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 青春有格 说课稿
部编 初中 道德与法治 《青春有格》说课稿
《青春有格》说课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青春有格》是七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的最后一框内容,是引导学生把对青春的关注从身体、心理上升到精神层面,是本单元的升华与提高。本框题设计立意在于让学生在青春探索、自我证明的道路上,既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又有向往“至善”的精神追求。因此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自律、慎独意识。
(二)能力目标: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三)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三课《青春的证明》中的第二框题《青春有格》。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重难点分析
青春是青少年迸发活力、努力想证明自己的阶段,但是只有正确释放青春活力,才能感受到青春的美好。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值得鼓励和弘扬的,哪些又应该是青少年行为的底线?在全球化和价值多元的时代,如何澄清青少年对西方外来文化的片面理解进而正确引导青少年坚守和弘扬传统文化?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古今中外不同的事例背后蕴含的共同道理,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因此,把本框的重点和难点都设立为:在青春探索中树立“行己有耻”的底线意识和“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2《青春有格》说课稿
3.2《青春有格》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的落脚点。第一目“行己有耻”引导学生要有羞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并树立底线意识,不断增强自控力;第二目“止于至善”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并寻找榜样,做到自省和慎独。本节课是对学生自律自省的教育,采用名人事例进行激励,引导学生向模范学习。
说学情:
青春时期的生命成长,不仅包括身体发育、心理发展,还包括精神成长、思维拓展。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是非模糊、荣辱错位、价值虚无等问题。青少年作为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受到上述问题的影响,在价值观整合过程中会出现价值混乱,无所适从的现实感受。而青春时期又是塑造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这就警示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和精神关怀帮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坚守道德底线,增强法治观念,不断修身正己,使自己的青春无悔。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青春的美好,感受青春的可贵,珍惜青春、善
待青春。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认同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能力目标: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行己有耻”的要求
难点:学会修身正己,理解“止于至善”的内涵。
说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说教法启发式、讲授法
说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卷首语《致年轻的你》
师:“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诗。席慕容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尽览宁静宏伟的人生图书馆,老师从中抽出一本有关青春的书慢慢读来听,哪位同学愿意读一下卷首语:生朗读:《致年轻的你》
道德与法治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说课稿
《青春有格》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内容《青春有格》,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框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2、过程与方法: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3、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二)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内容。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在学生对青春的身心变化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内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在青春期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言行。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基础,因此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
重点为: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难点为:培养学生“至善”的追求。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乐于展示自我,因此,在教学中,应从贴近他们生活的话题入手,引导他们勇敢地倾诉自己的感悟,展示自己的风采;同时,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容易出现一些误区,应组织全体学生出谋献策,帮助同学走出误区,从而真正正确地理解、把握青春的内涵。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以下三种教学策略:
媒体创境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示资料,与学生互动交流。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教学设计
第三课第二节青春有格
【教材分析】
本课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的落脚点。第一目“行己有耻”引导学生要有羞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并树立底线意识,不断增强自控力;第二目“止于至善”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并寻找榜样,做到自省和慎独。本节课是对学生自律自省的教育,采用名人事例进行激励,引导学生向模范学习。
【学情分析】
进入青春期,学生面临很多的不良诱惑,增强对不良诱惑的抵抗能力,增强自律意识,是初中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本课对学生进行自律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底线意识,不触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努力学习榜样,自我反省,做更好的自己。修身为本,在学习中成长,是青春最好的证明。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行己有耻?什么是止于至善?
增强自控能力,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学习榜样的精神和行为,努力成为别人的榜样,
有羞耻之心,反思之意,不断省查自己。
【教学重点】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怎么做?
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榜样的作用?
止于至善的要求?
【教学难点】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怎么做?
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青春有格
一、行己有耻
1、含义
2、要求
二、止于至善
1、含义
2、要求
【作业布置】印成卷子下发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说课稿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说课稿1
一. 教材分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这一章节,主要围绕着青春期的特点和如何做到有格调的生活展开。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本节课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从而更好地度过青春期,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自我,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但由于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往往缺乏正确的判断和处理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学会正确处理人
际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
的思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生活目
标,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主
动参与课堂,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道具等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 青春有格 教学课件(共24张ppt)
新课探究
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 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 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
1、行己有耻”的含义?
“行己有耻”意思说是一个人行 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 如朱熹所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 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 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导入新课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 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子中的“格”?
格是形式、正确、规矩的意思。
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 、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 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有风格。这一节课就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探究点一:行己有耻
(3)“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 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国学经典《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 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 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达到“止于 至善” 的精神境界。
3、“止于至善”的含义?
(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 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 的“至善”追求。 (2)“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 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行己有耻”对我们的要求?
2、“行己Hale Waihona Puke Baidu耻”对我们的要求?
2019-2020年省级说课比赛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3.2青春有格 说课稿课件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多媒体的运用, 使学生有了直观而生动的感受,创设了犯 罪三步曲及未成年犯罪上升现象的情境, 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适当的提问,自然 地导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知识点)
• • • • • • • 1、什么是“行己有耻”? 2、“行己有耻”对我们有何要求? 3、如何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4、如何理解“行己有耻”? 5、如何理解“止于至善”? 6、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7、好榜样对我们成长有什么作用?
(五)达标训练
• 选取典型的习题,真正检测本课所学知识 要点。
(六)知识拓展
• 目的就是学有所用,真正提升学生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
五、说板书设计
• 本板书设计内容简洁眀了,重难点突出。
•谢谢!
《青春有格》说课稿
•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人 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 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内 容《青春有格》,我将从以下 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 一:说教学目标:
•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 我将本框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荣辱 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 为,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 想的境界。 • 2、过程与方法: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 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 善。 • 3、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 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 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
春有格(详细教案)
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详细教案
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懂得如何把握青春。能力目标: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惯,做到慎独。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认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重难点: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复回顾:
1、自信的作用?
2、怎样做到自信?
3、自强的作用?
4、怎样做到自强?
导入:笑话一则:我批评我的学霸同桌:“你看看你,上课不闹,下课不吵,作业不抄,考试自考,回家复完就睡觉,你就不能做一点出格的事情?”同桌说:“能”我惊奇道:“是什么?”同桌淡淡地回答:“写作文。”
请问:这个笑话的笑点在什么地方?
点拨:同桌眼中的“格”是作文纸上的方格,而笑话中我眼中的“格”则是规则、纪律、品格的意思。
总结:写汉字需要方格规范,那么我们飞扬的青春需不需要规范呢?(生答:需要)青春也需有格。可见,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正课讲授:
环节一: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
出示研究方针:
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
2、知耻之心、羞恶之心有什么作用?
3、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要求)?
4、什么是“止于至善”?
5、怎样理解“止于至善”?
6、怎样追求“止于至善”?
7、好的榜样有什么作用?
过渡:本节课主要讲两个关键词: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什么是行己有耻呢?这个词是谁说的呢?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三课第2课时《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三课第2课时《青春有格》教学
设计及反思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三课第2课时《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难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
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中的“格”?
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风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
(多媒体显示图片)
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
(1)理解“行己有耻”
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多媒体显示)
勾践卧薪尝胆
(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
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教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
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
相关链接
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 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译文: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 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 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 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 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无论是天子,还是普通百姓, 都无一例外的必须以修身(修养自己的品德)作为人生 的根本。
阅读感悟
“微尘”
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夫妇走进青岛市红 十字会,他们说是要替朋友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五万元,当 工作人员问其姓名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十字 会记录中,“微尘”在非典期间捐款两万元,在新疆喀什地震时捐款 五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一万元,向湖南灾区捐款五万元„„这位 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大,却一 直不愿露面。于是,青岛市民开始了寻找“微尘”的行动。有人认为, “微尘”是个值得尊重的人,不为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 善事,那么人们就该尊重其选择,也希望“微尘”这两个字成为青岛 公益事业的一个符号。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 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也留下了“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的名字。 现在,“微尘”已经超越了一种称谓,成为不留姓名无私奉献公益事 业的群体、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和青岛公益事业的固定品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2《青春有格》说课稿
3.2《青春有格》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的落脚点。第一目“行己有耻”引导学生要有羞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并树立底线意识,不断增强自控力;第二目“止于至善”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并寻找榜样,做到自省和慎独。本节课是对学生自律自省的教育,采用名人事例进行激励,引导学生向模范学习。
说学情:
青春时期的生命成长,不仅包括身体发育、心理发展,还包括精神成长、思维拓展。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是非模糊、荣辱错位、价值虚无等问题。青少年作为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受到上述问题的影响,在价值观整合过程中会出现价值混乱,无所适从的现实感受。而青春时期又是塑造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这就警示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和精神关怀帮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坚守道德底线,增强法治观念,不断修身正己,使自己的青春无悔。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青春的美好,感受青春的可贵,珍惜青春、善
待青春。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认同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能力目标: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行己有耻”的要求
难点:学会修身正己,理解“止于至善”的内涵。
说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说教法启发式、讲授法
说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卷首语《致年轻的你》
师:“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诗。席慕容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尽览宁静宏伟的人生图书馆,老师从中抽出一本有关青春的书慢慢读来听,哪位同学愿意读一下卷首语:生朗读:《致年轻的你》
青春有格说课稿说课稿
青春有格说课稿说课稿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青春有格》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青春有格》。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青春有格》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内容。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在学生对青春的身心变化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内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在青春期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言行。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基础,因此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框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2、过程与方法: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3、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三、说教法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以下三种教学策略:
主探究法:运用教材设置的探究与分享,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法:以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按照以下三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讨论回答。
师:是呀,做人总会受到一些规则的约束,总有一些界限不能逾越。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青春有格。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 青春有格 说课课件共20张PPT
1-2-4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 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2-5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 出正确选择。 3-1-5 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 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 关系。 3-1-6 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 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辨析:
设计意图:通过对“行己有耻”的解释和学生的举例、辨析, 让学生明白“行己有耻”的内涵,从而突破重难点,且渗透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对学生精神人格的引领。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代入,挖掘他们的内心追求,关注他们 的内心体验,使教学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引导生活,达到最终的 教书育人效果。
环节二——抛砖引玉,知“有格”
一.行己有耻——青春飞扬不张扬
情景:周末,几个好友邀小明去网吧打游戏放松一下。面对 好友的邀请,小明觉得很纠结……
设计意图:同龄人的人物设定、生活化的情境,能更好的获得 学生的认同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思维 ,形成认知。
1.行为有则 2.行己有耻
释义: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青春有格》说课稿
——说 课 环 节——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说课稿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说课稿4
一. 教材分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青春期的学
生们如何在道德和法治的约束下,做到自律、自省、自觉,培养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本章节通过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青春有格的内涵和意义,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有格调、有品质、有责任感的人。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对世界充
满好奇,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存在着自律性差、易冲动、依赖性强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理解青春有格的内涵,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春有格的内涵,理解道德与法治在青春期的
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律、自省、自觉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和法治意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青春有格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
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青春有格的内涵,明白道德与法治在青春期的
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到自律、自省、自觉,培养良好
的品格和行为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讨论话题等,以生动形象的
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青春期的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
本节课的主题——青春有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有格》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内容《青春有格》,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框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2、过程与方法: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3、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二)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内容。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在学生对青春的身心变化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内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在青春期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言行。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基础,因此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
重点为: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难点为:培养学生“至善”的追求。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乐于展示自我,因此,在教学中,应从贴近他们生活的话题入手,引导他们勇敢地倾诉自己的感悟,展示自己的风采;同时,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容易出现一些误区,应组织全体学生出谋献策,帮助同学走出误区,从而真正正确地理解、把握青春的内涵。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以下三种教学策略:
媒体创境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示资料,与学生互动交流。
自主探究法:运用教材设置的探究与分享,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法:以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积极
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学习方法:
本课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由发现问题到思考问题到解决问题,并将合作交流方法穿插其中。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按照以下三个环节进行。
(一)开展活动,导入新课
老师在黑板上出示田字格,让学生分别在田字格内和外写相同的字,其他学生辨别在哪写的更规范。
师:小学生写字时,经常会用到田字格小字本,由这个田字格的“格”我们还能联想到什么?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的“格”,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是呀,做人总会受到一些规则的约束,总有一些界限不能逾越。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青春有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直接参与,使他们有了直观而生动的感受,通过适当的提问,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自主预习
1.青春并不意味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2.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4.“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5.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6.“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此环节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教材P28阅读感悟“卢梭的忏悔”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卢梭的《忏悔录》部分内容(见教材P28),体味其中的道理。
2.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交流点拨: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遵守网络规则,等等。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
点?为什么?
交流点拨: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做人要有自己的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说谎、欺骗是一种不良的道德品质,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3.学生分享教材P29“增强自控力”的方法与技能
探究二:教材P30阅读感悟“微尘”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教材P30“微尘”的事迹,体味爱的奉献。
2.学生分享教材P30童小勇事迹,并探讨:
(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交流点拨:上述同学的议论说明了少数同学心目中“对做公益事业能否长期坚持下去”持怀疑的态度;但更多的同学是赞赏童小勇同学的行为,并能从中受到感染、鼓舞,体现了榜样的力量。
(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交流点拨:我会被童小勇同学的行为感染,为他点赞,并打算在学习中生活中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关爱他人。
探究三:教材P31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教材P31“杨震拒贿”,体味慎独的道德准则。
2.学习分享教材P31两种观点,探讨:
(1)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交流点拨:上述两种观点说明,做人要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对人对事都应尽心尽力,力所能及地承担应负的责任。
(2)想一想:“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交流点拨:有远大志向、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不畏挫折、意志坚强、自强不息,等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充分运用教材内容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以往思想品德教学中空乏说教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对青春有格的解读以及对青春的思考,得出青春也是需要遵守道德规范的。
拓展空间
每晚睡觉前,回忆一天的所作所为,反思自己一天的行为,有哪些进步?有哪些不足?思考如何改进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好?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四、说板书设计
本板书设计内容简洁眀了,重难点突出。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