787.png)
过度劳动成因分析[提要]本文首先对过度劳动的概念进行界定,接着从三个层面对过度劳动形成的原因以及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变过度劳动的建议。
关键词:过度劳动;原因分析;危害分析;对策分析一、过度劳动的概念近年来,过度劳动在我国呈快速上升趋势,但相关研究较少,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本文基于其他学者对过度劳动的定义,得出本文的定义。
牛珍对过度劳动的定义为:“过劳”是指因工作时间过长或工作压力过大而呈现出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状态。
通常情况下,过劳者不仅会伴有失眠、健忘、头痛、胸闷等生理症状,而且还会伴有情绪低落、工作热情丧失等心理症状,更为严重者甚至会精神崩溃或者猝死。
王艾青对过度劳动的定义为:人力资源在较长时期的过度使用,即就业者在较长时期处于一种超出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和强度的就业状态。
狭义的过度劳动,指劳动者在较长时期劳动时间超过社会平均水平,广义的过度劳动还包括较长时期的工作强度超过该行业的社会平均工作强度。
综合上述定义,本文认为过度劳动是指就业者较长时期处于一种超出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和强度的工作状态,致使劳动者无法得到必要的休息,从而严重影响其健康的情形。
二、过度劳动的成因造成过度劳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即个人层面、用人单位层面和社会环境层面。
(一)个人原因1、个人偏好。
工作是历练自己心智、激发精神、提高生活适应力和发挥自己才智的最好方法。
工作除了能得到生活的报酬外,还能带给我们生活的意义,让我们充实,使我们感受到活着的价值。
对那些喜欢自己工作并认为它很有价值的人来说,工作是生活中一个令人十分愉快的部分。
为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他们拼命工作,成为同事眼中的“工作狂”,以致过劳。
2、个人面临的生活压力。
人之所以劳动,就是为了维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宜的生活水准。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实中无意义的强制性支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如庞大的行政支出、惊人的政绩工程支出、不敢见光的腐败收入等等,会以种种形式,如沉重税负,如以“严格保护”、市场化等种种名义提高公共产品价格或将真正的公益支出加倍转嫁给公众额外负担等等,2010年5月中下旬,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当前房价水平,72.5%的居民认为“过高,难以接受”。
中国“过劳死”现状及分析
![中国“过劳死”现状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880343b307e87101f696b5.png)
我国每年60万人过劳死
![我国每年60万人过劳死](https://img.taocdn.com/s3/m/d2df250a6c85ec3a87c2c5f3.png)
统计称我国每年60万人过劳死贫富加大焦虑严重2012年10月28日中国青年报吴晓东不知从何时起,“压力山大”成了都市白领自嘲的流行语。
“有压力时觉得累,没压力时觉得可怕”,“加班压力大,不加班压力更大”。
最新的一项“2012关爱职场白领、关注白领健康调查”显示,2/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危害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工作压力、环境污染和缺乏锻炼位列前三位。
这项调查由媒体和知名企业共同进行,采用的是计算机辅助电话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选择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长沙和沈阳7个代表性的城市,调查的对象是20岁到60岁之间、中等学历以上、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办公室白领,成功完成的样本量是1000人。
另外一家世界知名调查机构也得出过类似结论:中国内地上班族在过去一年内所承受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
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认为压力高于去年的,中国内地占75%,香港地区占55%,分列第一和第四,都大大超出全球的平均值48%。
其中,上海、北京分别以80%、67%排在这一调查结果城市排名的前列。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师胡颖廉分析,人们之所以感到压力大,一大原因来自物质保障方面。
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总体有待完善,人们对医疗、养老、住房和子女教育等问题缺乏稳定感,因此,努力将未来收益“折现”到当前实现,其代价就是透支身心健康。
“另一方面,压力也来自精神方面,当前社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贫富差距扩大,不少人产生‘相对被剥夺感’,群体性焦虑情绪严重,这加剧了急功近利、肤浅急躁的社会氛围。
”胡颖廉说。
一项内容为“月薪多少会让你在相应的城市生活不惶恐”的调查显示,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需9000元左右,成都、大连等二线城市则在5000元上下浮动。
当压力不断增加,相当一部分人所感觉到的焦虑,就从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变成精神障碍疾病。
有专家指出,适当的压力可以产生动力,但压力过大则会产生负面作用。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与出路汇总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与出路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ee84f9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c.png)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与出路汇总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
1、劳动力数量庞大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年的数据,全国农村劳动力总数达6.45亿,
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58.1%,是中国劳动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育水平较低
从普查数据来看,2024年全国农村劳动力的普遍受教育程度是初中
低下,学历结构又极不平衡,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2%,大专及其以下仅占52.8%。
3、技能水平落后
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不高,重点面临着因小生产经营性活动已经衰落,其工作经历一般受限于当年的贫困家庭家务农活。
技能结构也大多以低级
工人为主,技能水平偏低。
4、劳动力结构变化明显
由于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流向了城市,尤其是农民工,许多农村劳动力缺乏发展机会,相应的就业形式也受
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
1、强化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技能培训
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可以通过建立劳动力培训机构,增
强农民对劳动技能和技术的认识,拓宽个人的就业视野,提高农民的技能,促进农村就业的发展。
提高农民的职业能力,可以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
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劳动者主观方面看,“过劳”的原因比较复杂。部分劳动者“过劳”是被迫的,即便不是由于用人单位直接的、超负荷的工作要求,同样存在着劳动者为了能够获得业绩、提升职位、提高待遇、获得更大成功等多方面的思想因素。养家糊口的压力、房价暴涨、老人赡养、子女就学、疾病医疗等等,这些问题在当今社会对大多数家庭而言都是沉重的负担。当前,高消费文化也是催生“过劳”的重要动因。,现在“自愿加班”是职场上的一个怪现象,企业不提倡加班,而由于分配的工作量在8小时内根本不可能完成,员工不得不负荷的工作量设置“自愿加班”。要么“自愿加班”,要么面临辞退。
(四)用人单位使劳动者超时超量的劳动,可以使用人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经济利益,并取得市场竞争优势,或者可以保证单位按时或超额完成工作任务。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通过低薪高强度劳动来获取利润。
(五)法制不健全
劳动监察部门有义务监督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的情况,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劳动法》执法不力己是不争的事实一些用人单位存在严重不合理甚至不合法使用劳动力的情况。由于我国现有法律法规还没有关于“过劳”、“过劳死”的明确规定,这直接导至了维权难、索赔难、监管难。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设计)
题目:
中国“过劳死”现状及分析
姓名:
学号:
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年级:
2
班级:
任课教师:
2015年4月
内容摘要
在我国,近年因工作压力致“过劳死”的情形屡屡发生,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过劳死”现象的产生,过度劳累是主因。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劳动者为了能够获得业绩、提升职位、提高待遇、获得更大成功等多方面的思想因素以及缺乏自我保健意识等。也有客观因素:我国正处在社会加速转型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改变,这些都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效率、加大工作量和任务难度。此外“过劳”能为企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相关法律仍不健全,无法保障劳动者的正当权益。因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此外,劳动法还分别对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和报酬、补偿等做出了规定。然而,尽管法律对加班问题有着较为完善的规定,现实生活中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企业健康管理及公司人心理健康状况大调查白皮书》显示,64%的人“经常加班”,27%的人“偶尔加班”。从每次加班的时间上看,超三成的人每天工作时间9~10个小时,2小时以上的多达78%,而超时加班能获得补贴的员工只占17%.
尽管人们常说,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工作却能带来生活的基础。职场竞争、房贷房租、生活支出、父母养老、子女教育,说的俗点,这些都和“钱”有关。保住工作,就是保住吃饭的工具、全家的生活支柱。如果老板要求加班,
有几个人敢说“不”?有人感叹:“有压力时觉得累,没压力时觉得可怕”,“加班压力大,不加班压力更大”……
《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发布了“2013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之“中国中青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大调查”。在回答其中一项“用你的健康来换取金钱或职位,你同意吗?”,有17.2%的人“坚定”地表示“认同,我一直这么做”,还有42.1%的人“纠结”地选择了“不认同,但我必须要这么做”。“不得不累”变成了职场人的基本生存状态,身体在忙碌,心灵在焦虑,身心俱疲,过度透支身体之后,不少人因此而陷入亚健康状态,出现“过劳死”也就不足为怪了。“中国中青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大调查”数据显示,“累”时代下,八成(82.2%)人已处于或正接近“过劳”状态;近七成(66.8%)人表示自己身体有各种各样的“毛病”或是正处于“亚健康”状态;78.6%的人在近一年来碰到或听说过有年轻亲朋、同事或同行得了不治之症或猝死;仅3.6%的人“从未出现过任何亚健康状况”;仅7.8%的人“没有任何疾病或疾病征兆”;只有21.1%的人对自己目前的身心健康状况感到“满意”……
二、“过劳死”现状
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到60万人——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这样算来,每年“过劳死”超过60万人,意味着平均下来,每天约超过1600人因劳累引发疾病离开这个世界。如此数字堪称惊人。去年,一家世界知名办公方案提供商雷格斯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内地上班族在过去一年内所承受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认为压力高于去年的,中国内地占75%,香港地区占55%,分列第一和第四。上海、北京更以80%、67%排在城市的前列。中国人到底为何如此“压力山大”?仅仅是工作带来的么?雷格斯的调查显示,“工作”、“个人经济状况”、“来自老板的压力”排在前三位。三者的背后无非就是个“钱”字。
五、应对“过劳死”的措施
中国“过劳死”现象越来越严重。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过劳死”现象越来越困扰着当代劳动者,我们必须正视劳动者“过劳死”现象。总之,“过劳死”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全社会必须要慎重对待。企业有不容推卸的责任,应该采取得力的措施去预防该现象的蔓延。政府也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把过劳死纳到职业病的范畴;加大执法力度,加大企业的非法成本,严厉打击违法劳动法,侵害职工权益的行为;采取多渠道扩大就业,完善劳动力市场。员工也应该加强自我调节,缓解工作压力;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防患于未然。“过劳死”的预防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千万不要忽视,最好能到医院请医生诊断。尤其社会群体中有事业心、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超时间工作的人,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律的人,长时间睡眠不足的人更应以预防为主。
3.“过劳死”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过度劳累是主因
人体在运动或工作一定时间后,会产生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称为疲劳。无论是脑力还是体力疲劳都是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作用,是大脑皮层细胞的警戒信号,它使人体得以及时休息,免致过劳。人在工作时除大脑皮层紧张工作外,许多器官也都紧张地工作,特别是肌肉,所以各器官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疲劳。忽视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过劳死”的主要因素。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三方面:规律的作息、规律的饮食和学会放松。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许多严重影响人群健康和生命疾病的病因就存在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过劳死”的人群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几乎都是在持工作或连续熬夜后突然引发疾病的。他们的生活、工作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睡眠不足、压力巨大、正常休闲得不到保障。这种状态得不到及时地调整,人的精神和体力处于透支状态,于是“过劳死”屡屡出现。
(3)社会原因
我国正处在社会加速转型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改变,这些都要求人们必须尽快地适应现实生活,加快自己的步伐跟上经济增长的速度,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效率、加大工作量和任务难度。生存、升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完成工作就会面临被解雇或是升不了职,但要高效、按时完成工作就必须加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用人单位更容易在更大的程度上加大劳动强度,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最终的后果只能是导致越来越多的员工累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四、国外如何处理及认定“过劳死”
在雇佣制度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过劳死”问题的处理一般采取事前预防与事后救济相结合的办法。
美国和欧洲各国普遍采用事前预防措施,包括美国公司为给员工减压制定的弹性工作制度;欧盟及各成员国制定的《健康与安全工作法》等法规,要求公司向员工提供健康保障及心理支持等。
日本则实行事后救济制度,包括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如果疲劳过度以及疲劳过度导致自杀被认定为劳动灾害(简称“劳灾”,相当于我国的工伤),可以提起劳灾保险申请,从而能够享受到疗养补偿、损害补偿、遗属补偿等。近年来日本政府开始修改过劳死认定标准,从只调查死亡之前一个星期内的工作状况改为调查6个月内的情况,以掌握“疲劳积蓄度”,考虑除工作时间之外的其他主要原因,如出差的频繁程度、工作环境等,还规定了企业保障劳动者安全的义务。(摘编自工人日报)
关键词:“过劳死”;主观因素;客观因素
中国“过劳死”现状及分析
一、引言
“过劳死”是最早源自日本的一种现代特殊病,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最终导致积重难返,突然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因救治不及而丧命。“过劳死”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超过劳动强度而致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最近这几年里因为职业压力等原因造成的"过劳死"的现象已经频频出现,使的中国人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
六、对“过劳死”研究的意义
1.是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所提倡的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劳动者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是有很多劳动者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却因为过度劳累而处在过劳死的边
缘。我们必须重视“过劳死”现象,否则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在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将会遇到重重障碍。2.是保护我国人才资源的客观需要新世纪新阶段,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如若对人才资源一味的开发而不加保护,那么最后带来的肯定是人才“沙漠化”,这样不利于增强我国的竞争力与综合国力。3.是规范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我们的用人单位尤其是一些私营的中小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忽视了劳动者应该享有的权利,致使劳动者在不良的工作环境下从事着过度的劳动,进一步导致了“过劳死”的产生。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人权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工作中也更应该体现出“以人为本”,因此,不管是社会,企业还是个人都必须对“过劳死”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它将成为我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我国现行法律对用人单位的责任规定模糊。因此,法律制度的漏洞造成劳动者权利的漠视。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制定健全的法律规范用人单位行为,避免“过劳死”问题的产生。第四,是落实公民劳动权、休息权、生命健康权等宪政权利的客观需要。众所周知,劳动权、休息权、生命健康权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而这些权利能否实现,关键是否有完善的权利保障制度。有了完善的权利保障制度,“过劳死”问题的解决获得了制度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