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对日本 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引言:中日两国地理相邻,波澜壮阔的东亚历史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背景。
中国作为东亚文明的发源地,其悠久的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包括文化思想、语言文字、音乐舞蹈、风俗习惯、美术建筑等方面。
一、文化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最重要影响莫过于文化思想的传承。
从古代开始,日本就不断汲取中国的思想精华,塑造了自身的价值观和文化特色。
佛教、儒家思想和道教都源于中国,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的传入使得日本形成了类似中国的宗教体系,同时也影响了日本文人的审美观和处世态度。
儒家思想则塑造了日本的教育体系和社会道德观念,强调家族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道教的思想也对日本的文艺创作和哲学思考有重要影响。
通过吸收中国传统思想,日本形成了富有东方特色的文化体系。
二、语言文字: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语言文字的传承和改良。
古代日本在文字上采用了中国的汉字,并根据本土语言的需要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字系统——和文。
古代的和文主要是以汉字音读的方式表达日语的发音和含义,而且同时也传入了大量的汉字词汇。
这使得日本与中国在语言和文化上有了更密切的联系,方便了两国的交流和文化融合。
汉字也对日本的文化影响深远,不仅是一种文字工具,更是一种美学符号。
汉字的线条和结构形式对日本的书法、绘画和篆刻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字的思维方式也对日本的文学、哲学和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音乐舞蹈: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音乐舞蹈艺术的影响与改良也是显著的。
自古以来,中国音乐舞蹈的艺术成就深深吸引着日本人。
从唐朝开始,许多中国音乐舞蹈艺术家来到日本,为日本的宫廷和民间带来了大量的音乐舞蹈作品和演出技巧。
这些中国艺术家的影响使得日本的音乐舞蹈艺术迅速发展起来,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
日本的能剧就源于中国的宋元剧,它将中国的舞蹈、音乐和戏剧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日本的建筑文化
日本的建筑文化日本的建筑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在那个时候,木结构的建筑被广泛地应用于宗教和住宅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建筑发生了很大的演变,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文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研究日本建筑的历史、特点和未来发展。
历史日本的建筑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当时日本的文化和建筑都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在那个时候,住宅和宗教建筑都采用了大量的木结构和屋顶,并有檐廊和围墙等特征。
在13世纪初,日本开始使用瓦片来制作屋顶,这使得建筑更加耐用,同时也增添了一定的装饰性。
在16世纪,日本出现了茶道和建筑的紧密联系。
茶道强调简单、自然和谦逊,这种理念也反映在了建筑中。
室内空间被简化,同时采用了枯山水和花园等特征。
在江户时代(1603-1867)期间,日本的城镇化加速,城市开始出现了木结构的住宅和商业建筑。
这些建筑都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例如障板和纸拉门等。
特点日本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简洁、自然和谦逊的设计理念。
建筑师注重利用自然光线和空气流动来创造宁静的室内环境。
建筑中经常呈现出对称和间隔的图案,同时也善于利用空间和材料的重复来创造视觉上的统一感。
例如,日本的传统茶室就是一个简单而精致的设计,它的原则是讲求和谐、平衡和节制。
日本建筑中使用的材料也是独一无二的。
建筑师通常使用本地原材料,例如木材、竹子、纸和石头。
这些材料都非常适合日本的气候和环境。
同时,这些材料也具有独特的质感和自然美感,这强调了日本建筑关注自然环境的理念。
未来发展尽管日本的建筑文化由来已久,未来的发展仍面临着挑战。
日本的艺术和文化以及建筑业都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建筑师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例如,如何在旧有的城市环境中建设可持续的绿色建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技术方面,日本的创新和研发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然而,在建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仍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中日古建筑文化差异
一:中国传统建筑与日本传统建筑的共通处日本的传统房屋分为几个阶段。
古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还包括飞鸟时代以前的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和古坟时代)。
中世纪:包括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近世则为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
飞鸟时代,日本主要受南北朝影响,佛教盛行产生了宗教建筑高潮。
其中包括法兴寺,法隆寺,四天王寺。
在细节上使用的手法如忍冬叶装饰与我国敦煌的一些石窟采用手法相似。
白凤时代,这时期的日本主要受到隋唐代影响。
奈良时代逐渐形成统一的风格,既有中国唐代建筑的明显特征,又在向有日本化的特点过渡。
镰仓时代,日本与宋元文化交流密切,这时期的日本留学僧带回了彻底的仿宋式建筑。
到室町幕府时代,造园活跃,兴建楼阁成风,日本住宅建筑也开始打破古老的文化,并形成了一种地上铺满榻榻米,顶棚被装修,有角柱,高低隔板与书院的固定建筑样式,这就是书院造建筑。
桃山时代出现了日本独特的优秀建筑如桂离宫。
二:中国传统建筑与日本传统建筑共通原因在中国建筑设计界有这么一句话,要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不能不去日本。
有一位建筑师为一座大型仿古社区设计了一座唐塔,很多人看后惊叹,怎么把日本塔搬到中国来了。
不得不说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是存在一定的共通性的。
这种共通性是多方面的。
中国作为古时东方的中心,先后将汉字,儒学,佛教,律令,科技传入日本。
日本的文化受到了中国文化全面的深刻的影响。
日本最初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日本文字的产生和形成是在中国汉字传入日本后将汉字作为拼音开始的。
公元6世纪中叶,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同时也带去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技术与艺术,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技术,布局方式以及城市规划思想等,使日本建筑技术出现了飞跃。
英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帕瑞克·纽金斯说:“当我们研究日本建筑时,我们发现,正如许多建筑艺术史实中所述,日本建筑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之大。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共同的地理和自然环境及相似的交通条件。
事实上,作为一种全新文化的注入,日本在公元1世纪时就已经接受了典型的中国南方建筑形式,尽管它存在不少缺陷,但由于适合日本群岛的环境气候条件,仍然被沿用下来。
中国传统佛教建筑的传入对日本神社的影响及其本土化过程
环球瞭望021中国传统佛教建筑的传入对日本神社的影响及其本土化过程日本神社建筑的开端日本神社是日本本土的传统宗教祭祀建筑,也是日本宗教建筑中最古老的一种类型。
神社也就是日本传统宗教神道教祭拜的地点,同时也被认为是神明所居住的地方。
因此,神社是神道教的信仰中心。
古代日本人的信仰主要是以树木神和太阳神这样的自然神为崇拜对象,因此最早的神社的形式主要体现为“御神体”和“磐座”,因此“御神体”和“磐座”是作为古代日本最初的祭祀的重要场所,但其由于过于简陋尚未成为正式神殿也就因此没有算作是一种正式的建筑。
但其也的确是古代日本传统神道祭祀象征的开端。
也就是日本神社的雏形形式,虽然没有实际的外在形式,但是神社的理念却已经逐渐形成了,如“磐座”代表了神的居住地,是人所禁止踏入的地盘,在空间上已经与外部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界限,同时“磐座”和“御神体”作为一种祭祀场所虽然简陋而融汇于自然,但是却包含了人与自然合一,追求自然本真的这样一种理念雏形,对于后来神社的出现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日本古代的神文时代,人们主要以狩猎和捕鱼为生,最初的建筑形式表现为“歇山式”的木屋构造,也就是日本所称的“切妻式”模式,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屋顶为人字形、山形、坡形等形状,同时房屋一般是属于立柱支撑的悬空式建筑,其较好的适应了日本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地表潮湿而多雨的特征。
因此这种建筑类型成为了古代日本建筑的雏形。
经过了神文时代和弥生时代的发展,中国铁力牛耕技术的栓如,人们逐渐由狩猎捕鱼的生活方式转向了稳定的农耕生活方式,因此建筑模式上也出现了一定的滨化和发展,虽然“歇山式”建筑模式并没有彻底改变,但是建筑群落却逐渐发展扩大,并且由原先申凯文(四川大学 四川成都 610000)摘 要:古代中国对日本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从建筑上来看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佛教建筑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自从佛寺自中国传入日本后,佛寺对日本本土宗教建筑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对于日本传统神社建筑的影响上。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首先,中国文化对日本诗词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的飞鸟集和万叶集。
这两部集子是日本最早的古典诗集,尤以万叶集成为日本古典文学的开端。
万叶集中的许多诗句显然受到了中国的影响,例如“世之中心、立却一人”、“对山对水对寺对神”等,都是以中国的“道教”“佛教”思想为基础而写成的。
此外,唐朝诗歌的盛行也使得很多中国的诗歌形式和表达手法传到了日本。
如“连句体”、“律诗”等形式以及“咏物”、“田园”等主题和“阳春白雪”、“瑠璃纱”等意象都在日本诗歌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其次,中国的哲学思想也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影响。
佛教、道教和儒教等思想在古代尤其是中世纪时期被广泛传播到了日本。
儒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深远,被视为日本社会的基石。
其中,“仁”、“义”、“礼”、“智”等儒家思想成了日本经典文学的核心。
《落窪物语》中的“因果応報”、“昼日暮”、“春夜”等,源于儒家“天人合一”、“玄理诠释”等思想。
佛教和道教思想在文艺作品中也得到了体现,例如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中即有佛教和道教的词汇和思想。
此外,中国建筑艺术更是对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最早的日本宫殿和寺庙建筑均采用中式设计,到了八世纪后逐渐发展为独有的“和风建筑”。
然而,虽然“和风建筑”有了很多自己的特点,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古典建筑仍是它主要的借鉴对象。
比如,日本的古寺建筑大多采用了中国的“柱础”、“木构架”、“陶瓦”等构造技术,其房屋结构和建筑风格都受到了中国建筑的影响。
此外,日本的“庭院”、“花园”等都是在学习中国造园技术的基础上,吸收了日本本土文化的特点而形成的。
总之,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早已历史悠久,譬如在诗词、哲学、建筑等方面对日本的影响和改良都是显而易见的。
它不仅体现了中日两国文化之间的交往,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力和影响深度。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也一定会更加深入和广泛。
中国古代文化传播到国外的例子
我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最独特的文化之一,其影响远播世界各地。
我国古代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传播到国外,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内涵。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我国古代文化传播到国外的一些典型例子,希望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与影响。
一、我国古代文化在东亚的传播我国古代文化对东亚各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家都受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在古代,我国的儒家思想、佛教教义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文化传入东亚各国,对当地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日本的风琴、茶道、园林等传统艺术形式都受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影响,韩国的汉字、儒家思想等也源于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越南的国画、民间传统乐器等也受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二、我国古代文化在中亚的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也对中亚地区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亚地区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我国古代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中亚地区。
在中亚地区,我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不仅在经济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带入了我国的文化。
中亚地区的建筑、绘画、音乐等方面都受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影响,反过来也影响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中亚地区的艺术品、文化遗产等都是我国古代文化在中亚地区传播的重要标志,这些影响也延续至今,成为了中亚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我国古代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我国古代文化在东南亚地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东南亚地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我国古代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了东南亚地区。
我国的宗教、语言、建筑等方面的文化在东南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印尼的印度教、佛教、泰国的佛塔、柬埔寨的吴哥窟等都是我国古代文化在东南亚地区传播的重要标志。
东南亚地区的文化也对我国古代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相互交流和影响在东南亚地区的文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成为了当地文化的丰富多彩的组成部分。
四、我国古代文化在西亚和非洲的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也在西亚和非洲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地区。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可以说是深远的。
从古代至今,中国一直是日本的重要文化源头和学习对象。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的文化、哲学、宗教、语言、艺术等多方面对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日本也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宗教和哲学方面。
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三大主流思想体系,而这些思想在古代中国广泛传播,也影响了日本文化及宗教信仰。
佛教传入日本后,对于日本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日本的佛教建筑、雕塑、绘画、茶道等方面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
儒家思想对于日本的政治、教育、礼仪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日本的儒学教育、国学教育的传承,都与中国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道教思想也在日本的宗教体系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如修行道场等。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语言和文学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
古代的日本人通过与中国的交流,吸收了大量的汉字和汉语词汇,这些汉字和汉语词汇丰富了日本的语言表达方式,并成为了日本的文化符号。
中国的文学作品也对日本的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诗歌、散文、戏曲等文学形式在古代中国流传,千古传诵的唐诗对日本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的万叶集就是受到唐诗的影响而产生的。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艺术和科技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形式在日本得到了发展和创新。
在绘画方面,中国的山水画、花鸟画等画种对日本的绘画技法和风格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雕塑方面,中国的佛像和石刻雕塑对日本的雕塑艺术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在陶瓷方面,中国的瓷器技术和风格对日本的陶瓷制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的科技发明和医药知识也对日本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制造业、农业、药物制备等方面。
外国建筑史中的中国影响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中国古代建筑对外国建筑的影响 •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在国外的传播与演变 • 中国与外国建筑史中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 当代中国建筑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与影
响
01
中国古代建筑对外国建筑 的影响
木质结构建筑的影响
结构技术传播
中国古代的木质结构建筑技术,如榫卯结构,对外国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这 种结构技术通过亚洲其他地区传播到了中东和欧洲,影响了当地的建筑技术和 风格。
当代中国建筑的创新实践
新型建筑技术
利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如3D打印 、参数化设计等,推动建筑形态
和空间体验的创新。
融合传统文化
成功将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 手法融合,形成独特的中国建筑 风格,如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
”。
强调人文关怀
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以 及建筑与人的互动,体现人文关
怀和精神内核。
琉璃材料的传播
琉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色建筑材料,以其绚丽多彩的效果 而著称。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琉璃逐渐传播到中东和欧洲 地区,成为当地建筑装饰的重要材料。在巴黎圣母院等著名 建筑中,都可以看到琉璃材料的运用。
02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在国外 的传播与演变
唐朝风格的传播
01
02
03
影响范围
唐朝建筑风格影响了日本 、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地区 的建筑。
清朝建筑风格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 学术研究,为其在国际建筑史上的 地位奠定了基础。
03
中国与外国建筑史中的文 化交流与融合
丝绸之路的建筑文化交流
建筑技艺的传播
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的商品交易,也带动了建筑技艺和建筑风格的交流。中国的木构架 建筑技术和砖石结构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中亚和西亚地区,对这些地区的建筑技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两国历史和文化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和相互追溯。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最深厚的文化之一,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和改良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
一是语言影响。
日本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汉字不仅影响了日本的文字,也直接影响了日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二是文学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文学在日本备受推崇,许多中国古典作品也传播到日本,如《孔雀东南飞》、《西游记》等文学作品都在日本产生了广泛的转化和影响。
三是艺术影响。
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对日本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是哲学影响。
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日本。
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都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改良也非常明显。
中国历史长河中用于经商的特殊经济形式——“市井经济”,在日本得到了广泛流行和发展,成为“江户时代”后期大量繁华商业区的“模范”。
同时,中国古代文化强调的“仁爱”、“道德”和“礼仪”,也对日本的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人对中国的信仰和礼节也有所改进,如弘道大师创立的“禅宗”,就是基于唐代禅宗兴起而兴起的。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的医学理念、食品理念、农业技术、建筑设计等都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和改良是非常显著的。
两国的文化交流使得两国文化在相互转化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也为两国的友谊和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日两国建筑文化的比较论文
中日两国建筑文化的比较【摘要】建筑是艺术的结晶,它是最实用的艺术品,而且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品。
建筑文化是人类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人类发展至今,建筑文化也不断发展。
本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介绍中日两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史,阐明了两国在建筑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历史观点分析了中日建筑文化的不同之处,探讨中日两国建筑文化根源是本文创新点之一。
【关键词】指导思想;构造方法;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一、中日两国建筑文化发展史中国建筑文化发展的形成。
仰韶、龙山、河姆渡等文化创造的木骨泥墙、木结构榫卯、地面式建筑、干栏式建筑等建筑技术和样式,为中国的建筑体系播下了种子。
夏代和商代是建筑体系的萌芽期,出现了壁垒森严的城市和建于夯土台上的大殿,产生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空间构成要素——廊院。
周代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已初步形成。
周代建筑布局对称严谨,此后历代宫殿、坛庙、住宅、方格网城市等建筑群体的布局原则基本遵从周制。
这一时期的建筑还追求高大、华丽和宏伟。
中国建筑文化发展的过程。
秦朝和汉代,建筑体制宏伟,博大雄浑。
不论阿房宫、始皇陵、万里长城、汉长安城、建章宫等实体,其影响早已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心底。
经过魏晋南北朝的过渡,隋唐两代开始对外来文化进一步兼收并蓄。
尤其是在盛唐,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晚唐、五代和宋辽金元时代的建筑,则上承盛唐之余脉,下开不同之风格。
其中尤以宋代建筑最为杰出,它以自己的“醇和秀美”逐步替代了唐代建筑的“雄健深沉”。
明、清时期之后,中国渐趋保守,建筑与世界潮流相悖,建筑文明不可避免的趋向保守。
尽管如此,明代的长城、南京城、北京城和紫禁城,圆明园、颐和园、避暑山庄、天坛等都是中国建筑的瑰宝。
中国建筑文化的今天。
现代建筑飞速发展,高楼大厦林立。
“鸟巢”的设计,激发人们的自然天性。
长安街旁一座建筑平地而起,这就是世界最大的穹顶建筑——拥有世界一流舞台和音响的中国国家大剧院。
日本人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
日本人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从历史上看,日本曾经广泛地吸收了中国的文化和知识,并在许多领域发挥了积极的影响。
从哲学到文学、艺术和建筑等,中国文化是日本吸收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首先,在哲学方面,中国哲学对日本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佛教是日本哲学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佛教最初是通过来自中国的文化和学问传入日本的。
因此,中国哲学与文化对日本佛教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禅宗、净土宗等佛教传统,就是在中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与此同时,中国思想的其他方面,如道家和儒家思想,也对日本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其次,在文学方面,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的两个经典时期,而这些诗歌和词藻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例如,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就是受到中国文学的启发而创作的。
与此同时,中国文学的其他形式,如小说和传说等,也在日本文学中有所体现。
此外,在艺术方面,中国艺术对日本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中国绘画和雕塑,生动地表现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日本从中国学习到了像水墨画和篆刻这样的技能和艺术风格。
与此同时,中国的传统音乐和舞蹈等表演艺术也对日本的艺术产生了影响。
最后,在建筑方面,中国建筑对日本建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优美的建筑之一,这对日本建筑取得了巨大的启示和推动作用。
例如,日本寺庙的建筑和风格与中国的寺庙建筑非常相似。
总而言之,中国文化和历史对日本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日本从中国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文化遗产,并通过吸收和发展这些知识,产生了许多创新和发明。
这种文化的交流和借鉴,不仅帮助日本发展和繁荣,也为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对中日古代建筑的研究
对中日古代建筑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中日古代建筑,包括其历史演变、特点、文化内涵、材料与工艺以及保护与传承。
中日古代建筑在两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展现了古代建筑技术的精湛和文化传统的丰富。
通过对中日古代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以及探究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保护与传承古代建筑也是本文关注的焦点,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与传承,有助于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保留民族的文化记忆。
结论部分对中日古代建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中日两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关键词】中日古代建筑、历史演变、特点、文化内涵、材料与工艺、保护与传承、研究现状、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日古代建筑的研究是一门涉及中日两国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学科。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日两国的古代建筑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智慧和审美观念。
通过对中日古代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信仰和价值观,也可以探讨两国建筑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理解。
古代建筑是中日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中日古代建筑不仅仅是建筑物本身,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通过对中日古代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探讨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深化对中日两国历史文化的认识。
对中日古代建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推动中日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友好关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意义中日古代建筑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挖掘和探索中日两国文化传统的精髓,从建筑结构、风格、雕刻等方面揭示古代中日建筑师的智慧和技艺。
通过研究中日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可以了解中日两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文化传承,进一步促进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
中日古代建筑的特点和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两国不同的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助于增进对中日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作为东亚两大文明古国,中国和日本之间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史。
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日本文化进行了影响,还带来了一系列的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和改良涉及了很多方面,包括宗教、文学、艺术、建筑、饮食、礼仪等诸多方面。
在宗教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佛教和道教两个方面。
佛教是最早传入日本的中国文化之一,佛教的传入不仅改变了日本的宗教信仰,也对日本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传入后,使得日本的雕塑艺术蓬勃发展,雕刻出了许多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
佛教寺院和建筑也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日本的佛教寺院经常借鉴中国的建筑风格,例如日式庭园的布局就借鉴了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
道教则影响了日本的神道信仰,许多日本的神社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道教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两个方面。
中国的文学作品在日本古代很受欢迎,中国的诗词、文学、史书传入,使得日本的文学艺术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日本的万叶集就受到了中国的诗词的影响,作品中体现了不少中国文学的风格和思想。
中国的文学思想也对日本的文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
日本的古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表现出儒家的风范和思想,同时也受到了中国历史文学的影响,许多古代日本历史故事的创作都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学的痕迹。
在艺术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
中国的书画艺术、音乐艺术等在日本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日本的艺术作品都借鉴了中国的艺术风格和技法。
唐代的中国画风格对日本的绘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绢画技法也在日本传承发展,而且在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多改良和创新。
中国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例如日本的雅乐就受到了中国雅乐的影响,日本的舞蹈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国的舞蹈形式。
浅谈中日传统建筑文化
浅谈中日传统建筑文化摘要:本文通过对中日传统建筑在形象、空间、意境等方面的比较,揭示了两国建筑的不同,并探讨了导致这种不同的文化背景。
关键字:传统建筑 建筑文化 禅宗Abstract: By comparing the form ,space ,itc.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raditionalarchitecture, the thesis reveals the differencebetween the two country and question result of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between chinese andJapa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ulture.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对日本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建筑也是这样。
可以说日本建筑在吸收中国建筑文化的同时,坚持着本民族的特质,从而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日本建筑文化。
日本传统建筑可分为神社建筑、皇家建筑、庭园建筑和茶室建筑。
中日传统建筑文化之比较1、简洁、质朴的形象中日传统建筑在形象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斗拱、出挑的屋檐等。
这是由于日本建筑在构造技术上沿袭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榫卯连接的木构技术,采用了斗拱、梁、柱的传力系统。
但中国传统建筑发展到后期,逐渐趋向于复杂,斗拱逐渐失去了结构作用,成为了檐部的装饰。
建筑室内为了不露出梁架,在梁下做天花,外露木结构表面施彩画或做精细雕琢。
而日本传统建筑在借鉴了中国建筑的榫卯构造技术后,建筑形象更趋向了简化。
日本建筑构件就是结构构件,且结构直接暴露在外,不加油饰,材料本身就是装饰的一部分。
这种崇尚简洁、质朴、自然的建筑风格在日本的各种建筑形式中都有反映。
鸟居是神社建筑中设于神路的入口,用来标志神社神域的门,并以此来获得空间感。
它在形态和空间意向上都有类似中国古代的牌坊之处。
但它却不同于牌坊的建筑形式。
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影响
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影响日本与中国是亚洲两个文明古国,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相互影响深远。
古代的横跨东海的海上贸易,将两国的文化进行了交流和融合。
近代以来,随着两国经济、政治、文化的日益密切,交流和影响也更加深远。
一. 古代的文化交流从古代开始,中国和日本之间就有了交往和文化交流。
从三国时期开始,中国南方渡海与日本交往,后来唐朝时期有许多中国文化传入了日本。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文化是佛教文化。
公元538年,随着波斯人达摩带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文化也开始传给了日本。
佛教文化的传入,引起了日本社会的巨大变革,促进了日本宗教、哲学、文化的发展。
此外,中国书法、绘画、建筑、服装、饮食等也都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近代的文化交流近现代以来,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和影响更加深远,尤其是在科技、音乐、电视、电影、动漫等领域。
1. 科技领域中国和日本在科技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汽车制造、高速铁路、电子、计算机等领域,日本的技术一直都是国际领先水平。
而中国的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一些科技成果也逐渐被国际认可。
两国的交流和合作,不仅在技术上有所提高,而且还有助于文化的交流和队友的深入交流。
2. 音乐和电视节目在音乐领域,日本的歌曲受到许多中国年轻人的喜爱,以及日本歌曲在中国的翻唱和改编也很流行。
而在电视节目方面,日本的动漫、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也受到了大批中国年轻人的喜爱,例如《火影忍者》、《钢之炼金术师》、《王牌对王牌》等等,这些节目不仅在中国广受欢迎,而且还在世界各地都有着众多的粉丝。
3. 电影方面两国的电影之间也有许多交流。
作为亚洲电影的两大重要国家,中国和日本的电影交流一直都非常活跃。
例如日本电影大师黑川明利用中国题材拍摄的电影《黑船》获得了不少中国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而中国电影在日本的大受欢迎,例如张艺谋导演的《英雄》、成龙主演的《警察故事》、古天乐主演的《窃听风暴》等。
三. 互相影响的文化在古代和现代,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和学习,也是历史演进的过程。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对日本古代建筑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对日本古代建筑的影响宫亚楠1汪涛2(1.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30;2.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摘要]中国在唐朝时期,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成为当时世界上很多国家学习 发达文明所向往的地方,是当时世界各国心目中神圣和具有雄厚实力的国度Q日本从唐朝开始向中国派出 大批使者学习中国文化,因此日本受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很大。
其中唐朝建筑文化对日本古代建筑体系的 形成影响巨大,这种影响尤其反应在都城规划、宫殿和寺庙建筑上Q本文仅以唐招提寺、东大寺、法隆寺、二 条城为例,浅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对日本古代建筑的影响Q[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日本古代建筑;影响 文章编号:2095 -4085(2018)02 -0039 -021出挑深远的唐招提寺金堂唐招提寺的主体建筑金堂,面阔七间,进深四 间,正面五间设门,当心间稍宽,前檐下设柱廊,柱网 布局属于宋《营造法式》的“金厢斗底槽”,内部设金 柱一周。
金堂初建于天平宝字始创时期(奈良时 期),为唐式抬梁架构,元禄年间发生大地震,唐招 提寺遭到破坏需要改修,此时日本独特的“小屋组”技术就被应用进去了,后经明治改修后成为现存的 和样折衷式小屋组架构。
缓和的坡屋面,出挑深远 的屋檐,是我国唐代建筑的重要特征。
从使用角度 来说,为了减少屋顶排水对建筑墙体的影响,屋檐需 要出挑更多,同时为了保证出挑的屋檐不影响采光,就要在保持屋檐曲线平滑的前提下增大檐曲线的曲 率。
我国晚唐时期的佛光寺东大殿举折约为1:4. 77,内檐柱与金柱等高,再通过调整榑的高度,其屋 顶为平滑的曲线,而唐招提寺金堂举折仅为1:3,为 了解决举折变大带来的屋顶形式变为折线的问题,日本发展出了小屋组的特殊构架形式。
然而这种形 式带来的后果就是屋顶十分厚重,所以唐招提寺金 堂虽然外貌与佛光寺东大殿相像,但是由于屋顶过 高,立面比例不如佛光寺东大殿协调。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艺术美学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艺术美学的影响赵一蓉(西北大学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00)摘要院汉唐以来,日本民族文化长期受中国文明的熏陶,日本的古代建筑、文字、语言、律法、服装、书画无不渊源于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艺术设计与美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已经发展为日本文化的精髓。
但它的地理条件的不同,又使它产生了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具有独特民族性的传统文化。
其思想的核心是来自神道的宗教观念。
它与佛教思想、儒学道德观念相融合,产生了带有神佛、神儒精神内涵的传统审美意识。
关键词:日本民族;传统文化;美学;审美意识中图分类号:J1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008-01一、前言日本地处亚洲最东端,四面环海,与大陆有一海之隔。
古代因航海、气象知识的局限,使日本长期与大陆相隔绝,在人类发展史上与大陆文化落差较大。
加上因有大海为屏障,历史上未遭受过外来民族的大规模入侵,到了17至18世纪又因害伯西欧人假借基督教的传播把日本殖民地化,而推行了长达二百多年之久的锁国政策,使日本人固守传统,长期过着与外隔绝的闭塞生活,从而养成了很强的民族传统意识。
日本人因为长期以来文化落后于大陆,加上物资不丰富而产生落差心理和劣等意识,同时又伯因国小易遭到外侵而形成自卫心理,产生了很强的民族自尊心。
为了平衡失落感、劣等意识,出于自尊,日本自古以来借神的尊严,以神国自居,孤芳自赏,竭力保持其传统文化。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日本民族产生了有别于亚洲大陆东方其他民族的宗教信仰和表现在宗教思想、道德观念、文学意识、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独特的民族性审美意识。
因此,作为日本民族文化的一种心理模式的传统美意识具有东方文化的宗教、道德、文化、文学、艺术的内涵,属于东方美学体系。
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与亚洲东方其他民族一样侧重于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有浓厚的东方人的审美心理的色彩,与着重审美对象的物理属性的西方审美意识有别。
中国古代艺术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艺术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无疑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独特的风格和艺术语言深深影响了世界各国的艺术形式与审美观念。
从中国绘画、陶瓷、雕塑到建筑、戏曲,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不仅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意境,更让人们在审美上提供了新的思考与视野。
在中国古代绘画方面,中国的山水画受到了世界范围内广泛的影响。
山水画通过虚实结合、运用水墨表现自然山水的韵味,注重意境的提炼,给人以超然物外的感受。
这种超脱于具象的表达方式,打破了欧洲传统绘画势力范式,为后来的西方绘画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发。
例如,中国山水画中提倡的“留白”和意境化表达方式,对于爱德华·马奈、克劳德·莫奈等印象派画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在捕捉光影和表现心境方面受到了山水画的启发。
与绘画相伴的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其精炼的器形和华丽的彩绘艺术也对世界陶瓷制造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青花瓷、五彩瓷等瓷器在世界市场上广泛流传,而陶瓷制造技术的传播和融合成为世界陶瓷发展的基石。
例如,遥远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陶瓷艺术和中国的相互影响,使得意大利的陶瓷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创造力,这对后来的欧洲陶瓷艺术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艺术中独树一帜的还有其独特的雕塑艺术。
中国古代雕塑以其精细的技法和精巧的造型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佛教造像作为中国雕塑艺术的殿堂级存在,其造像形制和雕刻技法具有世界瞩目的独特性。
佛教造像的形制特点也对世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造像产生了广泛影响。
例如,中国的狮子座佛、卧佛等形象在东南亚和朝鲜半岛的佛教艺术中得到广泛应用,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教雕塑风格。
而在建筑方面,中国的古代建筑风格和技术也为世界的建筑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传统建筑注重天人合一,融合自然与人文,以及谐和与平衡的设计理念,这与欧洲的哥特式建筑、日本的禅宗建筑等有着共通之处。
例如,中国的传统庭院建筑在日本受到了广泛影响,日本的庭院设计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日本自身的审美理念相结合,形成了日本独具特色的庭院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建筑对日本的影响仅限参考类型:论文字数:5000【目录】•中文摘要•••••中文摘要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精美的造型特征和独特的结构技术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
几千年来,中国古代建筑从产生到逐步发展成熟,它高度的建筑文明、先进的技术工艺不仅给中华民族留下了珍贵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极大地感染和影响了周边诸国。
特别是与我国有一衣带水之缘的日本,更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忠实追随者,从最初的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照搬、套用到后来的借鉴、吸收,无不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对日本的强烈影响。
本文先以中国古代建筑对日本的影响从建筑的文化、结构形制、技术等诸方面为横线进行阐述和比较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侧重于对日本的影响,特别是在宫殿和寺庙建筑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此外还对意义深远,具有典型影响的古建筑遗迹和技术制度加以分析,通过上述研究脉络的交织,复原、呈现出一个立体的中国古代建筑对日本的影响研究,从而体现各个时期的日本接受、吸收中国建筑文化的程度,反映出在古代处于文化弱势的日本在对待中国古建文化强势涌入状态下的吸收、融合和本国特色的形成。
【关键词】传统建筑建筑文化非对称性枯山水禅宗绪论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对日本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建筑也是这样。
可以说日本建筑在吸收中国建筑文化的同时,坚持着本民族的特质,从而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日本建筑文化。
日本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在很多方面合而不同,通过对中日传统建筑在形象、布局、空间意境等方面的比较分析,阐明了日本传统建筑具有:建筑形象简洁、建筑布局讲究不对称、强调抽象性的园林以及在空间上的精神性等不同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导致这种不同的根源在于,与中国文化的礼与乐及回归儒道的禅宗的实用主义思想不同的讲究物哀与真实及突显禅的本质的日本本土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根基。
造成日本建筑文化这种与中国建筑和而不同的原因必然要从两国的文化上谈起。
在中国,儒文化作为国学深入中国人心。
它是一种入世的哲学,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在这种文化影响下,整个社会形成一种严格的礼仪制度。
其中等级、秩序是最根本的表现。
建筑作为各种礼仪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样也表现出了这种等级与秩序。
所以中国的建筑布局常常呈现出严格的对称;反映等级的建筑各守其位、层次分明。
不同等级的建筑通过色彩、用材等区分等级。
而园林中则表现出了老庄的“乐”的思想,讲究闲逸、无为的生活观念。
不论在民居中还是皇家建筑中,居住建筑和园林建筑都分隔开来,居住建筑按照礼仪制度呈现出对称格局,而园林建筑则布局自由。
可以说中国建筑中礼与乐是“分封而治”的。
虽然佛教在中国引进较早传播也很广泛,但一直以来被中国人接受的多是中国化的佛教即禅宗。
禅宗是佛教在中国发展中形成的一支独特的派别。
由于它受中国“实用理性”和“乐感文化”的影响,汲取了中国传统儒、道、法等内容,在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回归儒道”,从而被民众特别是士大夫阶层所接受;而吸收了禅宗影响的宋明理学的兴起,进一步确立了儒道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主流地位。
可以说禅最终回归儒道,是导致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可以一直按照儒家礼仪制度发展的原因。
同样日本建筑也与日本的文化息息相关。
日本的本土宗教原始神道教是在日本岛国风土中成长发展起来的。
它以现实本位和自然本位为根本思想,并由这种思想孕育出了本土原初的色彩观和自然观,是日本原始审美意识的萌芽。
大陆佛教传入日本后,由于禅宗所讲究的:在与生活本身保持直接联系的“当下即得”、“四处皆有”的现实境遇中悟道成佛的思想,与原始神道“现实本位”和“自然本位”的根本观念有相似之处。
因此它与原始神道的思想可以相融合嫁接,最终成为了日本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渗透到了日本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日本建筑和园林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受禅宗影响表现出的对空寂、虚无、玄奥的追求,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弥漫在其中的“虚空”、“寂灭”的禅宗理想境界。
从日本人的审美观的形成上讲,禅对“空”、“寂”、“灭”的追求和原始神道朴素的自然本位的思想导致了日本传统审美的两个基本观念即以禅的精神去否定世俗之美;以“本来无一物”的纯真和透明,去发现自然中真正的美,从自然中参悟人生。
在日本人看来自然是精神的载体,他们相信体味自然也就能参悟人生。
他们通过追求存在于自然中的真美来达到追求禅的理想境界,因而否定了世俗的物质美。
日本东京大学的柳田圣山教授曾这样描述日本人的审美意识:禅认为,不完整的形式和有缺陷的事实更能表达精神。
禅努力寻求的是精神实体,它否定一切形式,为的是达到空寂和孤独的心境。
从这种思想出发,日本逐渐形成了以稚拙、简素为美,以古朴、自然为美,以灰色为美,以含蓄为美等一系列内敛性的审美标准。
从上述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中日建筑虽然在技术形式等方面可以说同出一脉,但由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两国人民不同的审美趋向,最终导致了两种不同的建筑文化。
日本建筑虽然吸取了中国建筑的许多内容,但并没有一成不变的照搬照抄,而是按照自己特有的文化、审美观念加以融合,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建筑艺术。
从日本建筑表现出的平淡、单纯和空灵中,我们感受更多的是它所传递出的日本特有的禅宗思想和自然本位的观念。
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日本现代建筑作品中表现出平静、内敛、精致、关注自然、强调气氛、神韵的共同特征中日传统建筑文化之比较1 、简洁、质朴的形象中日传统建筑在形象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斗拱、出挑的屋檐等。
这是由于日本建筑在构造技术上沿袭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榫卯连接的木构技术,采用了斗拱、梁、柱的传力系统。
但中国传统建筑发展到后期,逐渐趋向于复杂,斗拱逐渐失去了结构作用,成为了檐部的装饰。
建筑室内为了不露出梁架,在梁下做天花,外露木结构表面施彩画或做精细雕琢。
而日本传统建筑在借鉴了中国建筑的榫卯构造技术后,建筑形象更趋向了简化。
日本建筑构件就是结构构件,且结构直接暴露在外,不加油饰,材料本身就是装饰的一部分。
这种崇尚简洁、朴、自然的建筑风格在日本的各种建筑形式中都有反映。
日本的皇宫建筑也不似中国皇家建筑的奢华、高大、庄严,如。
它是竹编的、不高的建筑,与之相连的是一道竹篱笆。
而园内建筑都矮小精巧,白木结构、草葺或树皮葺人字形屋顶,白墙白格子门,摒弃了人工装饰、涂色和多余之物。
它既表现出了皇家的尊贵清雅又发扬了日本传统建筑朴素的特质。
2 、建筑布局讲究不对称中国传统建筑在儒家等级思想的影响下,在城市规划和建筑群布局上都呈现出中轴线对称的格局。
日本的建筑及城市设计在早期也表现出这种轴线对称的秩序,都是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中门、塔、殿堂和讲堂,四周以回廊加以连接,并且左右对称布置。
但这种布局经过日本文化的消化吸收后,严格的对称结构逐渐消失,到公元1 3 世纪大多数寺院都采取了日本式木结构非对称性布局,恢复了日本传统建筑的朴素的艺术精神。
使建筑与起伏的地形有机结合,人工性与自然性巧妙融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更像是中国的皇家园林,如避暑山庄、颐和园,但又与它们不同。
中国皇家园林中处理政务的宫殿依旧讲究轴线对称,园林与宫殿分离,建筑红墙绿瓦、色彩艳丽,厚重的宫门显示出皇家的威严、庄重和豪华。
这种由对称向不对称的发展,一方面适应了日本多丘陵的地形,一方面也反映出日本本土的崇尚自然、摒弃人工的审美取向。
3 、抽象性的日本庭院日本庭院是日本建筑空间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日本庭院一方面继承了中国庭院以自然风景为主体,辅以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的特点。
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一种新的庭院风格即枯山水。
枯山水并不像中国庭院讲究实景,强调具象性,原原本本地再现自然;而是强调虚景,重视观念性,将自然景象抽象化,以石子、白砂为主体创造象征性的自然物象。
可以说枯山水即是日本园林的代表。
《造园记》中规定:“在没有池子、没有用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砂造成枯山水。
所谓枯山水就是用石头、石子造成偏僻的山庄,缓慢起伏的山峦,或造成山中村落等形象,企图让人生成一股野景的情趣。
”这也就是说枯山水是以石头、白砂、苔藓作为素材,用石头的形状、色泽、硬度、纹理等特性,以白砂的不同波纹形状,通过人的联想,赋予景物以意义。
它是较多的诉诸于思想、冥想的美,它的美更多地需要靠禅宗冥想的精神构思而出,因而具有禅的简朴、孤高、自然、幽玄、脱俗等性格特征。
它不仅是一种表现的艺术,也是一种联想的艺术。
而中国园林讲求真山真水,将自然的名山大川浓缩于庭院之中,以表现主人对名山大川的向往。
中国庭院艺术的准则是“无池无水不成园”,即便在唐宋园林小型化的时期,也至少仍以一池水作为园林的代表。
中国园林的意境通过人在园林空间中的感受,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等人的经历来表达寄情移情的思想境界。
而枯山水更多地是为人们的冥想提供了一个视觉场景。
人只能通过视线,进而转化为联想来感受它,抛开它的精神意义来说,是一种纯观赏性的园林。
位于三重县的伊势神社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神社建筑。
神道是日本的传统宗教,同其他古老民族相似,古代日本人相信自然万物皆有神性,人必须将场供奉神灵才能获得神的善待。
在诸神之中,天照大御神即太阳女神是众神之主,而日本天皇正式天照大御神的直系后裔。
在伊势得这片森林中,据说保存着天照大御神用过的神镜,神社就为此建造,并成为日本最重要的神社之一。
按照伊势神社修建的制度,神社每隔20年就在相邻的一块基地上按原样彻底重建一次,1993年进行了第61次重建,人很好地保留着日本古代建筑的原始风貌。
它的殿堂下部采用的还是栽柱入地的古代干栏式构造,屋顶构造任然保留原始的棚屋传统,正脊和千木都向外出挑,屋面用干草覆盖,地上则全部平铺松散的卵石,整个气氛非常庄重古朴。
日本是一个资源并不富足的岛国,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日本匠师高度注意观察每一种天然材料,将他们的一切可利用的潜力都充分挖掘出来,并在建筑中加以巧妙地安排和使用,从而产生出无与伦比的美感。
在这座神社之中,我们所感受到的美的震撼力正是来源于那些不加涂饰从而疤节尽露的柱、梁、檀、橼,来自于那种令他人无法想象的用最高贵的黄金与最低贱的茅草构成的组合。
陈志华在《外国建筑史》一书中指出:“世界各国的民间建筑都重视利用自然材料的美,但比之日本建筑都有所不及”,“日本匠师对自然材料潜在的美的认识能力,在世界上是出类拔萃的。
”此言极是。
日本建筑文化根源探究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根基。
造成日本建筑文化这种与中国建筑合而不同的原因必然要从两国的文化上谈起。
在中国,儒文化作为国学深入中国人心。
它是一种入世的哲学,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在这种文化影响下,整个社会形成一种严格的礼仪制度,其中等级、秩序是最根本的表现。
建筑作为各种礼仪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样也表现出了这种等级与秩序。
所以中国的建筑布局常呈现出严格的对称,反应等级的建筑各守其位、层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