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普京式政治体制改革
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政党政治变革及其影响
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政党政治变革及其影响普京执掌俄罗斯的十余年间,在其治国理政信念及改革变法举措的双重影响下,俄罗斯的政党政治发生了重大变革,对俄政治体制转型产生了深切久远的影响。
其中既有稳固政党地位等正面影响,亦有政党作用被限制等负面效应。
俄罗斯在构筑适合自身转轨期的政党政治并推动其发展时,种种现实问题使得民主政治和威权体系之间的巨大张力彰显在其当权者面前,俄罗斯的政党政治仍处在民主政治发展的初级阶段。
标签:普京;俄罗斯;政党政治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党政治变迁(一)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政党政治俄罗斯一党制向多党制的过渡始于1991年叶利钦上台执政,其颁布的使俄罗斯政府机关非党化的总统令亦使党的新体制于苏共二十八大期间得以确立。
多党制、政治多元化则在1993年获得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宪法中被进而确认。
自此在俄罗斯,多党制得以合法化。
然而,俄罗斯政党体制在国家政治体制转型的大环境下,其色调与西方多党制并不相似,国家政权与政党功能二者之间的疏离是其特征。
志不在此的叶利钦并没有建立一个政党以作为执政依仗,导致议会由反对党主导,同时,没有强大的执政党或政权党作后盾,政府威信力与执政力缺失,直接结果是府会对立成为了当时的政治常态,致使议会中的绝大多数党派对于政府的工作难以施展实效影响,政府、议会、总统之间的关系一直呈紧绷态势。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俄罗斯的政党长期处于国家权力架构中的非核心地位,国家的政治框架是以总统及其扶持的非制度化政治精英作为政治基础,是一种“权威主义政体与代议民主政体的某种混杂”〔1〕。
(二)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政党政治普京于2000年接掌俄总统之位,彼时的俄罗斯多党制在政党制度的发展水平上尚且处于初级阶段。
在当时的俄罗斯政党政治大环境下,政党最鲜明的特点是数量众多但良莠掺杂。
置身于俄“超级总统制”中的国家元首普京,对俄罗斯政党政治有着与前任总统不同的认知与设想——他认为俄政党制度应达成的目标是建立起能够防止极端化出现的“民主的多党制”。
俄罗斯普京式政治体制改革
俄罗斯普京式政治体制改革朱晓姝2011-03-05 14:44:38 来源:《当代世界》2005年第4期普京自2004年3月连任以来,为进一步强化总统权威,构筑具有俄式特点的政治体制,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依靠较高的民意支持率和连任后较大的施政自主性,大刀阔斧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效果显著。
但是,由于改革刚刚起步,且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在实施过程中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阻力,俄要建立真正高效、顺畅的国家权力体系任重而道远。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重组国家权力体系普京连任以来,本着加速发展、权威治国的理念,着力整顿权力秩序,并以别斯兰人质事件为契机,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基本理顺了总统、政府、议会、政党的关系。
近一年来,普京在推进政治改革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举措:(一)大力扶植统一俄罗斯党并改组政府,基本确立以总统为核心、府院为支撑的“三位一体”政体构架。
普京吸取叶利钦时期府院相争内耗激烈、国家政权机构运转受到严重干扰的教训,开始运用扶嫡遏异己手段,拉统俄、压俄共,在2003年底杜马选举中,动用行政资源助统俄参选获胜,夺取杜马主导权,从而建立总统对议会的有效控制。
之后,普京在大选前后大幅改组政府,任命与自己有相同执政理念的弗拉德科夫为政府总理,组建以强力集团为班底的听命于己的“技术型小政府”,从而建立总统对政府的绝对控制权。
从此,俄政坛以总统为绝对权威的“三驾马车”得以按普京意愿有效行驶和运转。
(二)改变联邦主体行政长官选举办法,强化国家垂直权力体系。
针对原有的国家垂直管理体系结构松散且运作不力,总统派驻七大联邦区全权代表没能发挥实际作用,地方利益集团利用州长选举营私舞弊等漏洞。
普京提出将各联邦主体行政长官由直接选举产生改由国家元首提名,经该联邦主体立法会议批准产生。
在去年12月3日杜马通过的政治体制改革法案中规定,总统在联邦主体行政长官任期届满35天前提出候选人,地方议会应在14天内予以批准如果地方议会三次否决总统提名,则总统有权解散地方议会。
俄国两次改革的知识点
俄国两次改革的知识点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方式之一。
相较于革命是以暴力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以达成改变现状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俄国两次改革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俄国两次改革的知识点1彼得一世改革1、俄国的发展历程:9世纪晚期:东斯拉夫人建立基辅罗斯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14世纪:莫斯科公国建立15世纪晚期: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16世纪: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背景: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
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及其缓慢。
目的:加强封建专制,摆脱落后状态,实现富国强兵。
方式: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时间:18世纪初领导:彼得一世材料一:“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
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
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影响:材料二:课本P7“俄国疆域扩张图”和P8“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
材料三:现代化骑兵、海军、炮兵与科学院材料四:农奴生活环境恶劣积极的: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性:封建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俄国两次改革的知识点2废除农奴制1、背景:可见,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可见,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封建农奴制度(俄)VS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英、法、土)“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 ——恩格斯可见:克里木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2、目的:材料一:“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普京的政治治理和俄罗斯政治走势分析
普京的政治治理和俄罗斯政治走势分析徐向梅2011-03-09 21:18:44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1期[内容提要]普京担任俄联邦总统六年多来对俄罗斯的政治进行了综合治理,基本理顺了国内各种政治关系,形成了俄罗斯独特的可控的“主权民主”制政治格局。
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使普京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面对即将到来的2008年总统换届选举,普京何去何从,俄罗斯政治棋局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俄罗斯治理政治走势[分类号] D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505(2007)01-0131-05 在俄罗斯的历史文化传统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集权与专制,从人民来说,对权威主义的接受程度要大大高于西方国家,甚至骨子里就含有对国家的依赖和对最高统治者的尊崇。
普京通过六年多时间对俄罗斯进行了综合的治理,彻底改变了叶利钦时代混乱的政治局面。
政治治理的成功成为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前提,普京也因而赢得了俄罗斯人民广泛的支持。
一、普京的政治治理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政治失控是造成其经济改革难以取得成效、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原因。
普京上台以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政治进行整肃。
在2000年的总统竞选中,普京向俄罗斯百姓承诺,要“在法律专政”下建立“强大的国家”。
普京强调,实行“法律专政”不是要扼杀民主,而只是要执行法律,让这个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的剧变中失控并导致1998年危机的国家恢复秩序。
普京的政治治理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稳定政局,理顺与国家杜马的关系。
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政坛风云激荡,政府要员走马灯一样轮换,政治方面根本谈不上什么治理。
普京上台,一方面注意保持政治的继承性,避免出现政局和社会的动荡,一方面以低调、平稳的方式逐步实现了政治高层的更迭。
到2004年新一届总统大选之前,叶利钦班底被彻底更换,以弗拉德科夫为总理的新政府班底是一个更听命于总统的技术型执行内阁。
在普京第一和第二个总统任期内的高官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圣彼得堡帮和出身克格勃系统的人员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些人在普京的政治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俄罗斯联邦的政治与外交
一、俄罗斯联邦的政治1.叶利钦时期俄罗斯政治制度的变更与政治体制的转轨(1 )政治制度的变更。
①议会民主制的建立。
②“民主俄罗斯运动”的成立于1990年 10月由 30多个党派联合而成,是叶利钦夺权的政党基础③总统制的确立。
(2 )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
第一,重新确立了联邦制。
第二,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的国家政权体制。
第三,建立了议会民主制。
第四,确立了总统集权下的三权分立体制。
(3 )相对稳定的俄罗斯政局。
俄罗斯各权力机关分别采取行动,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4 )车臣危机爆发。
日益上升的国内分离主义和民族独立倾向成为俄罗斯最不稳定因素。
其中车臣问题最为典型。
2.普京时期的俄罗斯政治变革(1 )改革和加强了联邦制。
主要在以下方面对联邦制进行了改革:第一,建立联邦区和任命总统驻联邦区代表。
第二,改革联邦委员会 (上院)的组成原则。
第三,整顿联邦宪法秩序和纪律。
第四,精简政府机构。
普京在第一个总统任期中形成了自己的治国思想。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坚持贯彻自由主义原则,建立小政府,尽可能减少政府在整个国家预算支出中的比重。
另一方面,推动行政改革。
2004年 3月 9日,普京下令将俄罗斯政府原有的 30个部缩减为 17个。
(2 )重点打击严重违法的金融、工业和媒体寡头势力。
(3 )加强了总统权力的政党基础(4 )重拳打击车臣等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
普京执政期间基本摆脱了政治多头分立的局面,建立起以总统为首的单一政治中心的强大国家政治体系。
梅德韦杰夫时期的俄罗斯政治变革他承诺推行政治改革,打击腐败,发展经济。
(1)坚决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俄罗斯内部事务。
(2)全面改革国内政治体制,为所有公民提供充分参与政治的合法机会。
(3)梅德韦杰夫誓言打击腐败。
建立严格的制度,限制政府机构与政府官员亲属掌控的企业签署采购合同等,以防止腐败。
俄罗斯对外关系及其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和作用1.对外战略目标的变化和对外政策的调整:三阶段(一向西方一边倒;二双头鹰政策式的全方位外交阶段;三外交阶段)外交战略根本目标依然是谋求大国地位。
俄罗斯改革
俄罗斯改革对我国改革启示【内容提要】俄罗斯经过近20年的改革,已有了一定的成效,期间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本文通过对俄罗斯改革三个阶段的研究,为中国改革提供启示。
【关键词】经济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一、俄罗斯改革的三个阶段1.激进的“休克疗法”。
苏联剧变后,俄罗斯走上了一条彻底否定过去的激进改革之路。
俄全盘否定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搬用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1991年初俄罗斯政府采用“休克疗法”,一次性放开物价,同时采用财政、货币“双紧”政策,并大规模推行私有化。
俄当局盖达尔政府宣称,到1992年秋,将取得经济稳定、市场供应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实际效果。
但结果恰恰相反,政治斗争混乱无序,通货膨胀极其严重,消费市场持续低迷,需求不旺反过来抑制了供给,企业纷纷压缩生产,市场供求进入了死循环经济大幅下滑,人民生活急剧下降,1992年12月,盖达尔政府解散。
2.对“休克疗法”的修正。
在严峻的形势下,以1994年3月切尔诺〃梅尔金当选总理宣布放弃“休克疗法”。
第二阶段对“休克疗法”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进行了修正,重视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加大了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
第二阶段的调整和震荡止住了第一阶段的经济下滑和恶性通货膨胀,但是经济仍然处于萧条状态。
1997年俄经济增长有些起色,但是1998年的金融危机扼杀了这一势头。
第二阶段经济改革的不力波及到了政治稳定,在1998年3月到1999年8月不到18个月的时间里,叶利钦更换四任总理,俄政府在政治、经济上面临的压力由此可见一斑。
3.稳定发展时期。
自1999年普京担任总理并于2000年当选总统以来,以铁的手腕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加强宏观调控,扶持民族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导俄罗斯走一条既不盲目信奉自由主义、也不重新推行共产主义的“第三条道路”。
俄政治基本步入文明、法治的轨道,政局进入改革以来最为稳定的时期。
同时经济也在改革以来首次连续增长。
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
普京行政改革评述
、
行政 改革 的提 出
应该说 ,00 20 年普京接手的是一个松散 的联邦 制国家——地方政权各 自为政 , 联邦 中央软弱无力 。 早在 19 年 1 月 1 93 2 2日通过 的俄罗斯联邦新宪 法 就规定 , 俄罗斯是共和制民主联邦法制国家 , 实行立 法、 政、 行 司法 三权分 立 。但宪法 中规定 的很 多具 体 原则和特殊性给俄罗斯行政机构 的建设和职能划分 带来两大问题 。其一 , 执行权力机构 的二元化带来 了职 能重叠 和矛 盾 。执 行权 力机 构 内部几 个决 策 中 心并存 , 不符合全球化和现 代市场经济条件的大社 会、 小政府 的客观要求。其二 , 俄罗斯是联邦制 国 家, 中央和地方 目 前职能划分仍然有盲点 。首先 , 国 家执行 权力 系统 职 能 转换 滞 后 , 不 上 市 场 经 济发 跟 展的需要 。许多部门仍然没有摒弃计划经济时代的 思维 , 经济管理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 。其次, 国家执 行权力系统组成不合理 , 各级政府组织之间的职权
维普资讯
2O 年 7月 06
哈 பைடு நூலகம்滨 市委 党校 学报
THE J OUR NAL OF HARB N C I OMMrTEE S HO HE C I C OL OF T C P
J l, 0 6 uy 2 0
S ra e ilNo. 6 No. 4 4
的措施并 不多。在 第二任期 内, 普京加快 了行政 改革 的步伐 , 大刀阔斧地推行 一 系列的改革措施 , 由于各种 因素 但 的 限制 , 普京的行政 改革也是 困难 重重。
关键词 :" 4政改革 ; - i 政府职 能转换 ; 治体制 ; 政 普京
中图分 类号 :5 3 D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8 50 20 )4 02—0 10 —82 (06 0 —05 4
俄罗斯什么制度
俄罗斯什么制度
俄罗斯的政治制度是半总统制。
俄罗斯采取的是多党制,但是由于普京党员背景,目前由统一俄罗斯党在议会中占据主导地位。
俄罗斯的政治权力分为三个主要机构:总统、政府和议会。
首先,总统是俄罗斯的最高行政权力机构的领导人。
总统由全国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六年。
总统有广泛的权力,包括任命和解雇政府成员、签署和否决法律、决定国家政策等。
目前的俄罗斯总统是弗拉基米尔·普京,他自2000年起担任总统。
其次,政府是俄罗斯的最高行政权力机构。
政府由总理领导,总理由总统任命。
政府负责执行总统的命令和政策,制定法律和经济政策,并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
政府的成员由总理提名,并由总统任命。
最后,议会是俄罗斯的立法机构,也被称为杜马。
议会由两个部分组成: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
国家杜马是被全国民选举产生的,任期为五年。
国家杜马负责制定法律、审查政府政策和决策以及监督政府行动。
联邦委员会由各个地区的代表组成,其中一部分由地方政府任命,另一部分由地方议会选举产生。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的政治制度在普京的领导下趋向于威权主义。
普京执政期间,政府和议会的权力被削弱,总统的权力增加。
他通过控制媒体、打压反对派和限制公民自由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此外,选举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也时常受到质
疑。
总之,俄罗斯采取的是半总统制,政权分散在总统、政府和议会之间。
然而,普京的执政方式促使政府和议会的权力受到限制,导致俄罗斯的政治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偏向于威权主义。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政治和经济变革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政治和经济变革1991年12月25日,苏联正式宣布解体。
这一事件引起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变革,对于俄罗斯而言,尤其如此。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经历了一段动荡和艰难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变革,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的发展轨迹和现代化进程。
一、政治变革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总体上来看,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发生在1990年代初期。
在这一阶段,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试图建立一种新的政治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包括:推行自由市场经济、实现政治多元化、加强国家行政权力和推进民主改革。
然而,在斯大林式极权统治的背景下,这种政治制度的建立并不容易。
尤其是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加强国家行政权力和推进民主改革成为了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
第二个阶段发生在2000年之后。
这一时期俄罗斯的政治制度逐渐稳定。
普京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经济和法律改革,同时重新建立了国家的行政机构和法律制度。
这样,俄罗斯的政治制度得到了巩固,而国家安全和稳定也得到了维护。
二、经济变革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在1990年代初期,俄罗斯尝试了很多种经济制度模式,包括市场制度和计划经济。
最后,俄罗斯采取了自由市场经济的模式,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
这种改革使俄罗斯的经济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第一,私有化改革。
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有企业大量破产和倒闭。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俄罗斯采取了大规模的私有化措施,将大量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企业,通过优化市场结构和资源分配,加快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第二,市场化改革。
在实行市场化改革之前,俄罗斯的经济完全由国家掌控,市场资源配置十分低效。
市场化改革让市场资源配置更加灵活和自由。
这种改革对于俄罗斯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加速了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第三,财政和税收改革。
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和推动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俄罗斯开始进行财政和税收改革。
针对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各类税收,俄罗斯多次进行了税收改革和减税。
俄罗斯在普京时代下的政绩进展概述
俄罗斯在普京时代下的政绩进展概述普京一直被视为俄罗斯的国家元首,自2000年以来,在他的领导下,俄罗斯政府大力发展经济和改善国内外政策。
下面是普京时代下的俄罗斯政绩进展概述。
经济1. 俄罗斯经济稳步增长:俄罗斯经济自2000年以来不断增长,特别是在普京第一任期期间。
虽然在2014年的西方制裁和石油价格下跌的影响下,俄罗斯的经济开始放缓,但在普京的领导下,俄罗斯成功地应对了这些挑战。
在2017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1.5%。
2. 俄罗斯的财政状况得到了改善:在普京的领导下,俄罗斯已经实现了财政的平衡,并增加了外汇储备。
这些举措有助于俄罗斯应对经济挑战,使国家能够在冲击中继续稳定运作。
3. 俄罗斯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俄罗斯拥有许多潜在的财务机会。
由于普京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外国投资,包括促进国内外商业的合作,俄罗斯已成为很多投资者的首选地之一。
政治1. 俄罗斯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增强:尽管俄罗斯的国内政治局势并不完美,但普京的领导下,俄罗斯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
俄罗斯在远东亚洲的紧张局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在重要的国际组织中获得了重要的位置和影响力。
2. 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紧张: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在普京的领导下开始变得紧张。
这些紧张关系随着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和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为而加剧。
此外,俄罗斯在美国的对俄罗斯制裁的反应也加深了两国之间的关系。
3. 俄罗斯的民主与言论自由状况:许多国际观察员认为,普京的领导下,俄罗斯的民主与言论自由受到压制。
虽然俄罗斯仍然是一个民主国家,但针对政治对手的打压和针对媒体的压制已经引发了一些讨论。
社会1. 俄罗斯的教育系统得到了改进:普京的领导下,俄罗斯开始关注改进教育系统。
俄罗斯已大幅增加其教育预算,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众多的优秀的大学和学院已经在俄罗斯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2. 俄罗斯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高:普京政府已采取措施以改善俄罗斯人的医疗服务质量。
普京政治成就
PART ONE成就:1政治·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也和欧盟、美国等西方国家缔结战略关系。
因此,俄罗斯已成为八国集团的成员,且于2006年出任主席国(2007年交由德国担任)。
·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后,通过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进行对外贸易使得俄罗斯的经济得以复苏。
·普京8年俄罗斯政治转轨特点1)强调国家的重要作用2)强化政府职能的同时,避免行政臃肿3)加强国家对战略性资源的控制4)全国性政党是防范地方分裂促进国家统一的最重要工具,可以保证亲普金选民有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核心,可以进行改革和使方针政策具有继承性政治上,普京以社会团结与和睦为目标,通过一系改革措施理顺了各种重大的政治关系,如总统与国家杜马、总统与总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彻底改变了叶利钦执政时代以“乱”为特征的政治局面;政治改革措施·大力扶植统一俄罗斯党并改组政府,基本确立以总统为核心、府院为支撑的“三位一体”政体构架·改变联邦主体行政长官选举办法,强化国家垂直权力体系·消肿、反腐、打寡,力图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权体系。
·改变国家杜马选举方式,修改政府法和政党法,提升政党作用,加强政党制度建设。
·设立公众院,提高公民的参政意识和力度。
2 军事·确立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部分恢复了和加强了俄军的战斗力,更加威慑了整个欧洲,迫使美国在部署反导问题上作出让步,全民GDP有所上升。
1:对国家经济施行宏观调控,抑制了行业垄断、通货膨胀,减小了贫富差距。
2:严厉打击了俄罗斯的黑恶势力,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一个安全祥和的生存空间。
3:进行了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严惩了俄罗斯官员的腐败、官僚现象,实行了真正的法治社会。
3 经济·俄罗斯经济发生根本变化,主要措施有5点(1·恢复金融秩序。
2·税制改革3·提高工资和养老金,增加社会救助4·整顿经济主体周茹结算关系5·借助能源市场行情变化,增加能源产出,扩大能源出口,改善国际收支,充实国家预算,获得巨额资本)·经济成就有四点(1·99年以来俄罗斯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俄罗斯总统普京
俄罗斯总统普京俄罗斯总统普京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政治人物。
自从2000年开始担任俄罗斯总统以来,他已经在国内外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普京的领导风格、政策决策和国际关系都备受瞩目。
本文将对普京的个人背景、政治生涯、领导风格和政策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普京出生于1952年10月7日,来自一个工人家庭。
他在圣彼得堡的一个市立学校接受教育,并在毕业后进入了列宁格勒国立大学学习法律。
普京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在克格勃(前苏联主要的安全情报机构)工作,并在1985年至1990年期间担任柏林的苏联驻东德情报站站长。
这段时间为普京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
1991年苏联解体后,普京回到圣彼得堡,担任市长。
他在这个职位上展示了他的管理才能和决断力,赢得了赞誉。
1999年,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任命普京为首相,成为俄罗斯政坛上的新秀。
同年12月,叶利钦辞去了总统职位,并推举普京作为继任者。
普京当选为俄罗斯总统,整个国家迅速进入了普京时代。
普京的领导风格以坚定和强势著称。
他以问题解决者的形象示人,对国家事务保持高度的责任感。
普京在国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政策,旨在加强俄罗斯的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稳定。
他实施了一系列反腐败行动,改革了警察和军队等关键机构,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
外交政策方面,普京努力提升俄罗斯的国际地位。
他的领导下,俄罗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与许多国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普京对俄罗斯的国家利益非常执着,他在乌克兰危机和叙利亚内战等重大事件中采取了坚决立场。
普京的外交政策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些观察家指责他在国内对待反对派声音的镇压,以及外交领域的强硬立场,对俄罗斯的形象和国际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普京也因其强硬的态度和行为而被许多国家视为威胁。
尽管普京引发争议,但他在俄罗斯国内仍然具有广泛的支持。
他的经济政策和外交努力有助于稳定国家,并提高了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此外,他还在国内推动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改善了民众的生活条件。
现代俄罗斯政治改革的历史经验
现代俄罗斯政治改革的历史经验俄罗斯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但其政治制度经历了很多波折,尤其在近现代的政治改革历程中,俄罗斯政治经历了很多大起大落的历史事件,这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沙皇时期的政治改革19世纪末,沙皇政权开始启动一系列政治改革,以弱化院内派别对政局的影响,加强了行政部门的权力,改善了司法制度,此举有助于俄罗斯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但这些改革丝毫没有解决农民和工人的诉求,也没有改变沙皇专制政治的根本性质,最终也未能避免无政府主义革命的爆发。
二、十月革命之后在苏维埃时期,大规模的国有化和重工业化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财政政策和市场机制,苏维埃经济体系于20世纪70年代陷入了严重困境。
此外,对知识分子、异己分子和宗教信仰的打压以及鲁迅笔下的“铁饭碗”经济体制的形成,最终导致了人民心中的不满和政治选民的脱落。
三、普京时期的改革普京时期的俄罗斯,虽然在一些经济上有所发展,但却沉浸在腐败、官僚主义和权力集中等问题当中。
普京于2011年颁布了一份联邦立法,旨在推动政治改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变地方选举的制度,提高选民的参与度,促进选民的代表性和责任性的提高。
此外,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预算和税收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官员的职业操守和明确的制度规定。
普京的这些举措,有望对俄罗斯的未来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俄罗斯政治改革的开始。
结论通过对俄罗斯政治改革的历史回顾,我们可以发现,要提高政治体制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必须遵循一个基本原则:政治改革必须是部门自我改革和国家整体改革的统一进程。
必须同时改革社会、经济和政治各个方面,加强社会和谐与稳定、提高政治制度的效能、深化经济和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政治改革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从而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普京时代俄罗斯中央与地方政策演进及对我国启示
普京时代俄罗斯中央与地方政策演进及对我国启示【摘要】在普京时代,俄罗斯中央与地方政策经历了演进,对我国的政策也有启示。
加强中央与地方政府协调机制,推动地方政府改革,加强地方政府能力建设是重要的措施。
通过学习俄罗斯的经验,我国可以更好地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建立更加高效的治理体系。
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促进中央地方协同发展,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关键词】普京时代、俄罗斯、中央与地方政策、演进、我国启示、中央与地方政府协调、地方政府改革、地方政府能力建设、结论、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普京时代俄罗斯中央与地方政策演进及对我国启示引言普京时代是指自2000年起,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开始执政至今的时期。
在普京的领导下,俄罗斯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中央与地方政策,试图实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这些政策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对俄罗斯国内的各级政府和各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普京时代,俄罗斯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政策,旨在加强中央集权和促进地方自治的平衡发展。
这些政策在不断演进和调整中,影响着俄罗斯政治格局的变化,也对其他国家的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普京时代俄罗斯中央与地方政策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特点和演变过程,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我国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将从这一视角出发,对普京时代俄罗斯中央与地方政策的演进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我国的政策制定和实践的启示作用。
1.2 研究意义研究普京时代俄罗斯中央与地方政策演进及对我国启示的意义在于加深我们对俄罗斯政治体制和政策走向的理解,为我国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俄罗斯中央与地方政策的演进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从而规避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提高政策执行效果和效率。
对俄罗斯政策的研究也可以为我国政府改革和加强中央与地方政府协调机制提供宝贵经验和借鉴,有利于推动我国政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提高政府的执行能力。
俄罗斯的政体制度
俄罗斯的政体制度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是位于欧亚大陆的国家。
俄罗斯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半总统制,结合了总统制和议会制的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包括其历史演变、宪法框架、政府组织、选举制度以及政治参与等方面。
一、历史演变俄罗斯的政治体制经历了多次变革。
在沙皇时期,俄罗斯实行的是绝对君主制。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此后,苏联政治体制经历了从苏维埃制到斯大林模式,再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立,实行总统制。
1993年,俄罗斯通过新宪法,确立了半总统制的政治体制。
二、宪法框架俄罗斯联邦的宪法于1993年通过,是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宪法之一。
宪法规定了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国家机构、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宪法确立了俄罗斯联邦的半总统制,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分支。
1. 立法机关:俄罗斯联邦会议(简称联邦会议)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由两部分组成:联邦委员会(上议院)和国民议会(下议院)。
联邦委员会成员由各联邦主体(州、共和国、边疆区、自治区)的代表组成,国民议会成员则通过直选产生。
2. 行政机关:俄罗斯总统是国家的元首,行使行政权力。
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任期最多两届。
总统负责制定国家政策、任命政府总理和其他政府成员、解散联邦会议等。
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由总理领导,对总统负责。
3. 司法机关:俄罗斯联邦法院是国家的最高司法机关,负责解释宪法和法律,监督司法程序。
联邦法院由最高法院、宪法法院和其他联邦法院组成。
三、政府组织俄罗斯政府的组织结构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
中央政府由总统、政府和联邦会议组成,地方政府则由各联邦主体的行政长官和地方政府机构组成。
1. 中央政府:总统是中央政府的核心,负责制定国家政策、领导国家安全机关等。
政府是总统领导下的行政机关,负责实施国家政策、管理国家经济、保障社会福利等。
现代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与权力平衡
现代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与权力平衡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其政治体制和权力平衡一直备受关注。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经历了多次政治变革和权力重组,不断适应着国内外的形势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角度出发,探讨现代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和权力平衡。
俄罗斯政治体制的演变与发展自沙皇时代开始,俄罗斯一直处于集权统治的政治体制之下。
而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后,苏联建立起了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实行共产主义制度。
然而,正如我们所熟知的,苏联在20世纪90年代解体,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
在转型期间,俄罗斯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和经济挑战。
首先,政治上的权力空心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由于体制变革,原本握有大权的共产党垮台,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针对权力平衡的改革。
然而,由于缺乏明确的权力分配机制,俄罗斯政治陷入了混乱和争夺的局面。
权力平衡的探索与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政府逐渐建立了一种更为稳定的政治体制。
在普京总统的主导下,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实现权力平衡。
首先,社会制度的稳定被强调,通过加强法律和司法体系的建设,以确保公民的权益得到保护和尊重。
其次,政治权力的分散化也成为目标。
普京总统在任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削弱地方政府和地方政权的影响力,以保持中央政府的统一性和控制力。
这种做法旨在加强中央政府的主导地位,避免地方政权的独立性对国家的不利影响。
此外,经济发展也被视为实现政治权力平衡的关键因素。
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俄罗斯政府致力于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通过吸引外国投资、发展国内产业以及采取一系列财政和金融政策,俄罗斯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就,从而为政治体制的稳定和权力平衡奠定了基础。
挑战与前景展望然而,现代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和权力平衡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仍然存在着权力集中的倾向。
尽管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实现权力分散化和地方政府改革,但仍然存在权力过于集中于中央政府的问题。
这种集权化的特点可能导致政府对地方政权的过度干预,从而损害了地方政府的独立性和自治性。
俄罗斯选举中的选举制度改革与民主化
俄罗斯选举中的选举制度改革与民主化俄罗斯选举一直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的政治环境发生变化,选举制度的改革与民主化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俄罗斯选举制度的演变、改革以及对民主化的影响。
一、前苏联时期的选举制度在苏联时期,选举制度被用作加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地位,实施单一政党统治。
选举过程被严密控制,只有共产党候选人被允许参选,并且投票结果大多事先被操纵,缺乏真正的竞争性。
这种选举制度严重制约了民众的表达意见和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对民主化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二、普京时代的选举改革弗拉基米尔·普京在2000年成为俄罗斯总统后,启动了一系列的选举改革。
他试图增加选举的透明度和竞争性,提升选民的参与度,以改善选举制度的合法性。
其中一项重要改革是取消地区党代表的选举,改为直选制度,并引入了多党制。
这使得俄罗斯选举中出现了多个政党参与竞选,增加了选民的选择权。
此外,普京还推出了“政治团队”制度,鼓励政党组织和民间团体参与选举活动,加强了选举过程的民主性。
三、公正性与争议然而,尽管普京时代的选举改革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其公正性和透明度仍然备受争议。
批评者指出,政府对媒体的控制和限制,以及对反对派候选人的打压,限制了选举的竞争性和选民的真实选择权。
此外,选举过程中的舞弊现象也时有发生,导致选民对选举制度的信任度下降。
这些问题使得俄罗斯的选举制度改革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四、对民主化的影响选举制度改革是俄罗斯实现民主化的重要一步。
透明、公正、竞争性的选举过程是民主社会的基石。
俄罗斯选举的民主化程度与选举制度的改革密切相关。
改善选举制度可以有效地增加选民的参与度和政治的合法性,加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然而,俄罗斯的选举制度改革仍然面临挑战,深化选举制度改革和加强民主化仍然是未来的任务。
五、前景展望俄罗斯选举制度改革和民主化进程的前景仍然不确定。
在政治环境和国内外压力的影响下,俄罗斯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选举制度的透明度、公正性和竞争性,为选民提供真实的选择权。
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的巨大变革
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的巨大变革1989年11月9日,一场震惊世界的事件发生了,柏林墙被推倒,德国重获统一,苏联的解体进程由此拉开了序幕。
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革。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探讨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带来的深远影响。
一、政治格局的变革苏联解体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联的解体意味着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消失了,这让社会主义阵营受到沉重打击,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也激起了波澜。
而资本主义国家则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一方面,东欧国家纷纷脱离苏联的控制,开始向资本主义靠拢,逐步实行市场经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逐渐加入北约和欧盟,这对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民主体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苏联解体也使得俄罗斯这一继承国际上对苏联地位的大国瓜分,从而让俄罗斯陷入了长期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危机。
俄罗斯的薄弱政治体制和经济衰退,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卢森堡和尼古拉如何平稳过渡,如何解决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遗留下来的问题等。
虽然俄罗斯在普京的领导下逐渐走向稳定,但其在国际局势中的地位与苏联时期相比有所下降。
二、经济格局的重塑苏联解体对全球经济格局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
在苏联解体之前,冷战的双极经济竞争主导了全球,东西方为了争夺全球市场、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的冷战对抗。
苏联解体后,资本主义模式成为主导,全球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
一方面,东欧国家的市场经济改革和苏联解体使得大量国有企业私有化,进一步促进了全球市场的开放和资本流动。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市场经济的手段,实现了较快的经济增长。
比如波兰、捷克等国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发展。
顺应全球化的潮流,各国纷纷追求自由经济贸易,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这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苏联解体导致了俄罗斯经济的剧烈动荡。
经济危机导致了物价飞涨、失业率飙升、民众收入减少等问题。
由于俄罗斯经济体系的脆弱性,其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俄罗斯的政党制度
俄罗斯的政党制度其主要内容是从苏联时期的一党制转向西方式的多党制。
俄罗斯多党制的确立经历了一个从混乱无序状态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过程。
普京执政以来,对政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政党法》的制定和实施,使政党活动逐步走上正常的法制化轨道,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有所提高。
各类政党和政治组织经过重新组合,初步形成左、中、右三派政党组成的多党制格局。
但是,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相比,俄罗斯的政党制度还并不成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俄罗斯政党制度转型的三个阶段考察俄罗斯政党制度的转型,必然要追溯到苏联时期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根据1990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的《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行动纲领草案中关于实行"民主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决定,1990年3月苏联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对苏联宪法第六条的修正案,从法律上取消了苏共的领导地位,承认了多党制原则。
1991年12月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党制度的转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俄罗斯联邦宣布独立、苏联解体到1993年12月通过《俄罗斯联邦宪法》。
在这一阶段,在俄国出现了成百个、甚至上千个形形色色的政党和政治组织,它们的政治纲领和主张不一,组织情况也差别很大。
在拥护叶利钦的右翼"激进民主派"政党和反对叶利钦的以俄共为首的左翼政党及其他组织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斗争的主要形式是示威游行等街头活动。
1993年10月,叶利钦总统与议会之间的矛盾激化,最终导致炮轰"白宫"流血事件和解散议会。
1993年12月以全民公决的方式通过了新宪法。
宪法宣布:"在俄罗斯联邦,承认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每个人都享有自由组成社会联合组织的权利"。
这奠定了多党制在俄罗斯的宪法基础。
二、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政党制度的新变化普京执政两年多来,俄罗斯的政党制度和政党格局有以下一些新变化:1、制定《俄罗斯联邦政党法》,逐步把政党活动纳入法制轨道俄罗斯虽然在1995年颁布了《俄罗斯联邦社会联合组织法》,但没有制定出一个规范政党活动的政党法。
俄罗斯是总统制还是半总统制
俄罗斯是总统制还是半总统制
其实是俄罗斯的开明专制,认可了当代的民主选举制度。
“新俄罗斯”这个名字很准确。
像普京历史上的沙皇,除了直接掌握外交、军事、安全情报机构之外,更多的是负责一种精神上的象征。
另外,地方一级高度自治,统一俄罗斯党有一个绰号为地方实力派的联合工会,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他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党,而是中央政府承认地方势力地位的象征。
因此,这两个议会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俄罗斯时代地方贵族杜马的当代翻版。
选举有投票,但背后有复杂的浮动系数和机制,基本上和开票结果关系不大。
2016年最新的动向是普京在试图建立一套纯粹的技术官僚构成的政府乃至议会系统,即权力机构要脱离过去的党派,意识形态和地方利益的纠纷,形成单纯的技术性组织。
比较典型的机构除了他的白卫兵组织全俄人民阵线外,新的议会议员里,俄罗斯统一党的候选人更新了70 %,差不多把旧人清洗光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普京式政治体制改革
朱晓姝
2011-03-05 14:44:38 来源:《当代世界》2005年第4期
普京自2004年3月连任以来,为进一步强化总统权威,构筑具有俄式特点的政治体制,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依靠较高的民意支持率和连任后较大的施政自主性,大刀阔斧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效果显著。
但是,由于改革刚刚起步,且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在实施过程中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阻力,俄要建立真正高效、顺畅的国家权力体系任重而道远。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重组国家权力体系
普京连任以来,本着加速发展、权威治国的理念,着力整顿权力秩序,并以别斯兰人质事件为契机,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基本理顺了总统、政府、议会、政党的关系。
近一年来,普京在推进政治改革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举措:
(一)大力扶植统一俄罗斯党并改组政府,基本确立以总统为核心、府院为支撑的“三位一体”政体构架。
普京吸取叶利钦时期府院相争内耗激烈、国家政权机构运转受到严重干扰的教训,开始运用扶嫡遏异己手段,拉统俄、压俄共,在2003年底杜马选举中,动用行政资源助统俄参选获胜,夺取杜马主导权,从而建立总统对议会的有效控制。
之后,普京在大选前后大幅改组政府,任命与自己有相同执政理念的弗拉德科夫为政府总理,组建以强力集团为班底的听命于己的“技术型小政府”,从而建立总统对政府的绝对控制权。
从此,俄政坛以总统为绝对权威的“三驾马车”得以按普京意愿有效行驶和运转。
(二)改变联邦主体行政长官选举办法,强化国家垂直权力体系。
针对原有的国家垂直管理体系结构松散且运作不力,总统派驻七大联邦区全权代表没能发挥实际作用,地方利益集团利用州长选举营私舞弊等漏洞。
普京提出将各联邦主体行政长官由直接选举产生改由国家元首提名,经该联邦主体立法会议批准产生。
在去年12月3日杜马通过的政治体制改革法案中规定,总统在联邦主体行政长官任期届满35天前提出候选人,地方议会应在14天内予以批准如果地方议会三次否决总统提名,则总统有权解散地方议会。
此举一方面大大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自治能力,减少了其与联邦中央抗衡的本钱,强化了以总统为筷合的垂直权力体系,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地方议会的权力,使地方领导人对本地区发展负起更大责任,并把本地区发展同国家整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推动联邦制的发展。
(三)消肿、反腐、打寡,力图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权体系。
普京连任伊始,开始大力精简政府机构,裁减冗员。
他先改组政府,后又大刀阔斧精简总统办公厅,初步划清政府各部门权限、简化政府职能,提高执政效率。
普京还以严惩官僚腐败为重点,采用加强反腐立法、建立专门反腐机构、加大司法惩处力度、高薪养廉、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全社会营造反腐氛围等多种举措遏制腐败势头,使反腐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此外,普京继续对寡头穷追猛打。
去年再度以偷税、逃税等罪名,对霍多尔科夫斯基旗下的尤科斯公司提出起诉,最近又对该公司最大子公司的股份进行拍卖,名正言顺地将其收归国有,把这个不可一世的石油帝国置于濒临破产的境地。
坐拥75亿美元的俄第二大富翁阿布拉莫维奇也因“严重违反金融政策”被迫辞去楚科奇自治州行政长官一职。
(四)改变国家杜马选举方式,修改政府法和政党法,提升政党作用,加强政党制度建设。
普京深知,政党是公民利益代言人,俄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治体制离不开政党的作用与影响。
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后,普京以此为契机,在提升政党作用、推动政党建设方面连出“三板斧”,先是取消杜马单席位选区制,将原
来杜马选举一半按政党比例制另一半按单选区选举改为全部政党比例制,随后推动议会两院通过政府法修正案,取消政府阁员不得在党裤中担任领导职务的禁令,接着于12月初推出政党法修正案,将政党注册门槛由1万人提高到5万人,人数不足5万的政党,限期在2006年1月1日前发展到5万,否则将取消政党资格。
这些举措的出台,既整合了俄政党资源,优化了政党数量和格局,规范了政党建设,促进了多党制的发育和成熟,又使普京凝聚了国内更多政治资源,促使俄罗斯政治体制更均衡、更协调发展。
(五)设立公众院,提高公民的参政意识和力度。
普京指出,应组建一个集聚大量“人力资源”,且具备较高权威性和良好协调能力的专家的公众院。
公众院作为社会舆论的公开机构,即可成为当局与民众对话的平台,有利于当局广泛倾听和采纳民众的意见和倡议,又可使民众对包括护法机关在内的国家机关实施有效的监督,还可成为扩大俄政治多元化的又一渠道。
改革并非一帆风顺,面临困难和挑战
普京连任后,为达到巩固自身权力和地位,构筑俄式政治体制,加强国内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等目标,推行了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
但是,由于这些改革将从根本上触及俄罗斯的权力体系根基和一些政治精英的既得利益,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仍阻力重重。
首先,在改革过程中,对群众的宣传和解释工作不到位。
普京不止一次说过要在当局和社会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关系,提高当局在社会的信任度,但是他提出的地方行政长官选举制改革等举措,却在社会上产生了某些消极反应,部分舆论认为国家管理体系将从此走向“封建化”,回到苏联集权模式。
还有些舆论认为,普京下一步将拿市长和更下一级行政长官选举开刀,引起了一些人的惶恐和不安。
另外,普京倡议在俄建立多党政治体系,但舆论普遍认为,在总统拥有绝对权威的“不发达的公民社会”里,多党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其
次,改革深受腐败困扰。
普京批评俄现有权力体系容易滋生和孕育腐败,而这些腐败往往同犯罪现象交织在一起,并已形成一种体系,在国家和社会中无处不在,特别是护法机构执法犯法、贪污受贿现象严重,使腐败现象更加愈演愈烈。
地方领导人改由总统任命后,各路诸侯命运将系于总统办公厅,普京近臣难脱卖官受贿干系。
如何惩治腐败仍是俄政体改革函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第三,改革招致西方国家的批评和指责。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普京上任以来强化总统权力的做法一直颇有微词,并多次对俄议会、总统乃至车臣总统选举提出公开批评,担心其重走苏联老路。
在此次政改问题上,尽管俄当局及普京本人多次重申没有违反俄宪法,包括杜马和地方行政长官选举程序,都是在宪法框架内推行的。
但是,美国政客仍指责俄“民主改革进程出现倒退”,并扬言要重新审视对俄政策,对俄采取强硬立场。
俄与西方围绕民主问题的分歧进一步加深。
克服困难和阻力,继续深入推行改革
普京推行政治体制改革所构筑的国家权力体系在2005年伊始就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今年年初,社会福利货币化改革(即优惠性社会福利由“暗补”改为“明补”)启动后,在俄政坛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反对派乘机向普京发难,地方政府也对中央“抗旨不尊”,就连现政权内部也出现了许多反对声音,严重冲击了普京倾力构筑的国家权力体系。
俄共率先向普京叫板,在杜马与另一左翼党派“祖国党”联合征集议员签名,发起对现政府的不信任案表决,迫使普京重组政府。
“祖国党”领导人罗戈津直接要求总理弗拉德科夫引咎辞职。
右翼政党“亚博卢”民主党和右翼力量联盟也明确宣布反对社会福利补贴货币化。
地方政府也对这一改革持不满和恐惧态度,目前在89个联邦主体中只有5个联邦主体表示支持中央的改革。
在政权党统俄党和政府内部也出现许多反对声音。
俄国家杜马副主席、统俄党党员莫罗佐夫和弗拉德科夫的高级助手萨曼诺夫已公开表示反对福利改革计划。
面对朝野的压力,普京一方面表示给享受社会福利者加薪,力图一定程
度上缓解百姓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本着整合现有权力体系的原则,坚决要求各级权力班子在不恶化享受社会福利者生活的原则基础上将这一改革继续推行下去。
看来,无论如何,普京都将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将政治体制改革推行下去,以期在2008年任期结束时将俄打造成高效、优质、顺畅权力体系的国家。
(本文责任编辑:季仰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