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计量经济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国债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我国国债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我国国债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作者:韩猜猜毋开开来源:《经营者》2016年第16期摘要本文在深入了解和研究相关概念并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和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对国债发行规模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比较大的几个因素及理论模型。

第一部分为本文的写作背景和对国债的大致情况进行的简单叙述。

第二部分为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选取几个解释变量建立理论模型和各种数据的分析,和模型建立起来后的检验和修正。

第三部分为结论和建议,得出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几个主要因素和几点建议。

关键词国债规模数理模型国内生产总值国债兑付额财政支出一、绪论研究背景:自1998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呈阶梯式的增长,国债对拉动投资消费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4年之后,由于经济发展迅速,政府转向稳健性财政政策,但是国债发行规模依然没有缩减。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到1990年(此文暂不研究),虽然年均发行额仅为39.5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规模很小的比例,但国债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第二阶段是1991~1993年,年均发行额大体在623.5亿元左右。

1992年,国债发行规模第一次跃上了400亿元的台阶。

第三阶段是1994~1998年,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颁布并规定债务收入不列为预算收入,禁止中央财政向银行透支,使得财政赤字只能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

我国国债发行额在1994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发行额达1137.55亿元,1998年达到3808.77亿元,年增长率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

第四个阶段为1998年以来,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当时经济运行不景气,为了抑制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增长、拉动内需,中央政府采取了扩大国债发行、增加财政投资的积极财政政策,导致国债发行额连创新高。

最近几年表现得尤为明显,2010年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为19778.3亿元,是2000年发行量的4.25倍。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三篇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三篇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三篇1997 年以来,我国连年增发国债,这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从计量经济模型和定量分析的角度,在研究影响国债规模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有关计量经济模型,运用1992 - 2005年的样本数据,利用 SPSS 软件进行分析和预测.文章认为国家财政收支差额和还本付息是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最重要因素。

国债规模;财政收支差额;还本付息;计量分析1 引言国债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工具,已成为各国政府不可缺少的宏观调控工具。

我国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

国债规模日趋庞大,尤其是 20世纪 90年代末,为阻止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对抗国内的通货紧缩趋势,我国连续 6年实施以扩大国债投资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

国债发行量大增,对刺激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功劳巨大。

但是国债发行有一个适度问题,它最终需要清偿。

国债发行规模研究,既有规范分析又有实证探讨。

2 模型变量的选择: 影响国债规模的一般因素分析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很多,有宏观也有微观。

本文只考虑宏观的因素。

选取的数据变量包括当年的国债发行额(Y),国内生产总值GDP(X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X2)、国家财政收支差额(X3)、到期国债还本付息额(X4)、国债累计余额(X5)、信贷规模(X6)。

选取以上系统变量的原因是基于传统研究对国债发行规模所受影响因素的考虑。

第一,GDP(X1)对国债规模的影响。

一国的国债发行规模明显地受制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一国的经济规模越大、发展水平越高,则国债发行的规模和潜力就越大。

第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X2)对国债规模的影响。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用于两个项目即储蓄与消费。

国债余额与居民的储蓄存款之比即居民应债率,这一指标反映的是居民的应债能力,应债率越高,则国债发行的可能规模越大。

第三,国家财政收支差额(X3)对国债规模的影响。

国债发行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弥补财政赤字,所以分析国债的发行规模,就必须考虑我国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情况。

我国国债发行额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我国国债发行额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我国国债发行额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对1986—2012年各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影响我国国债发行额的主要因素,并得到拟合效果较好的计量经济模型。

由此得出我国国债发行额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赤字、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国债年末余额。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国债发行额;影响因素国债是中央政府发行的主要用于弥补国家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或筹措军费(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用债券,因其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的特征又被称为”金边债券”。

这种集中性借贷和有计划的组合分配闲置资源可以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建设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使经济结构的调整顺利进行。

在为国家筹措各种基础设施、经济活动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的同时,也进一步推进了证券与金融市场的改革,并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一个较为健全完善的投资渠道。

在调节货币流通、促进供求平衡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1981年我国重新开始发行国债起,国债发行规模屡创新高,从最初1981年的73亿元已经增长到2012年的16154.2亿元,发行的品种也不断丰富完善。

伴随着国债规模的扩大,保持一个合理稳定的国债负担率尤为重要,如何将各项对内债务和对外债务维持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控制国债发行额的过快增长是近些年来学术界争论的话题。

了解影响国债发行额的主要因素,就能够通过更多合理有效的途径控制其过快过热增长。

1国债发行额的影响因素(1)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衡量国家还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国家制定国债发行总额的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各项事业百废待兴,而国债的发行为经济建设筹集必要的资金,因而国债的发行总量必然会受到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2)财政赤字。

财政收入是一个国家筹集经济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民生存和生活环境资金最重要的途径。

如何看待我国的国债规模

如何看待我国的国债规模

如何看待我国的国债规模如何看待我国的国债规模一、我国国债规模现状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债发行的历史,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刚刚建立时,为了保证仍在进行的革命战争的供给和恢复国民经济,在1950年发行了总价值约为302亿元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第二阶段是1954-1958年,为了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分5次发行了总额为3546亿元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后,为了克服财政困难和筹集重点建设资金,从1981年起重新开始发行国债。

从第三阶段至今,我国国债规模不断增至,截止到1995年,共发行了8种内债,有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财政债券、特种债券、定向债券、保值债券、转换债券等。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我国国债余额总计72044.51亿元,其中国内债务71410.8亿元,国外债务633.71元,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达15.24%,而2005年至2010年,国债余额占GDP比重都在16%以上,国债付息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除了2009年为1.95%以外,都在2%以上。

二、从应债者承受能力看国债规模发行的国债最终所要消化的主体是国债本文由收集整理的投资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广大国民。

国债不能强卖强买,要投资者能够主动接受,在国债发行之时就要根据市场供求原则考量投资者的需要量,由于一般情况下用以与国债进行比较的是储蓄存款,所以这里的需求量主要由两个因素,一个是储蓄存款规模,另一个是债券市场规模。

只有有了与国债规模相配比的储蓄存款规模及能够允许国债顺利流通的债券市场,由此确定的国债规模才是可接受的。

(一)储蓄规模。

由《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出的我国国债构成中大约有99%是国内债务,这里只关注中国国内的储蓄存款。

计算得出,从2005年至2011年,中国的储蓄存款都在国债余额的4倍以上(2007年为3.3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储蓄存款规模很大,足以吸收现有的国债规模。

对当前我国国债规模相关问题分析

对当前我国国债规模相关问题分析
投资理财
对 当前我国国债规模相关问题分析
中 国人 民银行 陇 南 市中心 支行 崔保平
摘要: 我 国发行 国债 的主要 目的是为 了更好 的弥补财政 赤字, 帮助 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国债发行规模直接影响着我 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 从
相关数据来看 。 我 国 国债 的 发 行 量 呈 现 出 了逐 年 递 增 的 现 象 , 对 于我 国
本付息 . 就能够持续 的进行借债。 现阶段我国的国债一般都是中期 国债
为主, 长 期 国 债 非常 少 。这 样 的期 限结 构 分 布 缺 乏 一 定 的科 学 性 , 容 易
严格来说 , 国债 的发行规模是和我 国居 民储蓄呈 正比的 , 这 正好说 明我 国居 民应该是 国偾 的购买主体 。国债 资金 的来 源就是居 民的储 蓄 存款 , 而居 民的储 蓄存款也为 国债 的发行提供 了一定 的空 间。另外 。 衡 量一 个 国家 是否拥 有 较强 的 还债 能力 的一个 重要 指 标就 是 该 国的 GD P, 当国家的经济发展较快时 。 其 国债 的发行 规模也会 相应的有所增 加。 根据一般理论我们认为国债是和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保持同步的 , 所以国家国债的发行 规模其 中的影 响因素之一应该是 G D P 。同时国债
作。
最后 . 国家发行的国债属于连接财政和金融调控之间的桥梁 。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不 断完善 。必然会要求国债不断强化其宏 观功 能, 要求 国债政策更加的灵活 。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 , 我国的国债 拥 有基本 的政策功能 。但是还有完善的空间 ,尤其是宏观金融调控方 面, 需要发行较多的短期国债 以及二十年以上 的长期国债。 这样才能够 更好的满足金融机构资产管理 需求 ; 另外 。 宏观经济结构 的不合 理 , 技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关于《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对1986-2003年我国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首先,我们综合了几种关于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而我们建立了理论模型。

然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

最后,我们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问题的提出】选题的目的:现有的研究认为,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财政赤字,预算内投资规模,信贷规模,城乡居民储蓄额,国债还本付息额,以及国债余额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

在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规模日趋扩大,我们试图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

我们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86-2003年(见表一)。

(由于81-85年的还本付息额为“0”,可能对模型会有影响,所以我们只选用了1986-2003年的数据。

)一、引言国债是国家作为债务人凭借国家信用向社会(单位和个人)筹集资金的一种凭证。

国债不仅是国家筹集资金的一种手段,而且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

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不仅能保证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弥补财政赤字,而且对于启动处于通货紧缩中的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国债、控制基础(高能)货币数量的方式来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因此国债是联结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纽带,其在一国经济中的作用不容低估。

中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已整整走过了20个春秋。

中国国债无论发行规模还是总量规模都迅速增长,1981年中国的内部国债发行量只有48.66亿元人民币,而到2003年这一指标为6153.53亿元人民币,截止到2003年底的国债余额总量达到22603.6亿元人民币。

浅析我国国债规模

浅析我国国债规模

浅析我国国债规模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的国债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筹集资金用以加大公共投资支出。

国债政策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很大作用,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毋庸置疑。

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实施国债政策可能带来的后果,防止国债规模过大所带来的风险,避免陷入财政信用危机。

一、我国国债规模现状(一)我国国债规模的演变。

我国国债规模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至1958年。

为了筹集国家建设资金,发展国民经济,我国在这一阶段发行了几亿元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发行规模不大,每年的国债发行额在当年GDP中比重小到1%。

第二阶段:1958年至1980年。

我国坚持财政平衡的思想,没有发行国债,大多数年份预算保持平衡,即便有赤字,规模也很小,主要靠向中央银行透支解决。

第三阶段:1981年至1993年。

我国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筹集经济建设资金,于1981年恢复国债的发行。

但国债发行额较小,在这一阶段年平均发行量为198亿元,累计发行量为2106亿元,国债增幅比较平稳。

第四阶段:1994年至1997年。

由于国家预算体制改革,不再允许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解决赤字而改为发行国债,加之过于集中的还本付息,国债发行量呈现较大增幅。

1994年国债发行量突破1000亿元,1995年以后每年发行量均比上年增长30%以上,远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和GDP年均增长速度。

第五阶段:1998年至今。

为拉动内需和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投资,国债发行量陡升,导致1998年国债发行额高达3310.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3.7%,此后国债年发行量就一直节节攀升。

直到2005年,国债发行总量达到6923.4亿元,创下国债发行总量的新高。

(二)国债对经济的作用1、从目前国债的经济效应来看,我国的国债规模扩张并没有产生明显的负效应;相反,以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之浅析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之浅析

早出台国债管理的基本大法——《 国债法》 。使国债发行、 兑付、
交易、 托管 、 结算等各个环节均实现有法可依 , 加强对国债发行
和 交易 的 监管 。 2 控制好年度债务规模 , ) 在有利、 有效基础上发行国债。在经
含义 : 一是历年累计的债务总规模 ; 二是当年发行 的国债总规模 ;
债务收入支持, 指标越高, 说明对债务的依赖性越大 ;3偿债率 : () 还本付息额 /财政收入, 该指标反映由于国债而引起的财政负担, 数值越高, 表明偿债能力越差 , 发达国家该指标一般低于1 ̄。 0o /
1 影 响 国债发 行 规模 的 主要 因素 .
1 G P 国内生产总值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 )D: 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 , 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 财富。 从国际范围看 , 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 其国债的发行规 模一般越大。因为一 国的国债规模 主要由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 的,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其应债能力越强 , 国债发行规模的潜力也 越大。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 , 整个社会公共物品的需求增长 以及政府职能的不断扩大, 必然要求国债规模保持相应增长。 2 财政赤字额 : ) 通过发行 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 的主要动因,也是现代国家的普遍做法。政府每年发行多少公 债 ,一般首先取决于政府 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财政政策决定的财政支出水平与
济状况较好时, 注意控制和减少债务余额 , 加强国债的余额管理。 3 合理控制财政赤字。因为政府财政赤字影响着 国债的发 )
行 规 模 , 以 , 控制 国债规 模 , 先要 合理 利 用赤 字政 策 。 所 要 首 4 优 化 国债期 限和 品种 结构 。 ) 将短 期 、 中长期 和 长期 的 国债 进行合理组合 , 分散国债还本付息的压力 。同时, 适应政府宏观 调 控 的需 要 , 体 现公 平 原 则 , 既 又可 以减 轻一 定 时期 内因还 本 付 息 带 来 的财政 压 力 和风 险 。 只有 合 理 控制 国债 的发 行 规模 ,我 国政 府才 能 有 效地 弥 补

国债发行规模的计量经济分析

国债发行规模的计量经济分析

国债发行规模的计量经济分析杨宝臣李彪1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摘要:本文首先对国债发行规模及相关影响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确定了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协整理论对国债发行规模及主要影响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与协整关系检验,建立了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长期均衡方程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ECM),依据此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国债发行规模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国债发行规模短期变动的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表明,该模型也具有很强的预测功能。

关键词:国债发行规模;Granger因果关系;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ECM)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Scale of Treasury Bonds IssuedYang Baochen Li Biao(School of Management,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first investigated the main variables that influence the scale of Treasury bonds issued with 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then we conducted unit root test of ADF and PP tests to time series that explain scales of Treasury issued and cointegration test of Johansen test to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cale of Treasury bonds issued and the explained variables, respectively. We established the long-run equilibrium equation and error-correction model (ECM) to forecast the scale of Treasury bonds issued in China, and the performance showed that our models could provide accurate forecast for scales of Treasury bonds issued.Keywords: Scale of Treasury bond issue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unit root test, Johansen cointegration test, error-correction model (ECM)一、引言自从1979年,我国政府重新发行国债以来,国债发行的规模从数十亿元提高到数千亿元,国债发行累计余额目前已接近两万亿元。

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计量经济分析

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计量经济分析

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计量经济分析内容提要:国债是国家作为债务人凭借国家信用筹集资金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自1979年重新举借国债,规模逐年增长,尤其自1998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债规模以每年近500亿的速度上升.我国国债规模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其影响程度又如何呢?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分析.关键词:国债规模线性回归模型拟合经济意义一、理论分析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发行国债大致有以下几种目的:1、在战争时期为筹措军费而发行战争国债。

在战争时期军费支出额巨大,在没有其他筹资办法的情况下,即通过发行战争国债筹集资金。

发行战争国债是各国政府在战时通用的方式,也是国债的最先起源。

2、为平衡国家财政收文、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赤字国债。

一般来讲,平衡财政收支可以采用增加税收、增发通货或发行国债的办法。

以上三种办法比较,增加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作法,固然是一种好办法但是增加税收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税赋过重,超过了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将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并会影响今后的税收。

增发通货是最方便的作法,但是此种办法是最不可取的,因为用增发通货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对经济的影响最为剧烈。

在增税有困难,又不能增发通货的情况下,采用发行国债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还是一项可行的措施。

政府通过发行债券可以吸收单位和个人的闲置资金,帮助国家渡过财政困难时期。

但是赤字国债的发行量一定要适度,否则也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3、国家为筹集建设资金而发行建设国债。

国家要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为此需要大量的中长期资金,通过发行中长期国债,可以将一部分短期资金转化为中长期资金,用于建设国家的大型项目,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4、为偿还到期国债而发行借换国债。

在偿债的高峰期,为了解决偿债的资金来源问题,国家通过发行借换国债,用以偿还到期的旧债,这样可以减轻和分散国家的还债负担。

关于中国国债规模的协整分析

关于中国国债规模的协整分析

关于中国国债规模的协整分析一、国债发行规模主要影响因素的选择国际上通行的衡量债务规模的指标主要包括国债负担率(=国债累积金额/国内生产总值)、国债依存度(=国债规模/财政支出)、国债偿债率(=国债还本付息额/财政收入)及居民负担率(=国债余额/当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主要从应债能力和偿债能力去界定一国的国债规模,是比较科学和客观的。

我们可以发现,作为其中的影响变量,限制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国债还本付息支出、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居民储蓄存款。

由于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量变化更能体现出对国债规模的影响,所以用国内生产总值增量替代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影响变量;国家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也应进入自变量。

因此,以GDI代表国债规模,本文考虑了六个影响因素: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量、GPPID代表国债还本付息支出、GR代表财政收入、GE代表财政支出、SD代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SBA代表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

为了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分别对它们进行商品价格指数平减。

然后取对数,以排除异方差的影响。

为选出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本文又对国债发行规模及相关影响变量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确定确实与国债发行规模存在因果关系的变量,同时剔除掉由于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所造成的虽与国债发行规模高度相关,但实际上并不存在因果关系的变量。

运用EVIEWS3.1分析软件,利用1979-2003年间的统计数据进行成对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表1国债发行规模及相关因素的GRANGER因果关系零假设F-StatisticProbabilityLGDP不是LGDI的Granger因LGD不是LGDP的Granger因5.852722.092770.011010.15234LGE不是LGDI的Granger因LGDI不是LGE的Granger因0.462574.877780.636940.02029LGR不是LGDI的Granger因LGDI不是LGR的Granger因0.333603.155780.720680.06686LSBA不是LGDI的Granger因LGDI不是LSBA的Granger因0.464102.773130.08916LSD不是LGDI的Granger因LGDI不是LSD的Granger因3.306730.428110.059830.65820LGPPID不是LGDI的Granger因LGDI不是LGPPID的Granger因5.365910.614620.01561根据GRANGER因果关系判定准则,若x是y的GRANGER原因,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能够根据x预测y;第二,不能够根据y预测x。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计量分析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计量分析

国债 规 模 的模 型 分 析
3 1 理论 模 型 .
本文选取 1 1 20 年我 国国债年度发行量及 主要影 响因素的数据作为样 本数据 , 9 — 05 8 以
N Sntnl etc e表示 国债发 行规模 ,B fac a c) 示 国家财 政收支差 额 ,(a. D (aoadb a ) i sl F (nni b a e表 i l n a l P py
周四军 谢 腾 云
( 湖南 大学统计 学院 , 湖南 长沙 4 07 ) 109 摘 要 国债发行是我 国政府 弥补 财政 收支差额 、 解财政压 力和 实施 宏观 经济调控 的重要工 具 国债 发行 缓
规模是否适度既 直接 影响政府 宏观调控力度和效果 , 也关 系到 国民经 济健康有序 运行及社 会安 定、 其研 究具
其 国债本身供求关系的影响 . 具体表现为 :
() 1国家财政收支状况对 国债规模的影响 . 国债发行 的一个主要 目的就是弥补国家财政收 支差额 , 当国家财政收支差额较小时 , 用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压力就越小 , 本文选取国家财
政收支差额来综合衡量 国家财政收支状况对国债规模 的影响 . () 2 国债还本付息额和国债余额对国债规模的影 响. 还本付息支出是国债发行 的代价, 国 债规模越大 , 到期还本付息支出就越多 ; 国债余额则是国债发行的未来要兑现的代价 , 其大小
缩 国债发行 规模 , 变为稳健 的国债政 策 , 转 更加有 效地发挥 国债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中的作用 .
关键词 国债发行规模 , 财政 收支差额 , 还本付 息, 计量分析
1 引 言 .
国债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 , 国家为债务人 , 还本付息为条件 , 通过发行有价证券或借款等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作者:米洋江川罗文刘桃来源:《职业圈》2007年第07期【摘要】文章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进行了广义关联分析,选取了GM(国债发行规模(亿元),GDP(内生产总值(亿元),SR(财政收入(亿元),ZC(财政支出(亿元),LX(国债还本付息(亿元),CX(居民储蓄余额(亿元)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GDP,财政支出和国债还本付息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国债;发行规模;计量经济分析【中图分类号】 F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7-0021-02自1979年中国政府重新发行国债以来,国债发行的规模从数十亿元提高到数千亿元,国债发行累计余额目前已接近两万亿元。

如此大的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国债市场的容量与空间还有多大,是国债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研究国债发行规模,建立一个精度较高的模型,得出比较准确的预测结论,需要做好两个基本工作:一是要紧密结合宏观经济运行机制,运用相关计量经济方法找到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

这样找出来的因素既有经济运行机制上的因果关系又有统计上的因果关系。

二是以找出来的主要因素为自变量,建立适当的国债发行规模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这样建立的模型既有恰当的经济因果关系,又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笔者通过这种方式对中国国债发行规模与相应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为以后国债发行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因素。

一、分析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然后选取可以量化的因素,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具体过程如下:(一)原始数据间见附录的表格中(二)建立模型1.变量替换。

为方便以下分析的进行,现在作如下的变量替换:GM——国债发行规模(亿元),GDP——国内生产总值(亿元),SR——财政收入(亿元),ZC——财政支出(亿元),LX——国债还本付息(亿元),CX——居民储蓄余额(亿元)将外债余额作为被解释变量,其余作为解释变量可以建立对外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的计量经济模型:GM=β0+β1*GDP+β2*SR+β3*ZC+β4*LX+β5*CX+ u(模型一)其中,βi表示回归系数,u则表示随机误差项。

我国国债适度规模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我国国债适度规模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我国国债适度规模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内容摘要:本文从促使国债适度规模扩大和制约国债适度规模的两个角度来讨论影响我国国债适度规模的因素。

并利用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对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做出实证研究。

关键词:国债适度规模影响因素计量模型在现实的经济中,国债发行的适度规模是受多个层次和方面的因素影响和决定的。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率、经济周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财政收支状况、社会投资规模以及金融的发展程度等等,这些宏观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国债适度规模的大小。

从微观层面上分析,国债本身情况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如国债的管理水安然平静构造状况,包括:国债期限安排、品种搭配、归还方式、应债;以及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益及使用范围,这些因素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债适度规模。

下文分两个角度来讨论影响国债适度规模的因素促使国债适度规模扩大的角度、制约国债适度规模的角度。

并利用实证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对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做出计量分析。

促使我国国债规模扩大的相关因素分析〔一〕财政赤字弥补方式的转变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政府对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7年之前财政赤字的规模比拟小,而其主要的弥补方式是采用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的方式。

1987年,国务院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做出了新的规定,财政不能够向中央银行透支的规定。

为了贯彻执行这一政策,稳定金融的同时到达减少直至取消财政对中央银行的借款和透支,政府对全国金融机构发行了40亿元的财政债券,占当年全部国内债务收入的30.14%,进而也造成政府举债规模初次的高速扩张。

1994年,中央政府出台(预算法),明确规定政府不得向银行透支或通过向银行借款的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发行长期和短期国债成为弥补财政赤字的唯一方法。

在1995年公布(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再次重申了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政府透支,不能直接认购政府债券的规定,同时还强调,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各级地方政府提供贷款、包销政府债券等规定。

【推荐下载】我国国债适度规模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研究

【推荐下载】我国国债适度规模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研究

[键入文字]
我国国债适度规模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研究
我国国债适度规模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对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做出实证研究。

 在现实的经济中,国债发行的适度规模是受多个层次和方面的因素影响和决定的。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率、经济周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财政收支状况、社会投资规模以及金融的发展程度等等,这些宏观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国债适度规模的大小。

从微观层面上分析,国债自身情况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如国债的管理水平和结构状况,包括:国债期限安排、品种搭配、偿还方式、应债来源以及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益及使用范围,这些因素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债适度规模。

下文分两个角度来讨论影响国债适度规模的因素促使国债适度规模扩大的角度、制约国债适度规模的角度。

并利用实证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对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做出计量分析。

 促使我国国债规模扩大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财政赤字弥补方式的转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政府对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也发
1。

国债发行规模的计量经济分析

国债发行规模的计量经济分析

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Issued Scale of Treasury
Bonds
作者: 杨宝臣[1];李彪[1]
作者机构: [1]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
出版物刊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8-23页
主题词: 国债发行规模;Granger因果关系;单住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ECM)
摘要:应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确定了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

然后对国债发
行规模及主要影响变量进行单位根ADF和PP检验与协整关系Johansen检验,建立了中国国债
发行规模的长期均衡方程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ECM),此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国债发行规模与
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国债发行规模短期变动的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表
明,该模型具有很强的预测功能。

对我国国债规模现状的思考

对我国国债规模现状的思考

对我国国债规模现状的思考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规模不断扩大。

从1994年开始,由于国家预算法禁止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款,国债规模更是迅猛上升。

当前的国债规模是否合理,从国债负担率、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居民应债力四个方面做出了分析。

标签:国债;国债规模;国债负担率;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居民应债力新中国成立之初,仅在1950年发行过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4年到1958年间发行了国家建设公债。

此后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是世界上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

改革开放以后,从8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恢复了国债融资。

1981年7月1日首次发行国债(国库券)48.66亿元。

从80年代后半期以来,中国的国债规模明显扩大,特别是从1994年起,国家实行分税制的预算管理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禁止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款,从而导致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只有发行国债一种。

于是当年国债发行规模即高达1175.25亿元,是1993年的1.59倍,以后更是逐年增加发行量,到2005年国债发行达6922.87亿元。

显而易见,我国国债规模已空前庞大,并且仍在迅猛地扩张。

这一现象引起理论界和业务部门的高度关注。

中国的国债规模是否合理,有没有进一步发行的空间?中国的经济能承受得起吗?中国会不会由此而债台高筑,引发债务危机?本文拟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国债规模通常包括三层含义:国债余额、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国债的还本付息额。

衡量一国的国债规模是否合理,国际上常用的指标有四个,即国债负担率、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和居民应债力。

现分别作以分析。

1 国债负担率国债负担率是指一国的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衡量整个国民经济承受能力的指标。

该指标着眼于国债存量,表示国民经济国家债务化的程度和国债累积额与当年经济规模总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它重视从国民经济总体来考察国债限度的数量界限,被认为是衡量国债规模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计量经济分析内容提要:国债是国家作为债务人凭借国家信用筹集资金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自1979年重新举借国债,规模逐年增长,尤其自1998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债规模以每年近500亿的速度上升.我国国债规模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其影响程度又如何呢?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分析.关键词:国债规模线性回归模型拟合经济意义一、理论分析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发行国债大致有以下几种目的:1、在战争时期为筹措军费而发行战争国债。

在战争时期军费支出额巨大,在没有其他筹资办法的情况下,即通过发行战争国债筹集资金。

发行战争国债是各国政府在战时通用的方式,也是国债的最先起源。

2、为平衡国家财政收文、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赤字国债。

一般来讲,平衡财政收支可以采用增加税收、增发通货或发行国债的办法。

以上三种办法比较,增加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作法,固然是一种好办法但是增加税收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税赋过重,超过了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将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并会影响今后的税收。

增发通货是最方便的作法,但是此种办法是最不可取的,因为用增发通货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对经济的影响最为剧烈。

在增税有困难,又不能增发通货的情况下,采用发行国债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还是一项可行的措施。

政府通过发行债券可以吸收单位和个人的闲置资金,帮助国家渡过财政困难时期。

但是赤字国债的发行量一定要适度,否则也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3、国家为筹集建设资金而发行建设国债。

国家要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为此需要大量的中长期资金,通过发行中长期国债,可以将一部分短期资金转化为中长期资金,用于建设国家的大型项目,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4、为偿还到期国债而发行借换国债。

在偿债的高峰期,为了解决偿债的资金来源问题,国家通过发行借换国债,用以偿还到期的旧债,这样可以减轻和分散国家的还债负担。

1998年,为应付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危机,我国开始实施以增发长期建设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6年来,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累计创造就业750万个,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同时也使国债规模达到近2万亿,国家财政赤字压力加大。

于是,积极财政淡出的呼声出现。

这种呼声虽未成为决策,对决策却有一定修正。

1998年到2002年,每年增发的国债规模从1000亿一直增加到1500亿,2003年则比上年减少了100亿,降为1400亿。

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1、GDP对国债规模的影响。

一国国债规模明显的由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一般说来,经济规模越大,发展水平越高,则国债规模及其潜力就越大。

2、财政收支状况对国债规模的影响。

众所周知,国债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弥补财政赤字。

当财政收入越多,财政支出越少时,用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压力就越小。

由于在实证分析中,赤字对国债规模的影响不显著,我们于是选取了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两个变量来综合考虑其对国债规模的影响。

3、预算内投资规模对国债规模的影响。

国债的另一目的是筹集资金,近几年我国国债资金主要用于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的建设。

一国预算内投资规模越大,其对资金的需求越大。

当财政收入不足于财政支出时,政府的投资缺口一般要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

因此,从经济意义上分析,两者存在正相关性。

4、还本付息支出对国债规模的影响。

一方面,国债规模越大,还本付息支出越多,当其支出额达到无法以当年财政收入来偿还时,不得不以发行新债来还旧债;另一方面,如果一国国债的还本付息支出过多,就必须会使国家减缓国债的发行,以减轻还债压力。

二、模型计量分析我们用Y表示国债规模,分别用X1、X2、X3、X4、X5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还本付息支出。

根据统计资料得如下数据:对以上数据,我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如下分析:1、模型估计从模型的输出结果可得模型如:Ŷ=-388.0981+0.014256X1+0.011687X2+0.018813X3+0.856996X4+0.699939X5Se=(43.33541) (0.004833) (0.045058) (0.057392) (0.207958) (0.089376)T=(-8.955679) (2.949578) (0.259383) (0.327807) (4.120998) (5.593673)R2=0.997374 F=1367.170 df=182、多重共线性分析及修正:.从模型的回归结果看,模型的可决系数很大,说明模型拟合得较好。

同时,F统计量很大(远远大于临界值F0.05(5,18)),说明解释变量整体对Y的影响显著。

但是,对每个解释变量进行T检验时,X2、X3的T值都很小,对Y影响不显著。

而且,模型的拟合结果与我们前面对经济意义的分析不同,这表明,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

为了证实这一结论,我们又对解释变量进行了相关系数距阵检验,其结果如下:X1 X2 X3 X4 X5 X1 1 0.958534 0.952882 0.843933 0.962621X2 0.958534 1 0.995429 0.950745 0.933575X3 0.952882 0.995429 1 0.962278 0.925167588389 X4 0.843933 0.950745 0.962278 1 0.829081693252 X5 0.962621 0.933575 0.925168 0.829082 1可以看出,解释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很大,进一步说明模型存在着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于是,我们采用逐步回归法对模型进行了多重共线性的修正。

首先用单一解释变量对Y进行回归,结果如下图所示:Ŷ=-400.1974 + 0.047525X1Se=(138.4901) (0.002762)T=(-2.889719) (17.2080)R2=0.930843 F=296.1157 df=22Ŷ=-401.3361 +0.326868X2Se=(66.14905) (0.008954)T=(-6.067148) (36.50732)R2=0.983761 F=1332.785 df=22Ŷ=-342.5222 + 0.281413X3Se=(61.21599) (0.007258)T=(-5.595306) (38.77527)R2=0.985579 F=1503.521 df=22Ŷ=-300.0975 + 2.057891X4Se=(164.6951) (0.147972)T=(-1.822140) (13.90731)R2=0.897871 F=193.4133 df=22Ŷ=-37.31999 + 1.874696X5Se=(137.2052) (0.124257)T=(0.272001) (15.08727)R2=0.911868 F=227.6257 df=22从五个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输出结果和经济意义的分析,认为财政支出X3对Y的线性关系显著,拟合程度好。

Y与X3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Ŷ=-342.5222 + 0.281413X3Se=(61.21599) (0.007258)T=(-5.595306) (38.77527)R2=0.985579 F=1503.521 df=22将其余解释变量逐一代入,得如下几个模型Ŷ=-381.2919+0.010072X1+0.226180X3Se=(55.45422) (0.003644) (0.020969)T=(-6.875795) (2.764278) (10.78651)R2=0.989426 F=982.5185 DF=21Ŷ=-390.7166+0.009022X1+0.064641X2+0.176596X3Se=(57.28959) (0.003920) (0.083307) (0.067318)T=(-6.820027) (2.301368) (0.775936) (2.623325)R2=0.989735 F=642.8014 df=20Ŷ=-498.7233+0.026375X1+0.050192X2-0.025673X3+0.951300X4Se=(62.10552) (0.006959) (0.071720) (0.091545) (0.333844)T=(-8.030257) (3.790369) (0.699834) (-0.280437) (2.849537)R20.992809 F=665.7556 DF=19由于引入X4后使得X3对模型影响的经济意义发生变化,应舍弃。

同时,X2的T统计量很小,对Y的影响不显著,也应该舍弃,用余下的变量拟合方程如下:Ŷ=-280.2606-0.001790X1+0.219523X3+0.536790X5Se=(45.30312) (0.003665) (0.015051) (0.116740)T=(-6.186341) (-0.488472) (14.58573) (4.598181)R2=0.994860 F=1290.350 DF=20因为X5的引入,使得X1对模型的经济意义发生变化,应舍弃。

余下只有X1、X3对Y的影响显著,拟合结果如下:Ŷ=-381.2919+0.010072X1+0.226180X3Se=(55.45422) (0.003644) (0.020969)T=(-6.875795) (2.764278) (10.78651)R2=0.989426 F=982.5185 DF=21模型的可决系数R2=0.989426 很大,模型拟合的比较好,F统计量和T检验值都大于检验临界值,已经没有多重共线性了。

3、用分段检验法检验模型的异方差性。

将数据排序后,舍去中间的10组数据,分别对前后7组数据拟合得如下结果:对前7组数据拟合如下1979--1985Ŷ=-98.31388-0.001033X1+0.134748X3Se=(72.65816) (0.012396) (0.022799)T=(-1.353102) (-0.083369) (5.910169)R2=0.897375 F=17.48849 DF=4 ∑e12=3935.224对后7组数据拟合如下:1996---2002Ŷ=-5554.487+0.117462X1-0.049305X3SE=(3881.206)(0.076826)(0.189163)T=(-1.431124)(1.528948)(-0.260651)R2=0.977146 F=85.51114 DF=4 ∑e22=219722.5构造统计量F=∑e22/ ∑e12=219722.5/3935.224=55.834814>F0.05(4,4),所以,分段检验法得模型存在异方差性,但由于我们所用样本为小样本,分段检验的可信度不高,我们又采用了对时间序列适用的ARCH检验法,结果如下:从输出的辅助回归函数中得R2,计算(n-P)R2=21×0.056657=1.189797,查χ2分布表,给定α=0.05,自由度为P=3,得临界值χ20.05(3)=7.81,因为(n-P)R2=1.189797<χ20.05(3)=7.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