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教学目的]
1、了解发展的含义、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在人的发
展中所起的作用;
2、掌握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教育如何与之相适应;
3、掌握教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1、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如何与之相适应;
[教学难点]
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的批判。

[本章主要内容]
1、人的发展的含义
2、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3、教育如何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人的发展,是指一个人从生命诞生到死亡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
变化。

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是指认知、个性和社会性等的发展,是人精神方面的发展。

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单因素说
这种理论从某侧面提出和论证了某一因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但是又过分而片面地夸大某因素的单独作用,忽视影响个体发展的其他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如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都属于这一类型。

(一)、遗传决定论
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等。

高尔登是英国的人类学家,在1869年出版的《遗传的天才》一书中说: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序,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之受遗传决定的一样。

高尔登选出977个著名人物,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和艺术家等,调查他们的亲属,在他们的父子兄弟中有330人具有名声。

另外,他又调查了977个他们所认为的普通人,结果这些人的亲属中只有一个人具有
名声。

由此,他得出结论:非凡的才能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主张“复演说”,把儿童在胎儿期和出生后的发展分别看作是动物和人进化的复演,把生物的发展规律机械地搬到人的发展上来。

他曾说过:“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二) 环境决定论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他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12个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自由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抚育他们,不论他们祖宗的才干、爱好、倾向、能力和种族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训练成为一种人物——医生、律师、美术家、商人或乞丐、盗贼。

二、三因素论
三因素论的观点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中的观点。

它认为:个体的发展受来自遗传、环境与教育三方面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在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遗传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可能,但是遗传对个体发展不具有决定意义。

环境可使提供的可能变为现实,是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中作为特殊环境的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

评价:
⑴、三因素说自从40年代传入我国后,直至80年代,一直是我国教育理论中有深刻影响的一个基本观点。

⑵、因为这一观点在当时看来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并且较好地调节了各种因素在个体发展中的不同作用,如在环境因素中,突出社会环境的作用,摆脱了部分生物化倾向。

⑶对教育的作用,更强调它在人的发展中定向、加速与强化的主导作用。

不足:一是三因素说在分类标准上存在混乱,教育与遗传、环境并非同一层次上的概念,它只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应包括在环境中,与遗传、环境并列欠妥;二是对影响因素间的联系缺乏分析,只强调外因的作用,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功能。

三、二因素论
二因素论把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生物因素,其中包括人的遗传因素、个体先天特点及生理结构、机制等方面的总和;另一类是社会因素,其中包括环境与教育等方面,着重突出环境因素中人的作用。

它强调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关系并非对立,人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评价:这一点观点最早出自于巴拉诺夫等人著的《教育学》中。

二因素论避免了原三因素论分类上的弊病,极大地丰富了有关生物因素的内容。

但这一理论的讨论没有跳出三因素论的模式。

西方教育界也存在二因素论,即“成熟”与“学习”的相互作用理论。

成熟可看作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因素,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有自身的独特规律。

学习则是人在后天习得知识、能力、行为的过程。

20世纪中期,这一理论得到发展。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斯腾的“辐合论”,他认为“心理的发展并单纯受外界影响,而是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辐合的结果。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50年代的著作中,对这一相互影响的类型和性质作了更细致和深入的分析,把儿童发展的因素归为: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及内部机制的平衡化,更突出了发展主体在相互影响中的作用。

四、多因素论和综合因素论
针对三因素说的缺陷,国内理论界陆续提出了四因素论,在三因素论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主观心理因素,即五因素论(在四因素论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反馈调节”因素)或把五因素归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实践活动。

评价:这种修改表面上强调了人的发展的内因,但使分类标准更加混乱。

有人认为影响发展的因素是多系统、多层次的,它们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很难用几个因素加以描述,关键是研究因素的综合作用,故称之为“综合因素说”。

评价这些理论的特点在于,开始注意人的主体因素在自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强调各因素关系结构的系统性、层次性及实际作用的综合性。

但是,这些理论在本质上与三因素说没有太大区别,同样忽视了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也在变化之中,从而导致对问题的研究停留在平面、静止的水平上。

它忽视了发展主体是“人”,忽视了人的发展与生物学意义上的其他生命发展的本质区别,没有把人的独特能动性看作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二层次三因素说
从人的本质特点出发,用动态的、系统的、辩论的思维方式对影响人的发展因素进行分析,以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性质为依据,把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分为:对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以下简称为“可能性因素”)和对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产生影响的因素(以下简称为“现实性因素”)两大类,即“二层次”;在二层次中共有三大类型的影响因素:个体自身条件、环境条件和活动。

遗传素质
先天因素
个体自身条件成熟机制
可能性因素后天因素
影响因素环境
现实性因素活动
这种理论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

既看到了影响人发展的外因,也注意到了人的本质特征,因分类标准统一科学,尽可能避免了其它理论的弊端,是当今较为科学的、合理的观点,在教育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按照“二层次三因素”说的主要理论框架,对影响因素逐项、逐次进行分析说明。

(一)个体自身条件
个体自身条件作为影响人的发展的一种可能因素,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1、个体自身条件中的先天因素
个体自身条件中的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所具有的一切特质。

主要包括个体由遗传获得的特质,由受孕时父母双方遗传基因的组合方式与生命孕育过程中母体独特环境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个体先天性的非遗传特质以及受遗传基因控制的成熟机制。

先天因素作为一种原生性的生物因素,对人的发展具有既定的潜在的影响。

所谓“既定”是指出生后的与生俱来的基因和非遗传性的天生特质是不可更换也无法改变,人必须受制于它们。

所谓“潜在”是指这些因素并非一成不变的实体,或是只有量的变化的实体。

它们作为一种具有组织能力的内源结构,将在机体发展过程中按现实条件逐步展开,从而对机体起一种内部调节作用。

(1)遗传因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

遗传的生物特征,或称遗传素质,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方面的特征,如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外貌、身高、体重、某些行为反应等方面的特征,遗传在人的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①人因遗传而造成的先天性差异有多大?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态下,遗传与人的发展关系不大;在非常态下,遗传差异较大,表现为占全部人口千分之三的痴呆儿童、先天缺陷和超常儿童。

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没有这一
前提,个体的相应发展是不可能的。

例如一个先天失明或失聪的儿童,长大后是不可能成为画家或音乐家的;生来就没有大脑的无脑儿,是绝不能发展成为一个正常人。

遗传素质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潜在的可能,这种具有多样性的可能正好满足了个体后天发展的需要。

遗传具有个性差异,这为儿童发展的个性差异提供了物质前提。

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人的形态上,也表现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感觉器官的结构和机能上。

遗传素质上的个别差异制约着个体对外界刺激最初反应的差异,同时也影响其他人对个体的不同态度,是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

研究表明,智力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在音乐、绘画、唱歌、舞蹈等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

遗传因素对不同性质机能的影响程度不同。

生理、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低级生理、心理机能(如眨眼、电反射等)受遗传影响程度强;而高级生理、心理机能(如人的认知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等)受遗传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

这里的强弱是与环境的作用相对而言的。

遗传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减弱趋势。

一方面是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潜在可能”变成了“现实”,或错过了变成“现实”的关键时机,“潜在”因素的作用就变弱了;另一方面随着个体的发展,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逐渐增多增强,人的心理发展也趋向高级、复杂,故遗传的作用相对减弱。

尽管如此,遗传仅仅对千分之三到五的超常儿童尤其是弱智儿童起决定作用;对大部分常态人来说,遗传因素不起决定作用。

比如,“狼孩”、“熊孩”等,他们都是先由动物养育,而后被人发现又重新回到人类世界的。

到现在为止,我们了解到的这方面的案例不下30个,最著名的要算是印度孟加拉州发现的“狼孩”了。

(2)成熟机制
成熟是指生物个体从出生起,随着生存时间增加而表现出来的生长或机体组织、结构、机能达到成年个体应有水平的变化。

它是个体行为、能力产生的必要条件,这种变化是由个体内部发育规律性的程序决定的,表现为个体发展的顺序性、
阶段性、稳定性、不匀衡性、个体差异性等。

成熟规律规定了个体身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路线。

但是,成熟规律的影响作用并不是绝对的、不可改变的,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在外部条件的作用下,人的发展具有可变性、可塑性,从而使环境、教育成为可能。

具体情况后面再讲。

2、个体自身条件中的后天因素
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特征。

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横断面看,它是某一阶段主体已达到的发展水平,包括身体生长发展水平与健康状况,智慧、情感、意志、行为发展水平,知识、经验的积累水平与结构、态度等。

与先天因素不同,后天因素是在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既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结果,又是对后一阶段个体继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基本因素,时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后天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⑴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选择和作用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外部刺激并非全部接受,而是有所选择。

选择什么以及如何选择受个体已形成的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

例如,在具备了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后,一旦步入书店大门,我们会立刻把注意集中到教育学或心理学书籍上来,挑选、衡量,继而产生购买行为。

从内容看:个体的后天因素影响他对客观世界的作用方式和对客观世界作用的接受方式,这表现在同一个体的不同发展阶段,也表现在不同一个体的身上。

⑵当人的发展达到具有较清晰的自我意识和达到自我控制水平时,人能有目的、自觉地影响自己的发展
即一方面人在认识自己与周围环境现实关系的条件下,不断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不是消极地期待客观条件的成熟。

另一方面,个体不再仅仅是先天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且也是自我选择的产物,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活动为自己的
发展创造条件、规划目标,从而赋予了人在一定条件下主宰自己命运的可能,只有达到这一水平,人才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后天因素的特殊含义正表现如此。

⑶影响
①个体后天因素对自身发展影响的大小、强弱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一般而言,后天因素作用的强弱与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成正相关。

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越高、越丰富,为个体今后发展提供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与先天因素作用大小的变化方向相反,后天因素的影响在个体发展中显出逐渐增强的趋势。

②对个体发展作用的大小与发展的具体方面相关。

后天因素与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相关性大于与低级心理活动过程和能力的相关性,这与遗传因素的作用呈相反状态。

(二) 环境
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

它包括个体接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自身所接触到的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家庭生活,并包括同邻居、亲戚、朋友、父母的交往等,在这些因素中凡是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外界自发产生的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都属于环境。

根据环境的构成成份,可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如阳光、空气、水土、营养等,它是人类与动植物共同生存的基础。

社会环境包括经过人们改造了的自然环境、人与人之间结成的一定的生产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各种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等全部社会关系,对人的发展起主要作用。

社会环境有自觉教育的因素,也有自发影响的因素。

从教育学研究的角度出发,以范围为标准,把影响人发展的环境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大环境是指个体所处的总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等。

小环境是指与发展个体直接发生联系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如出生地的自然位置与条件、学校、家庭情况等,内容涉及到为个体提供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个体生存期间周围世界发生的各种事件和与发展个体相关的各种人际关系。

环境因素很复杂,但也有自身的特点。

(1)广泛性、经常性。

人生活在现实的环境之中,无时无地不在受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既有大环境也有小环境。

(2)自发性。

环境对人的影响无确定的目的,是自发的,既有积级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既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

(3)偶然性、片面性。

环境对人的影响不是有计划的、系统的进行的。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环境对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也作出一定限制。

环境首先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认识与实践的客体、客观条件和机遇等,从而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选择的可能,个体可以选择、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自我的发展服务。

但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可能性是有限的,可能会限制甚至阻碍个体的发展。

2、环境对人作用的大小与环境本身的性质、变化相关,也与个体发展水平相关。

环境的不同构成要求对人发展的不同方面及在不同发展时期作用的大小不同。

比如在童年期,自然环境、家庭环境和小环境对人发展影响较大;到了青年期,社会环境尤其是文化因素、大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相对增强。

而且环境的影响随着主体自我意识的形成而相对减弱,影响的性质也由限制逐渐转向更有效的利用。

此外,环境因素的作用还随着个体活动能力的大小而变化。

对于活动能力强的个体能够很好地利用环境因素促进自身的发展,而对于活动能力弱的个体,环境因素的作用相对较小。

3、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在方向上有正(积极)、反(消极)之分。

大、小环境的作用方向可能会产生分解组合,总体可分为两种:一致或不一致。

作为以培养人为职能的教育者或教师,应正确认识环境的性质、特点与作用方式,按时代发展方向,将环境因素作尽可能多的正向组合,使环境影响始终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控制和减少环境因素对人产生的不利影响,提高积极因素的作用强度。

总之,环境对人的发展影响极大,在根本程度上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如果这个人的生活条件使他只能牺牲其他一切特性而单方面地发展某一种特性,如果生活条件只提供给他发展这一种特性的材料和时间,那么这个人就不能超出单方面的、畸形的发展。

任何道德说教在这里都不能有所帮助。


(三) 活动——现实性因素
个体自身条件和环境因素虽然是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它们都仅仅供了个体发展的多种可能。

这种可能是潜在的,不能自动地转化为发展的现实,个体已具备的条件与环境也不会自动地相互作用。

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多种可能状态向现实发展的转化,个体与环境两种不同性质的因素真实地发生相互作用,都要通过发展个体不同性质、不同水平的生命活动。

这些不同性质、水平的生命活动被称为“现实性因素”。

现实性因素作为活动因素,是动态性的及具有主客体综合性的因素,它的表现形式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无论是从个体角度还是活动的角度,个体在由潜在状态变为现实状态过程中,个体与环境因素真实地发生了相互作用,从而说明了活动对个体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对于活动的构成可从活动结构与活动水平来认识。

1、从活动结构看,人的各种水平的生命活动都由活动主体、活动需要、客体对象、目的、内容、手段与工具、行为过程、结果及调控机制等基本要素构成。

2、从活动水平看,人的活动可划分为生理水平、心理水平与社会实践水平上的个体生命活动。

不同水平的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

作为有机体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理活动,是人满足机体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需要的活动,与人的身体发展直接相关,并且是其它水平活动必不可少的基础和
前提。

生理活动的反常可能对人的整个身心发展产生影响,如残疾人的心态在某种程度上异于正常人,正常人在青春期或更年期因生理活动的剧变而出现特殊的心理问题都是很好的说明。

不过,生理活动因其达到自控的程度,在常态下几乎不被人所意识和察觉。

心理活动尤其是高级心理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具有鲜明个人特征的生命活动。

心理活动由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构成,借助于这些心理过程,个体能够满足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情感交流的需要,并达到认识客观世界、认识自我、控制主体活动、促进个体发展的目的。

心理活动具有较鲜明的目的性和明确的指向性。

通过心理活动,可使人们获得对世界和自己的认识,形成各种心理活动的能力和个性。

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们作为社会成员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是人之生命活动的最高最富有综合性的活动,它是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源泉。

马克思关于人的社会实践的观点表明,人正是在不断的创造性的社会实践中逐渐生成自我的。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发展了生物意义上的人,而且也促进了人的社会性的发展。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与环境不仅进行着物质与信息的交换,而且也进行着能量的交换;个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实现了对外部世界的改造,创造出丰富的物质、精神财富,而且也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丰富了人的内部世界,满足了自身发展和创造的需要,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发展。

随着社会实践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化,人的身心发展水平也就不断提高。

人们只有通过这些活动,才能得到发展,离开这些活动,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

所以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讲,个体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以上介绍了二层次三因素的构成因素及每一要素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概括讲,个体自身条件和环境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而主体的活动是使个体发展的多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决定性因素。

但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每因素并非单独地起作用,而是相互渗透、转化,互为因果,互相作用,各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