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教案及教
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人物和文物的故事背景。
2.学习并默写《咏怀古迹》全文。
3.能够区分汉赋、楚辞、古诗三种文体。
4.能够理解和分析古诗的主旨、格律和情感。
5.通过朗诵古诗,提高语言表达和情感抒发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分析古诗的主旨、情感和格律。
2.学习并默写全文。
3.朗读古诗,提高语言表达和情感抒发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1.区分汉赋、楚辞、古诗三种文体。
2.整合历史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背景与
内涵。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1.背景介绍
首先介绍咏怀古迹的背景,告诉学生这篇诗歌是写在何时
何地,描绘了什么文物或名胜古迹,以及它与历史故事的关系。
2.学生调查
让学生分组,在课前调查一下每位学生家乡的名胜古迹或者文物,当做导入的素材。
3.观察题
教师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是哪个名胜古迹或者文物。
2. 阅读理解
1.课文朗读
在观察图片之后,进入正式的课文朗读阶段。
2.课文讲解
讲解作者的出生地、生平、作品发展史,并说明此篇诗歌写于何时何地,分析其构思和结构。
3.教师讲解文体
首先,介绍汉赋和楚辞的特点和区别。然后,阐述古诗的特点和典型代表。
3. 默写和测试
1.默写《咏怀古迹》全文
让学生哼唱,默写,分段背诵,快速默写几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是检查每个环节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2.测试
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把滚瓜烂熟的《咏怀古迹》写下来。同时给出10个句子来自《咏怀古迹》,让学生填空。
4. 分析理解
1.古文阅读
先让学生分组理解每个词汇,识别词汇的意思。然后教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登高》优质课教案(通用10篇)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登高》优质课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登高》优质课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登高》优质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登高》优质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领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赏析诗歌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杜诗蕴含的深沉忧思。
教学重点:
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赏析该诗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忧思。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有人对唐诗中出现出现最多的季节、词语、颜色、场景、情感等词进行过统计,分别是秋、不(无)白、江边、孤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登高》涵盖了以上所有因素。古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也非常高。明代胡应麟《诗薮》:“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这首诗好在哪里?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登高》。师:学习诗歌之前我们先来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生:学生齐读师:学习诗歌讲求知人论世。首先我们来了解诗人杜甫。同
学们对杜甫可以说耳熟能详了,并且课下做了课前导学案,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填空。生:学生填空,齐答。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读准节奏师:请同学们出声自由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读音和节奏。生: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师:指明学生来读,读时注意读音和节奏。其他同学注意听,看其是否存在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生:学生纠正读音或节奏。师:教师正音并明确节奏。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和写法:渚(zhǔ),“潦“为多音字,潦(liáo)倒,潦(lǎo)水。同时注意“鬓”的写法,由髟加宾组成,为形声字。节奏方面,七言诗一般有四个节拍,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不可以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的表达。
高中语文必修3的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3的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3的教学设计
篇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_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李白在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2、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3、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2、诗人表现雄奇险峻的写法;
3、品味寓于诗中的思想感情,体会其对待生活的态度。
一、解题。
1、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乐府诗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2、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
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教案
1林黛玉进贾府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
1、通过阅读分析,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赏析本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㈡过程和方法:
1、通过边看课文边听录音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重点赏析了解人物性格,学习人物描写方法,把握文章主题;
3、观看影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和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二、教学设计:
㈠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2、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㈡教学用具:课件、录音带。
㈢教学课时: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
1、导入课文: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是号雪芹,清代卓越的小说家。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字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巨大的变故使其对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
3、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盛衰历史,揭示了封建社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5篇)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5篇)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朗读、翻译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发学生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听三国演义主题曲
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乱世出英豪。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来学习第十五课《孙权劝学》。(板书课题)
二、背景简介
1、提问:《孙权劝学》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有谁能谈一谈有关《资治通鉴》的知识吗?
(指名介绍)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2、教师明确作家、作品
三、一读——读通课文
1、读准字音请一生明确读音,全班齐读。
2、请一生试着朗读课文。
3、听课文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4、全班齐读。
四、二读——读懂课文
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己解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3、提出疑难字词,全班互助解决。
4、出示重点词句,指名翻译。
5、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五、三读——读出语气和感情
1、孙权的谈话。
提问: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明确:语气肯定,语重心长,现身说教。(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1500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1500字尊敬的教师,
以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的教案,目录如下:
第一单元鲁迅与现代文学
课文导读:1. 《狂人日记》 2. 《孔乙己》
词语解释:鲁迅与现代文学
诗歌鉴赏:孔融让梨
结合实践,要求学生以鲁迅思想为指引,写一篇个人小论文。
第二单元名篇鉴赏
课文导读:1. 《遗憾》 2. 《匆匆》
词语解释:文意双解、结构分析、常见句式分析
文学欣赏:名篇名句
实践与探究: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古文阅读,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第三单元语言运用与修辞
课文导读:1. 《智取威虎山》 2. 《黄帝内经》
词语解释:运用
实践与探究:以黄帝内经为篇目,分组进行学习,形成不同的学习心得。
第四单元文学细读
课文导读:1. 《山海经》 2. 《蝴蝶》
词语解释:细读
实践与探究:以山海经为样本,准备一次班级展览,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第五单元古诗新和
课文导读:1. 《桂花》 2. 《对晚会而不欢的事》
词语解释:细读
文学欣赏:唐代江南曲
实践与探究:以唐代江南曲为样本,进行创作一个母亲节歌曲。
第六单元课外阅读
课文导读:1. 《骆驼祥子》 2. 《葫芦娃》
词语解释:课外阅读
实践与探究:阅读骆驼祥子,进行一场班级阅读报告的展示活动。
第七单元口语运用
课文导读:1. 《茶花女》 2.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词语解释:口语运用
文学鉴赏:中国经典名著
实践与探究:以中国经典名著为样本,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口语表达。
第八单元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挖掘
课文导读:1. 《宁波古楼》 2. 《古琴》
词语解释:文化遗产
文学鉴赏:世界文化遗产
高二语文的必修三教案设计五篇
高二语文的必修三教案设计五篇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1
《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目的】
一、学习爱国青年的斗争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二、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尝试理清思路的方法,达到训练理清思路的目的。
【教学重点】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
【主要教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_,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_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_前集会_,会后到执政府前_。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_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_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遇难了!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
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高二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高二必修上册第三
单元设计
本文档旨在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高二必修上册的第三单元课程。以下是课程的大致构想和内容安排:
课程目标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研究本单元,学生将能够:
1. 熟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重要内容;
2. 掌握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4. 提高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
课程内容
第一课:《论语》选读
本课将介绍《论语》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思想。学生将选读《论语》中的几篇重要章节,并进行文本分析和讨论。同时,学生将尝试以《论语》为蓝本进行一定的文学创作。
第二课:《红楼梦》导读
本课将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内容和创作背景。学生将通过导读的方式了解《红楼梦》的重要章节和人物形象,并进行文学鉴赏讨论。同时,学生将进行一定的创作活动,以《红楼梦》为灵感进行文学作品创作。
第三课:五言古诗赏析
本课将让学生熟悉古代五言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学生将研究几首经典的五言古诗,进行鉴赏和分析,并通过模仿写作的方式进行创作。
第四课:古代词曲欣赏
本课将介绍古代词曲的特点和发展,学生将研究几首经典的古
代词曲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同时,学生将进行一定的创作活动,以古代词曲为灵感进行文学作品创作。
课程评价
本单元的课程评价将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包括学生的参与度、
课堂表现、书面作业和创作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对
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鼓励学生的创作活动。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
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4)、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5)、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先让学生观看影片,初步对《红楼梦》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古代小说的发展趋势,以及《红楼梦》的社会地位。再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对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描写的语句,并加以分析,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最后学会如何进行人物描写,以自己的同桌为例进行试笔。3.德育目标
(1)学生在研读小说过程中,培养审美观,领会人物的美感。
(2)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1.了解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2.欣赏精彩的人物语言
3.学习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手段塑造个性化人物的笔法
教学难点:
1.提高学生阅读小说并对人物作出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
2、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外貌描写来体现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
授课时数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单元阅读导言
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教学过程
一、导言
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指定一名同学读课文[预习提示]第一段,要求全班同学标出:《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然后补充介绍如下:
高二必修三语文教案范文
高二必修三语文教案范文
如果教师能较好的掌控这一基本结构,即能使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更加规范,又有利于增进课程实行的科学性。那么应当怎么写好教案呢?今天作者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202X高二必修三语文教案范文,期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2X高二必修三语文教案范文1
陈情表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二、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三、连续指导学生积存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干文化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一、本文写法上的特点:融情于事
二、李密为何辞不就职?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存文言词语及相干常识。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判导入。
二、熟读背诵
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
三、指导学生朗诵全文,提示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 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段:真挚,恳切; 第四段:虔诚,恳切,期待。
1、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
2、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祖母抚养---少年多病---无亲无戚---祖母病卧
2、熟读第二段。
3、指导背诵第三段。
孝治大道---不矜名节---宠命优渥---祖母病笃---不能废远
4、熟读第四段。
5、讨论:结合上节课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义?
6、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三教案
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三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层层设疑,让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使之得出自己的个性化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教育历程”为重点,让学生体会科学精神,领悟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
2学情分析
高二、十六班是文科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但语言表达能力欠佳。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学生有了较大的热情。希望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并让学生从课文中领悟丰富的人文内涵,融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重点难点
1.训练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2.以“教育历程”为重点,让学生体会科学精神,领悟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一、展示世界奇特现象激趣导入:好奇心是科学的种子。
活动2【讲授】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二、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初读课文,谈谈你的启示(板书学生的启示)
童年的两件趣事具体指什么?
除了两件趣事,主要还写了成长中的哪件事?
总结行文思路(板书)
三、再读文章,筛选信息
1.“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2.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有什么样的启示?
四、品读文章,合作探究
1.作者说“我决定要对这一问题刨根问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
2.作者的成长历程给你什么启示?用一句精炼的话来表达。
3.请你举出几个和作者成长经历相似的科学家。
4.展示校友科学家的图片,激起学生的热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教案(12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教学设计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江志鹏
1 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
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
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
宁府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
四表妹贾惜春
荣府
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
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
二姐贾迎春
二舅父贾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珠
高二必修三语文上课教案的样板五篇
高二必修三语文上课教案的样板五篇
教案也是艺术,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1
《劝学》
教学目标:
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4.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2.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
教学难点:
对荀子的学习观的理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1.介绍《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
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_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_所记。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_。《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高中必修三语文教案
高中必修三语文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高中必修三语文教案请参考!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
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
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
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宁府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
四表妹贾惜春
荣府
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教案标题:《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教材内容和学习要求;
2. 设计适合高中学生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案步骤:
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言部分
1. 导入:通过引入一则相关的新闻或故事,引起学生对导言部分的兴趣。
2. 介绍导言部分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简介,让学生了解导言的重要性和作者的意图。
3. 分组阅读导言部分,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导言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导言部分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学生进行个人写作,写一篇读后感,包括对导言的理解和个人感受。
第二课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
1. 导入:通过观看一段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第一单元的兴趣。
2. 学生进行预习,了解第一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3. 教师讲解第一单元的核心概念和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分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对课文进行理解和解读。
5.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演讲,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
作能力。
第三课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相关的图片或文学作品,引起学生对第二单元的兴趣。
2. 学生进行预习,了解第二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3. 教师讲解第二单元的核心概念和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分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对课文进行理解和解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通用3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通用3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升古典诗歌鉴赏的能力。
2、熟读课文,了解“树叶”“木叶”“落叶”“木叶”的情感差别以及作者的观点。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古句子,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
1、理解“树叶”“木叶”“落叶”“木叶”在艺术领域的差别。
2、把握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征。高考导航:
1、积累文中“相去无几”“一字千里”等常考,纠正文中“一字千金”的错误。
2、把握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以及高考常见意象的含义。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走进文本,认真细致地把握语句的含义以及作者的观点。
2、调动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做一番比较。
3、总结并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带规律性的鉴赏方法,并且尝试用这种方法去鉴赏诗歌。教学媒介:多媒体、导学案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好,我姓卓,卓文君的”卓“,我来自广西;我的丈夫姓张,来自云南富源。”
【提问】
请问,我刚刚这段话给大家传递了一个什么暗示性的信息?
——我已经算得是云南人。
是的,文字具有联想意义,可以传递一些暗示性的信息,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林庚先生的《说“木叶”》,看看木叶给我们传递什么暗示性的信息。
二、文本探究
(一)摆现象——中国古代诗人钟爱“木叶”
【提问】
文章的题目是《说“木叶”》,这告诉我们本文主要讨论的中心是“木叶”,那么请问,文中告诉我们一个有关“木叶”的什么现象?(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一段,筛选有效信息。)
——现象:中国古代诗人钟爱“木叶”一词。【PPT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和内在联系
2、学习灵活新颖的笔法表达悲怆苍凉的感情。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树立保护文物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在记述中抒发浓烈情感
教学难点:灵活新颖的笔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方法:
教具:敦煌莫高窟的有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公元336年,一个和尚云游四海,来到了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到此已是傍晚,想找地方休息,正在四顾,忽然看到这座山金光闪动,象有千佛跃动,当时的乐樽和尚,怔怔的站着,眼前是万道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顿悟,把手中的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此筑窟造佛象,使此地成为佛圣地。不久,他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使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后来的敦煌莫高窟。(出示有关图片资料,简略介绍敦煌艺术)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余秋雨,浙江余姚人。(详见教材)
二、阅读课文提示,了解学习目标。
三、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思考:有四节,概括各节的主要内容,想想各节之间的联系
1罪人塔——2愚昧无知毁坏文物——3贪图私利,出卖文物;外国冒险家欺骗、掠夺文物——4牢记耻辱,保护、研究文物
四、分析理解课文:
第一节:罪人塔
设问:
1、道士塔是怎样的?描叙塔群体现了什么气氛?
2、王道士是何人?为什么说他是罪人?而要他担起文化重债是无聊?
3、文物被劫掠的情况?
4、在写事、写人中倾泻了什么感情?
明确:
A悲凉
B通过外貌描写,知其是平民、愚昧无知、是出卖文物之罪人。但这不仅是个人罪行,而是一个民族悲剧。
板书看塔悲凉
写人愤怒——平民愚昧出卖文物罪人
↓文物被掠
民族悲剧
归纳:以道士塔为引线,简要介绍王道士其人,概述文物被劫掠,愤怒指出这是一个民族悲剧。
第二节:愚昧无知,毁坏文物
设问:
1、当时欧美艺术家做什么,中国的文官做什么?敦煌文物被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愚昧的王道士犯了何罪?他的心理活动和罪行细节,写得真实吗?
3、文中的四个“惨白”含义,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4、该节有什么写作特点?
明确:欧美艺术家有突破,歆羡东方艺术;中国文官昏庸无视艺术,无知道士掌管佛教艺术
王犯罪而不知:涂抹壁画、毁坏雕塑,塑“天师、灵官。”对他的心理活动描写和罪行细节描写,是依据道士身份,揣摩想象,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真实)
看到两个“惨白”是真实情况,脑子两个“惨白”是混乱,难以言心之痛
板书
欧美艺术家歆羡东方艺术;中国文官昏庸漠视艺术,
↑根本原因
王罪行:涂壁画,毁雕塑,塑天师—愚昧犯罪而不知
归纳:介绍王道士毁坏文物的经过,突出了他的愚昧无知,表达了作者悲愤难忍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和细节描写与对话——想象有椐、生动跨越时空,在叙事中表愤情
第二课时
第三节:贪图私利,出卖文物;外国冒险家欺骗、掠夺文物
设问:
1、发现藏经洞后,中国文官对文物采取什么态度?外国冒险家冒着危险赶来,与之形成什么对比?
2、细读王道士盗卖文物的经过和表现,突出了什么?
3、外国冒险家用什么手段掠走文物?又有哪些开脱之辞?
4、作者如何驳斥,带着什么感情?
明确:
A中国官员无赤肠,不下决心保护国家文物,而是放任不管并饱私囊;外国冒险家来掠夺文物,排除危险。两者形成对比突出了中国官员的昏庸自私。
B王道士的贪图小利,愚蠢卑鄙。
C万里冲刺,长驱而入,欺骗掠夺。抢救,使之见光明,无力研究
D驳斥其没有基本前提,采取欺骗手段占有,要和他们比学问。
板书王发现藏经洞—
中国官员:放任不管,私占文物
王:贪图私利,出卖文物
外国冒险家:欺骗掠夺
外国学者:抢救遗产,中国无力研究
作者驳斥:无基本前提,欺骗手段占有,要比学问
引诗表义愤,拦车却两难
归纳:发现藏经洞,面对大量的珍贵文物,各色人士粉墨登场,首先,是愚蠢,卑劣的王道士贪图小利使大量文物流失,而中国文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外国冒险家不顾一切,冒死赶来掠夺,又大言不惭的说是他们抢救了文物,而中国无力研究。作者怀着义愤驳斥,并穿越时空拦下车队,却又左右为难——在此,作者直抒感情,抱恨无穷。
第四节:牢记耻辱,保护、研究文物
设问:我国敦煌研究所的专家比我恨得还深表现在那里?
文中引用一位日本学者的话,目的什么?
中国的专家为什么没有太大的激动,而是默默的?
明确:不愿抒发感情,加紧钻研,抢时间,争速度,实干精神,
取得的成绩得到世界的公认。
愚昧的道士掌管敦煌艺术宝库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的敦煌艺术研究家不会忘记耻辱,会在保护,研究敦煌文物的道路上做出更大成绩。
板书:恨+实干=成绩
↓
世界公认
不忘耻辱,保护、研究文物
五、小结:
以道士塔为引线,记叙了在愚昧无知的王道士的掌管下,敦煌文物被破坏以及被外国冒险家劫掠的经过,表达了作者由这一巨大的民族悲剧而生发的悲怆苍凉的感情。设问:文章笔法新颖灵活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章带有一种悲怆苍凉的感情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如何表达的?
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笔法新颖灵活:来源生活高于生活想象、有椐、生动(如心理活动和细节描写)
跨越时空(如对话、拦车)(结合完成练习四)
直接抒情、在叙事中抒情(结合课文,并完成练习三)
语言多姿多彩——有时简洁,有文言遗风
口语化,有时鲜明,带有警醒意味
结束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许有辉煌的历史,也许也有屈辱的过去,但不管是辉煌还是屈辱,都需要有几种精神,那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和实干精神,以及保护祖宗遗产的意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干出成绩,才能在强手如林的世界和平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