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幼儿的基本特质,有一个相当明显的心理倾向,那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孩子能够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大约是在九至十岁间。

为了让孩子在到达这个年龄以后,能够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修正为客观思想,必须从幼儿时期就做好心理准备才行。

在与朋友交往的社会生活当中,孩子会逐渐认识到自己不可能永远心想事成,因为在这世上还有许多与自己对立的存在。

在对立存在的认识过程中,孩子自然会做好各种心理准备,并且展现行动。

如何指导孩子的不良行动
●表现自我本位主义
‚刚满三岁的女儿十分任性。

真教我不知如何是好。

每天晚上她都不肯自己一个人睡,早上起床时更要人抱她一会儿,否则便拒绝自己去玩。

身为独生女的她,曾经上过幼儿园,后来因为受到小朋友欺负而不肯上学。

她喜欢和附近比她大的孩子玩,却不肯和同年龄的孩子一起玩。

观察她和别人玩的情形,我发现她有强烈的自我本位主义。

一旦有人指责她任性,她立刻会和对方吵将起来,而且动不动就哭着跑回家。

这先生指导我独生子女的教育方法吧。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独生子女确实有很多问题存在。


孩子的性格形成而言,这并不是一种好现象。

像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S.赫尔博士就说:独生子本身就是一种疾病。

的确,独生子因为备受宠爱的缘故,很容易出现爱哭、神经质、朋友稀少、任性、自我本位主义浓厚、容易生病、软弱等毛病,真可谓问题多多。

〈原因〉
独生子在家中没有竞争、互相帮忙的对象及机会,凡事都不必考虑其它兄弟的想法,整个家都是他的天下,因此很自然地会变得任性而软弱,成为其它孩子眼中的自私家伙。

因为缺乏和兄弟姊妹竞争的经验,所以也不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容易成为意志薄弱的孩子。

再加上父母爱子心切,为免发生意外而把孩子拴在大人身边,不让他到户外和同年龄的小朋友一起玩,因而独生子普遍较为早熟。

但另一方面又因受到的照顾太多,以致变得神经质、依赖心强。

〈指导〉
独生子女的缺点固然很多,但各位也不必为此感到绝望。

因为,这并非无法挽救的问题。

事实上,方才所列举的问题,只要父母的教育态度正确,则既能防患于未然,又可收到改正之效。

以下就为各位列举家有独生子女的父母必须遵守的要点。

㈠子女可以做的事,父母最好不要干涉或帮忙,尽量放手
让孩子自己去做。

唯有亲自体验,孩子才能不断地拓展各方面的能力。

㈡让孩子自己去结交他喜欢的朋友,藉此累积和朋友游玩的快乐经验,并逐渐增加朋友的人数。

记住,孩子和朋友一起玩时,大人最好不要加入:就算发生争执,也必须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㈢当孩子哭着要你帮他解决问题时,不必加以理会。

一直到孩子能够清楚地用话语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后,再去了解经过。

㈣观察孩子时,不要只看自己的孩子而说他生气蓬勃或具有社会性,一定要和其它孩子互相比较。

另外,在孩子上小学之前,最好先让他读幼儿园或托儿所,藉此培养其社会性。

㈤孩子上小学以后,要尽可能让他在附近的学校就读。

这样不仅较容易结交朋友,发展社会生活的能力,同时也没有交通安全方面的顾虑。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上明星学校而安排他到离家很远的学校就读,事实上这种越区就读并不是好现象。

年纪较小的孩子,通常都希望和同校、同班的小朋友玩。

基于这个因素,我建议各位家长选择邻近的学校。

㈥多让孩子参加团体活动。

例如:在附近举行的露营、节庆活动、韵律体操。

电影欣赏会等团体活动,都尽量鼓励孩子参加,藉此发展其社会性。

在这个时候,即使孩子稍稍遭遇挫折,也要加以鼓励,让他仍然抱有希望。

●不听话的孩子
‚儿子今年四岁三个月大了,但不管我说什么他都不听。

同样一件事情已经提醒他好多次了,他却依然故我。

每次被骂,他会振振有辞地说:‘可是......’把责任推给别人。

叫他先把玩脏东西洗一洗,他说‘我才刚洗过啊!’对于他这种行为,我该怎么办呢?‛
不管是年幼或年纪较大的孩子,不论到了几岁,对父母而言,孩子就是不听大人话的存在。

在许多教育座谈会上,经常可以听到父母抱怨孩子不听大人的话。

事实上,大部分的孩子都知道父母在说些什么,只是不愿意配合展现行动罢了。

〈原因〉
孩子不肯依照父母的命令展现行动的原因何在呢?
㈠家人的教育方式缺乏一贯性、孩子就会变得不听大人的话。

以同样的恶作剧来说,母亲心情好的时候可能没事,万一母亲的心情不好,则铁定被痛骂一顿。

此外,当母亲的教育方式与祖父母或父亲不同时,孩子便不知如何按照大人所说的去做。

㈡过度干涉的结果,就是孩子不肯听大人的话。

经常在孩子耳边唠叨、叱责的父母,会给孩子「又来这套」的感觉,久之甚至根本不把父母的话听进去。

尤其是老人家,往往喜欢跟在孩子身后絮絮叨叨地念着,结果反而激起孩子的反抗
心理,故意采取相反的行动。

㈢有时孩子并未听见。

当孩子正热衷于玩耍或看电视时,你却要他去看书或做其它事情,孩子当然充耳不闻。

这种情形重复出现多次以后,孩子渐渐就会养成话听过就算,根本不放在心上的坏习惯。

㈣智力较低的孩子,由于理解力和记忆力较差,因此先前所提醒的注意事项,往往一转眼就忘了。

于是在大人口中,他们便成了不听话的孩子。

〈指导〉
㈠教育必须保持一贯性:包括父母、祖父母在内,所有与幼儿教育有关的家庭成员,都必须统一方针,采取相同的教育态度。

试想,当母亲责骂孩子,老祖母却反过来责骂母亲时,孩子又怎么可能听从母亲的管教呢?
㈡彻底执行命令:当孩子正沈迷于某种游戏或运动时,父母的要求根本无法传人孩子耳中,以致命令无法彻底执行。

这时不妨等孩子游戏结束,让他保持听大人说话的姿态,再好好地把要求重复一遍。

㈢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不要勉强孩子:超出孩子能力以上的要求,最好不要提出。

虽然孩子完全明白你所说的话,但却无法以行动表达出来。

尤其是智力发展较迟的孩子,更必须重复诉说。

㈣仔细聆听孩子的话:为人父母者不可一味地下达命令或
指示,有时也要听听孩子的主张和要求。

●撒娇耍赖
‚小儿已经四岁三个月大,每当玩具弄坏了或想要的东西没有立刻到手、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不管身在何处,都会以脚跺地,有时甚至躺在地上大哭大闹。

此外,每当想睡或累了时,也总要闹上一阵。


在玩具店或书店门前,常可看见孩子坐在地上大哭,母亲狼狈地站在一旁的情景。

孩子在众人面前耍赖,当然会令父母难为情。

为了化解尴尬,大多数父母只好抱持息事宁人的态度,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

不过就教育观点来看,父母采取妥协态度并非正确的做法。

〈原因〉
首先,孩子为什么会耍赖呢?
想要某些东西时,如果父母不肯买给他,孩子就会以各种方法去得到它。

以婴儿为例,多半是面露不悦,大声哭泣叫嚷。

二、三岁的孩子则会撒娇、耍赖。

四岁以上的孩子,如果东西实在太贵,父母可以买别的东西给他,或者告诉他家里还有很多别的玩具。

假若孩子已经上学,则可以给他一笔零用钱,让他自己存起来。

在他帮忙时,也可以付予酬劳,让他用自己的钱去买他所想要的东西。

过了四岁以后,最令父母头痛的典型,就是耍赖的孩子。

其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㈠父母过于疼爱孩子。

独生子女、众多女孩中的唯一男孩及么儿,多半比较受宠,不论其要求为何,父母亲都会尽量予以满足。

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孩子的要求就会愈来愈大。

当父母考虑家中的经济状况而不愿意给他时,孩子就会放声大哭或大叫大闹,做出种种粗暴的举动以迫使父母满足其要求。

㈡家人的教育方式不一,受到某人近乎盲目的宠爱:祖父母疼爱孙儿乃是人之常情。

基于爱,他们对孩子的任何行为都予以包容,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予以满足。

刚开始,孩子只会向宠爱自己的人提出要求,但逐渐地连平常不买东西给自己的人,他也照样提出要求。

如果其它人都愿意买而父母却拒绝买给自己时,就会以耍赖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要求。

㈢家人或附近邻居的孩子中,有喜欢耍赖的人。

如果哥哥、姊姊都喜欢耍赖,而且他们每次一耍赖,父母就会满足其要求,则较小的孩子当然也会依样画葫芦。

另外,附近邻居的孩子如果有耍赖的行为,也会造成相同的结果。

眼见他人只需施展耍赖技巧就能得遂所愿,孩子自然会群起仿效。

因此,耍赖的孩子可以说是一种传染病。

㈣疲倦或肚子饿时,逛街逛累了,肚子饿了或想睡时,心情较不稳定,于是孩子便故意提出种种勉强的要求。

一旦父母拒绝,就开始耍赖。

坦白说,这是由于无法抑制冲动的状态听造成的。

〈指导〉
如何矫正孩子耍赖的恶习呢?
最令父母感到困扰的,无疑是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商店门前耍赖。

如果父母妥协而遂其所愿,则孩子必将食髓知味,三不五时便施展同一战术。

对付这种情形,父母应该坚持立场,只要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则不管他怎么哭、怎么闹也不软化,这样孩子就会了解到耍赖是没有用的。

总之,父母绝对不能因为在意附近的邻居或他人的眼光而放弃坚持。

三岁的孩子耍赖时,父母只要抱抱他、哄哄他就可以了。

如果家人的教育方式不一致,则必须趁孩子不在场时,好好地沟通一番。

因为教育方式不一非但会造就出耍赖的孩子,同时也是引起各种麻烦问题的原因。

祖父母通常都希望与孙子女亲近,于是会购买昂贵的礼物或好吃的糖,藉此讨好孙儿。

但是,如果他们真地疼爱孩子,就应该配合父母的教育方式。

再以模仿其它孩子耍赖的行为来说,如果耍赖的人是哥哥、姊姊,则父母必须表现出绝不妥协的态度,不允许哥哥、姊姊耍赖。

如果耍赖的是附近邻居的孩子,则必须和其父母就整个教育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寻求解决的方法。

孩子想要的东西,如果对你来说并不勉强,而且又是正确的要求,那就买给他好了。

假若附近的孩子都有,唯独自己没有,孩子当然会觉得很不舒服,而这正是引发问题的根源。

从教育的观点来看,一些不适合阅读的书籍或玩具、点心等,当孩子死气叭啦地要求,或是家里已经有而孩子还想再买时,不妨试着对孩子讲理,要他忍耐。

对孩子来说,忍耐的经验是很重要的。

在近来逐渐成为问题地拒绝上学的孩子当中,有的是从小就喜欢耍赖。

尤其是在过度保护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早已习惯了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生活方式,要他到学校去接受纪律的管束,当然会觉得痛苦。

孩子既然任性,就不会想到自己会给他人带来麻烦。

这种情形若不及早矫正,将来只怕会引起更多头痛的问题。

在无法和同学打成一片又缺乏耐性的情况下,就算孩子的智力再高,在功课方面的表现也不会太出色。

相反地,孩子很可能会因缺乏耐性,而做出冲动的行为。

耍赖的孩子,有提早经验团体生活的必要。

让他和附近的孩子、幼儿园或托儿所的朋友一起玩,藉此培养其对欲求不满的耐性。

此外,让他一个人到环境不同的朋友家玩或到亲戚家过夜,也是很好的方法。

●脾气暴躁
一岁四个月大的女儿,只要稍有不顺心,立刻就会以脚跺地,大发脾气,也不管在什么地方就哇哇大哭。

她这种坏脾气,大概是来自父亲的遗传吧?问题是,像她这个样子,长大以后怎么办呢?我也知道这种脾气若是不改,将会是孩子
一生的损失。

因此,请告诉我到底该怎么办才好。

年过二岁的孩子脾气暴躁,可说是这个阶段会出现的反抗期的前兆。

换言之,两岁开始,孩子会出现反抗态度。

不过随着忍耐欲求不满的耐力增加,这种情形也会逐渐减少。

我想,应该每个孩子都有大发脾气的经验才对,因此父母大可不必担心。

不过,如果孩子到了五、六岁,情形仍然没有改善,那就有问题了。

〈原因〉
距离真正的反抗期还有一段时间的二岁孩子,照说还不会反抗。

可是万一碰巧他心情不好,则即使是芝麻绿豆般的小事也会使他勃然大怒。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表现出暴躁的态度呢?理由大致如下:
㈠自立心的萌发。

开始有想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的意识,但父母仍把他当成婴儿看待,处处干涉。

为表示抗议,还不能巧妙使用话语的幼儿只好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意。

㈡对自己生气。

孩子会因父母不了解他想要自立的心情而气得以脚跺地,做出暴躁的行为。

那么,如果大人让他自由行动,情况又如何呢?虽然自己可以自由行动,但是当想要恶作剧时,手脚却不听使唤,无法随心所欲地展现行动。

也就是说,对自己的手脚生气,也会使孩子变得脾气暴躁。

㈢对周围的物品生气。

两岁孩童对于人、道具和物品之间的区别,还不是很清楚。

人是活的,会配合周遭的环境让自
己和他人的活动更加自由。

道具、物品则是死的,根本无法依照孩子的要求展现行动。

因此,孩子会脾气暴躁地对周围的物品提出抗议。

㈣疲倦。

人要到了青年期,才能清楚地自觉到自己究竟疲倦到什么程度。

长时间热衷于某种游戏时,会感到疲倦,但是幼儿却完全感受不到这一点。

再加上不具适时转换心情、休息或改作其它游戏的智力,所以会一直玩到疲倦不堪为止。

等到非常疲倦以后,自己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于是脾气就会变得非常暴躁。

〈指导〉
孩子一、两次表现得脾气暴躁,不需要大惊小怪。

但如果持续出现三、四次,则很容易养成习惯,因此事前必须加以预防。

如果孩子是为了让人知道他的自立心已经在萌发而有脾气暴躁的表现,大人可以佯装不知,也不要加以干涉,只要忽略其存在就可以了。

如果是对自己生气,可以试着把孩子的兴趣转移到其它方面。

切记,这时绝对不要出手干涉,否则他会更加生气。

对道具或物品生气时,可用手拍打惹孩子生气的物品,并加以责骂。

不过,等孩子知道物品和人不同,不是活生生的东西时,这种做法就没有效果了。

另一方面,老是采取「都是这张桌子不好」的方法以讨孩子欢心,只怕反而会让孩子养成把失败归咎于他人的习惯。

至于因疲倦而引起的脾气暴躁,则必须在其感到疲倦之前,借着转换他的心情来加以防止。

一旦孩子开始变得脾气暴躁,不妨抱他一会儿,透过身体的接触,让他感受到关爱。

当然喽!!如果孩子自己玩得很好,千万不要忘了赞美他两句。

脾气暴躁一旦成为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将会成为一个动不动就发脾气的孩子。

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往往会以满足其要求来化解孩子的怒气,或是束手无策地站在一旁。

这两种应对方式,只会使情形更加恶化。

最好的做法莫过于忽视孩子的表现。

千万不可因为孩子发脾气就忙着安抚,答应其无理的要求以讨孩子欢心,这样反而会使其更容易动不动发脾气。

对孩子所提出的不当要求一口予以回绝,是父母应有的基本态度。

关于改善孩子脾气暴躁的方法,请参考「撒娇耍赖」项目中所介绍的对策。

经常有母亲问我:‚孩子脾气暴躁会不会是来自父亲的遗传呢?‛事实上,脾气暴躁绝非遗传。

说是孩子模仿父亲的日常表现,倒还比较可能。

不论是耍赖或脾气暴躁,都是具有传染性的。

因此,父亲首先必须改正自己暴躁的脾气才行。

如果这么做了,孩子的脾气依然暴躁,很可能是孩子的身体发生异常,必须尽快找医生商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