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外语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
谢谢观看
作用
• 任务型教学法则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此 类教学法主要关注二语教学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语 言学过程,力图为学习者提供机会,通过课堂上 以意义为焦点的活动,参与开放型的交际任务。 其课堂操作程序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在任 务履行过程中,学习者注重语言交际的意义,充 分利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目的语资源,通过交流获 取所需信息,完成任务,其学习过程是沿着开放 的途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5).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 学生的知识面。 (6)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 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 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 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获 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 任务中:学生进入了一个与真实情境接近的任务 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练习并 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 任务后: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应注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归因,保护学生的信心 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有何优点?
(1)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3)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 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 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 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外语教学方法
外语教学方法
外语教学方法是指教授非母语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方法和技巧。随着
全球化的进程和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外语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概述几种常见的外语教学方法,包括语法翻译法、直接法、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一、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一种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它将重点放在语法规则和
词汇的翻译上。学生们通过翻译从母语到目标语言,或者从目标语言
到母语的句子来学习语言知识。这种方法强调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和记忆,但忽略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优点:适合学习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学作品。
缺点:忽略了口语交际的能力,学生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二、直接法
直接法强调通过语言的听说来学习。教师会使用目标语言来进行教学,避免使用学生的母语。学生们通过直接接触目标语言来培养语感
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优点:强调口语交际,培养语感和语音准确性。
缺点:学习进程中可能会出现理解困难,对于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可
能不够系统。
三、交际法
交际法强调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和沟通。学生们通过与他人进行
对话、演讲和辩论等活动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这种方法注重语言的
实际运用,教师会创造各种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交流。
优点: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重视实际运用。
缺点:较少关注语法规则和词汇的细节,可能忽略学生对基础知识
的掌握。
四、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任务来促进学习,例如完成一
篇文章、做一个演讲或者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需要运用所学的语言
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任务,同时还需要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优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
Approach: Theory of learning—语言学理论
1. 任务为语言习得提供输入和输出过程。
Krashen: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Swain: 研究表明,在加拿大沉浸式语言教学中的某些学生,多年之后, 其语言能力仍然落后于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所以不仅要有足够的输入, 还应该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出”。在任务型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 应分小组或结对完成各种任务。通过这种小组活动,学生的语言能力
径,包括应用的语言是可选择的、不固定的、非限制
性的。 (4)任务通常会产生非语言性结果,如根据所听天气 预报的信息决定怎样安排野炊、根据火车和汽车的时 刻表选择哪几班车能快捷地赶到某地开会。而练习总 是产生语言性结果,如用短语造句、用介词填空。
11
练习 VS 任务
练习 关注点 情景 结果 语言 错误 形式 无场景 正确的形式 练习既定的语言形式 即时修改 任务 意义 真实交际场景 任务的完成 选择语言形式和内容 延时修改
19
Design: Syllabus
传统大纲
功能
主题 能力 语言结构 语篇类型
词汇目标
听、说、读、写
20
Design: Syllabus
Nanan对任务的分类:
(1)真实性的交际任务 观点:直接通过课堂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
学习、工作等任务。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介绍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介绍
外语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授外语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和策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流派和理论不断涌现,丰富了外语教学法的发展。下面将主要介绍五个主流的外语教学法流派:结构法、情境法、交际法、
交际语法法和任务型教学法。
1.结构法:
结构法是一种以语言结构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它注重语法的教学
和练习,以构建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基础为目标。教学过程通常包括教师的
讲解,学生的练习,语法规则的解释和演练等。结构法强调听、说、读、
写四个技能的平衡发展,重视语法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和应用。
2.情境法:
情境法也称为功能法,强调语言的实际应用。它通过真实的情境和交
际活动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模拟真实情境,提
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语言任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情
境法的重点是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真实交流的能力。
3.交际法:
交际法强调语言交际的功能,注重真实语境和交流策略的应用。它关
注学生在真实社交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他们在不同交际场景下进行有
效交流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设计具有真实性和实用性的交际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提高他们的交际技巧和语言流利性。
4.交际语法法:
交际语法法是结合了交际法和结构法的一种综合性外语教学法。它强调语言交际和语法知识的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先引入一些交际情境,然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语法知识。学生通过交际活动和实践运用语法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和语法水平。
5.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外语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面向真实情境,通过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来实现语言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设计一系列任务,学生需要在任务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通过任务的完成,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技能,还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一种强调实践和应用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中逐渐得到了广泛和应用。本文旨在探讨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以期为未来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任务型教学法,又称任务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来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扩展到其他学科领域。
目前,国内外对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国外,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如任务的设计与评估、任务的真实性和实用性等。在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开始任务型教学法,并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尝试和实践。
然而,任务型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任务难度和任务的连续性等方面可能存在挑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改进。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任务型教学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
教学效果。任务型教学法还可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具有更多的优势。例如,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与情境模拟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更加注重真实任务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及其优缺点;结合案例分析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进行深入剖析;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接受程度和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该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解析
1. 任务前(Pre-task)
教师先讨论新的话题,引入任务即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 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及实施任务的步骤。
教师可以先介绍本课的背景知识,包括对文章语言点和词 汇的介绍,以及对本课主题的介绍。适当介绍和激活学生的 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扫除使用语言的障碍,让学生对将 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了解,激发其学习语言的欲望,为完成 任务而进行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储备。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任务型教学法
1
Definition
任务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 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 它提倡一种以人为本、以任务为动力、以任务为目 的、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途径,要求学习者用目的 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即做 各种事情),完成进行有目的的交际活动。
教具资源
报纸—学生可翻阅英语报刊,确定几个栏目,然后选定其 中几个有趣的栏目作为素材,还可利用娱乐版的周末娱乐 计划作为素材
电视—在看了新播放的电视英语教学片后,学生可列举其 中的人物并对其做一番描述
因特网—有条件的学校可发动学生到网上聊天室聊天,内 容为当前的热门话题,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
18
Design: Objective
目标设定:由学习者的特殊需要决定。 Long& Crookes: 任务的选择应视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 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其优点是:
1. 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3.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 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5. 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 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也叫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也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任务教学法的内涵的探讨
第一篇
任务教学法中什么是任务?任务的本质是什么?任务是否等于普通的课堂练
习?任务在课堂上怎样组织?任务的设计原则是什么?任务教学法的特点是什么?
要使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外语课堂上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应用,作为中学外语教学实践者,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因而也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什么是“任务”
“任务”(task)一词进入应用语言学文献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它不仅仅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引起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的兴趣,同时,它也和大纲设计、教材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尽管“任务”在语言教学文献中是一个流行词,但使用者对这一术语的理解或解释却不尽相同。如Breen认为,有助于达到语言学习整体目标的所有课堂活动都可看成是任务,包括简单短暂的语法练习以及复杂耗时的集体课堂活动。
外语教学方法
外语教学方法
外语教学方法是指在教授外语知识和技巧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策
略和方法。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外语教学方法也在不断
变革与创新。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外语教学方法。
一、交际法
交际法是一种重视语言交际功能的教学方法。在交际法中,学生通
过使用真实语境中的对话和交流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这种方法注
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
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在交际法中,教师充当的是促进交流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角色。
他们提供各种语言交际活动,并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提供反馈和指导。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语法翻转法
语法翻转法是一种以语法知识为基础的外语教学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教师会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来获取语法规则和结构。
学生在掌握语法知识后,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运用这些知识。
与传统的语法教学方法相比,语法翻转法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和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和学习体验,逐渐理解和运用语法
知识。这种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外语教学方法。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会提供一系列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任务,学生需要根据任务的要求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来完成任务。
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通过参与实践性任务,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所学的外语知识。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以真实情境为基础的外语教学方法。在情景教学中,教师会创设各种真实情境,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使用所学的外语知识。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理应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一、基本概念
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水平,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理解、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二、方法介绍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实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也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理应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级英语1班李雪 13001059
令狐采学
一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相同点和不合点?
不合点:
1.界说方面:交际法是一种将语言交际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目标并供认语言与交际的相互依赖关系是培养学生四项语言基本技能的语言教学法。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一种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途径,它是交际法的延续。
2.理论基础方面:交际法的理论主要来自社会语言学、心理学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包含互动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交际法是以行为心理学理论为指导,而任务型教学法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
3.特点方面:交际法以培养交际功能为宗旨,以功能为纲、教学过程交际化、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做中学,在用中学”。
4.教学模式方面:交际法包含两个模式 PPC、PPP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Willis、Ellis
5.优缺点:优点交际法仅教授有关并且必须的语言信息,比那些试图教给学生整个语言体系的办法更省时间和精力。任务型教学法的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年夜,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缺点交际法在同一方面可用于多种形式表达,如何选择和取舍,没
有客观的标准。任务型教学法中,当教师与学生缺乏资源,立异精神和合作精神时,任务型语言教学很难展开。
相同点:
1.两者都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主,这样有利于全面成长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强调语言教学资料、内容和学习活动的真实性
3.鼓励学生年夜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创作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 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1. 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3.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 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任务教学法意义
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也叫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也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任务教学法的内涵的探讨
第一篇
任务教学法中什么是任务?任务的本质是什么?任务是否等于普通的课堂练习?任务在课堂
上怎样组织?任务的设计原则是什么?任务教学法的特点是什么?要使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外语
课堂上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应用,作为中学外语教学实践者,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因而也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什么是“任务”
“任务”(task)一词进入应用语言学文献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它不仅仅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引起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的兴趣,同时,它也和大纲设计、教材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尽管“任务”在语言教学文献中是一个流行词,但使用者对这一术语的理解或解释却不尽相同。如Breen 认为,有助于达到语言学习整体目标的所有课堂活动都可看成是任务,包括简单短暂的语法练习以及复杂耗时的集体课堂活动。[1]而Krahnke则将任务限定为为语言学习而进行的具有非教学目的的活动,[2]也就是说,Krahnke将课堂任务看成类似课堂之外(即真实生活中)的社会交际实践,具有交际目的而非教学目的的活动才能称之为任务。Breen和Krahnke对任务的定义从教学理论和实践上看都欠妥当。如果任务只是“活动”或“练习”的代名词,其间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这就掩盖了任务这一概念的积极属性,使课堂教学不能反映任务教学法的特点和先进理念。而如果我们把任务仅仅局限在具有真实生活中所反映的交际目的的课堂活动,就会削弱任务教学法的包容性,同时降低它的可操作性。Candlin将任务定义为“一组涉及学习者的认知和交际过程,以集体的形式对已知和新信息进行探究,在社会语境中完成某一预期或临时目标的可区别的、相互关联的问题指向型活动”,[3]这一定义反映了任务的本质特点,但似乎又太学术化。笔者认为,外语课堂上任务这一概念可概括为:学习者应用目的语所进行的促进语言学习的,涉及信息理解、加工,或解决问题、决策问题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具有目标指向的课堂交际或互动活动。
任务型教学法地概念
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一、任务型英语教学法的概念
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它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能“自己站起来走路”。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语言。
外语课堂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而产生语言习得(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
产生
Nunan (1989) 认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goals)、信息输入(input)、活动方式(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教学环境(setting)等要素组成。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正由于任务型教学模式具有上述性质和特点,在英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倡导选择和运用任务型教学以期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提出的一个很有效的语言教学模式。
英国语方学家Jane Wills 在1996年提出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框架包括三个部分:即前期任务
(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和语言点(post task/language focus)。在前期任务阶段,老师应向学生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和任务,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任务环阶段又包括任务(task)、计划(planning)、汇报(report)三个部分,学生应尽其所能地运用已学过的语言知识来完成任务,并做出一个总结汇报;在语言点阶段,包括分析(analysis)和练习(practice),这一阶段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掌握前阶段运用的语言的某些特征。
作为一名课改实践者,任务型教学活动使我的英语课堂有了很大的变化。
1、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实用性,每一个单元的语言点都将学生的学习和他的年龄特征,认知
结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例如:介绍自己的家庭、朋友,谈论学校生活,自己的喜好(包括喜爱的影、运动、食物、颜色等),对于这一类话题,学生们都非常熟悉,乐于谈也有话可谈。给他们这样一个贴近生活实际的任务,学生们自然乐于去完成,学习的热情就高,促使教学活动由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自主学习当中,例如一篇很长的阅读课文,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教师一味的讲,务必就会有许多学生产生厌烦心里,而我们首先给他们一个课前阅读目标,使他们有目标的去自主学习,然后小组交流自学成果,组员之间相互学习展示,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外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
外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
外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习者们学习的重点之一。为了提高外
语教学的效果,教育界不断地探索各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和
任务型教学法因其独特的特点和广泛的应用而备受关注。本文将
对这两种教学法进行深入探讨,并比较它们在外语教学中的优缺点。
一、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以情景为主要教学依据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
为学习者创造真实情境,使学习者置身于实际语境中,提供真实
且具体的语言材料,以便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情景
教学法的目的是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习者获得丰富的语言输入
和输出,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情景教学法强调真实场景的模拟和语境的导入。在课堂上,教
师可以设计各种真实生活情境,例如购物、旅行等,让学习者在
情境中使用外语进行交流。这样一来,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语
言的含义和语法规则,并且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情景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情景的真实还原,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语言学习中,增
强学习的动力。此外,情景教学法培养了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真实场景中更自如地使用外语与他人交流。
尽管情景教学法具有上述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情
景教学法难以在课堂上创造完全真实的情境,学习者无法真正体
验到外语在实际中的应用。此外,情景教学法往往只关注特定的
情境,因此可能忽略了学习者在其他情境中的语言需求。
二、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通过完成实际任务来进行语言学习。任务可
以是现实中学习者可能遇到的,例如编写一篇旅行日记、参加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任务型外语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交际法广被采纳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意念功能大纲成为当时普遍应用的标准大纲,而传统的3P程序则是相当流行的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正是在批判结构大纲、意念功能大纲以及3P程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其理论基础主要交际法教学理论,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形成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兴起
任务型教学法认为,语言教学中一直存在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之间的矛盾、发展语言系统和发展语言交际能力之间的矛盾、课堂语言教学与自然习得语言之间的矛盾、提高语言流利性和准确性与任务复杂性之间的矛盾,而通过合理设计和成功完成任务可以使这些矛盾得到改善。
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普拉布(Prahbu)在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Bangalore)进行的一项强交际法理论的实验,提出了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课堂教学的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任务进行学习的一系列观点。他将任务界定为让学生思考所给的大信息,并从中得出结论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使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调控。他把活动分成四种类型:规则中心活动、形式中心活动、目标中心活动和意义中心活动。意义中心活动是任务型教学最重视的活动,因为这种活动使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潜意识地内化了语言系统。这与克拉申的自然习得理论不谋而合。
班加罗尔实验是任务型教学法的雏形。第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该实验放弃了传统的结构大纲以及交际法采用的意念一功能大纲,而采用任务组成的程序大纲,为学习者提供在课堂上的交际任务。普拉布认为他的大纲说明的是“课堂上要做什么而不是要学习哪一部分内容的问题”。第二,普拉布识别了信息差、意见差、推理差三种类型的任务,使交际活动有了明显得目的性,并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完成任务上。这里的任务具有意义第一性,与学生的生活相关,有交际的问题要解决等基本特点。第三,反对语言形式的讲解。语法教学借助任务,让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领悟到语言规则。
随后,坎德林C.Candlin和布瑞恩M.Breen从课程设计的角度出发改进了普拉布的早期理论,并在批判“综合大纲”的过程中提出了“过程大纲”理论。他们赋予课程设计者更艰巨的任务,即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活动和任务。此后朗(Long)和威理司(Willis)和斯干(Skhan)进一步研究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模式,将任务型教学法发展成为一种较完善的方法理论体系。
(二)理论基础
1. 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产生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
目的语的一种语言。中介语理论认为,中介语是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是学习者的语言系统不断向目的语靠近的过程。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除了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系统,还存在一个中介语系统。这个系统自身具有内在的结构和系统性,并遵循一定的规律不断地发展变化,与目的语靠近。
中介语的意义在于,它的理论导向实现了从“教学中心”的观点向“学习中心”的观点的根本转变,对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介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60年代的对比分析阶段,70年代中介语理论产生阶段和80年代的理论模式发展阶段。对比分析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目的语与母语之间的异同,并用于教学。其基本假设是: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困难与目的语和母语之间的差异成正比,差异越大,困难也就越大。对比分析的弱点与行为主义心理学一样,都试图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忽视外语教学中学习者的主体性。70年代中介语开始转向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将学习者特有的语言特点进行研究,即中介语研究,以便考察学习者语言学习的过程。
任务型教学法的代表普拉布、朗、威理司等人从关注学习者学习过程出发,提出在课堂中要为学习者设计自然的语言使用的环境和产生互动的任务,让学习者在理解对方和表达自我的过程中验证假设、修正假设。也就是说,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做中学”原则,设计和组织任务,让学习者在理解对方和表达自己的过程中检验已有的假设,建立新假设,修正或者重组原有的中介语系统,进而促进语言习得。
2. 输入假说、互动假说、输出假说
任务型教学法认为,任务的作用在于为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创造了条件。这对于语言习得是必要的,因为输入和输出需要意义协商的参与,其结构促进语言习得。可见,任务型教学法受到输入、互动假说和输出假说的影响。
输入假说由克拉申提出。所谓输入,必须是一种可以理解的输入。就是说,为学习者提供可以理解的语言信息。输入假说重视的是输入的意义而不是输入的形式,也就是说,学习者可以不一定了解输入的形式,但不能不理解其意义。另外,克拉申认为,可以理解的输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并且要反复出现,若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为I,1代表按自然顺序下次应该学会的语言形式,那么教学中应该提供的输入为I+1。只有提供丰富的可理解输入,语言的习得才有可能。
互动假说由朗(Long)1983年提出。朗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出发,初步发展了任务型教学的模式—交互修正理论。他认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能够产生语言习得,把语言输入变成可理解的输入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交际双方在会话交互过程中不断相互协同,对可能出现的理解问题进行交互修正,在交互的过程中引起对语言形式的注意。其基本假设是:当交谈中沟通、理解发生困难时,交谈的双方必须依据对方理解与否的反馈,进行诸如重复、释义、改变语速等语言上的调整,也就是说要进行意义协商,调整的结构导致语言输入变得可以理解,从而促进习得。
互动假说为外语教学过程的意义协商、交互影响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任务型教学法为了改变课堂信息流向的单向性,以任务的协商解决组织课堂,使教学成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
苏安(Swain)对加拿大法语沉浸式教学的研究中发现,学校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的数学、科学等课程全部用法语教授,他们接受了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但是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与输入假说期望的教学效果。虽然学生的听力和阅读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口语和写作方面却的准确性却很差。苏安认为这是学生缺乏语言表达的练习所致,也就是说教学中缺少对输出能力的重视。苏安指出,可理解输入固然重要,但不是学生语言能力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可理解输出是另一个重要的条件。可理解输出指学习者在交际出现困难时,为了使自己的语言被理解而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进行必要的修改,使其更准确、连贯的表达过程。我国学者魏永红把输出的作用总结成以下几点:A:输出能引起学习者对语言问题的注意;B:能够对目的语的结构以及语义进行假设检验;C:具有元语言功能;D:使目的语表达自动化。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学习和发展是社会合作的活动。这种活动是无法被教会的。知识是由学习者个人自己建构的,而不是他人传递的。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因此,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从个人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建构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强调人的学习与发展发生在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之中。教师是学习者最重要的互动对象,教师要将教学置于有意义的情景中,最理想的情景是所学的知识可以在其中得到运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使学习过程充满真实的个人意义,要求外语教师学会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学习能力的发展、积极的情感因素和健康的人格发展。在这种场景下,互动有以下几种作用:[1]可以使学生在模拟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进行语言活动;[2]可使学生增加语言输入和输出量。人们掌握语言不仅要靠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还应该有可理解性输出。通过小组活动,学生的语言活动量极大增加;[3]可以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把学过的词汇、语法结构、固定用法重新组合,表达以前没有表达过的内容。
任务型教学所追求的正是语言习得所需要的最理想到状态,即大量的语言输入与输出,以及语言的真实使用,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语言的使用方面,采用各种任务,使学生有机会综合他们所学语言,在交流中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意义的表达上可以,降低学习心理压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逐渐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完成任务,在真实或者拟真实的情景中创造性地运用的语言知识和能力。
上一页12下一页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与程序分析
任务型教学法是指“将任务置于教学法焦点的中心它视学习过程为一系列直接与课程目标联系并为课程目标服务的任务,其目的超越了为语言而练习语言”,即一种将任务作为核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