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公谈苑(北宋杨亿北宋黄鉴录北宋宋庠订今人李裕民辑)
杨文公谈苑(北宋杨亿北宋黄鉴录北宋宋庠订今人李裕民辑)
杨文公谈苑(北宋杨亿北宋黄鉴录北宋宋庠订今人李裕民辑).txt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正常的疯子!杨文公谈苑 [宋]杨亿口述 黄鉴笔录 宋庠整理
《杨文公谈苑》是杨亿口述、黄鉴笔录、宋庠整理而成的笔记。
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七岁能文,十一岁时,宋太宗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992),命试翰林,赐进士第,直集贤院。真宗即位,超拜左正言,预修《太宗实录》。景德二年(1005)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三年,召为翰林学士,又同修国史。天禧二年(1018),拜工部侍郎。四年,复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纂、判馆事。十二月卒。仁宗时追谥「文」。亿为西昆体主要作家,着有《武夷新集》、《西昆酬唱集》等传世。而《谈苑》则为其门人黄鉴为他作的谈话记录。
黄鉴(?-1031),字唐卿,是杨亿的同乡,真宗祥符八年(1015)举进士后,为国子监直讲。杨亿以其善文,延置门下,故其记录杨亿言谈,自然真实可信。黄鉴所作的记录,大致与语录体相仿,并无一定的体例,彚为一书,初名《南阳谈薮》。以后,又经宋庠作了删订。
宋庠(966-1066),字公序,安陆人。天圣二年(1024)状元,后官至宰相。庠对是书进行了「掇去重复,分为二十目,勒成一十二卷」的整理工作,改名《杨文公谈苑》,并为之序,时为宋仁宗庆历丁亥岁(1047)。
《杨文公谈苑》,《郡斋读书志》着录八卷,《直斋书录解题》作十五卷。此书明代尚存,大约明清之间散佚,今有《说郛》辑文。此书内容包罗万象,以时间而论,宋初最多,其次为五代十国,又次为唐代。以地域而论,从京师到边远地区,甚至远及日本、交州、高丽等国。就涉及的领域而论,以人事、诗文居多,旁及科学技术、宗教、艺术、典章制度、手工业、农业、民俗、特产、医学、军事等。为后世研究唐宋时社会提供丰富的资料。(以上按《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及李裕民《杨文公谈苑》前言)
杨亿改文文言文翻译
杨亿改文文言文翻译
杨亿改文文言文翻译 1
杨文公尝戒其门人,为文宜避俗语。既而公因作表云:“伏惟陛下德迈九皇。”门人郑戬遽请于公曰:“未审何时得卖生菜?”于是公为之大笑而易之。
译文
杨文公(名亿,北宋著名文学家)时常告诫他的学生,做文章应该避免套用方言俗语。不久,他拟了一篇奏章,里面有句话说:“伏惟陛下德迈九皇”。有个学生郑戬看了,觉得“德迈九皇”读音很像“得卖韭黄”,便立刻请教他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得卖生菜?”杨亿给这一问引得大笑起来,于是把这—句改掉了。
杨亿简介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文学成就
1、史馆修书
杨亿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咸平元年(998)书成。景德二年(1005)与王钦若主修《册府元龟》。
2、诗作
在史馆修书时,曾与钱惟演、刘筠等人唱和。他将唱和诗编为《西昆酬唱集》。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说他们写诗的目的是“在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磋”,在这种观点指导下写的诗,其题材范围必然是比较狭隘的。全集70个诗题,主要有三类题材:一是借古喻今的怀古脉史诗,如《始皇》、《宜曲》、《汉武》、《南朝》、《明皇》等皆属此类;二是描摹物态的咏物诗,如《鹤》、《梨》、《柳絮》《萤》、《泪》等;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生活内容的闲适诗,如《直夜》、《夜宴》、《别墅》等。集内诗歌重雕琢用典,铺陈词藻,讲究声律,被称为“西昆体”,在宋初诗坛上影响颇大。在西昆诗人中,杨亿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朱熹评之为“巧中犹有混成底意思,便巧得来不觉”(《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
略论《杨文公谈苑》所载宋初二帝之文献
书 的珍 贵 史料 ,扒 梳 这 些 文 献 对 于研 究 宋 初 历 史 和文 学 都颇 有 帮助 。 [ 中图分 类号 ]G 5 26 [ 文献标 志码 ]E
生辈?遂罢之 。淳化 中,苏易简为参知政事,始 引故 事为请 。诏 自今后 ,当直学士与枢 密直学士并预长春 殿 曲宴。又 引元稹 《 旨厅记》 “ 楼肆 赦 ,唯承 承 : 御
化五代寡廉 鲜耻 、追权逐 利的世 风。但是气 节沦丧 、
朝三暮 四的并不 只有文人而已,武将亦然 ,相 比之下
太祖 更 倾 向 于认 同武 将 的求 取 升迁 。 太 宗 则 与其 兄 长相 反 ,武将 要 求 升 迁 ,他 便 找 借
《 国史 大 纲》 载 :太 祖 有 三 条 治 国之 策 ,其 中 之
一
口将之贬职 ,而文 臣却能得到宽容对待 ,文臣要求统
帅 行伍 驻 边 ,他 就 派 遣 他们 或 转武 职 或 任 命 为藩 镇最
ຫໍສະໝຸດ Baidu
是 不 杀 士 大夫 ,优待 士 大 夫并 永 远 让 文人 压 在 武 人
52 { 02第9 21 瀚
文献 学
图 书馆 理 论 与 实 践
U 穗RARY TH《ORY AND PRAETI C∈
比试 。 ’诏 令 中书 引 试 ,淡 果 不 胜 ,去 华 迁补 阙 ,澹
扬雄文论研——精选推荐
摘要
扬雄学识渊博,著述丰富,思想丰赡.研究者可以从不同视角对之进行解读。从扬雄文论的角度来解读扬雄著述,可发现其文论对于先秦以来言意之辨的一些基本问题都有所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体意识,而且自成体系。
扬雄认为,一般人由于“文体谬误”和“意图谬误”而“言不能达其心,书不能达其言”,圣人则由于“得言之解,得书之体”,文质兼备,内外一致而能做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即一般人难以言尽其意,只有圣人才能真正做到言书以尽心意。在言意观基础上,扬雄从文体意识角度提出著名观点:“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从作者身份出发对辞赋进行区分,认为“辞人之赋”“劝百风一”、“文丽用寡”以至言不达意尽意而予以断然否定,“涛入之赋”合乎儒家法度能够言尽其意而予以肯定。扬雄的言意观和文体意识内涵着其文论体系“明道、征圣、宗经”的实质和文用兼顾中注重功用的文学价值观.扬雄关于辞赋功用和价值的否定以及他在赋体流变、文体自觉意识发展方面的贡献在两汉之际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
扬雄又探讨了关于“得言之解,得书之体”和解决言意矛盾问题的原则和途径。扬雄认为,一般人应该以“明道、征圣、宗经”为原则,从继承发展往圣先贤的优良传统和加强个人学识道德修养两个方面来探求解决之道。
扬雄文论虽是复古的儒家文论,但经过批判、融合的复古,己不单纯是复占,而是“推故而别致其新"llI扬雄文论因此而显示出其不乏创造性的智慧之光。
关键词:扬雄言意观文体意识儒家思想文论
ABSTRACT
YangXiongisamallofgreatlearning,manyworksandrichthoughts;reseachworkerscallstudyhimfromvariousaspects.Studinghisworksfromhisliterarycriticism,wecanfindthathiscriticismelaboratessomebasicquestionsonthedifferencebetweenwordsandmeaningsfromthepre—QindaysonandithasitsOWl]systems.
晚明士人生活心态与明亡历史的写照_以杨文骢及其诗文为中心的考察
学 习 与 探 索 Study & Exploration
No . 5 , 2009 Seria. l No . 184
晚明士人生活心态与明亡历史的写照
以杨文骢及其诗文为中心的考察 商
摘
传
(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 , 北京 100732) 要 : 杨文骢是晚明著 名的诗人 , 但因其与马士英有 姻亲关系 , 而马士 英又与阉 党余孽 阮大铖 沆瀣
报 !பைடு நூலகம்)。
又述: 初八日己 丑 % % 清兵 驻瓜洲 , 排 列江 岸 , 沿江窥渡 。惟总兵官郑鸿逵 、 郑彩一旅帅 水师击御之 。京口兵舡时到江中 , 而黄斌卿、 杨文骢兵列南岸, 隔江互发 , 炮声相应, 如戏 赛者已三日矣 ( 明季南略 !卷四 五月纪略 ! ) 。 次日清军即渡江列阵, 十三日即克南京。江防之 失 , 既可见士英的昏聩 , 亦可知龙友的无能。但龙 友毕竟出于对国家的忠诚 , 退守苏州 , 即拒绝清军 的招降。那时候 , 南京的官员多投降了清朝, 龙友 却是不肯降的一个。他袭杀清军派来苏州安抚的 降官鸿胪寺丞黄家。旋败退浙东, 附于唐王。 唐王避乱于镇江时, 曾与龙友交好。故唐王 立 , 龙友奉表称贺, 加之郑鸿逵数荐, 乃拜兵部右 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提督军务。而其子鼎卿则加 左都督、 太子太保。鼎卿的擢用 , 亦因与唐王故交 的关系。当初马士英迎立福王时 , 以鼎卿为其甥 故 , 曾命其前往, 得遇唐王于淮安。当时唐王避乱 南逃, 贫窘之甚。鼎卿颇予周给 , 是以定为布衣之 交。唐王自立于福州 , 龙友父子骤贵 , 但因士英的 关系, 仍难免舆论的诋诟。 此时清军已连克江南州县 , 南明鲁王监国绍 兴 , 唐王 自立于福州, 均僻处浙 东到福建沿海一 代。闽浙已成抗清的前线。顺治 三年 ( 1646) 衢 州告急 , 龙友与刘孔昭驰援。七月为清军所败 , 退 至浦城 , 被俘 , 与监纪孙临俱拒降被杀。余怀 板 桥杂记 !有葛嫩 传, 记秦淮名妓 葛嫩, 委身孙 临。 龙友以领兵抗清于闽浙, 临后受命监其军事, 兵败 被执, 并缚嫩。清 兵主将欲 犯之。嫩 大骂, 嚼舌 碎 , 含血喷其面。将手刃之。临见嫩抗节死, 乃大 笑曰: ∀ 孙三今日登仙矣 ! # 亦被杀。龙友 父子同 日殉难 ( 余怀: 板桥杂记 !中卷 丽品 ! ) 。 先师作 南 明史略 !时 , 不及龙友殉国事 , 恐 因篇幅之所限。顾诚先生名著 南明史 !、 南炳文 先生 南明史 ! 及美国学者司徒琳教授 南明史 ! 均不及此, 是龙友于其时真的并无可书之处, 抑或 其所为无关乎南明诸朝的存亡 ? 但清修 明史 !, ∃ 242∃
北宋三相与东台西溪
北宋三相与东台西溪
欢迎您注册望海楼论坛,注册后您将享有更多功能
陈钧(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摘要] 范仲淹在西溪做盐官的时间,众说纷纭: 在西溪留下的诗作,传抄略异。修筑捍海堰的时地,说法亦有不同: 吕夷简在西溪做盐官的事,或有所疑: 晏殊是否在西溪做过盐官,争议更大。本文主要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考证。
本文所谓北宋三相是指吕夷简、晏殊、范仲淹。西溪,旧属南唐海陵监,后属泰州,今属江苏省东台市。相传他们三位都在西溪做过盐官。范仲淹在西溪,《宋史》本传与《河渠志》都有记载,然亦有未尽者。吕夷简在西溪,正史未载,地方志语焉不详。晏殊在西溪,尚待考证。
一
范仲淹(989-1052 ) ,《宋史》本传云: “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
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河渠志》(七) 《东南诸水》(下)云淳熙)“八年,提举淮南东路常平茶盐赵伯昌言:通州、楚州沿海,旧有捍海堰,东距大海,北接盐城,袤一百四十二里。始自唐黜陟使李承所建,遮护民田,屏蔽盐灶,其功甚大。历时既久,颓纪不存。至本朝天圣改元,范仲淹为泰州西溪盐官日,风潮泛溢,淹没田产,毁坏亭灶,有请于朝,调四万余夫修筑,三旬毕工。遂使海濒沮洳泻卤之地,化为良田,民得奠居,至今赖之”。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纪》(淳熙八年)略同。可见,范仲淹监泰州西溪盐税一事是确凿无疑的。
然而,范仲淹是什么时候到西溪的呢? 众说纷纭。据上引,好像是宋仁宗天圣元年癸亥,即1023年。然而,考范仲淹《上张右垂书》云: “乾兴元年(1022)十二月日文林郎、试秘书省校书郎、权集庆军节度推官、监泰州西溪镇盐仓范某,谨斋戒选日裁书拜于右承相阁下。’,[l〕卷8 这可是范仲淹自己的说法。又据《范文正公年谱》: (真宗)天禧元年(1017)丁已,年二十九,迁文林郎、权集庆军;
梦溪笔谈·辨证二(2)全文
梦溪笔谈·辨证二(2)全文
桂屑除草
【原文】
杨文公①《谈苑》②记江南后主③患清暑阁④前草生,徐锴⑤令以桂屑⑥布砖缝中,宿草⑦尽死。谓《吕氏春秋》⑧云桂枝之下无杂木。盖桂枝味辛螫⑨故也。然桂之杀草木,自是其性,不为辛螫也。《雷公炮炙论》⑩云:以桂为丁,以钉木中,其木即死。一丁至微,未必能螫大木,自其性相制耳。
【注释】
①杨文公:杨亿,字大年,北宋文学家。
②《谈苑》:杨亿的一部笔记体文集,又名《南阳谈薮》,已佚。
③江南后主:南唐后主李煜。
④清暑阁:南唐宫中的殿阁名。
⑤徐锴(kǎi):字楚金,曾任南唐秘书省正字、内史舍人等职。
⑥桂屑:肉桂树枝的碎屑。文中的桂指的是肉桂,一种樟科的常绿乔木,树皮含挥发油,香气浓烈,可用作香料。
⑦宿草:多年生的杂草。
⑧《吕氏春秋》:书名,为秦国丞相吕不韦集门客所撰。
⑨辛螫(sh ):文中指由于桂枝有辛香味而刺激、影响其他植物生长。
⑩《雷公炮炙论》:书名,南朝刘宋时雷斅撰,记述了三百种药物的性味及其炮制方法。
丁:通钉,这里指用桂枝制成木钉子。
【译文】
杨文公《谈苑》记载南唐后主厌烦清暑阁前长草,徐锴就让后主把桂树枝的碎屑撒在地上的砖缝中,多年生的杂草就全死了。并说《吕氏春秋》上提到桂枝之下无杂木。大概是由于桂树的气味能蜇死草木的缘故。但桂树能杀死草木,自是它本来的特性使然,它并不用气味去蜇草木。《雷公炮炙论》上说:把桂木切成小丁,用以钉在其他树上,那树就会死去。一个桂木丁是极微小的,未必能够蜇死大树,自是它的特性与其他草木相克罢了。
天下地名错乱乖谬
【原文】
天下地名错乱乖谬,率难考信。如楚章华台,亳州城父县、陈州商水县、荆州江陵、长林、监利县皆有之,乾溪亦有数处。据《左传》,楚灵王七年,成章华之台,与诸侯落之。杜预注:章华台,在华容城中。华容即今之监利县,非岳州之华容也。至今有章华故台,在县郭中,与杜预之说相符。亳州城父县有乾溪,其侧亦有章华台,故台基下往往得人骨,云楚灵王战死于此。商水县章华之侧,亦有乾溪。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引《左氏传》乃云:楚子成章华之台于乾溪。皆误说也,《左传》实无此文。章华与乾溪,元非一处。楚灵王十一年,王狩于州来,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
北宋历史琐闻笔记观念简论_郭凌云
北宋历史琐闻笔记观念简论_郭凌云
第49卷第5期2012年9⽉
北京⼤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Vol.49,No.5
Sep.2012
北宋历史琐闻笔记观念简论
郭凌云
(⾸都经济贸易⼤学国际学院,北京
100026)
摘
要:历史琐闻笔记创作在北宋极为繁荣,产⽣了近四⼗部作品,⽽且其作者⼤多是北宋知名⽂⼈、学
者和政治家,⽐如宋庠、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北宋笔记观念跟前代相⽐,在⽬录学著录、虚实观念、创作观念等⽅⾯都出现了不少变化,已经逐渐摆脱了与⼩说故事类笔记相混的状态,注重真实性,具有独特的价值体系和内容特点,体现了北宋⼠⼤夫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历史琐闻笔记得以在北宋逐渐成熟、
定型,并作为⼀种范型深刻影响了后世的笔记创作。关键词:北宋笔记;历史琐闻笔记;笔记观念中图分类号:I206.2
⽂献标识码:A
⽂章编号:1000-
5919(2012)05-0049-08收稿⽇期:2012-02-26作者简介:郭凌云,⼥,河北唐⼭⼈,⾸都经济贸易⼤学国际学院讲师。①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页。②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第93页。
③吴礼权:《中国笔记⼩说史》,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148页。④萧相恺:《宋元⼩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28页。
⑤
成书在北宋的历史琐闻笔记包括《贾⽒谈录》
_公案_辨体_杨绪容
2008年7月第15卷第4期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 f Shanghai U niver sity (So cial Sciences )Jul .2008V ol .15 N o .4
收稿日期:2005-10-19
作者简介:杨绪容(1966- ),女,四川井研人。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
①如黄岩柏先生的《中国公案小说史》、孟犁野先生的《公案小说艺术发展史》、曹亦冰先生的《侠义公案小说史》、吕小蓬女士的《古代小说公案文化研究》、苗怀民先生的《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史论》以及杨绪容的《〈百家公案〉研究》等。
“公案”辨体
杨 绪 容
(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200444)
摘要:“公案”一词的含义,从官府摆放和处理文书的几案,被引申为官文书,再进一步引申为案牍。宋人正
式把讲述官府断案故事的“说公案”归入“小说”类,使“公案小说”作为一种题材类型得到正式确立。此后,公案
小说经历了重要的演变。明公案小说集标志着公案小说文体的初步形成,清代的章回体长篇公案小说体现了公
案小说的成熟,而晚清的长篇公案小说则反映出借鉴翻译侦探小说的趋势。
关键词:公案;公案小说;文体演变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6522(2008)04-0127-09
在中国文学史上,“公案”作为一种重要的小说类型,几可与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情小说
相提并论。近年来,公案小说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除频频可见的一些单篇论文之外,专著就出了不少。
①但是,学者们对于“公案小说”的含义、所属品种、文体特征及其形成与演变的历程,多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将“公案”由一个表示实物的名词,演变成一种小说的题材名和文体名的漫长过程,作一番辨别与梳理,力求对“公案小说”有一个历史的、正确的认识。
《杨文公谈苑》的文献价值
《杨文公谈苑》的文献价值
许净瞳
【摘要】《杨文公谈苑》是杨亿在真宗朝与人闲谈时由其门人黄鉴记录下来的,由于原书已亡佚几百年,在李裕民的辑校本整理出来前,探讨利用者甚少.此后仅王河、真理的《宋代佚著辑考》与杨庆存所著的《宋代文学论稿》有所涉及.此书涉及领
域十分广泛,以人事、政治、诗文居多,旁及宗教、艺术创造、典章制度等,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献辑佚价值.
【期刊名称】《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33)001
【总页数】4页(P80-83)
【关键词】《杨文公谈苑》;学术研究;文献辑佚
【作者】许净瞳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5
杨亿,字大年(974—1020),建州浦城人(今福建浦城县),太平兴国九年,以童子
召对,试诗赋五篇,援笔立就。太宗叹异,诏授秘书省正字,特赐袍笏。之后基本上一直在朝廷任职,曾预修《太宗实录》、《册府元龟》和国史。天禧四年冬,以翰林学士卒。《宋史》有传。杨亿与佛门释子交好者众,晚年留心释典,长于诗文,
复擅于史著,毕生著作等身,尤以“西昆体”诗歌名擅真宗一朝。现可见的作品有《武夷新集》、《西昆酬唱集》、《杨文公谈苑》等。《杨文公谈苑》记录了太祖太宗朝的内容约有一百二十一条,约占51.7%,记录真宗朝的约有十三条,约占5.56%。其中涉及领域十分广泛,以人事、政治、诗文居多,旁及宗教、鬼神冥报、艺术创造、经济、民俗、典章制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一、《杨文公谈苑》及其辑佚情况
《杨文公谈苑》(以下皆省称为《谈苑》)[1]是由杨亿口述、黄鉴笔录、宋庠整理而成的一部笔记。根据宋庠的序可知,这部笔记是杨亿在真宗朝与人闲谈时由其门人黄鉴记录下来的,最初起名为《南阳谈薮》,宋庠为之删减、分门别类后改名为《杨文公谈苑》。《谈苑》成书后,黄鉴的笔录便湮没无闻。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子部小说类著录十五卷,分二十一门;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子部小说类著录八卷,分二十一门;《宋史·艺文志》子部小说类著录十五卷,分二十一门,题为《杨亿谈苑》。由于原书已佚,流传至今,仅《说郛》、《五朝小说》等书残留一卷,存十余条佚文,不足原书十分之一。今人李裕民先生爬梳文献,从《宋朝事实类苑》、《类说》等书里辑录出二百三十四条佚文。李先生所辑的各条,均以他本进行对校,有异者出校记,并依内容全部拟题、标出顺序号,为阅读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谈苑——精选推荐
谈苑
谈苑宋孔平仲
●卷⼀
张邓公、吕许公同作宰相。⼀⽇朝退,仁宗独留吕公,问⽈:“张⼠逊久在政府,欲与⼀差遣出去。”吕公⽈:“⼠逊出⼊两朝,亦颇宣⼒。”仁宗⽈:“恩命如何?”□□□□除静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傅知许州。仁宗⽈:“有亏他否?”吕公⽈:“圣恩优厚。”吕公既退,张、吕,亲姻也,私焉⽈:“主上独留公,必是⼠逊别有差遣,因祈以恩命。”吕沉吟久之,⽈:“使弼使弼。”张亦欣然慰望。是⽇,张公打屏阁⼦内物⾊过半矣,既⼣锁院,明⽇早张公令院⼦尽般阁⼦内物⾊归家,更不趋待漏院,只就审官东院待漏。既⼊朝,张公惟祗候宣⿇,吕公惟准拟押⿇⽿。忽有堂吏报吕公云:“相公知许州。”吕公⼤惊。于是张公押⿇,乃吕公除静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傅知许州也。
太祖朝都知押班,皆以供奉官为之,内中祗应,裹头⼱⾐褐衫⽽已。仁宗朝王守忠官⾄留后,乞缀本品班赴宴阁门,从之。⾃知未允,辞⽽不赴。
禁中近清明节,神宗侍曹太皇,因语:“⾃来却⽆⼈,故□□□□。虽云太华,然亦好也。”太皇闻此语,已密□□⼝样矣。不数⽇,实促就珠⼦鞍辔,传宣索⽟鞍辔⼀副。神宗莫测所欲⽤,亦莫敢问,依旨进⼊。太后令送后苑折修,遂施珠鞯焉,其上作⼩红罗销⾦坐⼦,劣可容体,甫近上已以鞍架载之送神宗。神宗⼤感悦,取⼩乌马于福宁殿亲试之。驾幸⾦明池回,遂乘此鞯。⼠论皆谓虽神宗绝孝,亦光献⾄慈,上下相得以成其美焉。光献太皇太后疾病稍间,神宗亲制⼀⼩辇,极为轻巧,以珠⽟黄⾦饰之,进于太皇云:“娘娘试乘此辇,往凉殿散⼼。”太皇⽈:“今⽇意思⽆事,天⽓亦好。”遂载⽽之凉殿。太后扶其左,神宗扶其右,太皇下辇⽈:“官家太后亲⾃扶辇,当时在曹家作⼥时,安知有今⽇之盛?”喜见颜⾊。王正仲进《光献悦词》云:“珠鞯锡御恩犹在,⽟辇亲扶事已空。”盖⽤此两事也(鞯⾳笺)。
近三十年来杨慎研究述评
近三十年来杨慎研究述评
杨
钊
(重庆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重庆永川402160)
【摘要】作为著述之富为明代第一的杨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他的研究呈现出三
个特点:一是秉承中国传统学术研究方法对杨慎典籍的校勘整理;二是对杨慎诗学和文学创作的深度研究,特别是对杨慎俗文学的研究成绩较大;三是对杨慎学术思想的多维度研究,包括杨慎哲学、考据学和古音学。【关键词】杨慎;研究;特点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04(2010)02-0131-07
收稿日期:2009-06-29
项目基金:本文系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2008年重点资助项目“杨慎与明代巴蜀文学”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钊(1966-),男,四川省南部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巴蜀文化的研究。
作为有明一代著述丰硕且对明清学术思想影响较大的巴蜀文人,自明清时代始,文人对杨慎褒贬不一,但评论极多,且多涉大家,如胡应麟、王世贞、李挚、李调元、沈德潜等。对其展开具有现代学术规范的研究,始自20世纪20年代①,进入80年代,则进入兴盛时期,不仅有单篇论文,更为突出的是有几部专业性强且有深度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成果丰硕,视角多维度。近三十年来对杨慎的研究呈现出三个特征。
一、秉承中国传统学术研究方法,对杨慎典籍的校勘整理
被贬边地的杨慎勤于著述,在其卒后,历代关于他的著述刻录多而杂乱,分合错互,真伪混杂,缺少精审的辨别。所以对杨慎研究的基础是对其典籍的整理,对此用力勤而成就显者当属王文才先生,而集大成者则是王文才、万光治主编的《杨升庵丛书》[1],他们对杨慎著述的整理注重三个方面:
《渑水燕谈录》宋·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宋·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宋·王辟之
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
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
●卷一
○帝德
西都北寺应天禅院,乃太祖诞圣之地,国初为传舍。真宗幸洛阳,顾瞻遗迹,徘徊感怆,乃命建为僧舍。功成,赐院额,奉安神御,命知制诰刘筠志之。仁宗初,又建别殿,分二位,塑太宗、真宗圣像,丞相王钦若为之记。后园植牡丹万本,皆洛中尤品。庆历末,仁宗御篆神御三殿碑:艺祖曰“兴先”,太宗曰“帝华”,真宗曰“昭孝”。今为忌日行香地,去留府甚远,故诗曰“正梦寐中行十里”,此之谓也。
开宝中,教坊使魏某年老当补外,援后唐故事,求领小郡。太祖曰:“伶人为刺史岂治朝事,尚可法耶!”第令于本部中迁叙,乃以为太常太乐令。
兴国中,张观、乐史钅巢厅合格,不得进士第,止以为幕职官。太宗之爱惜科名如此。
庆历中,郎官吕觉者勘公事已回,登对自陈衣绯已久,乞改章服。仁宗曰:“待别差遣,与卿换章服。朕不欲因鞫狱与人恩泽,虑刻薄之徒望风希进,加入深罪耳。”帝宽厚钦恤之德如此,庙号曰仁,不亦宜乎!
明道二年二月十一日,仁宗行籍田礼。就耕位,侍中奉耒进御。上圭秉耒三推,礼仪使奏礼成,上曰:“朕既躬耕,不必泥古,愿终亩以劝天下。”礼仪使复奏,上遂耕十有二畦。翌日,作《籍田礼毕诗》赐宰臣已下和进。寻诏吕文靖公编为《籍田记》。时许开封国学举人陪位,因得免解。
宝元、康定间,西方用兵,急于边用,言利者多捃摭细微,颇伤大体。仁宗厌之,乃诏曰:“议者并须究知本末,审可施用,若事已上而验白无状、事效不著者,当施重罚。”于是,轻肆者知畏而不敢妄言利害也。
仁宗朝,南剑州上言:“石碑等银矿可发。”上谓三司使曰:“但不害民,则为国利;或于民有害,岂可行也”上之恤爱元元至矣。
二宋_落花_成诗及其相关问题考辨_沈梅丽
2015年第 2 期 23
ZHONGHUA WENHUA LUNTAN
般 情况而 言。二 宋 亦可能 在比 这 更早 些的时候离 开安陆。宋祁在天圣庚午年(1030)冬赋诗云:“孤 根 何为 者,尚记吾庐地……欲 算去里年,十听 秋鸿 唳。”其诗序:
天禧初,侨寓安陆,有宅一区。尝于斋前手 植橘树,才尺余许。未几擢第,随牒游方。天圣 庚午年冬,屏居畿邑。守舍儿自安陆馈余丹橘一 箧,因曰此即斋前所植,抚物怀旧,凄然不平者 久之,因成感咏〔14〕。 “十听秋鸿唳”句恐不宜以实数推,宋庠自序 言离开安陆是“未几擢第,随牒游方”。如果以宋 庠天禧五年(1021)离安陆,到庚午年刚好前后十 年,但这显然与《青箱杂记》、《麈史》等所载宋庠 与弟祁在安州与郡守夏竦有交游不合,若以二人于 次年离开赴京则至庚午年,九年数以十年计则可 以相互吻合,这种计年法不少见于古人诗中。根据 上述材料可推测夏竦知安州的时间最大限度大约 当为乾兴元年(1022)冬到天圣元年春(1023)期 间,而不会更早。由此,二宋所作《落花》诗,理应 在这个时间内。此外,此处所考出之夏竦知安州时
夏竦 迁 寿 州时 间约为乾 兴 元 年的 六月,《宋 史》只有笼统说法“仁宗即位迁寿安洪”。按《续资 治通鉴长编》(下文均称《长编》)卷九十八记载, 乾兴元年二月仁宗即位,章献太后代军政,从三月 到六月间有两次较大的人事调整,一次为三四月间 因寇准、丁谓事而进行的涉及人数众多的贬迁,一 次是六月针对地方州县官员期满未代而进行的正常 人事调整:
宋元戏曲史有关资料及读后感
宋元戏曲史
戏曲史著作。一名《宋元戏曲考》。编著者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是著名的学者﹐著作繁富。
内容简介
《宋元戏曲史》论述中国戏曲形成过程﹐全书共16章﹐以宋﹑元两朝为重点﹐徵引历代有关资料﹐说明其源流演变。书仲介绍了古代巫者的装神和娱神﹔春秋战国时代倡优的戏谑和讽谏﹔汉代的角觝戏﹔唐代的歌舞戏﹑滑稽戏﹑参军戏等。书中认为﹐宋代滑稽戏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小说与讲史的故事结构﹐傀儡戏和影戏的人物造型﹐舞队的形体动作﹐乐曲的成套唱腔﹐都促进了宋杂剧的形成。书中提出﹐宋杂剧尚兼有竞技游戏﹐还不是纯正的戏曲。与宋杂剧时间相近﹑体制相仿的有金院本。元代充分继承前人成果又加革新﹐诞生了体制严格的元杂剧﹐是为中国戏曲的真正开端。书中对元杂剧论述颇多﹐也论述了南戏的起源和成就。
学术地位
《宋元戏曲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戏曲发展史的专著﹐材料相当丰富﹐治学态度谨严﹐颇有影响。其中有些见解(如关于杂剧的历史分期)更为研究界长期沿用。本书固然还有不够完备﹑不够深入的地方﹐但开辟之功﹐良不可没。书籍评价
《宋元戏曲史》既包含有理论观念的拓新,又有研究方法上的意义:
(一)王国维吸收了西方输入的文学史观念,对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线索进行了严密的考证和分析,开创了“戏曲史”研究的新领域。
1、他为我们勾勒了中国古典戏曲形成、发展的大致轮廓,他的勾勒是清晰而又颇确当:
(1)上古至五代是我国戏曲的萌芽时期。
(2)宋金两代是我国戏曲的形成时期。
(3)元杂剧的形成标志着我国戏曲的成熟。
杨赛:任昉与南朝聚书之风徐中玉郭豫适主编:《中国文论的方与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31辑。
杨赛:任昉与南朝聚书之风徐中玉郭豫适主编:《中国文论的方与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31辑。
任昉与南朝聚书之风
杨赛
[内容提要]自刘宋朝至于梁元帝朝,南朝士大夫阶层热心于聚集、整理、研究书籍,这种风气影响到政治、学术等各个方面,成为以新典入文、入诗的基础。随着书籍的散失,这种文学革新活动也逐渐停止。
[关键词]聚书;南朝;任昉;士风;文学
任昉为梁代聚书大家,与沈约、王僧孺齐名。《梁书·任昉传》:“昉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余卷,率多异本。”1《梁书·沈约传》:“好坟籍,聚书至二万卷,京师莫比。”2《梁书·王僧孺传》:“僧孺好坟籍,聚书至万余卷,率多异本,与沈约、任昉家书相埒。”3任昉家境贫寒,祖上也没有藏书的记载,他用什么方式搜集到这些图书?从哪里搜集到这些图书?这些图书对文学创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一聚书风气
要解答这一系列的问题,从任昉身上找不到直接的相关史料。胡宝国说:“翻检南朝诸史,不难看到当时社会上流行着聚书的风气,其中尤以齐梁时期最为盛行。”4南朝士人爱书成风。《宋书·裴松之传》:“博览坟籍,立身简素。”5《宋书·孔淳之传》:“淳之少有高尚,爱好坟籍”。6《梁书·刘歊传》:“及长,博学有文才,不娶不仕,与族弟訏并隐居求志,遨游林泽,以山水书籍相娱而已。”7《南齐书·崔慰祖传》:“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收稿日期]2010-03-06。
[作者简介]杨赛(1976- ),男,湖南岳阳人,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后,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博士后,副研究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彦超 太祖微时,尝游凤翔,王彦超遗十千遣之。后即位,悉徵藩侯入觐,宴苑中,纵酒为 乐。诸帅竞论畴昔功勋,惟彦超独言:「久忝藩寄,无功能可纪,愿纳符节,入备宿 卫。」上喜曰:「前朝异世事安足论?彦超之言是也。」后从容语彦超曰:「卿当日不留 我,何也?」对曰:「蹄涔之水,安可容神龙?万一留止,又岂有今日之事?帝王受命, 非细事也。」上益喜,曰:「当复遣卿还镇,一政以为报。」余诸帅悉归班。
目录 谈苑序 1 王彦超 4 禁教坊以夫子为戏 7 勅字 10 麻胡 13 日本僧奝然朝衡 16 左右侍禁 19 通判 22 蛙变为鹑 25 倚卓 28 重戴 31 卧榻侧他人鼾睡 34 题翠微诗 37 灵棋经 40 地狱受苦 43 比试制诰
2 太宗作弈棋三势 5 陶谷草祭文 8 砌台 11 学士草文 14 寂照 17 三班奉职 20 禁节帅贩易 23 芋萝卜 26 王感化善诗 29 永昌陵 32 吴绫汗衫写诏 35 辜负口眼 38 脐裂 41 不欺神明 44 两制作诗赋
1
2
太宗作弈棋三势 太宗作弈棋三势,使内侍裴愈持以示馆阁学士,莫能晓者。其一曰独飞天鹅势,其二 曰对面千里势,其三曰大海取明珠势,皆上所制。上亲指授,诸学士始能晓之,皆叹伏神 妙。前后待诏等众对弈,多能覆局,为图藏于秘阁。
徐铉改棋图之法 古棋图之法,以平上去入分四隅为记,文杂难辨。徐铉改为十九字:一天、二地、三 才、四时、五行、六官、七斗、八方、九州、十日、十一冬、十二月、十三闰、十四雉、 十五望、十六相、十七笙、十八松、十九客。以此易故图之法,甚为简便。
杨文公谈苑 [宋]杨亿口述 黄鉴笔录 宋庠整理
《杨文公谈苑》是杨亿口述、黄鉴笔录、宋庠整理而成的笔记。 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七岁能文,十一岁时,宋太宗 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992),命试翰林,赐进士第,直集贤院。真 宗即位,超拜左正言,预修《太宗实录》。景德二年(1005)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 三年,召为翰林学士,又同修国史。天禧二年(1018),拜工部侍郎。四年,复为翰林学 士,兼史馆修纂、判馆事。十二月卒。仁宗时追谥「文」。亿为西昆体主要作家,着有 《武夷新集》、《西昆酬唱集》等传世。而《谈苑》则为其门人黄鉴为他作的谈话记录。 黄鉴(?-1031),字唐卿,是杨亿的同乡,真宗祥符八年(1015)举进士后,为国子监直 讲。杨亿以其善文,延置门下,故其记录杨亿言谈,自然真实可信。黄鉴所作的记录,大 致与语录体相仿,并无一定的体例,彚为一书,初名《南阳谈薮》。以后,又经宋庠作了 删订。 宋庠(966-1066),字公序,安陆人。天圣二年(1024)状元,后官至宰相。庠对是书进 行了「掇去重复,分为二十目,勒成一十二卷」的整理工作,改名《杨文公谈苑》,并为 之序,时为宋仁宗庆历丁亥岁(1047)。 《杨文公谈苑》,《郡斋读书志》着录八卷,《直斋书录解题》作十五卷。此书明代 尚存,大约明清之间散佚,今有《说郛》辑文。此书内容包罗万象,以时间而论,宋初最 多,其次为五代十国,又次为唐代。以地域而论,从京师到边远地区,甚至远及日本、交 州、高丽等国。就涉及的领域而论,以人事、诗文居多,旁及科学技术、宗教、艺术、典 章制度、手工业、农业、民俗、特产、医学、军事等。为后世研究唐宋时社会提供丰富的 资料。(以上按《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及李裕民《杨文公谈苑》 前言) 是次录文,据李裕民辑校之《杨文公谈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该书首列 《说郛》辑本各条,并从多种类书如《宋朝事实类苑》、《类说》、《诗话总龟》、《锦 绣万花谷》、《永乐大典》等所引《谈苑》共辑得二百三十三条。《说郛》本宋庠序乃节 文,过录时据《全宋文》卷四三○补入全文。又为省篇幅,网络版暂不出校记,但个别字 则据校语有所补订。 2005年3月21日 ver.1.0
3
禁教坊以夫子为戏 至道二年重阳,皇太子、诸王宴琼林苑,教坊以夫子为戏者,宾客李至言于东朝, 曰:「唐大和中,乐府以此为戏,文宗遽令止之,笞伶人,以惩其无礼。鲁哀公以儒为戏 尚不可,况敢及先圣乎?」东朝惊叹,言于上而禁止之,此戏遂绝。
4
5
陶谷草祭文 陶谷,开运中为词臣,时北戎来侵晋,杨光远以青州叛,大将为节帅卒。少帝命草文 以祭之,谷立具草以奏,曰:「漠北有不宾之寇,山东起伐叛之师。云阵未收,将星先 落。」少帝甚激赏。
钱若水草祝辞 钱若水为学士,一日,太宗自作祝辞,久而不成,令左右持诣翰院中,命即草之。若 水对使者撰成,其首句云:「上帝之休,虽眇躬是荷;下民之命,乃明神所司。」上喜 曰:「朕阁笔思之久矣,不能措辞。」尤激赏其才美。
6
wk.baidu.com
勅字 《千字文》题云:「勅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次韵。」勅字乃梁字传写误尔,当时帝王 命令尚未称勅。至唐显庆中始云:「不经凤阁鸾台,不得称勅。」勅之名始定于此。
9
10
麻胡 冯晖为灵武节度使,其威名羌戎畏服,号「麻胡」,以其面有黥文也。
学士草文 学士之职,所草文辞,名目浸广。拜免公王将相妃主曰制,赐恩宥曰赦书、曰德音, 处分公事曰敕,榜文号令曰御札,赐五品以上曰诏,六品以下曰敕书,批羣臣表奏曰批 答。赐外国曰蕃书,道醮曰青词,释门曰斋文,教坊宴会曰白语,土木兴建曰上梁文,宣 劳锡赐曰口宣。此外更有祝文、祭文、诸王布政、榜号、薄队、名赞、佛文、疏语,复有 别受诏旨作铭、碑、墓志、乐章、奏议之属。此外文表歌颂应制之作。旧说:唐朝宫中, 常于学士取眠见歌,伪蜀学士作桃符,孟昶学士辛寅逊题桃符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 长春」是也。
宣徽角抵士 湫神 穆脩 高丽王论中国族望 耶律琮求通好书 侯舍人 鸭能人言 用其长护其短 太宗厚遇李昉 检书苍头 罗江犬 王延范顶戴金像 愿代女死
198 201 204 207 210 213 216 219 222 225 228 231
卢文纪为相 担夫顶有圆光 交州驯象 高丽求赐板本九经 高昌 室种 太宗谒安陵 后主赐近臣黄金 南唐帑藏丰盈 凤阁王家 以蜥蝪求雨 王彦超致仕
48 洛阳宫阙似兜率天宫 51 葑田 54 卢延让诗浅近自成一 57 刘经野韭诗 60 灭蜀之兆 63 太祖御将恩威并济 66 太祖杵碎孟昶宝器 69 太祖遣周广使吴越 72 太祖善训戎旅 75 太宗不欲宦者预政 78 太宗读太平御览 81 太宗论内患外 84 太宗奖励循吏 87 太宗作上清宫 90 太宗善书 93 苏易简最被恩遇 96 董遵诲 99 不信异端 102 冯起 105 诸监鑪铸钱 108 赐衣服 111 宪衔 114 驾亲临问臣僚 117 乾德铸印 120 雍熙以来文士诗 123 唱和联句 126 赵邻几 129 汤悦 132 种放 135 佛经 138 西域僧觉称 141 赵抱一 144 陈洪进 147 千叶牡丹 150 钱镠治目疾 153 置御书院 156 僧善书 159 陈乔 162 武行德 165 崔翰 168 张继能 171 湿纸化为菌 174 建州蜡茶 177 沈香木 180 病瘿 183 建州多佛刹 186 李涛题不动尊前诗 189 刘鋹欲为降王之长 192 徐铉信鬼神 195 铜雀台古瓦
谈苑序 宋庠 故翰林杨文公大年,在真宗朝掌内外制,有重名,为天下学者所服。文辞之外,其博 物殚见又绝人甚远。故常时与其游者,辄获异闻奇说。门生故人,往往削牍藏弆,以为谈 助。江夏黄鉴唐卿者,文公之里人,有俊才,为公奖重,幼在外舍,逮于成立,故唐卿所 纂,比诸公为多。余虽耳剽有年,而求本未获。前年春,始得其稿于宗人秘书郎敏求。秘 书郎,宣献公之令嗣。宣献与杨为中表昆弟,文采风尚,皆一代之宗师。绪立所传,可谓 审而无愧。然按本录,但杂抄旁记,交错无次序,好事者相与名曰《谈薮》。余因为掇去 重复,分为二十目,勒成一十二卷。昔隋有阳松玠纪南北朝事,已着此号行于世,今袭 之,将为后生所惑,辄改题曰《杨公谈苑》。其间有云公言某事云云者,皆黄志也。杨于 国史自有传。唐卿,天圣中预修正史,位太常博士、直集贤院。年未四十卒,搢绅痛悼。 余昔与之善,因详录之。庆历丁亥孟春中书后阁宋庠书。 右《谈苑》计二十类,曰《圣范》、曰《德量》、曰《风节》、曰《才品》、曰《武 干》、曰《奇逸》、曰《旧闻》、曰《记异》、曰《杂评》、曰《事志》、曰《正误》、 曰《名式》、曰《书艺》、曰《方技》、曰《叙释》、曰《僭乱》、曰《豪侈》、曰《恶 戒》、曰《戏谑》、曰《夷纪》,共十二卷。 《宋元宪集》卷三五,又见《杨文公谈苑》卷首,道光《福建通志》卷四九,光绪 《浦城县志》卷三四
3 徐铉改棋图之法 6 钱若水草祝辞 9 铜牌记 12 白氏六帖 15 金鸡肆赦 18 三班借职 21本朝武人多能诗 24 菩萨石 27 宋捷 30 冯道使虏 33 獭祭鱼 36 太平兴国 39 周世宗作诗 42 三多 45 五禽以客名
46 笔法五事 49 毁铜佛铸钱 52 杨玢诗 体 55 思贾谊诗 58 畲田 61 乐人王感化善诗 64 太祖服用俭素 67 太祖祷雨霁 70 刘鋹不敢饮御赐酒 73 太祖御下严峻 76 太宗不事畋游 79 太宗赞日本颇有古道 82 太宗欲蠲租税不果 85 太宗以唐庄宗为鉴戒 88 太宗以强弓示威 91 修太宗实录 94 郭进 97 李沆 100 窦仪不攻人之短 103 李至 106 榜刻仪制令四条 109 赐带 112 勑书楼 115 白麻 118 王化基 121 钱惟演刘筠警句 124 大言赋 127 徐锴 130 陈搏 133 吕洞宾 136 喻浩造塔 139 云豁入定 142 黑杀将军 145 升元寺石记 148 蜀中桃符 151 治面疡 154 太宗棋品第一 157 张维 160 相州部民张某 163 呼延赞 166 刘吉 169 张洎见龙 172 蜀人以去声呼平声字 175 仕宦岭南 178 麝裂脐狨犛牛断尾 181 土厚水深无病 184 五丈河 187 造五凤楼手 190 党进 193 嚼舌而死
11
12
白氏六帖 人言白居易作《六帖》,以陶家缾数千各题门目作七层架,列置斋中,命诸生采集其 事类投缾,倒取之,抄录成书,故其所记时代多无次序。
7
8
砌台 砌台即今之擦台也。王侯家多作砌台,以为林观之景。唐张仲素诗云:「写望临香 阁,登高下砌台。林间见青使,意上直钱来。」即知唐来有之。太祖朝大王都尉家,其子 曰承裕,幼时其父戏补砌台使。
铜牌记 梁沙门宝志铜牌记,多谶未来事,云:「有一真人在冀川,开口张弓在左边,子子孙 孙万万年。」江南中主名其子曰弘冀,吴越钱镠诸子皆连弘字,期以应之,而宣祖讳正当 之也。
196 199 202 205 208 211 214 217 220 223 226 229 232
执政戏授钱仪钱信官 坡拜 李符知春州 交州占城驯犀 契丹邪律某诗 潞州李筠 论义山诗 审刑房 钱若水全进退之道 淮南道院 王延范误惑于术人 给诰侍母 聪明绝人
197 200 203 206 209 212 215 218 221 224 227 230 233
47 筑太一宫 50 谒金门词 53 王彦威粗官诗 56 杜牧诗 59 江东士人深于学问 62 余恕赞义山徐铉诗文 65 太祖不许公主服翠襦 68 江南后主遗银五万两 71 太祖善御豪杰 74 太宗署名祈雨 77 三舘 80 太宗重内外制之任 83 太宗不许大臣具草 86 太宗以剑舞惧敌 89 修河桥 92 编次太宗法书 95 窦偁面叱贾琰 98 范质识大体 101 潘承裕 104 更改礼记月令篇次序 107 江翱 110 赐鞍辔 113 学士预曲宴承旨预肆赦 116 江南书籍 119 干越亭诗 122 近世释子诗 125 潘佑 128 钱昭序 131 江直木 134 华阴隐人 137 建寺 140 郭忠恕 143 王处讷 146 秦淮石志 149 陈昭遇 152 秘阁藏书 155 草书 158 缙云酝匠 161 曹彬讨金陵 164 杨业 167 王隐 170 百药枕 173 刘吉论食鱼 176 小窰李 179 猩猩 182 白鹿洞藏书 185 朱贞白善嘲咏 188 苏协 191 卢文纪追兄草诏 194 张格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