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人教A版必修一 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 教案
2.2.4 高中必修一数学教案《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
高中必修一数学教案《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通过情境引入进行数学实验猜想,构造数学模型,得到均值不等式;并通过在学习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定义的基础上,理解均值不等式的几何解释;与此同时,在推导论证的基础上,推广公式,并学会应用。
均值不等式是本章的核心,对于不等式的证明及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等应用问题都起到了工具性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对后续不等式的证明及前面函数的最值、值域的进一步拓展与研究。
学情分析1、从学生知识层面看学生对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感性的认识,在探究学习和应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解决最简单的关于不等式的问题。
2、从学生素质层面看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尚可,学生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1、从情景中发现问题,实验中分析问题,设计中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论证后延拓问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均值不等式,明确均值不等式的使用条件,能用均值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
2、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设计,模型转化,类比猜想,发现定理,体验知识与规律的形成过程;通过模型对比,多个角度、多种方法求解,拓宽学生的思路,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综合创新与创造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与解决,帮助学生理解生活问题数学化,注重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数学生活化、大众化;同时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研究,领略获取新知的喜悦。
教学重点用均值不等式求解最值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合理应用均值不等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称为a,b的算术平均值;给定两个正数a,b,数a+b2数√ab称为a,b的几何平均值。
两个数的算术平均值,实质上是这两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中点坐标,那么几何平均值有什么几何意义呢?两个数的算术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之间有什么相对大小关系呢?二、探究新知1、尝试与发现(1)假设一个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a和b,求与这个矩形周长相等的正方形的边长,以及与这个矩形面积相等的正方形的边长,并比较这两个边长的大小;(2)如下表所示,再任意取几组正数,算出它们的算术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猜测一般情况下两个数的算术平均值与几何平均值的相对大小,并根据(1)说出结论的几何意义。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新课标)】
《2.2基本不等式2a b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基本不等式”是必修1的重点内容,它是在系统学习了不等关系和不等式性质,掌握了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同时也是为了以后学习选修教材中关于不等式及其证明方法等内容作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广泛.同时本节知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2.2a b+≤;会应用此不等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值;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2a b+≤的证明过程; 【教学难点】1.2a b+≤等号成立条件; 2.2a b+≤求最大值、最小值.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前面我们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得出了一类重要不等式:一般地,∀a,b ∈R ,有a 2+b 2≥2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特别地,如果a >0,b >0,我们用√a ,√b 分别代替上式中的a ,b ,可得√ab ≤a+b 2①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通常称不等式(1)为基本不等式(basicinequality ).其中,a+b 2叫做正数a ,b 的算术平均数,√ab 叫做正数a ,b 的几何平均数.基本不等式表明: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思考:上面通过考察a 2+b 2=2ab 的特殊情形获得了基本不等式,能否直接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基本不等式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2.讲授新课1)2a b+≤特别的,如果a >0,b >0,我们用分别代替a 、b ,可得a b +≥,(a>0,b>0)2a b+≤2)2a b+≤用分析法证明:要证2a b+≥(1) 只要证 a +b ≥ (2) 要证(2),只要证 a +b -≥0 (3) 要证(3),只要证 (-)2≥0 (4) 显然,(4)是成立的.当且仅当a =b 时,(4)中的等号成立.探究1:在右图中,AB 是圆的直径,点C 是AB 上的一点,AC =a ,BC =b .过点C 作垂直于AB 的弦DE ,连接AD 、BD .2a bab +的几何解释吗? 易证Rt △A CD ∽Rt △D CB ,那么CD 2=CA ·CB 即CD =ab . 这个圆的半径为2ba +,显然,它大于或等于CD ,即ab ba ≥+2,其中当且仅当点C 与圆心重合,即a =b 时,等号成立. 2a bab +≤几何意义是“半径不小于半弦”评述:1.如果把2ba +看作是正数a 、b 的等差中项,ab 看作是正数a 、b 的等比中项,那么该定理可以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的等比中项.2. 在数学中,我们称2ba +为a 、b 的算术平均数,称ab 为a 、b 的几何平均数.本节定理还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结论并证明,锻炼了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研究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例1 已知x >0,求x +1x 的最小值.分析:求x +1x 的最小值,就是要求一个y 0(=x 0+1x ),使∀x >0,都有x +1x ≥y .观察x +1x ,发现x ∙1x =1.联系基本不等式,可以利用正数x 和1x 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关系得到y 0=2. 解:因为x >0,所以x +1x ≥2√x ∙1x =2当且仅当x =1x ,即x 2=1,x =1时,等号成立,因此所求的最小值为2.在本题的解答中,我们不仅明确了∀x >0,有x +1x ≥2,而且给出了“当且仅当x =1x ,即=1,x =1时,等号成立”,这是为了说明2是x +1x (x >0)的一个取值,想一想,当y 0<2时,x +1x =y 0成立吗?这时能说y .是x +1x (x >0)的最小值吗?例2已知x,y都是正数,求证:(1)如果积xy等于定值P,那么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2√P;S2.(2)如果和x+y等于定值S,那么当x=y时,积xy有最大值14证明:因为x,y都是正数,所以x+y≥√xy.2(1)当积xy等于定值P时,x+y≥√P,2所以x+y≥2√P,当且仅当x=y时,上式等号成立.于是,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2√P.(2)当和x+y等于定值S时,√xy≤S,2所以xy≤1S2,4S2.当且仅当x=y时,上式等号成立.于是,当x=y时,积xy有最大值14例3(1)用篱笆围一个面积为100m2的矩形菜园,当这个矩形的边长为多少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篱笆的长度是多少?(2)用一段长为36m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菜园,当这个矩形的边长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分析:(1)矩形菜园的面积是矩形的两邻边之积,于是问题转化为:矩形的邻边之积为定值,边长多大时周长最短.(2)矩形菜园的周长是矩形两邻边之和的2倍,于是问题转化为:矩形的邻边之和为定值,边长多大时面积最大.解:设矩形菜园的相邻两条边的长分别为xm,ym,篱笆的长度为2(x+y)m.(1)由已知得xy=100.由x+y2≥√xy,可得x+y≥2√xy=20,所以2(x+y)≥40,当且仅当x=y=10时,上式等号成立因此,当这个矩形菜园是边长为10m的正方形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篱笆的长度为40m.(2)由已知得2(x+y)=36,矩形菜园的面积为xym2.由√xy≤x+y2=182=9,可得xy≤81,当且仅当x=y=9时,上式等号成立.因此,当这个矩形菜园是边长为9m的正方形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81m2. 例4某工厂要建造一个长方体形无盖贮水池,其容积为4800m2,深为3m.如果池底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50元,池壁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20元,那么怎样设计水池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多少?分析:贮水池呈长方体形,它的高是3m,池底的边长没有确定.如果池底的边长确定了,那么水池的总造价也就确定了.因此,应当考察池底的边长取什么值时,水池的总造价最低. 解:设贮水池池底的相邻两条边的边长分别为xm,ym,水池的总造价为2元.根据题意,有z=150×48003+120(2×3x+2×3y)=240000+720(x+y).由容积为4800m3,可得3xy=4800,因此xy=1600.所以z ≥240000+720×2√xy ,当x =y =40时,上式等号成立,此时z =297600.所以,将贮水池的池底设计成边长为40m 的正方形时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297600元. 【设计意图】例题讲解,学以致用. 3.随堂练习1.已知a 、b 、c 都是正数,求证:(a +b )(b +c )(c +a )≥8abc 分析:对于此类题目,选择定理:ab ba ≥+2(a >0,b >0)灵活变形,可求得结果.解:∵a ,b ,c 都是正数 ∴a +b ≥2√ab >0 b +c ≥2√bc >0 c +a ≥2√ca >0∴(a +b )(b +c )(c +a )≥2√ab ·2√bc ·2√ca =8abc 即(a +b )(b +c )(c +a )≥8abc . 【设计意图】讲练结合,熟悉新知. 4.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重要不等式a 2+b 2≥2ab ;两正数a 、b 的算术平均数(a+b 2),几何平均数(√ab )及它们的关系(a+b 2≥√ab ).它们成立的条件不同,前者只要求a 、b 都是实数,而后者要求a 、b 都是正数.它们既是不等式变形的基本工具,又是求函数最值的重要工具(下一节我们将学习它们的应用).我们还可以用它们下面的等价变形来解决问题:ab ≤a 2+b 22,ab ≤(a+b 2)2.我们用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关系顺利解决了函数的一些最值问题.在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是值得重视的一种方法,但在具体求解时,应注意考查下列三个条件:(1)函数的解析式中,各项均为正数;(2)函数的解析式中,含变数的各项的和或积必须有一个为定值;(3)函数的解析式中,含变数的各项均相等,取得最值即用均值不等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值时,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教学反思:略。
《 2.2.4 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学历案-高中数学人教B版19必修第一册
《2.2.4 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学习主题为高中数学课程中的《2.2.4 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
本节课将围绕均值不等式的定义、性质及其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展开,旨在使学生掌握均值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均值不等式的概念及表达式形式。
(2)掌握均值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能够运用均值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归纳,发现均值不等式的规律。
(2)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数学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三、评价任务1. 了解学生对均值不等式概念的理解程度,能否正确表述其含义。
2. 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均值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否正确运用这些性质解决数学问题。
3.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交流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均值不等式的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等,让学生感受均值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2. 新课学习:(1)讲解均值不等式的概念及表达式形式,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2)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感受均值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归纳,发现均值不等式的规律。
3.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4.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随堂练习,检测学生对均值不等式概念及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应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均值不等式教案2(共5篇)
均值不等式教案2(共5篇)第一篇:均值不等式教案2课题:第02课时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利用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 2.了解基本不等式的推广形式。
教学重点: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教学难点:利用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学习:定理3:如果a,b,c∈R+,那么推广:a+b+c3≥abc。
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
3a1+a2+Λ+ann≥a1a2Λan。
当且仅当a1=a2=Λ=an时,等号成立。
n语言表述:n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思考:类比基本不等式,是否存在:如果a,b,c∈R+,那么a+b+c≥3abc(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呢?试证明。
二、例题分析:例1:求函数y=2x+223333(x>0)的最小值。
x解一:y=2x+31112=2x2++≥332x2⋅⋅=334∴ymin=334 xxxxx33312223解二:y=2x+≥22x⋅=26x当2x=即x=时x2xx23 ∴ymin=26⋅12=23312=26324 21的最小值。
(a-b)b上述两种做法哪种是错的?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变式训练1 若a,b∈R+且a>b,求a+由此题,你觉得在利用不等式解决这类题目时关键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如下图,把一块边长是a的正方形铁片的各角切去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再把它的边沿名着虚线折转成一个无盖方底的盒子,问切去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时,才能使盒子的容积最大?变式训练2 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定值S,试问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时,它的体积最大,求出这个最大值.由例题,我们应该更牢记一 ____ 二 _____ 三 ________,三者缺一不可。
另外,由不等号的方向也可以知道:积定____________,和定______________.三、巩固练习 1.函数y=3x+12(x>0)的最小值是()2xA.6B.66C.9D.12 2.函数y=x4(2-x2)(0<x<2)的最大值是()D.2727A.0B.1C.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掌握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应用它证明一些不等式及求函数的最值,但是在应用时,应注意定理的适用条件。
人教统编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一A版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章末综合复习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一A版第二章教案教学设计2.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案教材分析: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是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也为学生以后顺利学习基本不等式起到重要的铺垫.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课程目标1. 掌握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以及推论,能够运用其解决简单的问题.2. 进一步掌握作差、作商、综合法等比较法比较实数的大小.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测、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
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逻辑推理:不等式的证明;3.数学运算:比较多项式的大小及重要不等式的应用;4.数据分析:多项式的取值范围,许将单项式的范围之一求出,然后相加或相乘.(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将除法转化为乘法);5.数学建模:运用类比的思想有等式的基本性质猜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不等式性质及其应用.难点:不等式性质的应用.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着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例如多与少、大与小、长与短、轻与重、不超过或不少于等.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
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阅读课本37-42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2.比较两个多项式(实数)大小的方法有哪些?3.重要不等式是?4.等式的基本性质?5.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猜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新知探究1、 两个实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作差法 {a −b >0⟺a >ba −b =0⟺a =b a −b <0⟺a <b作商法{ ab >1⟺a >b ab =1⟺a =b ab <1⟺a <b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重要不等式四、典例分析、举一反三 题型一 不等式性质应用 例1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1)c a b c b a >⇒>>,( ) (2)22bc ac b a >⇒> ( ) (3)bd ac d c b a >⇒>>,( ) (4)b a cb c a >⇒>22 ( ) (5) 22b a b a >⇒> ( ) (6)22b a b a >⇒> ( ) (7) dbc ad c b a >⇒>>>>0,0 ( ) 【答案】(1)× (2) × (3)× (4)√ (5)× (6) √ (7 )×解题技巧:(不等式性质应用)可用特殊值代入验证,也可用不等式的性质推证. 跟踪训练一1、用不等号“>”或“<”填空:(1)如果a>b ,c<d ,那么a-c ______ b-d ; (2)如果a>b>0,c<d<0,那么ac______bd ; (3)如果a>b>0,那么1a 2 ______1b 2 (4)如果a>b>c>0,那么ca _______ cb【答案】(1) > (2) < (3) < (4) < 题型二 比较大小例2 (1).比较(x+2)(x+3)和(x+1)(x+4)的大小 (2).已知a >b >0,c >0,求ca >cb 。
人教A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 《基本不等式》
《2.2基本不等式2a b +≤》 教材分析:“基本不等式” 是必修1的重点内容,它是在系统学习了不等关系和不等式性质,掌握了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同时也是为了以后学习选修教材中关于不等式及其证明方法等内容作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广泛.同时本节知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2.2a b+≤;会应用此不等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值;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2a b+的证明过程; 【教学难点】 1.2a b+≤等号成立条件; 2.2a b+≤求最大值、最小值.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前面我们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得出了一类重要不等式:一般地,∀a,b ∈R ,有a 2+b 2≥2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特别地,如果a >0,b >0,我们用√a ,√b 分别代替上式中的a ,b ,可得√ab ≤a+b 2①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通常称不等式(1)为基本不等式(basic inequality ).其中,a+b 2叫做正数a ,b 的算术平均数,√ab 叫做正数a ,b 的几何平均数.基本不等式表明: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思考: 上面通过考察a 2+b 2=2ab 的特殊情形获得了基本不等式,能否直接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基本不等式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2.讲授新课1)2a b+≤特别的,如果a >0,b >0,我们用分别代替a 、b ,可得a b +≥,(a>0,b>0)2a b+≤2)2a b+≤ 用分析法证明:要证2a b+≥ (1) 只要证 a +b ≥ (2) 要证(2),只要证 a +b - ≥0 (3)要证(3),只要证 ( - )2≥0 (4) 显然,(4)是成立的.当且仅当a =b 时,(4)中的等号成立.探究1: 在右图中,AB 是圆的直径,点C 是AB 上的一点,AC =a ,BC =b .过点C 作垂直于AB 的弦DE ,连接AD 、BD .你能利用这个图形得出基本不等式2a bab +≤的几何解释吗? 易证Rt △A CD ∽Rt △D CB ,那么CD 2=CA ·CB 即CD =ab .这个圆的半径为2ba +,显然,它大于或等于CD ,即ab ba ≥+2,其中当且仅当点C 与圆心重合,即a =b 时,等号成立. 因此:基本不等式2a bab +≤几何意义是“半径不小于半弦” 评述:1.如果把2ba +看作是正数a 、b 的等差中项,ab 看作是正数a 、b 的等比中项,那么该定理可以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的等比中项.2. 在数学中,我们称2ba +为a 、b 的算术平均数,称ab 为a 、b 的几何平均数.本节定理还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结论并证明,锻炼了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研究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例1 已知x >0,求x +1x 的最小值.分析:求x +1x 的最小值,就是要求一个y 0(=x 0+1x ),使∀x >0,都有x +1x ≥y .观察x +1x ,发现x ∙1x =1.联系基本不等式,可以利用正数x 和1x 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关系得到y 0=2. 解:因为x >0,所以x +1x ≥2√x ∙1x =2当且仅当x = 1x,即x 2=1,x =1时,等号成立,因此所求的最小值为2.在本题的解答中,我们不仅明确了∀x >0,有x +1x ≥2,而且给出了“当且仅当x =1x ,即=1,x =1时,等号成立”,这是为了说明2是x +1x(x >0)的一个取值,想一想,当y 0<2时,x +1x=y 0成立吗?这时能说y .是x +1x (x >0)的最小值吗?例2 已知x ,y 都是正数,求证:(1)如果积xy 等于定值P ,那么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2√P ; (2)如果和x +y 等于定值S ,那么当x =y 时,积xy 有最大值14S 2.证明:因为x ,y 都是正数,所以x+y 2≥√xy .(1)当积xy 等于定值P 时,x+y 2≥√P ,所以x +y ≥2√P ,当且仅当x =y 时,上式等号成立.于是,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2√P . (2)当和x +y 等于定值S 时,√xy ≤S2,所以xy ≤14S 2,当且仅当x =y 时,上式等号成立.于是,当x =y 时,积xy 有最大值14S 2.例3 (1)用篱笆围一个面积为100m 2的矩形菜园,当这个矩形的边长为多少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篱笆的长度是多少?(2)用一段长为36m 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菜园,当这个矩形的边长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分析:(1)矩形菜园的面积是矩形的两邻边之积,于是问题转化为:矩形的邻边之积为定值,边长多大时周长最短.(2)矩形菜园的周长是矩形两邻边之和的2倍,于是问题转化为:矩形的邻边之和为定值,边长多大时面积最大.解:设矩形菜园的相邻两条边的长分别为xm,ym,篱笆的长度为2(x+y)m.(1)由已知得xy=100.由x+y2≥√xy,可得x+y≥2√xy=20,所以2(x+y)≥40,当且仅当x=y=10时,上式等号成立因此,当这个矩形菜园是边长为10m的正方形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篱笆的长度为40m.(2)由已知得2(x+y)=36,矩形菜园的面积为xy m2.由√xy≤x+y2=182=9,可得xy≤81,当且仅当x=y=9时,上式等号成立.因此,当这个矩形菜园是边长为9m的正方形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81m2. 例4某工厂要建造一个长方体形无盖贮水池,其容积为4800m2,深为3m.如果池底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50元,池壁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20元,那么怎样设计水池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多少?分析:贮水池呈长方体形,它的高是3m,池底的边长没有确定.如果池底的边长确定了,那么水池的总造价也就确定了.因此,应当考察池底的边长取什么值时,水池的总造价最低.解:设贮水池池底的相邻两条边的边长分别为xm ,ym ,水池的总造价为2元.根据题意,有z =150×48003+120(2×3x +2×3y )=240000+720(x +y ).由容积为4800m 3,可得3xy =4800,因此xy =1600.所以z ≥240000+720×2√xy ,当x =y =40时,上式等号成立,此时z =297600.所以,将贮水池的池底设计成边长为40m 的正方形时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297600元. 【设计意图】例题讲解,学以致用. 3.随堂练习1.已知a 、b 、c 都是正数,求证:(a +b )(b +c )(c +a )≥8abc 分析:对于此类题目,选择定理:ab ba ≥+2(a >0,b >0)灵活变形,可求得结果. 解:∵a ,b ,c 都是正数 ∴a +b ≥2√ab >0 b +c ≥2√bc >0 c +a ≥2√ca >0∴(a +b )(b +c )(c +a )≥2√ab ·2√bc ·2√ca =8abc 即(a +b )(b +c )(c +a )≥8abc . 【设计意图】讲练结合,熟悉新知. 4.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重要不等式a 2+b 2≥2ab ;两正数a 、b 的算术平均数(a+b 2),几何平均数(√ab )及它们的关系(a+b 2≥√ab ).它们成立的条件不同,前者只要求a 、b 都是实数,而后者要求a 、b 都是正数.它们既是不等式变形的基本工具,又是求函数最值的重要工具(下一节我们将学习它们的应用).我们还可以用它们下面的等价变形来解决问题:ab ≤a2+b22,ab≤(a+b2)2.我们用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关系顺利解决了函数的一些最值问题.在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是值得重视的一种方法,但在具体求解时,应注意考查下列三个条件:(1)函数的解析式中,各项均为正数;(2)函数的解析式中,含变数的各项的和或积必须有一个为定值;(3)函数的解析式中,含变数的各项均相等,取得最值即用均值不等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值时,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教学反思:略。
高中数学均值不等式教案
高中数学均值不等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均值不等式的定义及性质;
2. 掌握均值不等式的应用方法;
3. 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2. 锻炼解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熟练掌握均值不等式的条件;
2. 熟练掌握均值不等式的应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目引入均值不等式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讲解均值不等式的定义及性质,并通过例题讲解均值不等式的应用方法。
3. 操练:让学生练习一些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尝试更加复杂的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5. 总结: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均值不等式在解题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相关习题;
2. 拓展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但要求学生掌握均值不等式在解题中的应用方法,需要不断练习和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均值不等式教案
均值不等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均值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2) 掌握均值不等式的推导过程;(3) 能够应用均值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不等式、代数运算和图形分析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均值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2. 理解均值不等式的推导过程;3. 能够灵活运用均值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均值不等式的推导过程;2. 能够灵活运用均值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之间有什么关系?(2) 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是否一定大于等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2. 学习新知(1) 学习均值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习根据均值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推导和运用。
3. 巩固练习(1) 练习通过均值不等式证明一些不等式关系。
4. 拓展应用(1) 通过应用实际问题,将均值不等式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总结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均值不等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2. 对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2. 自主寻找一些实际问题,并用均值不等式解决问题;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均值不等式教案
均值不等式教案教案标题:均值不等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均值不等式的概念和应用。
2. 掌握均值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3. 能够灵活运用均值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问:在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大于等于几何平均数?请举例说明。
讲解(15分钟):1. 介绍均值不等式的定义:对于任意非负实数 a 和 b,有以下不等式成立:√(ab) ≤ (a+b)/2。
2. 解释均值不等式的意义和应用:均值不等式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以及在一些特定情况下的应用。
3. 讲解均值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使用平方差公式和二次函数的性质,可以证明均值不等式的成立。
示范(15分钟):1. 给出一个例子,如求证:对于任意正实数 a 和 b,有以下不等式成立:√(ab) ≤ (a+b)/2。
2. 使用平方差公式展开并化简左右两边,然后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证明。
3. 引导学生一起参与证明过程,让他们理解证明的思路和方法。
练习(15分钟):1. 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利用均值不等式解决问题。
2. 练习题可以包括求证不等式、比较大小关系、求最值等多种类型的问题。
3. 鼓励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中完成练习,并相互讨论和交流解题思路。
总结(5分钟):1. 总结均值不等式的定义和应用。
2. 强调均值不等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均值不等式。
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作为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均值不等式解决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和思路。
拓展:1. 引导学生探究其他类型的均值不等式,如柯西-施瓦茨不等式、夹逼准则等。
2. 鼓励学生在数学竞赛或研究中应用均值不等式,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一册(必修1):第二课时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学案
第二课时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课标要求素养要求1.进一步熟练掌握基本不等式,能够通过拼凑、变形等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2.能够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习掌握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重点提升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素养.教材知识探究(1)某养殖场要用10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的鸡舍,怎样设计才能使鸡舍面积最大?(2)某农场主想用篱笆围成一个10 000平方米的矩形农场,怎样设计才能使所用篱笆最省呢?问题实例中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求解?提示这两个都是求最值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矩形周长一定,即长x与宽y的和一定,求xy的最大值,xy≤⎝⎛⎭⎪⎫x+y22=252=625,即鸡舍为正方形,长与宽各为25米时鸡舍面积最大.第二个问题是矩形面积一定,求矩形长x与宽y之和最小问题,x+y≥2xy=210 000=200,当且仅当x=y=100时,即当农场为正方形,边长为100米时,所用篱笆最省.1.基本不等式与最大(小)值 口诀: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两个正数的和为常数时,它们的积有最大值;两个正数的积为常数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1)已知x ,y 都是正数,如果和x +y 等于定值S ,那么当x =y 时,积xy 有最大值14S 2.(2)已知x ,y 都是正数,如果积xy 等于定值P ,那么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2.基本不等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是解决最大(小)值问题的有力工具.教材拓展补遗『微判断』1.对于实数a ,b ,若a +b 为定值,则ab 有最大值.(×) 提示 a ,b 为正实数.2.对于实数a ,b ,若ab 为定值,则a +b 有最小值.(×) 提示 a ,b 为正实数.3.若x >2,则x +1x 的最小值为2.(×)提示 当且仅当x =1时才能取得最小值,但x >2. 『微训练』1.已知正数a ,b 满足ab =10,则a +b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解 析』 a +b ≥2ab =210,当且仅当a =b =10时等号成立. 『答 案』 2102.已知m ,n ∈R ,m 2+n 2=100,则mn 的最大值是________.『解 析』 由m 2+n 2≥2mn ,∴mn ≤m 2+n 22=50.当且仅当m =n =±52时等号成立.『答 案』 50 『微思考』1.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提示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应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2.已知x,y为正数,且1x+4y=1,求x+y的最小值.下面是某同学的解题过程:解:因为x>0,y>0,所以1=1x+4y≥2×2xy=4xy,所以xy≥4.从而x+y≥2xy≥2×4=8.故x+y的最小值为8.请分析上面解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解这个同学的解法是错误的.理由如下:上述解法中连续使用两次基本不等式,但这两个不等式中的等号不能同时成立.第一个不等式当且仅当1x =4y=12,即x=2,y=8时,等号成立;第二个不等式当且仅当x=y时,等号成立,因此x+y不能等于8.正解∵x>0,y>0,1x+4y=1,∴x+y=(x+y)⎝⎛⎭⎪⎫1x+4y=1+yx+4xy+4=yx+4xy+5≥2·yx·4xy+5=9,当且仅当⎩⎪⎨⎪⎧1x+4y=1,yx=4xy,即x=3,y=6时,等号成立.故x+y的最小值为9.题型一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注意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且等号能否取得『例1』(1)已知x>2,求x+4x-2的最小值;(2)已知2x+2y=1,(x>0,y>0),求x+y的最小值.解(1)∵x>2,∴x-2>0,∴x +4x -2=x -2+4x -2+2≥2(x -2)·4x -2+2=6,当且仅当x -2=4x -2,即x =4时,等号成立. ∴x +4x -2的最小值为6. (2)∵x >0,y >0,∴x +y =(x +y )·⎝ ⎛⎭⎪⎫2x +2y =4+2⎝ ⎛⎭⎪⎫x y +y x ≥4+4x y ·y x =8.当且仅当x y =yx ,即x =y =4时取等号,x +y 的最小值为8. 规律方法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策略『训练1』 (1)若x <0,求12x +3x 的最大值; (2)设x >0,y >0,且2x +8y =xy ,求x +y 的最小值. 解 (1)因为x <0,所以12x +3x =-⎣⎢⎡⎦⎥⎤⎝ ⎛⎭⎪⎫-12x +(-3x )≤-2⎝ ⎛⎭⎪⎫-12x ·(-3x )=-12,当且仅当-12x =-3x ,即x =-2时等号成立,所以12x+3x 的最大值为-12. (2)法一 由2x +8y -xy =0,得y (x -8)=2x . ∵x >0,y >0,∴x -8>0,y =2x x -8, ∴x +y =x +2xx -8=x +(2x -16)+16x -8=(x -8)+16x -8+10≥2(x -8)×16x -8+10=18.当且仅当x -8=16x -8,即x =12时,等号成立. ∴x +y 的最小值是18.法二 由2x +8y =xy 及x >0,y >0,得8x +2y =1. ∴x +y =(x +y )⎝ ⎛⎭⎪⎫8x +2y=8y x +2xy +10≥28y x ·2xy +10=18.当且仅当8y x =2xy ,即x =2y =12时等号成立. ∴x +y 的最小值是18.题型二 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例2』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计划在一楼区内建造一个长方形公园ABCD ,公园由长方形A 1B 1C 1D 1的休闲区和环公园人行道(阴影部分)组成.已知休闲区A 1B 1C 1D 1的面积为4 000平方米,人行道的宽分别为4米和10米(如图所示).(1)若设休闲区的长和宽的比A 1B 1B 1C 1=x (x >1),求公园ABCD 所占面积y 关于x 的函数的『解 析』式;(2)要使公园所占面积最小,则休闲区A 1B 1C 1D 1的长和宽该如何设计? 解 (1)设休闲区的宽为a 米,则长为ax 米,由a 2x =4 000,得a =2010x. 则y =(a +8)(ax +20)=a 2x +(8x +20)a +160=4 000+(8x +20)·2010x +160=8010⎝⎛⎭⎪⎫2x +5x +4 160(x >1).(2)8010⎝ ⎛⎭⎪⎫2x +5x +4 160≥8010×22x ×5x+4 160=1 600+4 160=5 760.当且仅当2x =5x,即x =2.5时,等号成立,此时a =40,ax =100. 所以要使公园所占面积最小,休闲区A 1B 1C 1D 1应设计为长100米,宽40米. 规律方法 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解实际问题时,首先审清题意,然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数学知识(函数及不等式性质等)解决问题.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此类问题时,应按如下步骤进行:(1)先理解题意,设变量.设变量时一般把要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变量定为函数. (2)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把实际问题抽象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3)在定义域内,求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4)正确写出『答 案』.『训练2』 某食品厂定期购买面粉,已知该厂每天需用面粉6吨,每吨面粉的价格1 800元,面粉的保管费及其他费用为平均每吨每天3元,购买面粉每次需支付运费900元.求该厂多少天购买一次面粉,才能使平均每天所支付的总费用最少?解 设该厂每x 天购买一次面粉,其购买量为6x 吨. 由题意可知,面粉的保管等其他费用为3×『6x +6(x -1)+6(x -2)+…+6×1』=9x (x +1). 设平均每天所支付的总费用为y 1元,则y 1=1x 『9x (x +1)+900』+6×1 800=9x +900x +10 809≥29x ·900x +10 809=10 989(元),当且仅当9x =900x ,即x =10时,等号成立.所以该厂每10天购买一次面粉,才能使平均每天所支付的总费用最少. 题型三 基本不等式的综合应用基本不等式应用的关键是获得定值的条件,解题时需灵活的选择方法 『探究1』 已知x >0,y >0且1x +9y =1,则x +y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 析』 法一 (1的代换): 因为1x +9y =1,所以x +y =(x +y )·⎝ ⎛⎭⎪⎫1x +9y =10+y x +9x y . 因为x >0,y >0,所以y x +9xy ≥2y x ·9xy =6,当且仅当y x =9xy ,即y =3x ①时,取“=”. 又1x +9y=1,② 解①②可得x =4,y =12.所以当x =4,y =12时,x +y 的最小值是16. 法二 (消元法):由1x +9y =1,得x =yy -9.因为x >0,y >0,所以y >9. 所以x +y =y y -9+y =y +y -9+9y -9=y +9y -9+1=(y -9)+9y -9+10. 因为y >9,所以y -9>0, 所以(y -9)+9y -9≥2(y -9)·9y -9=6.当且仅当y -9=9y -9,即y =12时,取“=”,此时x =4,所以当x =4,y =12时,x +y 的最小值是16. 法三 (构造定值):因为x >0,y >0,且1x +9y =1, 所以x >1,y >9.由1x +9y =1,得y +9x =xyxy -9x -y +9-9=0(x -1)(y -9)=9(定值).所以x +y =(x -1)+(y -9)+10≥2(x -1)(y -9)+10=2×3+10=16.当且仅当x -1=y -9=3,即x =4,y =12时取等号,所以x +y 的最小值是16. 『答 案』 16『探究2』 已知正数x ,y 满足x +y =1,则4x +2+1y +1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 析』 正数x ,y 满足x +y =1, 即有(x +2)+(y +1)=4,则4x +2+1y +1=14『(x +2)+(y +1)』⎝⎛⎭⎪⎫4x +2+1y +1 =14⎣⎢⎢⎡⎦⎥⎥⎤5+x +2y +1+4(y +1)x +2≥14⎣⎢⎢⎡⎦⎥⎥⎤5+2x +2y +1·4(y +1)x +2=14×(5+4)=94,当且仅当x =2y =23时,取得最小值94. 『答 案』 94『探究3』 已知a >0,b >0,若不等式2a +1b ≥m2a +b 恒成立,则m 的最大值等于( ) A.10 B.9 C.8D.7『解 析』 因为a >0,b >0,所以2a +b >0,所以要使2a +1b ≥m2a +b恒成立,只需m ≤(2a +b )⎝ ⎛⎭⎪⎫2a +1b 恒成立,而(2a +b )⎝ ⎛⎭⎪⎫2a +1b =4+2a b +2b a +1≥5+4=9,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所以m ≤9. 『答 案』 B规律方法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条件最值的常用方法(1)“1”的代换:利用已知的条件或将已知条件变形得到含“1”的式子,将“1”代入后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2)构造法:①构造不等式:利用ab ≤⎝⎛⎭⎪⎫a +b 22,将式子转化为含ab 或a +b 的不等式,将ab ,(a +b )作为整体解出范围;②构造定值:结合已知条件对要求的代数式变形,构造出和或积的定值,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3)函数法:若利用基本不等式时等号取不到,则无法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则可将要求的式子看成一个函数求最值.『训练3』 (1)已知2a +b =1,a >0,b >0,则1a +1b 的最小值是( ) A.2 2 B.3-2 2 C.3+2 2D.3+ 2(2)已知a ,b ,c 都是正数,且a +2b +c =1,则1a +1b +1c 的最小值是( ) A.3+2 2 B.3-2 2 C.6-4 2D.6+4 2(3)求x (m -x )(0<x <m )的最大值.(1)『解 析』 1a +1b =(2a +b )⎝ ⎛⎭⎪⎫1a +1b =3+b a +2a b ≥3+2b a ·2ab =3+2 2.当且仅当b a =2a b ,即a =1-22,b =2-1时,等号成立.∴1a +1b 的最小值是3+2 2.『答案』 C(2)『解析』1a+1b+1c=⎝⎛⎭⎪⎫1a+1b+1c(a+2b+c)=4+2ba+ca+ab+cb+ac+2bc≥4+22ba·ab+2 ca·ac+2 cb·2bc=6+42,当且仅当2ba=ab,ca=ac,cb=2bc时,等号成立,即a2=c2=2b2时,等号成立.『答案』 D(3)解∵0<x<m,∴x>0,m-x>0.∴x(m-x)≤⎝⎛⎭⎪⎫x+m-x22=m24.当且仅当x=m-x时,即x=m2时,x(m-x)(0<x<m)取最大值m24.一、素养落地1.通过运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函数的最值,培养数学运算及逻辑推理素养,通过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提升数学建模素养.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1)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要把握下列三个条件:①“一正”——各项为正数;②“二定”——“和”或“积”为定值;③“三相等”——等号一定能取到.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关键是获得定值条件,解题时应对照已知和欲求的式子运用适当的“拆项、添项、配凑、变形”等方法创建应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3)在求最值的一些问题中,有时看起来可以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但由于其中的等号取不到,所以运用基本不等式得到的结果往往是错误的,这时通常可以借助函数y =x +p x (p >0)的图象求得函数的最值.二、素养训练1.当x >0时,12x +4x 的最小值为( )A.4B.8C.8 3D.16『解 析』 ∵x >0,∴12x >0,4x >0.∴12x +4x ≥212x ·4x =8 3. 当且仅当12x =4x ,即x =3时取最小值83,∴当x >0时,12x +4x 的最小值为8 3.『答 案』 C2.已知x >-2,则x +1x +2的最小值为( ) A.-12B.-1C.2D.0『解 析』 因为x >-2,∴x +1x +2=x +2+1x +2-2≥2-2=0,当且仅当x =-1时“=”成立.『答 案』 D3.已知4x +a x (x >0,a >0)在x =3时取得最小值,则a =________.『解 析』 4x +a x ≥24x ·a x =4a . 当且仅当4x =a x ,即4x 2=a 时等号成立.由题意得a =4×32=36.『答 案』 364.某工厂第一年的产量为A ,第二年的增长率为a ,第三年的增长率为b ,则这两年的平均增长率x 与增长率的平均值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解 析』 由题意得(1+x )2=(1+a )(1+b ),所以1+x =(1+a )(1+b )≤1+a +1+b 2=1+a +b 2, 所以x ≤a +b 2,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答 案』 x ≤a +b 25.已知正数x ,y 满足8x +1y =1,求x +2y 的最小值.解 ∵x >0,y >0,8x +1y =1,∴x +2y =⎝ ⎛⎭⎪⎫8x +1y (x +2y )=10+x y +16y x ≥10+2x y ·16y x =18, 当且仅当⎩⎪⎨⎪⎧8x +1y =1,x y =16y x,即⎩⎪⎨⎪⎧x =12,y =3时,等号成立,故当x =12,y =3时,x +2y 的最小值为18.。
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教学设计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看似复杂,其实挺简单的数学话题——均值不等式。
别担心,我不是要让你们头疼,只是想让大家轻松地了解这个有趣的概念。
说到均值不等式,首先要明白它是啥。
简单来说,它就像是数学界的“公平游戏”,告诉我们不同的平均数之间的关系。
你们有没有发现,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均值的影子?比如,吃饭的时候,大家点的菜,最后账单一分,大家心里都算得明明白白的,这就是个平均数的例子啊!2. 均值不等式的基础2.1 什么是均值不等式?那么,什么是均值不等式呢?很简单,均值不等式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把一些数相加,算出平均值后,再和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比较,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
比如说,如果你们有三个数字,像是3、5、7,算出平均数是5。
而这时候,你会发现5比3和7都要“处于中间”,这就是均值不等式的妙处。
它好比说,你这碗汤太咸了,得加点水,才能让味道更均衡。
2.2 均值不等式的种类均值不等式也分几种,比如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就像是我们平时算的平均分,而几何平均数就有点像魔法了,它可以用来处理一些指数关系。
举个例子,如果你有两个数,想算它们的几何平均数,你就得先把它们相乘,然后开方。
这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实际上,它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些数的关系,就像在跟朋友聊天,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一样。
3. 均值不等式的应用3.1 生活中的应用均值不等式可不止是在数学书上见到的概念,生活中到处都能用得上。
比如在购物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考虑性价比,也就是用价格和质量的“平均”来判断哪个商品更划算。
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活也变得更简单、更方便了,买东西也不至于像头猪一样乱撞。
还有啊,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用到均值不等式,来帮助我们分配时间和资源。
3.2 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中,如何将均值不等式生动地传达给学生呢?首先,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如用大家喜欢的游戏来做比喻,告诉他们在游戏中,获取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整体的表现。
新人教A版必修一 2.2 基本不等式 课件(49张)
a
b
值.
【解析】因为m=b+ 1 ,n=a+ 1 ,
a
b
所以m+n=b+ 1 +a+ 1 .
ab
由ab=4,那么b= 4 ,所以b+ 1 +a+ 1
a
ab
= 4 1 a a 5a 5 2 5a 5 =5,当且仅当 5a 5 即a=2
a a 4 4 a 4a
4a
时取等号.所以m+n的最小值是5.
2
2
学号
【思维·引】先对式子变形,凑定值后再利用均值不 等式求最值.
【解析】(1)因为x>2,所以x-2>0,所以x+ 1 =x-2+
x2
x
1
2
+2≥
2
(x 2)( 1 ) +2=4,
x2
所以当且仅当x-2= 1 (x>2),
x2
即x=3时,x+ 1 的最小值为4.
x2
(2)因为0<x< 1 ,所以1-2x>0,所以 1 x(1-2x)= 1 ×
号,当a,b都小于0时,B,C错误;对于D项,因为
ab>0,所以
b a
,a b
0,所以
b a
a b
2
b a 2 .
ab
2.选C.因为a>0,根据均值不等式 ab a b ,当且仅
2
当a=b时等号成立,故a+1≥2 a 中等号成立当且仅当
a=1.
【内化·悟】 1.使用均值不等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提示:a>0,b>0. 2.均值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a=b
均值不等式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新教案)
教学设计.均值不等式整体设计教学分析均值不等式也称基本不等式.本节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均值不等式的代数意义,几何的直观解释以及均值不等式的证明和应用.本节教材上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给出均值不等式及证明,在思考与讨论过渡下,给出均值不等式的一个几何直观解释,以加深学生对均值不等式的理解.教材用作差配方法证明均值不等式.作差配方法是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在整个不等式的教学中都要贯彻这一重要方法.在解题中要让学生注意使用均值不等式的条件,并掌握基本技能.一般说来,“见和想积,拆低次,凑积为定值,则和有最小值;见积想和,拆高次,凑和为定值,则积有最大值”.本节的《新课标》要求是:探索并了解均值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均值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问题.从历年的高考来看,均值不等式是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它的应用范围几乎涉及高中数学的所有章节,且常考常新,大多是大小判断、求最值、求取值范围等.不等式的证明是将来进入大学不可缺少的技能,同时也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题型广泛,涉及面广,证法灵活,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因而成为历届高考中的热点.几乎所有地区的高考题都能觅到它的踪影.书中练习、和习题都是基本题,要求全做.鉴于均值不等式的特殊作用,因此本节设计为课时完成,但仅限于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不涉及高难度的技巧.第一课时重在均值不等式的探究,第二课时重在均值不等式的灵活运用.且在教学中,将本节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一起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建立均值不等式与不等式+≥的联系.三维目标.通过本节探究,使学生学会推导并掌握均值不等式,理解这个均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通过对均值不等式的不同形式应用的研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探索的态度,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思维习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均值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的证明过程;用不等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值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值不等式≥等号成立条件的运用,应用均值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导入新课思路.(直接引入)像教材那样,直接给出均值定理,然后引导学生利用上节课的基本性质来探究它的证明方法.因为有了上两节的不等式的探究学习,因此这样引入虽然直白却也是顺其自然.思路.(情境导入)教师自制风车,让学生把教师自制的风车转起来,这是学生小时候玩过的得意玩具;手持风车把手,来了一个°的旋转,不但风车转得漂亮,课堂气氛也活跃,学生在紧张的课堂氛围中马上变得自然和谐,情境引入达到高潮,此时教师再提出问题.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错误!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均值定理的内容,或直接用多媒体给出.点拨学生利用上两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证明,这点学生会很容易做到,只需作差配方即可.接着让学生明确,这个结论就是均值不等式,也叫基本不等式.其中,任意两个正实数、的叫做数、的算术平均值,数叫做、的几何平均值.均值定理可以表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值大于或等于它的几何平均值.强调这个结论的重要性,在证明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时有着广泛的应用,是高考的一个热点.可以通过反例或特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个结论成立的条件,、必须是正数,等号成立当且仅当=,以加深学生对此结论的理解,为后面求最值时的“一正二定三相等”打下基础.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对均值不等式两边平方,则很容易得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结论.一般地,如果、∈,那么+≥(当且仅当=时取“=”)也可让学生重新证明这个结论:∵+-=(-),当≠时,有(-)>.当=时,有(-)=,所以(-)≥,即+≥.这个不等式对任意实数,恒成立,是一个很重要的不等式,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注意公式的结构形式,成立的条件是、为实数,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当且仅当=时成立.“当且仅当”即指充要条件.下面我们对均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作进一步探究.如图,是圆的直径,点是上一点,=,=.过点作垂直于的弦′,连结、.你能利用这个图形得出均值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吗?图(本节课开展到这里,学生从均值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中已体会到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对均值不等式也已经很熟悉,这就具备了探究这个问题的知识与情感基础)这个图形是我们在初中非常熟悉的一个重要图形.容易证明△∽△.所以可得=.或由射影定理也可得到=.从图中我们可直观地看到表示的是半弦长,表示的是半径长.由于半弦长不大于半径,即小于或等于圆的半径,用不等式表示为:≥.显然,上述不等式当且仅当点与圆心重合,即当=时,等号成立.还应让学生熟悉均值不等式的其他变形式.如若、∈+,则≤,当且仅当=时,式中等号成立.好多书上就把它称为基本不等式.在同样条件下还可写成:+≥或≤+等.讨论结果:()()略.()均值不等式的几何解释是:半径不小于半弦长.()若、∈+,则≤,当且仅当=时,式中等号成立;若、∈+,则+≥,当且仅当=时,式中等号成立;若、∈,则+≥,当且仅当=时,式中等号成立.(\\(应用示例))例(教材本节例)活动:本例是均值不等式的简单应用,教师点拨学生证明时注意式中成立的条件,本例中的和相当于均值不等式中的、.因此必须有,∈+.点评:初用均值不等式,学生往往容易忽视不等式成立的条件,点拨学生注意,只要使用均值定理,马上先想到条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例已知(+)(+)>(+),求证:+≥.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题目中的条件与结论.本题结论中,注意与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故此题应从已知条件出发,经过变形,说明与为正数开始证题.证明:∵(+)(+)>(+),∴+++>+.∴-+->.∴(-)-(-)>.∴(-)(-)>,即-与-同号.∴与均为正数.∴+≥=(当且仅当=时取“=”).∴+≥.点评:本题通过对已知条件变形,恰当地因式分解,从讨论因式乘积的符号来判断与是正还是负,是我们今后解题中常用的方法.例若>>,=,=(+),=,则().<<.<<.<<.<<活动:这是均值不等式及其变形式的典型应用.根据、、三个式子的结构特点,应考虑利用均值不等式,再运用函数=的单调性.答案:解析:∵>>,∴>>.∴(+)>·,即>.又∵>,∴>=(+).∴>.故<<.点评:应准确理解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创造性地应用均值不等式.例(教材本节例)活动: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根据题意在()中,矩形的长与宽的积是一个常数,求长与宽的和的两倍的最小值;在()中,矩形的长与宽的和的两倍是一个常数,求长与宽的积的最大值.联想到均值不等式的两边恰是两个正数的和与积,因此建立均值不等式的数学模型.点评:本例也可用函数模型解决,课后可让学生试一试.这里用均值不等式来解,一是说明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二是说明这种方法的快捷.解完本例后,让学生领悟到:两个正数的积为常数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两个正数的和为常数时,它们的积有最大值.简单地说就是:在应用这个结论求最值时应把握“一正、二定、三相等”.正是正数,定是定值,相等是能取到等号.(\\(知能训练)).“=”是“对任意的正数+≥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若正数、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答案:.解析:一方面,当=时,对任意的正数,有+=+≥;另一方面,对任意正数,都有+≥,只要+≥≥,即得≥..[,+∞)解法一:令=(>),由=++≥+,得≥+,解得≥,即≥,故≥.解法二:由已知得-=+,(-)=+,∴=(>).∴=·=[(-)+]=++=-++=-++≥+=.当且仅当-=时取等号,即==时,的最小值为.∴的取值范围是[,+∞).点评:此题较全面地考查了均值不等式的应用及不等式的解法与运算能力.通过思考+与的关系联想到均值不等式,或建立在函数思想上,求函数的值域.由于视角的不同,有多种方法,以上仅是其中的两种解法.(\\(课堂小结)).由学生自己理顺整合本节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方法?有哪些收获?.教师强调,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重要不等式+≥;两正数、的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及它们的关系(≥).两关系式成立的条件不同,前者只要求、都是实数,而后者要求、都是正数.它们既是不等式变形的基本工具,又是求函数最值的重要工具.(\\(作业))习题—2A组,.习题—组,.设计感想.本节设计突出重点.均值不等式的功能在于求最值,这是本节的重点,要牢牢地抓住.但使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最值时要注意:①,都是正数;②积(或和+)为定值;③与必须能够相等..本节课我们探究了均值不等式,拓展了我们的视野;证明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设计中加强了证明不等式的题量,但难度并不大,重在让学生体会方法.将解题思路转化为解题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谈思路可能头头是道,具体求解却可能会处处碰壁,消除思路与求解的差异,要靠探究,在探究中不断更新,在探究中逐步完善.(设计者:郑吉星)第课时导入新课思路.(复习导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我们探究的重要结果:一是如果,∈,那么+≥(当且仅当=时取“=”);二是均值不等式:如果,是正数,那么≥(当且仅当=时取“=”).在这个不等式中,为,的算术平均数,为,的几何平均数,这样均值不等式就有了几何意义:半弦长不大于半径.+≥与≥成立的条件是不同的,前者只要求,都是实数,而后者要求,都是正数.本节课我们进一步探究均值不等式的应用.由此展开新课.思路.(直接导入)通过上节课+≥(、∈)与≥(>,>)的探究证明,我们熟悉了不等式的一些证明方法.本节课我们进一步领悟不等式的证明思路、方法,进一步熟悉利用均值不等式解决函数的最值问题的思路.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从而展开新课.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错误!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的均值不等式,以及均值不等式与+≥的联系.给出了均值不等式的一个几何直观解释.均值不等式与+≥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对这两个重要不等式,要明确它们成立的条件是不同的.后者成立的条件是与都为实数,并且与都为实数是不等式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而前者成立的条件是与都为正实数,并且与都为正数是不等式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如=,=,仍然能使≥成立.两个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都是=,故=是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在使用“和为常数,积有最大值”和“积为常数,和有最小值”这两个结论时,应把握“一正、二定、三相等”.当条件不完全具备时,应创造条件.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均值不等式的应用.讨论结果:()()略.()应注意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即把握好“一正,二定,三相等”.(\\(应用示例))例(教材本节例)活动:本例是求函数的最值.教师引导学生将()变形,注意观察代数式中可否出现和或积的定值.本例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教师给予适当点拨.点评:解完本例后,让学生反思并领悟在求函数最值时,如何使用均值不等式的条件,并掌握基本技能.例()已知<,求函数=-+的最大值;()已知、为实数,求函数=(-)+(-)的最小值.活动:()因为-<,所以首先要“调整”符号.又(-)·不是常数,所以应对-进行拆(添)项“配凑”.()从函数解析式的特点看,本题可化为关于的二次函数,再通过配方法求其最小值.但若注意到(-)+(-)为定值,则用变形不等式≥()更简捷.解:()∵<,∴->.∴=-+=-(-+)+≤-+=.当且仅当-=,即=时,上式等号成立.∴当=时,=.()∵=(-)+(-)=(-)+(-)≥[]=,当且仅当-=-,即=时,上式等号成立.∴当=时,=.点评:若、∈+,+=,=.若为定值,则当且仅当=时,的值最小;如果为定值,则当且仅当=时,的值最大.简称“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从本例的解答可以看出,求最值时往往需要拆(添)项,其目的是创设应用均值不等式的情境和使等号成立的条件,即满足“一正,二定,三相等”的要求.方法一:以、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直线方程为+=,设例当>-时,求函数()=的值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的分子、分母特点,可作如下变形:()===++-.这样就可以应用均值不等式了.解:∵>-,∴+>.∴()===++-≥-=-,当且仅当(+)=时,即=-时取“=”.另一解=--<-(舍去),故函数值域为[-,+∞).点评:本题解法具有典型性,解后教师引导学生领悟反思.这种求值域的题目,在“函数”一章中我们接触较多,其常用方法有单调性、图象法,还有判别式法.利用判别式法不仅计算量大,而且极易因忽视某些条件而出错.本例给出了用均值不等式法求值域的方法,既简单又不易出错.但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①各项均为正数;②和或积有一个为定值;③等号一定取到,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例设<<,求函数()=的最大值,并求相应的值.试问<<时,原函数()有没有最大值?<≤时,()有没有最大值?若有,请你求出来;若没有,请你说明理由.活动:对本例中的函数可变形为()=,根号内是我们熟悉的二次函数,完全可以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方法解决,这种方法学生很熟悉.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解,让学生自己探究,教师可适时地点拨.解:∵<<,∴->.∴()=≤=,当且仅当=-,即=时取“=”.∴函数()的最大值为,此时=.又()==,∴当<<时,()递增;当>时,()递减.∴当<<时,原函数()没有最大值.当<≤时,有最大值(),即()=.点评:通过本例再次加深对均值不等式条件的理解.体会不等式的功能在于“和与积”的互化,构造均值不等式,解题的技巧是拆(添)项或配凑因式.(\\(知能训练)).函数()=的最大值为()..求函数=+(>)的最小值,以及此时的值..已知、∈+,且+-=,求+的最小值.答案:.解析:当=时,()=;当>时,()==≤,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解:∵>,∴+≥·=,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当=时,+的值最小,最小值是..解:由+-=得(-)=.∵>,>,∴->.∴+=+=-++≥+=,当且仅当-=,即=时,+取最小值.(\\(课堂小结)).由学生归纳整合本节课所用到的知识、思想方法,回顾本节课解决了哪些问题?应注意些什么?.教师点拨,本节课我们用均值不等式解决了函数的一些最值问题,在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时,应注意考查下列三个条件:()函数的解析式中,各项均为正数;()函数的解析式中,含变数的各项的和或积必须有一个为定值;()函数的解析式中,含变数的各项均相等,取得最值.即用均值不等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值时,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利用均值不等式证明一些不等式时,也应注意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及构建均值不等式结构.(\\(作业))习题—2A组、、、、;习题—组、.设计感想.本节设计意在体现均值不等式的应用,因此用不等式求解函数的最值与证明不等式是穿插进行的,且强调一题多解的训练..本节设计关注了教学进程的和谐发展.整个设计给人自然流畅的感觉,没有教师过分自我展示的味道,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本节设计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例题到变式训练,从新课导入到课堂小结,都注意了学生的主动思维活动,充分让学生占据思维的时空,这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良方.备课资料一、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几何平均数的一种证明方法(局部调整法)()设,,,…,为正实数,这个数的算术平均值记为,几何平均值记为,即=),=,即≥,当且仅当==…=时,=.特别地,当=时,≥;当=时,≥.()用局部调整法证明均值不等式≥.设这个正数不全相等.不失一般性,设<≤≤…≤,易证<<,且<<.在这个数中去掉一个最小数,将换成,再去掉一个最大数,将换成+-,其余各数不变,于是得到第二组正数:,,,…,-,+-.这一代换具有下列性质:①两组数的算术平均值不变,设第二组数的算术平均值为,那么==,②第二组数的几何平均值最大.设第二组数的几何平均值为,则=,∵(+-)-=(-)(-),由<<,得(-)(-)>,则(+-)>.∴2a…-(+-)>1a…-·,即>.二、备用习题.已知≥,≥,且+=,则().≤.≥.+≥.+≤.若、、、、、是正实数,且=+,=·,则().=.<.≤.≥.若函数=()的值域是[,],则函数()=()+的值域是().[,] .[,].[,] .[,].某公司一年购买某种货物吨,每次都购买吨,运费为万元次,一年的总存储费用为万元,要使一年的总运费与总存储费用之和最小,则=吨..直线过点()且分别交轴,轴正半轴于点,,为坐标原点,求△面积最小时的方程..经过长期观测得到:在交通繁忙的时段内,某公路汽车的车流量(千辆时)与汽车的平均速度(千米时)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在该时段内,当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时,车流量最大?最大车流量为多少?(精确到千辆时)()若要求在该时段内车流量超过千辆时,则汽车的平均速度应在什么范围内?参考答案:.解析:对于选项:+=≥==.故正确..解析:∵、、、、、是正实数,∴=·=≥=+=..解析:令=(),则∈[,].∴()=()=+.该函数在=处取得最小值,在=处取得最大值.故选..解析:设一年总费用为万元,则=·+=)+≥)·)=,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解:设直线的方程为-=(-),即=+-(<).令=,得=-;令=,得==-.∴△=(-)(-)=++(-).∵<,∴->.∴△≥+=,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此时的方程为=-+..解:()依题意,得=) )≤))=,当且仅当=),即=时,上式等号成立,所以=≈(千辆时).()由条件得)>,整理,得-+<,即(-)(-)<,解得<<.答:当=千米时时,车流量最大,最大车流量约为千辆时.如果要求在该时段内车流量超过千辆时,则汽车的平均速度应大于千米时且小于千米时.(设计者:郑吉星)。
02 教学设计_ 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第1课时)1
证明:因为ab > 0,所以 , .根据均值不等式,得
,即 。
当且仅当 ,即a2= b2时,等号成立.因为ab >0,所以等号成立的条件是a = b。
【设计意图】让学生习得均值不等式在证明题中的应用。
三、归纳总结:
1.算术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
2.均值不等式(又称基本不等式)以及均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
3.用均值不等式解题的格式要求
四、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P76上“探索与研究”,每位同学将总结出来的规律整理好,下节课交流。
2.教材P76,练习A 1、2;练习B 2、3。
【设计意图】
学好本节内容的预备知识。
(二)学生活动1:
完成教材P72“尝试与发现” ,解决下列问题:
1.算术平均数的几何意义?几何平均值的几何意义?
2.它们的大小关系如何呢?
【设计意图】
从具体事例理解和掌握算术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的几何意义以及大小关系。
(三)均值不等式:
1.语言表述: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值大于或等于它们的几何平均值。
所有周长一定的矩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3.【拓展】:请回答教材P73页的“想一想”。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多角度来理解和掌握均值不等式。
(五)学生活动2:
师生一起研究教材P73 —“探索与研究”中的问题,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给出相应的结论。
【设计意图】
让学生看到均值不等式的“美”,感受到数学的几何之美。
2.数学表达:如果a,b都是正数,那么 ,当且仅当a = b时,等号成立。
证明:教材P73页。
式
1.基本不等式中的 还可以是零,其实质是:两个正实数的算术平均值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课程目标知识提要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的知识主要包含:均值不等式的含义和均值不等式的应用及实际应用.均值不等式是指:若a,b >0,则21a +1b ⩽√ab ⩽a +√ab +b ⩽a +b ⩽2(a 2+ab +b 2)⩽√a 2+b 2⩽a 2+b 2. 其中21a +1b称为调和平均数,√ab 称为几何平均数,a+√ab+b3称为希罗平均数,a+b 2称为代数平均数,2(a 2+ab+b 2)3(a+b)称为形心平均数,√a 2+b 22称为平方平均数,a 2+b 2a+b称为反调和平均数.其中常用的是:21a +1b ⩽√ab ⩽a +b 2⩽√a 2+b 22.想要利用均值不等式求代数式的最值,就必须构造出积为定值的若干式子的和的形式或者和为定值的若干式子的积的形式.在利用均值不等式的时候,还需要注意考虑等号取到的条件,对式子进行系数的调整.均值不等式的含义•均值定理如果a,b∈R+,那么a+b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对任意两个正实数a,b,数a+b2叫做a,b的算术平均值,数√ab叫做a,b的几何平均值.均值不等式可以表达为:两个正实数的算术平均值大于或等于它的几何平均值.均值不等式也称为基本不等式.两个正数的积为常数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两个正数的和为常数时,它们的积有最大值.均值不等式的应用基本不等式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求函数最值,证明不等式,比较大小,求取值范围,解决实际问题等.其中,求最值是其最重要的应用.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应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三者缺一不可.均值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正确理解题意,设出变量,一般可以把要求最大(小)值的变量定为函数;②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③在定义域内,求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④正确写出答案.精选例题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1. 已知x>0,则f(x)=x+2x的最小值为.【答案】2√2【分析】因为x>0,所以x+2x ⩾2√x⋅2x=2√2,当且仅当x=√2时取等号.2。
已知实数x ,y 满足2x +2y =1,则x +y 的最大值是 .【答案】 −23. 函数f (x )=3x 2x−2(x >2)的最小值为 ,此时x = .【答案】 24;4【分析】 设t =x −2,则t >0,且x =t +2,所以y =3(t +2)2t =3(t 2+4t +4)5=3(t +4+4)⩾3(2√4+4)=24,当且仅当t =4t,即t =2,x =4时,式中等号成立,因此,函数y =3x 2x−2(x >2)的最小值为24,此时x =4.4。
已知x ,y 为正实数,且x +y =20,则u =lgx +lgy 的最大值为 .【答案】 25。
函数f (x )=xx 2+x+4(x >0)的最大值为 ,此时 .【答案】 15,x =2【分析】 因为x >0,所以f (x )=x x 2+x+4=1x+4x+1.因为x +4x⩾4,所以0<1x+4x+1⩽15.当且仅当x =4x即x =2时,式中等号成立.因此函数f (x )=xx 2+x+4(x >0)的最大值为15,此时x =2.6。
已知x >0,y >0,x ,a ,b ,y 成等差数列,x ,c ,d ,y 成等比数列,则(a+b )2cd的最小值是 .【答案】 47。
已知x,y,z均为正数,则xy+2yzx2+y2+z2的最大值是.【答案】√52【分析】xy+2yzx2+y2+z2=xy+2yzx2+15y2+45y2+z2⩽xy+2yz2√5xy+4√5yz=√52.8. 已知x1≠x2,设y1=x1+2x23,y2=x2+2x13,则x1x2与y1y2的大小关系为.【答案】x1x2<y1y29. 已知:x,y均为正,x+y=1,则xy +1x的最小值为.【答案】3【分析】因为x,y均为正,x+y=1,所以xy +1x=xy+x+yx=xy+yx+1⩾2+1=3,当且仅当x=y=12时,等号成立.10。
函数f(x)=2x−92−2x(x>1)最小值是.【答案】811。
设a>0,b>0.(1)若1a +2b=1,求a+b的最小值;【解】解法一:因为1a +2b=1,a>0,b>0,所以a+b=(a+b)×1=(a+b)(1a +2b)=3+2ab+ba⩾3+2√2ab⋅ba=3+2√2.当且仅当2ab =ba即b=√2a时取等号.所以a+b的最小值是3+2√2, 此时a=1+√2,b=2+√2.解法二:因为1a +2b=1,a>0,b>0,所以b+2a=ab,显然a>1,所以b=2aa−1=2+2a−1,所以a+b=a+2+2a−1=(a−1)+2a−1+3⩾2√2+3,当且仅当a −1=2a−1即a =1+√2时取等号.所以a +b 的最小值是3+2√2, 此时a =1+√2,b =2+√2.(2)若ab =a +b +3,求ab 的取值范围.【解】 解法一:因为a >0,b >0, 所以a +b ⩾2√ab ,所以ab =a +b +3⩾2√ab +3, 所以(√ab)2−2√ab −3⩾0, 得√ab ⩾3,ab =⩾9,所以ab 的取值范围是[9,+∞). 解法二:因为ab =a +b +3,所以a ≠1,b =a+3a−1. 因为a >0,b >0, 所以a >1, 所以ab =a (a+3)a−1. 设t =a −1,则t >0,a (a+3)a−1=(t+1)(t+4)t =t 2+5t+4t =t +4t +5⩾4+5=9,所以ab 的取值范围是[9,+∞).12。
已知x <−2,求函数y =2x 2+4x+1x+2的最值.【解】 y =2x 2+4x+1x+2=2(x+2)2−4(x+2)+1x+2=2(x +2)+1x+2−4.由x <−2,得x +2<0,即−(x +2)>0,所以2(x +2)+1x+2=−[−2(x +2)+1−(x+2)]⩽−2√2(x +2)⋅1(x+2)=−2√2. 当且仅当−2(x +2)=1−(x+2),即x =−4+√22时等号成立.当且仅当x =−4+√22时,函数有最大值−4−2√2.13。
某工厂拟建一座平面图为矩形,面积为200 m 2,高度一定的三段污水处理池(如图),由于受地形限制,其长、宽都不能超过16 m ,如果池的外壁的建造费单价为400元/ m ,池中两道隔墙的建造费单价为248元/ m ,池底的建造费单价为80元/ m 2,试设计水池的长x 和宽y (x >y ),使总造价最低,并求出这个最低造价.【解】 设污水池长为x m ,则宽为200x m , 且0<x ⩽16,0<200x⩽16,两道隔墙与宽边平行时,造价较省,设总价为Q (x ),则Q (x )=400(2x +2×200x)+248×2×200x+80×200=800(x +324x)+16000⩾1600√x ⋅324x+16000=44800,当且仅当x =324x (x >0),即x =18时取等号, 所以44800不是最小值,又因为0<x ⩽16,0<200x⩽16,所以12.5⩽x ⩽16,而Q (x )在[12.5,16]上单调递减, 所以Q (x )⩾Q (16)=800(16+32416)+16000=45000(元),故水池长为16 m ,宽为12.5 m 时,其总造价最低,最低造价为45000元.14. 某产品在一个生产周期内的总产量为100吨,平均分若干批生产,设每批生产需要投入固定费用75元,而每批生产直接消耗的费用与产品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已知每批生产10吨时,直接消耗的费用为300元(不包括固定费用).(1)求此产品在一个生产周期内的总费用(固定费用和直接消耗的费用)与每批生产量的函数关系式;【解】 设每批生产量为x 吨,总费用为y 元,由题意可算出正比例系数k =300100=3,所以y =100x ⋅75+100x ⋅3x 2=7500x +300x (0<x ⩽100,100x∈N ∗).(2)求出平均分多少批生产时总费用最小,并求出此时的最小总费用.【解】 因为y =7500x +300x ⩾2√7500x⋅300x =3000, 当且仅当7500x=300x ,即x =5时,y min =3000,此时应分20批.所以,平均分20批时,总费用最小,最小值为3000元.15. 如图,树顶A距地面7.7 m,树上另一点B离地面4.7 m,人眼C离地面1.7 m.问:人离此树多远时,看树冠AB这一段的的视角最大?(精确到0.01 m)【解】设人离此树d m,从点C看A、B的仰角分别为α、β,所以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6d−3d1+18d2=3d+18d⩽2√18=√24.当d=18d时,即d=3√2≈4.24 m时,视角最大.16. 如图所示,在某公园的一块绿地上划出一个矩形区域,在这个矩形区域的中央修建两个相同的矩形的池塘,每个面积都为200 米2,池塘前方要留4米宽的走道,其余各方均为2米宽的走道,问每个池塘的长宽各为多少米时(记池塘的长为x米),这个矩形区域占地面积最少?并求出这个最小值.【解】设池塘的长为x(x>0)米,则池塘的宽为200x米,令矩形区域的面积为y平方米,则有y=(2x+6)(200x+6)=4[109+3(x+100x)]⩾4(109+3×20)=676.当且仅当x=100x ,即x=10时,y min=676,这时200x=20.答:池塘的长和宽分别为10米,20米,矩形区域的面积最小为676平方米.17. 如图,某人计划用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墙的长度没有限制)的矩形菜园.设菜园的长为x m,宽为y m.(1)若菜园面积为72 m2,则x,y为何值时,可使所用篱笆总长最小?【解】由已知可得xy=72,而篱笆总长为x+2y.∵x+2y⩾2√=24,当且仅当x=2y,即x=12,y=6时等号成立.∴菜园的长x为12 m,宽y为6 m时,可使所用篱笆总长最小.(2)若使用的篱笆总长度为30 m,求1x +2y的最小值.【解】由已知得x+2y=30,∵(1x +2y)⋅(x+2y)=5+2yx+2xy⩾5+2√2yx⋅2xy=9,∴1x +2y⩾310,当且仅当x=y,即x=10,y=10时等号成立.∴1x +2y的最小值是310.18. 某单位用2160万元购得一块空地,计划在该空地上建造一栋至少10层,每层2000平方米的楼房,经测算,如果将楼房建为x(x⩾10)层,那么每平方米的平均建筑费用为560+48x(单位:元).(1)写出楼房平均综合费用y关于建造层数x的函数关系式.【解】 依题意得y =(560+48x )+2160×100002000x=560+48x +10800x(x ⩾10,x ∈N ∗).(2)该楼房应建造多少层时,可使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最少?最少值是多少? (注:平均综合费用=平均建筑费用+平均购地费用,平均购地费用=购地总费用建筑总费用)【解】 因为x >0,所以48x +10800x⩾2√48×10800=1440,当且仅当48x =10800x,即x =15时取到“ = ”,此时,平均综合费用的最少值为560+1440=2000(元).所以当该楼房建造15层时,可使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最少,最少值为2000元.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