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1.1《碰撞》教案(教科版选修3-5)

合集下载

碰撞高中物理教案精选4篇

碰撞高中物理教案精选4篇

碰撞高中物理教案精选4篇碰撞高中物理教案精选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学大纲也要及时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和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水平。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碰撞高中物理教案(精选篇1)一、动量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动量的合成与分解,按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是状态量;通常说物体的动量是指运动物体某一时刻的动量,计算物体此时的动量应取这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是相对量;物体的动量亦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常情况下,指相对地面的动量。

单位是kg2、动量和动能的区别和联系①动量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大方成正比。

即动量相同而质量不同的物体,其动能不同;动能相同而质量不同的物体其动量不同。

②动量是矢量,而动能是标量。

因此,物体的动量变化时,其动能不一定变化;而物体的动能变化时,其动量一定变化。

③因动量是矢量,故引起动量变化的原因也是矢量,即物体受到外力的冲量;动能是标量,引起动能变化的原因亦是标量,即外力对物体做功。

④动量和动能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运动物体的特性,且二者大小间存在关系式:P2=2mEk3、动量的变化及其计算方法动量的变化是指物体末态的动量减去初态的动量,是矢量,对应于某一过程(或某一段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其计算方法:(1)P=Pt一P0,主要计算P0、Pt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

(2)利用动量定理P=Ft,通常用来解决P0、Pt;不在一条直线上或F 为恒力的情况。

二、冲量1、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是矢量,如果在力的作用时间内,力的方向不变,则力的方向就是冲量的方向;冲量的合成与分解,按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三角形法则.冲量不仅由力的决定,还由力的作用时间决定。

碰撞+教学设计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5

碰撞+教学设计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5

高二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第四节碰撞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2.知道什么是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及散射现象3.会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碰撞等相互作用的问题教学重点: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碰撞等相互作用的问题教学难点:结合机械能守恒定律综合解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回顾: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导入:碰撞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了解微观粒子的结构与性质的过程中,,碰撞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明确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概念,清楚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及散射现象2.掌握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碰撞等相互作用的问题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阅读课本17.20页内容,找到书中的知识点、重点、困惑点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1.阅读课本17-19页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部分①阅读课本17页思考与讨论和18页前两段,找到什么叫做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②阅读18-19页思考与讨论,结合12页思考与讨论,运用能量(总动能)守恒,尝试推导一维弹性碰撞下,不同质量的两个物体运动状态会有什么样的变化?2.阅读课本19、20页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以及散射部分①阅读课本19页内容,找到什么叫做正碰(对心碰撞)?什么叫做非对心碰撞?如何在一个方向上运用动量守恒定律?②尝试画出20页思考与讨论图中,A的速度方向。

③阅读散射部分,找到什么叫做散射,理解化学中金属晶体的电子气理论。

(温度升高,电导率降低)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1.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

非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

②运用能量(总动能)守恒,尝试推导一维弹性碰撞下,不同质量的两个物体运动状态会有什么样的变化?2.正碰(对心碰撞):一个运动的球与一个静止的球碰撞,碰撞之前球的运动速度与两球心的连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碰撞之后两球的速度仍会沿着这条直线。

高中物理碰撞教案

高中物理碰撞教案

高中物理碰撞教案1. 了解碰撞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碰撞的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3. 能够应用碰撞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碰撞的概念和分类,碰撞的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碰撞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碰撞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碰撞是什么,碰撞有哪些种类。

二、讲解碰撞的概念和分类(10分钟)1. 碰撞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的相互作用。

2. 根据碰撞前后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将碰撞分为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和部分弹性碰撞。

三、讲解碰撞的动量守恒定律(15分钟)1.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条件下,系统总动量守恒,即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 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可以解决一些碰撞问题。

四、讲解碰撞的能量守恒定律(15分钟)1. 能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条件下,系统的总机械能守恒,即碰撞前后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2. 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解决一些碰撞问题。

五、解决实例问题(15分钟)教师出示几个碰撞问题,让学生尝试应用碰撞定律解决。

六、总结归纳(5分钟)1. 确认学生是否掌握了碰撞的概念和分类;2. 让学生总结碰撞的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

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题;2.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做好笔记。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良好,学生对碰撞的概念和分类有了基本的了解,对碰撞定律的应用也有一定的掌握。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让学生加深对碰撞定律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科版选修3-5 第一章 1. 碰撞 教案

教科版选修3-5 第一章 1. 碰撞 教案

课题题目:碰撞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2)掌握弹性碰撞中等质量交换速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体会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不同碰撞的区别,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教学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观看汽车碰撞试验视频,提出碰撞这个概念。

提问:能否举出生活中碰撞的实例?答复:如:球的撞击、打桩、锻铁以及分子、原子或原子核的互撞等,甚至如人从车上跳下、子弹打入墙壁等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看作碰撞过程。

碰撞的特点共性:相互作用时间短作用力变化快系统动量守恒个性:有些碰撞碰后分开,有些碰撞碰后粘在一起;有些碰撞沿一条直线,有些碰不在一条直线上;可能机械能守恒,有些过程机械能可能不守恒……(二)进行新课碰撞的种类及特点碰撞和爆炸的比拟(1)当遇到两物体发生碰撞的问题,不管碰撞环境如何,要首先想到利用动量守恒定律。

(2)对心碰撞是同一直线上的运动过程,只在一个方向上列动量守恒方程即可,此时应注意速度正、负号的选取。

典例1 2021年3月18日至26日,北京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

图为比赛中中国队长王冰在最后一投中,将质量为19 kg 的冰壶抛出,运动一段时间后以 m/s 的速度正碰静止的瑞典冰壶,然后中国队冰壶以0.1 m/s 的速度继续向前滑向大本营中心。

假设两冰壶质量相等。

求:(1)瑞典队冰壶获得的速度。

(2)试判断两冰壶之间的碰撞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

解题指导:不同点 动能、机 械能情况 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动能会增加,机械能不守恒。

弹性碰撞时动能不变,非弹性碰撞时动能要损失,动能转化为内能,动能减少,机械能不守恒。

物理:1.1《碰撞》教案(教科版选修3-5)

物理:1.1《碰撞》教案(教科版选修3-5)

1.1 碰撞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2)了解微粒的散射。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体会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不同碰撞的区别,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教学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一)引入新课碰撞过程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间非常短暂的一种特殊过程,因而碰撞具有如下特点:(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提问:守恒的原因是什么?(因相互作用时间短暂,因此一般满足F 内>>F 外的条件)(2)碰撞过程中,物体没有宏观的位移,但每个物体的速度可在短暂的时间内发生改变。

(3)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只能不变或减少,不可能增加。

提问:碰撞中,总动能减少最多的情况是什么?(在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总动能减少最多)(二)进行新课1、展示投影片1,内容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重锤自h 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砸到质量为m 的木楔上没有弹起,二者一起向下运动.设地层给它们的平均阻力为F ,则木楔可进入的深度L 是多少? 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时间思考。

(1)提问学生解题方法:可能出现的错误是:认为过程中只有地层阻力F 做负功使机械能损失,因而解之为Mg (h+L )+mgL-FL=0。

(2)归纳:第一阶段,M 做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m 不动,直到M 开始接触m 为止。

再下面一个阶段,M 与m 以共同速度开始向地层内运动,阻力F 做负功,系统机械能损失。

提问:第一阶段结束时,M 有速度,gh v M 2 ,而m 速度为零。

下一阶段开始时,M 与m 就具有共同速度,即m 的速度不为零了,这种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呢?(在上述前后两个阶段中间,还有一个短暂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M 和m 发生了完全非弹性碰撞,这个阶段中,机械能(动能)是有损失的)(3)让学生独立地写出完整的方程组第一阶段,对重锤有: 221Mv Mgh = 第二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 Mv +0=(M+m )v '. 第三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 2)(210)(v m M FL hL m M '+-=-+ (4)小结:在这类问题中,没有出现碰撞两个字,碰撞过程是隐含在整个物理过程之中的,在做题中,要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发掘隐含的碰撞问题。

教科版高中物理碰撞教案

教科版高中物理碰撞教案

教科版高中物理碰撞教案
教学内容:碰撞
教学目标:了解碰撞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碰撞的类型和性质。

教学难点:碰撞中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科书、教学PPT、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引入碰撞的概念,让学生回顾碰撞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通过一些图片和视频展示碰撞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理论学习(15分钟)
1.介绍碰撞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讲解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原理。

3.示范一些碰撞实验,让学生理解碰撞现象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20分钟)
1.给学生布置一些碰撞相关的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碰撞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四、拓展应用(10分钟)
1.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碰撞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讨论碰撞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五、总结反思(5分钟)
1.对碰撞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回顾。

2.鼓励学生提出对本课程的反馈和建议。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留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和实验报告。

2.布置下节课主题。

教学延伸:可以通过让学生设计和进行更复杂的碰撞实验,来进一步深化对碰撞原理的理解。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检查学生对碰撞概念的掌握情况。

高中物理3-5碰撞教案[精品文档]

高中物理3-5碰撞教案[精品文档]

高中物理第十六章第4节碰撞★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会应用动量、能量的观点综合分析、解决一维碰撞问题。

2.了解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

3.了解散射和中子的发现过程,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进一步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适性。

4.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能应用这两个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让学生体会对未知物理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发表个人见解,敢于探究的情感与态度.2.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教学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直观展示、问题引领、合作探究、练习深化。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牛顿摆等。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入二、新课教学(一)观察实验、分析现象,感知特点1.演示牛顿摆碰撞实验,通过对碰撞现象的感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碰撞现象。

(1)碰撞时物体相互作用持续的时间有什么特点?(2)碰撞时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有什么特点,是否满足动量守恒定律?(3)碰撞前后系统机械能的变化有什么特点,系统机械能会不会增加?2.学生讨论得出碰撞有四大特点:(1)作用时间极短。

(2)内力远大于外力。

满足动量守恒定律(3)碰撞系统机械能不会增加(4)碰撞瞬间没有发生位移。

3.学生亲手计算,分析碰撞前后机械能的变化(1)质量为m的物块A以速度v与前方质量同为m静止的物块B发生正碰后,A物块立即静止,试求碰撞前后系统的动能大小。

(2)质量为m的物块A以速度v与质量同为m静止的物块B发生正碰后粘在一起共同运动,试求它们共同运动的速度以及碰撞前后系统动能的大小。

4.引出概念: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明确弹性碰撞过程机械能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损失最厉害,是非弹性碰撞的极端情况。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碰撞》学案-新版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碰撞》学案-新版

1.1《碰撞》学案学习目标:通过探究碰撞前后物体动能的变化,对碰撞进行分类。

新课预习:一、碰撞定义:做的两个(或几个)物体相遇而发生相互作用,在的时间内,它们的运动状态会发生的过程叫做碰撞。

二、碰撞中动能的变化实验探究:探究碰撞前后物体动能的变化实验装置:。

探究过程:1.先用天平分别测出的滑块1、滑块2的质量m1、m2,然后用手推动滑块1使其获得初速度v1,与静止的滑块2相碰(相碰时,两弹簧片要),测定碰撞前、后两滑块的速度大小,算出相关数据,填入课本表1-1-1中。

2.再换用的两滑块按照上面步骤进行实验,并读取实验数据,填入表1-1-1中。

3.将滑块上的弹簧片换成,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1、滑块2的质量;使有橡皮泥的两端正对,让滑块1与滑块2相碰,测算出相关数据,填入表1-1-1中。

三、碰撞的分类1.弹性碰撞:。

2.非弹性碰撞:。

3.完全非弹性碰撞:。

同步测控:1.(双选)两个物体发生碰撞( )A.碰撞中一定产生了内能B.碰撞过程中,组成系统的动能可能不变C.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可能增大D.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可能减小解析:选BD.若两物体发生弹性碰撞,系统的总动能不变;若发生的是非弹性碰撞,系统的总动能会减小,但无论如何,总动能不会增加.所以正确选项为B、D.2.(双选)碰撞现象的主要特点有( )A.物体相互作用时间短B.物体相互作用前速度很大C.物体相互作用后速度很大D.物体间相互作用力远大于外力解析:选AD.碰撞过程发生的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远大于物体受到的外力,与物体作用前及作用后的速度大小无关.3.(单选)下列属于弹性碰撞的是( )A.钢球A与钢球BB.钢球A与橡皮泥球BC.橡皮泥球A与橡皮泥球BD.木球A与钢球B解析:选A.钢球A与钢球B发生碰撞,形变能够恢复,属于弹性碰撞,A对;钢球A与橡皮泥球B、橡皮泥球A与橡皮泥球B碰撞,形变不能恢复,即碰后粘在一起,是完全非弹性碰撞,B、C错;木球A与钢球B碰撞,形变部分能够恢复,属于非弹性碰撞,D错.4.(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小球正碰就是从正面碰撞B.两小球斜碰就是从侧面碰撞C.两小球正碰就是对心碰撞D.两小球斜碰就是非对心碰撞解析:选CD.两小球碰撞时的速度沿着球心连线方向,称为正碰,即对心碰撞;两小球碰前的相对速度不在球心连线上,称为斜碰,即非对心碰撞.5.质量为1kg的A球以3m/s的速度与质量为2kg的B球发生碰撞,碰后两球以1m/s的速度一起运动.则两球的碰撞属于________类型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损失了________J动能.解析:由于两球碰后速度相同,没有分离,因此两球的碰撞属于完全非弹性碰撞,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动能为ΔE k=12m A v2-12(m A+m B)v2=(12×1×32-12×3×12)J=3J.答案:完全非弹性碰撞;3。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5教学案:第一章 第1节 碰撞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5教学案:第一章 第1节 碰撞 Word版含答案

第1节碰__撞(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1 )一、碰撞现象1、碰撞做相对运动的两个( 或几个)物体相遇而发生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过程。

2、碰撞特点( 1 )时间特点:在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时间很短。

( 2 )相互作用力特点:在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力远远大于外力。

( 3 )位移特点:在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变时,位移极小,可认为物体在碰撞前后仍在同一位置。

试列举几种常见的碰撞过程。

提示:棒球运动中,击球过程;子弹射中靶子的过程;重物坠地过程等。

二、用气垫导轨探究碰撞中动能的变化1、实验器材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滑块和光电门,挡光条和弹簧片等。

2、探究过程( 1 )滑块质量的测量仪器:天平。

( 2 )滑块速度的测量仪器:挡光条及光电门。

( 3 )数据记录及分析,碰撞前、后动能的计算。

三、碰撞的分类1、按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是否损失分为:( 1 )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动能不变,即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能相等,E k1+E k2=E k1′+E k2′。

( 2 )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有动能损失,即动能不守恒,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小于碰撞前系统的总动能。

E k1′+E k2′<E k1+E k2。

( 3 )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物体黏合在一起,具有相同的速度,这种碰撞动能损失最大。

2、按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沿同一条直线可分为: ( 1 )对心碰撞( 正碰 ):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沿同一条直线。

( 2 )非对心碰撞( 斜碰 ):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 高中阶段只研究正碰 )。

(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1 )探究一维碰撞中的不变量1.探究方案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实现一维碰撞 ( 1 )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

( 2 )速度的测量:v =Δx Δt ,式中Δx 为滑块( 挡光片 )的宽度,Δt 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滑块( 挡光片 )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 3 )各种碰撞情景的实现:利用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设计各种类型的碰撞,利用滑块上加重物的方法改变碰撞物体的质量。

高中物理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第1节碰撞教案教科版选

高中物理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第1节碰撞教案教科版选

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一、碰撞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初步了解碰撞现象及其特点2.通过实验,使学生能熟练测量质量、速度等大体物理量,能计算动能、动量之和、动能的改变量。

3.能通过实验中动能该变量的计算,对碰撞进行分类。

4.培育学生观察和计算的能力,初步培育学生用实验方式对同一现象从能量的角度进行分类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碰撞的特点及分类难点:实验测量、数据处置和归纳设计思想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大体守恒定律之一,是研究微观粒子所必需的知识,具体来讲,要学习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内容,动量的知识必不可少。

本章的核心是要表现学习中的探讨精神,强调物理学中“守恒量”的思想。

本章第一节“碰撞”,是通过实验为后面的教学展开打基础,因此本节课从生活中常见的碰撞事例入手,通过体验、观察和讨论,总结出碰撞现象的特点。

为整章的教学做好预备。

然后通过实验来探讨碰撞中的动能转变,使学生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归纳出碰撞的分类。

然后教师进行总结,结合相关的资料,把碰撞问题向学生不熟悉的领域适当拓展。

实验中,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气垫导轨(附光电门和滑块),弹簧片,数字计时器,天平,橡皮泥。

教学设计【课堂引入】碰撞是物质世界的常见现象,斯诺克中的碰撞给人以愉悦,汽车发生追尾给人们带来灾难,α粒子散射令人类熟悉了原子结构,在这些碰撞现象的背后蕴藏着什么样的规律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3-5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的第1节“碰撞”。

【课堂学习】学习活动一:感受和体会碰撞进程请同窗们列举生活中的碰撞现象情境1:斯诺克中白球撞击花球。

情境2:公路上两车碰撞。

情境3:棒击球的一霎时。

情境4:跳高运动员落地。

(播放PPT)学生归纳:(1)必需是有彼此作用的系统(2)作历时刻很短教师引导并给出概念:做相对运动的两个(或几个)物体相遇而发生彼此作用,在很短的时刻内,它们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显著的转变,这一进程叫碰撞。

碰撞高中物理教案

碰撞高中物理教案

碰撞高中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碰撞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碰撞的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碰撞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 碰撞的定义和分类
2. 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
3. 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
4. 碰撞中的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碰撞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碰撞的定义和分类
2. 解释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
3. 展示实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碰撞定律的应用
三、实验操作(2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碰撞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碰撞过程中的现象和规律。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碰撞定律的应用和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碰撞的内容,并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碰撞的概念和定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操作也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1碰撞教案1教科版选修3-5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1碰撞教案1教科版选修3-5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物理学科,部分学生可能对碰撞与动量守恒等实际问题感兴趣,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喜欢通过观察实验来理解原理,而有的学生则更擅长通过数学计算来掌握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时,学生可能对碰撞类型、动量守恒条件的判断等方面存在困惑。此外,在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将理论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对速度、动能等物理量的计算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2)在线课程:推荐一些与碰撞与动量守恒相关的在线课程,如Coursera、edX等平台上的物理课程,让学生自主学习。
(3)学术文章:提供一些关于碰撞与动量守恒的学术论文,让学生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4)科普读物:推荐一些关于物理学和碰撞现象的科普读物,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碰撞与动量守恒。
2.拓展建议:
1.碰撞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碰撞的定义、类型以及碰撞的基本特点。
2.动量守恒定律: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适用范围和表达式,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
3.碰撞动量守恒的计算: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包括碰撞前后的速度、动能等物理量的计算。
4.实际碰撞问题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实际碰撞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1碰撞教案1教科版选修3-5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1碰撞教案1教科版选修3-5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选修3-5《物理》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的1节《碰撞》。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碰撞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2)了解微粒的散射。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体会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不同碰撞的区别,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教学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一)引入新课碰撞过程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间非常短暂的一种特殊过程,因而碰撞具有如下特点:(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提问:守恒的原因是什么?(因相互作用时间短暂,因此一般满足F 内>>F 外的条件)(2)碰撞过程中,物体没有宏观的位移,但每个物体的速度可在短暂的时间内发生改变。

(3)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只能不变或减少,不可能增加。

提问:碰撞中,总动能减少最多的情况是什么?(在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总动能减少最多)(二)进行新课1、展示投影片1,内容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重锤自h 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砸到质量为m 的木楔上没有弹起,二者一起向下运动.设地层给它们的平均阻力为F ,则木楔可进入的深度L 是多少? 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时间思考。

(1)提问学生解题方法:可能出现的错误是:认为过程中只有地层阻力F 做负功使机械能损失,因而解之为Mg (h+L )+mgL-FL=0。

(2)归纳:第一阶段,M 做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m 不动,直到M 开始接触m 为止。

再下面一个阶段,M 与m 以共同速度开始向地层内运动,阻力F 做负功,系统机械能损失。

提问:第一阶段结束时,M 有速度,gh v M 2 ,而m 速度为零。

下一阶段开始时,M 与m 就具有共同速度,即m 的速度不为零了,这种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呢?(在上述前后两个阶段中间,还有一个短暂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M 和m 发生了完全非弹性碰撞,这个阶段中,机械能(动能)是有损失的)(3)让学生独立地写出完整的方程组第一阶段,对重锤有: 221Mv Mgh = 第二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 Mv +0=(M+m )v '. 第三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 2)(210)(v m M FL hL m M '+-=-+ (4)小结:在这类问题中,没有出现碰撞两个字,碰撞过程是隐含在整个物理过程之中的,在做题中,要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发掘隐含的碰撞问题。

2、展示内容如下: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滑块上用轻杆及轻绳悬吊质量为m 的小球,此装置一起以速度v 0向右滑动,另一质量也为M 的滑块静止于上述装置的右侧。

当两滑块相撞后,便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则小球此时的运动速度是多少?(1)提问学生解答方案:可能出现的错误有:在碰撞过程中水平动量守恒,设碰后共同速度为v ,则有:(M+m )v 0+0=(2M+m )v 解得:小球速度 02v mM m M v ++= (2)明确表示此种解法是错误的。

提醒学生注意碰撞的特点:即宏观没有位移,速度发生变化,然后要求学生们寻找错误的原因.(3)归纳,明确以下的研究方法:①碰撞之前滑块与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悬线处于竖直方向。

②两个滑块碰撞时间极其短暂,碰撞前、后瞬间相比,滑块及小球的宏观位置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悬线仍保持竖直方向。

③碰撞前后悬线都保持竖直方向,因此碰撞过程中,悬线不可能给小球以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因此小球的水平速度不变。

④结论是:小球未参与滑块之间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小球的速度保持为v 0小结:由于碰撞中宏观无位移,所以在有些问题中,不是所有物体都参与了碰撞过程,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分析与区别。

3、展示内容如下:在光滑水平面上,有A 、B 两个小球向右沿同一直线运动,取向右为正,两球的动量分别是p A =5kgm/s ,p B =7kgm/s ,如图所示,若能发生正碰,则碰后两球的动量增量△p A 、△p B 可能是 ( )A .△p A =-3kgm/s ;△pB =3kgm/sB .△p A =3kgm/s ;△p B =3kgm/sC .△p A =-10kgm/s ;△p B =10kgm/sD .△p A =3kgm/s ;△p B =-3kgm/s(1)提问:解决此类问题的依据是什么?归纳:①系统动量守恒;②系统的总动能不能增加;③系统总能量的减少量不能大于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的能量减少量;④碰撞中每个物体动量的增量方向一定与受力方向相同;⑤如碰撞后向同方向运动,则后面物体的速度不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

(2)提问:题目仅给出两球的动量,如何比较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帮助学生回忆m p E k 22=的关系) (3)提问:题目没有直接给出两球的质量关系,如何找到质量关系?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挖掘隐含的质量关系,即A 追上B 并相碰撞,所以: B A v v >,即 BA m m 75>,75<B A m m 最后得到正确答案为A4、展示内容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被长为L 的轻绳拴住,轻绳的一端固定在O 点,将小球拉到绳子拉直并与水平面成θ角的位置上,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则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的即时速度是多大?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思考时间。

(1)提问学生解答方法:可能出现的错误有:认为轻绳的拉力不做功,因此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以最低点为重力势能的零点,则:221)sin 1(mv mgL =+θ得)sin 1(2θ+=gL v (2)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第一阶段,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直到轻绳位于水平面以下,与水平面成θ角的位置处为止.在这一阶段,小球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成立。

下一阶段,轻绳绷直,拉住小球做竖直面上的圆周运动,直到小球来到最低点,在此过程中,轻绳拉力不做功,机械能守恒成立。

提问:在第一阶段终止的时刻,小球的瞬时速度是什么方向?在下一阶段初始的时刻,小球的瞬时速度是什么方向?在学生找到这两个速度方向的不同后,要求学生解释其原因,总结归纳学生的解释,明确以下观点:在第一阶段终止时刻,小球的速度竖直向下,既有沿下一步圆周运动轨道切线方向(即与轻绳相垂直的方向)的分量,又有沿轨道半径方向(即沿轻绳方向)的分量.在轻绳绷直的一瞬间,轻绳给小球一个很大的冲量,使小球沿绳方向的动量减小到零,此过程很类似于悬挂轻绳的物体(例如天花板)与小球在沿绳的方向上发生了完全非弹性碰撞,由于天花板的质量无限大(相对小球),因此碰后共同速度趋向于零.在这个过程中,小球沿绳方向分速度所对应的一份动能全部损失了.因此,整个运动过程按机械能守恒来处理就是错误的.(3)要求学生重新写出正确的方程组221sin 2mv mgL =θθcos //v v = 22//21)sin 1(21v m mgL v '=-+θ解得:)1sin 2(sin 23+-='θθgL v小结: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类比为碰撞,建立合理的碰撞模型可以很简洁直观地解决问题,下面继续看例题。

5、展示内容如下: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A 和mB 的滑块之间用轻质弹簧相连,水平地面光滑,m A 、m B 原来静止,在瞬间给m B 一很大的冲量,使m B 获得初速度v 0,则在以后的运动中,弹簧的最大势能是多少?(1)m A 、m B 与弹簧所构成的系统在下一步运动过程中能否类比为一个m A 、m B 发生碰撞的模型?(因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所以可类比为碰撞模型)(2)当弹性势能最大时,系统相当于发生了什么样的碰撞?(势能最大,动能损失就最大,因此可建立完全非弹性碰撞模型)经过讨论,得到正确结论以后,要求学生据此而正确解答问题,得到结果为:)(220B A B A p m m v m m E += 教学资料一维弹性碰撞的普适性结论: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第15页讨论了一维弹性碰撞中的一种特殊情况(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本文旨在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一般性情况,从而总结出普遍适用的一般性结论。

在一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1m 、2m 的刚性小球A 和B ,以初速度1v 、2v 运动,若它们能发生碰撞(为一维弹性碰撞),碰撞后它们的速度分别为'1v 和'2v 。

我们的任务是得出用1m 、2m 、1v 、2v 表达'1v 和'2v 的公式。

1v 、2v 、'1v 、'2v 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将A 和B 看作系统。

由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有'22'112211v m v m v m v m +=+……①有弹性碰撞中没有机械能损失,有2'222'1122221121212121v m v m v m v m +=+……② 由①得()()'2221'11v v m v v m -=-由②得()()2'2222212'11v v m v v m -=-将上两式左右相比,可得2'21'1v v v v +=+即()12'1'2v v v v --=-或()21'2'1v v v v --=-……③碰撞前B 相对于A 的速度为1221v v v -=,碰撞后B 相对于A 的速度为'1'2'21v v v -=,同理碰撞前A 相对于B 的速度为2112v v v -=,碰撞后A 相对于B 的速度为'2'1'12v v v -=,故③式为21'21v v -=或12'12v v -=, 其物理意义是:碰撞后B 相对于A 的速度与碰撞前B 相对于A 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碰撞后A 相对于B 的速度与碰撞前A 相对于B 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有:结论1:对于一维弹性碰撞,若以其中某物体为参考系,则另一物体碰撞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即以原速率弹回)。

联立①②两式,解得 ()2112122'12m m v m m v m v +-+=……④ ()2121211'22m m v m m v m v +-+=……⑤ 下面我们对几种情况下这两个式子的结果做些分析。

若21m m =,即两个物体质量相等2'1v v = , 1'2v v = ,表示碰后A 的速度变为2v ,B 的速度变为1v 。

故有:结论2:对于一维弹性碰撞,若两个物体质量相等,则碰撞后两个物体互换速度(即碰后A 的速度等于碰前B 的速度,碰后B 的速度等于碰前A 的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