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简案及资料教案

合集下载

庐山的云雾 第二课时

庐山的云雾 第二课时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钱舒蕾)

【教学目标】

1.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体会比喻、想象的妙处,学会运用。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比喻、想象的妙处,学会运用。

2.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读《3.庐山的云雾》。

【出示:笼罩缠绕弥漫遮挡】

笼罩(本意+文中意文中指云雾把山顶罩起来了。)缠绕(文中指云雾绕在半山腰)

弥漫遮挡

师: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内容。双排火车,同桌一个读词,一个解释词意。生答。

评: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解释词语。真棒!

你很会学习。知道用近义词来解释词语。(点评中指出方法)

【出示:变幻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

师:谁来读第二组词语。

师:你能用上这些四字词语说一句与庐山云雾有关的句子吗?

设计意图:分析短文时有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题目,在第一课时补充这些。复习时将这些内容落到实处。(复习第一课时,为后文做铺垫。)

2. 师: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huà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出示图片】在庐山,最神奇的还是庐山云雾,眼前飘着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也是云雾,伸手摸摸,身边流淌的还是云雾,就如仙境一般。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一小节。

【出示第一段,配乐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15min)

1. 师:庐山的云雾让人如痴如醉,飘飘欲仙。让我们一起走进庐山,欣赏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云雾。打开课本,大声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想想哪个词告诉了我们庐山云雾的特点?

课文《庐山云雾》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庐山云雾》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抓神奇研读全文,培养自主探究与交流才能;

2、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教师想出资和大家一块儿创办一家旅行社,大家愿意吗?

为了进步效率,我们先开拓一条庐山云雾游旅游专线。要搞好这条旅游专线,必须理解庐山,课文是一那么很好的资料。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理解了庐山云雾的哪些信息?

二、整体感知,提炼主线。

1、放映课件,让小社长们实地考察庐山,欣赏云雾美景。

2、你能用一个字说说庐山云雾留给你的感受吗?两个字呢?

3、师小结:是啊!庐山云雾确实让人感到美丽神奇。

三、提出专题、研读全文:

1、引出专题:庐山云雾神奇在哪儿?为什么这么神奇?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发现一处标上神奇1,又发现一处标上神奇2

2、学生围绕专题自由研读全文。

四、交流成果,落实有关训练。

1、明确训练要求。

2、生自由交流学习成果,师随机点拨落实训练。

A、多变〔变化多、变化快〕,落实感情朗读训练。

比拟:

⑴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⑵雾来时,很大很大;雾去时,很轻很轻;雾浓时,很浓很浓;雾稀时,很淡很淡。

B、多情,落实句式训练:时而时而时而。

C、壮观,落实感情朗读训练。

D、地理位置特殊是庐山云雾形成的客观原因。

3、结合板书,简要小结。

五、回应情境,升华延伸:

根据云雾的特点为云雾风光试写一条广告语。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简案及资料(精选14篇)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简案及资料(精选14篇)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简案及资料(精选14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练习用“秀丽”、“流连忘返”“造句。

3、学习二三节,体会总分段式。

4、情感受到大自然美景的熏陶,美的教育。

一、导入:

见过山吗?凡是山都会有什么?

2、这些,庐山都有,可它为什么与其他山不一样,显得很神秘呢?(“山,多幻变,敢把天刺穿。”)

抓“变幻无常”

3、你知道什么可以称之为“变幻无常”

二、抓抒情句导读全文

出示:云雾笼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流连忘返?

作者流连在何处,流连着何物?相信你读了全文会明白的。

三、自读全文,思考,不懂的打“?”

全班交流

1、流连在何处?(山上、山道、山腰)

流连着何物?此物有何神秘?

2、学第二节

(1)、你最喜欢读哪一句?读中议

(2)还有什么姿态?

(3)句子与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第三节

(1)它的第一句与其它几句也是总分结构,全节都是围绕“瞬息万变:”来写。

(2)理解“瞬息万变:”

(3)哪一句你感到最富“瞬息万变:”

(4)还有什么变化?

4、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小结。

1、齐读最后一节。

2、作者忘记了回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毛泽东诗词欣赏

毛泽东《七绝》

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庐山概况

庐山,是我国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可谓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着万里长江,正濒而侧影着千顷阔湖,山青水秀景色泛胜。由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地带,才会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形容恰到好处。也正因是如此,庐山才不愧为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

1、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味庐山云雾的

奇丽,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

2、能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总分结构的描写方法,以公园的花

真多呀!或菜市场真热闹!为中心句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已经跟着作者,来到了庐山的脚下,知道了庐山有(),有(),有(),有(),景色十分秀丽,而在

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最吸引人的是庐山的()。(板书:庐山的云雾)

2、现在请大家先来欣赏一下庐山的云雾,请大家观看以后说说你

有什么感受。

3、看录象。

4、指名交流观后感受。

5、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在这样的山上游览,似乎

随手就能();漫步在山道中间,常常会有一种()、()的感觉。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介绍,来细细品味这奇丽的

庐山的云雾吧。

二、感悟欣赏。

1、请同学们打开书,轻轻地读课文,找找哪些段落描写了庐山的

云雾。

2、默读 2、3 自然段,用划出概括描写云雾的句子。

3、指名说,然后齐读这两句句子。(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4、你是从哪里读出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呢?请大家在小小组内

进行讨论。师巡视指导。

5、小组汇报,师相机引导,并指导朗读,进行小组朗读比试。

千姿百态:引导学生理解的是在不同的地方云雾的样子各不相

同。可以用笔在书上圈出相关的词语。在作者的眼中,云雾有各种不

同的姿态,这是作者丰富的想象。我们也来想象一下,庐山的云雾还

会象什么?指名说。

瞬息万变:引导学生理解云雾变化的速度非常快。从哪些词语看出来?还能变成什么样的?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发挥想象,自由说。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了解《庐山的云雾》故事背景、内容及含义;

–能够理解《庐山的云雾》中的生字及词语;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能够通过插画理解故事情节;

–能够创造性地表达对本文的理解和感受。

2.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庐山的云雾》的故事内容,并且能够理解故事的背景及含义。同时,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词汇及语言表达能力,简要复述故事情节,并用插画辅助理解。此外,学生还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借助网络等工具查找相关信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故事

利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如播放有关庐山的宣传片以及相关图片;或请学生讲述自己或家人去庐山游玩的经历。同时介绍此次学习的故事背景,让学生对庐山和云雾有个初步的认识。

2.朗读故事

教师可以朗读故事,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故事背景、情节。

此外,老师还可以边读边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含义。

3.词语学习

在听完故事后,针对故事中的生字和词语进行解释和学习。如:庐山、巨大、喊叫、云雾等等。针对这些生字和词语,可以在板书上进行记录和解释,并用简单的例句帮助学生掌握其含义。

4.细节理解

在故事中,学生可以对不同的故事情节进行细节理解,梳理故事情节,找到其中的关键信息和提示。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对故事情节有更深的理解。

5.插画理解

可以分组让学生们自己创作庐山的云雾插画,或是让他们阅读插图和绘本,理解和展示故事情节。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一些出现在插画中的特定细节。

《庐山云雾》第2课时

《庐山云雾》第2课时

《庐山云雾》第2课时

设计者南浔区长超小学汤丽霞

教学目标:

1、积累佳词妙句,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2、初步掌握写景文章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唤起美的体验,倾吐美的感受。

教学难点:学会欣赏,品味词句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师:望庐山,远近高低景不同;

2、生:观云雾,来去浓稀趣无穷。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庐山,去领略那神奇美丽的(庐

山云雾)。

二、观景品读。

A 课件展示:师介绍:庐山峰峦林立,峡谷纵横,构成了云雾滋生的天然条件,而江湖环绕的地理位置,又为庐山提供了生成云雾的充足水气。一年365天,年平均雾日就有191天。庐山雾,其白如雪,其软如棉,其光如银,其阔如海,把庐山打扮得分外俏丽、柔和、神奇、雄浑。

B:看了庐山云雾这么多的姿态,,相信每位同学都和老师一样喜欢上了它吧。那么怎样才能把庐山云雾最美的一面呈现给大家呢?

生:选最能反映庐山云雾特点的画面。[撷取典型抓特点]

C你们想的和作者一样,真是棒极了!那么庐山云雾总的特点是什么呢?(板书)老师已经把作者撷取的画面找出来了,大家要仔细观察云雾的形、色、态,再展开丰富的联想,最后找找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几幅画面的?

(一)课件出示;山镇牯岭

1、反馈指名读,(文字出现)

2、挂板出示:

1)找一找,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几幅画面的?(已完成)

2)划一划,哪些词句说明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哪些词句写出了趣味无穷?

3)品一品,从词、句式、修辞手法等方面考虑这段描写好在哪?(学会用记号写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

Biblioteka Baidu 诗词品读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词语花篮
缠绕
遮挡
腾云驾雾
飘荡
弥漫 瞬息万变
实践作业:
当小导游——
请你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 构,为同学们和老师简单介绍 家乡的一处风景名胜。
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隶属于江西省九江 市。传说殷周时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结庐隐居于此, 后成仙而去,其所居之庐幻化为山,故而得名。 它位于九江市南36公里处,北靠长江,南傍鄱阳 湖。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大部分 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庐山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 险、秀”闻名于世。山中云雾缭绕,多飞泉瀑布 和奇洞怪石,名胜古迹遍布,夏天气候凉爽宜人, 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和避暑疗养胜地,于 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老师范读课文,思考:
自读第一自然段,跟同桌说说你 看到了什么。
高峰 幽谷 瀑布 溪流 云雾
▲▲
它们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美丽的画面,秀丽的风景,随着 刚才的感觉读第二段。
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几幅画面,试 着找一找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 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 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 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 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 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 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教案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教案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教案

课题:庐山的云雾(第二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庐山的云雾景观,并能描述其特点;

2. 学习相关词汇和表达,并能在交流中正确运用;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能力,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表达水平。教学重点:

1. 掌握庐山的云雾景观的特点和描绘方法;

2. 学习相关词汇和表达。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庐山的云雾图片和视频素材;

3. 学生练习册和笔记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师生问好并温馨提醒学生上节课学过的庐山的云雾基础知识。

二、呈现(15分钟)

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庐山的云雾图片和视频素材,通过形象生动

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庐山云雾景观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询问学生对庐山云雾的第一印象,并

展开讨论。

三、讲解与练习(20分钟)

1. 讲解庐山云雾景观的特点和描绘方法,介绍相关词汇和表达,如"如烟往事"、"蓬莱仙境"等。同时,学生可以跟随教师朗读这些句子,

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张庐山云雾的图片,

在小组内讨论,描绘图片中庐山云雾的特点和感受,并进行小组分享。

四、拓展与巩固(15分钟)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每个小组轮流分享他们的描绘,其

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2. 学生回到座位上,完成练习册上有关庐山云雾的词汇、表达的练习。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庐山云雾的特点和描绘

方法。

2. 向学生提问:你是否喜欢庐山的云雾景观?为什么?

六、作业布置(5分钟)

课文《庐山云雾》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庐山云雾》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1、课文《庐山云雾》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镇牯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2、4自然段。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风光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凭借本课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句子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四、教学设计意图:

1、在大语文思想的指导下,从小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互动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碰撞。

2、以体验感悟、交流等语言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充分挖掘句子内涵,以读悟情,激活学生思维,全体参与,充分体验,为语言实践增添情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觉到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那么最能反映庐山云雾特点的句子是哪一个过渡句呢?

2、出示句子“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齐读。

二、深入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课文第2段录音,围绕“的确,庐山云雾……”这句话,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你留下怎样的感受?

2、小组合作探究

3、

4、5自然段,自主选择其中一段进行研究。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你最想学哪些句子,为什么?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3、庐山的云雾-2

3、庐山的云雾-2

教学内容3、庐山的云雾教材版本苏教版教案属性共 2 课时第 2 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3、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精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味庐山云雾的奇丽,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修注栏

一、复习导入: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特别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

3、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

4、那么奇丽的云雾想想细细去欣赏?

三、精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绒帽)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简案及资料(精选)-小学三年级语文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简案及资料(精选)-小学三年级语文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简案及资料(精选)-小

学三年级语文

<FONT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教学要求:</SPAN><SPAN

lang=EN-US><?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o:p></SPAN><FONT size=3><SPAN lang=EN-

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SPAN><SPAN

lang=EN-US><o:p></o:p></SPAN><FONT size=3><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学会生字,练习用“秀丽”、“流连忘返”“造句。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案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案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案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纵观全文的内容,可按"古人的赞美——特点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为三大段。其中第二大段是重点,不仅篇幅最多,而且.写作上也很富有特色,充分体现了本单元教材的教学重点:过渡句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因此,第二大段应当作为本课文的教学重点。

仔细品读全文,我们还能领会到课文具有以下的三个.写作特点:一、言简意骇地引用古代老人言行稍加议论的办法,增强了赞美的感染力;二、段与段之间巧用过渡句,段意衔接自然,使文章具有一气呵成之感;三、语言形象、生动、有气势,采取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写法写出了庐山云雾之美。因此,本文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取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读、思、议、品等,使学生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庐山云雾的景色美,从而使他们的心中升腾起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第二大段,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感受它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句的句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难点:产生对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感受,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五、课前准备

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简案及资料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

生字,练习用“秀丽”、“流连忘返”“造句。3、学习二三节,体会总分段式。4、情感受到大自然美景的熏陶,美的教育。一、导入:见过山吗?凡是山都会有什么?2、这些,庐山都有,可它为什么与其他山不一样,显得很

神秘呢?(“山,多幻变,敢把天刺穿。”)抓“变幻无常”3、你知道什么可以称之为“变幻无常”二、抓抒情句导读全文出示:云雾笼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流连忘返?作者流连

在何处,流连着何物?相信你读了全文会明白的。三、

自读全文,思考,不懂的打“?”全班交流1、流连在

何处?(山上、山道、山腰)流连着何物?此物有何神秘?2

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NewRoman;mso-hansi-font-f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