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线分析看苏州网师园景观规划

合集下载

苏州园林造园智慧探析——以网师园彩霞池主景观为例

苏州园林造园智慧探析——以网师园彩霞池主景观为例

限的空间中筑山理水,师法自然,以精致的布局、深蕴的内 涵,形 成 了 独 具 特 色 的 园 林 空 间 和 意 境 深 远 的 文
化内涵.以彩 霞 池 为 中 心 的 主 景 观 为 例,对 其 元 素 的 组 成、大 与 小 的 尺 度 对 比、游 园 的 连 续 性、文 化 意 境 的
融 入 等 方 面 进 行 了 研 究 ,分 析 了 彩 霞 池 主 景 的 造 园 手 法 和 特 点 ,旨 在 以 小 见 大 ,总 结 苏 州 园 林 的 造 园 智 慧 .
3 大 与 小
彩霞池主景充分利用了大小尺度的关系,在1亩 左 右 的 空 间 内 协 调 各 元 素 之 间 的 比 例 ,放 大 彩 霞 池 的 空 间 感受,而在细小处精巧清俊,变化丰富,建筑虽多而不 见 其密,池 不 足 亩 而 不 觉 其 小,营 造 出 了 宅 院 中 的 山 水 趣味. 3.1 烘 托
收 稿 日 期 :2018G06G07 作 者 简 介 :张 立 建 (1970— ),男 ,高 级 工 程 师 ,主 要 从 事 建 筑 方 案 设 计 工 作 .
126
张 立 建 ,等 :苏 州 园 林 造 园 智 慧 探 析
比 (图 5).
园林与景观
图 3 彩 霞 池
2.3 屋 宇 月到风来亭、濯 缨 水 阁、半 山 亭、射 鸭 廊、竹 外 一 支
2018 年 7 月

网师园以小见大

网师园以小见大

网师园以小见大手法分析

网师园占地仅8亩,是苏州面积最小的园林,然而造园者对尺度的精确把握,对空间收放自如的处理,对园林建筑开合的潜心安排,使其不仅没有局促拥狭之感,反而营造出耐人寻味的园林景观,正所谓“勺水亦有曲处,片石亦有深处”。网师园可以说是“以小见大”造园手法的最佳代表。

网师园与其他面积比较大的园林刻意强调中轴线使空间具有收缩统一感不同,它弱化了园林的中轴线使空间看起来更开阔,形成比较开放的积极空间。网师园是典型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其东部为住宅区,整体结构严禁规则,整体空间虽小,却给人大气之感。园子中部为主景区,值得一提的便是其中的水景设置。

中部水景空间做了拓扑向心式的处理。空间并不宽敞,且四周封闭并无开敞空间,但造园者以开阔的水池为中心,于水边设置迂回婉转的长廊,采用山水对比、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整体环境倍显幽深曲折。水面聚而不分,射鸭廊临水而建,小石桥及濯缨水阁等皆低临水面,使池面显现水广流远的意境。

此外,为了一再烘托宽广大气的氛围,园中较大体量的建筑都远离水边,并

通过植物遮挡等手法来减小、虚化其体量感。如小山丛桂轩前面堆石,将轩体隐去大半,减少给人的压迫逼仄之意。网师园布局似断似续,景点多而不拥塞,真正步移景异,咫尺山林,兴趣无穷尽。

古典园林分析之网师园-精品文档

古典园林分析之网师园-精品文档

网师园整体游览路线
网师园中心景区
中 部 中 心 景 区 鸟 瞰 图
网师园中心景区
中心景区游览视线
网师园
网师园中心游览区路线视线
网师园
网师园中心游览区路线视线
网师园
网师园中心游览区路线视线
网师园
除了合理设置围绕景物的路 径、观景点使游人的视线从 不同角度反复被引向景物之 外,设计者还常常利用其它空 间要素对景物进行遮挡,使游 人对景物的观察成为不连贯 的片段,从而让每次景物以不 同角度出现时都具有极强的 突然性。更加巧妙的是,设计 者还注意先是让这些不连贯 的片段每次只展现景物的一 部分特定局部,最后才让人能 够完整地观赏到景物的全貌。
要素平面界面 影响空间变化的要素平面分布
网师园
将这些要素出现次数做出统计 在网师园中,墙出现62 次,树出现33次,分列一,二位,而石出现13次,位居 第四,第三位为窗,出现27次。进而,将所有要素平面 中逐一绘出,得到影响空间变化的要素平面分布图,这 反映的是要素在空间中如何作用。其分布程度远远超过 实际路径所围合出的区域,并渗透到周边的院落和建筑 中。除了观赏作用,而在此还起到划分空间和增加层次 的作用。用树的高低和疏密来影响视线。高或疏时,视 线通达。低或密时,视线被阻。
网师园中心景区
总结
在面积与景物数量都很有限的网师园中部景区中,设计者利用多次展示的方法几乎将主要景物的观赏和空间指示作用发挥到 了极致。网师园中廊,墙,径等韵律迂回。曲径通幽,曲与直,引与隔,围与透,藏与露’等造园手法的运用!让游人感受 庭院空间的,不尽尽之’在植物的配置上。树竹花草把硬质的建筑边缘掩映起来,化有为有,变化有边为无边!丰富游客的 赏景空间,在景观层次的处理上。利用建筑的隐退,水流的延伸等!巧妙处理建筑与各自然要素的关系在思想的升华上。园 中景物体现了造园者与世无争的,出世思想及道家。清净无为,修身养性的深层文化内涵。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莫过于 濯缕水阁的多次展示:一开始游人只能远远看到水阁南侧的白墙和窗框,随后相继能从小山丛桂轩的檐廊尽头观赏到水阁东侧 的檐角、从云丙假山的石洞中观察东侧的滥窗、透过水阁南墙上的花窗观察到水阁内部的空间与陈设、透过ml4空间观察到 水阁外的檐廊,直到最后才能从月到风来亭一睹水阁的全貌。这就好像拼图游戏,游戏者在获取景物片段的过程中,不断在脑海 中想象空间的全貌,最后当拼图完成的时候,脑海中的想象与实际与实物产生对比与得到印证,对空间的认知能够获得极大的强 化。

浅评苏州网师园

浅评苏州网师园

浅评苏州网师园

【摘要】通过学习园林艺术的课程,我了解了很多中外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与西方园林着眼于几何美或人工美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美。本文以苏州网师园为例,从名称、历史沿革、造园手法和主要建筑和景观入手,分析网师园建筑特色。

【关键字】网师园造园手法殿春簃引静园

中国古典造园艺术受到了中国文化艺术深深的影响,以自然变化、曲折为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将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做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的独特风格,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世界上最精美的人工环境之一。在此我将谈一谈苏州著名网师园的独特造园工艺。

1 网师园名称的由来以及历史沿革

初读网师园这个名字不觉让人好奇,一个中国江南园林的名称不应该是具有明媚秀丽,淡雅朴素之气吗?那么网师园名称到底有何来由呢?另外这园子的主人是谁呢?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吏部侍郎史正志(扬州人),在朝中身为大臣,面对南侵的金兵,一味贪生求和被罢了官,流落到苏州,于1174年请人建了一座宅园,自誉藏万卷书,取园名“万卷堂”,并在大门对面造圃,意思是泛舟五湖,自号“渔隐”,这便是网师园的前身。

从宋朝到元明及清初的500多年间,这座花园的主人换了又换,到清代乾隆中(1785年左右),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隐退,购万卷堂故址,重新规划布置。宋宗元为什么要给花园起名为网师国呢?据说与渔翁王思父女有关。传说宋宗元晚年才得一子,取名双喜。双喜从小聪明活泼,有一次,到瞻台钓鱼,不小心掉入湖中,全亏渔翁王思和女儿桂芝将他救起,又摇船送他回家。宋宗元为了报答王思父女对儿子的救命之恩,特用渔翁的尊称--“网师”给花园命名,从此,万卷堂就称为网师园了。实际上,宋宗元自比渔人,号网师并以此为花园命名,一方面借史正志花圃“渔隐”的原义,有隐居自悔之意,另一方面因为园旁边有巷名王思,取其谐音罢了。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此名既借旧时“渔隐”之意,且与巷名“王四(一说王思,即今阔街头巷)”谐音。由此可见,中国古典园林并不止是悠然的自然美,更多的是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1963年网师园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网师园现面积约10亩(包括原住宅),其中园林部分占地约8亩余,内花园占地5亩,其中水池447平方米。

园林建筑——视线分析

园林建筑——视线分析
苏州网师园视线分析
112212201120 王川 (2013.10.26)
苏州网师园的视觉景观效果历来为世人称道,园林丏业相关 课程也将此作为景观原理范例。主要表现在:以水为主,主 题突出,布局紧凑,沿池布置简洁自然,空间尺度斟酌恰当, 亭廊轩榭依水而建
依次布置有竹外一枝轩(A)、 引静桥(B)、射鸭廊(C)、 濯缨水阁(D)、万卷堂、撷秀 楼粉墙(E)、云岗假山(F)、 月到风来亭(O)。由于月到风 来亭(O)位于全园构图中心, 云岗(F)是全园置高点,二者 都成了最好的观点。由O点观赏 各主要景点,水平视角 ∠AOB=∠COD=60°,视野收 进北部的竹外一枝轩、射鸭廊, 东部的万卷堂、撷秀楼粉墙及 南部的小山丛桂轩、云岗假山 和濯缨水阁等。
图6
图1源自文库
由F置高点看园内,视野西 起月到风来亭、东止射鸭 廊,收殿春簃、看书读画 轩、集虚斋,近观斜升入 水池上空的黑松与山前喻 意小山丛桂的桂花、玉兰、 梧桐等,其中水平视角 ∠OFC=∠AFE=60°(图 1~2),由两观景点出发 形成的垂直视角 ∠O=∠C=30°(图3)。
图2
图3
图4
图5 各组景之间表现了很好的大小与位置对应 关系,符合人眼最佳视角与视距原则,无 需抬头和转头,慢慢品味而没有视觉疲惫。 再加上前景(植物、山石的自然形态)、 中景园林建筑及倒影)与背景(蓝天白 云)的巧妙搭配,形成了“增一分则多, 减一分则少”的绝妙观赏效果(图4~6)。 因而当静坐在此,再观那山、那水,此时、 此景,不由得便产生“凭阑得静观之趣, 俯视池水,弥漫无尽,聚而支分,去来无 踪……” “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的绝 妙意境

从视线分析看苏州网师园景观规划

从视线分析看苏州网师园景观规划

从视线分析看苏州网师园景观规划

从视线分析看苏州网师园景观规划

高彬刘管平

1,人眼视觉原理

人眼视域为一不规则圆锥形.双眼形成的复合视

域范围向上为70.,向下为80.,左右各为60..在保

持放松,平视的情况下,能看清景物的垂直视角为

26.~30.,水平视角约为45.~60.【11,以此视域

形成的景观清晰而平和,最适静观.在此基础上,控制

合适视距,即小型景物合适视距约为景高的3倍

(D=3H),通过一定的行走路线,把不同的景观纳入到

视野之中,组成连续的动态景观序列,构成优美动观效

果.控制视角范围,再通过路线的引导,动静结合,创

造"虽由人作,宛白天开"是古今园林追求的高尚境界.

2,苏州网师园视线运用

网师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也是我国古典私家

园林中等规模的典范,东部为住宅区,西部为园林观景

区.园林观景区以湖面为主,亭廊轩榭环水而建,其中

主要有南部的集会活动厅"小山丛桂轩",此轩通过其

北面的"云岗"(z)叠石假山与湖水相临,"云岗"叠

石假山西侧设有小体量的"濯缨水阁",作为"小山丛

桂轩"的延伸;临湖的西岸中部有突出于水面之上的六

角"月到风来亭"(x)作为景观和观景中心.临湖北

岸是园主读书,家居的集中区域,依次有"殿春移"园

中园,"看书读画轩","集虚斋"楼阁,"五峰书屋"等,

"集虚斋"南侧是低矮的"竹外一枝轩"(Y)与湖面相

接;东岸是住宅区的主体建筑"撷秀楼","万卷堂",

通过临水的"射鸭廊"与景观区形成贯通"[3].

2.1静观形成系列最佳观赏点

就景观区构成而言,"月到风来亭"(x)位置居中,

在全园中具有重要位置;"竹外一枝轩"(Y)是全园制

读书笔记:从景观设计的角度了解

读书笔记:从景观设计的角度了解

读书笔记:从景观设计的角度了解-网师园

姓名:

学号:

院系:建筑与艺术学院

专业:环境设计

班级:

指导教师:

二〇一五年五月

摘要:网师园是苏州园林的重要代表,隐匿于苏州老城区狭窄的街巷中,园林面

积十分有限,但其风采并未因面积小而有所减损。文中试从园林特色,空间营造手法,从两个大角度具体探讨网师园成功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营造手法,从中学习和了解古代造园艺术。

关键词:空间营造,小面积园林设计,网师园

1 网师园及其特色

苏州园林是江南园林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都是苏州

园林中精彩而极富特色的典型。按照园林规模可将苏州园林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其中,网师园因其主题明确、空间尺度斟酌恰当,综合运用多种手法达到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效果,被陈从周先生称“小园极则”,是中型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2 景区空间营造手法探讨

网师园占地0.67 hm2,其中园林部分占0.53 hm2 左右。同近4hm2的拙政园以及占地2hm2的留园相比,面积很小。如何在小范围内营造不令人感到局促的园林景观是一个难题,因破解了难题最终成为了网师园的亮点之一。

2. 1 景区划分

网师园分为3个景区,即中部主景区、西部殿春簃景区和南部小山丛桂轩景区。中部主景区以一个近似正方形的大水面为中心,占据了园林很大部分面积,从而明确了中部主景区的山水主题。造园要素被精心布臵在四边,围绕水面形成了

完整连续的画卷: 水面北侧的园林建筑组合包含体量较小的射鸭廊和竹外一

枝轩,两者同住宅部分的读画楼形

成逐级后退的层次;主要的厅堂看

松读画轩距离主水面驳岸10m左

网师园结合—园林景观设计

网师园结合—园林景观设计

中隔“云岗”一座,形成遥相观望的
另一山林景观。 这种虚实穿插、迁回曲折、似断 又续的贯通手法,是网师园布置景观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十分成功的地方。
3 网师园主要特点分析
1.以水为主,主题突出 ,布局紧凑,环池建筑 布置。 2.成功运用比例陪衬关 系和对比手法,以精致 小巧著称,小园极致, 以少胜多。
3 网师园设计重点分析
课程:园林景观设计
学生:邹翠薇 学号:3121022534 班级:环艺六班 指导老师:梁燕敏
网 师 园
目录
1
网 师 园 介 绍
2
网 师 园 平 面 图 分 析
3
设 计 内 容 重 点 分 析
4
方 案 设 计
1 网师园介绍
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它地处苏州旧城东南隅葑门内阔家头巷,后门可达十全街, 地方志记载为带城桥阔家头巷11号。现为市内友谊路南侧。
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
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 建亭宇,俗称“瞿园”。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是瞿园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
全园清新有韵味,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陈从周誉为“苏州园林小园极

网师园景墙分析

网师园景墙分析

网师园景墙分析

网师园是苏州唯一一座住宅与花园完整保留的园林。其占地面积4720平方米,约为狮子林的1/2,留园的1/4,拙政园的1/8,园林容积率(亭、廊减半)0.52,建筑密度42.38%,占地面积小,空间拥挤。然而,实际游览中,游客却丝毫感觉不到建筑的拥挤和空间的局促,甚至会产生游览大型园林的错觉。

是什么原因使得网师园的空间具有如此魅力呢?

今天就从园林中部景区入手,试述网师园的精妙布局。

一、中部景区总体布局及入口铺垫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历经几百年的重建、改建,部分地区的格局样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园林中部景区,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的形态。

中部景区以“彩霞池”为中心,环绕布置了几处景点和近十座建筑,大都南北朝向,水体近四方,假山东西排列,方位交错的同时又有一种秩序感。从大门向内,有“网师小筑”和“半山亭”两处入口进入,环绕行走,可通向南、西、东三处庭院。

由此可见,中部景区算得上是网师园的“核心”,也是网师园真正做到宅园合一的地方。

“网师小筑”是宾客入园的地方,从腰门进入,初始只得见“小山丛桂轩”柱廊排列,便被吸引着向前去。半入门墙,又被南侧的庭院吸引住视线。

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也为后面宽广的水体做了铺垫。

庭院堆叠了几组湖石,间植几颗桂树,缝隙间透过漏窗能得见隔院之景。可以看得出此处的营建颇费心思,既有自然之妙趣、又有人工之精妙,让人入园驻足观看但不会停留太久,表达了对宾客的款待之情,暗含着“小山则丛桂留人”的意境。

不经意的回头,就能从“小山丛桂轩”的漏窗中看见中部的景象。从这时起,园林空间的序幕便正式拉开。

网师园

网师园

教 学 实 验 报 告 2011-2012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实验名称:

实 验 室: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

林 学 院

园林艺术

网师园景观视点分析

艺术设计094班

王梓蘅 王璟 胡天琨 卢涛 李兰 李强

冯静

网师园景观视点分析

苏州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设计最成功的园林之一,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它的名声在外,享誉全世界。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

淳熙年间(公元1174~

1189年),旧为宋代藏

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

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

故址,花园名为“渔隐”,

后废。至清乾隆年间(约

公元1770年),退休的

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

并重建,定园名为“网

师园”。网师乃渔夫、

渔翁之意,又与“渔隐”

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此名既借旧时“渔隐”之意,且与巷名“王四(一说王思,即今阔街头巷)”谐音。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是瞿园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及中型古典山水园。

网师园现面积约10亩(包括原住

宅),其中园林部分占地约8亩余(另

两资料:约5333平方米、约5400平方

米)。内花园占地5亩,其中水池447

平方米。总面积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

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

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

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

网师园复合景观鉴赏

网师园复合景观鉴赏

内容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白天开”,其造园理论基于以儒道佛思想为中心的多元文化。其“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思想观念对造园者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苏州四大名园中,网师园是其中面积最小、布局最精巧的一座,以少胜多是其最大的特色,协调性极好的空间布局,杰出的造景艺术,成功的植物配置,使得网师园成为了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代表作品。

论文就网师园的概况、典型景点和造园手法及植物配置进行赏析,从自然和人文多角度来感受这座精巧园林的魅力。

关键词:网师园;赏析;植物

目录

一、引言 (1)

二、网师园概况 (1)

(一)构建历史 (1)

(二)整体布局 (1)

三、典型景点 (2)

四、造园艺术 (4)

(一)空间处理 (4)

(二)组景手法 (4)

1、主、辅对比手法 (4)

2、透景的手法 (5)

3、尺度处理 (5)

五、植物配置 (6)

六、结语 (6)

参考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

——网师园复合景观鉴赏

一、引言

网师园,地处苏州古城东南隅阔家头巷,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堪称中国园林以少胜多的典范。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以仅仅不到拙政园1/6的面积,却能同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小见大”的典型清代园林风格,是许多研究园林建筑者的最爱,是“精致玲珑、小巧典雅”的最佳代表作。

二、网师园概况

(一)构建历史

始建于南宋淳熙年(公元1174年),原为南宋侍郎史正志退居的一座府宅园林,因府中藏书万卷,故名“万卷堂”,对门再造花圃,号“渔隐”。清乾隆年改名“网师小筑”。后几移其主几经更名几番增建,最后乃复用“网师园”旧名。“渔隐”“网师”应为旧时主人意在寄予归隐的心态。至今几易其主,围主多为文人雅士,且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最终形成了这一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

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浅议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

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浅议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

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浅议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

摘要: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的成就是与它独特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分不开的。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具有百看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觉其园林空间虽小但又不觉其小。造园手法体现在对各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环节里,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极大的体现出视觉传播艺术的环境认知和符号传达的优势,是最能体现视觉传播艺术的典范之一。

关键词:视觉传播,造景要素,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

视觉传播是传播行为最重要的内容和形式之一,在信息传播日益加快的今天,运用视觉传播形式传递信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且这种效果是仅仅通过书本阅读所不能达到的。对于现今社会中那些复杂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现象更适合用影像语言来表述,尤其在表现中华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影像视觉传播就能恰如其分和酣畅淋漓的表现出来。下面就以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为例,简单的分析视觉传播的表现效果。

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我们常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园林之所以在世界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与它独特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分不开的。

苏州古典园林分析介绍网师园

苏州古典园林分析介绍网师园

苏州古典园林分析介绍网师园

网师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典园林,被

誉为江南园林中的明珠。网师园占地面积约1.9公顷,由西园和东园两部

分组成,是苏州园林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园林之一、下面我将对网

师园进行分析和介绍。

首先是网师园的历史背景。网师园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原名“薇蕴园”,后更名为“霜香草堂”,再改名为“网师园”。建园初期,园主为

吴家,后来园中设立了一家织造学校,专门培养苏州地区的织锦工人,因

此得名“网师园”。明代至清代,网师园历经多次改建,形成了现在的基

本格局。

其次是网师园的空间布局。网师园分为西园和东园,西园为主体,东

园为侧园。西园占地较大,有多个庭院和景点,如议圃、假山、琴台等;

东园则相对简单,主要由一片水面和精致的亭台组成。整个园林以水景为

主导,水系蜿蜒穿插于各个庭院之间,营造出一片宁静和谐的氛围。

第三是网师园的建筑风格。网师园典型地展示了江南园林的特色,包

括曲径通幽、假山堆砌、水景点缀等。园内的建筑设计精巧,注重与周围

自然环境的融合。例如,假山岩石的摆放极具艺术感,有的仿佛山峦起伏,有的如同山谷峡岩,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此外,园内还有众多的亭台

楼阁,如临水亭、砚台亭、浣花楼等,它们结合了人工的艺术造型和自然

山水的美景,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第四是网师园的文化内涵。网师园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尤其是吴门

文化和园林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理念和审美情趣。园内

的建筑和景观都是园主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追求的体现,也是对自然美和

人文精神的一种赞颂。此外,园内还有许多书法、绘画和雕刻作品,其中

浅析苏州园林的布局设计

浅析苏州园林的布局设计

浅析苏州园林的布局设计

苏州园林作为私家园林,是与住宅共同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部分,功能上是住宅的持续和扩大,园内经常有宴会客人聚集朋友用的大厅,住在小居住用的别院,读书作用的斋馆,坐着休息观察的亭台楼阁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大园林有观剧使用的舞台,园内建筑物很多。由于历史的变迁,苏州保存宅基地的园林已经不多了,现有的网师园、艺园、退思园、枫树园、曲园等。有些住宅只存在一部分,如拙政园。公园里只保存了祠堂。现在柴园和可园正在修复中,很快就能恢复住宅的一体面貌。

宅与园的两种组合形式

住宅和园林的位置如何组合?大致有两种形式。

一是前后布局形式,前宅后园。这种园林大多是大型住宅,前后深度大,占地面积广,形成后花园。像拙政园和留园一样,怡园也以这种形式,城市建设,住宅部分不存在。

二是平行布局形式,多为东宅西园。此类园林多是中型宅园,前后进深较小,占地面积也不大,如网师园、艺圃等。耦园的布局较为特殊,由于地形东西宽,南北较浅,采用了住宅居中,东、西花园分别布置在两侧的形式,这也是园主夫妻隐逸归田、情真意笃的心态表现。由于耦合和偶的谐音,指夫妻的耦合意味着偶然耕作,因此命名耦合园。

住宅布局与中国古代建筑-宫殿、跑道署、寺庙、宗祠布局形式相同,有明确的中轴线,建筑以院为中心。这种布局方式有利于安全、防风、防沙,更重要的是适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建筑均匀对称布置,给人以平稳、齐整的感觉,反映了封建社会大家庭的生活方式、儒家的伦理道德和审美意趣。典型的实例为网师园的住宅部分,住宅坐北朝南,前有东、西两侧巷门,并和南面的照壁围合成广场,照壁前东、西种植两株象征门第高贵的盘槐,气势非凡。在广场上停车,停马,两侧的墙壁上嵌有链环。住宅一共四进,依次是大厅、轿厢、大厅、花厅(女厅)。从大厅到花厅,室内陆地逐渐上升,屋

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浅议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

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浅议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

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浅议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

摘要: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的成就是与它独特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分不开的。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具有百看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觉其园林空间虽小但又不觉其小。造园手法体现在对各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环节里,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极大的体现出视觉传播艺术的环境认知和符号传达的优势,是最能体现视觉传播艺术的典范之一。

关键词:视觉传播,造景要素,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

视觉传播是传播行为最重要的内容和形式之一,在信息传播日益加快的今天,运用视觉传播形式传递信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且这种效果是仅仅通过书本阅读所不能达到的。对于现今社会中那些复杂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现象更适合用影像语言来表述,尤其在表现中华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影像视觉传播就能恰如其分和酣畅淋漓的表现出来。下面就以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为例,简单的分析视觉传播的表现效果。

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我们常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园林之所以在世界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与它独特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分不开的。

浅议视线分析与景观设计及效果——从苏州网师园谈起

浅议视线分析与景观设计及效果——从苏州网师园谈起
pe fc ore po i ea ons i r r e tc r s ndng r lt i hps fom ie t oc to W h l o e pu i a sz o l a n. i ies m bl lnds a si u r n m e a k t i ea o h p bewe n c c pe n c r e tt slc h sr lt ns i t e i i
关键 词 :园林景观 ;网师园;视线分析 ;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 9 6 U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 6 12 0 )5 0 0 — 4 1 2 4 (0 70 — 0 9 0 6 收稿 日期 :2 0 — 7 1 0 70 — 6 修回 日期 :2 0 — 8 1 07 0 — 9
s w sp o pe t ft onc eeu eof a l i neofsg n m o r a s f e in. ho r s cso hec r t s nayssofl — -ihti de nlnd c ped sg i i
Ke y wor s Gad nln s a e Th a tro - t r e ; a ss fl e o s h ;a d c p ei d : r e dc p ; e a M se- f Ne sGa d n An l i o n — f i t ln s a ed s y i - g n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视线分析看苏州网师园景观规划

从视线分析看苏州网师园景观规划

高彬刘管平

1,人眼视觉原理

人眼视域为一不规则圆锥形.双眼形成的复合视

域范围向上为70.,向下为80.,左右各为60..在保

持放松,平视的情况下,能看清景物的垂直视角为

26.~30.,水平视角约为45.~60.【11,以此视域

形成的景观清晰而平和,最适静观.在此基础上,控制

合适视距,即小型景物合适视距约为景高的3倍

(D=3H),通过一定的行走路线,把不同的景观纳入到

视野之中,组成连续的动态景观序列,构成优美动观效

果.控制视角范围,再通过路线的引导,动静结合,创

造"虽由人作,宛白天开"是古今园林追求的高尚境界.

2,苏州网师园视线运用

网师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也是我国古典私家

园林中等规模的典范,东部为住宅区,西部为园林观景

区.园林观景区以湖面为主,亭廊轩榭环水而建,其中

主要有南部的集会活动厅"小山丛桂轩",此轩通过其

北面的"云岗"(z)叠石假山与湖水相临,"云岗"叠

石假山西侧设有小体量的"濯缨水阁",作为"小山丛

桂轩"的延伸;临湖的西岸中部有突出于水面之上的六

角"月到风来亭"(x)作为景观和观景中心.临湖北

岸是园主读书,家居的集中区域,依次有"殿春移"园

中园,"看书读画轩","集虚斋"楼阁,"五峰书屋"等,

"集虚斋"南侧是低矮的"竹外一枝轩"(Y)与湖面相

接;东岸是住宅区的主体建筑"撷秀楼","万卷堂",

通过临水的"射鸭廊"与景观区形成贯通"[3].

2.1静观形成系列最佳观赏点

就景观区构成而言,"月到风来亭"(x)位置居中,

在全园中具有重要位置;"竹外一枝轩"(Y)是全园制

高点"集虚斋"向湖面的延伸处,位置特殊,是园主及

其客人作停留观景的最佳处所;"云岗"(z)山顶位置

较高,又处于"小山丛桂轩"与湖的过渡地带,是南面

绝妙的观景点.分析三点的视线构成,不难发现最佳垂

直视角,水平视角在其中的应用.

自西部中心的"月到风来亭"(x)观景,水平视

作者:高彬,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

刘管平,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l6?

角AXC=BXD=60.,垂直视角X=30.(图1,

4).视野北起"看书读画轩"外挺拔的黑松,白皮松,

"竹外一枝轩"及轩北部的"集虚斋"楼宇部分,东部以"射鸭廊"为前景的"万卷堂","撷秀楼"粉墙及南

部的"云岗"假山和被其大部分遮掩的"小山丛桂轩"

和近处的"濯缨水阁"等(图6,7).

自北部的"竹外一枝轩"(Y)观赏各主要景点,水

平视角FYG=ZYX=60.(图2).B点为"射鸭廊"

观景点,因与"竹外一枝轩"同处于同一水平,两垂直

视角相等均是30.(图4).视线以东部的"万卷堂",

"撷秀楼"粉墙及其前面的置石立峰为视线起点,经东

南角的"小洪桥",观南端峭壁林立的"云岗"假山与

图1网师园"月到风来亭"观景分析

图2网师园"竹外一枝轩"观景分析

"濯缨水阁"及半隐于假山后的"小山丛桂轩",以及

西部的"月到风来亭".视线以"云岗"为中心,形成

完整的景观序列.

自南端的"云岗"(z)山顶观望,其中水平视角

xzA=EZB=60.(图3).视野西起"濯缨水阁"

侧面,中到"月到风来亭",东止射鸭廊,收西北角对

角线上立于石矶之上的平石桥与北部的"殿春移","看书读画轩","集虚斋"入景,近观"看书读画轩"前斜

升入水池上空的黑松,白皮松与"云岗"山前喻意小山丛桂的桂花,玉兰,梧桐等.

图5网师园"云岗"山顶观景分析

图4网师园垂直视角分析

2.2动观形成景观视廊

与从三处最佳观赏点看对面景观形成的具有前景, 中景,背景的复层景观不同的是,沿湖布置的环形路线与建筑,湖面相结合,为观者提供了不同形式的景观视廊:从"竹外一枝轩"沿北部池岸西行,路线以弯曲穿

越为主,绕行"竹外一枝轩","看书读画轩","殿春移"等,视线以湖面为诱导,但却远离湖面,而随路线

被引导向各建筑内部空间,相对郁闭于各建筑之中:而当行进到西部的"月到风来亭"及沿岸单廊时,路线沿单廊而行,单廊墙面采用实障手法,相对闭塞,视线被诱导入临东的宽阔的湖面:转至南面,穿越"濯缨水阁",路线弯曲攀沿而上"云岗"之顶,视线随之并引

导至峰顶,眼前豁然开朗,由此形成完全开阔空间;行至东部的粉墙下,由于粉墙的阻挡及园路的弯曲,视线又迂迥于湖面,及至"射鸭廊",又回到被建筑主导的

内部空间.亦即从"竹外一枝轩"开始,逆时针游览,

即沿北一一西一一南一一东方向,视线依次形成郁闭

一一

渐次开阔一一完全开阔一一较开阔的循环视廊

(图5).

3,网师园景观规划解析

3.1巧妙规划路线与视线,以有限视觉创造无限空

网师园空间虽小,但却成功塑造出深远而无穷的

天地出来.园内利用路线的滞后性与视线的先行性,在有限的视觉范围内,通过路线与视线的交叉,阻隔把景观深远化,引导观者产生无限空间的遐想.路线引导着视线的行进,又出乎意料地控制着视线的速度与进程, 路线的阻隔往往是新的视觉空间的出现,而视线的延续又在暗示着不同的景观序列的展开.因而往往是路线未及,视线却先行一步,待真的走近了,却发现路线,视线又峰回路转,来不及回想,焕然一新的景观展现在眼前,如此这般,无限空间就逐步在咫尺之中创造出来.如由东进入"竹外一枝轩"往西前进,视线被一

系列苍劲的古柏树相吸引,但走到近处,却发现脚步已进入到一个新天地;由北往南,西北角的小曲桥连缀的是"殿春移",但在视线上却与"月到风来亭"贯通.再

如由"濯缨水阁"西部的走廊开始,路线往西,视线已

先行一步,通过廊柱形成的景框,观赏到西部的"月到风来亭"了.

不仅如此,即使是同一景观客体,采用路线引导

视线,形成从不同路线,不同视角欣赏到处处不同的景象:如站在"云岗"山前的石体驳岸或竹外一枝轩看中心水体时,水体呈浩瀚的正方形,当在"月到风来亭"

再观水体时,西北侧的古柏,石矶,曲桥将水体划分为两个部分,而当从"引静桥"与"小山丛桂轩"之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