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统计反演在东濮凹陷白庙气田沙三段储层...

合集下载

东濮凹陷图案型痕迹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东濮凹陷图案型痕迹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东濮凹陷图案型痕迹化石的发现及意义张国成;王磊;吴贤涛【摘要】在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中的细粒浊流沉积物中发现了图案型痕迹化石,确认属于耕作迹中Paleodictyon古网迹属痕迹化石中的P.(Glenodictyon)(窝网迹)和P.(Squamodictyon)(鳞网迹)2个亚属.通过与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对比,认为研究区发现的样本为海相痕迹化石,这就证明研究区在古近纪时期存在海洋环境.这是佐证东濮凹陷乃至渤海湾盆地在古近纪存在海侵的重要证据,对这一盆地的古环境分析及未来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32)006【总页数】6页(P691-696)【关键词】古近纪;沙河街组;图案型遗迹化石;Paleodictyon;东濮凹陷【作者】张国成;王磊;吴贤涛【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焦作4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20 引言图案型痕迹化石指的是常见于复理石相浊积岩的远洋和半远洋细粒沉积物中的有规则复杂的几何形态的水平潜穴[1],包括蛇曲形(Cosmorhaphe)、双螺旋形(Spirorhaphe)、网状(Paleodictyon)等[2].此次在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岩芯内发现了Paleodictyon古网迹属的P.(G)窝网迹亚属和P.(S)鳞网迹亚属.Paleodictyon古网迹在生态分类上属于耕作迹,在形态分类上属于网格状痕迹化石.Bromley和 Ekdale[3]认为造迹生物.在这类潜穴中营永久性居住和进食活动,采用耕作式或圈闭式活动来采食潜穴内微生物或有机物.这类痕迹化石最早发现在寒武纪的浅海环境里,之后从奥陶纪至今的深海环境里屡有发现.因为其颇有规律的网格状形态,成为复理石中最常见的代表性痕迹化石[4].东濮凹陷乃至整个渤海湾盆地的古近系地层是海相还是陆相的争论一直困扰着学术界,本文对研究区发现的Paleodictyon痕迹化石的研究可以提供痕迹学方面的证据,有利于该区域的古地理、古环境的再认识.1 图案型痕迹化石发现层位东濮凹陷位于华北陆块渤海湾裂谷系含油气盆地南缘临清坳陷的东南部.东侧以兰聊断裂为界与鲁西隆起上的荷泽凸起相邻,西侧以长垣基底断裂为界与内黄隆起相接,南隔兰考凸起与开封坳陷为邻,北以马陵断层与临清坳陷内的莘县凹陷相望.东濮凹陷由5个次级构造单元组成,即东南侧东明集断阶带,东部洼陷带,中央隆起带、西部洼陷带和西侧斜坡带[5].区域构造呈北东向展布,凹陷北窄南宽,长约160 km,宽约70 km,总面积约5300 km2.东濮凹陷在构造演化及沉积相带上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区、东西分带的特征,其中区内兰聊大断裂为东濮凹陷的控盆断层,对东濮凹陷的发展、演化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6].沙河街组是一套暗色沉积物组合,岩性以灰黑色泥岩为主,夹有砂岩、粉砂岩层以及盐岩、膏盐层,厚度普遍大于2000 m,是研究区主要生油岩系.划分为四段,沙三段时期受兰聊断层活动控制水面高度经历了从低到高再到低的剧烈变化,存在一套厚层的半深水、深水暗色沉积物[7].图案型痕迹化石就发现于西部洼陷带的胡七井沙河街组三段的深灰色泥岩夹薄层粉砂岩的远端细粒浊积岩层中(图1).2 图案型痕迹化石Paleodictyon的功能解释Paleodictyon痕迹化石的最早记录见于中寒武世的浅水环境,但随着浅水区的生存竞争加剧,造迹生物被迫迁往深水环境.所以这之后所发现的化石主要在深水浊流沉积的鲍马序列顶部的E段细粒沉积物中.其展布一般与浊流方向垂直,与等深流方向平行[2].造迹生物掘穴进入沉积物内部浅层,在水平方向上扩展空间,建造复杂而规则的水平巷道式潜穴.这些潜穴系统由许多小的网格组成,网格的直径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有的整个系统甚至可以有1 m2大.关于这些网格的建造顺序,Seilacher认为是由中心向外螺旋发展的[8],见图2.组成网格的巷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者椭圆形,造迹生物分泌的黏液给巷道形成了一层较坚固的衬壁,使巷道不致坍塌.在巷道的某些特定位置有垂直向上直通沉积物表面的管道(图3),这些垂直通道非常重要,是通风换气和有机物碎屑以及细菌和微生物进入系统的通道.下一次浊流到来时,潜穴被浊流携带砂纸沉积物充填,经过石化成岩作用,形成痕迹化石.Seilacher认为在这种潜穴内,可能是某些蠕虫类的造迹生物在巷道中进出,捕获随水流进入其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作为食物[9].1985年P.A.Rona和A.Seilacher 在大西洋底发现了现代P.(R)nodosum痕迹,可惜没有在这些活化石中捕获造迹生物[10].但这些现代痕迹还是为解释古代Paleodictyon痕迹化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例如,发现现代沉积层为浅色或淡红色,这和很多此类痕迹化石通常的颜色相吻合.深海海底缺氧,大体上是还原环境,只有浊流带来了含氧水流形成局部的氧化环境使得表层颜色变浅,说明了造迹生物生活层面在浊流沉积鲍马序列最上部E段,古今一致.还有,造迹生物把挖掘的沉积物抛出层面,逐渐堆积形成中间高四边低的盾形小丘.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精明的设计,海底的水流流过小丘时会形成类似气流流过飞机机翼弧形上表面的效果,即水流在坡面抬升受到挤压则流速加快,流速加快则压强减小,于是造成低处压强大,高处压强小,结果水流自然从低处垂直通道吸入,通过水平巷道,从高处垂直通道流出,如图4所示.整个系统只需自然水流就可以完成通风换气,而有机物和作为食物的细菌、微生物也随水流进入,造迹生物可以坐享其成.另外,当冲掉布满小孔的上覆沉积物后,水平的网状通道就显露出来,和以往发现的古网迹一样,这说明了水平通道和垂直通道是一个整体,实证了古网迹的构造、演化发展和化石复原的真实性.3 图案型痕迹化石Paleodictyon的分类定名和研究现状根据潜穴网孔的特征,Paleodictyon被分为3个亚属[4]:鳞网迹P.(Squamodictyon),水平巷道成鱼鳞状或花瓣状由中心螺旋形向外发散;窝网迹P.(Glenodictyon),水平巷道排列如同整齐规则的蜂巢,目前发现的化石没有垂直出口管;枝网迹P.(Ramodictyon),垂直出口管形成的规则的六边形图案. Uchman等在土耳其Pontides地区白垩纪到始新世的复理石沉积中发现多种古网迹化石[11].这里发现与图5外形和尺寸都相似的古网迹.在奥地利和德国的白垩纪到始新世的复理石沉积中也发现P.(G)strozzii Meneghini 1850斯特罗奇窝网迹[12].综合其他资料可见 P.(G)strozzii古网迹在古近纪时期全球范围内有比较广泛的分布.Tunis和Uchman等在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伊斯特里亚半岛始新世复理石沉积中发现大量古网迹化石[13].Uchman提出来了 P.(G)的分类方案[14],即根据化石通道直径和网孔直径对这类化石进行了分类.经过长期研究Uchman总结出Paleodictyon总体演化规律:古生代,网格直径大,通道直径小;中生代,网格直径中等或偏小,通道直径大;新生代,古近纪网格直径变化大,通道直径也随之变化,而新近纪之后网格直径变小,通道直径变大[15].Rona和Seilacher在现代大西洋中脊的海底发现了堪称活化石的 P.(R)nodosum [10].按照将今论古的原则,这些活化石可以很好地解释paleodictyon的埋藏环境,造迹生物的建造方式,系统的功能作用等等.对其开展的研究工作一直持续至今,潜水设备深入大西洋底采集了许多标本,但从未抓到过造迹生物,这让人有理由相信造迹生物可能并不住在潜穴内,而仅仅是隔段时间进入潜穴“收割”食物.潜穴起到的是类似于种植蘑菇的菌房的作用.4 图案型痕迹化石描述及对比4.1 描述古网迹属 Ichnogen.Paleodictyon Meneghini,1850(图6(a)).遗迹种 P.(G)strozzii Meneghini,1850描述:图6(a)所示的Paleodictyon痕迹化石发现于钻孔岩芯中,显示为依稀可见的网状潜穴系统或由水平细小通道连接起来的密密麻麻的疹瘤状凸起.这样的化石以前也有发现,如在奥地利维也纳地区的始新世复理石中就有类似的发现[8](图5).化石样本中间部分依然是清晰的网格,而到了边缘,特别是右下角处则变成一片疹瘤状凸起.从过渡情况看,应该是同一套系统,右下角网格遭到侵蚀而成.图6(a)所示化石也是这种情况,网状图案遭到破坏已经难以辨认,只残存一些片段,清晰保存下来的是疹瘤状凸起.这些凸起是垂直通道和水平通道的交汇处,因为这里是潜穴通道最膨大的地方,也最易保存.这些凸点的排列(如图6(b),在凸点处打上黑点就清晰可见)和图5右下角部分颇为相似,也是成线状,但仔细观察又略有不同.Seilacher在《痕迹化石分析》一书中有描述[8],垂直通道与水平通道的连接有两种:一种是有3个连接点在六边形每个不相邻的角上,这些点组成的点列每一列密度都一致(图6(a));另一种是六个连接点,六边形每个边上一个,这些点组成的点列,一列密一列疏(图 6(b)),图5就是这种情况.图3(b)所示的疹瘤状凸起排列类似于图3(a),所以图3(a)所示化石应该属于每个六边形上有3个连接点的古网迹类型.通过复原和对残存网格的观测,可知原来的潜穴是由大小相等的规则六边形组成类似蜂巢的形态,凸迹保存.潜穴通道粗细均匀略高于层面,表面光滑,有近圆形的疹瘤状凸起.化石产出在夹在灰色泥岩中的灰黄色薄层粉砂岩中,平行于层面.潜穴通道直径约0.5~1 mm,网孔的直径在4~6 mm之间(如图7所示因为网格基本为正六边形所以只需测量两点间距离a即可算出网孔直径r).Uchman根据网格的孔径和通道的直径将P.(Glenodictyon)细分为 13 类[14].通过对比图 8,图3(a)中的痕迹化石应属于P.(G)strozzii Meneghini,1850.产地层位:位东濮凹陷胡七井古近纪沙三段1783 m处,存于河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馆.古网迹属 Ichnogen.Paleodictyon Meneghini,1850(图9(a)).未定遗迹种 P.Squamodictyon Ichnosp.描述:潜穴系统由不规则的鱼鳞状网格组成,大小不等,凸迹保存(图9(b)上描出的是化石上残存的潜穴痕迹).潜穴通道粗细均匀略高于层面,表面光滑.潜穴通道直径约0.5~1 mm,网孔直径5~30 mm不等.化石层是夹在灰色的泥岩中的薄层,灰黄色粉砂岩,平行于层面.产地层位:位于东濮凹陷的古近纪沙三段1789.70 m处.存于河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馆.4.2 对比国内对古网迹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先后在青藏地区和渤海湾盆地均有报道.杨式溥在我国青海果洛一玉树地区发现有古网迹Paleodictyon strozii Meneghini 1850[16].遗迹化石产于二叠纪和三叠纪古代槽区半深海大陆斜坡至深海底部所形成的浊流沉积中.保存在泥质板岩中,凸迹,可以见到水平通道交界处或其它部位上有圆形或椭圆形凸起,是水平通道与垂直通道的连通处.这就很好地解释了图6(a)上看到的圆点状凸起,说明样本1为古网迹无疑.袁文芳等在牛庄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的浊流沉积中发现有网状痕迹化石,定名为古网迹Paleodictyon majus Meneghini,1879[17].根据描述牛庄的这些化石在规则六边形结构上和图3(a)一样,但通道直径小的为1~2 mm,大的为2.5~3.5 mm,网格小的为3 mm×4 mm,大的为20 mm×23 mm,都远远大于此次发现的化石.文章认为,济阳凹陷古近纪时期确实存在海侵.东濮凹陷和济阳凹陷同属于渤海湾盆地,而且在古近系沙河街组都发现有古网迹化石,或许说明渤海湾盆地在古近纪可能存在海泛.齐永安等在河南泌阳古近纪核桃园组核三段深灰色薄层粉砂质泥岩底面发现一种未定种古网迹[18],这种古网迹虽然和本文古网迹同属古近纪,外部形态上也和图6(a)一样是规则六边形,但大小变化较大,小的为3 mm×4 mm,大的为8 mm×10 mm,未予以准确定名.研究发现,泌阳凹陷古近纪存在深水环境.泌阳凹陷属于南襄盆地,北接渤海湾盆地南连江汉盆地,在这里发现海相痕迹化石,说明这一连串盆地在古近纪海平面升高时很有可能联通,成为海水进出的通道[19-20].5 结论东濮凹陷及整个渤海湾盆地古近纪沉积,长期以来被认为陆相成因,其储层沉积环境,被认为只与河流相、湖泊相等陆相沉积有关.在这层位的油气勘探也是以陆相为大前提开展的,但是越来越多的海相证据被提出,引起地质学界对于是否有陆表海存在的争论.Paleodictyon作为典型的证明深水环境的痕迹化石证据已经得到广泛认同.虽然Paleodictyon痕迹化石经历了从寒武纪一直到今天的漫长历史,其间结构经历了一系列进化而形态各异,目前发现的化石保存方式也各有不同,但不变的是自奥陶开始就只见于半深海-深海地层中.所以,此次在东濮凹陷古近纪沙河街组沙三段发现的Paleodictyon化石是证明当时东濮凹陷乃至整个渤海湾盆地存在海相的有力证据.参考文献:[1]MCCANN T,PICKERILL R K.Flysch trace fossils from the cretaceous kodiak fomation of Alaska[J].Palacont,1988,62(3):330-348.[2]杨式溥.古遗迹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29-77.[3]BROMLEY R G,EKDALE A A.Chondrrites:a trace fossil indicator of anoxia in sediments[J].Science,1984,224:872-874.[4]胡斌,王冠忠,齐永安.遗迹学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45-80.[5]陆荣生,赵春元,陈树文,等.中国石油地质志:中原油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35-46.[6]高红灿,郑荣才,陈发亮,等.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32(54):839-850.[7]高红灿,陈发亮,刘光蕊,等.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盐岩成因研究的进展、问题与展望[J].古地理学报,2009,11(3):251-264.[8]SEILACHER A.Trace fosil analysis[M].Berlin:Springer-Verlag Berlin and Heidelberg GmbH&Co K,2007:156-158.[9]SEILACHER A.Pattern analysis of paleodictyon and related trace fossils[C]//CRIMES T P,HARPER J C.Trace fossils 2.Livepool:Seel House Press,1977:289-334.[10]RONA P A,SEILACHER A.Paleodictyon nodosum:A living fossil on the deep-sea floor[J].Deep Sea Research Part II:Topical Studies in Oceanography,2009,56(19/20):1700-1712.[11]UCHMAN A,JANBU N E.Trace fossils in the Cretaceous-Eocene flysh of the Sinop-Boyabat basin,central pontides,Turkey[J].Annales Societatis Geologorum Poloniae,2004,74:197-235.[12]UCHMAN A.Ichnology of the rhenodanubian flysh(Lower Cretaceous-Eocene)in Austria and Germany[J].Beringeria,1999,25:67-173.[13]TUNIS G,UCHMAN A.Ichnology of eocene flysh deposits of the Istria Peninsula,Croatia and Slovenia[J].Ichnos,1996,5:1-22. [14]UCHMAN A.Taxonomy and palaeoecology of flysh trace fossils:The Marnoso-arenacea Formation and associated facies[J].Beringgeria,1995,15:1-115.[15]UCHMAN A.Trends in diversitry frequency and complexity of graphoglyptid trace fossils:evolutionary and palaeoeoenvironmental aspects[J].Palaeo,2003,192:123-142.[16]杨式溥.青海果洛、玉树地区二叠-三叠纪深海复理石相痕迹化石[J].沉积学报,1988,6(1):1-13.[17]袁文芳,陈世悦,曾昌民,等.牛庄洼陷古近纪浊流沉积中Paleodictyon遗迹化石的发现[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6,34(1):8-11.[18]齐永安,曾光艳,胡斌,等.河南泌阳凹陷古近纪核桃园组遗迹化石组合及其环境意义[J].古生物学报,2007,46(4):441-452.[19]吴贤涛,任来义.渤海湾盆地古近纪海水通道与储层探新[J].古生物学报,2004,43(1):147-154.[20]吴贤涛,痕迹化石在识别东濮凹陷古近纪河口湾环境和下切谷中的作用[J].古生物学报,2005,44(4):599-610.。

东濮凹陷东营组地层剥蚀厚度估算及其意义

东濮凹陷东营组地层剥蚀厚度估算及其意义

东濮凹陷东营组地层剥蚀厚度估算及其意义y鲁雪松1,2,蒋有录1,常振恒3,武晓玲3(1.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3.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濮阳457001)摘要:判断能否运用声波时差法进行地层剥蚀厚度估算的标准应该是依据抬升剥蚀前地层的压实效应是否被后来的沉积地层所改造;在适当的条件下,声波时差法也可能适用于地层沉积厚度过补偿的情况。

综合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和声波时差测井资料对东濮凹陷单井的东营组地层剥蚀厚度进行了计算。

通过对多口井的东营组残余地层厚度与地层剥蚀厚度之间的关系分析,绘制了东濮凹陷东营组地层剥蚀厚度等值线图。

结果表明,构造部位不同,东营组地层剥蚀厚度也不同:从凸起(或边缘隆起)-斜坡-凹陷中心,地层剥蚀厚度顺次减小;洼陷中心及斜坡部位,新近纪以来沉积过补偿厚度较大,沙四上亚段2沙三中亚段烃源岩自新近纪以来发生了二次生烃过程,二次生烃和晚期成藏的油气就近发生聚集,并得以有效地保存,预示着东濮凹陷环洼斜坡深层仍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关键词:剥蚀厚度;声波时差法;残余厚度;二次生烃;东濮凹陷中图分类号:P5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849(2007)022*******东濮凹陷新近系与古近系的分界面是一个全盆地发育的沉积间断面(N2E间断面),形成于盆地由裂陷阶段向坳陷阶段转化的过渡时期。

古近纪末期的东营运动使该区整体抬升并遭受强烈剥蚀,大部分地区的馆陶组与东营组呈不整合接触,在局部地区东营组全部被剥蚀掉。

东濮凹陷东营组地层剥蚀厚度较大,其大小直接决定了沙四上亚段2沙三段(E s上42E s3)烃源岩的大量生、排烃和成藏时间。

过去一度认为东濮凹陷东营组地层剥蚀量大,沙四上亚段2沙三段(E s上42E s3)烃源岩主要在古近纪大量生烃和成藏,而新近纪以来没有/二次生烃0。

但这一认识已无法解释在构造高部位为油藏,而在环洼斜坡深层为大量凝析气藏这一油气分布格局。

东濮凹陷白庙陡岸断阶带砂体分布模式_张国信

东濮凹陷白庙陡岸断阶带砂体分布模式_张国信

东濮凹陷白庙陡岸断阶带砂体分布模式张国信1 张春胜2 魏新源2 鲁亚萍2(1.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 2.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摘 要 为了探索白庙陡岸断阶带砂体展布规律,充分利用钻井、录井、测井资料以及先进的地震反演技术,分析认为该区砂岩主要发育于断阶带主体前缘、前缘断层下降盘深洼陷区、构造北翼和构造南翼。

阐述砂岩受断层、古构造、古地形、沉积微相控制,平面非均质性强,形成岩性-构造油气藏。

建立了该区砂体分布模式,有利于指导陡岸带勘探。

关键词 陡岸断阶带 扇三角洲 砂体 岩性-构造油气藏 断陷盆地分为地堑式、箕状单断式和混合式3类,其中箕状单断式断陷盆地分布最为广泛[1]。

渤海湾盆地内凹陷边缘的陡岸带有数十个,形态各异,结构不同,勘探实践证明,东营凹陷北部陡岸带,沾化凹陷北部陡岸带,南堡凹陷北部陡岸带和辽河西部冷东陡岸带在箕状单断式盆地陡岸带找油又有了新的突破[2]。

东濮凹陷白庙陡岸带位于兰聊断层下降盘,具有断阶结构,已在沙二下段—沙三段发现工业价值的气藏,对其砂体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对指导陡岸带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1 白庙陡岸带呈断阶结构白庙陡岸断阶带位于东濮凹陷东部前梨园洼陷与葛岗集洼陷之间的继承性低幅隆起,受兰聊断层和杜寨断层共同控制形成半背斜构造,区内发育两组主要断裂,一组为北北东向的兰聊断层和杜寨断层,控制白庙陡岸带形成(见图1),地层倾向与断层倾向一致。

另一组为北东东向的桥口—白庙断裂以及断阶带主体部位发育的北东东向白12断裂等。

断层发育时期主要为沙三期。

 白庙陡岸断阶带按构造位置分为四大区块。

一是杜寨断层下降盘半背斜构造,埋藏深;二是断阶带北翼斜坡带,伸入前梨园洼陷;三是断阶带南翼斜坡带,伸入葛岗集洼陷;四是断阶带主体部位背斜顶部平缓构造。

不同的构造部位,发育着不同成因的砂体。

图1 白庙陡岸断阶带横剖面2 砂岩分布特征白庙地区沙三段砂岩以粉、细砂岩为主,以及含砂砾、泥砾、煤砾粉砂岩,粒细、层薄。

白庙地区油气聚集规律及成藏模式

白庙地区油气聚集规律及成藏模式

白庙地区油气聚集规律及成藏模式摘要:白庙构造位于东濮凹陷兰聊断裂中部,前梨园与葛岗集两个生油洼陷的结合部,是受基底隆起和兰聊断层控制形成的半背斜构造,西与桥口构造相望。

沙二~东营期形成的滚动背斜是中浅层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白庙深层储层类型低孔、低渗,碳酸含量高,非均质性严重,是典型低孔渗深层气藏。

深层油气藏侧向上受构造、岩性两种因素控制,是带油环的构造岩性复合凝析气藏。

关键词:白庙地区油气藏特征成藏模式一、概况白庙构造位于东濮凹陷兰聊断裂中部,前梨园洼陷与葛岗集洼陷的结合部,是受基底隆起和兰聊断层控制形成的半背斜构造。

西与桥口构造相望,南北倾伏于生油洼陷、勘探面积约240km2。

近年来,在该区进行了三维地震采集处理,摸清了构造格局,理顺了各级断层展布特征,通过老井压裂改造和综合研究,搞清了白庙深层为具油环的凝析气藏,油气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气藏。

二、构造特征白庙地区主要发育有NNE向延伸的兰聊断层、杜寨断层和近东西向的两组断裂系等三级断裂:一级兰聊断层是东濮凹陷的控边断层,走向NNE,它形成时间早,长期继承性活动,是白庙构造的控制性断层。

二级杜寨断层为与兰聊断层近平行展布、同时期形成的断层,向北消失于前梨园洼陷,向南在白51井附近与兰聊断层合并,它结束于沙二下沉积初期,对深层油气成藏具较强的封隔作用。

三级白12断裂系,发育于二台阶北侧,走向近东西向,断距较小。

它们形成于沙三4时期,结束于沙三1时期,对深层油气聚集具控制作用。

三级白10断裂系,走向近东西,断距一般小于100m,主要活动时期为沙二期,结束于东营未,形成较明显的滚动背斜。

它们断至沙三段成为油气运移通道,形成了沙二下段的天然气富集。

三、油气藏特征白庙油气藏埋藏深,一般在3600-4100m之间,储集层相对不发育,砂岩百分比低,油气层纵向上比较分散,构造复杂破碎,断块多。

在白庙构造形成过程中发育了早晚两组不同性质的配套断层,它们断距小、延伸短、数目较多,切割深层油气藏为复杂小断块油气藏。

东濮凹陷薄砂岩储层有效识别技术

东濮凹陷薄砂岩储层有效识别技术

第42卷 第1期 煤田地质与勘探Vol. 42 No.12014年2月 COAL GEOLOGY & EXPLORA TION Feb . 2014收稿日期: 2013-01-06作者简介:张宝君(1962—),男,河南濮阳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文章编号: 1001-1986(2014)01-0076-03东濮凹陷薄砂岩储层有效识别技术张宝君1,卢齐军2,梁国胜3(1.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管理部,河南 濮阳 457001;2.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041;3.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 濮阳 457001)摘要: 东濮凹陷砂岩储层埋藏深、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常规地震资料已不能满足储层精细描述的要求。

针对该区薄砂岩储层特征,利用谱反演和分频解释技术将时间域的地震信号变换到频率域,获得较原始地震数据更加丰富的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拟退火波阻抗反演和广义多属性拟合综合预测。

预测结果表明:谱反演和分频解释技术有效提高了薄储层的分辨率;模拟退火反演精确预测出薄砂岩储层的厚度;而广义多属性拟合技术精确刻画出薄砂岩储层的平面展布范围。

多种方法综合最终有效预测出薄砂岩储层的空间分布规律,经钻井证实可靠。

关 键 词:东濮凹陷;谱反演;分频解释;模拟退火反演;广义多属性拟合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4.01.018The 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of thin sandstone reservoir in Dongpu depressionZHANG Baojun 1, LU Qijun 2, LIANG Guosheng 3(1. Department of Exploration Management , Zhongyuan Oilfield Branch Company , SINOPEC , Puyang 457001, China ; 2.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 Southwest Oil & Gas Branch , SINOPEC , Chengdou 610041, China ; 3.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 Zhongyuan Oilfield Branch Company , SINOPEC , Puyang 457001, China ) Abstract: The sandstone reservoir in Dongpu depression is deep and thin, changes fast laterally, conventional seismic data can't finely describe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Seismic reservoir predic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spectrum inversion, frequency division interpretation, simulated annealing inversion and multi-attributes must be used to study the thin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The first process is to use spectrum inversion and frequency division interpretation technology, transform time domain seismic data into frequency domain, the second step is to use simulated annealing inversion to confirm the thickness of thin sand, then to use multi-attributes such as wave impedance, frequency and arc length and so on to predict the sand distribution ranges. They were used synthetically to reduce the multi-solution of prediction results. The results offered us the accurat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in sand reservoir filled with oil and gas. The prediction results were verified by drilling and could guide the further explo-ration.Key words: Dongpu depression; spectrum inversion; frequency division interpretation; simulated annealing inver-sion; generalized multiple attribute fitting东濮凹陷新近系和古近系具多物源、近物源的沉积特点,横向岩相变化快,沉积体系类型多,地层主要为砂泥岩薄互层沉积,一般情况下储集砂体多为粉细砂岩,且单层厚度不大。

东营凹陷陡坡带沙三段浊积岩有效储层预测技术

东营凹陷陡坡带沙三段浊积岩有效储层预测技术

[收稿日期]2018-11-26[作者简介]张秋实(1986—),女,山东滨州人,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油气储层地质研究。

doi :10.3969/j.issn.1673-5935.2019.01.008东营凹陷陡坡带沙三段浊积岩有效储层预测技术张秋实(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摘要]基于利津地区浊积岩储层的地震地质特征,针对储层厚度与含油气性预测的难点问题,利用地震相及AVO 属性等技术手段,开展了浊积岩有效储层的判识与预测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波形聚类地震相能有效刻画深水浊积岩储层边界与储层厚度;AVO 属性中的截距与梯度属性能较好地识别储层中的含油气性。

综合这两种技术手段提高了该区浊积岩有效储层预测精度。

该技术在实际勘探开发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东营凹陷;浊积岩;有效储层;地震相;AVO[中图分类号]P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35(2019)01-0034-04东营凹陷是中国东部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古近纪沙三段沉积时期,沿各三角洲入湖方向和陡坡带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的前端,发育大量的浊积岩沉积[1]。

在勘探中浊积岩油藏具有小而肥的特点,油藏丰度高,单井产能好。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增大,埋藏浅易发现的浊积岩油藏已经基本探明,目前浊积岩的勘探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有效储层的准确预测,决定了浊积岩勘探的成败。

因此开展陆相深水浊积岩有效储层预测技术研究,对于提高浊积岩储层预测精度,提高浊积岩油藏勘探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东营凹陷浊积岩勘探自1976—1985年浊积理论的引进和应用开始,经历了30多年的勘探实践,尤其是随着大批三维地震资料的采集应用和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初步揭示了浊积岩的成藏规律,基本形成了浊积岩勘探技术。

于正军等[2]利用子波分解重构技术消除灰质背景,利用多属性联合分析技术及叠前反演技术预测浊积岩有效储层。

东濮凹陷桥口构造沙三段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东濮凹陷桥口构造沙三段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2 孔隙特征
少, 型包括 长石粒 内溶孔 、 屑粒 内溶孔 、 类 岩 鲕粒 粒 内
溶孔等( 一 ) 图2B; ③胶结物溶孔. 主要是方解石和铁白云 石胶结物被溶蚀( 2B , 图 .) 形成粒 问胶结物溶孔或胶结 本 区沙 三段 砂岩 储集 空 间主要 以次 生孔 隙为主 ,
收稿 日期 :o80 —1 2o —42 ; 修订 日期:0 80・6作 者 EmaI 73 O2 @q . m 20-5O; — i4 56 83 qt : o 第一作 者简 介: 庆平(9 2) 湖南郴 州人 , 0 蒋 18一, 男, 2 6年 毕业于 成都理 工人学 石油地 质系 , 0 现为成 都理 工大学 矿产普 查 与勘探专 业在 读硕 f 究生 = 研 从事石 油天 然气储 层地质研 究
( 1, 质含量 极低, 图 ) 泥 普遍在 3 %以下. 英 6 %~ 7 石 3 8 %,
图 1 砂岩 分 类 三 角 图
F g 1 Tra g l rd a r m o eca sf a i n o i . i n u a i g a f rt l s i c t f h i o
E , & 3)既 是 生 烃 层 又 是 储 集 层 和 盖 层 , 中 E , 1 其


I I
, ・

/ :
E 、 E 0 、

段 为该 区主要含 油气层 ,如 E 以泥 岩
为主 , 是深 层油 气 的 良好 盖 层, 沙三 段 为 湖 泊三 角 洲
关键词: 口构造: 桥 沙河街三段: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研究 区桥 口构造 地处 山东 省东 明县 向阳乡 境 内,
位 于东濮 凹 陷黄 河南 L 央 隆起 带北端 . } I 北与河 岸地 区 隔 河相 邻, 与 新霍 构造 相 连 , 南 东临 葛 岗集 洼 陷, 西邻 内黄 隆起, 勘探 面积约 10k " 2 m2 沙河街 组l 一段( 沙三 段) 是本 次 研 究 主 力 油 气 层 , 分 为 4 个 亚 段 ( s 、 可 E3

东濮凹陷柳屯洼陷深层储层预测及勘探目标优选

东濮凹陷柳屯洼陷深层储层预测及勘探目标优选

率随着储层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油气主要分布在 孔隙度大于10%的储层内。洼陷带内构造位置较好 孔隙度大于10%的储层,均有油气的富集分布,有效
储层孔隙度一般大于12%,综合解释为油层和油水 同层;孔隙度在10%~12%范围内的储层,储层物性 相对差一些,油气开发难度比较大,综合解释为低产 油层;孔隙度在8%~10%范围内的储层,距油源近 构造位置好的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富集。充分说明了
[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6).
收稿日期:2015—12—16 作者简介:王金志(1976一).男.2002年7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专业,学士.工程师.现 从事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
2016年第l、2期
王金志等
东濮凹陷柳屯洼陷深层储层预测及勘探目标优选
93
要加强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确立勤俭节
约、艰苦奋斗的思想和全面节约的观点外,同时还要
充分依靠企业员工,发动企业员工加强成本管理,编 好施工图预算和工程成本计划,做好工程成本计算 和成本分析工作,不断寻求降低工程成本的途径,挖
掘降低工程成本的潜力。

检查验收或检查验收不合格的不允许进行下部施 工,从每个环节抓起,抓严工程质量。做到加强事前 预防、完善事中控制、注意事后验收制度。各建筑企 业认识到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是市场竞争的 有效手段,质量是争取用户占领市场和促进建筑业
北方,具有西北、西南和南部三个方向的 Nhomakorabea源,洼陷 中心为半深湖相沉积了巨厚的泥岩,向东西两侧地
形逐渐抬高,粉砂岩越来越发育,砂岩厚度也越来越 大,缓坡带南部高部位的胡98井沙三下粉砂岩厚度 占地层比例达到37.3%,砂岩单层最大厚度达到 20m。柳屯洼陷的西翼和南部地层产状相对比较平 缓,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沉积,洼陷的东翼处于文

东濮凹陷基本地质特征

东濮凹陷基本地质特征

东濮凹陷基本地质特征东濮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南缘临清坳陷的南部,东侧以兰聊断裂与鲁西隆起为界,西侧超覆于内黄隆起上,南隔兰考凸起与开封坳陷相望,北以马陵断层与莘县凹陷相连。

凹陷呈NNE 走向,北窄南宽,面积约5300km 2,是以古-中生界为基底,以新生界为盖层的断陷沉积盆地(图1-1)。

图1-1 东濮凹陷大地构造位置图地层岩性特征一、古-中生界古-中生界包括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的含煤碎屑岩和中生界红色砂泥岩地层,总厚度约3000m 。

各地层单元之间以不整合相接触,高平集-东明集一线以北地区基底地层较全,而以南则缺失中生界地层,二叠系地层也受剥蚀。

二、新生界新生界包括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第四系平原组,总厚度可达8000m 以上(表1-1)。

(一)沙河街组:是本区主要生储油层系,厚度5000m 左右,自下而上可分为四段:北京天津任丘保定黄骅黄骅坳陷坳陷冀中太行山隆起区坳陷邢台石家庄临清陷坳济阳济阳东营坳陷渤中陷凹东濮济南隆起区西鲁1.沙四段(ES4):与下伏中、古生界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岩性为棕红、紫红色粉砂岩、灰质粉砂岩与泥岩互层,常含有石膏团块,局部地区有盐岩分布,最大厚度在文留-胡状集地区,向北逐渐变薄或缺失。

2.沙三段(ES3):该段是东濮凹陷主要生油层系,也是主要储集层系之一,除在凹陷边缘地区如文明寨、范县、高平集部分地区、东明集二台阶等地区超覆不整合在沙四段之上外,大部分地区与沙四段为连续沉积,表现为一套下细上粗的暗色反旋回沉积特征。

该段自下而上划分为沙三4、沙三3、沙三2、沙三1四个亚段:(1)沙三4亚段(ES34):厚500-2000m,中下部在文留南部和胡状集地区为大套盐岩、石膏段夹薄层灰质页岩、灰黄色薄层泥灰岩、深灰色泥岩,文留中部以北地区下部出现一些由盐岩相变的石膏质粉砂岩、灰质粉砂岩。

上部主要为深灰色泥岩夹薄层粉砂层、油页岩、灰质页岩,文留中部以北地区相变为盐膏层段。

砂泥岩薄互层预测东濮凹陷的常见问题及建议

砂泥岩薄互层预测东濮凹陷的常见问题及建议

砂泥岩薄互层预测东濮凹陷的常见问题及建议受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局限性以及地震与地质信息缺乏有效沟通等因素的影响,在中原油田东濮凹陷采用常规的储层预测技术很难满足油气勘测的实际需要。

鉴于此,文章分析了砂泥岩薄互层预测东濮凹陷的常见问题,阐述了砂泥岩薄互层预测东濮凹陷的改进对策,并就改进后的技术特点及应用效果作进一步探讨,希望可以为储层预测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标签:砂泥岩薄互层;地震资料;东濮凹陷东濮凹陷古近纪地层具有近物源及多物源的沉积特征,其横向岩性变化迅速,地层大多为砂泥岩薄互层沉积,通常情况下储集砂体为粉细砂岩,且单层厚度往往较薄。

结合中原油田东濮凹陷砂泥岩薄互层地质特点,对相关储层预测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旨在为东濮凹陷油气勘探提供帮助。

1 砂泥岩薄互层预测东濮凹陷的常见问题1.1 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东濮凹陷是在基底近东西向构造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其演化过程中受到了古近纪多条北北东向断层的影响和控制。

该地质单元的主体构造呈现为北北东向走向,具有“两洼一隆一陡一斜坡”的独特构造,同时,由于受到近东西向基底构造的控制,在盆地中又发育出了多条近东西向横向构造转换带。

在多种地质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东濮凹陷的构造格局随着自身的演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其盆底形态也在缓慢地进行调整,在这种独特的构造演化机制的控制之下,湖盆内沉积岩相及岩性持续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并导致了断裂系统的复杂化。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利用传统的储层预测手段一般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东濮凹陷的含油气层段主要为沙三段以及沙二下亚段,其埋藏深度大多在3km以上,因多数目的层段的埋藏过深,使得沉积地层的成岩程度普遍较高,砂泥岩的密度与速度值比较接近,在地球物理数据上没有特别显著的差别。

即便在埋藏深度相对比较浅的地段,两者的各项地球物理数据也存在大量的交叉重叠之处。

可以说,通过地震资料开展储层识别工作难度较大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砂泥岩地震参数区别不大有关。

地质统计学反演在三角洲河道砂岩储层刻画中的应用

地质统计学反演在三角洲河道砂岩储层刻画中的应用

2017·0143技术应用与研究Chenmical Intermediate当代化工研究地质统计学反演在三角洲河道砂岩储层刻画中的应用*周连敏(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天津 300280)摘要: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储层反演在油气田储层刻画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研究区埕北低断阶目前正处于整体评价与整体开发上产阶段,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本区储层刻画的方法,然而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纵向以及横向砂体分布极不均匀,准确刻画河道砂岩储层的变化难度极大。

本文在进行储层预测的过程中,选择地质统计学方法来刻画储层的变化,预测结果与地质认识基本吻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地震反演;砂岩分布;地质统计学;储层刻画中图分类号:T 文献标识码:AApplication of Geostatistics Inversion in the Sandstone ReservoirCharacterization of Delta RiverwayZhou Lianmin(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ion, Dagang Oilfield Branch, PetroChina Co., Tianjin, 300280)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function of reservoir inversion in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of oil and gas field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Low Cheng north fault terrace study is in the overall evaluation and overall development stage and it needs to set up a set of methods fitting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in this area, however, the study area mainly develops braided river delta sedimentary system and th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sand body have a extremely uneven distribution, besides,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change of channel sandstone reservoir is extremely hard. In the process of reservoir prediction, this paper chooses the geostatistics method to describe the change of reservoir and the prediction result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ological understanding basically,besides,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a good effect is achieved .Key words:seismic inversion;sandstone distribution;geostatistics;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1.概况埕北低断阶构造带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水下分支流河道发育。

东濮凹陷古近系的低位三角洲沉积_纪友亮

东濮凹陷古近系的低位三角洲沉积_纪友亮

文章编号:1000-0747(2003)01-0112-03东濮凹陷古近系的低位三角洲沉积纪友亮1,冯建辉2(1.同济大学; 2.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基金项目:/9730基金资助项目(G1999043304)摘要:在对东濮凹陷古近系盐岩成因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发现了湖平面频繁变化的标志,估算其湖平面变化频率为1000次/M a,认为湖盆中央在高水位期深湖)半深湖相泥岩中发育有低位三角洲砂体,其中所含的膏盐岩属于低位期蒸发成因的盐湖沉积。

低位三角洲发育在主要物源区的前方,处在深湖相泥岩包围之中,相标志、相层序、相模式和砂体的展布特征有别于深水重力流沉积,是重要的油气储集体。

图4参18关键词:低位三角洲;湖平面变化;相层序;相标志;相模式中图分类号:TE122.3 文献标识码:A东濮凹陷古近系的深湖)半深湖相泥岩和油页岩中含有大量砂岩体,局部分布有膏盐岩(往往在盆地中心)。

这些碎屑岩过去被解释为深水环境中的重力流沉积[1-8],膏盐岩被解释为深水成盐[1],即来自地壳的高浓度卤水沿大断裂上涌,因密度差而聚集在低洼的深水区沉积成盐。

但随着东濮凹陷勘探的深入,在过去认为是深水重力流沉积的砂岩中发现了许多浅水的和牵引流的标志,需要重新认识这类砂岩。

1沙三段沉积期的湖平面变化在重新研究东濮凹陷古近系盐岩成因的过程中,除在盐岩中发现零散红层外,还发现其垂向沉积序列与海水成因的蒸发盐相同,据此认为东濮凹陷古近系盐岩是干旱蒸发成因;根据东濮凹陷湖盆中部古近系深湖)半深湖相泥岩、油页岩与盐岩频繁互层[1-3,5,9],认为东濮凹陷古近纪的深水和浅水环境也是频繁交替的。

沙三段沉积期约5Ma,盐岩累计厚度达500m,若单层盐岩的平均厚度按0.1m 计算,将每一单层盐岩的沉积作为一次湖平面下降的标志,那么沙三段沉积期东濮凹陷湖平面的变化频率为1000次/Ma [10]。

在高位期,湖盆边缘发育高位三角洲及扇三角洲等沉积,而湖盆中央大部分地区发育浅湖、深湖、半深湖相泥岩及少量重力流砂岩、砂砾岩沉积。

东濮凹陷白庙地区沙三段沉积相特征_朱志国

东濮凹陷白庙地区沙三段沉积相特征_朱志国

科技信息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3年第23期1基本地质特征白庙地区位于黄河南岸的山东省东明县境内,白庙构造位于东濮凹陷兰聊断裂下降盘中部,是一个在基底隆起背景上继承性发育并受兰聊断层控制的逆牵引半背斜构造,白庙构造内部断层发育,在兰聊主断层控制下,其内部被次一级断层切割成若干个台阶,并向西节节西掉。

白庙深层沙三段为灰色厚层泥岩夹砂岩,并夹有多层红色砂泥岩,厚度1200m-1500m 。

2白庙地区沙三段沉积模式前人对该区沉积相的认识大多以扇三角洲相为主[1-2]。

根据白6、白12以及白55等取芯井的岩芯观察分析,认为该区沙三段为扇三角洲沉积,在湖盆较深的杜寨断层下降盘发育的砂体为浊积扇沉积,它发育于前扇三角洲或深湖泥岩中,具有陡岸扇三角洲沉积特点:1)由于兰聊断层的强烈活动,白庙地区仅保留了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沉积;2)在白庙构造主体部位,由于上隆升高,主要发育两种砂体,一是垂直于兰聊断层的分流河道砂,另一种是平行于杜寨断层的远砂坝,总体上砂体规模较小;3)在杜寨断层下降盘发育远砂坝,厚度较大,呈裙状分布,是有利的储集体;4)北翼由于处于白庙向前梨园过渡的坡折带,水体较深,浊积扇和扇三角洲砂体垂向迭加,呈扇状展布,砂体规模大,是重要的储集体。

3亚相以及微相特征综合应用储层沉积微相研究方法,建立了白庙地区沙三段的沉积模式。

将沙三段储层沉积相划分为四种亚相,各亚相以及微相有如下特征:3.1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工区内扇三角洲前缘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灰色一深灰色泥岩组成,多表现为韵律互层,具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波状层理、垂向上表现为向上变细或变粗的特点。

在细粉砂岩、泥岩中可见变形层理,这是由于该区扇三角洲沉积时的坡度比较大,在扇三角洲前缘滑塌形成的。

另外,深灰色、黑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的出现也说明了其形成于相对较深水环境。

3.1.1扇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该微相的沉积砂体是白庙地区主要的砂体类型。

东濮凹陷地质三分性与沙三期沉积古地理

东濮凹陷地质三分性与沙三期沉积古地理

明湖是 受 兰聊 断层 活动控 制 的箕状 凹陷 , 因补偿 速 度 快 , 形 成 浅一 半 深 水 的砂 泥 岩韵 律 , 仅 生
油 岩发 育质 量差 , 现今 的西 洼 南部 地 区是上 述 两湖 泊 的边缘 , 本无 生油岩 发 育。 沙二段一 东 基

营组 时期 , 长垣 、 黄河 、 东 、 西等 断层 强烈 活动 , 成 两洼一 隆一斜 坡 的构造 格局 , 文 文 形 彻底 改 变
维普资讯
20 0 6年 9月
断 块 油 气 田 F U TB O K O L&GA I L A L —L C I SFE D
第1 3卷第 5期
东濮 凹 陷地 质 三分 性 与 沙 三 期 沉 积 古 地理
李 明娟 许 化 政 周 新 科
集有重要影响 , 凹陷两洼一斜坡虽然面积近似相
等 , 油气条 件差 别很 大 ( 图 1 。 但 见 )
1 1 北 部 .
北部 地 区指庆祖 集一 海通 集一 习城 集 以北部 分, 包括濮 城一 前 梨 园洼 陷 、 留一 卫城— 濮 城背 文
斜构造带 、 柳屯一海通集洼陷、 胡庄一庆祖集断阶
带, 下第 三 系勘探 面积 约 180k 0 m 。东濮 凹陷 的 早 期断 层 主要 发 育在 北部 ( 图 2 , 见 ) 因此 , 地 的 盆 沉积 沉 降 中 心 也 在 北 部 。从 沙 四段 上 部 沉 积 开
图 1 东濮凹陷地质三分与油气勘探情 况
沙 四上一 沙 三下 早 期 受 杜寨 断层 影 响 , 积 沉 中心位于 文 南一 文 东 地 区 , 着 杜寨 断层 活 动 强 随 度 减弱 和濮西 、 家集 一马寨 断层 活动 幅度加 大 , 石

东濮凹陷濮卫地区沙三段储层孔隙定量演化

东濮凹陷濮卫地区沙三段储层孔隙定量演化

孔 结
隙眨使 。该 作川 , 【] 以模
模拟型出将地成史S 岩过作程C用中 分储S 一 为层
孔4●段隙 ,演 g
化。陔模型经过 例验 取得 J 较好 的结果 ,符 俞实 际地 惯情 况 日.精度较高 ,j叮以推J 到卡H 沉积卡日带储层孔隙演化
模 拟 ,为 濮 卫 地 汕 气 勘 探 J 作提 供 指 导 。
92
中 国 石 油 勘 探
研 究储 的 参 数 ,对 仃 利储 层分 布1:!jj测 具 有苇 要 意 义 , ljJ‘以 通过 模  ̄fJ,4L隙 在地 时 期 的演 化 来 研 究致 密 储 的演 化 。但 玎人 刈 东 濮 凹陷濮 卫 地 区 储 层孔 隙 研究 少 , ’-要 是通 过 分析 成岩 作 用来进 行 定性 或 者 、卜定 研 究 ,厄法 进 行扎 隙 度钻 前颅测 及 模 拟 孔 隙演 化 … 。
邵新荷 。 倪仕琪 ! 徐 源
m .薹 k dm Ⅲ㈣ 州m
(1油气资源与探删国家重点实验室;2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地球科学学院盆地与油藏研n 究中m 心m “
3中国石 ft:中啄 由田分 2\司勘探 开发 研 究院 )

坨 ^一 砌
- J Ⅲ .彻 Ⅲ
摘 要 :东 濮 lI Jl陷濮 ]丁地 沙 段 层 ,如 何 有 效进 7/4LI;J ̄
J 金 项 日 : r}1国 石 油 化 I 股 份 r限 公 r_订科 技 攻 关 项 目 “尔 濮 陷 汕 气 富 集 规 律 及增 储 【K: ;研 究 ” (I 1 5(122) 。 一 作 暂 简 介 : 潘 志 鸿 (1992一) , 男 , 湖 北 黄 冈 人 ,在 陵 硕 上 , j 要 从 事 含 油 气 盆 地 汕 成 械 机 、 分 l竹i规 律 研 究 _LfI-。地 址 :北

利用地震反演技术预测东濮凹陷文243井区储层

利用地震反演技术预测东濮凹陷文243井区储层

文章编号:167221926(2003)0520422203收稿日期:2003203231;修回日期:20032042291作者简介:陈新军(19752),男,新疆哈密人,博士生,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学研究1利用地震反演技术预测东濮凹陷文243井区储层陈新军,汪立君,季东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摘 要:利用Jas on 储层描述系统的两个模块——InverT race 模块和Inver M od 模块对东濮凹陷文243井区油气储层进行了地震岩性反演。

通过对反演结果解释认为,从横向看文243井区东北部和北部砂体较为发育,可以作为首选勘探靶区,其西北部可作为远景区。

关键词:东濮凹陷;地震反演;储层预测;Jas on 储层描述系统中图分类号:P 63114 文献标识码:A 文243井区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西地垒带,东为文243断层,西部邻近生油凹陷——海通集洼陷,整体呈一透镜状条带。

从构造部位来看,文西地区位于濮阳凹陷油气最富集的地区——中央隆起带西侧的主断层下盘,是一个以东倾的单斜带为特征的构造相对平缓的地区。

从初步的石油地质研究来看,除构造圈闭发育条件十分不利外,区内其它石油地质条件均较好。

但据从濮深14井以后的文241井、文242井和文243井等的钻探情况看,其地层发育和砂体展布特征是控制区内油气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而且从文243井关井多年后再次试油并获低产油流的结果也预示看一个新的油气探区的出现。

说明该区的油气勘探前景并非十分悲观。

1 本项研究采用的储层描述系统本项研究使用的是Jas on 储层描述系统。

地震反演阶段主要利用了该系统的以下两个模块。

(1)InverT race 模块。

该模块是Jas on 软件包的一个重要模块,是建立在快速的趋势约束的脉冲反演算法上的模块,包括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道合并两个部分。

所谓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是指对反射系数估算时,假设反射系数是随机分布的且分布在少数深度点上。

东濮凹陷致密砂岩复杂油气层测井识别方法

东濮凹陷致密砂岩复杂油气层测井识别方法

东濮凹陷致密砂岩复杂油气层测井识别方法刘晓敏【摘要】为有效识别和评价以“低孔低渗”为特征的致密砂岩油气层,在分析了致密砂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基础上,提出了Vp/Vs-DTS (纵横波速度比与横波时差)交会图和地层精细对比测井识别法2种油气层有效识别方法;建立了分区块的油气水判别标准。

实测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技术提高了测井对致密砂岩油气层的识别能力,有效地解决了制约中原油田致密砂岩油气勘探的技术“瓶颈”问题。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4页(P26-29)【关键词】东濮凹陷;致密砂岩;测井响应;油气层识别【作者】刘晓敏【作者单位】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科技部,河南濮阳 457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84致密砂岩油气藏是一种岩性地层油气藏[1]。

致密低渗透储层特殊的孔隙结构特征和表面物理性质,给常规测井的资料处理和应用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和不适应性[2]。

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难以建立适用的渗透率和饱和度的解释模型[3-4]。

由于低渗透储层的储集空间很小,由不同流体所产生的岩石电性差异变小,油水关系不明,往往导致测井响应特征不太明显,影响流体性质的识别[5]。

东濮凹陷致密砂岩储层主要发育在古近系沙三段、沙四段和三叠系及二叠系,该类油气层具有埋藏深、岩性致密、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地层水矿化度多变的特点,测井解释主要存在以下难题[6]:①因骨架的测井信号远大于流体,储层流体性质判别困难;②裂缝发育的储层测井响应特征既不同于粒间孔隙的砂岩储层、又有别于双孔介质的碳酸盐岩储层,常规测井有效识别与划分储层困难;③不同区块、不同层系、不同储集类型的储层岩-电关系存在差异,同一油水判别标准下的测井解释符合率较低。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根据测井响应特征,分区块建立储层关键参数的定量评价模型,着重于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的研究,建立分区块的油气水判别标准。

东濮凹陷南部沙三段沉积体系展布及岩性圈闭区带预测

东濮凹陷南部沙三段沉积体系展布及岩性圈闭区带预测

东濮凹陷南部沙三段沉积体系展布及岩性圈闭区带预测东濮凹陷位于我国渤海湾盆地的南端,历经了30余年以构造圈闭为主的油气勘探历程。

截至目前为止,该凹陷的石油探明储量达5.4×108t,天然气探明储量615×108m3,其中96%的石油和93.5%的天然气都分布在凹陷北部约2000km2的盐岩发育区内。

东濮凹陷南部的面积大于北部(约3000km2),但已探明油气储量尚不足总储量的10%,主要勘探对象为构造圈闭。

然而,经过近五年的勘探实践证明,东濮凹陷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前景良好,尤其表现在勘探程度较低的南部深洼区。

本论文以层序地层学与储层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岩心、钻测井、地震以及各种分析化验数据,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构造发育状况,采用点(单井)→线(连井)→面(平面)→域(演化)的思路,分析了构造体系的发育特征,解释了地震层序格架,编制了沉积体系展布图件,体现了构造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突显了沉积体系的分布与演化对岩性圈闭勘探的指导作用。

主要取得以下五点认识:1、在前期构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调节带的理论,根据断层的组合关系,明确指出了东濮凹陷南部发育的调节带类型,分析与探讨了主要的调节带类型对沉积体系展布及砂体的控制作用,有效指导沉积相图的编制。

2、通过研究区古地貌特征的恢复,认识到在沙三段沉积期,兰聊断层南段强烈活动,东南部形成沉积中心;随后,西部斜坡的断层系开始活动,“双断”格局形成,中央隆起带相应出现;最终,整体构造强度北强南弱,前梨园次洼与胡状集-海通集次洼厚度最大。

沉积中心总体呈由南向北迁移的特点。

3、系统确定沉积体系的类型及湖盆的演化。

确定东濮凹陷南部共发育滨浅湖、深湖、扇三角洲、正常三角洲、浊积及滩坝共六种沉积类型,反映了地形坡度、物源体系、构造分区对沉积体系的发育类型与展布特征的控制作用。

4、确定了东濮凹陷南部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

东陡西缓的地形控制形成了“东扇西曲”的沉积格局。

东濮凹陷白庙及其周边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深层沙三中—下段储层有效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东濮凹陷白庙及其周边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深层沙三中—下段储层有效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东濮凹陷白庙及其周边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深层沙三中—下段储层有效性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东濮凹陷白庙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国渤海湾油气区的重要成员,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

古近系沙河街组作为该区域的重要储层之一,被广泛研究和开发。

目前,白庙地区储层有效性分析的研究较少,而深层沙三中—下段储层的研究更显不足。

因此,本文将对白庙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深层沙三中—下段储层有效性进行研究,为该区域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白庙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深层沙三中—下段储层的有效性,包括储层物性特征、储层连通性、成藏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储层特征和成藏条件的分析,探讨白庙地区深层沙三中—下段储层的形成机制,为进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1. 古近系沙河街组深层沙三中—下段储层的地质时代、岩性组合和储层类型。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岩心分析,确定储层物性特征和储层连通性。

2. 储层物性特征分析。

利用地震波速度资料分析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物性参数,确定储层的储集能力和储集范围。

3. 储层连通性分析。

利用地质建模技术进行模拟,研究储层的连通性和物性分布规律,分析储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成藏演化过程。

4. 成藏条件分析。

通过分析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等方面的内容,确定白庙地区深层沙三中—下段储层的成藏条件。

并探讨储层的形成机制。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预期得出以下成果:1. 确定白庙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深层沙三中—下段储层的物性特征和储层类型,分析储层连通性和储集能力。

2. 探讨储层形成机制,确定白庙地区储层的成藏条件。

3. 提供白庙地区深层沙三中—下段储层的有效性分析结果和成果,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五、研究方法1. 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和取样、地震数据分析、岩心分析等方法,获取储层物性特征和储层连通性方面的数据。

2. 利用地质建模技术,对储层进行三维建模和模拟,确定储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物性参数分布情况。

东濮凹陷挥发性油藏精细构造储层研究

东濮凹陷挥发性油藏精细构造储层研究

东濮凹陷挥发性油藏精细构造储层研究摘要:目标区块受盐拱的影响,断层较发育,构造复杂。

在进行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运用RFT、HDT等资料,应用高密度三维地震解释、相干体技术、正演技术、全三维构造解释技术进行精细构造储层研究。

通过区带评价,整体部署,分批实施的开发思路落实含油气情况,实现快速动用。

关键词:精细构造、三维地震、精细储层、HDT、RFT目标区块大致形态为断背斜构造,储层发育稳定,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主要开发层系为沙三中4-10砂组,油藏埋深3350~3730m。

1. 研究内容1.1.精细构造研究本次研究在开展小层精细对比、井斜和井深校正的基础上,做出了高精度构造平面图,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新钻井测井资料,重新进行地层精细对比,对构造进行深化研究[1]。

该块西以文东断层为界,东以x断层为界,南以y断层为界,北部以小断层分隔开,构成NE向展布的长条断阶块。

东西宽约0.5km,南北长约1.0km。

地层倾向西北,地层倾角为10°左右。

1.2精细储层研究1.2.1储层展布规律沙三中主要含油层位为沙三中4-10砂组。

沙三中4-6砂组储层平面分布广,储层相对稳定。

储层发育最好的是7砂组和9砂组,其次是8砂组,沙三中5-6砂组储层分布稳定[2]。

储层分布较稳定、由上向下发育变好。

1.2.2储层岩性储层岩性为长石石英粉砂岩及石英细粉砂岩,碎屑岩含量中石英40-50%,长石为38-40%,其成分主要为泥岩、片麻岩和硅质岩,其次喷出岩等,碎屑粒度0.05-0.20mm,一般0.1mm左右,粒度中值0.073~0.087mm,分选系数1.10~1.34,分选较好。

磨圆度次棱角状,风化度中等。

胶结物含量一般为8-12%,成分主要为灰质,其次是泥质和白云质[3]。

砂岩胶结类型以粒间孔隙式为主,其次为孔隙—接触式。

胶结物成份以泥质为主,胶结致密。

1.2.3储层物性根据取芯井A井物性分析,孔隙度9.8-14.1%,空气渗透率5.1×10-3-20.2×10-3μm2,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7273(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6月第45卷 第3期*北京市昌平区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102249本文于2009年6月2日收到,修改稿于同年12月19日收到。

本研究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项目(2007CB209601)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研究项目(2008A 1804)资助。

综合研究地质统计反演在东濮凹陷白庙气田沙三段储层预测中的应用边树涛*!狄帮让 ! 董艳蕾 姜贻伟∀王乐之∀廖 林#∃(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CNPC 物探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濮阳457001;#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浙江杭州310027;∃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27)边树涛,狄帮让,董艳蕾,姜贻伟,王乐之,廖林.地质统计反演在东濮凹陷白庙气田沙三段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45(3):398~405摘要 本文基于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进行地质统计反演,把标准化后的自然电位曲线作为输入参数,把稀疏脉冲反演得到的波阻抗数据体作为相关控制函数。

首先,统计随机变量的直方图分布和变差函数,确定随机变量在不同方向上的变程;然后在每一地震道上,将随机提取的反射系数与求取的地震子波进行褶积,生成合成地震道,将合成地震道与原始地震道进行匹配,计算反演的剩余值,直到匹配程度满足精度要求为止;最后,选择合成地震记录最好的节点值作为反演结果,对下一个随机选取的节点进行反演,直到完成各个随机实现的全部反演,再对相关性大于90%的各个实现进行求均方根运算,并将获得的均方根数据体作为最终的反演结果。

文中以白庙气田三维地震工区沙三段水下扇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储层岩性、电性、物理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地震空变子波,建立低频模型,通过合理选取反演参数 ,把标准化后的自然电位曲线作为输入参数,利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地质统计反演技术,得到的反演结果与实钻资料吻合率达到81.3%,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陡坡带 水下扇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 地质统计反演 白庙气田 沙三段1 概况白庙气田位于东濮凹陷东部前梨园洼陷与葛岗集洼陷之间的继承性低幅隆起之上,为受兰聊断层和杜寨断层共同控制的半背斜构造。

气田内发育两组主要断裂:一组为NNE SSW 向的兰聊断层和杜寨断层,控制了白庙气田陡坡带的形成,地层倾向与断层倾向一致;另一组为NEE SWW 向的桥口%白庙断裂(图1)。

断层发育时期为古近纪沙河街阶沙三期[1]。

古近系沙三段为主要勘探目的层,发育不等厚互层的灰质泥岩和浅灰色粉、细砂岩以及砾质砂岩、砾岩。

砾岩层主要分布于兰聊断层附近,层薄,砾石成分复杂,大小混杂,一般以含砾粗砂岩、细砂岩形式出现,很少有纯砾石层,与济阳拗陷陡坡带发育的砾石锥有明显区别。

在沙三段沉积期间,兰聊断裂强烈的分段活动造成下降盘沉积环境多变[1],主要发育了Es 33(沙三下) Es 34(沙三上)早中期的湖底扇沉积、Es 34晚期的扇三角洲沉积以及Es 21(沙二下)的漫湖沉积和盆地边缘冲积扇沉积,具有坡度陡、物源近及构造活动强烈、古地形复杂等特点,以多期次继承性发育的断裂带为依托,发育了多种类型的砂砾岩水下扇体,砂体类型多,单砂体厚度较小、横向变化快。

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对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的地质认识逐渐加深。

前人利用小型水槽研究了舌状砂体的形成过程和展布过程[2];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预测扇体的发育[3];根据井震信息,采用随第45卷 第3期边树涛等:地质统计反演在东濮凹陷白庙气田沙三段储层预测中的应用399机模拟方法进行水下扇沉积相的三维建模[4];基于小波分频处理技术,利用非线性高精度反演技术预测薄互层[5];利用层位标定[6]、地震相[7,8]、时频分析[9]、G Log 预测技术[8]识别扇体;利用测井约束反演[4,9,10]、扇体边界确定[8]、厚度求取等技术表征水下扇体内部结构和储层发育情况。

本文以白庙气田三维地震工区沙三段为研究对象,结合构造和沉积相分析,从储层基本地质特征入手,利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地质统计反演技术开展储层预测,取得了较好效果。

图1 白庙气田沙三段构造图与综合岩性柱状图AA &为图3剖面位置2 储层地震预测可行性分析2.1 储层岩电特性分析白庙地区63口钻井资料的统计结果表明:沙三段泥岩厚度一般大于1m,粉、细砂岩厚度为0.5~4m,砾质砂岩和砾岩厚度小于1.5m ;含气砂岩表现为∋三低二高(的测井响应特征(低自然伽马、低声波时差、低感应电导、中子读数高和地层电阻率高);沙三段砂岩的声波时差平均值约为200~300 s/m,速度值约为3600~4800m/s (图2)。

上述储层岩电特征对地震纵向分辨率将产生以下影响: 不等厚400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年互层的灰质泥岩和浅灰色粉、细砂岩以及砾质砂岩、砾岩组合造成声波曲线摆动速度过快,掩盖了有效储层与围岩的速度差异;!砂岩声波速度较大,使得单位时间内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增大,难以反映薄层;∀泥岩中灰质含量较高,导致砂、泥岩声波速度差小,影响了对有效储层的判断。

2.2 地震资料品质分析在地震剖面中,目的层段波组特征不清楚,波形、振幅、能量分配关系不明确,反射能量明显变弱,甚至出现空白反射。

针对目的层段选取近500ms 时窗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目的层段主频约为20H z,频带宽度约50H z,高频成分较丰富,但包含一些噪声成分(图3、图5a)。

从已钻井B17和B19的井震标定结果来看(图4),一个地震波组涵盖了一套不等厚互层的砂泥岩组合,很难将砂体、含气砂体、泥岩、砂砾岩等准确地标定到地震同相轴上。

尽第45卷 第3期边树涛等:地质统计反演在东濮凹陷白庙气田沙三段储层预测中的应用401管通过精细的合成地震记录,大多数单砂层都能标定在强振幅上,但是钻井证实这些强振幅所对应的都是一套叠合砂体。

3 地震资料预处理及反演参数的选取3.1 地震资料主分量滤波处理主分量滤波去噪利用快速局部主分量滤波技术消除地震数据中的多种随机噪声。

实践证明,在采用主分量滤波去噪技术对地震数据的倾角噪声和随机噪声的压制过程中,不仅不会影响有效地震振幅的横向变化,而且还可以很好地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改善地震数据的品质[11,12]。

针对白庙气田沙三段目的层展开的主分量能量分析结果表明,地震能量分布较集中,通过主分量滤波去噪后,原始地震剖面(图5a)的信噪比得到明显改善(图5b)。

从滤402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年除的噪声剖面(图5c)上也可以看到,滤掉的成分主要是随机高频噪声,有效成分的损失很微弱,因此应用主分量滤波去噪能有效地提高地震数据信噪比。

3.2 低频模型的建立基于测井和钻井资料建立基本反映沉积体地质特征的低频初始模型,根据地震反射特征解释层位,按沉积体的沉积规律在大层之间内插出很多小层,并建立一个地质框架结构。

在此地质框架结构控制下,再根据一定的插值方式沿层对测井数据进行内插和外推,产生一个平滑、闭合的实体模型,从而在地震分频属性与测井资料之间建立良好的非线性映射关系。

3.3 反演子波的选取目前,多数预测技术利用地震和测井资料,并综合考虑子波相位特性、直流分量和截断效应的影响,提取井旁子波进行反演。

对于无井地区,则从地震记录中提取振幅谱信息,并根据同一地区、同一时段子波展开相位谱的稳定性求得相位谱信息,最终得到具有空变性质、却又相对稳定的子波剖面[13,14]。

笔者首先采用多道平均相关谱法计算子波振幅谱,然后针对实际子波通常是混合相位的情况,采用展开相位计算法计算地震道的连续相位谱,再利用所求得的子波振幅谱和相位谱,通过反傅里叶变换得到子波序列,最后通过对各井子波进行平均,把所获得的平均子波作为反演子波。

3.4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 参数的选取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是基于趋势约束脉冲反演的一种反演方法,其利用地震道的振幅产生波阻抗模型,采用快速的趋势约束脉冲反演算法,用地震解释层位和测井约束控制波阻抗的趋势和幅值范围。

由于脉冲算法产生了宽带结果,因此可以恢复缺失的部分低频和高频成分[15,16]。

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中,反射系数的稀疏、合成记录与原始地震道的残差最小这两项约束是相互矛盾的,实际地震记录与合成地震记录残差权重因子 值反映了合成地震道与实际地震道的匹配程度。

因此寻找一个合适的 值是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的重要环节[16]。

图6展示了 参数质量控制及合成地震道与实际地震道的匹配情况,由图中可见,当 )9.2时,井的相关性也高,同时稀疏性也较好(图6a),剖面信噪比较高,合成地震记录与原始地震记录相关性较好(图6b)。

图6 参数质量控制(a)及合成地震道(红)与实际地震道(黑)的匹配( =9.2)(b)第45卷 第3期边树涛等:地质统计反演在东濮凹陷白庙气田沙三段储层预测中的应用4034 地质统计反演的原理及效果分析4.1 原理及实现地质统计反演以地质信息(地震、钻井、测井等)为基础,应用随机函数理论和地质统计学方法(变差函数分析、直方图分析、相关分析等),结合传统的地震反演技术,在每一个地震道(或多个地震道)产生多个可选的等概率反演结果[17~19]。

地质统计反演技术将随机模拟的思想引入到地震反演中,用地震资料做约束,用随机模拟算法实现储层预测。

实现思路是寻求符合地质规律的地质统计学模型(方法),以表征各种沉积类型的储层参数变化规律,并用已知规律对井间未知地区的储层参数空间分布做出估计。

笔者基于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进行地质统计反演,选取对储层反映敏感的自然电位曲线作为测井表征参数。

在反演过程中,把标准化后的自然电位曲线作为输入参数,把稀疏脉冲反演得到的波阻抗数据体作为相关控制函数。

首先,统计随机变量的直方图分布和变差函数,确定随机变量在不同方向上的变程(图7);然后,在每一个地震道上,将随机提取的反射系数与求取的地震子波进行褶积,生成合成地震道;再将合成地震道与原始地震道对比,计算反演的剩余值,如果不满足精度要求,重新对该道网格节点值进行模拟,直到匹配程度满足精度要求为止;最后,选择合成地震记录最好的节点值作为反演结果,对下一个随机选取的节点进行反演,直到完成一个随机实现的全部反演。

对于每一种实现来说,所模拟参数的统计学理论分布特征与控制点参数值统计分布特征是一致的,即所谓等概率。

各个实现之间的差别则是储层不确定性的直接反映,即:如果所有实现都相同或相差很小,说明模型中的不确定因素少;如果各实现之间相差较大,则说明不确定性大。

文中地质统计反演得到的三个等概率波阻抗数据体的相关性大于90%,说明模型的不确定性较小。

然而,不同的实现过程必然会引起三个等概率体在某些细节上存在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