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导学案(全部完整版12部)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名著阅读导学案
名著阅读《西游记》专题练习
1.《西游记》,长篇小说,是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的事件,《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
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2.《西游记》全书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8回,写孙悟空出世至,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8至12回写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第13
回至I00P1写唐僧师徒历经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终于。
3.《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 , , o
4.《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 o
5.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又唤 ,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 o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 o
6.猪八戒又叫,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 O
7.沙僧也叫,原为天宫中的 ,被贬下界,在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 O
8.白龙马原是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上。
9.《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
大徒弟。
10.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嫉恶如仇的是 ;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法名是;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 O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阅读指导课教案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二课时:9部新课标名著导读重点内容梳理
《课程标准》建议: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其中十部名著内容梳理如下:
一、《西游记》作者XXX,明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XXX大闹天宫,XXX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XXX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阅读感受: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XXX、XXX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
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人物相关故事性格特征:XXX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幽默;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XXX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XXX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崇信佛法、
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二、《水浒传》作者XXX,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主要内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初中教案名著导读
初中教案名著导读
教学目标:
1. 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以及作品背景。
2. 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风格。
3. 领悟小说所传达的社会意义和主题思想。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1. 掌握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小说的语言风格和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
1. 理解小说所传达的社会意义和主题思想。
2. 感悟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教学准备:
1. 教师事先阅读《骆驼祥子》,掌握作品内容。
2. 准备相关资料,如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3. 设计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介绍《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学地位和作品风格。
2. 简介小说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
二、阅读指导(10分钟)
1. 指导学生阅读小说,关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风格。
2. 鼓励学生思考小说中的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人物分析(10分钟)
1. 分析小说的主人公祥子的形象特点,如勤劳、诚实、坚韧等。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如刘四、虎妞、小福子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与祥子的关系。
四、情节梳理(10分钟)
1. 引导学生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如祥子的奋斗历程、遭遇挫折等。
2. 分析小说情节的发展脉络,探讨作者的创作手法和构思特点。
五、主题探讨(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如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对人性的探讨等。
2.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初中名著阅读导读教案
初中名著阅读导读教案
年级学科:初中语文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掌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3. 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提高阅读名著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1. 作品背景及特点的了解。
2. 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的掌握。
教学难点:
1. 作品深层意义的理解。
2.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作品封面、作者简介、作品背景、主要人物等。
2. 学生提前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展示《红星照耀中国》封面,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名称和作者。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谈谈对作品的初步认识。
二、作品背景及特点介绍(10分钟)
1. 教师介绍作者埃德加·斯诺及作品背景。
2. 分析作品的特点,如纪实性、文学性、历史性等。
三、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梳理(1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
2. 学生分享作品中印象深刻的事件和情节,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作品深层意义探讨(1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红色精神和革命信仰。
2. 学生谈谈对作品中所描绘的红色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五、阅读启示和拓展(5分钟)
1. 教师总结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启示,如学习红色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等。
2.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如其他红色经典著作、相关历史资料等。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名著的重要性。
2. 学生表示将在今后的阅读中更加关注红色文化和名著阅读。
初中生必读十二部名著教案
初中生必读十二部名著教案
一、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繁星春水》名著导读
一、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理清文章的结构。
2、反复诵读文中诗句,品味、体悟诗人以“讴歌母爱”、“追怀童真”“礼赞自然”为内核的“爱的哲学”。
3、初步培养追求真、善、美的人生态度。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繁星》《春水》的内容是诗人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她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启发,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着诗的因子,这才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
《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风格特点)。在当时的文学青年中掀起一股模仿的热潮,很多模仿之作蜂拥而出,这样的一种创作的方式被称为“春水体”或“冰心体”.
《繁星》《春水》是文学史上的一抹亮色,成为一份珍宝,被众多读者吟咏,在许许多多少年成长的历程中给予一抹阳光。
《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的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初中名著阅读指导课教案
初中名著阅读指导课教案
课时:1课时
年级:八年级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信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帮助学生理解名著的主题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教学内容:
1. 名著的基本信息介绍
2. 阅读名著的方法指导
3. 名著主题思想的解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名著,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二、名著基本信息介绍(10分钟)
1. 教师详细介绍本节课要阅读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包括作者、背景、人物等。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要信息。
三、阅读名著的方法指导(1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如:快速浏览、细致阅读、做笔记等。
2. 学生跟随教师步骤,实践阅读方法。
四、名著主题思想的解读(1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题思想,如:勇敢、坚强、信念等。
2.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享对主题思想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名著的重要性。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对名著阅读的兴趣。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名著。
2. 写一篇读书笔记,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教学评价:
1. 学生对名著的基本信息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情况。
3. 学生对名著主题思想的理解深度。
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阅读名著的方法,并对下一次课程进行预设。同时,要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九年级语文《名著导读复习》导学案
课题:名著导读专题复习
复习目标:
1.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2.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 体验作品中人的情境和形象。
复习重难点:
了解作品的作者、国籍、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重要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6课时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繁星》、《春水》
1、《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2、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3、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4、《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二、《西游记》《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1、作家、作品、人物
《西游记》(明)吴承恩《西游记》真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小说。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大约有三
第一,是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它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的50多个故事,大都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则尤为引人入胜。
第二,是善于塑造人物。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几个人物形象,都能使人过目不忘,都已成为这一类人物的代名词。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成功、最受人们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由仙石化成,手持一根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够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他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四十九天,反倒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他闹龙宫、闯冥府,使得四海龙王和十殿阎王俯首帖耳。他大闹天宫,打败十万天兵天将,令玉皇大帝也无可奈何。真是一个桀骜不驯、敢作敢当的英雄。后来,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出生入死,制服了无数妖魔鬼怪,为取经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他保护唐僧等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他自己也修成正果。他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深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小说中另外一个惹人喜爱的人物是猪八戒。猪八戒本是仙界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投错了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形象。一方面,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因此常常当众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另一方面,他也还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名著阅读初中导读教案
名著阅读初中导读教案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兴趣。
3. 通过阅读,使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体会革命先烈的英勇顽强。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体会革命先烈的英勇顽强。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2. 学生准备《红星照耀中国》原著,提前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简要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及其作品背景。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体会。
二、了解作品内容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红星照耀中国》的故事情节,了解主要人物。
2. 学生讨论作品中的重要事件,如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等。
三、分析作品特点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红星照耀中国》的艺术特色,如真实性、客观性等。
2. 学生举例说明作品中的真实性、客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掌握名著阅读方法
1. 教师介绍名著阅读的方法,如泛读、精读、比较阅读等。
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名著的心得体会,交流阅读方法。
第二课时:
一、感受长征精神
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体会革命先烈的英勇顽强。
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中的感悟,讨论长征精神对当代的意义。
初中名著导读选读教案
初中名著导读选读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以及小说背景,把握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
节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说所展现的北京城市风貌和底层人民生活,体会祥子等人的
奋斗精神和悲剧命运,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介绍作者老舍及其作品《骆驼祥子》。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标题,探讨“骆驼祥子”的含义。
二、自主学习
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小说背景、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小说人物的看法。
三、合作探讨
1. 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要人物祥子和其他重要角色。
2. 全班交流: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小说主题。
四、课堂讲解
1. 讲解小说背景:老舍的生活经历、北京城市风貌和历史背景。
2. 分析人物形象:祥子、虎妞、刘四、小福子等。
3. 解析小说主题:探讨小说对底层人民生活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五、课堂拓展
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小说中人物命运的思考。
2. 推荐老舍的其他作品,如《茶馆》、《四世同堂》等。
六、总结反馈
1.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对《骆驼祥子》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初中详细名著阅读教案
初中详细名著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2.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通过阅读《骆驼祥子》,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风俗民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4.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
1. 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及其作品特点。
2.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 分析作品中的社会现象,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1. 作品中的北京方言和口语化语言的理解。
2. 深入剖析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预习《骆驼祥子》,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对作品的基本认识和感受。
二、作品情节梳理(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作品的主要情节,总结故事大纲。
2. 学生分享自己认为有趣或感人的片段,并进行讨论。
三、人物形象分析(2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祥子的性格特点,如诚实、勤劳、善良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其他主要人物的认识,如虎妞、刘四、小福子等。
3. 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关系和冲突中深入剖析人物性格。
四、作品主题探讨(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出发,思考作品反映的社会问题,如贫困、剥削、道德沦丧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1. 教师对本次阅读进行总结,强调作品的价值观念和品德素养。
初中名著导读 教案
初中名著导读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写作背景,把握作品相关内容,了解作品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增强“四个自信”,加深对党的信赖,增强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的信念。
教学重点:
1.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作品相关内容。
2. 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 深入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信仰信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提问:《红星照耀中国》是什么书?作者是谁?
2. 简介:《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二、自主学习
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背景。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作品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合作探究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红星照耀中国》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情感教育
1. 提问: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你感受到了什么?
中考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案
中考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 帮助学生掌握名著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运用文学鉴赏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4. 训练学生运用名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内容
1. 名著阅读指导:如何选择名著、如何高效阅读名著、如何做笔记等。
2. 名著内容解析:重点分析名著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3. 名著鉴赏技巧:如何分析人物性格、如何理解句子含义、如何把握文学手法等。
4. 名著题目训练:历年中考名著题目分析与实战演练。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名著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指导阅读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选择名著、如何高效阅读、如何做笔记等技巧。
3. 分析名著内容:以一部具体的名著为例,解析其基本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4. 鉴赏技巧讲解: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句子含义、把握文学手法等。
5. 题目训练:结合历年中考题目,进行名著知识的训练与实战演练。
6. 总结与拓展:总结名著阅读的方法与技巧,鼓励学生在课后广泛阅读名著,提升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名著知识的掌握:通过测试、竞赛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通过作文、演讲等方式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
1. 名著书籍:提供经典名著书籍,供学生阅读与参考。
凤州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名著阅读)
凤州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邢长安审核:
学生姓名:班级:使用时间:
【课题】《名著导读—》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识记两篇名著的作者、主人公、主要内容等。
2、阅读课本附录的名著片段。
3、课外阅读名著全本。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语】阅读名著,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
一、《童年》:(20分钟)
步骤一:阅读导读《:在苦难中长大》,识记下面重要内容:(8分钟)1、作者是谁?哪国人?他的生平?
2、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3、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主题?
步骤二:(12分钟)
阅读附录【精彩片段】,对这部小说有个感性的认识。
二、《昆虫记》:
步骤一:阅读导读《: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识记下面内容:
1、作者是谁?哪国人?他的主要生平?
2、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
3、这部名著的写作特色:
步骤二:阅读附录【精彩片段】,对这部名著有个感性的认识。
【课外拓展】在学校图书室借阅原本名著进行预读,以真正达到对两部名著的整体感性认识,汲取营养,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自我评价】【老师评价】
名著书目初中阅读教案
名著书目初中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骆驼祥子》,使学生了解作者老舍及其作品背景,理解小说主题。
2. 学生能够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风格,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4. 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作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骆驼祥子》的背景知识介绍。
2. 人物分析:祥子、虎妞、刘四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形象刻画及其相互关系。
3. 情节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的概括和分析。
4. 语言特色: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如北京话、口语、幽默等。
5. 主题探讨:对小说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老舍及其作品《骆驼祥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阅读长篇小说,如何把握人物形象、情节等。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物形象、情节、语言特色等,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4. 写作练习:以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为对象,进行人物描写练习。
5.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思考社会现象。
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阅读、讨论、写作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成果。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测试或问答题等形式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写作技巧的提高:通过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通过主题讨论评价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4. 学生对作品情感态度的变化: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评价学生对作品情感态度的变化。
最新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必备手册(12部)
最新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必备手册
(一)《朝花夕拾》
【走近作者】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又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等。
【主题解读】《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是回忆性散文集,共十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原名为《旧事重提》。该书记述了作者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内容概况】《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批判。包括《狗·猫·鼠》《二十四孝图》。这两篇文章都以议论为中心,将散文和杂文糅合在一起,穿插童年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主要目的是讽刺和批判旧道德。
第二类:怀念。包括《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这三篇文章都以形象生动的人物刻画为主,在回忆往事时,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作者以深情的语言描绘了保姆、先生、友人的形象,真挚深切,生动感人。
第三类:意趣。包括《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主要描述作者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与片断,夹叙夹议。作者对旧日美好的眷念和对一些事情的反感,弥漫于一个个生活画面中。总体来看,《朝花夕拾》写了鲁迅少年时代至日本留学前后的若干生活片断,展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岀他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初中名著阅读版教案
初中名著阅读版教案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通过阅读,使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学会欣赏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学会运用名著中的精神品质激励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
1.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欣赏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名著中的精神品质。
2. 学会运用名著中的精神品质激励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简要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
1. 学生自主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精彩片段,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
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三、课堂讨论
1.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红军长征的过程及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从名著中汲取的爱国情怀,教师点评并引导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总结提升
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并提出今后的阅读计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二、课堂讨论
1.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名著中的精神品质对自己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导学案
班级姓名时间教师
寄语
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学习目标1.概括主要故事情节;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3.了解西游内涵。
自主学习1.作者作品
《西游记》的作者是,字,号,汉族,代小说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的巅峰,与
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3.你觉得《西游记》中最精彩的故事是哪个?试着讲给你的同学听。(注意故事六要素)
4.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他哪一点品质最让你感动?
多元链接
吴承恩通过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引领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断地去克服内心、战胜心魔,最终取得真经、成就人生。《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这师徒五人,其实只是一个人。孙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猪八戒是人的情欲,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龙马是人的意志力。孙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师的弟子,“斜月三星”
就是个心字。斜月就是那一勾,三星就是那三点。所以孙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这一颗骚动不安的心,于天堂地狱善恶之间自由穿梭。《楞严经》上说心有七十二相,悟空也就有七十二变。世人的心非常善变,瞬息间七十二变。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黄帝八十一难经》上说“人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气。什么东西能够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大能通天,小之则如绣花针呢?就是人的气度。炼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所以八卦炉烧不死反而能让孙悟空炼成火眼金睛。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征着心眼明亮了。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五行山压住悟空,象征着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样强大地压住了那颗上天入地的心。五行山也象征着佛学中的“贪、嗔、痴、慢、疑”。佛祖说这五个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即便是孙悟空,依旧逃不出这五个字。闹天宫时的孙悟空,正是被这五毒所困。现实中,又有多少佛门弟子,自以为有所悟,精心力修“戒、定、慧”,到头来依旧不离“贪、嗔、痴”,只因不了解“贪、嗔、痴”的本质。五行山后为两界山,过了这一山,曾经那颗骚动不安的心终于跳出三界了。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正好是灵山的距离,意思就是:灵山再远也就是心的一个念头就到了!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师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实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经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真正的灵山,就在我们的心中。这也就是孙悟空常常对唐僧说的那句话:“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还有唐僧刚开始踏上取经路时,乌巢禅师传授他一部《心经》,并且也对他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适时检测
1.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
2.读《西游记》有感而发:某位观众抒发内心的情怀,请以相同的句式,进行抒情:唐僧师徒一路走来,我看到一支充满激情的乐队演奏生命之曲;
唐僧师徒一路走来,
唐僧师徒一路走来,
3.读了《西游记》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
《朝花夕拾》导学案班级姓名时间
教师
寄语
旧亲朋散尽,余亦等轻尘。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用略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创作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自主学习1.查找资料,了解鲁迅,请把有关童年鲁迅的信息,摘录记下。
2.请抢答以下问题。
(1)童年鲁迅的宠物是?
(2)童年鲁迅最不喜欢的动物是?
(3)童年鲁迅的游乐园在哪里?
(4)童年鲁迅的私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这私塾的名字是?(5)童年鲁迅喜欢上学吗?长大后呢?
(6)童年鲁迅上课开小差时做什么?
(7)童年鲁迅有一个很好的伙伴,他的名字叫?
(8)童年鲁迅有一个保姆,她的名字叫?
(9)童年鲁迅眼中的父亲是慈父还是严父?
(10)本书写了鲁迅的两个老师,他们分别是?
合作探究3.阅读文本,把握整体内容;
《朝花夕拾》目录
(1)小引(2)狗•猫•鼠(3)阿长和山海经
(4)二十四孝图(5)五猖会(6)无常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父亲的病(9)琐记(10)藤野先生(11)范爱农(12)后记
4.小组讨论,畅谈喜爱篇目;
5.踊跃演讲,发表独到见解。
6.找出在全书中你认为认为描写得最好或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并讲述。
多元链接
《朝花夕拾》写的虽然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是对亲人和师友的缅怀、眷念,但同时又超越于此而表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代中国社会的面貌,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文献资料。这是一般的回忆散文所不可企及的。因为这些散文中习见的只是一些纯属个人的所谓家务事、儿女情,纯属个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澜;主人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点也看不到身外涌动的时代风云和飘散的炮火硝烟。有些散文作品有助于了解某个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态,却难以展示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整体面貌,《朝花夕拾》则与此不同。由于作者具有远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襟怀,这就使作品显示了抒写个人遭遇与关注民族命运的紧密关联,不仅展现了作者个人的足印也展示了一个历史时代的行迹。
《朝花夕拾》是一本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散文集。这使它与同时期许多散文作家的作品明显地区别开来。它具有一种适性任隋、洒脱不羁的风格,想说就说,想骂就骂,心中的种种爱憎悲欢,任其在笔下自然流泻。他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这几种表现方法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笔底波澜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态势。他在格式上不断出新,使每一篇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构架。他继承了中国古代散文的简约、严谨,又借鉴了西方散文的灵动、机趣,可谓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但又不为所囿,而是大胆超越,自成一体。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他作为思想解放的先驱和艺术革新的旗手的特色,而且也正因为这样,使《朝花夕拾》成为中国现代回忆散文的典范之作。[9]
《朝花夕拾》是鲁迅从自我生命的底蕴里,寻找光明的力量,以抵御由外到内的漫漫黑暗;是鲁迅在“战斗”的间歇期,以一种特殊的“休息”方式,去“更深刻地思考”人生的问题;亦是言志与载道的结合,将中国现代散文的写作拓展进一个新的境界。
适时检测7.《朝花夕拾》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8.运用这些艺术手法的好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