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性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

潜在的危险和操作风险。它可以应用于工业、化工、石油、天然气和其他

复杂系统领域。HAZOP分析的目标是确定导致系统失效或异常操作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潜在的危险。

HAZOP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系统分解成不同的部分,并在每个部

分中考虑各种可能的操作风险和安全问题。在HAZOP分析中,一般会有一

组专家组成的团队,他们会通过一系列的研讨和讨论来评估潜在的危险。

HAZOP分析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定义系统:明确系统的边界和功能,确保团队对系统的理解是一致的。

2.制定HAZOP研究计划:确定HAZOP分析的目标、范围、研究方法和

时间表。

3.制定HAZOP研究表:将系统按照过程流程图或设备布局图划分成不

同的节点,并定义每个节点的操作条件和参考值。

4.进行HAZOP研究:团队成员对每个节点逐个进行研究,通过提出问

题和假设的方式,探讨潜在的危险和操作风险。

5.记录HAZOP研究结果:将研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记录下来,形成HAZOP报告。

6.提出建议和控制措施:基于HAZOP研究的结果,团队提出相应的建

议和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潜在的危险和操作风险。

7.实施和监控措施:将建议和控制措施纳入系统设计和操作中,并建

立监控措施来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

HAZOP分析的优点在于它是一种系统的方法,可以全面地评估系统的

安全性和操作风险。它可以帮助团队识别可能被忽视的潜在危险,并提供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又称作业危险源分析法,是指对工作环境中

的各项条件和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作业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和风

险程度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全面、系统地分析作业过程中存在的

危险性,为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

发生。

1.确定作业条件:首先要确定要分析的作业条件,包括工作场所、工

作环境、工作方式、工作设备等。通过全面了解作业条件的特点和要求,

有助于准确评估危险性。

2.识别潜在危险源:通过综合观察和调查,识别和细化潜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危险源的识别需要从

多个角度进行,避免遗漏。

3.评估危险程度:对识别出来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

评估可以通过使用专业工具、参考行业标准或借助专家意见等方法进行。

评估结果要尽可能客观和准确,以便进行后续的控制措施制定和优先级确定。

4.分析危险因素:对识别出来的各种危险源,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

响因素。找出这些危险因素背后的本质问题和根源,为制定相应的控制措

施提供支持和指导。

5.制定控制措施: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

控制措施、管理控制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等。控制措施的制定要具体、可行、有效,适合实际情况和作业要求。

6.评估效果:对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周期性或不定期的评估,检查其实施情况和效果。如果发现控制措施不合理或效果不良,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保持作业过程的安全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帮助人们全面、系统地认识和评估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性,避免对潜在危险源的遗漏和忽视,为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它能够客观、准确地分析危险因素,找出其中的关键问题和根本原因,为控制和预防安全事故提供支持和指导。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2篇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2篇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2篇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又称风险评估法,是一种用来识别潜在事故和灾难风险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对过程、系统或活动的潜在危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以发现影响安全和健康的因素。下面分别对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种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进行介绍。

一、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一种采用具体数字和统计方法对危险性进行测量和评估的方法。通过对危险因素进行数学计算,可以预测事故发生的概率,确定可能的损失范围,并制定应对措施。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工业和制造业等具有高风险性的行业。

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

1. 定义研究对象:明确评估的过程、系统或活动。

2. 收集数据:收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各种数据,如统计数据、技术参数、历史事故记录等。

3. 确定危险因素:根据数据找出导致事故的各种因素,并进行分类。

4. 确定风险值:将每个危险因素的可能发生概率与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相乘,得到该因素的风险值。

5. 分析风险:将每个危险因素的风险值相加,得到总体风险值,并进行分析。

6. 制定措施:根据风险值的大小,确定应对措施。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具体的数字作为决策的依据,同时可以针对每个具体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但是其需要

收集大量数据,并依赖于数据的质量和精度,因此需要专业的研究人员和设备。

二、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采用专家判断和经验知识的方法对危险性进行评估的方法。主要通过对过程、系统或活动进行综合评估,从而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应对措施。该方法主要适用于针对人类行为、安全文化等难以用数字表示的危险性评估。

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

危险性分析方法-HAZOP

危险性分析方法-HAZOP
第29页
三、完成分析
HAZOP分析需要将工艺图或操作程序 划分为分析节点或操作步骤,然后用引导词 找出过程的危险。 得到的结果为:
选择节点 或操作步骤
解释工艺指 标或操作步骤
选择某工艺 参数或任务
使用引导词 于工艺参数 或任务建立 有意义的偏差
①偏差的原因、后果、保护装置、建议措施; ②需要更多的资料才能对偏差进行进一步的
第25页
2、确定分析的目的、对象和范围 分析的目的、对象和范围必须尽可能的明确。分析对象通 常是由装置或项目的负责人确定的,并得到HAZOP分析 组的组织者的帮助。应当按照正确的方向和既定目标开展 分析工作,而且要确定应当考虑到哪些危险后果。
第26页
3、获得必要的资料
在进行HAZOP分析工作之前,必须收集下列资料或数据: • 流程图、管线及仪表图、设计标准 • 流程说明、质能平衡、生产计划、生产目标 • 设备规格、设备布置图 • 公共及支援设施说明 • 操作步骤及维修计划
小组召集人应具备工业安全及实际进行危害分析及实际进行危害 及可操作性分析经验的资深工程师担任。 生产工程师:熟悉基本设计、程序模拟; 系统工程师:熟悉生产线及仪器图及基本设计规范; 品质工程师:熟悉标准操作步骤及标准; 仪控工程师:具备设备及控制系统选择经验; 安全工程师:了解安全标准、法规、安全管理等; 其他专业人员:工业卫生专业人员、电机工程师、维修工程师等。

危险性评价常用方法

危险性评价常用方法

专家打分法:由对地质灾害的机理和研究有相当经验的相关领域专家,通过现场调查,逐点评价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而进行研究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分析。这种方法考虑了大量的现场因素,因各点分析情况为专家置身该处,现场分析而具备较强的真实性,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着相当的人为随意性,其判断的规则因人而异,因而很难产生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进行分析。

监测类比法:通过对单灾体的变形破坏情况的长期及细致的观测及分析,得出针对于该地质灾害的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应用于与之发育特征以及形成条件类似的一类地质灾害发生的预测以及危险性分析中。此种方法应用于滑坡或崩塌等单独灾害现象的危险性分析,在数学上要求虽较为严格,然而对于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仅仅以相似与否作为评判标准,缺乏相应的定量分析,且需要较为长期,细致的监测工作。

传统统计分析法:将已有地质灾害点作为样本,量化地质灾害影响因素与灾害发生与否之间的关系,利用相关数学方法得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方程。而后将总评价区划分为不同单元进行区划分析。

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评价因素和地质环境等级之间的模糊之间的模糊矩阵,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法。其根据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理论,把危险性分析中的定性评价转为定量评价。其使用隐含规则解决问题,进行标准化的数据管理,然后其因素各状态打分困难且权重难以确定。

层次分析法(AHP):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这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危险性分析转化为有层次结构的有序递阶事件。层次分析法是一种事件内部结构排序的算法,用事件矩阵特征值求出测度排序,并对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此法为一系统性的分析方法,简洁实用,所需数据少。而同样具有定性分析的缺点,在定量过程中会有一定的人为随意性,且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精确求法较为

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

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

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

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的目的是保证系统安全运行,查明系统中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系统故障隐患。

一、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通常包括如下内容:

(1)对可能出现的初始的、诱发的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

(2)对与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及其他有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

(3)对于能够利用适当的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根除某种特殊危险因素的措施进行分析。

(4)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实施这些措施的最好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5)对不能根除的危险因素失去或减少控制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调查和分析。

(6)对失去控制的危险因素将产生的伤害和损害所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调查和分析。

目前,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方法有许多种,可适用于不同系统的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过程。这些方法可以核实行分析过程的相对时间进行分类,也可按分析的对象、内容进行分类。按逻辑方法,可分为归纳分析和演绎分析.按数理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

析。

简单地讲,归纳分析是从原因推论结果的方法,演绎分析是从结果推论原因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中都有应用。从危险源辨识的角度,演绎分析是从事故或系统故障出发查找与该事故或系统故障有关的危险因素,与归纳分析相比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有限的范围内,提高工作效率;归纳分析是从故障或失误出发探讨可能导致的事故或系统故障,再来确定危险源,与演绎方法相比较.可以无遗漏地考察、辨识系统中的所有危险源。实际工作中可以把两类方法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Job Hazard Analysis, JHA)是一种系统的

分析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

施以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这种方法有助于预防事故和伤害,并提高工

作场所的安全性。

1.选择分析的作业:选择一个需要进行分析的作业,通常是那些具有

较高风险的作业,如高度、高温、高风险等。

2.调查和观察:对所选的作业进行调查和观察,收集与该作业相关的

信息和数据。例如,作业的工作过程、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工作环境等。

3.识别危险因素:在调查和观察的基础上,识别作业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是物理的(如尖锐物品、高温、高压等)、化学的(如有毒物质、可燃物等)、生物学的(如细菌、病毒等)或人为的(如

人员密集、作业紧张等)。

4.评估危险的严重性:对识别出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确定每个危险

因素的严重程度。这可以根据潜在的伤害程度、发生频率、暴露时间等指

标进行评估。

5.评估危险控制措施:对每个危险因素,评估现有的危险控制措施的

有效性。这包括个人防护装备、工程控制措施(如隔离、通风等)、操作

程序等。

6.制定改进计划:根据危险因素的评估结果,制定改进计划。这可能

包括修改工作环境、改进工作程序、提供培训和教育等。

7.实施控制措施:根据改进计划,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这需要协调不同部门和人员的合作,并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8.监测和评估:监测和评估已实施的控制措施的效果。这需要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修订和改进。

1.系统性和综合性:该方法能够全面地识别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并提供相应的控制措施。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用于识别、评估和控制工作条件

中潜在危险的方法。它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可以帮助工作场所识别并处

理潜在的危险,以预防事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

LEC方法的核心概念是基于作业和条件危险的分析。通过对作业职责、作业活动和作业环境的分析,可以确定出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危险因素。LEC方法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实施:前提条件、作业操作和结果条件的分析。

在LEC方法中,前提条件是指在进行具体作业之前需要满足的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工作许可证、工作准备、培训、技能和器材等。通过对前提

条件的分析,可以确定出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潜在危险因素。

作业操作是指实际进行作业的过程。在LEC方法中,对作业操作进行

分析可以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不正确的

方法、低效的工具和设备、无法预测的工作环境等。

结果条件是指作业完成后可能出现的结果。通过对结果条件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出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潜在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包括错误的输出、质量问题、不良的后果等。

LEC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风险评估。通过对每个危险因素的评估,

可以确定其潜在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

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风险。

LEC方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整体性。它不仅考虑了独立的危险因素,还考虑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综合效应。通过对整个工作系统的分析,LEC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潜在的危险。

LEC方法在各种工业领域都可以应用。它可以用于评估工厂生产线上

的危险因素,也可以用于评估建筑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无论在哪个领域,LEC方法都可以帮助工作场所识别出潜在的危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保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编号:5.9.1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它由美国的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ey)提出的,因此也称为格雷厄姆——金尼法。

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的三个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个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危险性的大小:D=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特点是比较简便,容易在企业内部实行。目前,已在航空工业系统、部分铁路交通系统和石化系统试点使用,效果较好。它有利于掌握企业内部各危险点的危险状况,有利于整改措施的实施。评价步骤如下:

1)以类比作业条件比较为基础,由熟悉作业条件的人员组成评价小组;

2)由评价小组人员按照规定标准给L、E、C分别打分,取三组分值的平均值作为L、E、C的计算分值,用计算的危险性分值D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等级。

三个因素的分值和危险性分值及其对应的情况如下。

表1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L)

表2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E)

表4 危险性分值(D)

B 添加义项?

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是事故预防、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建立应急预案体系以及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许多系统安全评价方法,都可用来进行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应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选用。常用的辨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险、危害因素过程;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

1)对照、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对照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

对照事先编制的检查表辨识危险、危害因素,可弥补知识、经验不足的缺陷,具备方便、实用、不易遗漏的优点,但必须要有事先编制的、适用的检查表。检查表是在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编制的,我国一些行业的安全检查表、安全事故隐患检查表也可作为参考

2)类比方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

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该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等分析方法。

事故危险性分析方案

事故危险性分析方案

事故危险性分析方案

事故危险性分析(Hazard Analysis)是一种通过识别和评估潜在事故对人和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的方法。该方法可帮助我们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以下是一个事故危险性分析的方案,旨在帮助我们有效地识别和评估潜在危险。

1.定义问题和目标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问题的定义和目标。事故危险性分析的目标是识别和评估潜在事故对人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我们需要明确问题的范围和目标,以便我们能够更加有效地执行后续步骤。

2.收集必要信息

在进行事故危险性分析之前,我们需要收集必要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事故历史、相关文档和报告、设备和设施的设计和运作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我们对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3.识别潜在危险

在事故危险性分析的第一步中,我们需要识别潜在的危险。通过审查收集到的信息,我们可以确定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如电气故障、设备失效、操作失误等。我们可以使用工具如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或事件树分析来帮助进行危险的识别。

4.评估危险程度

在识别潜在危险之后,我们需要评估这些危险的程度。这涉及到对危险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我们可以使用风险矩阵或风险矩阵矩阵来

辅助评估危险程度。对于频率的评估,我们需要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

频率。对于严重程度的评估,我们需要考虑事故对人和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

5.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在评估危险程度之后,我们需要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这些措施

可以是预防措施或应急响应措施。预防措施旨在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各种危险源评价方法的介绍

各种危险源评价方法的介绍

各种危险源评价方法的介绍

危险源评价方法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危险源普遍存在,可能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和财产损失。因此,对危险源进行评价和管控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危险源评价方法,包括危险度评价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作业环境危险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概率风险评价法、危险源辨识评价法、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以及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1.危险度评价法

危险度评价法是一种根据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等,对企业或项目的生产过程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程度的评价方法。该方法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对各危险源进行分类和辨识,然后通过评分或计算指标来评估其危险程度,最后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2.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在事故发生前,对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险进行系统辨识、分析和评估的方法。该方法旨在确定可能引发事故的初始条件、触发因素和次生灾害等,为后续的风险管控和应急预案制定提供依据。在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时,需要收集全面的资料和信息,开展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3.故障树分析法

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以系统故障为起点,逐层分析其直接和间接原因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树状图的形式,将系统故障分解为若干个层次,并对每个层次进行深入研究和概率计算,以确定系统故障的概率和影响范围。故障树分析法常用于复杂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帮助企业找出潜在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

4.事件树分析法

事件树分析法是一种以系统事件为起点,逐层分析其直接和间接后果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树状图的形式,将系统事件分解为若干个层次,并对每个层次进行深入研究和概率计算,以确定系统事件的后果和影响范围。事件树分析法常用于事故的分析、预防和控制,帮助企业了解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和潜在的危害。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re-Hazard Analysis,PHA)是一种常见的风险管理方法,旨在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以制定适当的防范措施。本文将介绍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步骤以及应用范围,并通过几个实际例子来说明其重要性和价值。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用于评估预计活动的风险的方法。它主要用于识别和衡量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业务中断的潜在危险因素。通过提前识别可能的风险,组织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免事故的发生或最小化其潜在影响。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步是确定评估的目标和范围。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前,必须明确评估的范围和目标。这将有助于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并保证评估的结果对组织的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步是收集和分析数据。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我们需要收集和分析与潜在风险因素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来自内部的记录、历史事件、文献研究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法规。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识别和理解可能导致风险的根源和原因。

第三步是评估和分类风险。在这一步骤中,我们需要根据收集和分析的数据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评估风险时,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风险矩阵、事件树分析或剖面法等。通过将风险分为不同的等级或类别,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了解和管理风险。

第四步是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根据评估的结果,我们可以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应包括预防措施、监测措施、事故应急预案以及培训和教育活动等。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计划,组织可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并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

危险性预先分析方法介绍

危险性预先分析方法介绍

危险性预先分析方法介绍

在一项工程活动(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首先对系统存在的危险作宏观概略的分析,或作预评价,就叫作危险性预先分析(PrelininaryHazardAnalysis,简称PHA),又称初步危险分析,或预备事故分析。这种方法是对可能出现的危险类别、危险出现的条件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作大概的分析,其目的是判别系统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采用不安全的技术路线、使用危险性物质、工艺和设备等。如果必须使用时,也可以从设计和工艺上考虑采取安全措施,使这些危险性不致于发展成为事故。它的特点是把分析工作做在形式系统之前,可避免由于考虑不周而造成的损失。

由于系统的危险性有潜在性质,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展成为事故。因此,当生产系统处于新开发阶段,对其危险性还没有很深的认识,或者是采用新的操作方法,接触新的危险物质、工具和设备时,使用危险性预先分析就十分合适。由于事先分析几乎不耗费什么资金,而且可以取得防患于未然的效果,所以大家都乐于使用。

第一节危险性预先分析步骤和分级使用危险性预先分析方法时,首先对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作比较充分的调查了解。然后

按系统和子系统一步一步地查找危险性,其危险性分析的步骤如下:

1.根据经验

根据过去的经验,分析对象出现事故的可能类型。

2.调查危险源

即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个子系统中。调查可采用安全检查表、经验方法和技术判断的方法。

3.识别转化条件

即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或灾害)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谋求防止办法,检验这些办法的效果。

危险性分析方法

危险性分析方法

危险性分析方法

1. HAZOP (危害与操作风险分析):这是一种系统的方法,通过专家小组的讨论来识别和评

估潜在的危险和操作风险。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工、石油、天然气等行业。

2. FMEA (故障模式和后果分析):FMEA是一种系统的方法,通过分析系统的各个部分,

识别可能的故障模式,并评估这些故障可能产生的后果。这种方法适用于制造业、汽车工

业等领域。

3. 事件树分析:这是一种通过分析可能的事件序列来识别和评估潜在危险的方法。事件树

分析适用于核能、航空等行业。

4. 隐含失效树分析:这是一种通过分析系统的隐含失效模式来识别和评估潜在危险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安全敏感的领域,如航天、军事等领域。

总的来说,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可能会选择不同的危险性分析方法来适应其特定的需求。然而,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危险性分析的目的始终是为了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并采取相

应措施来降低这些危险。危险性分析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所研究的系统或过程的复杂性、领

域特定的要求、可用资源和专业知识等因素。除了上述提到的一些常见方法外,还有许多

其他危险性分析方法,包括失败模式、效应和关键性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FTA)、可靠性、可用性和维修度分析(RAM分析)等。这些方法在不同的领域和情景

下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性。

在进行危险性分析时,通常需要一支由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的小组来共同参与。这些专家

可能包括工程师、科学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不同背景的人员。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可

以帮助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并制定应对策略。

需要强调的是,危险性分析并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的任务,也涉及到组织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在进行危险性分析时,需要考虑到组织的文化、员工的参与程度、信息的透明度、和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

LEC法是由美国安全专家K.J.格雷厄姆和K.F.金尼提出的,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用于评价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危害性。

1 该方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风险大小,

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2 量化分值判定标准如下:

表C.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基准值(L)

表C.2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基准值(E)

表C.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基准值(C)

3 LEC法计算公示:D=L×E×C,使用方法如下:

a)针对评估对像,根据现有的经验判断,在上述三个表格中分别选取人员伤亡、健康伤害、设备

损坏、生产中断、环境污染等风险的“L”“E”“C”分值;

b)利用LEC法计算公示:D=L×E×C,分别计算出人员伤亡、健康伤害、设备损坏、生产中断、

环境污染风险值D;

c)按照表4中D值确定各项风险等级,将其中最高的风险等级定为该风险点的风险等级;

d)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

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表C.4 危险性分值D与风险等级判定准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危险性分析方法

对于现代化的化工生产装置须实行现代化安全管理,也就是从系统的观念出发,运用科学分析方法识别、评价、控制危险,使系统达到最佳安全。

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预先找出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各种事件出现的条件,可能导致的后果,并制定消除和控制这些事件的对策,以达到预防事故、实现系统安全的目的。

辨别危险、分析事故及影响后果的过程就是危险性分析。

危险性分析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类型:

定性分析

找出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在什么情况下能发生事故及对系统安全影响的大小,提出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控制危险。

它不考虑各种危险因素发生的数量多少。(本章主要介绍定性危险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事故或故障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数量大小评定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定量危险性分析也就是对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价。(在第八章进行讨论)

7.1 安全检查表

7.1.1 概述

安全检查表(SCL,Safety Check List)是进行安全检查和诊断的清单。

在编制安全检查表时,通常是把检查对象作为系统,将系统分割成若干个子系统,

按子系统制定。

安全检查表是最早开发的一种系统危险性分析方法,也是最基础、最简便的识别危险的方法。该法应用最多且广泛。

在我国目前安全检查表不仅用于定性危险性分析,有的还对检查项目给予量化,用于系统的安全评价。

安全检查表的优点:

1.安全检查是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安全检查表是由各种专业人员事先经过充分的分析和讨论,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经验而编制出来的,按照安全检查表进行检查就会避

免传统安全检查时的一些弊端,能全面找出生产装置的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

2.它简明易懂,易于掌握,实施方便;

3.应用范围广,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装置的日常操作、作业环境、运行状态及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可应用;

4.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之一是有关安全的规程、规范和标准。

安全检查表还可对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价。

7.1.2 安全检查表编制的步骤和依据

1、编制的步骤:

先组成一个由工艺、设备、操作及管理人员的编制小组,并大致按以下几步开展工作:

(1)熟悉系统:详细了解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

全卫生设施等。

(2)搜集有关安全的法规、标准和制度及同类系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

的依据。

(3)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4)确定安全检查表的检查内容和要点,并按照一定的格式列成表。

2、编制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