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基础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均态核化
1)临界晶核半径r*与相变活化能ΔGr* △Gr=△GV’+△GS=V△GV+AγLS 恒温、恒压下,从过冷液体中形成半径为r的球形新相,且 忽略应变能的变化
dGr 12 2 8r rls r GV 0 dr 3
4 3 2 Gr r GV 4r LS 3
相变过程的浓度条件: 相变过程的推动力:
应为过冷度,过饱和浓度,过饱和蒸汽压,即系统温度、浓 对溶液,用浓度c代替压力P 度和压力与相平衡时温度、浓度和压力之差值。
ΔG=RTlnc0/c
若是电解质溶液还要考虑电离度α,即一个摩尔能离解出 α个离子
c0 c c G RT ln RT ln(1 ) RT c c c
ΔGr=ΔGV ’(-)+ΔGS(+)
存在两种情况: (1)当热起伏较小时,形成的颗粒太小,新生相的颗粒 度愈小其饱和蒸汽压和溶解度都大,会蒸发或溶解而消失 于母相,而不能稳定存在。 将这种尺寸较小而不能稳定长大成新相的区域称为核胚。 (2)当热起伏较大时,界面对体积的比例就减少,当热 起伏达到一定大小时,系统自由能变化由正值变为负值, 这种可以稳定成长的新相称为晶核。
I n ns g
* r
单位体积液体中的临界核胚的数目:
Gr* * nr n exp( ) RT
2.相变过程的压力条件:
从热力学知道,在恒温可逆不作有用功时:
ΔG =VdP
对理想气体而言
RT G VdP dP RT ln P2 / P 1 P
当过饱和蒸汽压力为P的气相凝聚成液相或固相(其 平衡蒸汽压力为P0)时,有
ΔG=RTln P0/P
要使相变能自发进行,必须ΔG <0,即P>P0,也即要 使凝聚相变自发进行,系统的饱和蒸汽压应大于平衡蒸汽 压P0。这种过饱和蒸汽压差为凝聚相变过程的推动力。
第二节 成核-生长相变
大多数相变过程都具有成核-生长相变机理。 大量的晶型转变包括简单地分解为二相区域的转 变,都可以用成核-生长过程来描述。在这种过程 中,新相的核以一种特有的速率先形成,接着这 个新相再以较快的速度生长。亚稳相到稳定相的 不可逆转变,通常是以成核-生长的方式进行。
一、相变过程的不平衡状态及亚稳区

但是实际上,要冷却到比相变温度更低的某一 温度例如C,(气-液)和E(液-固)点时才能发生 相变,即凝结出液相或析出固相。这种在理论 上应发生相变 而实际上不能发生相转变的区域 (如图2所示的阴影区)称为亚稳区。 在亚稳区内,旧相能以亚稳态存在,而新相还 不能生成。

图2 单元系统相变过程图
由此得出:
1.nucleation-growth transition 成核-生长机理是最重要最普遍的机理,许 多相变是通过成核与生长过程进行的。这 两个过程都需活化能。如,单晶硅的形成、 溶液中析晶等。
2、Spinodal分解
又称为不稳定分解,拐点分解或旋节分 解,是由于组成起伏引起的热力学上的不稳 定性而产生的。
临界晶核:能够稳定存在的且能成长为新相的核胚。 晶核形成的热力学条件必须系统的自由焓ΔGr<0,即体 积自由焓较界面自由能占优。 成核过程分为均态核化和非均态核化。
均态核化(homogeneous nucleation)—晶核从均匀的单 相熔体中产生的几率处处是相同的。
非均态核化(heterogeneous nucleation)—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于表面、 界面、微粒裂纹、器壁以及各种催化位置等而形成晶核 的过程。
2rls r GV
*
16r G 2 3(GV )
* r 3 ls
图 3 球形核胚自由能随半径的变化
小结: 1)不是所有瞬间出现的新相区都能稳定存在和长大的。 颗粒半径比r*小的核胚是不稳定的,因为它尺寸小导致 自由能的降低;只有颗粒半径大于r*的核胚才是稳定的, 因为晶核的长大导致自由能的减小。 2)△Gr*是描述相变发生时形成临界晶核所必须克服的 势垒,这一数值越低,成核过程越容易,故用于判断相 变进行的难易。
图1 浓度剖面示意图
表1 两种相变机理的主要差别
亚 成 分 形 貌 有 序 界 面 能 量 扩 散 时 间 稳 不 稳
第二相组成不随时间变化 第二相分离成孤立的球形颗粒 颗粒尺寸和位置在母液中是无序的 在分相开始界面有突变 分相需要位垒 正扩散 分相所需时间长 动力学障碍大
第二相组成随时间而连续向两个极端组成 变化,直至达到平衡组成 第二相分离成有高度连续性的非球形颗粒 第二相分布在尺寸上和间距上均有规则 分相开始界面是弥散的逐渐明显 不存在位垒 负扩散 分相所需时间极短 动力学障碍小
材料压缩系数 2U 2 P
材料体膨胀系数
U 2 T
CP T P
V T
1 V V P T
2U V TP
1 V V T P
所以二级相变时,系统的化学势、体积、熵无突变, 但
第七章 相 变
第一节 相变概述 第二节 相变分类 第三节 成核-生长相变
第一节 相变概述
一、相(phase)
什么是相?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且均匀的部分。 相与相之间有分界面,可用机械的方法将它们分开。 系统中存在的相可以是稳定的、亚稳的或不稳定的。 系统在某一热力学条件下,只有当能量具有最小值的 相才是最稳定的。系统的热力学条件改变时,自由能 会发生变化,相的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
一般高级相变很少,大多数相变为低级相变。
三、 按相变发生的机理分类
1、成核-生长机理(nucleation-growth transition) 2、斯宾那多分解(spinodal decomposition) 3、马氏体相变(martensite phase transformation) 4、有序-无序转变(disorder-order transition)
4、有序—无序相变:
旧相和新相结构只是对称性的改变,相变过程 以有序参量表征的相变。
有序-无序的转变是固体相变中的另一种机理, 属扩散性相变。如尖晶石结构的磁性体Fe3O4,室 温下Fe3+、Fe2+无序排列,但在120K以下,Fe3+、 Fe2+占具各自的位置呈有序排列,有序-无序转变的 温度称居里点。

从热力学平衡的观点看,将物体冷却(或者加热) 到相转变温度,则会发生相转变而形成新相, 从图2的单元系统T-P相图中可以看到,OX线为 气-液相平衡线(界线);OY线为液-固相平衡线; OZ线为气—固相平衡线。当处于A状态的气相 在恒压P’冷却到B点时,达到气-液平衡温度, 开始出现液相,直到全部气相转变为液相为止, 然后离开B点进入BD段液相区。
二、相变过程推动力
相变过程的推动力是相变过程前后自由能的差
值 ΔGT.P≤0 过程自发进行
过程自发达到平衡
1.相变过程的温度条件 等温等压下有 ΔG=ΔH-TΔS 在平衡条件下ΔG=0,则有ΔH-TmΔS=0 ΔS=ΔH/Tm
任意一温度T的不平衡条件下,有
ΔG=ΔH-TΔS≠0 若ΔH与ΔS不随温度而变化,则
Tm T T G H TH / Tm H H Tm Tm
从上式可见,相变过程要自发进行, 必须有ΔG <0,则ΔHΔT/Tm<0。
讨论: A、若相变过程放热(如凝聚过程、结晶过程等) ΔH<0, 要使ΔG<0,必须有ΔT>0,ΔT=Tm-T>0,即Tm>T,这表 明在该过程中系统必须“过冷却”,或者说系统实际相变 温度比理论相变温度还要低,才能使相变过程自发进行。 B、若相变过程吸热(如蒸发、熔融等) ΔH>0,要满足 ΔG<0这一条件则必须ΔT<0,即Tm <T,这表明系统要发 生相变过程必须“过热”。 相变驱动力可以表示为过冷度(过热度)的函数,因此相平衡 理论温度与系统实际温度之差即为该相变过程的推动力。
U1 U 2 T P T P
U1 U 2 P T P T
U S T P
U V P T
相变时:体积V,熵S,热焓H发生突变
2.二级相变:在临界温度、临界压力时,化学位的 一阶偏导数相等,而二阶偏导数不相等的相变。 因为: 恒压热容 2
第二节 相变的分类
分类方法有很多,目前有以几种: 一、按物质状态划分 二、从热力学角度划分 三、按相变发生的机理来划分
一、按物质状态划分:
液相(liquid)→固相(solid) →气相(gas)
二、从热力学角度划分: 根据相变前后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可将相变分为一级 相变、二级相变和高级相变
1.一级相变:在临界温度、压力时,化学位的一阶 偏导数不相等的相变。 两相能够共存的条件是化学位相等。
C P 0 0 0
所以热容、热膨胀系数、压缩系数均不连续变化, 即发生突变。
3. 高级相变:
在临界温度,临界压力时,一阶、二阶偏导数相等,
而三阶偏导数不相等的相变成为三级相变。 实例:量子统计爱因斯坦玻色凝结现象为三级相变。 依次类推,自由焓的n-1阶偏导连续,n阶偏导不连 续时称为高级相变。二级以上的相变称为高级相变,
(1)亚稳区具有不平衡状态的特征,是物相在理论上不 能稳定存在,而实际上却能稳定存在的区域;
(2)在亚稳区内,物系不能自发产生新相,要产生新相, 必然要越过亚稳区,这就是过冷却的原因; (3)在亚稳区内虽然不能自发产生新相,但是当有外来 杂质存在时,或在外界能量影响下,也有可能在亚 稳区内形成新相,此时使亚稳区缩小。
1) 母相和马氏体之间不改变结晶学方位的关系,新相 总是沿着一定的晶体学面形成,新相与母相之间有严 格的取向关系,靠切变维持共格关系。 2)相变时不发生扩散,是一种无扩散转变。马氏体相 变为一级相变。
3)马氏体转变速度很快,有时速度高达声速。 4)马氏体相变过程也包括成核和长大。由于相变时长 大的速率一般很大,因此整个动力学决定于成核过程, 成核功也就成为相变所必需的驱动力。也就是说, 冷却时需过冷至一定温度使具有足够的成核驱动力 时,才开始相变。
3、马氏体相变:
马氏体相变最早在中,高碳钢冷淬火后被发 现,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形成奥氏体)后经迅 速冷却(淬火)即会使钢变硬,增强。这种淬火 组织具有一定特征,称其为马氏体。最早把钢中 的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相变称为马氏体相变。 后来发现纯金属和合金也具有马氏体相变。
马氏体相变的特点: 马氏体相变在动力学和热力学上都有自己的特征,但 最主要的特征是在结晶学上,这种转变发生时,新旧 成分不变,原子只做有规则的重排而不进行扩散。
式中 c0—饱和溶液浓度;c—过饱和溶液浓度。
相变过程自发进行,ΔG <0,α,R、T,c都为正值,则 Δc<0,即c>c0,液相要有过饱和浓度,差值c—c0即为这一相 变过程的推动力。
三、熔体中的析晶过程
(一)形核过程 1、晶核形成的热力学条件 均匀单相并处于稳定条件下的熔体或溶液,一 旦进入过冷却或过饱和状态,系统就具有结晶的趋 向。系统在整个相变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
2)均态核化速率I
成核过程就是熔体中一个个原子加到临界核胚上,临界核胚 就能成长为晶核。 核化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的液相中生成的晶核数目, 用I表示。 成核速率I=单位体积液体中临界核胚数(nr*) ×与临界尺 寸的核相接触的原子数(ns) ×单个原子与临界尺寸的核相 撞而附于其上的频率(q) 。
二、相变(phase transformation) 1.相变 随自由能变化而发生的相的结构的变化称为相变。 2.相变过程 相变过程:物质从一个相转变到另一个相的过程。 a) 狭义的相变过程 相变前后化学组成不发生变化的过程,相变过程是个物理过 程而不涉及化学反应,如液体蒸发、α-石英与α-鳞石英间的 转变。 b) 广义的相变过程 包括过程前后相的组成发生变化的情况,相变过程可能有反 应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