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的定量研究
第7章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自从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出版以来,可 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已逐渐为 世界各国所接受。但是,可持续发展如何从一个 概念进入可操作的实践,仍然是一个世界各国政 府、学术研究机构和企业界正在努力寻求解决的 问题。
两个关键问题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从抽象的概念出发,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从抽象的概念出发, 何为可持续发展?因此, 何为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定量 化工具来测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 展的状态和程度。 展的状态和程度。 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 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实践中如何做到可持 续发展? 续发展?
dk为全球第k dk为全球第k类生物生产面积类型的平均生态生产力 为全球第 D为全球所有各类生物生产面积类型的平均生态生产力
人均生态足迹计算
Ai=(Pi+Ii(i=1, Ai=(Pi+Ii-Ei)/(Yi · N) (i=1,2,3,… m)
Ai为第i种消费项目折算的人均生态足迹分量(hm2 /人) Yi为生物生产土地生产第i种消费项目的年(世界 )平均产量(kg/hm2) Pi为第i种消费项目的年生产量 Ii为第i种消费项目年进口量 Ei为第i种消费项目的年出口量, N为人口数
均衡因子
由于这6类生物生产面积的生态生产力不同, 由于这6类生物生产面积的生态生产力不同,要将 这些具有不同生态生产力的生物生产面积转化为 具有相同生态生产力的面积, 具有相同生态生产力的面积,以汇总生态足迹和 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需要对各类生物生产面积乘以一个 均衡因子。 均衡因子。 均衡因子rk=dk/D(k=1, 均衡因子rk=dk/D(k=1,2,3,… 6) rk=dk/D(k=1
攻读博士研究计划书
攻读博士研究计划书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博士研究正成为许多学子追求学术认可和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作为博士研究生,我希望能够攻读博士学位,深入研究我的专业领域,并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
本研究计划书旨在详细阐述我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主题、研究目标及计划,以及对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性和创新之处。
二、研究主题我的研究主题为:探索可持续城市发展战略及其实施路径。
三、研究目标1. 系统性分析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并深入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战略。
2. 研究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实施路径,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因素,并探索如何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3. 提出一套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用于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实施方法。
4. 通过实地考察、案例研究和数据分析,验证和优化提出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战略,并为城市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考察、案例研究、定量分析和模型建立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我将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可持续城市发展战略。
1. 文献综述:对相关的学术文献和政策文件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理论框架、先进经验和实践。
2. 实地考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城市发展现状、问题和挑战,与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交流。
3. 案例研究:选择一些成功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可复制的模式。
4. 定量分析: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对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5. 模型建立:基于系统动力学、多目标规划等方法,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型,用于模拟和优化不同政策和决策方案。
五、研究计划1. 第一年:开展文献综述,深入了解国内外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2. 第二年:选择研究案例,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分析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
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摘要: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模型来衡量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本文将介绍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模型的研究,包括其理论基础、评价指标、数据来源和方法等,并进一步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最后,对于评价模型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1. 引言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保护和提升未来世代的生活品质。
全球各国和地区都意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行动计划。
然而,如何准确地评估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
2. 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模型的基础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模型的基础是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于2002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框架。
该框架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指标,并将其细分为多个具体指标。
评价模型基于这些指标,利用统计学和经济学的方法,构建了一个全面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数体系。
3. 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模型的评价指标在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模型中,评价指标是评估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
评价指标应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教育水平、能源消耗等。
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和易于获取的特点。
4. 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模型的数据来源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模型的数据来源包括国内统计数据、国际数据库和研究机构的报告等。
国内统计数据是评价模型的基础,如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人口统计数据等。
国际数据库提供了更广泛的数据来源,如世界银行数据库、联合国统计数据库等。
研究机构的报告提供了更加详细和专业的数据,如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报告等。
5. 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模型的方法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模型的方法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
定性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和作用进行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定量方法则是通过对评价指标进行加权和计算,得出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值。
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摘要: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绩效评价体系支持,本文研究就是针对该问题,结合绩效管理理论,通过研究可持续发展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三维绩效”评价模型。
关键词:企业管理绩效管理绩效评价可持续发展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纵观全球算得上一枝独秀,但这种高速发展的代价是人力物力的高投入和生产要素的极度扩张,这些造成了资源和环境的严重恶化,生态环境逼近生存警戒线,经济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所以研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围绕构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做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价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能够促使企业形成发展动力,指导企业的管理改革方向。
绩效评价结果导向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和企业稳定进步。
过去实施的绩效管理主要强调财务层次,尽管采用了较为客户的数据信息,但缺乏社会责任,环保成果等考量指标,不利于企业绩效评价,必须加入创新和社会责任等非财务定性指标才有利于实现政府提出的节约型、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
纵观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这些都会企业发展造成影响,研究这些因素与绩效评价关系尤为重要。
(一)社会环境影响企业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法律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配套服务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二)企业内部影响企业内部包括资金实力、人力资源、科研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也会对企业绩效评价产生影响。
(三)自然环境影响大自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企业只有和自然同生共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企业就该不断改进技术、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才能顺应社会发展。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型框架1998年Elikington提出“企业经营必须按照市场发挥规律,并履行相应的责任,其中包括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及财务责任(见图示),因此,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绩效、创新绩效、财务绩效三个角度考量企业绩效,促进经济从低技术含量向高技术含量转变。
中国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报告
中国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报告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城镇化不仅仅是人口和经济的聚集,更涉及到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因此,对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于推动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报告》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估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质量,揭示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报告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城乡统筹等多个维度,对中国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通过本报告的分析和评价,我们希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为推动中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也希望本报告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城镇化质量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推动中国城镇化进程朝着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城镇化质量内涵与评价框架城镇化不仅仅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简单迁移,它更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复杂过程。
城镇化质量内涵丰富,包括经济发展质量、社会进步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以及城乡统筹质量等多个维度。
经济发展质量体现在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提升以及经济效益增长等方面;社会进步质量则涉及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居民生活品质提高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等要素;生态环境质量关注的是城市绿化、空气质量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等指标;而城乡统筹质量则要求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与协调,缩小城乡差距。
为全面、客观评价中国城镇化质量,我们构建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框架。
该框架以经济发展质量为基础,以社会进步质量为保障,以生态环境质量为底线,以城乡统筹质量为目标,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采用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同时结合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多种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张志军;孙晓敏【摘要】目前,很多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矿竭城衰"的生存挑战,如何使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对这类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又是一个关键环节.文章试图通过构建一个系统科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作出全面合理的评价,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法参考.【期刊名称】《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3)001【总页数】5页(P51-55)【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模糊层次评价【作者】张志军;孙晓敏【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经管学院,石河子,832000;石河子大学经管学院,石河子,8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7资源型城市是一类以矿产等自然资源开发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
一个世纪以来,资源型城市伴随着煤炭、石油、金属矿藏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面对快速经济发展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巨大需求,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对这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状况进行评价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中一个必要步骤,既是对以前发展的一个总结,也为以后可持续发展调整的重点和方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具有规模大、子系统和系统要素多、系统内部各种关系复杂等特点。
因此,可持续发展系统所呈现的多目标、多层次结构使得其指标体系本身具有一定的松散性,这就需要通过综合评价的方法将其综合起来,得出一个可表达的综合指标,以便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时空比较和对未来趋势的监测。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的两个重要问题。
要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指导,必须建立一套具有导向性和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研究评述
收稿日期:2002-06-05;修订日期:2002-07-16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度重大研究项目(01J AZJD GA T 003)/港澳珠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0。
作者简介:邱茂慧(1978-),女,山东济宁人,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与城市经济。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研究评述邱茂慧1,2,陈忠暖2,蔡 霞2(1.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275; 2.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广东广州 510631)摘 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是可持续发展进程的一部分,是连接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与战略实施的桥梁,文中对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有关研究做了简要概括,分析了各研究成果的优缺点,总结了研究的发展特点并展望了研究的前景。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中图分类号:F06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21(2002)03-0222-05可持续发展已相继被世界各国列为面向21世纪发展战略的议程中,成为指导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发展的共同目标。
国内外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如何定义可持续发展及其相关概念[1-2]、如何度量可持续发展水平[3-5]、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6-8]等问题,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是可持续发展进程的一部分,它们是连接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与战略实施的桥梁,也是决策者的政策性工具和公众的信息工具。
1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正式确立到当今被全世界广泛关注,10多年已经过去了,目前迫切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人类发展的情况进行系统的衡量和评价。
要进行评价,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指标或指标体系的确定或构建问题。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指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构造的由若干个有内在联系的指标组成的统一指标群。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和城市 竞争 力之 间 的关 系进行 实证 研 究. 过研 究 , 明 了城 市可 持续 发展 能力对 城市 竞争 力有正 面 的 通 表
影 响效 果l . 7 ]
笔 者在 已有 研究 成果 的基 础上 , 各研 究优 势结 合 , 将 对城 市可 持续发 展 能力进 行研究 .
2 城 市 可持 续 发 展 能力 的定 量 测 度
2 3 2 社会 可持 续发 展 能 力 .. 社会 可 持续 发展 能力 主要 反 映出社 会机 制对 于人 们 生活 的各个 方 面 的影 响和 作用 , 同时 考 虑到 社
会 公平 的发 展趋 势. 会 可持续 能力 是 随着人 们生 活 水平 的提 高 , 社 随着 教 育水 平 的 提 高而 提升 的 , 些 这
需要 , 不对后 代人 满足其 需要 的能 力构成 危 害 的发 展 . l 可 持 续 发展 是人 们 对 漫长 社 会 发展 进 行深 又 ”2 _
刻 思考后 提 出的一 种新 的发展 理念. 城市 框架 下 的可持续 发 展 理 论 的研 究 开始 于 2 0世 纪 9 O年代 . 市 可持 续 发 展这 一 概 念 最 早 在 城
能 力 的研究 很有 代表 性 , 很有 价值 .
2 3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 建 立 .
城 市发 展 的可持 续性 体 现在 经济 可持 续 、 会 可持续 、 态环 境可 持续 三个 方面. 中 , 社 生 其 生态 环境 可
持 续是 前提 , 济可持 续 是基 础 , 会 可 持 续 是 目的. 过参 考 相 关 文 献 [ 1 , 且 考 虑到 指 标 的科 学 经 社 通 1] 并 性 、 比性 、 表性 和 可 操作 性 原则 , 可 代 以重 庆 市 2 0 —0 0年统 计 年鉴 数 据 为基 础 , 立 指标 体 系 , 0 12 1 建 期望 可 以达 到 以下效 果. 首先 , 城市 可持 续发 展 能力指 标 体系 能够 较科学 和 全面 的反 映城市 的可 持续发 展能 力 水平 ; 其次 , 以根 据所 构建 的指 标体 系进 行 比较 分析 和 综合 评 价 ; 后 , 可 最 能够 从 指 标体 系 角 度 出发 , 为 城市 发展 决策 者提 供合 理 的借鉴 方面 .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的定量研究
( 海 大 学 商 院 , 河 南i nvrt, aj g2 0 9 ,hn ) S ho o s s . oa U i sy N ni 1 0 8 C ia B n l e i n
写 e 霈 々 膏e s ; 0 蛳 ; e二 : ;
增 长量为 6 5 元 , . 亿 9 贡献率达 2 产业竞争力 优势带 %. 来增长量 为 2 . 亿元 . 34 8 贡献率 达 6 % 从产业 结构推 动效应看 , 竞争优势主要集 中在第二产业 . 带来 增长量
d p r n n t e p o e so e iin ma i g e a me ti r c s fd cso — k n . t h
关 键词 : 次 分析 法 ; 层 可持 续 发 展 : 价 指 标 评
Ke r s AHP; u t i a l e eo me ta p a s l n ia o y wo d : s s n be d v lp n ; p r ia d c t r a i
Ab t a t s r c :On t e b sso e h r no s d v l p n fe o o c , o i t,e v rn n n e o r e , h sp p re t f h s h a i ft amo i u e e o me to c n mis s c e y n i me ta d rs u c s t i a e sa i e h o b s a c mpe e id c t r y tm f p r ia f i r u t i a l e e o me t n p l st e meh d o o l t n ia o s s e o p as lo t san b e d v l p n d a pi to f a e )s a e h AHP t u n i t ey e a u t h o q a tt i l v l a e t e av sa u u fct u ti a l d v lp n . h ee e c ft i p p rh p st r vd e ti h oy s p o o e p l y ma i g tt sq o o i s s n b e e eo me t T e r f rn e o s a e o e o p o i e c r n t e r u p r f rt o i - k n i y a h a t h c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对城市空间的组成、发展、功能和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城市空间的形成机制、演化规律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探讨。
首先,它探讨城市的物质组织形式。
通过研究城市的空间格局、布局和形态,揭示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区域差异,评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出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其次,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也涉及城市功能的分析。
通过研究城市内不同功能区域的分布和功能特征,掌握城市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为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和产业布局的优化提供依据。
此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还可以分析城市人口和社会组织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城市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问题,为城市社会政策的制定和社会公平的实现提供参考。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方法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种。
定量方法主要是通过数据统计和空间分析技术,对城市空间的组成和发展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揭示城市空间结构的内在规律。
定性方法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和案例研究,对城市的物质组织形式和功能特征进行描述和解释,揭示城市空间的实际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
此外,混合方法也常常被应用于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通过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加强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可解释性。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城市的布局和空间格局。
通过分析城市的中心城区、郊区、卫星城镇和新兴城市等不同空间层次的布局特征,揭示城市的内外发展状况和主导发展方向。
其次,研究城市的功能区划。
通过对城市功能区域的划分和发展态势的研究,揭示城市的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等功能特征,为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再次,研究城市的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
通过分析城市居住区的分布特征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方式,揭示城市的住房问题和社会公平问题,为城市规划和社会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城市生态可持续性的内涵及其支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 生态可持续性 的 内涵及其支持 系统评价指标体 系研 究
蒋涤非 ,宋 杰L
1 .中南 大学 建筑 与艺 术 学院 ,湖 南 长 沙 40 8 ;2 10 3 .中南 大学 土木 工程学 院 ,湖南 长沙 4 0 0 104
摘要: 构建城 市生态可持续性支持系统评价模型并对其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 价 , 城市生态可持续性 从理论研 究阶段进入可 是
( E - 10 1 NC T 1-5 4)
涵 了更大的社会进步 、 更多的经济效益 、 城市居 民 更健康的成长 、更完善的政策调控制度[ … 6 。回归 城 市 生态 系统 的基 本 属性 ,生态环 境有效改 善和资 源能源集约利用是城市生态可持续性的实质 ,经济 高 效公平 增长 和城 市居 民健康 成长是 城 市生 态 可 持 续性的主要动力 , 政策和制度调整与完善是城市生态 可 持 续 性 的依托 保障 ,社会 民生 和谐 进 步是城 市 生 态 可持 续性 的最终表 现 。 因此 ,城 市生 态 可 持续 性 的内涵就是 从整 体上 把握和解决环境一人 口一经济一社会子系统之间以 及 城市 系统 与周 边 区域 等外部 系 统 间协调 发展 的 问 题, 促进城 市生态系统 的最优 化发展 , 结构上 表 现 在 为 增长 与规 模 的适度 性 和协调 性 ,在 过 程上表 现 为
关键词 :城市生态可持续性 ;支持 系统 ;CS D模型 ;泛 长株 潭城市群 AE
中 图分 类 号 :X1 1 7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 7 .9 6 ( 0 2)0 —2 30 6 45 0 2 1 20 7 —6
随 着城 市化 进程 的加 快 ,城 市环 境 问题 日益 突 出以及人类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城市 1, 0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以黄石市和潜江市为例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以黄石市和潜江市为例安慧;张斓奇
【期刊名称】《中国矿业》
【年(卷),期】2017(026)012
【摘要】国内外对于一般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已经有了深入的研究,而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估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为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的模糊性,首先结合资源枯竭型的特有属性,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进而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评价模型,并应用这一模型对黄石市和潜江市(2008~2015年)的综合发展情况进行定量分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黄石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但发展较为缓慢;而潜江市前期发展不稳定,后期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升速度较快,建议枯竭型城市之间应实现优势互补,确保产业统筹发展、协调发展.
【总页数】6页(P128-133)
【作者】安慧;张斓奇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 ,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 ,湖北宜昌44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3.1
【相关文献】
1.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研究--以黄石市为例 [J], 高红贵;李攀;王如琦;邓丽娟
2.资源枯竭型城市"三旧"改造规划补偿机制研究——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 [J], 吕
庆海;李军
3.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r——以黄石市为例 [J], 张大鹏;涂精华;刑禹鹤
4.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以黄石市为例 [J], 张大鹏;涂精华;刑禹鹤;
5.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效果评价——以黄石市为例 [J], 牛建英; 胡小明; 吴文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城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城市经济学基础概念1. 城市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和城市经济活动的学科,它主要包括城市社会经济组织、城市资源配置、城市规划及发展、城市管理和城市政策等内容。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城市发展规律、城市经济结构、城市产业组织、城市人口结构等。
2.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文献资料分析等方式,对城市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分析;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数学模型、统计模型等方式,进行系统分析和预测。
3.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城市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对城市经济结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管理制度等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以期为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二、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 中心-边缘模型中心-边缘模型是城市经济学中常用的理论模型,它主要包括城市中心区、城市边缘区和城市交通网络等概念。
通过中心-边缘模型的研究,可以分析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和城市经济的区域差异。
2.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城市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是通过对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城市间的产业协作和互补,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3.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是针对城市经济学中新兴产业和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新兴产业的区域集聚规律、创新网络的空间布局等内容。
4. 城市竞争力理论城市竞争力理论是城市经济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它主要是通过对城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能力等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城市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三、城市经济发展模式1. 传统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传统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包括资源型城市、制造业城市和商贸城市等,它们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工业制造和商业服务等传统产业,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较大,发展模式比较单一。
2. 新型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新型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城市、创新型城市和服务型城市等,它们的发展主要依靠信息技术、新型产业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较小,发展模式比较多样化。
城市规划中区位因素的定量化分析方法
城市规划中区位因素的定量化分析方法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的过程,旨在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城市规划中的区位因素是指城市所处的位置、周边环境、地形地貌等因素,是城市规划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何定量化分析区位因素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研究内容。
一、城市规划中的区位因素城市规划中的区位因素包括城市所处的位置、交通水平、文化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规划,需要进行定量化的分析和评估。
(一) 新城市建设中的区位因素新城市建设中的区位因素通常是根据城市的发展策略所确定的。
在选址时,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方向、周边环境、自然资源等因素。
例如,重庆市两江新区的选址就是基于其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来确定的。
(二) 既有城市改造中的区位因素在既有城市改造中,区位因素通常是基于城市现有状况所进行的。
例如,改造老旧小区时需要考虑小区的位置是否便利、周边环境是否舒适等因素,以确定改造方案。
二、区位因素的定量化分析方法城市规划中的区位因素需要进行定量化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城市规划的方向和目标。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定量化分析方法:(一) 熵值法熵值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对城市规划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其基本思想是将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并按各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区位因素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二) 人口迁徙模型人口迁徙模型是指通过对人口迁移行为的模拟来进行分析和预测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城市人口迁移的趋势、迁移模式等,以确定城市规划的方向和目标。
(三) 建筑物能耗模型建筑物能耗模型是指通过对城市建筑物能耗的模拟来进行分析和评估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城市建筑物能耗的分布、节能措施的有效性等,以确定城市规划的方向和目标。
三、城市规划中的案例分析区位因素的定量化分析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趋势。
生态城市的评估与指标体系:理论,方法和应用
生态城市的评估与指标体系:理论,方法和应用1 Evaluation and Indicators of Ecocity: Theory, Method and Application张坤民1,温宗国1,杜斌1,宋国君2( 1.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 100084;2.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 100872)Zhang Kunmin1, Wen Zongguo1, Du Bin1, Song Guojun2(1.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2. Environment Institute of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2)摘要: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正成为全球热点之一,但目前从实践到理论都在探索阶段,关于其衡量指标的研究也尚处于概念性层次上。
生态城市不能自封,也不能抽象化,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可比较的指标体系。
本研究从不同学科角度,采用了5个评估模型,以综合评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在此基础上,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和案例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开展评估,可为城市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此外,课题组整合了5个评估模型和新建立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开发了评估软件与数据库,容易推广使用。
关键词: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Abstract:Sustainable ecocity is one of the current global hotspots, but what ecocity is and how to build it, are still under research. Although the study on indicators for ecocity is still at conceptual level, ecocity can’t be self-denominated, or be nonobjective with only concepts. Therefore, comparable indicators to monitor progress in urban sustainability need to be constructed. Four cities in China are taken as case study in our research, and five representative models from multidisciplinary are introduced to measure urban sustainabil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actual conditions provided by the five models and the investigation in case cities, our research constructed a set of practicable and normative indicators, and use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bring forward Urban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s (UESDI). The results of these five models and UESDI can be used to monitor and evaluate urban sustainability towards ecocity, and provide decision-making support for municipal governments.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search production easily, the group of models and the new indicators were integrated and then an urban database and assessment software were developed to monitor the progress in urban sustainability toward ecocity.Key words:Eco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aluation张坤民教授,1940年生,江苏宜兴人。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环境质量就是环境素质的好坏,能够分别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分析。
目前对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概念,国内外专家、学者仍未达成一致。
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特定的时空范围之内,生态系统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生态环境质量是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各种周围事物即自然环境的优劣,主要包括整体环境中与自然资源相关联的各种要素。
总之,生态环境质量就是以人类作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适宜度。
我国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主要依据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标准, 因地制宜的对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合理评价,并总结出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及影响。
叶亚平等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是生态环境系统和生态环境因子在规定的范围内,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
生态环境评价中相对重要的部分是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即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产生的影响。
因此,对某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就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采取合理的方法,因地制宜的评价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生态环境是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按照人的意志, 经过加工和改造形成的适用于人类的生存、发展的人工环境。
也有学者认为,城市生态环境是在城市聚居的人类为了生存,通过不断的改造和利用自然生态环境而创造出的高度发展的人工化环境,是一个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共同组成的地域综合体。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对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人类生产活动能够引起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通过恰当的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定量评价,从而研究并说明该区域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优劣及其影响。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所引发的城市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开始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 20 年以来,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都有扩大的趋势。
福州市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
作者简介:王飞强(93)男, 西人 , 18., 江 硕士生, 主要从 事环境数 学模型 与环境评价方 面的研究。
维普资讯
l2 2
四 川理 工 学院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20 0 8年 6月
标系变换成新 的正交坐标系, 使之指 向样本点散布最开
性 的 巨 开 放 系 统 , 在 目前 的 科 学 发 展 水 平 上 , 区 域 PE R E系 统 的可 持 续 发 展 定 量 评 价 还 没 有 一 种 公 认 的
一
表 1福州市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
级指标 ¨ 二级指标 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在 总国内生产总值中所 占比列
人均 水 资源 拥 有 量
人均活 木蓄积量地
总人 Hx1 3
1福州市社会 经济概况
福州是福建省省会 城市, 治、 政 经济 、 文化中心。位 于东经 l8 0 ~ 2 .l, 1. 8 103 北纬 2 . ~ 6 9之问 , 处中 3 51 2 . 5 2 地 国东南沿海 , 跨江傍海, 素有“ 海滨邹 鲁” 之称 。 全市面积
王 飞 强 , 江 山 , 维 炜 张 曾
(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 福州 30 0 ) 5 0 7
摘 要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 了福 州市区域可持续发展 定量评价模型 。结果表 明, 资源问题 已经成为福 州
市 实 现 可持 续 发 展 的主 要 矛 盾 , 实现 福 州市 可持 续发 展 , 要 尚需 调 整 各 个 子 系统 的发 展 速 度 和 协 调 关 系。
型 未考 虑 到 各个 子 系 统 间 的协 调 相 关 性 ; 当前 使 用较 而 多 的模 糊 综 合 评价 法和 A P法 l 由于 权 重 的 赋予 依 赖 H 2 I ,
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一种新方法——生态足迹法
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一种新方法——生态足迹法可持续发展衡量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和模型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为政府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优先考虑的问题,还可以为公众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信息。
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方法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和热点[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提出了一些直观的、较易操作的指标体系及其定量评价的计算方法。
如世界银行的“国家财富”指标体系;Wackernage1等提出的“生态足迹”(EF)的概念及其模型[3,4];Daly和Cobb提出的“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5];Cobb等提出的“真实发展指标”(GPI);Prescott-A1ten提出的“可持续性的睛雨表”(Barometer of Sustainablity)模型[6]。
这些新的指标体系及其定量计算方法和模型已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得到了应用。
然而可持续发展指标和评价模型总体上仍处于探索之中,并且存在着许多局限性,现在还没有一套公认的标准方法[7]。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具体生物物理量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新方法——生态足迹分析法,分析生态足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局限性提出一些完善的方法。
1 生态足迹法1.1 生态足迹的概念关于生态足迹的概念,William E R曾将其形象地比喻为“一只负载着人类与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的巨脚踏在地球上留下的脚印”[8]。
1996年以后William E R和Wackernagel又从不同的侧面对其进行了定义:“一个国家范围内给定人口的消费负荷”、“……用生产性土地面积来度量一个确定人口或经济规模的资源消费和废物吸收水平的账户工具”[9]。
总之,无论如何定义,关于生态足迹总有一个清晰、科学而严格的定义,那就是:生态足迹是一种可以将全球关于人口、收入、资源应用和资源有效性汇总为一个简单、通用的进行国家间比较的便利手段——一种账户工具[3]”;生态足迹(Wackernagel,1999)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9],它从具体的生物物理量角度研究自然资本消费的空间[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层次分析法及其基本流程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tty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
它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进一步分解,按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多目标、多层次模型,形成有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的定量研究ToStudyonQuantitativeAppraisalModelofCitySustainableDevelopment张虎ZhangHu;曾璐ZengLu(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210098)(SchoolofBusiness,HohaiUniversity,Nanjing210098,China)摘要: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多层次性的特点,把层次分析法运用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当中,探讨一套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中指标体系建立、指标筛选、指标权重的确定及可持续发展程度定量判定模型的建立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决策者制定可持续发展方案提供参考。
Abstract:Onthebasisoftheharmoniousdevelopmentofeconomics,society,environmentandresources,thispaperestablishesacompleteindicatorsystemofappraisalofcity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appliesthemethodofAHPtoquantitativelyevaluatethestatusquoofcitysustainabledevelopment.Thereferenceofthispaperhopestoprovidecertaintheorysupportforthepolicy-makingdepartmentintheprocessofdecision-making.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Keywords:AHP;sustainabledevelopment;appraisalindicator中图分类号:F290;O1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06)11-0005-05增长量为6.95亿元,贡献率达2%,产业竞争力优势带来增长量为23.48亿元,贡献率达6%。
从产业结构推动效应看,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带来增长量为13.46亿元;从竞争力推动效应看,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带来增长量为17.12亿元。
马鞍山的总偏离N值竟高达55.73亿元,GDP增长快于全省36%,增长率为全省最高,从产业结构推动效应看,第二产业处于优势,带来增长量为6.02亿元,第一、三产业处于劣势,损失分别为1.46亿元、0.61亿元;从竞争力推动效应看,第一、二产业处于优势,其中第二产业尤其为明显,带来增长量为51.8亿元,第三产业处于劣势,损失为1.74亿元。
可见马鞍山经济增长主要是由第二产业引起的。
从△r值看,经济增长最快的为合肥、马鞍山、安庆3市,其次为芜湖、宿州、滁州、蚌埠、巢湖5市,再次为宿州、阜阳、毫州、六安、宣城、淮北6市,排在最后的是铜陵、黄山、池州3市。
同时也发现17个市中,不存在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分量为正值、竞争力分量为负值的地区,说明了不存在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的地区。
3结论通过以上分析看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速度具有明显推动作用的地区有合肥、淮北、宿州、淮南、马鞍山、芜湖、铜陵共7市;池州、安庆、蚌埠、黄山4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速度并不具有推动作用;而毫州、阜阳、滁州、六安、巢湖、宣城6市在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上都不具有优势。
可见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步伐,遏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势头,关键是调整和优化各市产业结构。
只有准确地认识到各地区各产业优势和劣势,才能客观地寻求调整和优化各市产业结构途径,最终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1]朱锡斌、魏庆伟:《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3)。
[2]吴得文:《基于SSM的福建福建省区域产业结构比较研究》[J];《热带地理》2005(3)。
[3]曹振:《新疆经济增长结构的实证分析》[J];《区域经济》2005(1)。
[4]周松青:《江苏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应用》《江苏企业调查》;《江苏统计信息网》,2005.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协调发展问题的分析研究》;http://finance.sina.com.cn,2004.12。
[6]安徽省统计局:《2003安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7]安徽省统计局:《2005安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图1层次分析法(AHP)流程专家得出指标权重未通过通过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单层权重子集单层一致性检验单层一致性检验计算单层权重子集通过序的递阶层次结构。
通过两两比较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重要性,然后综合评估主体的判断确定诸因素相对重要性总顺序。
AHP的基本思想就是将组成复杂问题的多个元素权重的整体判断转变为对这些元素两两比较,然后转为对这些元素整体权重进行排序判断,最后确立各元素权重。
具体流程如图1。
2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基础与原则(1)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设计基础。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观,其核心是在保证城市经济效率和生活质量前提下,使其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消费和污染最小化,使之既能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现实需要,又能满足未来城市发展需要。
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同于国家、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其具有自身的内涵,一般是指城市经济增长与人口、生态环境之间协调、持久的发展,即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高素质劳动力、高级化产业结构、低污染的环境质量、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等来保障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其结构优化,从而实现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性。
(2)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评价和综合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依据。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多元化的,既有人口、经济、环境目标,又有增长、结构优化目标,还有公平、效率目标。
环境可持续性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性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性是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保证,这四者协调发展是可持续性的关键。
设计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必须满足这些目标。
借鉴其它国家的经验,本文认为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框架结构应从三方面考虑:第一,加快经济发展是首要前提,实现综合协调发展是关键。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实现三个“增长”: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零增长”,实现物质和能量消耗“零增长”,实现生态和环境恶化速率“零增长”。
第二,在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下,应以人类活动为主线,按照经济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资源环境持续系统———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支持系统的思路,构筑系统指标体系框架。
第三,按照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应增强城市融合能力,其关键在于城市诸要素的平衡匹配,以实现社会活动、经济活动、载体功能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从而实现城市整体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四,指标应灵敏度高,综合性强,既有持续性指标、协调性指标,又有监测预警指标。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①科学性和可对比性相统一的原则。
②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统一的原则。
③空间性和时间性相统一的原则。
④描述性指标与评价性指标相统一原则。
⑤最大限制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⑥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统一的原则。
3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为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现状,必须给出具体可操作的测量手段和可度量的指标体系,能充分揭示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
指标群体应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向调整和发展进程起到促进作用,以确保城市实现长远发展目标。
本文采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于1996年提出的“驱使力—状态—响应概念(DSL)”框架,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分为4个层次:第1层是目标层;第2层是准则层,主要是综合性指标,包括生态环境指标、社会进步指标、经济发展指标和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4部分指标;第3层是领域层,主要涵盖分类指标;第4层是具体指标层,为基础指标。
如图2所示。
(1)目标层(一级指标):可持续发展度A作为最高的目标层的指标,用来综合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能力、协调度与开放度,包含了在时间尺度上反映城市发展速度和变化态势,在空间尺度上反映整体布局和结构优化特征,在数量尺度上反映总体发展规模和现代化水平,在质量尺度上反映城市的综合素质、发展能力、潜力以及后劲。
(2)准则层(二级指标)———领域屋(三级指标):①经济发展指数(B1),主要是保证物质产品的生产以满足人的需要,分别由经济规模(C1)、经济效益(C2)、经济外向性(C3)、产业结构(C4)等指数构成。
②社会发展指数(B2),反映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选择人口(C5)、生活质量(C6)、社会稳定及保障水平(C7)等指标来度量。
③资源环境承载指数(B3),主要反映对土地、水和能源占有量及其合理开发利用程度以及对自然生态环境容量进行评价,选择了生态建设(C8)、环境治理(C9)、资源利用率(C10)等指标计算城市资源承载力。
④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指数(B4),反映城市各要素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与保障能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推动器,主要由城市经济发展能力(C11)、———————————————————————作者简介:张虎(198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
表11—9标度法含义标度定义135792,4,6,8倒数i因素与j因素相同重要i因素比j因素略重要i因素比j因素较重要i因素比j因素非常重要i因素比j因素绝对重要为xi与xj的影响之比在上述两个相邻等级之间xi与xj的影响之比为上面aij的互反数图2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经济发展指数(B1)社会发展指数(B2)资源环境承载指数(B3)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指数(B4)基础设施能力(C13)GDP增长率(%)(D1)人均GDP(元)(D2)工业劳动生产率(元/人・年)(D3)农业劳动生产率(元/人・年)(D4)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元/人・年)(D5)出口总量(美元)(D6)利用外资总额比重(%)(D7)第一、二、三产业产值结构(%)(D8)第三产业年增长率(%)(D9)人口自然增长率(%)(D10)人均受教育年限(年)(D11)人均年收入水平(元)(D12)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D13)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人)(D14)失业率(%)(D15)社会保险覆盖率(%)(D16)万人刑事案件数(起)(D17)绿化覆盖率(%)(D18)环境治理投入占GDP比重(%)(D19)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D2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D21)工业废气净化处理率(%)(D22)年大气质量良好天数(天)(D23)土地资源利用率(%)(D24)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D25)人均年用电量(千瓦・时)(D26)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D27)地方财政收入年增长率(%)(D28)利用外资年增长率(%)(D29)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增长率(%)(D30)科研经费占GDP比重(%)(D31)教育经费占GDP比重(%)(D32)燃气普及率(%)(D33)自来水普及率(%)(D34)城市道路面积率(%)(D35)基础设施占基建投资比重(%)(D36)经济规模(C1)经济效益(C2)经济外向性(C3)产业结构(C4)人口(C5)生活质量(C6)社会稳定及保障水平(C7)生态建设(C8)环境治理(C9)资源利用率(C10)城市经济发展能力(C11)科技教育能力(C12)可持续发展度(A)科技教育能力(C12)、基础设施能力(C13)等指标来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