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基础知识(1)
地质基础知识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主讲:李椋京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第一章地质基础知识第一节地球层圈构造和地表形态46亿年。
地球大致以地壳表层为界限分为地球内部层圈和地球外部层圈。
内、外部层圈又进一步分成6个不同的层圈。
一、地球外部层圈及其主要特征地球外部层圈指包围着固体地球表层的地球组成部分,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一)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的最外圈。
根据气温垂直变化,从下而上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中间层、暖层(电离层)、散逸层。
1、对流层是大气圈的最低层,下界为地表,上界为平流层底,厚约9-17公里,两极最薄,赤道最厚,在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流层的大气就是空气。
2、平流层是对流层顶部至大约50公里高空的大气层,它的特点是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其温度基本上不受地面温度的影响,平流层中存在大量的臭氧,成为地球生物的天然保护层,使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二)水圈固体地球表面包围着一层水体即水圈。
它大部分汇聚于海洋里,其它部分分布于大陆上的湖泊、河流、冰川、土壤和浅部岩石的孔隙中,构成一个不甚规整而基本连续的水圈。
海水占97.2%,其它大陆水体占2.8%。
在大陆水体中,极地和高山的冰雪约占其体积的78.6%,其余不足1/4的水为地下水、湖泊水和河流水体。
地球上的水以气、液、固三相态的形式赋存于大气、地表和地下,它不断地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方式交替移动,形成水分循环系统,这种循环在塑造地表形态的作用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生物圈生物圈是由地球表层生命物质即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一个封闭的层圈,也就是有机体的分布和活动的地球外圈,包括了近地表的大气圈和地壳表层,以生物生存的最大高度(约10公里)和最大深度(约3公里)为其上下界线。
出现于33亿年前,现在大约有100多万种动物、30多万种植物和数十万种微生物。
二地球内部层圈及其主要特征地球内部层圈就是固体地球的内层圈,按照莫霍面和古腾堡面(该界面波速不连续)两界面,地球内部分成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层圈,又进一步细分若干次一级层圈。
地质基础知识
七、油气物理性质
油气藏主要组成是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烷烃又叫石蜡烃族,其化学方程式CnH2n+2 在常温常压下,CH4-C4H10为气态, C5H12-C16H34为液态, C16H34以上为固态。
油气藏分为气藏、凝析气藏、临界油气藏、 油藏、重质油气藏、沥青油砂矿。
粗砂
1~0.5
中砂
0.5~0.25
细砂
0.25~0.1
粉砂砂
0.1~0.05
细粉砂
0.05~ 0.01 小于0.01
四、沉积岩分类
碎屑岩分类
1.砾岩
主要由砾石构成的粗碎屑岩称为砾岩。
2.砂岩
主要由砂粒(其含量大于50%)组成的碎屑岩称为砂岩。从结构上 看,砂岩由砂级碎屑、基质和胶结物三部分组成。
中泥岩段
角砾岩段 角砾岩段 东河塘砂岩段 红砂岩段 古生界-石碳系-下统 古生界-泥盆系-上统 泥盆系 古生界-泥盆系-中下统
(S3-D2)k
S2y S1t (O3-S1)k O3s O3l O1s
克兹尔塔格组
依木干他乌组 塔塔埃尔塔格组
(S3-D2)k1
S2y1 S 1 t1 O3-S1)k3 (O3-S1)k2 (O3-S1)k1 O3s1 O3l1 O3l2 O3l1 O1s1
七、油气物理性质
溶解油气比Rs=Vg/Vs Vg—地层油在地面脱出的气量(标)m3。 Vs—地面原油体积m3。 体积系数Bo=Vf/Vs Vf—地层油体积m3 Vs—地面原油体积m3(20度)。 压缩系数Co=-1/Vf · △Vf/ △P 压缩系数范围(10-140)×10-4MPa
普通地质知识点总结
普通地质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是地质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地球内部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厚度约为5-70公里。
地壳的质地比较坚硬,主要由岩石构成。
地壳的厚度随着地球表面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层,主要由硅氧化物和镁铁矿物组成,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的温度和压强都比较高,能够形成地幔柱流,驱动地球板块的运动。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组成,内核则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与一些小量的碳、硫等非金属元素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厚度约为2200公里。
地核的温度非常高,能够维持地球的内部温度,形成地球的磁场。
二、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板块构造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地球的外表面被划分成了若干块板块,而这些板块则以不同的速度在地球的表面上移动。
地球板块的运动导致了地壳的变形和地震的发生。
目前,地球表面上有七大陆板块和十多个小板块。
地球板块的运动是由地球内部的地幔柱流所驱动的。
地幔柱流是地幔内部的热对流造成的,能够带动地球板块进行运动。
地球板块的运动也导致了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地球历史与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是地质学的一个基本知识点。
地球的形成日期约为46亿年前,而地球自然演化的过程则分为了四个主要的地质时期,分别为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每一个地质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地层和化石。
通过对地球不同地质时期的地层和化石的研究,地质学家能够对地球历史的演化过程进行推断和研究。
地质时间尺度的建立也为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四、地质资源地质资源是地球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能源和矿产等。
地质资源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了矿产资源、水资源、燃料资源和地质遗迹等。
矿产资源是地球内部的各种矿物资源,包括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矿物资源等。
水资源是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海水等。
燃料资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构造地质学基础知识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壳变动和地球历史等方面的科学学科。
下面是一些地质学的基础知识:
1. 地球的结构:
-地球主要由内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内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地幔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由固态岩石和部分熔融物质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
2. 地球的构造板块:
-地球表面被划分为若干个构造板块,这些板块相对运动,并导致地球表面的地震、火山活动和地质变形。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
3. 岩石的分类:
-岩石可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岩浆或熔融岩石冷却凝固而形成的;沉积岩是由碎屑物质沉积并在时间和压力下形成的;变质岩是由高温和高压下的岩石改变而形成的。
4. 地质时间*:
-地质时间是用来描述地球历史的时间尺度。
重要的地质时间单位包括年代、纪、期和世等。
地质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和地层等信息,确定地质时间的顺序和相对年龄。
5.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洪水等。
地质学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灾害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救援措施。
6. 矿产资源:
-地质学研究也与矿产资源有关,包括金属矿产(如铜、铁、铝等)、能源矿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以及其他矿产资源(如钻石、大理石等)。
以上仅是地质学的基础知识概述,地质学作为一门复杂的学科还有更深入的研究内容。
地质学基础大一主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大一主要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历史和构造演化的学科,对于大一地质学专业学生来说,了解地质学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大一地质学主要的知识点。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层,分为陆壳和海壳。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由铁和镍组成。
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对于了解地球表面现象和地质活动非常重要。
2. 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组成、结构、性质和成因等内容的学科。
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高温熔融物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通过风化、侵蚀、沉积、压实等过程形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等;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原有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片麻岩、丽江岩等。
3. 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矿物的形态、成分、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学科。
矿物是构成岩石和地壳的基本组成单元,了解大部分常见矿物的特征和性质对于识别岩石和矿石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等。
4. 结构地质学结构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质构造和地壳发生的变形和破裂等内容的学科。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断层、蚀变等,这些地质构造对于地震和构造地貌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可以了解地球的构造演化历史。
5. 地质地球化学地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的学科,通过分析地球中的元素和同位素的分布和比例可以了解地球系统的化学组成和地球演化过程。
6. 地层学地层学是研究地球地层的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和历史演化等内容的学科。
地层是一种记录地球历史和地质演化过程的地质体,通过对地层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和古地理环境。
7. 地质资源与环境地质学地质资源是指地球中受人类社会需求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各种矿藏、能源矿产和地质工程材料。
环境地质学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评价和灾害地质等内容。
地质学基础--地质作用(一)
第七章
第一节地质营力与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二、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 一)地质作用的定义:由地质营力引起的,造成地壳运动与变化的 各种自然作用称之为地质作用。 二)地质作用的分类 地质作用的分类
地质作用表
2
第七章
第二节
风化作用
地质作用
一、风化作用的定义 户外的铁丝会生锈,死去的树木会腐烂,同样地表的岩石和 矿物天长日久也会松散,Why? 风化作用:是指表生条件下(常温、常压、富氧和水),由于 气温、大气、水和生物等的作用,使岩石和矿物在原地遭受分 解和破坏的过程。 二、风化作用的类型: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 风化作用的类型 化三种类型。 一)物理风化 1.定义 定义:由于温度的反复变化等原因,使得岩石或矿物在原地发生 1.定义 机械破碎,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之为物理风化作 用。 2.方式 2.方式 : 3 温差风化:岩石表层因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使岩石破碎的过程。 1)温差风化
5
第七章
第二节
风化作用
地质作用
3)氧化作用:岩石中的矿物与水中或大气中的游离氧发生化学反 应,致使岩石遭受破坏的过程。 矿物大多数形成的地下缺氧环境,一旦出露地表,由低价元 素组成的矿物最易氧化成高价元素矿物。例如黄铁矿被氧化成 褐铁矿等。 3.化学风化产物的特点: 化学风化不仅改变了岩石中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同时也使 得原先坚硬的岩石变的松散多孔,其矿物组合以在表生条件下 稳定的含铁(高价)、铝等元素的矿物组合为主。如褐铁矿、 铝土矿等。 三)生物风化作用 1.定义:生物的生命活动引起岩石破坏、分解的作用。 2.方式:
4
第七章
第二节
风化作用
地质作用
二)化学风化 1.定义 定义:出露地表的岩石或矿物,因大气中水、氧等的作用,而发 1.定义 生化学反应,导致岩石或矿物成分改变,岩石遭受破坏的过程。 2.方式 方式: 2.方式: 1)溶解作用:岩石中某些溶解度较大的矿物(卤化物、硫硅酸盐 等)易溶于水,并随水流失。另外方解石虽不溶于水(纯水), 但当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则可形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随水流 石 林 失。如碳酸岩分布区的喀斯特地貌,即为溶解作用形成。 2)水解作用:水是弱电解质,可部分的电离为H+和OH-离子,它可 以与水中矿物离解的各种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特别是碱金属离 子),形成可溶性的溶液或胶体物质,随水流失,从而造成岩 石的破坏。例如钾长石与水作用形成高岭石(不溶)+二氧化 硅(胶体,可溶)+氢氧化钾(溶液)。
地质学基础知识词汇
地质学基础知识词汇一、岩石相关。
1. igneous rock [ˈɪɡniəs rɒk](名词短语)- 释义: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例如花岗岩(granite)就是一种常见的侵入型火成岩。
2. sedimentary rock [ˌsedɪˈmentri rɒk](名词短语)- 释义:沉积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如砂岩(sandstone)、页岩(shale)等。
3. metamorphic rock [ˌmetəˈmɔːfɪk rɒk](名词短语)- 释义:变质岩,是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在地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由于后来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在固态情况下发生了矿物组成调整、结构构造改变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
大理岩(marble)是由石灰岩(limestone,一种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
二、地质构造相关。
1. fold [fəʊld](名词/动词)- 名词释义:褶皱,是岩石受力发生的弯曲变形。
褶皱有背斜(anticline)和向斜(syncline)两种基本类型。
- 动词释义:使弯曲,例如:The layers of rock were folded by the tectonic forces.(这些岩层被构造力弯曲了。
)2. fault [fɔːlt](名词/动词)- 名词释义:断层,是地壳受力发生断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构造。
- 动词释义:挑剔,例如:You can't fault his work.(你不能挑剔他的工作。
)在地质学语境中主要用名词意义。
3. stratum [ˈstrɑːtəm](名词,复数strata)- 释义: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
例如:The different strata tell the story of different geological periods.(不同的地层讲述着不同地质时期的故事。
地质学基础知识
1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14、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15、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范围(0㎞~70km)中源地震,范围(7 0㎞~300㎞)深源地震,范围(300㎞~700㎞)。
1.2岩浆作用和火成岩1、岩浆成份分类: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少量金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挥发性物质。
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到往上运移再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3、岩浆作用分为: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4、火成岩分为:喷出岩、侵入岩。
5、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6、程度分火山按喷发剧烈为:猛烈式、宁静式。
7、喷发形式:中心式、裂隙式、熔透式。
8、喷出物质:以固态、气态、液态的形式存在。
1.3岩石1、喷出岩的产状分为:火山锥、岩钟、岩熔流。
2、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第二部分》?倾入作用与倾入岩1、倾入作用:岩浆从地壳深部上升运移倾入周围岩石,而未达到地表。
2、倾入体的产状:岩墙、岩床、岩盘与岩盖、岩株、岩基。
3、火成岩的基本特征及分类4、火成岩的分类:根据二氧化硅含量分为: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
5、岩浆岩最主要造石矿物:石英、正常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
前四种为浅色矿物,后四种为暗色矿物。
3.1沉积岩:是在地壳表面环境中形成的岩石。
2.外力地质作用科分为:分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沉积岩等作用。
(二)剥蚀作用:地下水体、地下水、冰川和风等介质在运动状态下对地壳表面岩石进行破坏并将产物搬运的过程。
??剥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化剥蚀作用。
(三)1.?风化和剥蚀的作用:风化和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河流、海浪、风、冰川等运动介质转移离开原地到它处的作用,称为搬运作用。
?可分为机械作用和化学作用。
2 . 1.?搬运过程中的物质由搬运介质能量减弱或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以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脱离搬运介质形成松散沉积物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
地质基础知识
一、地质基础知识:1、什么叫地静压力、原始地层压力、饱和压力、流动压力?答:地静压力:由于上覆地层重量造成的压力称为地静压力。
原始地层压力:在油层未开采前,从探井中测得的地层中部压力叫原始地层压力。
饱和压力:在地层条件下,当压力下降到使天然气开始从原油中分离出来时的压力叫饱和压力。
流动压力:油井在正常生产时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叫流动压力。
2、什么叫生产压差、地饱压差、流饱压差、注水压差、总压差?答:生产压差:静压(即目前地层压力)与油井生产时测得的井底流压的差值。
地饱压差:目前地层压力与原始饱和压力的差值叫地饱压差。
流饱压差:流动压力与饱和压力的差值叫流饱压差。
注水压差:注水井注水时的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差值叫注水压差。
总压差:原始地层压力与目前地层压力的差值叫总压差。
3、什么叫采油速度、采出程度、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速度、采油强度?答:采油速度:是指年产油量与其相应动用的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
采出程度:累积采油量与动用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
含水上升率:是指每采出1%地质储量的含水上升百分数。
含水上升速度:是指只与时间有关而与采油速度无关的含水上升数值。
采油强度:单位油层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
4、什么叫采油指数、比采油指数?答: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产油量。
比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每米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
5、什么叫水驱指数、平面突进系数?答:水驱指数是指每采出1吨油在地下的存水量单位为方/吨。
边水或注入水舌进时最大的水线推进距离与平均水线推进距离之比,叫平面突进系数。
6、什么叫注采比?答:注采比是指注入剂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所占地下体积之比值。
7、什么叫累积亏空体积?答:累积亏空体积是指累积注入量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所占地下体积之差。
8、什么叫层间、层内平面矛盾?答:层间矛盾:非均质多油层油田笼统注水后,由于高中低渗透层的差异,各层在吸水能力、水线推进速度、地层压力、采油速度和水淹状况等方面产生的差异叫层间矛盾。
第一章 地质基础知识
√
“大陆漂移学说”
1.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被构造活动带分 为6大版块,浮在软流圈 2. 大陆运动和海底扩张同时进行 3. 升降运动是由水平运动而来
CH1-26
二、岩层产状
1. 研究的意义:利用沉积岩层的产状可以来研究构造运动 2. 产状要素: 走向:倾斜的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的方向(AOB) 倾向: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的线叫倾斜线(OD) 倾角:指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图 2-1 中α角),即在垂直该平面走向的直立剖面上该平面与水平面间 的夹角
两个分界面:莫霍面 (地面以下30~80km) 古登堡面 (地面以下2800km) 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CH1-4
各层的特点: 地壳:(重点研究对象) 厚度各地不等 从地表放下,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增加 物质组成不均,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 地幔: 岩石圈(部分):地幔上部为一薄层坚硬岩石(60~ 100km),包含地壳 软流圈:200~300km,岩浆 地核: 组成物质:主要为铁镍物质 温度、压力、密度都很高
CH1-41
(2)根据断层面的产状与岩层的产状 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断层 (3)根据断层形成时的力学性质 压性断层、张性断层、扭性断层、压扭性断层、张扭性断层 储水条件:张性断层、张扭性断层〉扭性断层〉 压性断层、压扭性断层
CH1-42
CH1-21
3. 松散岩石: 沉积岩的分类较多,最为重要的一类是松散岩石,和地下水 的形成和存储有密切关系。 松散堆积物的颗粒大小变化很大,根据粒径的大小,划分 为粒组。 粒径由大到小:漂石〉卵石〉粗砾石〉中砾石〉小砾石〉 粗砂粒〉中砂粒〉细砂粒〉细砂粒〉粉土〉粘土
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基础知识第⼀章地质学基础知识第⼀节岩⽯学基础知识⼀、矿物矿物是天然产物,通常具有⼀定的物理性质和⽐较固定的化学成份。
有的矿物是由⼀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单质矿物,如⾃然⾦、⾃然铜、⾦刚⽯等;有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黄铁矿、⽅解⽯等。
某些⼈⼯合成的矿物,如⼈造⾦刚⽯、⼈造⽔晶等,其化学成份与物理性质与⾃然矿物类似,但不是天然产物,称之为“⼈造矿物”或“合成矿物”。
⽬前,已发现的矿物约3000多种,但组成煤系地层岩⽯的常见矿物仅有20余种,称之为造岩矿物。
常见的矿物有:⽯英、长⽯、⽅解⽯、⿊云母、⽩云母、⾓闪⽯、黄铁矿、⾚铁矿和铝⼟矿等。
⼆、岩⽯岩⽯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下聚集⽽形成的,⾃然界中有些岩⽯是由⼀种矿物组成,如纯洁的⼤理岩是由⽅解⽯组成;⽽多数是由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如花岗岩主要由⽯英、长⽯、云母三种矿物组成;少数由⽕⼭玻璃物质、胶体物质或⽣物遗骸组成。
岩⽯具有⼀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征,与矿物⽐较,岩⽯的物质组成不固定,物理性质不均匀。
岩⽯与矿产的关系密切,各种⾦属、⾮⾦属矿产(如煤炭、⽯油等)绝⼤多数蕴藏于岩⽯之中,与岩⽯具有成因和时空上的联系。
⾃然界中岩⽯种类名⽬繁多,但根据其成因可分为三⼤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岩浆岩岩浆岩⼜称⽕成岩,它是地壳下⾯存在着⾼温⾼压的熔融硅酸盐物质(称为岩浆),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地壳或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固结形成的岩⽯。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组成是硅酸盐矿物,主要氧化物是SiO2。
根据SiO2的百分含量,岩浆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
这些岩浆岩中的SiO2含量依次逐渐增⼤。
根据岩浆岩的产出深度和状态的不同,岩浆岩⼜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岩浆岩侵⼊煤系地层,是⼀种常见的地质现象,也是影响煤矿⽣产的重要地质因素之⼀。
岩浆岩侵⼊体对煤层的破坏性主要表现为:①煤层被侵⼊体所代替,破坏了煤层的连续、完整性,减少了煤炭的可采储量;②由于接触变质的影响,使煤的灰分增⾼,黏结性减弱,煤质变劣,降低煤的⼯业价值;③侵⼊体硬度较煤层⼤,会妨碍采掘⼯作的正常进⾏,增加⽣产成本;④侵⼊体在煤层中发育时,使采区和⼯作⾯布置困难,甚⾄造成废巷等损失。
地质学简答题 一
地质学简答题一1、简述世界地震地分布。
答: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板块运动。
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在板块的边缘造成地应力的积累和应变能的突然释放,从而形成地震。
所以地震的分布受板块边界的控制,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以下四个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洋脊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
2、简述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答: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遭受破坏的作用。
风化作用包括三种类型:物理(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机械风化作用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水的物态变化(水的冻结与融化以及盐晶体的生长)、岩石的释重以及正在生长的植物根的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是岩石的化学分解,主要包括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等重要的化学反应。
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新陈代谢产物及尸体腐烂分解产物与岩石中矿物的化学元素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使原矿物或岩石破坏的过程。
3、简述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答:母岩的风化产物有三类:其一,陆源碎屑物质:它是母岩遭受机械风化后破碎而成的碎屑物质再经机械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碎屑物质,如石英、长石等。
其二,粘土物质:粘土矿物主要是由母岩化学风化中长石分解而成。
其三,化学及生物化学物质:这类沉积物来源于母岩化学分解。
主要是:Al2O3、Fe2O3、FeO、SiO2、CaO、Na2O、K2O、MgO等。
它们以胶体真溶液的形式在水中搬运至适当的环境中沉淀下来。
4、解释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答:机械沉积是在碎屑的重力大于水流的搬运力时发生的。
由于流水的流速、流量不定,碎屑本身的大小、形状、比重不同,故沉积顺序有先后之分。
从碎屑大小上看,最先沉积的是颗粒粗大的碎屑,依次过渡到最小的碎屑;从碎屑比重上看,比重大的颗粒沉积先于比重小的颗粒。
这样,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这种作用的结果使沉积物按照砾石--砂--粉砂--粘土的顺序,沿搬运的方向,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因此,沉积物固结后分别形成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起源、演化、结构和组成等方面的科学。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地质学涉及范围广泛,其中有些知识点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经常遇到的。
本文将以普通地质学知识点为主题,简述一些有关地质学的基础知识。
1. 岩石的分类和形成岩石是地球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根据其形成方式和成分的不同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包括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物等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和压实形成的,包括砂岩、泥岩等;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的,包括片麻岩、石英岩等。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我们所生活的一层,它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和脉岩组成,而海洋地壳则以玄武岩为主。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由岩石和矿物质组成的,它占据了地球的大部分体积。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3. 地震和地壳运动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是地壳内部断层运动所引起的地表晃动。
地震不仅能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导致洪水、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地壳的构造破裂和摩擦会使地震发生。
此外,地球的地壳也会发生拗裂、隆起和下沉等造山运动和地壳变形。
4. 地球的水循环地球的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的不断循环过程。
太阳能使地球上的水体蒸发成水蒸气,形成云。
当云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时,就形成了水滴,最终以降雨、降雪等形式返回地表。
这些水体在地表形成江河湖泊,经蒸发又回到大气中,循环不息。
5. 地理气候与土壤形成地理气候是指地球不同地区在气候方面的差异,涉及温度、湿度、降水和风等因素的分布和变化。
地球上气候类型众多,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这些气候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是地壳表面的一层,由矿物质、有机物、水分等组成,不同气候条件下土壤的类型也各不相同。
地质和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斯蒂芬金效应,系詹天佑的同门,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毕 业的年轻工程师斯蒂芬金发现的。1926年,斯蒂芬金考察 落基山区的铁路线时,发现翻过山顶后高速冲下的火车, 使得行车方向右侧的岩层、山崖发生断裂甚至小规模滑坡。 这种地质破坏,正是因重力加速的火车产生的夏尔谢夫力 引起的,而且这种破坏可以是“隔山打牛”型的,斯蒂芬 金亲眼观察到与铁路线隔着数条河谷的山崖,在火车通过 时产生了裂纹。因为地表岩土的刚性可以使夏尔谢夫力持 续传递,远至数百公里以外,就像一粒高速运动的台球击 中一列紧挨着排放的台球左侧,最右边的球却会被弹开一 样。坚硬的地表岩土起到了那一列台球的作用,传递着夏 尔谢夫力,直到遇到特定的地质结构使力无法继续传递, 便在此时释放能量,造成地质破坏。夏尔谢夫力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被山脉、峡谷等复杂地貌反射、折射而改变行进 方向,使得追踪和研究它变得尤为复杂。
由暂时性的沟谷水流搬运的大量碎屑物质在沟谷出山口 后,由于坡度的变化,水流的挟沙力降低而沉积下来形 成的堆积物称为洪积物。形成的地貌多呈扇型,称为洪 积扇。 pl—洪积;al—冲积层;al+ pl—冲洪积层
3.2孔隙水:冲湖积平原
云梦泽横亘于湘鄂两 省间,面积曾达4万 平方公里,后由于长 江泥沙沉积,云梦泽 分为南北两部分。 长江以北成为沼泽地 带,此後有的小湖逐 渐淤平,有的则有扩 展,洪湖就是在清中 叶以後迅速扩展成的 大湖。 长江以南称之为洞庭 湖。80年代以来, 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 北部正向沼泽化演变。
江汉盆地示意图(以长江从宜昌流出为例)
3.3岩溶水
• 溶沟和石芽是地面流水沿岩石裂隙下 渗过程中,溶解地表岩石形成的沟摺 和脊状突起,沟槽为溶沟脊状突起为 石芽。当溶沟不断加探,石芽增长, 可形成巨形石芽,称石林, • 落水洞是地面流水沿裂隙下渗,溶解 岩石所形成的与潜水面或地下溶洞相 通的陡立深洞。 • 溶蚀漏斗是分布于地表及浅处的碟状 或漏斗状的溶蚀洼地,溶蚀和重力崩 塌作用形成。 • 溶洞在潜水面附近地下水作近水平方 向运动,因而溶蚀作用沿水平方向发 展,形成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洞穴,称 溶洞。 • 随着岩溶作用的发育,溶洞不断扩大, 最终其上部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大 规模崩塌,形成岩溶盆地。在岩溶盆 地内常残留在孤立分布的石灰岩锥伏 山峥,称孤峰,通称峰林.
小小地质学家
小小地质学家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历史、地球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和地球发展变化的一门学科。
众所周知,地质学家是研究地质学的专业人士。
然而,即便年纪很小,我们也可以成为小小地质学家,通过观察和探索身边的事物,发现地球的奥秘。
本文将探讨一些简单但有趣的方法,帮助我们成为一名小小地质学家。
第一部分:地质学基础知识在成为一名小小地质学家之前,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地质学术语和概念:1. 地壳: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层,包括陆地和海洋底部。
2. 岩石:由一个或多个矿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
3. 矿物质:天然形成的无机化合物,如石英、长石和钾长石等。
4. 地震: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导致的地面振动。
5. 火山:地球表面上的热点,岩浆通过火山口喷发到地面。
第二部分:观察和实验1. 观察地质景观:我们可以参观附近的地质景观,如山脉、河流、湖泊等,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和构成。
2. 探索岩石:在露天地区,我们可以收集各种岩石样本,并在清洁的表面上观察岩石的特点,如颜色、结构和硬度。
3. 进行矿物质实验:使用一些常见的矿物质样本,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检查它们的透明度、溶解性和热导率。
第三部分:地质学家的工具虽然我们是小小地质学家,但我们仍然需要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进行观察和实验。
1. 放大镜:用于观察小型矿物质样本和岩石的细节。
2. 锤子和凿子:用于在实验室或露天场所中分割岩石,以便更好地观察其内部结构。
3. 化学试剂:用于检测矿石的化学成分。
4. 地震仪:用于监测地面振动,并了解地震活动。
第四部分:科学实践成为小小地质学家不仅仅是观察和实验,还需要进行科学实践,以整理和记录我们的发现。
1. 笔记和日记:我们可以用笔记本或日记本记录我们的地质观察和实验结果,包括岩石和矿物质样本的描述、颜色和特征等。
2. 绘制地质图:通过观察地质地貌,我们可以尝试绘制简单的地质地图,标记山脉、河流和湖泊等。
3. 小小实验室: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小型的地质实验室,用来进行矿石检测、岩石切割和化学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基础知识
一、煤巷、岩巷地质调查流程
(1)用距离迎头最近的测点标定迎头距离;
(2)调查迎头岩性及分层厚度、煤厚、迎头倾角、巷帮倾角等,采掘工作面未全层揭露煤层时,必须按规定探测煤层全厚,并详细记录;
(3)现场岩性判断不确定时必须带标本至地面进行鉴定,并及时补充记录;
(4)调查迎头及巷帮岩性是否变化,若变化需判断是岩层相变还是断层,遇断层时需调查断层三要素(倾向、倾角和落差),倾向用罗盘直接测量,倾角用罗盘或者度尺直接测量,落差根据标志层对比进行判断;
(5) 调查顶板岩性情况。
二、煤巷、岩巷原始记录要求
1、煤巷掘进工作面记录要求
(1)素描图为迎头断面图、一帮剖面图(复杂地段应附两帮剖面图)。
(2)分层在断面图中自上而下编号①、②、③……;
(3)文字描述按①、②、③……进行,必须说明每分层厚度(两帮)、岩性及其主要特性,尤其对顶底板煤线、炭质泥岩、包裹体等特征标志层,必须调查记录清楚。
(4)顶板情况:岩性、层理、裂隙、稳定性、特征标志等;
(5)煤层情况:煤层产状要素以及厚度、夹矸、硬度、软分层发育情况、煤的破坏类型、层理、光泽、煤岩类别等;
(6)底板情况:岩性、层理、裂隙、稳定性、特征标志等;
(7)断层情况:Fxx ∠xx H= ? m,性质(正、逆)等;
(8)其它:水文、瓦斯、支护等。
2、岩巷掘进工作面记录要求
(1)素描图为迎头断面图、一帮剖面图(复杂地段应附两帮剖面图)。
(2)分层在断面图中自上而下编号①、②、③……;
(3)文字描述按①、②、③……进行,必须说明每分层厚度、岩性及其主要特性,尤其对煤线炭质泥岩,包裹体,菱铁层、花斑等特征性标志层,必须调查记录清楚;
(4)煤岩层产状要素;
(5)断层情况:Fxx ∠xx H= ? m,性质(正、逆)等;
(6)其它:水文、瓦斯、支护等。
三、煤系地层观测
1、岩层的分层描述
(1)按岩性的变异作为划分岩层的依据。
(2)层厚划分原则,一般0.5m就可进行划分;对于复合顶板或综采煤层的顶板,其距煤层顶板5m以内,煤层底板2m以内最小分层厚度为0.1m。
(3)可作为标志层的岩层,均要单独划分一层,不可并入它层。
(4)层厚介于0.1-0.5m的细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页岩互层,互层的重复性在两个韵律以上时,可称砂页岩互层。
(5)某岩层中间有另外一种岩性的薄层时,其厚度小于0.5m时称为夹层。
2、岩石的层理构造
岩石的层理是岩石性质沿垂直方向上变化而形成的层状构造。
层理按其厚度可分为:微细层、薄层、中厚层、厚层和巨厚层。
层理按其厚度分类表
绝对厚度:≤1m m,1 m m -0.1 m ,0.1-0.5 m ,0.5-2.0 m ,>2.0 m
层理类别
一般层理: 微细的,薄的,中厚的,厚的,巨厚的
斜层理: 按分层组合方式分类为:等厚状互层、略等厚状互层、不等厚状互层。
四、煤层观测与描述
1、通过观测与对比,确定煤层名称。
2、煤的物理性质的描述。
应描述煤的颜色、条痕、光泽、脆性、裂隙及其充填物、块度和煤的断口特征。
3、煤的结构描述可分为:条带状结构、透镜状结构、叶片状结构、粒状结构和均匀结构。
条带状结构煤岩肉眼组分呈条带状组合
透镜状结构主要煤岩组分呈透镜状分布
叶片状结构煤岩组分单一,一般为暗煤,呈叶片状
粒状结构煤受挤压,破坏呈粒状
均匀结构煤岩组分单一且均匀
4、宏观煤岩类型可分为: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煤;也可分为:光亮煤、半光亮煤、半暗煤和暗淡煤。
镜煤是煤中颜色最深、光泽最强的成分,均一如玻璃,界限分明、多呈透镜体、脆,极易破碎,具有贝壳状断口,常见较多的内生裂隙。
亮煤光泽仅次于镜煤,均一程度较镜煤差,内部隐约可见微细层理,常呈不规则的条带状分布,较脆易破碎,内生裂隙常较发育。
暗煤无光泽或具暗淡光泽,硬度大,脆度小,不易破碎,为均一或粒状结构,一般无微细层理,多呈不等厚条带状分布。
丝煤外貌与木炭相似、黑色、具弱丝绢光泽、常易破碎、易污染,具纤维结构,多呈扁平状或透镜状夹层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