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应对措施
日本 地震 措施
![日本 地震 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c7cd9b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6.png)
日本地震措施引言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由于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交汇处,日本经常受到地震的侵袭。
为了应对地震带来的潜在危害,日本采取了一系列地震措施,包括地震预警系统、建筑物抗震设计和灾后救援等。
本文将介绍日本在地震方面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日本人民生活的影响。
地震预警系统地震预警系统是日本地震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系统由日本气象厅和日本地震研究所联合开发,可以通过监测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速度来预测地震的强度和到达时间。
当地震预警系统检测到地震前兆时,会向公众发送警报信息,提供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
地震预警系统的运作原理是基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地震波具有两种类型:纵波和横波。
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因此地震预警系统可以通过测量纵波到达时间来预测地震的强度和到达时间。
虽然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并不多,但对于日本这样地震频繁的国家来说,这段时间足以让人们采取应对措施,例如躲避掉落物品、停止运行电梯等。
地震预警系统在日本的应用非常广泛。
除了向公众发送警报信息外,该系统还与许多重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相连,例如电力系统、交通运输系统和工业设施。
当系统检测到地震前兆时,会自动触发相关设备的保护措施,以减少地震对这些设施的影响。
抗震建筑设计在日本,抗震建筑设计是一项重要的法规要求和建筑标准。
日本政府和建筑行业制定了一系列抗震建筑标准,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较好的韧性和抗震性能。
抗震建筑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减震”和“消震”。
建筑物的结构和基础需要具备一定的柔性和弹性,以吸收地震产生的能量。
常见的抗震设计措施包括使用橡胶垫、降低建筑物的重心、采用交错排列的柱子等。
此外,日本还规定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等级。
抗震能力等级分为五个等级,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和使用用途划分。
高等级的建筑物需要经过更加严格的抗震设计和检验。
抗震建筑设计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住宅、商业建筑还是公共设施,都需要符合抗震建筑设计标准。
日本防震措施
![日本防震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aca82a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f.png)
日本防震措施1. 引言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频繁地发生地震,因此日本长期以来致力于开发和实施各种防震措施。
这些措施不仅应用于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造,还包括教育和公众宣传,以提高居民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本文将介绍日本的主要防震措施。
2. 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日本拥有先进的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能够及时探测到地震活动并提供预警。
该系统由地震仪网络、测震台站和地震预警中心等组成。
一旦监测到地震,地震预警中心会立即向公众发送地震预警信息,使人们可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例如躲避掉落物和保护自己的安全。
3. 地震建筑标准日本制定了严格的地震建筑标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有足够的抗震性。
这些标准要求建筑物必须在地震荷载下保持结构稳定,抵抗地震力量并最大程度地减少震动对建筑物和居民的影响。
标准还包括防震设备的安装,如减震器、隔震器和加强支撑结构等,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4. 防震教育和公众宣传日本重视防震教育和公众宣传,致力于提高居民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从小学开始,学校就会组织地震演习,教授学生如何避难和自救。
此外,政府和地方机构还定期举办防震讲座和培训,向公众传授有关地震的知识和技巧。
通过这些教育和宣传活动,人们学会了正确的应对措施,并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和沉着。
5. 防震科研和技术创新日本在防震科研和技术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政府和学术机构积极组织研究项目,研究地震的机理、预测方法和灾害风险评估等。
同时,新的防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应用。
例如,智能建筑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振动情况,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高性能的防震装置可以比传统的设备更有效地减少地震对设计结构的影响。
6. 居民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日本鼓励居民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行动。
政府负责向居民提供有关地震的信息和指导,同时还提供防震设备的指导和培训。
居民被鼓励团结合作,参加社区的防震计划和活动,以提高整个社区的抗震能力。
日本应对地震的措施地震发生的时候应对的方法
![日本应对地震的措施地震发生的时候应对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8042520b4c2e3f56276301.png)
日本应对地震的措施地震发生的时候应对的方
法
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的。
下面就让WTT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地震发生的时候应对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地震发生的时候应对的方法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地震发生的时候应对的方法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地震发生的时候应对的方法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
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地震发生的时候应对的方法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
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日本人抵御地震有哪些措施
![日本人抵御地震有哪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1a526ae80eb6294dc886c31.png)
日本人抵御地震有哪些措施
日本是一个多发地震国家,那么日本人抵御地震的措施有哪些呢?跟着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日本抵御地震措施
日本经常发生地震,每年有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一说是震级在3级以上的每天平均就发生4次。
“久病成良医”的日本人在应对地震威胁的经验上,确实称得上是举世无匹。
他们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类:
1.有成熟的政策框架,系统的地震救灾减灾战略,专门的指导机构指导一系列的行动,比如说预防性的行动,应急救援、还有灾后的反应和重建等;
2.有深入全社会的系统的安全培训,一旦发生险情,该如何疏散、躲避、到何处聚集,小学生们都烂熟于胸。
而且很多家庭、学校、甚至酒店房间都有“地震应急包”,就算受困也能短期维持生存等待救援;
3.有先进的抗震建筑。
日本高层、特高层大楼每隔数层会有一层防震措施,就像我们垒积木一样,我们垒一个完整的“高楼”容易倒,但是我们可以把几个小积木垒接起来,用“胶”粘连,下层建筑震动会在粘结处震动被化解一部分,对上层的影响就变小了,这是常见的防震措施。
此外,传统民居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所筑,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4.另外,日本在地震预警方面做得也很出色,可以在地震发
生,但震动尚未传到地面之前12秒预警,并将预警在所有电视频道上播出。
国人看到预警之后就会从容应对的。
比如收到了这样的预警,日本的新干线列车就会停止。
[整理]《日本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
![[整理]《日本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https://img.taocdn.com/s3/m/f62fa9bd80eb6294dd886ca9.png)
莫纪宏、林青译:《日本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阅读次数:21《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1978年6月15日法律第73号)[沿革](1983年12月2日法律第78号修改)(1986年法律第93号修改)(1994年6月24日法律第42号修改)(1995年4月21日法律第75号修改)(1995年12月8日法律第132号修改)(1996年3月31日法律第14号修改)(目的)第1条本法律以通过规定指定地震防灾对策加强地区、健全地震观测体制及其他有关地震防灾体制整备有关的事项,以及地震防灾应急对策及其他与地震防灾有关事项的特别措施,谋求加强地震防灾对策,以保护国民生命、身体及财产免遭大规模地震灾害,从而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和确保公共福祉。
(定义)第2条本法所用的术语的含义,分别以下列各项规定的为准。
1、地震灾害指地震直接造成的灾害以及与之伴生的海啸、火灾、爆炸和其他异常现象造成的灾害。
2、地震防灾指预先设法防止地震灾害发生或在其发生时减轻受害。
3、地震预报信息指气象业务法(1952年法律第165号)第11条之二第1款规定的有关地震的信息和该条第2款规定的有关新情况的信息。
4、地震防灾对策加强地区指根据本法第3条第1款规定所指定的地区。
5、指定行政机关指根据灾害对策基本法(1961年法律第223号)第2条第3项规定的指定行政机关。
6、指定地方行政机关指根据灾害对策基本法第2条第4项规定的指定地方行政机关。
7、指定公共机关指根据灾害对策基本法第2条第5项规定的指定公共机关。
8、指定地方公共机关指根据灾害对策基本法第2条第6项规定的指定地方公共机关。
9、地震防灾计划指地震防灾基本计划、地震防灾加强计划和地震防灾应急计划。
10、地震防灾基本计划指中央防灾会议为地震防灾对策加强地区制定的有关地震防灾的基本计划。
11、地震防灾加强计划指根据灾害对策基本法第2条第9项规定的防灾业务计划、同条第10项规定的地区防灾计划和石油联合企业等灾害防止法(1975年法律第84号)第31条第1款规定的石油联合企业等防灾计划中就第6条第1款各项列举事项中规定的部分。
地震日本应对措施
![地震日本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992655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f.png)
地震日本应对措施地震是日本面临的一项严重自然灾害。
由于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日本经常发生地震,这对于这个地理位置狭小的岛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然而,日本政府和民众通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一系列应对地震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日本在地震应对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地震预警系统地震预警系统是日本在地震应对方面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该系统利用地震的波速差异,通过提前监测到地震发生的瞬间,向民众发出警报,以便他们能够采取适当的行动来保护自己。
这一系统由日本气象厅(JMA)负责运营,目前已经成为日本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地震的震级超过一定阈值时,警报将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等方式广播给民众。
抗震建筑标准日本采取了世界上最严格的抗震建筑标准,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住巨大的震动力。
日本的建筑法规定了建筑物应该具备的抗震性能,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用、地基加固等方面。
此外,日本还对于公共建筑物、桥梁、地铁等特殊的建筑物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标准。
这些抗震建筑标准不仅仅适用于新建筑物,也适用于旧建筑物的修复和改进。
实施地震演习和教育为了提高民众对地震的应对能力,日本政府定期组织地震演习和开展地震教育。
地震演习通常在学校、办公楼、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进行,市民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演习来学习如何在地震发生时迅速有序地撤离建筑物。
此外,日本还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渠道向民众传播地震应对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民众的地震安全意识。
灾后重建和恢复当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会迅速行动,组织相关部门和志愿者进行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作。
这包括清理废墟、修复基础设施、提供紧急救援物资等。
同时,政府还提供资金和补贴支持受灾民众修复房屋和重建生活。
此外,日本还鼓励企业和个人为受灾地区提供捐助,并积极吸引国际援助。
国际合作和经验分享日本在地震应对方面积极与其他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
日本政府与国际组织合作,共同研究地震预警系统、抗震建筑技术等。
日本减震措施
![日本减震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ec2364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6a.png)
日本减震措施引言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频发,是世界上地震活跃性最高的国家之一。
为了减少地震对社会和经济造成的损失,日本长期致力于地震减震工作。
日本的减震措施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体系。
本文将介绍日本常用的减震措施,以及其在地震事件中的应用。
地震减震技术地震减震器地震减震器是一种可以降低建筑物地震反应的设备。
它通常由弹簧和阻尼器组成,能够吸收和减小地震引起的能量。
日本广泛使用的地震减震器有摇摆式和滚轮式两种。
摇摆式地震减震器由摇摆框架组成,能够通过旋转降低地震引起的水平振动;滚轮式地震减震器则利用金属球轴承,通过滚动摩擦减小地震引起的垂直振动。
基础隔震基础隔震是一种通过设置隔震层来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的技术。
隔震层通常由橡胶或液体等材料构成,能够吸收和减小地震引起的震动。
在日本,基础隔震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物等工程项目中。
隔震层可以有效减小地震引起的水平振动,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
建筑改造日本地震减震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建筑物进行改造。
这包括改善建筑物的结构、材料和设计,提高其抗震性能。
日本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追求耐震性和弯曲性,通过加固墙体、加大柱子截面和设置抗震支撑等措施来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
此外,日本还鼓励住宅和商业建筑使用轻质、柔性的材料,增强建筑的抗震性。
日本减震措施的应用东京塔东京塔是东京市的一座标志性建筑,采用了地震减震技术来保护其结构完整性。
该塔的基础设置了隔震层,可以减小地震引起的震动。
此外,塔身内部还安装了地震减震器,可以吸收地震引起的能量。
这些减震措施使得东京塔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了损坏的风险。
东京大学校本部作为日本最顶尖的大学之一,东京大学校本部采用了多种减震措施来应对地震。
该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抗震性能,使用了高强度的结构设计和抗震支撑系统。
此外,校本部地下还设置了隔震层,以降低地震引起的影响。
日本地震时间总结
![日本地震时间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2c5f5a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1.png)
日本地震时间总结介绍地震是日本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日本经常发生地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日本经历了多次严重的地震,这些地震对日本的经济、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日本近年发生的几次重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影响,并对日本的地震防灾措施进行简要讨论。
日本地震时间总结1. 2011年东北地震时间•发生时间:2011年3月11日•地震持续时间:大约6分钟地点•震中:位于日本东北地区,福岛县附近的太平洋海域影响•震级:9.0级,是日本历史上最强烈的地震之一•触发海啸:导致海啸在日本沿海地区引发严重破坏,进一步加剧了灾害的规模•人员伤亡:造成超过1.5万人死亡和数千人失踪•核电站事故: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事故,释放出大量放射性物质,引发了全球范围的担忧2. 1995年阪神地震时间•发生时间:1995年1月17日•地震持续时间:约20秒地点•震中:位于日本兵库县影响•震级:7.2级•影响范围广泛:阪神地区及其周边城市受到严重破坏,包括大量建筑物倒塌、道路损毁等•人员伤亡:造成超过6,400人死亡和4万人受伤•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5亿美元)3. 1923年关东大地震时间•发生时间:1923年9月1日•地震持续时间:约4分钟地点•震中:位于日本关东地区影响•震级:7.9级•巨大破坏力:地震造成了大规模火灾,进一步加剧了灾害的破坏程度•人员伤亡:造成约14万人死亡和40万人无家可归•基础设施破坏:大量建筑物、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被毁日本地震防灾措施由于频繁发生地震,日本政府和民众广泛采取了各种地震防灾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灾措施:•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数秒至数十秒发出地震预警,为人们提供逃生的时间•抗震建筑设计:日本的建筑物通常采用抗震设计,以减少地震引发的破坏•救援准备:日本政府建立了强大的应急救援机制,包括专门的救援队伍和设备,用于迅速响应地震灾害•地震演习:日本常常举行地震演习,提高公众对地震应对的意识和能力然而,尽管日本在地震防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地震仍然是日本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日本地震带与自然灾害的减灾对策
![日本地震带与自然灾害的减灾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0d7195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1.png)
日本地震带与自然灾害的减灾对策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
由于地震的频繁发生,日本不得不面对来自地震的巨大威胁,同时也需要制定相应的减灾对策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首先,日本地震带的特点使得地震成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是由地壳的运动引起的,而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因是板块运动。
日本位于四个板块的交界处,这使得地震成为日本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减少地震对人民的影响,日本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他们建立了先进的地震监测系统,通过监测地壳的微小运动,可以提前预警地震的发生。
其次,他们在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中采取了抗震措施,以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此外,日本还开展了大规模的地震演习,以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除了地震,日本还面临着其他自然灾害的威胁,如台风、洪水和土石流等。
为了减少这些自然灾害对人民的影响,日本采取了多种减灾对策。
首先,他们加强了防灾意识教育,通过教育和宣传来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其次,他们建立了完善的防灾设施,如防洪堤、护岸和排水系统,以减少洪水和土石流对人民的威胁。
此外,日本还采取了土地利用规划和建筑物规划的措施,以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然而,尽管日本已经采取了多种减灾对策,但自然灾害仍然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这主要是由于日本的地理条件和人口密度造成的。
首先,日本是一个地势复杂的国家,地势高低起伏,地势低洼的地区容易受到洪水和土石流的侵袭。
其次,日本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国家,人口集中的地区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因此,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对人民的影响,日本需要进一步加强减灾对策。
首先,他们可以通过加强土地规划和建筑物规划,减少人口密集地区的建设,从而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
其次,他们可以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测,提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此外,他们还可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
总之,日本地震带的特点使得地震成为该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考地理《 日本7小时连震4次》时事热点深入解读(解析版)
![中考地理《 日本7小时连震4次》时事热点深入解读(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b6396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2.png)
时政热点专题热点03 日本7小时连震4次当地时间3日,位于日本东部的山梨县和位于西部的和歌山县,不同震源处先后发生了4次震感较强的地震。
两次地震的最大震感都达到了日本的“5弱”级别,也就是摇晃程度能让大多数人感到恐惧、想要抓住扶手,并且室内的物品可能从高处掉落。
当地媒体称,7小时内接连发生多次地震引发了日本民众的恐慌,日本舆论普遍担心这可能是沉寂了300多年的富士山重新喷发的前兆。
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多火山地震。
火山、地震对日本的影响有利、有弊。
日本的传统文化也深受火山、地震的影响。
可以从日本的位置和范围、自然环境、多火山地震及其影响、传统文化等方面考查。
1.位置和范围(1)位置:日本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北临鄂霍次克海,南临东海。
(2)范围:日本由北海道(纬度最高),本州(面积最大),四国,九州(自北向南)四个大岛及其附近小岛组成。
首都是东京,位于本州岛。
2.自然环境(1)日本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峰为富士山,也是日本最著名的火山,均位于本州岛。
3.多火山地震(1)原因: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2)影响:有利:富士山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火山分布地区温泉众多。
很多日本人喜爱泡温泉,并成为一种生活习俗。
不利:火山喷发使当地航班大量延误,部分道路禁止车辆通行,蔬菜减产;强烈地震引发海啸。
(3)日本应对地震的措施有:传统民居多使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举行大规模防震演习。
4.文化(1)日本民族以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传统服饰是和服,特色菜肴是和食,传统民居是和屋,京都别名是“洛都”。
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西方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2022·黑龙江建华·七年级期末)北京时间2021年2月13日22时7分,日本东京时间2月13日23时7分,日本本州东海岸发生7.3级地震。
日本地震措施
![日本地震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047fd4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8.png)
日本地震措施引言日本是一个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国家,经常遭受强烈地震的威胁。
为了保护国家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地震措施。
本文将介绍日本在地震防灾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措施的效果。
地震预警系统日本非常重视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该系统通过监测地震的震源和传播速度来提前预警可能受到地震影响的区域。
一旦地震预警系统发出警报,人们可以有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做出反应,例如寻找避难所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主要由两个组成部分构成:地震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
地震监测网络由分布在全国范围内的地震监测仪器组成,这些仪器能够准确测量地震的震级和震源位置。
地震预警系统则是根据地震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根据预定的警报等级发出提前预警信息。
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经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中,地震预警系统成功提前几十秒发出警报,从而减少了许多伤亡和损失。
建筑物抗震措施日本是世界上最具地震活动性的地区之一,因此该国在建筑物设计和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抗震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尽可能地稳定和安全。
日本的建筑物抗震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震结构设计日本的建筑物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而不是传统的木结构。
这些材料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时更好地承受地震力。
2. 抗震支撑系统建筑物通常有抗震支撑系统,如铅橡胶支撑和液体阻尼器等。
这些系统能够吸收部分地震能量,减少对建筑物的损害。
3. 地基加固为了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日本通常在建筑物基础上采取地基加固措施,如加固地基土壤或采用深基坑等。
4. 室内防护在建筑物内部,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护人员的安全。
例如,建筑物内有指示标志和疏散通道,以便人员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撤离。
这些抗震措施使得日本的建筑物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更好地保护居民的安全。
居民防震意识和准备工作除了政府和建筑物的措施外,居民自身的防震意识和准备工作也非常重要。
日本的抗震救灾经验[1]
![日本的抗震救灾经验[1]](https://img.taocdn.com/s3/m/7939db2d2af90242a895e53d.png)
日本的抗震救灾经验位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带的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全世界震级在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20%以上都发生在日本。
地震也带来了惨痛的损失,如1923年9月1日的日本关东地区地震,致使14.3万人死亡。
在过去几十年中,日本也发生了不少大规模强烈地震,如,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2004年的新潟地震和2005年的福冈西部洋面地震等。
一次又一次的地震灾难,一次又一次的惨痛教训,使日本人的防震抗灾能力逐步增强,建立了抗拒自然灾害的高效机制。
这些举措使日本在地震中的损失降到最低,如2004年10月23号的新潟地震,烈度达7级(相当中国烈度表最高的12级),死亡人数仅25人,远低于近年烈度大致相当或低于这次地震的其他地区的死亡人数,如伊朗死亡4.1万人,阿尔巴尼亚死亡2000多人。
本文综合整理了日本在抗震防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有益的探索,以资借鉴。
1 防震抗灾的心态成熟、意识高、技能强在日本,建筑等国家标准都根据地震情况确定(如阪神地震后提高了建筑标准),人们的防震意识也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住房中的家具一般都进行固定,以防止在地震中倾倒伤人,音响、电视以及一些容易损坏的工艺器皿等,在其四角处都有可以专门固定防滑的胶皮垫等。
有关防震抗灾方面的知识教育也相当普及。
日本社会的各行各业,经常会举行各种形式的防震防火演习。
从小培养防震抗灾意识,就是其中的一个成功做法。
如东京都内的小学,每个月都要举行这类演习,以便小学生在真正遭遇地震等灾难时,不但不会慌乱,而且还知道如何规避和救助。
这种意识和观念还反映和体现在市政规划和基础建设方面,如房屋、道路等的建设都尽可能将防震抗灾因素考虑进去。
2 抗震救灾体系完备、危机管理能力强地震发生后有可能会引起火灾、水灾、瘟疫、断水、断电、交通瘫痪、人为恐慌和社会骚动等,特别是灾难突如其来,且又是大规模发生,往往容易造成抢救不便。
因而日本各地、各部门和各个单位,大都制定了应急预案,从而达到抗灾减灾之目的。
日本的防震救灾对策以及经验教训
![日本的防震救灾对策以及经验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a9b4221810a6f524ccbf855a.png)
日本的防震救灾对策以及经验教训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迄今已过去了1年多的岁月。
抗震救灾的工作重心也已经挪到了灾后重建方面。
在相关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党中央明确指示“要认真做好灾后重建的前期工作,统筹规划、科学评估、分步实施,抓紧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上述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在实施灾后重建规划的过程中是将其先进合理的部分加以积极融入,是目前当务之急。
日本作为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与地震相关的预报研究和报警系统相对发达,作为抗灾主要环节之一的灾难早期评 估系统也比较发达。
长期以来在防震救灾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日本在防灾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长足之处。
仅是涉及地震灾害预报、警报和评估的法律主要就有《自然灾害对策基本法》、《灾难救助法》、《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和《地震防灾对策强化地域有关地震对策紧急整备事业国家财政特别措置法》1等等,它们对地震灾害的预防、应对措施、信息传递、灾后重建等做出了具体规定,为减少自然灾害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危害,保障灾后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就日本如何应对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应急措施、城市地震中的避难地点设置、灾害预警与早期评估系统的建设以及交通疏导等问题进行列举分析,吸取日本在与自然灾害做抗争过程中所取得的宝贵经验,为我国制定应对自然灾害制度提供参考。
一 针对地震引发次生灾害的应急措施地震的结果,除直接产生地表破坏、各类工程结构类的破坏,及由此而引发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等“原生灾害”外,还会产生主震后的“次生灾害”和“诱发灾害”。
地震灾害对人类社会危害影响最为严重的是次生灾害。
所谓次生灾害,指由于工程结构物的破坏而随之造成的诸如地震火灾、水灾、毒气泄漏与扩散、爆炸、放射性污染、海啸、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日本作为地震灾害多发国,既有次生灾害和诱发灾害造成大面积伤害的教训,也积累了应急与防控方面的丰富经验,其主要对策可归纳为以下四点:(一)按不同次生灾害进行分类与综合对应1参见:(日)《法库》/00/FS_ON.HTM日本政府在1978年制定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2,规定如果预测强烈地震即将发生,首相将在预测地震日期前两到三天发表《警戒宣言》,政府随即启动全面避难救援措施。
日本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日本如何应对自然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b8fca67fa26925c52cc5bf43.png)
日本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新华网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随时可能发生。
在这种自然条件中,日本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健全的灾害应对体系,各级政府、机构分工明确,国民普遍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应急知识,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机制健全日本内阁府设有名为中央防灾会议的常设机构,会议主席是首相,成员有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有关大臣和有关专家。
中央防灾会议负责制订防灾基本计划,决定防灾基本方针。
各都道府县分别设有地方防灾会议,由知事任主席,负责制订地方防灾计划,此外,还有市町村防灾会议,负责实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防灾计划。
重大灾害发生时,日本政府会在30分钟内成立紧急灾害对策总部,由首相亲自挂帅,总部副部长、部长助理由首相任命,迅速确定灾害对策,指挥有关机构立即投入救援工作。
地方政府在灾害发生或有可能发生时也成立灾害对策总部,由知事任部长,立即向首相报告情况。
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县中越地区发生里氏6.8级强烈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各级灾害应对机制在应对此次地震灾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潟地震发生4分钟后,日本首相官邸便设立“官邸对策室”,负责收集地震信息,调查灾情。
24日一早,日本政府根据《灾害对策基本法》,设立以防灾相村田吉隆为首的“非常灾害对策本部”,成员则由相关省厅局长级官员组成,负责调查灾情,指挥救灾。
“非常灾害对策本部”决定动用储备的约9万份救灾食品,运往灾区;政府还决定编制2004年度补充预算案,拨款用于新潟地震灾区的重建。
日本自卫队在地震发生后迅速采取行动。
地震发生4分钟后,防卫厅便设立“灾害对策本部”。
半个多小时后,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和航空自卫队的飞机相继飞往灾区。
1个小时后,防卫厅召开“灾害对策会议”,决定迅速收集灾情。
陆上自卫队各驻地都有一支由二三十人组成的24小时救灾部队,随时准备前往灾区进行救助。
此外,还有4.3万名陆上自卫队队员和180架飞机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准备赶赴灾区。
日本地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日本地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a4dc9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3.png)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日本地震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损失,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日本境内发生的地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二、组织指挥体系2.1 应急指挥部成立地震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地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2 指挥部组成地震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以下部门组成:(1)市(县)人民政府;(2)应急管理部门;(3)公安、消防、卫生、交通运输、水利、通信等部门;(4)地震监测预报机构;(5)其他相关部门。
2.3 指挥部职责(1)负责地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2)组织制定和实施地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应急救援工作;(4)组织应急救援力量,调配救援物资;(5)组织开展救援行动,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6)组织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三、应急救援响应3.1 预警(1)地震监测预报机构应及时收集、分析地震监测数据,对地震活动进行实时监测;(2)对可能发生的地震事故进行预警,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2 应急响应(1)地震发生后,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2)公安、消防、卫生、交通运输、水利、通信等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救援行动;(3)地震监测预报机构应密切关注地震活动,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3 救援行动(1)救援队伍应迅速赶赴灾区,开展搜救、救援、转移等工作;(2)消防部门负责火灾扑救、爆炸处置等工作;(3)卫生部门负责伤员救治、防疫等工作;(4)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灾区交通保障、物资运输等工作;(5)水利部门负责灾区水利设施抢修、防洪排涝等工作;(6)通信部门负责灾区通信保障、信息报送等工作。
四、灾后重建4.1 灾后重建规划地震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应组织相关部门制定灾后重建规划,明确重建目标、任务、时间表等。
日本紧急预案
![日本紧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c8cbb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4.png)
一、前言日本作为一个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国家,经常遭受地震、台风、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紧急预案。
以下是对日本紧急预案的概述。
二、紧急预案概述1. 紧急预案的定义紧急预案是指为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而制定的行动计划。
2. 紧急预案的宗旨(1)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迅速恢复社会秩序;(3)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4)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3. 紧急预案的适用范围紧急预案适用于以下突发事件:(1)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害;(2)火灾、爆炸、泄漏等事故灾难;(3)传染病、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4)恐怖袭击、社会安全事件等。
三、紧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 组织指挥体系(1)成立各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2)明确各级指挥部成员职责,确保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高效有序;(3)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实现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
2. 预警与监测(1)建立健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预警系统;(2)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监测,及时发现、报告突发事件;(3)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应对突发事件。
3. 应急响应(1)按照突发事件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2)组织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行动;(3)疏散、转移受灾群众,确保其生命安全;(4)组织医疗救护,保障受灾群众基本医疗需求;(5)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社会稳定。
4. 应急恢复(1)组织开展灾后重建,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2)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3)加强灾害保险理赔,减轻受灾群众经济负担。
5. 应急演练(1)定期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应急能力;(2)总结演练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日本地震政策及震后应急措施
![日本地震政策及震后应急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d82ae12a8114431b90dd893.png)
研 本地震对策基本体系如图 1-2 所示:
计
设
划 规 市 城
CAUPD
国
院 究 研 计 设 划
规 图 1-2 日本地震对策基本体系 D 日本的地震防灾体系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市 P 1)政府初期应急体制 U 1995 年开始,内阁情报调查室设立情报集约中心,以便在灾害发生时迅速向内阁报告 城 A 和联络。当社会发生影响重大的灾害时,内阁可以迅速采取初期应急对策,紧急召集各相关
南关东区域直下型地震对策大纲 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置法 改定防灾基本计划 对灾害对策基本法进行修订 对大规模地震特别措置法进行修订 制定促进建筑物抗震改修法 人口密集地区防灾改造促进法
1999 年
受灾者生活再建支援法
规 图 1-1 日本地震防灾相关法律的发展历程
1959 年9 月,日本发生了伊势湾台风灾害,受灾损失超过7 000 亿日元。可以说,正
该基本法对防灾责任者与组织结构、防灾规划的制定进行了介绍,对灾害预防、灾害应急、 灾后修复、灾后复兴各阶段各机构的作用与权限、灾害发生时所采取的财政金融措施以及紧 急事态下的具体对策进行了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
规 (1) 责任与义务: D 基本法针对自然灾害和事故灾害,规定了国家、地方和市民参与防灾计划实施过程以及 市 P 相互协作支援的责任和义务。 U (2)防灾组织
国土交通省 法务省 内阁府,法务省,总务省,国土交 内阁府 农林水产省 农林水产省 中小企业厅 中小企业厅 国土交通省 财务省 厚生劳动省 环境省 国土交通省 财务省
城 C 计 1.3.1 《灾害对策基本法》概要 国 划设 《灾害对策基本法》是日本防灾体系的根本大法,是日本灾害发生时所采取对策的依据;
市 U 研 风灾水害连绵不断,导致中央储蓄金严重透支,1899年《备荒储蓄法》被废止,开始实施《罹 灾者救助基金法》。该法对设立救灾基金,及国家每年酌情向道府县支付部分救助补贴金进 A 行了规定。明治后期,日本的利根川、淀川等大河川每年发大水,特别是1894 的水灾使日
安倍经济学如何应对日本的地震灾害
![安倍经济学如何应对日本的地震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98d307a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1.png)
安倍经济学如何应对日本的地震灾害日本作为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灾害给其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倍经济学作为日本政府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面临着如何有效应对地震灾害、减轻灾害影响以及促进灾后重建和经济复苏的重要任务。
安倍经济学的核心政策主要包括大胆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以及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应对地震灾害方面,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
地震灾害往往会导致基础设施的严重破坏,道路、桥梁、水电供应等设施的损毁不仅影响了灾区民众的正常生活,也对经济活动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在这种情况下,灵活的财政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需要迅速调配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修复和重建。
加大对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短期复苏。
同时,这也为长期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地区的抗灾能力和经济发展潜力。
然而,仅仅依靠财政投入是不够的。
地震灾害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冲击,供应链中断、工厂受损、订单减少等问题都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安倍经济学中的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在此可以发挥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优惠政策、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灾区的企业重建和产业升级中。
这样不仅能够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还能够激发市场的活力,促进灾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大胆的货币政策在应对地震灾害时也需要有所调整。
在灾后,为了保障资金的流动性,央行可以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提供充足的信贷支持。
这有助于企业获得必要的资金进行恢复生产,也有利于受灾民众获得贷款进行房屋重建和生活恢复。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等问题,因此需要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进行谨慎的监控和调整。
地震灾害还会对就业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大量人员失业或就业不稳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安倍经济学需要加强对就业的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提供就业补贴等方式,帮助受灾民众尽快重新就业。
日本地震预防及应对措施
![日本地震预防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0ed51c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1.png)
日本地震预防及应对措施推荐文章预防地震安全知识有哪些热度:关于预防地震的手抄报热度:预防地震的作文有哪些热度: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有哪些热度:关于预防地震的知识有哪些热度:日本地处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处,是地震频繁活动的地区。
但是日本人的防震预防措施也很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日本地震防范措施,欢迎阅读。
日本地震预防应对措施:社会教育日本儿童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会吩咐所有家长为孩子准备一顶棉帽子(在日本叫防灾头巾),其用意当然是一旦发生地震,学校就会让孩子们立即戴上这些帽子,保护自己。
而在平时,这些帽子就套在座椅背上。
学校每年实行一次地震演习,借助区里的地震体验车让学生“亲身经历”地震。
为了让地震的灾害减低到最低限度,日本各地中小学都非常重视防灾组织的建立、教师防灾研修、学生防灾知识的学习和防灾演习等防灾教育工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中小学一般都把防灾教育列入学校年间教育计划中,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防灾教育课程。
如在理科、社会等课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地震发生的机理、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过去所遭受的自然灾害的特征等,在道德课、综合学习课、课外活动等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讲解日常生活中防灾的注意事项、灾害发生时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以提高学生的放在技能。
防灾演习是把学生平时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的一项综合活动,日本各校分别针对地震发生在课上、课间、放学回家途中等不同情形进行各种实战训练,并请防灾教育专家或当地消防员来校指导,总结每次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改进。
日本地震预防应对措施:完善的建筑物为了抵御地震的破坏,日本的高层建筑普遍采用地基地震隔绝技术。
这种技术,就是在建筑的底部安装弹性橡胶垫,或者摩擦滑动承重座缓冲装置来缓冲地震带来的晃动。
其次,日本建筑在选材上也格外讲究,比如在欧洲、中国经常被当作主要建筑材料的砖瓦,很难在日本的建筑物中找到其踪影。
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证明砖结构房屋不抗震,从那以后,砖结构建筑在日本几乎不再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辅以轻型墙面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M i t s u i &C o., L t d.C S R R E P O R T 201
2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三井物产为了向灾区民众切实提供必要的援助,制定了灾后复兴基本方针,并开展了各种活动。
关于东日本大地震的应对措施
为了迅速、有效地向灾区提供援助,我们认为切实掌握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的灾区情况和需求;在公司内部设立横向组织,研究具体的援助方策并付诸实施都十分重要。
我们以时间为基轴,把支援灾区的措施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修复为目的提供支援的“紧急应对措施”;另
大地震发生之后,需要迅速筹备救援物资和燃料等。
三井物产根据2010年4月修订的《发生大规模灾害时本公司的灾害救援指针》,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即12日就立即决定提供捐款,紧急召开灾害支援研究会议,并于3月
为实现灾区复兴,本公司认为有必要在掌握地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公司的本职工作开创援助事业。
2011年6月,在经营企画部新设置了国内商务推进室,以东北分公司为核心应对部门,与相关营业本部互相配合,力求提供可持续性援助。
●向各受灾地区政府提出复兴农业和水产加工业、振兴城市建设、以及建设观光基地等建议,并提供协助;●提出建设具有较强抵御灾害能力、便于老年人生活的环
一类是充分发挥三井物产的职能,通过可持续性的事业活动提供支援的“中长期应对措施”。
我们以公司内部的横向组织为中心,针对各种应对措施进行策划和提案,旨在为灾区提供有效支援。
23日成立了灾害支援研究会议下属机构—东日本大地震复兴援助小组,迅速决定开展义务活动,以及超越本公司本职工作的各种支援活动。
同时,还通过本公司的事业活动紧急进口燃料,对受灾企业提供支援,推动灾区的修复工作。
保型未来都市构想等智能社区的建议;
●生物质能源、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与搭建临时住宅、提供汽车共享服务等经济团体、地区企业以及NPO 组织携手合作。
通过开拓有利于搞活地区经济、与地区密切相关的事业活动,以及三井物产的本职工作,力求从中长期的角度
为灾区的复兴重建贡献力量。
18
M i t s u i &C o., L t d.C S R R E P O R T 201
2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1年里所采取的措施
中长期应对措施
●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在3月12日就立即决定向灾区提供4亿日元的援助金,立即着手支援灾区的修复工作以及对灾民提供紧急支援。
公司为避难所提供了太阳能LED 照明灯、食品和杀菌剂等用品,还向受灾的各县捐赠了可以立即用于修复活动的捐款。
总公司的支援活动很快就扩大到国内其他支店和海外机构等,相关公司和国外的法人机构等也为灾区提供了捐款和救援物资。
●三井物产环境基金
地震发生之后,立即在三井物产环境基金的框架内设置了有利于地球环保、对复兴支援和研究活动提供支援的“复兴支援”项目,包括现有的“一般支援”项目在内,一共实施了四次募集和评选。
在对“复兴支援”项目进行评选时,我们重点选择从灾民的角度出发、有助于灾区复兴;以及与灾区居民及组织机构开展合作的项目,因而优先选择东北地区的团体。
结果共有910个项目进行应征,我们从中选择了98个项目,提供的援助基金达11亿3,100万日元(其中:复兴支援项目77项,金额达9亿4,300万日元)。
三井物产希望藉此活动,为地区社会的复兴、临时住宅支援、辐射对策、渔业和农林业的复兴等广泛领域的灾
●2011年8月,三井物产将援助金额增加到8亿日元,根据灾区的需求继续开展支援活动。
例如:利用公司拥有的森林木材建成一座木造临时图书馆,捐赠给陆前高田市,作为孩子们看书、交流的场所加以利用。
●由公司干部员工自愿组织的支援活动也十分活跃。
募集到5,200万日元的善款,大约600名干部员工参加了自愿者活动,目前仍在继续。
●除了进一步加强向东京电力公司和东北电力公司提供原油和
低硫黄柴油之外,还以三井物产投资参与的能源项目为中心,向上述两家公司追加提供了液化天然气(LNG)。
后复兴做出贡献。
此外,三井物产每年还举办与接受本基金援助单位的交流会。
2011财年,我们在仙台举办了以“创造与合作”为主题的复兴支援交流会。
●汽车共享事业
由于灾区的汽车受害情况十分严重,灾区居民的交通受到影响。
三井物产在受灾的宫城县石卷市,向灾民、从事灾区复兴事业的企业、NPO 组织等提供汽车共享服务,推动灾区复兴。
●气仙沼水产加工区
气仙沼市的基础产业—水产加工业由于受到海啸和严重火灾的重创,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三井物产与住友商事共同与宫城县政府、气仙沼市政府、商工会议所携手建立了协调体制,以期为尽早实现该地区水产加工业的创造性复兴做出贡献。
我们还以组建由当地水产企业组成新的协同组合(合作社);把为实现产业高度化所不可或缺的功能转换为共同事业;打造一个拥有新型事业、创造就业
机会的水产加工区为目的,不断地提供各种支援。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