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1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题
福师1208考试批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思考题(每题10分,共20分)1、解释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理论,举例说明。
视知觉,又称视觉思维,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而这概念的提出打破了传统西方感性与理性二分的思想僵局。
视觉思维的提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继承了各家的研究而逐渐形成的概念。
到了20世纪阿恩海姆的进一步研究,视觉思维的概念才得到较为详尽的阐明。
阿恩海姆继承了韦特海默关于知觉和创造性思维的思想,进一步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方法探究了视觉思维的理性功能,开始了探索如何弥合感知与思维、艺术与科学之裂缝的研究历程,并出版了《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等相关书籍,使视知觉的研究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阿恩海姆认为:“一切知觉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
”而这就基本上反映了视觉思维这一概念的主要思想。
艺术建立在知觉的基础上,研究艺术首先要研究人的知觉结构。
阿恩海姆认为视觉思维在人类认识活动中是最有效的,其同样具备思维的理性功能,跟一切思维活动有更紧密的联系,所以从“完形”论出发,从视知觉及其同艺术、审美的关系这个角度上分析,在通过大量的知觉实验和艺术实践的事实,可以认为视觉并不是孤立的活动,诸心理能力在任何时候都作为一个整体活动着。
视觉乃是思维的一种基本媒介,而且视觉思维的知觉特征不仅仅限于直接的知觉范围内,广义的知觉还包括心理意象,以及这些意象同直接的感性把握之间的联系,因而它也就有了一般思维活动的认识功能。
具体来说,人类对于动势的判断也不是理性的判断思考得出来的结果,而是我们的视觉在接触到图形的一瞬间所产生的知觉判断,并不需要经过特别的加工。
而我们人类通过视觉捕捉到的现实事物的轨迹,便在人的心里产生一个意象,而意象是沟通知觉与思维的中介,将表象世界与抽象思维联系起来。
阿恩海姆认为:“思想是借助于一种更加合适的媒介——视觉意象——进行的。
福师11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汇总
福师 11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本复习题主观题答案仅供参考复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 10分1、从数学教育总目标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是逐级的…【】①概括化②笼统化③具体化④一般化参考答案:32、顺口溜数数是为……教学打基础。
【】①数序②序数③基数④计数参考答案:43、当整体分成若干相等的部分时,份数越多则每份数越少,这是…关系。
【】①函数②互补③可逆④多少参考答案:14、数学区域活动的关键在于…… 【】①教师对幼儿的观察②操作材料的投放③教师对幼儿的指导④区域活动规则的建立参考答案:25、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的教育,可安排在……进行【】①小班②中班③大班④小、中、大班参考答案:3二、是非判断题(每题 2分,共 10分1、整体可以分成若干相等或不相等的部分,各部分之和等于整体。
这是加法和减法关系。
【】参考答案:错误2、数的守恒教育一般安排在大班进行。
【】参考答案:正确3、在量的比较中存在着可逆关系。
【】参考答案:错误4、幼儿辨别形状最关键不在于“指认” ,而在于“命名” 。
【】参考答案:错误5、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起始于对活动内容的兴趣。
【】参考答案:错误三、名词解释(每题 5分,共 20分1、操作法参考答案: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 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2、数学教学活动参考答案: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是指在教师领导下, 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集体参加的数学学习活动。
3、计数活动参考答案:计数活动的指导要点包括:按物点数,认识总数;感官计数,强化总数;进行各种寻找活动4、小组活动形式参考答案:小组活动形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 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内容, 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形式。
四、简答题:(每题 10分,共 60分1、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一、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二、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三、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四、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五、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2、幼儿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题及(附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儿童前言语获得的关键在于()核心能力的获得。
A.语法B.词汇C.句子D.语音答案: D2.()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是一种认知结构,强调“结构先于语言”,语言结构是发生性的,它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A.行为主义B.先天论C.认知相互作用论D.社会相互作用论答案: C3.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A.周围的语言环境和强化对儿童语言学习和获得起决定性的作用B.人类的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着儿童语言获得的整个过程C.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以其认知的发展为基础的D.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儿童与语言交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答案: A4.语言运用主要包括两个因素,一是语言的功能和目的,二是()。
A.语言情境B.语言形式C.语言内容D.语言规则答案: A5.在幼儿教育机构中,()是对学前儿童进行语言教育的基本形式。
A.渗透的语言教育活动B.基本的语言教育活动C.日常的语言教育活动D.集体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答案: B6.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评价主要目标的是()。
A.检查或鉴定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否达成,或判断达成情况B.及时让教师明确、发现现实与预定活动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C.帮助教师针对发现的不足和问题,及时采取改革措施D.检查教师的工作以进行适当的奖罚答案: D7.儿童在学前时期应获得的基本阅读技能包括观察摹拟书面语言的能力、()以及自我调适的技能。
A.预期的技能B.书写的技能C.纠错能力D.辨字能力答案: A8.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前识字经验和前书写经验。
A.前图书制作经验B.前图书阅读经验C.前绘画经验D.前文字辨认经验答案: B9.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向幼儿提供的前识字经验的具体内容包括()。
A.图书制作的经验B.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C.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D.了解书写的最初步规则答案: B10.整合教育观认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主要是()有效的结合。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
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思考题(每题10分,共20分)1、解释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理论,举例说明。
知识点:儿童美术的发展教材页码:P272、解释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融合的理论,举例说明。
知识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的论教材页码:P89二、思考题(每题10分,共60分)1、怎样把握儿童美术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具体的表现形式有那些?知识点:儿童美术的特征和表现方式教材页码:P312、为什么说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并非只在美术游戏的价值方面?知识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教材页码:P753、罗恩菲尔德对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强调的是什么?知识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的论教材页码:P904、创造视觉艺术的目的是如何兼容工具论和艺术本质论的基本主张的?知识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论教材页码:P965、从发展眼观看,样式配置与偶发的图形对儿童发展有帮助吗?举例说明。
知识点:儿童美术的发展6、解释曼陀罗。
儿童是怎样应用曼驼罗的。
知识点:儿童美术的发展教材页码:P22三、设计题(本题20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为大班儿童设计一个泥工活动。
知识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材页码:P155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二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儿童美术知识点:儿童美术教材页码:P82、美术的本质知识点:美术教材页码:P6二、思考题(每题10分,共20分)1、解释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理论,举例说明。
知识点:儿童美术的发展教材页码:P272、解释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的理论,举例说明。
知识点: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的阶段教材页码:P49三、思考题(每题10分,共50分)1、为什么说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并非只在美术游戏的价值方面?知识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2、创造视觉艺术的目的是如何兼容工具论和艺术本质论的基本主张的?知识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论教材页码:P963、里德的“以艺术为基础的统合教育”的基本主张是什么?知识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论教材页码:P894、美术的本质是什么?知识点:美术的本质教材页码:P65、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的的工具论。
福师春学期《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在线作业二
福师11春学期《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在线作业二一,判断题1. 日本现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发展大致分为:铅笔画时期和毛笔画时期。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2. 儿童美术的特征和表现方式在儿童美术发展的过程中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3. 幼儿视觉审美教育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对幼儿实施美术教案,而不是美术游戏得以实现的。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4. 在里德看来,美的理性教育是重要的,这是一种教育方式。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5. 福禄贝尔认为儿童游戏和艺术活动基本上是同一件事。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6.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社会性功能和目的由个体性功能和目的所决定,并受其制约。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7. 被认为是人类最早的美术遗产的包括非洲发现的洞穴壁画和一些小型雕刻。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8. 美术活动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也就是说要进行美术活动,不仅需要运用人体的某些部分,如眼、手等等,而且还须借助于人体以外的物质材料。
A. 错误B. 正确9. 罗恩菲尔德把艺术看成是游戏的一种形式。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10. 进步主义教育以人的本能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11. 美术创作的目标就是造型,所采用的题材主要是通过外在形状来表现人和事物。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12. 曼陀罗是一种结合体或者集合体,是儿童和成人共同喜爱的、具有良好视觉形象的、平衡而协调的图形组合。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13. 我们可以将儿童喜欢画动的对象(如人、动物等)这一现象直接地演绎为儿童的美术具有动态性的特征。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14. 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15. 凯洛格认为儿童对图形的组织和平衡的追求是十分重要的。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平面或立体)”。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
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
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 --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
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
-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5、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6、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通过艺术的教育-》。
7、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0、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
11、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
12、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反思、表达这样一个流程。
13、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14、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5、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价。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题.doc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1、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
2、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比、、重复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o4、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5、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6、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o7、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
8、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9、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绘画、手工和三大方面。
10、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11、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
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 "”的方法。
12、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
13、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4、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
15、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分为以精神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和以实用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前者被称为重“艺”的美术教育,后者则被称为重"”的美术教育。
16、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四种水平:杂乱线、单一线、、命名线。
17、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美术教育的一般含义,但它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的一些特征,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也可通过美术和两方面体现出来。
2506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复习题1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最概括的陈述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操作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17.答:有自己的独特性:1.美术运用的物质材料与其他艺术不同。
2.表现手段与其他艺术不同。
18.答: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估,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组织、指导和效果的评估。
在评价方法上,应关注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价观念。
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强调幼儿教育评价应以参与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
19.答: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目的|美术本身的特性及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规律制定的是整个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主要有:1、审美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
3、实践性原则。
四、论述题20.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是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给予幼儿亲身体验的机会。
1、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
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2022年秋季-福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在线作业一-[复习资料]-答案3
2022年秋季-福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在线作业一-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凯洛格把2岁儿童用直线和曲线组成的不同圆形的图形称为____。
<-A.->蝌蚪人
<-B.->太阳
<-C.->曼陀罗
<-D.->图形的组合
【正确答案】:B
2.将儿童美术看作是帮助确定儿童智力成熟程度的一项指标,这一观点最早是由()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来的。
<-A.->古德伊纳夫
<-B.->加登纳
<-C.->罗恩菲尔德
<-D.->席勒
【正确答案】:A
3.德国教育家____认为艺术是人的本能,是人内部生命的表现。
<-A.->赫尔巴特
<-B.->德漠克利特
<-C.->阿恩海姆
<-D.->卢梭
【正确答案】:A
4.()教授在其著作中提出了儿童智能的发展是他们身上的三个系统(制作系统、知觉系统和感觉系统)不断发展并交互作用的结果。
<-A.->加登纳
<-B.->哈里斯
<-C.->罗恩菲尔德
<-D.->玛珂菲
【正确答案】:A
5.学者()在其著作中提出了所谓的“知觉描绘理论”。
<-A.->席勒
<-B.->里德
<-C.->斯宾塞
<-D.->玛珂菲
【正确答案】: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师11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题本复习题主观题答案仅供参考复习题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涂鸦线参考答案: 涂鸦线指年龄在1—4岁左右的儿童用笔在纸上涂划,画出一些乱而不规则的线条,包括有直线、斜线、弧线、折线等。
2、统整参考答案:统整:指个人的独特性与社会的统一性协调。
3、儿童美术参考答案:儿童美术指的是3-6学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它反映了儿童对其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愿望以及审美追求。
4、儿童的感知觉参考答案:也称简单知觉。
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依照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来划分,则与前述感觉水平种类的外部感觉相接近,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肤知觉五种。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1、解释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理论,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阿恩海姆的理论主要集中在研究探索美术如何与视知觉和视思维联系在一起的。
按阿恩海姆的理论,知觉就是形成知觉概念的过程,或者说,知觉就是对物结构特征的把握。
儿童美术作品中最大的特点:儿童具有本能地能够大幅度简约(尚未分化)物体的,画出了具有完美简洁(等同物)的对称、统一、和谐的美感的形象。
(1)视知觉——等同物举例:要求儿童绘制一个人物的头部。
阿恩海姆认为,画并不是它所要表达事物的复制品,而是原事物的等同物。
这意味着在画面上所出现的东西是原事物的某些性质,而不是全部性质,画面图形的选择和安排,主要取决于原物体的“结构”。
(“结构”仅仅包含了原物体的某些性质(形式的等同物),而不是全部性质(物化))。
按阿恩海姆视知觉与事物的等同物的理论分析:在画纸上儿童要创作出与他所见的物体具有等同物的形象,比如用圆形性的形状来表示人物的头部,而这个“圆形性”只是代表这个人物的外在“结构”,而不是代表这个人物的内在“物化”(如会说话或会思考和会做事情等人的描绘)。
(2)视思维——分化在学前儿童早期绘画作品中对所描绘的一切事物(包括所有的形状)所表现出的等同物基本都与圆有关。
阿恩海姆以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
知觉的过程是自然赋予有机体的,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感知能力日趋分化。
由此阿恩海姆推断,儿童笔下的简化图形并非是儿童缺乏绘画机能,而是其感知能力尚未分化的反映。
案例:儿童先会画圆,然后才会画矩形。
阿恩海姆分析:“并不是因为他们对圆形的发现比对方形和直线形的发现更早一些。
当儿童画处于圆形式样为主的阶段时,他们还根本不能分辨形状。
因为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圆圈并不代表圆形性,而是代表事物的更为普遍的性质——事物性。
”2、解释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融合的理论,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里德在《通过艺术的教育》中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
教师应按儿童的类型进行指导,以发展儿童的个性。
里德认为儿童的发展应借助艺术教育即:(1)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
(2)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艺术,游戏视为艺术的一种形式。
(3)艺术教育不仅是一种完成个人化的历程,而且是一种统整的历程。
基于里德对艺术的这种认识,基于里德认定教育不仅是一种完成个人的历程,而且是一种统整的历程,我们不难理解里德的所谓艺术即教育,教育即艺术,艺术与教育完全交互融合,教育应以艺术作为基础的命题。
3、从发展眼观看,样式配置与偶发的图形对儿童发展有帮助吗?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凯洛格将儿童在涂鸦的过程中,逐渐地发展了控制涂鸦动作的能力后,能在绘画时注意到涂鸦线与纸面的配置关系称为样式配置。
凯洛格把样式配置归纳为17种类型,它们是儿童绘画的最为原始的图形。
参照图2—2在涂鸦期中出现的17种样式配置。
样式配置的图形有半圆、1/4圆、矩形、三角形、弧形或其他各种形状。
儿童样式配置的这种动作的出现无需成人的指导,是儿童自然发展的结果,是儿童在涂鸦过程中逐渐发现了某种形状的结果。
儿童2岁后,有能力使所画的图状与画纸保持配置关系,3岁以前能以单线画出十字形、圆、三角形和其他不同的图形。
在这两者之间,儿童有可能画出偶发的图形。
4、凯罗格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图形结合而形成的图形成为集合体,在儿童画中,这些集合体特征是什么,有哪些作用?参考答案:集合体的出现标志着儿童已经具备了属于其个人的绘画能力,能让别人清楚地区别与他人的作品之间的差异。
集合体图形的特征表现为在3—5岁期间的儿童都会自发地与他人迥然不同的方式画出自己最喜爱的图形样式,这种绘画的图形样式既具有儿童绘画的一般特征,具有属于儿童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特征。
集合体的美感特征是均衡性和规则性。
儿童在画集合体时对图形均衡性和规则性的追求是具有发展意义的。
研究者对儿童选择和组合图形的原则和方法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复、简化、对称、旋转等常是儿童选择和组合图形的方式,追求图画整体的组织次序和平衡则是儿童选择和组合图形的基本原则。
儿童在对图画整体的均衡性和规则性的追求过程中,知觉和记忆都得到了发展。
三、设计题(每题20分,共40分)1、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为大班儿童设计一个泥工活动。
参考答案:参考课件第五章内容泥工是运用泥进行的塑造活动,即以粘土、橡皮泥、面团等为材料,用搓、团、压、捏、拉等手法来塑造形体的一种形式。
通过泥工活动,使儿童掌握用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塑造各种物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儿童认识事物,形成空间观概念。
(1)大班泥工活动的内容大班儿童在泥工活动中,应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辅助材料塑造某些细节部分,学会塑造人物、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动作,表现出主要的情节。
(2)儿童泥工的基本技能根据儿童泥工活动的内容,泥工的基本技能包括团圆、搓长、压扁、捏、伸拉、分泥、嵌接。
活动设计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建议四个部分。
2、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评价原则,对这一节泥工课,评价幼儿教师在手工活动中的行为该做如何表现?参考答案:参考课件第五章第三节托幼机构美术活动评价内容作答。
复习题二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儿童美术参考答案:儿童美术指的是3-6学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它反映了儿童对其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愿望以及审美追求。
2、儿童的感知觉参考答案:也称简单知觉。
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依照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来划分,则与前述感觉水平种类的外部感觉相接近,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肤知觉五种。
3、曼陀罗参考答案:曼陀罗是一种结合体或者集合体。
是儿童和成人共同喜爱的、具有良好视觉形象的、平衡而协调的图形组合。
4、美术本质参考答案:美术的本质都是运用一定手段,通过塑造静态的、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展现的视觉形象来完成作品,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视觉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60分)1、解释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理论,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阿恩海姆的理论主要集中在研究探索美术如何与视知觉和视思维联系在一起的。
按阿恩海姆的理论,知觉就是形成知觉概念的过程,或者说,知觉就是对物结构特征的把握。
儿童美术作品中最大的特点:儿童具有本能地能够大幅度简约(尚未分化)物体的,画出了具有完美简洁(等同物)的对称、统一、和谐的美感的形象。
(1)视知觉——等同物举例:要求儿童绘制一个人物的头部。
阿恩海姆认为,画并不是它所要表达事物的复制品,而是原事物的等同物。
这意味着在画面上所出现的东西是原事物的某些性质,而不是全部性质,画面图形的选择和安排,主要取决于原物体的“结构”。
(“结构”仅仅包含了原物体的某些性质(形式的等同物),而不是全部性质(物化))。
按阿恩海姆视知觉与事物的等同物的理论分析:在画纸上儿童要创作出与他所见的物体具有等同物的形象,比如用圆形性的形状来表示人物的头部,而这个“圆形性”只是代表这个人物的外在“结构”,而不是代表这个人物的内在“物化”(如会说话或会思考和会做事情等人的描绘)。
(2)视思维——分化在学前儿童早期绘画作品中对所描绘的一切事物(包括所有的形状)所表现出的等同物基本都与圆有关。
阿恩海姆以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
知觉的过程是自然赋予有机体的,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感知能力日趋分化。
由此阿恩海姆推断,儿童笔下的简化图形并非是儿童缺乏绘画机能,而是其感知能力尚未分化的反映。
案例:儿童先会画圆,然后才会画矩形。
阿恩海姆分析:“并不是因为他们对圆形的发现比对方形和直线形的发现更早一些。
当儿童画处于圆形式样为主的阶段时,他们还根本不能分辨形状。
因为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圆圈并不代表圆形性,而是代表事物的更为普遍的性质——事物性。
”2、解释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的理论,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罗恩菲尔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最富系统而且贯穿全书的理论是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的理论。
罗恩菲尔德把儿童美术发展分为涂鸦期、前图式期、图式期、写实萌发期、推理期和青春危机期等六个阶段。
罗恩菲尔德认为六个阶段是人类发展的自然层面,是遗传程式的自然展开。
虽然每个儿童的发展速率各不相同,但是整体的样式和发展的序列却十分相似。
这种的相似性不仅表现在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内部,而且表现在儿童必须要经过一个阶段,才能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罗恩菲尔德在对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进行分析和解释时,从智慧成长、感情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和创造成长七个方面进行评量。
他在充分肯定七个方面成长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了创造性成长的价值,认为“创造性的成长,主要是自由而独立地使用前述的6种成长因素,而达到统整的效果”。
举例:说“我不会画”的孩子阻碍因素有三种。
第一,最普遍的是大人们的不当的批评。
譬如说画的不像、画的不够好、应该怎么画才好等。
第二,儿童的心中无清晰的意象,无法表达。
第三,儿童如果习惯于临摹,当没有临摹范本时,就不会画了。
罗恩菲尔德强调教师切不可以将成人的表达形式强加于儿童,任何一种美术创造的风格都必须作为创造者个人意向和需要的必然产物来加以理解和给予尊重。
3、解释曼陀罗。
儿童是怎样应用曼驼罗的,你能画出几种,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曼陀罗(mandalas)在梵语中是“魔圈”的意思。
荣格把曼陀罗看成是人类大脑的结构及人类的意识和无意识的终结根源,是一种最高和谐的印象。
里德把曼陀罗看作是几十万年以来残留在人类内心深处的原型遗迹中的一种。
曼陀罗具有圆满、完整无缺、统合的映象,它包括了深思熟虑和无限的冥想。
曼陀罗是一种结合体或者集合体。
是儿童和成人共同喜爱的、具有良好视觉形象的、平衡而协调的图形组合。
凯洛格认为曼陀罗对儿童具有如此吸引力,其理由之一是在于它的完全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