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牛顿定律
大学物理第二章牛顿定律课件
Fc 2m v
强热带风暴旋涡 34
傅科摆摆面的旋转
傅 科摆 :1851 年傅科在巴 黎(北半球)的一个大厅 里悬挂摆长67米的摆。发 现摆动平面每小时沿顺时 针方向转过1115’角度。
北
西
东
南 35
第二章 牛顿定律 总结
• 概念:惯性系,力,动量,力的叠加原理 ,非惯性系,惯性力
• 牛顿第二定律解题:认物体,看运动,查 受力,列方程。
2-1牛顿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任何物体都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
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数学形式:
v 恒矢量
, F 0
惯性: 任何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惯性参考系: 在惯性参考系中,任何不受外力作用的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一定律 定义了“惯性”和“惯性参考系”的概念 。
2. 电磁力
电磁力为带电体之间的作用力,磁力和电力都是电磁 力的一种表现。库仑定律给出两个相距 r远的静止的带 电量为q1和q2的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f
f
kq1q2 r2
比例系数 k = 9109 Nm2/C2
静电力与引力比较: 两个相邻的质子之间的静电力是万有引力的1036倍。
电荷之间的电磁力以光子作为传递媒介。
dv k
dx
m
f xv
0
x
dx m dv
k
xmax dx m
0
dv
0
k v0
m xmax k v0
即初例速F2为r 设v空0k、v气抛,对射k抛角为体为比的例阻系.力数求与抛.抛体抛体运体的动的速的质度轨量成迹为正方比m程,.、
解 取如图所示的 Oxy 平面坐标系
初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
初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一、知识点概述牛顿第二定律是初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是经典力学中的基础定律之一,描述的是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变化。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为F=ma,其中F 表示合外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二、重点概念解释1. 合外力:合外力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即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总效果。
2. 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是指物体所固有的物质量大小,它是一个守恒量,与物体所在的环境、状态等无关。
3. 物体的加速度:物体的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加速度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越快。
三、典型例题分析例题1: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20N的水平向右推力和10N的水平向左摩擦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求合外力F=20N-10N=10N,代入公式得a=F/m=10N/2kg=5m/s²,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为5m/s²。
例题2:一个质量为4kg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30N,另外有一个水平向左的阻力Ff=10N,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求合外力F=30N-10N=20N,代入公式得a=F/m=20N/4kg=5m/s²,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为5m/s²。
四、结论牛顿第二定律是初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其能够描述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化,特别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
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合外力、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运用公式F=ma计算物体的加速度等物理量。
通过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与物理规律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它描述了物体所受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本文将详细介绍牛顿第二定律的原理、公式及其应用。
一、定律的原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公式:F = 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该公式表明,一个物体所受的力越大,其加速度也越大;而物体的质量越大,则所受的力对其产生的加速度越小。
二、公式的推导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推导得到:首先,我们知道力的定义可以表示为:F = dp/dt其中,F表示力,p表示物体的动量,t表示时间。
根据动量的定义,我们有:p = mv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对动量求导数得到:dp/dt = m(dv/dt) + v(dm/dt)将dp/dt代入力的定义中,得到:F = m(dv/dt) + v(dm/dt)由于质量m在运动过程中一般保持不变,所以dm/dt为0,上式可以简化为:F = m(dv/dt)根据加速度的定义a = dv/dt,上式可以再次简化为:F = ma三、应用举例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中,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例子:1. 自由落体运动当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时,其受到的合力仅为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重力之间满足:F = mg = ma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上式可以简化为:a = g这就是为什么在自由落体运动中,所有物体的加速度都相等且为重力加速度的原因。
2. 匀速圆周运动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受到向心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与物体的质量、向心加速度之间满足:F = mv²/r = ma其中,m表示物体质量,v表示物体在圆周上的速度,r表示圆周半径,上式可以简化为:v²/r = a这说明向心加速度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圆周半径的倒数成正比。
牛顿第二定律七个公式
牛顿第二定律七个公式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描述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其公式可以表示为F = m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通过给物体施加合适的力来控制物体的运动状态。
下面列举牛顿第二定律的七个公式,并对每个公式进行简单的解释:1. F = ma:这是牛顿第二定律最基本的公式。
它表明,物体所受的力(F)与其加速度(a)成正比,而与其质量(m)成反比。
因此,在同样的力下,质量越大的物体加速度越小,而质量越小的物体加速度越大。
2. F = Δp/Δt:这个公式将牛顿第二定律与动量定理联系起来。
它表明,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其动量改变率。
这个公式在研究碰撞等情况时非常有用。
3. F = G(m1m2/r^2):这个公式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形式之一。
它表明,物体所受的引力等于质量之积与距离平方的倒数的乘积,与牛顿第二定律类似。
4. F = kx:这个公式是胡克定律的形式之一。
它表明,弹性力等于形变量与劲度系数的乘积。
这个公式在研究弹簧、弹性绳等物体的弹性性质时非常有用。
5. F = Bqv:这个公式描述了磁场中带电粒子所受的洛伦兹力。
它表明,粒子所受的力等于磁场强度、粒子电荷和其速度的乘积。
6. F = -k/r^2:这个公式描述了库仑力的形式。
它表明,两个带电粒子之间的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的倒数成反比。
7. F = -dU/dx:这个公式描述了势能的形式。
它表明,物体所受的力等于其势能对位置的负梯度。
这个公式在研究重力场、电场等情况时非常有用。
总之,牛顿第二定律是自然界中许多物理现象的基础,其公式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大学物理第二章牛顿第二定律
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任何物体如果没有力作用在它上面,都将保持静止得或作匀速直线 运动得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得意义: 1、定义了惯性参考系
2、定性了物体得惯性与力:保持运动状态与改变运动状态
三、牛顿第二定律
定义质点动量:Pm主F 要 d内dPt容:ddt某有mv时关刻系m质: dd点vt F受v得ddm合dtdPt力为Fddm,t则合0力与动F量得m变a化率
Fr FN (mg F sin ) (2、3-4) 将(2、3-3)式 代入(2、3-4)式,得
F cos (mg F sin ) 0
所以 F
mg
sin cos
(2、3-5)
由(2、3-5)式可知:只有当
f ( ) sin cos
为最大时,拉力才为最小,故对函数 f ( ) 求导数,则有
第三定律就是牛顿在惠更斯、雷恩、沃 利 斯弹等性人物研体究得碰碰撞撞得定时律候,得在基力础学上得建体立系得中。, 就是从牛顿定律中推出得,但从定律发现得过 程瞧,牛顿第二、第三运动定律就是从碰撞定 律、动量守恒定律得研究中逐步行成得。
六、几种常见得力与基本得自然力
❖ (一)、几种常见得力
❖ 1、重力 ——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得力叫做重力。 重力得作用使液体有天然形状--球状。
❖ 2、惯性(参考)系 (1)、惯性系定义—— 在研究物体相对运动时,选取得参考系 就是牛顿运动定律适用得参考系,这样得系统称为惯性(参考) 系; (2)、惯性系属性—— 凡就是相对于某一已知得惯性系,作匀 速直线运动得参考系也都就是惯性参考系。
?
匀速直
线运动
S
S
S系
仅凭观测球得上 抛与下落,不能 觉察车相对地面 得运动。
初中物理牛顿三大定律
初中物理牛顿三大定律
牛顿的三大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用于描述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
以下是牛顿的三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每个物体都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受到净外力的作用。
"
换句话说,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原来的状态,无论是匀速运动还是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净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表达式为F=ma,其中
F 为物体所受的净外力,
m 为物体的质量,
a 为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如果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那么物体B同时也对物体A 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
这个定律强调了力的相互作用,并且这两个力是同一系统的一部分。
这三个定律共同构成了牛顿力学,为解释和预测物体的运动提供了基本框架。
这些定律不仅在经典力学中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在许多物理学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
详细描述
该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础,它解释了物体运动的基本性质。它告诉我们,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否则物体会保持 其运动状态不变。这个定律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例如,当我们推动一个静止的物体,它会开始匀速直线运动, 除非有阻力作用。
在现代物理中的应用
量子力学
在量子力学中,牛顿第二 定律的统计解释被用来描 述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相对论
在相对论中,牛顿第二定 律被修正为适用于高速运 动的物体和强引力场中的 物体。
混沌理论
在混沌理论中,牛顿第二 定律被用来研究非线性动 力系统的复杂行为。
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机械工程
车辆工程
在机械工程中,牛顿第二定律被广泛 应用于机器和设备的动力学分析和设 计。
在车辆工程中,牛顿第二定律被用来 分析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和优化其设计。
航空航天工程
在航空航天工程中,牛顿第二定律被 用来分析飞行器的运动状态和控制其 飞行姿态。
04 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
实验目的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的正确性。
理解加速度的决定因素
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 一个基本定律,它揭示了力、 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内在关系。
公式表达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表达为 F=ma,其中F表示物体受到的 合外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表明,当合外力作用于 物体时,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 的大小与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正确性。
05 牛顿第二定律的发展与展 望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质疑与验证
2第2章牛顿定律PPT课件
fd
1 C Av2
2
求:物体在流体中下落的最大速率(终极速率)
9
fd
解: fd
1 C Av2
2
kv2
k 1 C A 建坐标系
2
dv mg fd m dt
mdv mg kv2 dt
dv 1 k
v2
gdt
mg
1 2
1
1
k mg v 1
1 k mg
v
dv
gdt
mg
y
mg k ln 1 v k mg mg k ln 1 v k mg 2gt c
例: 力
1牛[顿] = 1千克米/秒2
1N 1kg m s2 F MLT2
2.4 几种常见的力
7
万有引力
一、重力 P mg
g GmE R2
二、弹力 (垂直接触面)
F
G
m1m2 r2
er
正压力 支持力 拉力 张力
弹簧的弹力 f kx (虎克定律)
三、摩擦力
(平行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m为惯性质量
F外
dp dt
分 量 式
Fx
dpx dt
Fy
dp y dt
分 量 式
Fz
dpz dt
三、牛顿第三定律
F外 ma
4
Fx max Fy may Fz maz
平 面
Ft
mat
m
dv dt
曲
线 运 动
Fn
man
m
v2
对于每一个作用,总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与之相反;或
说,两个物体对各自对方的相互作用总是相等的,而且指向 相反的方向。
2 牛顿第二定律
第二单元 牛顿第二定律基础知识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2.公式:F=ma3、对牛顿第二定律理解:(1)F=ma 中的F 为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2)F =ma 中的m ,当对哪个物体受力分析,就是哪个物体的质量,当对一个系统(几个物体组成一个系统)做受力分析时,如果F 是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则m 是系统的合质量.(3)F =ma 中的 F 与a 有瞬时对应关系, F 变a 则变,F 大小变,a 则大小变,F 方向变a 也方向变.(4)F =ma 中的 F 与a 有矢量对应关系, a 的方向一定与F 的方向相同。
(5)F =ma 中,可根据力的独立性原理求某个力产生的加速度,也可以求某一个方向合外力的加速度.(6)F =ma 中,F 的单位是牛顿,m 的单位是千克,a 的单位是米/秒2.(7)F =ma 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例1】如图所示,轻绳跨过定滑轮(与滑轮问摩擦不计)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物体,一端用P N 的拉力,结果物体上升的加速度为a 1,后来将P N 的力改为重力为P N 的物体,m 向上的加速度为a 2则( )A .a 1=a 2 ;B .a 1>a 2 ;C 、a 1<a 2 ;D .无法判断简析:a 1=P/m ,a 2=p/(m +gP )所以a 1>a 2 注意: F =ma 关系中的m 为系统的合质量.二、突变类问题(力的瞬时性)(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与其所受的合外力F 有瞬时对应关系,每一瞬时的加速度只取决于这一瞬时的合外力,而与这一瞬时之前或之后的力无关,不等于零的合外力作用的物体上,物体立即产生加速度;若合外力的大小或方向改变,加速度的大小或方向也立即(同时)改变;若合外力变为零,加速度也立即变为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可以突变)。
(2)中学物理中的“绳”和“线”,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几个特性:A .轻:即绳(或线)的质量和重力均可视为等于零,同一根绳(或线)的两端及其中间各点的张为大小相等。
牛顿第二定律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第二单元 牛顿第二定律[知识梳理]: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F =ma (其中的F 和m 、a 必须相对应)2.对定律的理解:(1)矢量性: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是矢量式。
公式mFa =只表示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大小关系。
矢量式的含义在于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
(2)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在每个瞬时都有大小、方向上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现为:合外力恒定不变时,加速度也保持不变。
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也随之变化。
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3)独立性: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各力将独立的产生与其对应的加速度,而物体表现出来的实际加速度是各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3.牛顿第二定律确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明确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的定量关系。
联系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或纽带就是加速度。
[典型例题](一)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时性、独立性 (1)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时性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mFa =是矢量式。
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的,当力发生变化时,加速度瞬时变化。
【例1】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 1 、L 2的两根细线上,L 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 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现将L 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
(1)下面是某同学对该题的某种解法:解:设L 1线上拉力为T 1,L 2线上拉力为T 2,重力为mg ,物体在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
=θcos 1T mg ,21sin T T =θ,解得2T =mg tan θ,剪断线的瞬间,T 2突然消失,物体却在T 2反方向获得加速度,因为mg tanθ=ma 所以加速度a =g tan θ,方向在T 2反方向。
牛顿第二定律
5、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 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我们用力提一 个很重的物体时却提不动它,这跟牛顿第二 定律有无矛盾?为什么?
没有矛盾,从公式F=ma看,F 为合力,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 使物体产生加速度,这个力应是 合力。现用力提一很重的物体时, 物体仍然静止,说明合力为零。
由受力分析可知F+N-mg=0。
例1
某质量为1000kg的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试车,当达到 72km/h的速度时关闭发动机,经过20s停下来,汽车 受到的阻力是多大?重新起步加速时牵引力为2000N, 产生的加速度应为多大?假定试车过程中汽车受到 的阻力不变。 FN FN
F阻
G
F阻 G
F
汽车减速时受力情况
汽车重新加速时的受力情况
解:设汽车运动方向为正方向 关闭发动机后:汽车水平受力如右图(1) 汽车初速度 v0=72Km/h=20 m/s F阻 汽车末速度 v=0 20s后汽车的加速度 v v0 v0 a1 t t 汽车受到的阻力为
0 F2
F
解法2: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 沿x、y轴分解F1、F2 F1x=F1 cos600 F1y=F1 sin600 F2x=F2 cos600 F2y=F2 sin600 Fy=F1y—F2y =F1 sin600—F2 sin600=0 Fx=F1x + F2x=F1 cos600+F2 cos600 =5N+5N=10N F合=Fx=10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a∝
即 F = k ma
F — 或者F∝ma m 其中 k 为比例常数
如果选取k =1,关系式可简化为:
F =ma
2、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ma
3、力的国际单位:牛顿
牛顿运动定律第二单元
1、在动摩擦因数μ=0.2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2 kg的小
球,小球与水平轻弹簧及与竖直方向成θ=45°角的不可伸长的
轻绳一端相连,如图所示,此时小球处于静止平衡状态,且水平
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当剪断轻绳的瞬间,取g=10 m/s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轻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0 N
B.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8 m/s2,方向向左
解析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大小的乘积无关,A 项错误;物体所受合力不为0,则a≠0,B项错误;加速度的 大小与其所受的合力成正比,C项错误. 答案 D
2.如图所示,质量为10 kg的物体拴在一个被水平拉伸的轻质 弹簧一端,弹簧的拉力为5 N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若小车 以1 m/s2的加速度水平向右运动,则(取g=10 m/s2) A.物体相对小车仍然静止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D.物体受到的弹簧拉力增大
C. 3∶1
( ). D.1∶ 3
解析 由“等时圆”模型结论有:tAP=tCP=
2gR,tPB=tPD
=
2gr,所以 t1=tAP+tPB,t2=tCP+tPB,知 t1=t2,B 项正确.
答案 B
2、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固定光滑圆轨道与 水平轨道面相切于M点,与竖直墙相切于A点,竖直 墙上另一点B与M的连线和水平面的夹角为60°,C 是圆轨道的圆心.已知在同一时刻,a、b两球分别 由A、B两点从静止开始沿光滑倾斜直轨道运动到M 点;c球由C点自由下落到M点.则 A.a球最先到达M点 B.b球最先到达M点 C.c球最先到达M点 D.c、a、b三球依次先后到达M点
独立性
①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的加速度都遵从牛 顿第二定律 ②物体的实际加速度等于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f等于ma
f等于ma
“F=ma”是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其中F表示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该定律可以描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是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其中F表示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该定律可以描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扩展资料: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有五个特点:
瞬时性: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加速度和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矢量性:是一个矢量表达式,加速度和合力的方向始终保持一致。
独立性:物体受几个外力作用,在一个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只与此外力有关,与其他力无关,各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等于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合加速度和合外力有关。
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是力的作用效果h故力是改变物体运
动状态的原因。
等值不等质性:虽然,但不是力,而是反映物体状态变化情况的;虽然,仅仅是度量物体质量大小的方法,m与或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牛顿定律[内容与方法]本单元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平衡,失重与超重等概念与规律。
其中重点内容重力、弹力与摩擦力在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应用,这其中要求学生要能够建立起正确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因此,深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则就是本单元中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的基础。
本单元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有:力的分解与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就是所有矢量进行加、减法运算过程的通用法则;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时,常需要将某一个物体从众多其她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的“隔离法”,隔离法就是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基础,而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又就是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
因此,这种从复杂的对象中隔离出某一孤立的物体进行研究的方法,在本单元中便显得十分重要。
[例题分析]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物体受力情况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其原因通常出现在对弹力与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方面,特别就是对摩擦力(尤其就是对静摩擦力)的分析;对运动与力的关系不能准确地把握,如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时,常表现出用矢量公式计算时出现正、负号的错误,其本质原因就就是对运动与力的关系没能正确掌握,误以为物体受到什么方向的合外力,则物体就向那个方向运动。
例1、如图2-1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三个力,F1,F2与摩擦力,处于静止状态。
其中F1=10N,F2=2N。
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外力为()A、10N向左B、6N向右C、2N向左D、0【错解分析】错解:木块在三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
当撤去F1后,另外两个力的合力与撤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故A正确。
造成上述错解的原因就是不加分析生搬硬套运用“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某时刻去掉一个力,则其她几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去掉这个力的大小,方向与这个力的方向相反”的结论的结果。
实际上这个规律成立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就就是去掉其中一个力,而其她力不变。
本题中去掉F1后,由于摩擦力发生变化,所以结论不成立。
【正确解答】由于木块原来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所受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依据牛二定律有F1-F2-f=0此时静摩擦力为8N方向向左。
撤去F1后,木块水平方向受到向左2N的力,有向左的运动趋势,由于F2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所以所受摩擦力仍为静摩擦力。
此时-F2+f′=0即合力为零。
故D选项正确。
【小结】摩擦力问题主要应用在分析物体运动趋势与相对运动的情况,所谓运动趋势,一般被解释为物体要动还未动这样的状态。
没动就是因为有静摩擦力存在,阻碍相对运动产生,使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表现为一种趋势。
由此可以确定运动趋势的方向的方法就是假设静摩擦力不存在,判断物体沿哪个方向产生相对运动,该相对运动方向就就是运动趋势的方向。
如果去掉静摩擦力无相对运动,也就无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就不存在。
例2、如图2-2所示水平放置的粗糙的长木板上放置一个物体m,当用力缓慢抬起一端时,木板受到物体的压力与摩擦力将怎样变化?【错解分析】错解:以木板上的物体为研究对象。
物体受重力、摩擦力、支持力。
因为物体静止,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错解一:据式②知道θ增加,f增加。
错解二:另有错解认为据式知θ增加,N减小;则f=μN说明f减少。
错解一与错解二都没能把木板缓慢抬起的全过程认识透。
只抓住一个侧面,缺乏对物理情景的分析。
若能从木块相对木板静止入手,分析出再抬高会相对滑动,就会避免错解一的错误。
若想到f=μN就是滑动摩擦力的判据,就应考虑滑动之前怎样,也就会避免错解二。
【正确解答】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如图2-3物体受重力、摩擦力、支持力。
物体在缓慢抬起过程中先静止后滑动。
静止时可以依据错解一中的解法,可知θ增加,静摩擦力增加。
当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可以同错解二中的方法,据f=μN,分析N的变化,知f滑的变化。
θ增加,滑动摩擦力减小。
在整个缓慢抬起过程中y方向的方程关系不变。
依据错解中式②知压力一直减小。
所以抬起木板的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就是先增加后减小。
压力一直减小。
【小结】物理问题中有一些变化过程,不就是单调变化的。
在平衡问题中可算就是一类问题,这类问题应抓住研究变量与不变量的关系。
可从受力分析入手,列平衡方程找关系,也可以利用图解,用矢量三角形法则解决问题。
如此题物体在未滑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
所受三个力围成一闭合三角形。
如图2-4。
类似问题如图2-5用绳将球挂在光滑的墙面上,绳子变短时,绳的拉力与球对墙的压力将如何变化。
从对应的矢量三角形图2-6不难瞧出,当绳子变短时,θ角增大,N增大,T变大。
图2-7在AC绳上悬挂一重物G,在AC绳的中部O点系一绳BO,以水平力F牵动绳BO,保持AO方向不变,使BO绳沿虚线所示方向缓缓向上移动。
在这过程中,力F与AO绳上的拉力变化情况怎样?用矢量三角形(如图2-8)可以瞧出T变小,F先变小后变大。
这类题的特点就是三个共点力平衡,通常其中一个力大小、方向均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大小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均改变。
还有时就是一个力大小、方向不变,另一个力大小不变,方向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
例3、如图2-9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
两小球均保持静止。
当突然剪断细绳时,上面小球A与下面小球B的加速度为[]A.a1=g a2=gB.a1=2g a2=gC.a1=2g a2=0D.a1=0 a2=g【错解分析】错解:剪断细绳时,以(A+B)为研究对象,系统只受重力,所以加速度为g,所以A,B球的加速度为g。
故选A。
出现上述错解的原因就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不正确。
由于剪断绳时,A,B球具有不同的加速度,不能做为整体研究。
【正确解答】分别以A,B为研究对象,做剪断前与剪断时的受力分析。
剪断前A,B静止。
如图2-10,A球受三个力,拉力T、重力mg与弹力F。
B球受三个力,重力mg与弹簧拉力F′A球:T-mg-F = 0 ①B球:F′-mg = 0 ②由式①,②解得T=2mg,F=mg剪断时,A球受两个力,因为绳无弹性剪断瞬间拉力不存在,而弹簧有形米,瞬间形状不可改变,弹力还存在。
如图2-11,A球受重力mg、弹簧给的弹力F。
同理B球受重力mg与弹力F′。
A球:-mg-F = ma A③B球:F′-mg = ma B④由式③解得a A=-2g(方向向下)由式④解得a B= 0故C选项正确。
【小结】(1)牛顿第二定律反映的就是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对应关系。
合外力不变,加速度不变。
合外力瞬间改变,加速度瞬间改变。
本题中A球剪断瞬间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就由0变为2g,而B球剪断瞬间合外力没变,加速度不变。
弹簧与绳就是两个物理模型,特点不同。
弹簧不计质量,弹性限度内k就是常数。
绳子不计质量但无弹性,瞬间就可以没有。
而弹簧因为有形变,不可瞬间发生变化,即形变不会瞬间改变,要有一段时间。
例4、甲、乙两人手拉手玩拔河游戏,结果甲胜乙败,那么甲乙两人谁受拉力大?【错解分析】错解:因为甲胜乙,所以甲对乙的拉力比乙对甲的拉力大。
就像拔河一样,甲方胜一定就是甲方对乙方的拉力大。
产生上述错解原因就是学生凭主观想像,而不就是按物理规律分析问题。
按照物理规律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就是由哪一个力决定的而就是由合外力决定的。
甲胜乙就是因为甲受合外力对甲作用的结果。
甲、乙两人之间的拉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就是相互作用力,甲、乙二人拉力一样大。
【正确解答】甲、乙两人相互之间的拉力就是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甲、乙两人身上。
【小结】生活中有一些感觉不总就是正确的,不能把生活中的经验,感觉当成规律来用,要运用物理规律来解决问题。
例5、如图2-12,用绳AC与BC吊起一重物,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30°与60°,AC绳能承受的最大的拉力为150N,而BC 绳能承受的最大的拉力为100N,求物体最大重力不能超过多少?【错解分析】错解:以重物为研究对象,重物受力如图2-13。
由于重物静止,则有T AC sin30°=T BC sin60°T AC cos30°+T BC cos60°=G将T AC=150N,T BC=100N代入式解得G=200N。
以上错解的原因就是学生错误地认为当T AC=150N时,T BC=100N,而没有认真分析力之间的关系。
实际当T BC=100N时,T BC已经超过150N。
【正确解答】以重物为研究对象。
重物受力如图2-13,重物静止,加速度为零。
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T AC sin30°-T BC sin60°= 0 ①T AC cos30°+T BC cos60°-G = 0 ②而当T AC=150N时,T BC=86、6<100N将T AC=150N,T BC=86、6N代入式②解得G=173、32N。
所以重物的最大重力不能超过173、2N。
例6、如图2-14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现用水平外力F推物体,在外力F由零逐渐增加的过程中,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物体所受摩擦力怎样变化?【错解分析】错解一:以斜面上的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力如图2-15,物体受重力mg,推力F,支持力N,静摩擦力f,由于推力F水平向右,所以物体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摩擦力f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f+mgsinθ=Fcosθ①N-Fsinθ-mgcosθ=0 ②由式①可知,F增加f也增加。
所以在变化过程中摩擦力就是增加的。
错解二:有一些同学认为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则有F增加摩擦力减少。
上述错解的原因就是对静摩擦力认识不清,因此不能分析出在外力变化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确定摩擦力方向。
由于外力的变化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趋势有所变化,如图2-15,当外力较小时(Fcos θ<mgsinθ)物体有向下的运动趋势,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
F增加,f减少。
与错解二的情况相同。
如图2-16,当外力较大时(Fcos θ>mgsinθ)物体有向上的运动趋势,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外力增加,摩擦力增加。
当Fcosθ=mgsinθ时,摩擦力为零。
所以在外力由零逐渐增加的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就是先减小后增加。
【小结】若斜面上物体沿斜面下滑,质量为m,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我们可以考虑两个问题巩固前面的分析方法。
(1)F为怎样的值时,物体会保持静止。
(2)F为怎样的值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以加速度a运动。
受前面问题的启发,我们可以想到F的值应就是一个范围。
首先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当F较小时,如图2-15物体受重力mg、支持力N、斜向上的摩擦力f与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