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温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先驱体热解制备富硼_氮BCN化合物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先驱体热解制备富硼_氮BCN化合物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第24卷第1期2009年1月无机材料学报Jour nal of Inor ga n icM aterialsV o.l 24,No .1 Jan .,2009文章编号:1000-324X (2009)01-0013-05收稿日期: 2008-04-01,收到修改稿日期: 2008-07-01作者简介: 杨建(1976-),男,博士,副教授.E-m ai:l yangjian1976@先驱体热解制备富硼、氮BCN 化合物及其发光性能研究杨建,丘泰,沈春英,潘丽梅(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09)摘要:以三聚氰胺和硼酸为原料,在水溶液中反应合成出纤维状C 3N 6H 6(H 3BO 3)2先驱体,通过使其在高温氮气氛下热解制备出了富硼、氮BCN 化合物.利用XRD 、FT-IR 、X PS 、SE M 、HRT E M 等对热解产物进行了表征,采用FS 测量了热解产物的室温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热解温度对产物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00 以上热解均可制备出乱层石墨结构富硼、氮BCN 化合物.随热解温度的升高,BCN 化合物中的B 、N 含量逐渐增大,C 含量逐渐减小.BC N 化合物的晶体形状为棒状或纤维状,由相互交织的平均直径在2nm 左右的纳米纤维构成.这些BCN 化合物均为宽带隙半导体,在340~450n m 和670~705n m 出现了两个很强的呈明显宽化的光致发光峰,且随热解温度的升高,短波长的发射峰波长基本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关 键 词:BC N 化合物;富硼、氮;热解;光致发光中图分类号:O 613;O 482;O 75 文献标识码:APhotolu m inescence of (Boron and N itrogen)-rich BCN Co mpounds Pyrolysed fro m Precurs orYANG Jian ,Q IU Ta,i S H E N Chun -Y i n g ,P AN L-i M ei(Coll ege ofM aterials Sci ence and Engineeri ng ,Nanji ng Un i 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 ji ng 210009,Ch i na)Abst ract :C 3N 6H 6(H 3BO 3)2precurso rw as synthesized w ith C 3N 6H 6and H 3BO 3as ra w m aterials in aqueous solution,wh ich w as fo ll o w ed by pyro lysis at h i g h te m perature i n flo w i n g N 2at m osphere to prepare (bo r on andn itrogen)-rich BC N co m pounds .The pyro l y sis products w ere characterized by FT I R ,XRD,XPS ,SE M and HRTE M.The roo m-te m perature photo lu m inescence(PL)spectra o f the py r o lysi s productsw ere m easured by fl u o rescence spectr o m etry .E ffect o f pyrolysis te m perature on the pyro l y sis products and their photo l u m ines -cence w ere investi g ated .The results i n dicate that (boron and n itr ogen)-rich BC N co m poundsw it h turbostra-t ic graph ite str ucture can be obta i n ed when the py r o lysis te m perature is above 1000 .W ith the increase of pyro l y sis te m perature ,the contents o f B and N i n the BC N co mpounds increase whereas the conten t of C de -creases .These BCN co m pounds sho w bar -li k e or fi b rous m orpho log ies si m ilar to the precursor .HRTE M a -nalysis revea ls that these BCN co m pounds are co m posed of i n ter w eaved nanofibers w ith average d ia m eter of ca.2n m.PL resu lts indicate t h at these BCN co m pounds are se m iconducto rs w ith t w o strong and broad PL peaks centered at 340-450nm and 670-705nm.W ith t h e i n crease of pyrolysis te m perat u re ,the w avelength of the peak centered in the shorter w aveleng th range decreases due to the variati o n o f the che m ica l co m positi o n .K ey w ords :BCN compounds ;(boron and nitrogen)-r i c h;pyro l y sis ;photo l u m inescence 三元硼碳氮(BCN )化合物具有与BN 和C 相似的结构和介于两者之间的随成分可调的物理、化学特性,其特殊的电学、光学、热学、力学等性质以及潜在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1,2].新型BCN 化合物的制备、表征和性能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研究人员依据理论计算选取各种不同的原料,采用多种合成方法制备出了各种成分和结构的BCN 化合物(薄膜、纳米棒、粉末).制备方法有先驱体氮化法[3]、固相热解法[4]、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5]、物理气相沉积法(PVD )[6]、高温高压法[7]、冲击合成(机械球磨)法[8]等,但目前得到的多为富碳的BCN 化合物,尤其对BC 2N 化合物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较广泛,而对富硼、无机材料学报第24卷氮BC N化合物的合成还鲜见报道.在B-C-N三元系的富硼、氮区可能存在一些新的物相,这些新相可能具有与富碳BCN化合物不同的新的物理、化学性质.目前BC N化合物优异而独特的发光特性已得到了一些实验研究结果的证实,其发光特性可通过其组成、相结构、形貌等进行调整和控制.1991年,K a w agu-ch i等[9]最早发现CVD法制备的B N(C,H)室温下被310nm波长光激发时光致发光范围较宽(300~ 500nm),在375nm(3.3e V)处光强度最大,用肉眼就可观察到白-蓝色的光.W atanabe等[10]报道了BC2N 薄膜的发光现象,在4.2K和室温均观察到了波长在580~600nm的光致发光峰.对用电子回旋波共振(EC WR)等离子辅助沉积得到的纳米晶立方相B42C33 N25薄膜,Cao等[11]在室温下用380nm波长的光对其进行激发时,在430nm处观察到了很强的光致发光峰,说明其带隙约为3.0e V.H e等[12]发现高温高压合成的正交B2CN在302nm波长光的激发下也具有较强的发光特性,发光范围较宽(350~450nm),峰值为374nm,对应带隙为3.2e V,明显大于层状BC2N[10]的带隙,而与纤锌矿型G a N的发光光谱接近.B ai等[13]报道了用H FC VD法合成的大范围有序生长的BCN 纳米纤维和富硼纳米管的室温光致发光现象.随BCN纳米纤维/纳米管组成的不同,发光峰的波长在470~390nm的范围变化,表现出很强且可调的蓝光、紫光发光现象.Terrones等[14]研究证实了一束均匀结构的BC x N纳米管的半导体光学性质.Y in 等[2]合成并研究了单根多孔BCN管纤维的阴极发光性能和带隙结构,发现该材料在319nm处有很强的紫外发光峰,说明其带隙为3.89e V.可以预见,作为一类新型的光学材料,BCN化合物将有望在未来的光致发光、电致发光、发光二极管、透光材料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通过适宜的有机元素聚合体热解转换制备多元陶瓷是控制材料结构和性能演化的极具前途的方法[15].本工作以三聚氰胺C3N6H6和硼酸H3BO3为原料合成了C3N6H6(H3B O3)2先驱体,通过使其在高温氮气氛下热解制备出了不同组成的富硼、氮BC N化合物,并对其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1 实验1.1 实验过程原料为分析纯三聚氰胺C3N6H6和硼酸H3BO3.向400c m3约60 的去离子水中加入11.71g硼酸使之完全溶解,继续加热至95 后加入8g三聚氰胺,同时开始搅拌并维持水温在95 .15m in后停止搅拌,在室温放置自然冷却,12h后析出白色纤维状C3N6H6 (H3B O3)2晶体.经抽滤、干燥后,将C3N6H6(H3BO3)2先驱体装在石墨坩埚中,置于真空石墨电阻炉内,在流动氮气氛(纯氮99.99%,流量2L/m i n)中于一定温度保温3h进行热解.热解产物经热处理(550 空气中保温2h)除去可能的游离碳后得到BC N化合物.1.2 表征采用ARL X TRA X射线衍射仪对BC N化合物进行物相分析,衍射仪采用Cu K 靶, =0.15406n m,管电压/管电流为40kV/40mA,步长0.02 ,扫描速度8 /m in.BCN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由N ico let N exus670红外光谱仪测定,采用KBr压片法.采用VG ESC AL-ab MK-2型多功能X光电子能谱仪分析BCN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价键结构.采用日本JEOL公司JS M-5900型扫描电镜和J E M-2010型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 M,加速电压200kV)观察BC N化合物的形貌和显微结构.用Perkin-E l m er LS-50B型荧光光谱仪测试所合成的BCN化合物的室温光致发光(PL)性能,入射和出射狭缝均为10n m.2 结果与讨论2.1 BCN化合物的表征C3N6H6(H3BO3)2热解制备BCN化合物的过程可表示为:C3N6H6(H3BO3)2BCN+H2O+NO2+CO2+NH3(1)图1是不同温度热解产物的XRD图谱.由图可见,热解产物中均只存在乱层石墨结构BC N化合物的两个宽的特征衍射峰(002)和(100)[3,16],随热解温度的升高,两个衍射峰的宽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说明在1000 以上热解均可得到较纯的BC N化合物.图2是不同温度热解产物的红外光谱图.由图可见,所有热解产物的红外结果基本相同,均只在1380、图1 不同温度热解产物的XRD图谱F i g.1 XRD patte rns of t he products pyrolys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14第1期杨建,等:先驱体热解制备富硼、氮BCN化合物及其发光性能研究793和3403c m-1附近出现明显的吸收峰,随热解温度的升高,1380c m-1附近的峰逐渐细化、变尖.3418c m-1处吸收峰是自由NH2基团的伸缩振动引起的, 793c m-1处的峰归属于B-C-N环的面外弯曲振动[8], 1380c m-1处的吸收峰在低波数方向带有肩膀,发生了明显的宽化.由于对应于B-C键和C-N键的吸收峰分别位于约1100c m-1[17]和1020~1220c m-1[6,18],所以1380c m-1处的宽峰可认为是B-N、B-C、C-N三种化学键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上述结果可见,1000 以上热解的产物中均含有B-C、B-N和C-N三种化学键,说明得到了B、C、N原子级水平杂化的三元BCN化合物,而不是h-B N和石墨的混合物.为准确测定不同温度热解得到的BC N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及其化学键合态,实验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定它们的1s电子的结合能,X射线源为M g K 射线,扫描步长为-0.50e V,以吸附烃类的C1s(284.6e V)谱线为标准,对样品进行荷电校正.表1是不同温度热解得到的BCN化合物的XPS元素分析结果.由表可见,在这些BCN化合物中除B、C、N元素外还含有一定量的O元素,B、N含量均明显高于C含量,说明得到了富B、N的BCN化合物,其中的O主要来源于表面吸附氧和结构中尚未完全脱除的氧,而且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BCN化合物中的B、N含量逐渐增大, C含量逐渐减小,O含量也随着结构氧的进一步脱除而明显减小.以1900 热解得到的BC N化合物为例,利用各元素结合能的化学位移分析B、C、N元素之间的化学键合态,以进一步验证是否得到了原子级水平杂化的三元BC N化合物.图3(a)为1900 热解得到的BCN 化合物的XPS全谱.由表1可知其B、C、N的原子比为3.397 1.000 3.246,故可认为其近似组成为B3C N3.用SCALab Spec D aq(V1.3.2)软件分别对C1s、B1s和N1s谱进行了退卷积处理,拟合图谱分别如图3(b)、(c)和(d)所示.三个谱的半高宽均在2.0e V 左右,明显大于石墨和B N的半高宽,说明B3CN3化合物中B、C、N均至少存在两种化学键态.在C1s谱中,结合能为284.6e V的最强峰对应于C-C键[6,19],低能侧的284.0e V峰和高能侧的286.1e V峰分别归属于C-B键[17,19]和C-N键[19],此外还存在一个强度非常弱的C-O键的峰(288.5e V)[20].在B1s谱中,190.2e V 的峰归属于B-N键[6,17].由于C原子的电负性比N原子小,故189.5e V的较低结合能的峰可归因于B-C 键[6,19,21].192.0e V的峰对应于B-O键[22],同样其强度也是最低的,故可将B3CN3化合物中的氧忽略.在N1s谱中,397.3和397.9e V的峰分别归属于N-B键和N-C键[23].上述结果进一步证实了B3C N3化合物中含有B-C、B-N和C-N化学键,即B、C、N元素中的任一元素与其它两种元素都发生了化学键合,B、C、N元素是以原子级水平化合形式存在的,而不是h-B N和石墨的简单混合物.图4为1900 热解得到的B3CN3化合物的扫描电镜照片.由图可见,B3C N3化合物具有与先驱体相似的形貌,呈棒状或纤维状,表面光滑,直径在1~ 20 m之间.图2 不同温度热解产物的红外光谱图F i g.2 FT-I R spectra of t he products py ro l y s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表1 不同温度热解得到的BCN化合物的化学组成T ab le1 Che m ical co m posit i on of BCN co mpounds pyrol ysed at d ifferen t temp eraturesPy ro l y si s temperature/a t%B C N OS toichi om etr ic proportion o f BCN100035.6615.8326.3222.192.253 1.000 1.663130036.6113.3930.2319.772.733 1.000 2.257150036.8413.6130.1019.462.707 1.000 2.212170037.5612.6431.4618.342.971 1.000 2.488190039.5011.6337.7511.123.397 1.000 3.24615无机材料学报第24卷图3 1900 热解得到的BCN 化合物的XPS 全谱(a)和C1s (b)、B1s (c)和N1s (d)的拟合谱F ig .3 XPS survey spectru m (a)of the BCN co m pound(py ro l y sed a t 1900 )and t he deconvo l u tedspec tra o f C1s (b),B1s (c)and N 1s (d)图4 B 3CN 3化合物的SE M 照片F ig .4 SE M i m ages o f the B 3CN 3co mpound图5 B 3CN 3化合物的HRTE M 图像(a)和选区电子衍射花样(b)F ig .5 HRTE M i m age (a)and SAED pattern (b)o f the B 3C N 3compound图5是B 3C N 3化合物的高分辨图像.由图可见,棒状的B 3CN 3化合物是由相互交织的平均直径在2n m 左右的纳米纤维构成.其选区电子衍射花样是衍射环,说明为多晶结构.2.2 BCN 化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图6是不同温度热解得到的BCN 化合物的PL 谱.由于试样均在310nm (4.0e V )波长出现最强烈吸收,故以310nm 作为激发波长,图中620nm 处的峰为倍频峰,与试样无关.由图可见,这五种BCN 化合物呈现出相似的光致发光现象,即均在340~450nm 和670~705nm 出现两个很强的光致发光峰,表明这五种BCN 化合物均为宽带隙半导体.目前的文献中尚未见BCN 化合物在700nm 附近存在光致发光峰的报道,说明这些富B 、N 的BCN 化合物组成和结构与其它文献合成的BCN 化合物不同.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短波长的发射峰波长基本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这可能与BCN 化合物化学组成的变化有关.由表1可知,随热解温度的升高,BCN 化合物的B 、N 含量增大,C 含量减小,禁带变宽,故发射峰的中心向短波长方向移动.此外,某些BCN 化合物的发射峰还出现了双峰或肩膀,这可能是由于化学组成的不均匀性造成的.由此可以预见,如果能够精确控制BCN 化合物的组成,就可使光致发光峰更窄和向长波方向移动;同时这些具有宽带隙的BCN 化合物也展现出在发光材料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由图6可见,这些BCN 化合物的两个发射峰均具有非对称的形状,在短波长一侧强度急剧增大,而在长波长一侧强度缓慢降低,呈现明显的宽化现象.说明这些BC N 化合物的光致发光过程可能存在多个通道.在先驱体非平衡热解过程中,类石墨结构的平面层被B 和N 原子随机楔入,而且B 、C 、N 原子扩散到各自的理想晶格位的速率也各不相同,从而导致BCN 化合物结构中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缺陷能级广泛分布在其电子能带结构中,这可能是这些BCN 化合物的光致发光峰发生明显宽化的主要原因.同时,16第1期杨建,等:先驱体热解制备富硼、氮BCN化合物及其发光性能研究图6 不同温度热解得到的BCN化合物的室温光致发光光谱F ig.6 R oo m-te m perature photo l u m i nescence spectra o f t he BCN compounds pyrolysed at different te m pera t ures由于六方BCN结构的带隙能一般小于1.6e V[24],如此宽的带隙也说明在这些BC N化合物中可能存在一定量的立方相.由图5可以看出,在B3CN3化合物中纳米纤维发生了显著的弯曲和交织,这会导致类石墨结构网络形成一些s p3键合[25].波长在700n m左右的发光峰可能就是由这些s p3键合的结构引起的,而BCN纤维的量子限域效应会促进缺陷捕获态的形成从而导致强的发光.3 结论1)以合成的纤维状C3N6H6(H3BO3)2为先驱体,通过使其在1000 以上高温氮气氛下热解制备出了不同组成的乱层石墨结构富硼、氮BCN化合物.2)随热解温度的升高,BC N化合物中的B、N含量逐渐增大,C含量逐渐减小.BCN化合物的晶体形状为棒状或纤维状,与先驱体相似,它是由相互交织的平均直径在2nm左右的纳米纤维构成的.3)在1000 以上热解得到的BCN化合物均为宽带隙半导体,具有相似且强烈的光致发光现象,即均在340~450nm和670~705nm出现两个很强的呈明显宽化的光致发光峰.随热解温度的升高,BC N化合物的C含量减小,禁带变宽,短波长的发射峰波长基本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BC N化合物结构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从而使光致发光峰发生明显宽化.较宽的带隙说明这些BC N化合物中形成了一定量的立方相.参考文献:[1]K a w agu ch iM.Advance d M a t erials,1997,9(8):615-625.[2]Y i n L W,B ando Y,Golberg D,et a l.Journa l o f t he Am eric anCh e m ical S ociety,2005,127(47):16354-16355.[3]K a w agu c h iM,Ka w as h i m a T,Nak aji m a T.C he m istry of M ateri a ls,1996,8(6):1197-1021.[4]Sau ter D,W ei nm ann M,B erger F,et al.Che m istry of M ateri a ls,2002,14(7):2859-2870.[5]H ege m ann D,R iedelR,O ehr C.Th i n S oli d F il m s,1999,339(1-2):154-159.[6]K i m D H,Byon E,Lee S,et al.Th i n Solid F il m s,2004,447-448:192-196.[7]Kn ittle E,Kaner R B,J ean l oz R,e t a l.Physic a l R e v i e w B(C on-d e n se d M a tter),1995,51(18):12149-12156.[8]白锁柱,姚斌,黄保坤,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26(5):811-815.[9]K a w agu c h iM,Noz ak i K,K i ta Y,et a l.Journal of M a teri a ls Sc i-e n ce,1991,26(14):3926-3930.[10]W at an abe M O,It oh S,S asak i T,et a l.Physic a l R evie w L ett ers,1996,77(1):187-189.[11]C ao Z X,Li u L M,O echsner H.Journal of Va c uum Science andTechn ology B:M ic roe l ec t ronics and N an o m eter S t ru ct u res,2002,20(6):2275-2280.[12]T ian Y J,H e J L,Yu D L,et a l.Rad i a tion Effects and D e fe c ts inS oli d s,2002,157(1-2):245-251.[13]BaiX D,W ang E G,Yu J.Applie d Physi cs Le tte rs,2000,77(1):67-69.[14]Terrones M,Gol berg D,Grobert N,et al.Advance d M ateri a ls,2003,15(22):1899-1903.[15]B ill J,A l d i nger F.Ad van ce d M ateri a ls,1995,7(9):775-787.[16]H ubacek M,Sat o T.Journa l o f Solid S t a te Ch e m istry,1995,114(1):258-264.[17]Zhou Z F,B ell o I,LeiM K,et a l.Su rface and C oa ti ng sT ec hnolo-gy,2000,128-129:334-340.[18]Li n ss V,Rod il S E,R ei nke P,e t al.Thin S olid F il m s,2004,467(1-2):76-87.[19]W ad aY,Yap Y K,Yoshi m u raM,et al.D iamond and R elate d M a-teri a ls,2000,9(3):620-624.[20]L i ng H,W u J D,Sun J,e t a l.D i am ond and R el a te d M ateri a ls,2002,11(9):1623-1628.[21]E t ou Y,T aiT,Sugiya m a T,e ta l.D i am ond and R el a te d M ateri a ls,2002,11(3-6):985-988.[22]Perrone A,Caricat o A P,Lu ches A,et a l.App lie d Su rface S cie nce,1998,133(4):239-242.[23]Lai dan i N,Anderl e M,C an teri R,et al.Applie d S urface S cie nce,2000,157(3):135-144.[24]Li u A Y,W en tz ovitch R M,Coh en M L.Physi cal R evie w B(C on-d e n se d M a tter),1989,39(3):1760-1765.[25]Bou rgeois L N,Bursill L A.Ph iloso ph ic a lM agazine A:Physics o fC ond e n se d M a tte r,Defec ts and M echan ic a lP roperties,1997,76(4):753-768.17。

热处理温度对铝酸锶长余辉薄膜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温度对铝酸锶长余辉薄膜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
t u r e,a n d t he p h o t o l umi n e s c e n c e o f il f ms we r e s t u d i e d . Ke y wo r d s:r a r e e a r t h d o pe d;s t r o n t i u m a l u mi n a t e;t hi n il f m ;ph o t 0 l umi n e s c e n c e
处 理 ,得到铝酸锶长余辉发光薄膜 。薄膜 的物相结构随热处理温度升 高而发 生改变 ,逐渐 由 S r A 1 : O 相转变为 S r 4 A 1 0 相 ,光致
发 光性 能 随 之 发 生 改 变 。
关键 词 :稀土掺杂;铝酸锶 ;薄膜;光致发光
中 图分类 号 :0 4 8 2 . 3
r i n g .T h e p r e c u r s o r wa s a n n e a l i n g t h e i f l ms i n we a k r e d u c i n g a t mo s p h e r e u n d e r 8 0 0℃ , 9 0 0 o C ,1 0 0 0 o C a n d 1 1 0 0 o C,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n,t h e l o n g p e r s i s t e n t i f l ms w e r e o b t a i n e d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t h e i f l ms v a r i e d b y t h e a n n e a l i n g t e mp e r a —
Abs t r a c t :Ra r e e a r t h i o ns d o p e d l o n g p e r s i s t e n t il f m pr e c u r s o r wa s f a b r i c a t e d b y r a d i o f r e q u e n c y ma g n e t r o n s p u t t e —

处理温度及CdS量子点对Eu 3+掺杂SiO2干凝胶光致发光性质的影响

处理温度及CdS量子点对Eu 3+掺杂SiO2干凝胶光致发光性质的影响
第3 2卷
第 8期
发 光 学 报
CHI NES OURNAL OF L E J UM I NES CENCE
V0. No 8 132 .
21 0 1年 8月
Aug .,2 1 01
文章 编号 :1 0 -0 2 2 1 ) 8 ) 4 0 0 07 3 ( 0 0 <7 —5 1 8
2 2 实验步 骤 . 2 2 1 E ”掺杂 SO 凝胶 的割备 .. u i,

中, 结果表 明 : d C S纳米粒 子 表 面俘获 电子 以非辐 射形式将能量传 递 给 E “离 子 , u 增强 了 E “ 的荧 u
E “ 掺 杂 SO 干 凝 胶 是 以 正 硅 酸 乙 酯 为 u i, SO 的前驱 物 , 用 两 步水 解 法 制 得 。首 先 将 一 i: 采
谱 中, 没有 出现 64I 1 m发射峰 ,5 I处 的峰也很弱 ; l 45Hl l 随着干燥处理温度 的升高 , 5 m和 64n 4 5n 1 m处的发
射逐渐增强 ; 当温 度 高 于 4 0℃ 后 , 度 又 都 随 之 下 降 。 同时 , 考 察 了 20 ℃ 条 件 下 处 理 2h的 E C S 0 强 还 0 uV d 量 子 点 共掺 杂 的 SO 干凝 胶 的 发光 性 质 及 C S 子点 对 E 。 光 的 影 响 。 i d量 u 荧 关 键 词: 光致 发 光 ; d 子 点 ; u ; 掺 杂 ; i C S量 E 共 SO 干凝 胶
法把 C S纳 米 粒 子 吸 附 到 E “ 掺 杂 的 SO 凝 胶 d u i
2 实
2 1 试 剂 .

实验 所用 T O E S无水 乙醇 、 酸 、 硝 硝酸 镉 、 硫 脲均 为分 析纯 。E 度 为 9 . 5 , 适 量硝 uO 纯 99% 用 酸溶 解 , 得 浓 度 一 定 的 E ( O ) 溶 液 。实 验 制 u N , 用水 为二次 重蒸去 离 子水 。

热处理温度对片状ZnO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

热处理温度对片状ZnO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
关 键 词 : 化锌 ; 氧 片状 ; 处 理 ; 度 ; 学 性 质 热 温 光
文 献 标 识 码 :A DOI 0 3 8 / YXS 0 2 7 2 0 5 :1 . 7 8 YJ 2 l 2 0 . 18
中 图分 类 号 :05 1 2 7.2
Ef e to f c f Ann a i g Te e ln mpe a u e o r c u e a r t r n St u t r nd Optc lPr p r i s o h e -i i a o e te f S e tlke ZnO y t l Cr s a s
21 0 2年 4月
C i e eJ u n lo q i y t l n s a s h n s o r a fLi ud Cr sa s a d Diply
文 章 编 号 : 0 72 8 2 1 ) 2 0 5 一 5 1 0 — 7 0( 0 2 0 ~ 1 8O
热 处 理温 度对 片状 Z O 晶体 结 构 和 光 学 性质 的影 响 n
庞 海 霞 ,刘 长 珍 ,谢 安。 马 丽 , ,汤 化伟 ,胡 爱 红
(.湖 北 工业 大学 化 学 与 环境 工程 学 院 , 北 武 汉 1 湖 4 0 6 , i p x 0 15 @ 13 cr; 3 0 8 E ma : h 20 2 3 6 .o l n 4 0 7 304 2 .中 国地 质 大 学 材 料 科 学 与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教 育 部 纳 米 矿物 材 料 及 应 用 工 程 研究 中 心 ,湖 北 武 汉
其中图zno前驱物的形貌图图中显示zno晶体为规则的片状六边形形貌分散均匀无团聚现象片表面光滑直径大小约为2050400煅烧后的zno样品图中可见zno样品晶片表面平整度下降变得粗糙这与文献中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晶粒表面形貌变得粗糙17的结果相同

合成方法对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影响及优缺点分析

合成方法对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影响及优缺点分析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110·2022年第16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2)16-0110-03合成方法对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影响及优缺点分析余智斌,周静(凯里学院,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556011)摘要:对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分析,分析了高温固相法和燃烧法这2种干热合成法,分析了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和水热法这3种湿化学合成法,介绍了每一种合成方法的实验路径和影响因素。

每一种合成方法都在发光材料一些特性上有它的优势,在另一些特性上有它的不足。

高温固相法仍是一种传统的工业化生产发光材料的方法,每一种合成方法都在实验室被广泛使用,都有其新颖和独到之处,也有其不足需要改进和完善。

在具体的实验中,需要根据所选原料和目标产物的特性等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合成方法。

关键词:发光材料;合成方法;干热法;湿化学法中图分类号:TQ422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2.16.0341研究背景合成方法是影响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为了使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达到最好,科研工作者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来寻找最佳的合成工艺。

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对其尺寸和形貌也有重要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要求越来越高,具有定向性和选择性、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合成方法更符合现阶段样品制备的要求,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发光材料的合成是研究发光材料的基础,传统的合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需求,而一些新型的合成方法的出现,则为发光材料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目前,常用的发光材料合成方法有高温固相法、燃烧法、溶胶-凝胶法、沉淀法、水热法等[1]。

2发光材料的干热合成法根据原料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否需要在溶液中进行,将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分为干热法和湿化学法。

干热法是原料发生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在溶液中进行,而需要较高温度合成的方法,主要包括高温固相法和燃烧法。

热处理工艺对不同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相变的影响

热处理工艺对不同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相变的影响

热处理工艺对不同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相变的影响热处理工艺是材料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可以显著改变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性能。

不同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相变受热处理工艺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首先,对于钢材来说,热处理工艺对其显微组织和相变的影响尤为明显。

钢材经过加热和冷却过程,可以通过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如退火、正火、淬火等,来调控其组织和性能。

退火处理可以通过连续加热至适当温度,然后慢慢冷却,使钢材结晶微观组织内部发生均匀化和再结晶,从而获得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而正火处理则是将钢材加热至奥氏体区域,然后慢慢冷却,使其获得良好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则是将钢材迅速冷却,使其形成马氏体组织,从而获得更高的硬度。

通过这些热处理工艺,可以使钢材在不同工程应用中具有理想的组织和性能。

此外,对于铝合金来说,热处理工艺也能对其显微组织和相变产生重要的影响。

铝合金中的合金元素通过热处理可以形成细小且均匀分布的相,如硬质相、溶固相等。

通过固溶处理,可以将整个合金加热至其固溶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使溶固相得到均匀溶解,并使合金的形变能降低。

而时效处理则是将固溶态的合金加热至一定温度,在一定时间内静置,使溶固相再次析出,并进行相变。

这种时效处理能够调节合金的硬度和强度,提高其机械性能。

此外,对于陶瓷材料来说,热处理工艺同样会对其显微组织和相变产生影响。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有烧结和再结晶等。

烧结是指将陶瓷颗粒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表面熔化并熔结在一起,从而形成致密的陶瓷材料。

再结晶则是将陶瓷材料加热至足够高的温度,使其发生晶粒长大和再分布的过程,从而改善材料的晶界和性能。

总之,热处理工艺对不同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相变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选择热处理工艺和参数,可以调控材料的显微组织,从而实现对材料性能的优化和调整。

在实际应用中,热处理工艺在材料的制备和加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因此,研究和掌握不同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对于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氮气氛中高温退火对ZnO薄膜发光性质的影响

氮气氛中高温退火对ZnO薄膜发光性质的影响

水洗 净后 用干燥 的高纯氮气 吹 干放入 反应室 。反
应 室压强 控制在 8 0P , 底温度 设定 为 5 0o 0 a 衬 0 C。
二 乙基锌 和水 汽 由高纯氮气 带人 反应 室后在 衬底
表 面 反 应 生 长 出 ZO 薄膜 , 应 方 程 式 为 : n 反 z ( 2 5 2 2 - n +2 2 6 n C H ) +H O n Z O  ̄ C H 。将 同 一 次 生 长 的薄膜 样 品切 成几 块 , 分别 在 110, 0 0 9 0 0 1 0 ,0
也逐渐提高 , 从表 面形 貌观 察到晶粒尺寸逐渐增大 ;2 当退火 温度 从 90℃升高至 1 0 () 0 0℃时 , 0 样品的光致
发光谱 中可见光波段的发光强度有所减弱 , 而紫外波段 的发光强度 明显增强 ; 当退 火温度升 高至 110℃时 , 0 可见光波段 的发光几乎完全被抑制 , 而紫外波段 的发光 强度急剧增 强。分 析认为 , 高温退火改善 晶体结晶质
P S 7 .5 E AC : 85 . t P C: 85 AC 7 5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 分 类 号 : 42 3 0 8.1
1 引

机 洗液超 声清 洗 去 除表 面 的有 机 污 染 , 用 一定 再
比例 的硫 酸溶 液 清洗 去 除 表 面 的无 机 污染 , 用氢
目前 许 多 的 研 究 中退 火 温 度 限 于 l0 0 ℃ 以 0
下 ” 。本 文 对 MO V C D生 长 的 Z O 样 品在 氮 n
℃下 氮气 气氛 中退火 1h退 火 时保 持 氮气流 量为 ,
1L h / 。对 退火后 的样 品用 原 子 力 显微 镜 ( F A M) 对表 面形貌 进行 分析 , 利用 x射 线衍 射 ( R 技 X D) 术 对 样 品 的 晶 体 结 构 进 行 分 析 , 射 线 源 为 x C 。通 过 x射线 光 电子 能谱 ( P ) 析 了样 uK X S分

热处理对P3HT与PCBM共混体系光电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对P3HT与PCBM共混体系光电性能的影响
( L) p c r s o y X—a i r ci n a d s lrc l p ro ma c . _e UV— sa s r t n p a s o 3 P s e to c p , r y d f a t , f o n o a el e r n e 1h f Vi b o p i e k fP HT: CBM i o P h tn
sg i c t mpo e ytema n e l g F r e ie e tt ae t1 0℃ , p n crut otg f05 s o inf a l i r v db r l n ai . o vc sh a— e td a 3 in y h a n d r o e i iv l eo .5V, h r c a t
及 x 射线衍射 图表明, 一 热处理使其光谱 峰及衍射 峰增强. P HT为电子给体材料 , C M为 电子受体材料 , 以 3 PB 制 成 了共混体 系太 阳电池. 处理 使得器件性 能大幅度提高 . 热 其热处理光 电池在 10mW・m-强度光照下 , 0 c z 开路 电压 为05 短路 电流密度 上 为 98 c 填充因子 为 6 .%, . V, 5 .7 mA・m , 01 能量转换效率 卵为 3 6 . %. 2
维普资讯
物理化 学 学报 ( lHuxe ubo Wui au ea ) X
M a y
A t ).C i . i.2 0 , 45 :0 — 0 ca , 一 hm Sn, 0 8 2 ()9 5 9 8 s
[ t】 Noe
www. x .k . uc wh bp ue .n d
YU a g Zho g 。 Hu n — n ’ P ENGsS uhC iaU i ri T cn lg, agh u 5 04 , . . hn ; K y a oaoyo S eil Sh o P yi ,o t hn nv sy f eh ooy Gun zo 16 0 P R C ia e b rtr p c l o c e to L f ay

2014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2014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引言
发光材料又称为发光体,是一种能够把从外界吸收的各
料、硫氧化物系列长余辉发光材料5个阶段嘲。 1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光谱特性
不同基质系列的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光谱特性不同,
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非平衡光辐射的功能材料[1]。发光材
料的发光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发光类型主要有光致发光、阴
由于其发光颜色、发光强度、余辉时间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应 用前景,因此存在各自的优势。目前对于长余辉发光材料的 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蓝绿色发光材料方面。从目前的应用 现状来看,绿色和蓝色的长余辉发光材料已经得到大量的推 广和应用,特别是在安全消防、应急照明指示、夜光塑料及夜 光涂料等日常消费领域中。自从1996年前后人们发明Eu2+ 激活[4]的铝酸盐异常长余辉发光材料以来,对于氧化物系列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外也取得了不少进展。 已知的性能最好的绿色长余辉发光材料[5]是SrAl。04: Eu2+,Dy3十,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6]是CaAl204:Eu2+, Nd3+。另外,发光颜色可以通过改变基质组分、掺杂离子浓 度及加入辅助激活离子等手段进行调节。表1列出了目前 常见的几种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
1.2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
min左右。
对硫化物体系的早期研究发现,稀土离子W+和Tm3+
激活的硫化物可以发出蓝光。铝酸盐基质体系的长余辉材 料大部分发光在蓝绿光阶段,其中较好的蓝色长余辉发光材 料为CaAl204:Eu2+,Nd3“13],其发光谱峰波长为446
nlTl,
硫氧化物系列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长余辉发 光材料,其基质体系主要是Eu2十和Sm3+激活的发红光的 Y。02s稀土硫氧化物材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的Y2QS: Eu,Mg,Ti,Gd红色长余辉材料[2“,热处理温度在600℃以 下时,材料的发光性能不变;当热处理温度达到800℃时,发 光性能缓慢下降;当热处理温度达到1000℃时,主晶相 YzozS变成Y。02SO。和Y。O。,发光性能急剧下降。与铝酸 盐及硫化物发光材料相比,Y。02S:Eu,Mg,Ti,Gd红色长余 辉材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硫氧化物系列长余辉发光材

《铈掺杂氧化锌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范文

《铈掺杂氧化锌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范文

《铈掺杂氧化锌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稀土掺杂的纳米材料因其在光电子、磁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广泛关注。

其中,铈掺杂的氧化锌纳米管(Ce-doped ZnO nanotubes)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发光器件、光催化及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研究铈掺杂氧化锌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并探讨其发光性能。

二、铈掺杂氧化锌纳米管的制备1. 材料与设备制备铈掺杂氧化锌纳米管所需的材料包括氧化锌、硝酸铈、氨水等化学试剂。

设备包括超声波清洗器、磁力搅拌器、电热鼓风干燥箱等。

2. 制备方法(1)将氧化锌和硝酸铈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进行磁力搅拌,使铈离子充分溶解于氧化锌溶液中。

(2)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在超声波清洗器中进行超声波处理,以获得均匀的溶液。

(3)将处理后的溶液转移到电热鼓风干燥箱中,进行热处理,使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铈掺杂的氧化锌前驱体。

(4)将前驱体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煅烧处理,使前驱体转化为铈掺杂的氧化锌纳米管。

三、铈掺杂氧化锌纳米管的发光性能研究1. 实验方法(1)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制备的铈掺杂氧化锌纳米管进行物相分析。

(2)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纳米管的形貌和结构。

(3)采用光谱分析技术测定纳米管的发光性能,包括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发光寿命等。

2. 实验结果与讨论(1)通过XRD分析,证实了铈掺杂氧化锌纳米管的成功制备,且其晶体结构与纯氧化锌相似。

(2)SEM和TEM观察结果显示,制备的纳米管具有较高的纯度和良好的形貌,管壁均匀,无明显缺陷。

(3)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铈掺杂的氧化锌纳米管具有明显的发光性能。

与纯氧化锌相比,铈掺杂的纳米管在可见光区域的发光强度有所增强,且发光峰位发生红移。

这可能是由于铈离子的引入导致了能级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了纳米管的发光性能。

此外,铈离子的引入还可能增强了纳米管的光催化活性,有助于提高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价值。

TbF3掺杂SrO-MgO-SiO2微晶玻璃结构与发光性能研究

TbF3掺杂SrO-MgO-SiO2微晶玻璃结构与发光性能研究
Abs t r a c t : Tb d o pe d S r O— M gO- Si O2 l umi n e s c e n t g l a s s - c e r a mi c s we r e pr e pa r e d by t h e me l t i n g me t ho d. The s t r uc t u r e a n d l u mi ne s c e nt
第3 5卷 第 1 期 2 0 1 4年 2月
陶 鹭看 旅
J o u r n a l o fC e r a mi c s
Vo1 . 35 N o. 1 Fe b.2 01 4
T b F 3 掺杂S r O— Mg O— S i O2 微晶玻璃结构与发光性能研究
何 峰 ,张文涛 ,吴成龙 ,刘庭伟 ,谢 峻林 ,刘 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t h e g l a s s — c e r a mi c s p r e p a r e d a t d i f f e r e n t t e mp e r a ur t e s we r e s ud t i e d b y X— r a y d i f f r a c t i o n .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he t e x c i t a t i o n
wa v e l e ng t hs of Tb d o pe d S r O- M gO— Si O2 g l a s s - c e r a mi c s r a n ge d f r o m 3 50 mn t o 50 0 n m ,t he e x c i t a t i on pe a ks we r e l o c a t e d a t 3 50 n t n,

Y2O3:Eu 3+薄膜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Y2O3:Eu 3+薄膜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法 、 蒸镀法l和电子束蒸发法l等. 8 J 9 溶胶一 J 凝胶法制备是 以金属无机物和金属醇盐为前 驱体 , 过水解 ( 醇解 )缩 合 生成 溶 胶 , 有 一 定 粘度 的溶 胶 涂膜 在 基 片 上 , 干 燥 和 经 或 , 具 经
热处理( 烧结) 得到均匀的薄膜材料 . 因其是一种湿化学方法制备的材料 , 所以制备 的发 光材料具有以下优点 :1所制备的发光材料纯度高;2 掺杂物质能够均 匀地掺人材料 () () 中, 甚至能达到分子级水平 ;3 掺杂物质 的浓度能过通过掺杂物质初始加入量来控制 ; ()
醇做成膜物质 , 用浸渍拉提 法在石英玻璃表 面上得到均 匀的薄膜 , 然后 经过适 3的干燥和热处理得到 Y O : u 发光薄膜. 2 3E 3 讨论 了E 3 u 的掺 杂浓度和热处
理温度对薄膜发光性能的影响. 试验表 明: u E3 的最佳掺杂浓度 为 8 摩 尔分 %( 数) 薄膜的发光性能随热处理温度提 高而增强, , 当热处理 温度达到 7 0℃后 , 0 薄膜的发光性能基本上稳定. 同时用原子力显微镜和 x射线衍射分析 了薄膜的
了表征 . 1 实验部 分
1 1 试 剂 与仪器 . Y 0 和 E 2 的纯度 为 9 .5 ; 酸 为优 级 纯 , 氧化 钾 、 水 乙醇 、 水 和六 次 23 uo 3 99% 硝 氢 无 氨
甲基四胺为分析纯 ; 聚乙烯醇为 日本进 口, 广州医学站化学试剂公 司分装 , 型号为 :V - P A 14 它 的醇解 度 为 9 %一 9 %( 尔分数 )平均 聚合度 ( ) 20 -2 0 . 2, 8 9 摩 , 为 40 50 采用 X - 全 自动 x衍射仪和美国 Mo cl ai 公 司 Pop s D9 8 lurmg g e aI n i l 型原子力显微 cu 镜分析薄膜的结构和形貌 , 日 F20 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薄膜的发光性能. 用 立 - 0 5 12 溶胶的制备 . 称取一定量的 Y o 和 E 2 3 23 u 置于烧杯 , 0 然后加入过量的稀硝酸( 优级纯 )U J 热溶解 , J 加入氨水调节溶液的 p H为 6 左右 , 然后加入六次甲基四胺 ( 与金属离子等摩尔 )聚乙烯 , 醇溶液 , 8 在 0℃的恒温水浴下搅拌 4 , 得到镀膜用的前驱溶液 . 3 m ̄ 01T 的石 h 将 0m 5 I TI 1 英玻璃( 用浓 H 8 4 20 浸泡 , 氢氧化钾一 乙醇溶液超声清洗) 用浸渍拉提法 以 3c m n的提 m/ i 拉速度匀速取出 , 室温下 自然干燥 3 i 后 ,2 0m n 10℃下干燥 2h 在石英玻璃表面上形成 , 均匀 的凝 胶膜 . 把充 分 干 燥 的凝 胶 膜 在 20 0 0—8 0℃ 热处 理 数 小 时 , 即得 相 应 的发 光 薄

X射线荧光粉及发光性能-发光学报

X射线荧光粉及发光性能-发光学报
2实 验
2. 1 X 射线荧光粉的制备 准确称取 一定量 的 L a2 O3、G d2 O3、T b2 O3 和
收稿日期: 2004-08-25; 修订日期: 2004-12-0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10374011) 作者简介: 夏天 ( 1979 - ) , 男, 辽宁铁岭人, 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光信息功能材料的研究。
夏 天, 曹望和, 罗昔贤, 田 莹
( 大连海事大学 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辽宁 大连 116026)
摘要: 采用燃烧合成法, 以稀土硝酸盐和二硫代乙二酰胺 为反应物, 通 过控制两 者的摩 尔比例, 在点 燃温度
为 300~ 350 e 时, 制备 了 掺杂 不同 浓度 稀土 激活 剂离 子的 硫氧 化物 X 射线 荧光 粉。分 别以 X 射线 衍射 ( XRD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SEM ) 、光致发光 ( PL )光 谱及 X 射线 激发 的发 光 ( XEL )光 谱对 样品 进行 了表 征。 XRD 分析表明, 当热处理温度低于 500 e 时, 可得到单一相的硫 氧化物 X 射线荧 光粉, 这就 避免了高 温烧结 的缺点; 而当烧结温度较高时, 开始有硫酸 氧化物出现。从 SEM 图像中可以看到荧光粉粉末具有 疏松和多孔 连续的三维的网络块状 结构, 但其初级粒子尺寸较 小, 均 小于 50 nm, 这 在一定程 度上, 可以 提高成像 系统的 空间分辨率。 PL光谱分 析表明, 所制备的荧光 粉样品 分别呈 现出 Eu3+ , T b3+ 离子的 特征发 射。 XEL 光谱结 果表明, 尽管它与光致发光的激发原理不一样, 但同样呈现出 Eu3+ , T b3+ 离子 的特征发射; 这些样品 本身对 X 射线的吸收系数及掺杂 浓度不一样, 因此它们的光发射效率也有所差别。

退火温度对富硅氮化硅薄膜发光特性和结构的影响

退火温度对富硅氮化硅薄膜发光特性和结构的影响

退火温度对富硅氮化硅薄膜发光特性和结构的影响谢正芳;单文光;吴小山;张凤鸣【摘要】Silicon-rich silicon nitride film was deposited by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ECVD) on ( 100)-oriented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according to silicon solar cell process. Photoluminescence ( PL) performance of the films at annealing temperatures in N2 ambient was studied, showing that temperatures had great effec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Excited by 325 run line, PL from defect-related states was only observed in the film and Si clusters has not been formed at annealing temperature 900 ℃. After anneal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PL intensit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PL peak originated from defect energy Si dangling bond (K center). In this work, At 900 ℃ , disappearance of PL peak was attributed to increasing non-radiation recombination and silicon clusters has not been formed. Structure of silicon nitride has been measur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showing binding energy at 101. 8 eV and indicated that silicon phase has not been separated from silicon nitride. Infrared (FTIR) measurement provided a good confirm to PL analysis.%采用直流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法在(100)单晶硅片表面生长富硅氮化硅薄膜,研究了不同的退火温度对氮化硅薄膜发光性质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氮化硅薄膜的发光强度逐渐减弱,发光是由缺陷能级引起的,在900℃时荧光基本消失.XPS测试表明,在N2氛围900℃下退火,氮化硅薄膜中未有硅相析出,故未表现出硅量子点的发光.FTIR测试也为PL结论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期刊名称】《发光学报》【年(卷),期】2012(033)007【总页数】5页(P780-784)【关键词】氮化硅;PECVD;光致发光;硅悬挂键;硅纳米团簇【作者】谢正芳;单文光;吴小山;张凤鸣【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光伏工程中心,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光伏工程中心,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光伏工程中心,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光伏工程中心,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84.4;TN15氮化硅是一种多功能材料,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

纳米发光材料制备工艺的发光强度与寿命优化

纳米发光材料制备工艺的发光强度与寿命优化

纳米发光材料制备工艺的发光强度与寿命优化纳米发光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发光性能的材料,其发光强度与寿命的优化对于其在光学、电子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介绍一种纳米发光材料制备工艺,以便优化其发光强度与寿命。

首先,制备纳米发光材料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

常见的纳米发光材料包括氧化物、金属和半导体纳米颗粒。

其中,半导体纳米颗粒是最常用的材料,如CdSe、ZnS等。

制备方法可以选择溶液法、气相法或固相法等。

其次,优化纳米发光材料的发光强度与寿命的关键是控制材料的粒径和形态。

一般来说,纳米发光材料的粒径越小,表面积越大,表面缺陷越多,发光强度越高。

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添加表面活性剂或调整热处理温度等手段来控制颗粒粒径。

此外,还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助剂、控制反应时间和温度等方法来调节纳米颗粒的形态,如球形、棒状或多面体等。

此外,纳米发光材料的发光强度与寿命也与材料的结构缺陷以及表面修饰有关。

为了降低材料的结构缺陷,可以采用精细控制的合成方法,控制各阶段的反应温度和时间。

并且,可通过表面修饰来改变纳米颗粒的表面属性,如引入配体、改变表面电荷等。

这些表面修饰可以降低材料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减少非辐射损失,从而提高发光强度和寿命。

最后,纳米发光材料的发光强度与寿命还与材料的稳定性有关。

纳米颗粒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光、热、湿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材料的退化和发光性能的下降。

因此,需要通过合适的包覆、控制储存条件等方法来提高材料的稳定性,进而优化其寿命。

综上所述,优化纳米发光材料的发光强度与寿命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制备工艺的优化。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控制粒径和形态、降低结构缺陷和表面修饰、提高材料的稳定性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得到具有高发光强度和长寿命的纳米发光材料,为其在光学、电子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可靠的基础。

在优化纳米发光材料的发光强度与寿命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发光机理、光激发方式、表面态密度和受激辐射过程等。

热处理温度及掺硼对富硅氧化硅发光的影响

热处理温度及掺硼对富硅氧化硅发光的影响

热处理温度及掺硼对富硅氧化硅发光的影响刘国华;高宇晗;曹佳浩;李东升;杨德仁【摘要】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制备了未掺杂与掺硼富硅氧化硅薄膜.在高纯N2气氛中经过600℃ 、800℃和1100℃热处理,发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富硅氧化硅薄膜的光致发光发生了明显红移.这表明薄膜的光致发光来源逐渐由薄膜中的发光中心演变为硅纳米晶.在经过1100℃热处理的未掺杂与掺硼样品中,掺硼样品光致发光强度有明显减弱,这是由俄歇复合效应引起的.此外,在ES R测试谱中,掺硼样品的g因子为2.0020,这表明掺硼可以在薄膜基体和硅纳米晶之间的界面引入发光中心.【期刊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年(卷),期】2018(036)004【总页数】5页(P519-522,614)【关键词】富硅氧化硅薄膜;热处理温度;掺硼;发光中心;硅纳米晶【作者】刘国华;高宇晗;曹佳浩;李东升;杨德仁【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杭州 310027;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杭州 310027;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杭州 310027;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杭州 31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4;TN361 前言体硅晶体是目前微电子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但由于体硅是间接带隙半导体,其发光效率低下。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过去的数十年来研究人员尝试了各种方法来改善其发光性能。

L. Canham[1]利用电化学腐蚀的方法制备了在室温下具有可见光致发光的多孔硅材料,开启了低维硅材料发光性能的研究。

在低维硅材料中,富硅氧化硅即硅纳米晶镶嵌二氧化硅体系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并且能够与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相兼容,使得富硅氧化硅比其他纳米材料更具有优势[2]。

特别是在发现了富硅氧化硅的光增益现象[3]之后,研究人员对富硅氧化硅发光性能的研究表现出极大的关注[4-7]。

热光源发光原理

热光源发光原理

热光源发光原理热光源发光原理什么是热光源热光源是指通过加热使物体发射光线的一种光源,它是一种常见的光源类型,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热光源的原理热光源的发光原理主要基于热辐射现象。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其分子、原子和电子等内部粒子将会具有更大的热运动能量。

这些粒子在热运动过程中会发射出电磁波,其中包括可见光的一部分。

热辐射定律与黑体辐射热辐射定律热辐射定律是由物理学家斯特藩·博尔兹曼在19世纪末提出的。

该定律描述了热辐射功率与物体温度的关系。

简单来说,热辐射功率与物体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黑体辐射黑体是指一种理想化的物体,它能够完全吸收所有辐射能量,不对任何频率的辐射进行选择性吸收。

根据热辐射定律,黑体辐射的功率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热光源的发光特性波长分布根据黑体辐射的性质,热光源的发光波长可以覆盖从红外线到紫外线的整个光谱范围。

其中,发射的波长主要集中在可见光范围内。

光强分布根据热辐射定律,随着物体温度的升高,热光源发射的光强也会增加。

光强与波长之间的关系受到物体表面特性和结构的影响。

热光源的应用照明由于热光源发射的光线在多个波长范围内,可以提供较为均匀的照明效果。

因此,热光源在室内和室外照明中广泛应用,如家庭照明、街道照明、车辆照明等。

加热和热处理热光源因为其辐热能力强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加热和热处理过程中。

如高温烘干、熔炼金属、玻璃淬火等。

医疗领域热光源在医疗领域有广泛应用,如手术灯、医疗设备的加热组件等。

其高亮度和可调节的温度使其成为进行手术和疗养的理想选择。

总结热光源是通过加热使物体发射光线的一种光源。

其发光原理基于热辐射现象,根据热辐射定律和黑体辐射规律,热光源发射的光波长和光强与温度有关。

热光源在照明、加热和热处理以及医疗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热辐射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热辐射定律可以用下面的数学公式来表示:P=σ⋅A⋅T4其中,P表示发射出的辐射功率,σ是斯特藩·博尔兹曼常数,约为$ ^{-8}$ 斯特藩/开尔文的四次方·秒的单位,A是物体的表面积,T是物体的绝对温度。

钢坯发光波长

钢坯发光波长

钢坯发光波长钢坯发光波长是指钢坯在加热过程中所发出的光的波长范围。

钢坯是钢铁生产的重要原料,通过高温加热处理,可以使钢坯达到所需的温度,从而实现钢的热处理、锻造、轧制等工艺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钢坯会发出一定波长的光线,这是由钢坯内部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所产生的。

钢坯发光波长的研究对于钢铁生产和工艺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钢坯的发光波长可以通过光谱分析仪等设备进行测量,通过分析钢坯发光的波长特征,可以了解钢坯的热处理状态和化学成分。

这对于钢坯的热处理工艺调整和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钢坯的发光波长与钢的化学成分、温度、热处理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钢坯加热的过程中,钢坯的温度会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钢坯会开始发出光线。

这些发光的波长可以反映出钢坯的温度和化学成分变化。

通过对钢坯发光波长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实时掌握钢坯的热处理状态,从而调整加热温度和时间,保证钢的质量和性能。

另外,钢坯的发光波长还可以用于热处理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在钢铁生产中,热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环节,通过对钢坯的加热和冷却过程进行控制,可以使钢的组织结构得到调整和改善,从而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韧性等性能。

通过监测钢坯的发光波长,可以实时了解钢坯的温度和热处理状态,从而调整加热和冷却的工艺参数,控制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形成。

总的来说,钢坯发光波长的研究对于钢铁生产和工艺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钢坯发光波长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钢坯的热处理状态和化学成分,从而调整加热温度和时间,保证钢的质量和性能。

此外,钢坯发光波长还可以用于热处理过程的监控和控制,帮助提高钢的组织和性能。

因此,钢坯发光波长的研究对于钢铁生产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LaPO4:Ce,Tb荧光体的合成及发光性质

LaPO4:Ce,Tb荧光体的合成及发光性质

LaPO4:Ce,Tb荧光体的合成及发光性质彭秀东;唐锦锋;周春蕾;刘超;余锡宾【摘要】以三聚磷酸钠(Na5P3O10)和稀土硝酸盐为原料,合成了具有很好发光性能的LaPO4:Ce,Tb荧光体.用XRD,TEM,PL对所合成的荧光体进行了表征,据实验结果,样品的晶体结构属四方体心结构;TEM显示荧光体颗粒分散均匀;样品荧光发射主峰位于543nm,来自于Tb3+的5D4-7F5跃迁.【期刊名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6(035)002【总页数】4页(P51-54)【关键词】三聚磷酸钠;LaPO4;Ce3+;Tb3+;发光【作者】彭秀东;唐锦锋;周春蕾;刘超;余锡宾【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环境科学学院,上海,200234;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环境科学学院,上海,200234;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环境科学学院,上海,200234;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环境科学学院,上海,200234;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环境科学学院,上海,2002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90 引言稀土磷酸盐具有极好的荧光性质[1]、高的量子效率,可用于特种玻璃、激光技术[2,3]、紧凑形荧光灯、等离子体平板显示[4].稀土Ce,Tb掺杂的LaPO4被广泛地用作荧光灯的绿色荧光体[5].在独居石型LaPO4荧光体中,上述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可达93%[6].块体LaPO4材料通常是在1300±1600 K下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备.最近Heike Meyssamy, Karsten Riwotzki等人报道了用湿化学方法制备稀土Ce,Tb掺杂的LaPO4纳米发光材料与溶胶[7~9],这种Ce,Tb掺杂的LaPO4纳米材料比块体LaPO4∶Ce, Tb具有更优异的发光性能.本文尝试用三聚磷酸钠作为磷酸根的来源,采用三聚磷酸盐作为鳌合剂的均相沉淀方法制得了Ce3+共激发的稀土Ce,Tb掺杂的LaPO4纳米发光材料.由于三聚磷酸盐逐渐水解为磷酸根并在体系中作为稳定剂.这样控制了稀土磷酸盐的沉降速率,比采用磷酸或者磷酸氢铵沉淀法[10]得到的粉体微细、均匀.所制备的纳米发光材料具有很好的分散性能与发光性能.1 实验部分实验试剂:三聚磷酸钠(TPP,化学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氨水(分析纯,上海振兴化工二厂),硝酸亚铈(分析纯,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氧化镧(99.99%,上海跃龙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氧化铽(99.99%,上海跃龙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稀土硝酸盐水溶液自制:将La2O3和Tb4O7用稀硝酸溶解,二次蒸馏水稀释定容配制成0.1M的硝酸镧溶液和硝酸铽溶液.硝酸亚铈用二次蒸馏水溶解直接配制成0.1M 水溶液.合成过程如下:0.1 mol·L-1的 Ln(NO3)3(Ln=La,Ce,Tb)水溶液与0.1 mol·L-1的Na5P3O10水溶液混合,混合过程进行剧烈的搅拌,并控制体系的pH值在9左右,产生白色乳状液.把所得乳状液在水浴锅中恒温90℃陈化3 h.陈化后的前驱体装入离心试管中离心分离,转速是2000r/min.弃取上层清夜,再用蒸馏水洗涤2次,然后离心,洗涤.将所得沉淀置于40℃下真空干燥,即得到前驱体.热处理过程是把样品装入瓷舟放在管式炉中氮气保护下600℃~900℃灼烧2h.样品的XRD采用日本理学D/MAX-3C型X射线粉末衍射仪检测,荧光光谱采用美国Varian公司的Cary Eclipse荧光光谱仪,狭缝宽5nm.TEM采用JEM-100CXⅡ型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2 结果与讨论TPP(三聚磷酸钠)在水溶液中逐渐水解为磷酸根并在体系中作为螯合剂[11,12],水解温度对三聚磷酸盐的水解过程具有促进作用,据文献报道[13],热水浴下三聚磷酸钠先逐渐水解生成正磷酸根和焦磷酸根然后焦磷酸根再逐渐水解成正磷酸根.随着体系中正磷酸根越来越多,生成了大量的稀土磷酸盐胶体粒子,胶体溶液变得越来越粘稠.2.1 样品的TEM形貌为了了解样品的形貌与粒径大小情况,样品进行TEM测试.所得结果如图1(a,b)所示,图中可以看出,前驱体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和均匀性,是因为三聚磷酸盐与稀土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络合能力,在三聚磷酸盐逐渐水解的过程中,既与稀土阳离子发生络合作用,也可以在所形成的稀土磷酸盐纳米颗粒表面吸附,所以纳米颗粒表面被带负电性的三聚磷酸根所包围形成双电层结构,从而颗粒与颗粒之间存在着静电斥力,阻止了纳米颗粒的团聚,导致颗粒均匀分散.而经过高温烧结后荧光体颗粒长大,粒子具有发生团聚的趋势.高温烧结的情况下,颗粒表面三聚磷酸盐会发生分解,纳米颗粒表面的双电层结构被破坏,提高了粒子之间相互团聚的趋势. (a) 所制备前驱体的TEM (b) 经烧结后所得荧光体的TEM图 1 样品进行TEM测试结果2.2 温度处理对荧光体性质的影响图2是合成的前驱体以及分别经过600~900℃烧结后的荧光体的XRD衍射图谱,XRD衍射数据与JCPDS#11-0254卡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前驱体中大部分的都是无定形的物质,另外还出现了结构复杂的晶化峰,主要是生成的磷镧镨矿的衍射峰.而经过热处理后得到的发光材料的晶体结构是四方体心结构,其晶胞参数是a=6.904 Å,c=6.035 Å.四方体心结构的LaPO4在600℃时开始结晶,结晶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而变强,900℃温度处理后结晶状况比600℃,700℃,800℃的结晶状况要好.图3是样品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荧光发射对比图,处理温度范围是在600℃~900℃.样品的发射峰位于488,543,588和621nm,其中543nm为最强,根据Tb3+的能级分裂可知,在基质中Tb3+的发光主要来自于5D4—7FJ(J=6,5,……,0)的跃迁.其中488nm的发射峰来自于5D4—7F6的跃迁,位于543nm 的最强发射来自于5D4—7F5的跃迁,位于588nm和621nm的发射峰则分别来自于5D4—7F4和5D4—7F3的跃迁.其中,5D4—7F5的跃迁发射最强.荧光图谱可以看出,从600℃到900℃,随着温度的逐渐提高,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图2 前驱体及经不同温度烧结的荧光体的XRD衍射图图3 前驱体及经不同温度处理荧光体发射图样品的TG 和DTA图如图4所示.纳米荧光体失重过程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失重过程是在200℃以下,对应于吸附在纳米颗粒表面的水分子脱附,与在100℃~150℃处的吸热峰相关联.第二阶段失重过程发生在200℃~500℃,这个过程反应使样品在这一温度范围内原始颗粒正逐渐脱去结晶水,与这部分失重过程关联的吸热峰处于250℃.另外,从图中可以看出,样品从600℃~900℃范围内基本没有失重过程,也没有吸热和放热峰,也就是说样品在600℃以后没有晶相的转变.图4 样品的TG 和DTA图图5 a,c分别是LaPO4∶Ce,Tb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b,d分别是LaPO4∶Tb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2.3 Ce3+对Tb3+的敏化作用能量传递过程是指某一被激发的中心把激发能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转交给另一个发光中心的过程.一般来说,能量传递过程需要敏化剂的发射带与激活剂的吸收带有很大的重叠.为了研究Ce3+在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做了掺Ce3+和未掺Ce3+的LaP O4∶Tb,并比较了两者的荧光图谱如图5所示.当用320nm单掺Tb3+样品时,未发现Tb3+的5D4—7Fj跃迁发射峰,这与样品的激发光谱数据是一致的,因为用5D4—7F5(543nm)所得的激发光谱在约250nm~350nm范围内均无吸收.而当在样品中共掺Ce3+以后,发射光谱呈现了Tb3+的5D4—7Fj(j=6,5,4,3)跃迁发射峰,由此可见,当对体系中掺入Ce3+后,Tb3+的5D4—7Fj跃迁所需能量基本上是由Ce3+的激发所提供的.所以,Ce3+在体系中起到敏化Tb3+发光的作用.3 结论对合成的LaPO4∶Ce,Tb的荧光体的晶体结构、发光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荧光体的晶体结构是四方体心结构.荧光体发射主峰是543nm,这是来自于Tb3+的5D4—7F5跃迁,引入Ce3+能够很好地敏化Tb3+的发光;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荧光体颗粒分散均匀,三聚磷酸钠在体系中既可以作为正磷酸根的来源,又可以与纳米颗粒表面的稀土离子进行络合作用而使得所合成的荧光体颗粒更加分散.参考文献:[1] DANIELMEYER, WEBER H G. Fluorescence in neodymium ultraphosphate[J]. J Quantum Electron, 1972(8): 805-808.[2] AIBRAND, ATTIG K R, JESSER J P. Crystal Structure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Rare-Earth[J]. Mater Res Bull, 1974(9):129-140.[3] RAO R P, DEVINE D J. RE-activated lanthanide phosphate phosphors for PDP applications[J]. J Luminescence, 2000 (1260):87-89.[4] BLASSE G, GRABMEIER B C. Luminescent Materials[M].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1994.280-301.[5] MAESTRO P, HUGUENIN 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rare earths: which way for the end of the century[J]. J Alloys Compd, 1995(225):520-528. [6] SMETS B M. Phosphors based on rare-earth, a new era in fluorescent lighting[J]. J Mater Chem Phys, 1987(16): 283-299.[7] MEYSSAMY H, RIWOTZKI K, KORNOWSKI A, et al. Wet-Chemical Synthesis of Doped Colloidal Nanomaterials: Particles and Fibers of LaPO4∶Eu, LaPO4∶Ce, and LaPO4∶Ce,Tb[J].Adv Mater, 1999(11):840-844.[8] RIWOTZKI K, MEYSSAMY H, HAASE M. Liquid-Phase Synthesis of Colloids and Redispersible Powders of Strongly Luminescing LaPO4∶Ce,Tb Nanocrystals[J]. Angew Chem Int Ed, 2001(40): 573-576.[9] HASHIMOTO N, TAKADA Y, SATO K, et al. Green-luminescent(La,Ce)PO4∶Tb phosphors for small size fluorescent lamps[J]. J Luminescence, 1991(48): 893.[10] DORENBOS P. 5d-level energies of Ce3+ and the crystalline environment III Oxides containing ionic complexes[J]. Phys Rev B, 2001(64): 125-137.[11] LIN J, YAO G, DONG Y, et al. Does Ce4+ play a role in the luminescence of LaPO4∶Ce[J]. J Alloys Compd, 1995 (225):124-128. [12] CORBRIDGE D E C. Phosphorus 2000:Chemistry, Biochemistry and Technology[M]. New York: 2000.398-400.[13] VALERIE BUISSETTE. Colloidal Synthesis of Luminescent Rhabdophane LaPO4∶Ln3+xH2O (Ln =Ce, Tb, Eu; x≈0.7) Nanocrystals[J].Chem Mater, 2004(16): 3767-377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处理温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热处理温度以及晶体缺陷等对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研究其热处理工艺等对于提高YVO 4:Dy 3+和YPO 4:Dy 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同热处理温度对YVO 4:Dy 3+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1. XRD 分析图3.1是YVO 4:Dy 3+荧光粉分别经600℃、700℃、800℃、900℃、1000℃烧结4h 的XRD 图谱。

从图中可以看出,YVO 4为四方相锆英石结构,其三强峰分别为(200)、(112)、(312)晶面,各衍射图谱与YVO 4样品的标准2030405060708090YVO 4 (JCPDS No. 17-0341)2θ(︒)600℃700℃相对强度/ (a .u .)900℃800℃1000℃♦♦V 2O 5图3.1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YVO 4:Dy 3+的荧光粉XRD 图PDF卡片基本一致,说明经600℃、700℃、800℃、900℃、1000℃烧结的YVO4:Dy3+荧光粉样品均为四方相锆英石结构。

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衍射峰的半高宽逐渐变窄,晶化程度逐渐提高。

这是由于热处理温度越高,离子自由能量越高,活化能越大,所以结晶度越高。

此外,在实验中还发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所制备的YVO4:Dy3+荧光粉的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600℃、700℃、800℃、900℃为白色,1000℃为黄色)。

当温度较高时,会在30°左右产生杂峰(图中1000℃时的XRD图)。

这主要是因为V的价态在高温下不稳定,YVO4发生分解,产生V2O5。

由于V2O5为黄褐色,所以使整个荧光粉显现出浅黄色。

由于通常情况下,人们总是希望得到体色纯白的荧光粉,所以其热处理温度不应高于1000℃,从而获得良好的荧光粉。

2光谱分析图3.2是在574nm的激发波长下,分别经600℃、700℃、800℃、900℃、1000℃烧结4h的YVO4:Dy3+样品的激发光谱。

从图中可以看出,热处理温度并没有改变荧光粉激发峰的分布。

在220-450nm的范围内,有两个明显的激发带,在250~350nm范围内的有一个强的宽激发谱带。

这可归结为YVO4基质中VO43-的能量吸收以及由于Dy3+–O2-相互作用产生的电荷交换,而VO43-的能量吸收是由于O2-到V5+的电荷迁移。

此外,在350~450nm 范围内有一个由Dy3+的f-f电荷跃迁产生的弱激发带。

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220-260nm 范围内的激发峰未发生明显变化,而260-345nm范围内的激发峰变化较为明显,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荧光粉的激发强度逐渐增强,所以提高热处理温度,对提高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是非常有利的。

图3.3是分别经600℃、700℃、800℃、900℃、1000℃烧结4h的YVO4:Dy3+荧光粉,在315nm波长激发下的发射光谱。

从中可以看到所有的发射谱线具有相似的特征,即在483nm和574nm处有两个强的分别来自Dy3+的4F9/2→6H15/2和4F9/2→6H15/2跃迁产生的特征发射。

从图中可以看出,热处理温度并没有荧光粉发射光谱的分布,但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荧光粉的发射强度逐渐增强,与激发光谱一致。

所以提高热处理温度,对提高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是非常有利的。

200250300350400450波长(nm)图3.2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YVO3+荧光粉的激 400450500550600650700相对强度(a .u .)波长(nm)图3.3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3.小结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YVO 4:Dy 3+荧光粉的结晶度越好,其发光强度也越来越高。

但是,当温度为1000℃时,有杂相出现,且YVO 4:Dy 3+荧光粉的颜色有少许发黄,这是由于热处理温度过高时,会使YVO 4发生分解,产生V 2O 5,从而影响荧光粉的颜色,所以其热处理温度不宜超过1000℃。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YPO 4:Dy 3+荧光粉1. XRD 分析图3.7是经不同热处理温度处理的YPO 4:Dy 3+荧光粉XRD 图谱。

从图中可看到其三强峰的晶面指数依次为(2 0 0)、(1 1 2)、(3 1 2)。

从YPO 4标准PDF 卡往上依次是分别经600℃、700℃、800℃、900℃、1000℃下烧结4h 的YPO 4:Dy 3+荧光粉的XRD 图谱。

20304050607080YPO 4 (JCPDS, No.11-0254)2θ(︒)600℃700℃800℃900℃相对强度(a .u )1000℃图3.7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YPO 4:Dy 3+的荧光粉XRD 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各衍射图谱YPO 4的标准PDF 卡片基本一致,说明经600℃、700℃、800℃、900℃、1000℃烧结4h 的YPO 4:Dy 3+荧光粉样品均为四方相锆英石结构,且在试验的温度范围内,没有其他杂峰出现,说明YPO 4:Dy 3+荧光粉样品的热稳定性较高;同时,由于YPO 4和DyPO 4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且Dy 3+和Y 3+的离子半径相近,所带电荷相同,所以Dy 3+容易取代YPO 4中的Y 3+离子,当Dy 3+掺杂浓度较小是,对晶格畸变的影响较小。

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衍射峰的半高宽逐渐变窄,晶化程度逐渐提高。

2 光谱分析图3.8是在574nm 的激发波长下,分别经600℃、700℃、800℃、900℃、1000℃下烧结4h 的YPO 4:Dy 3+样品的激发光谱。

从图中可以看出,热处理温度并没有改变荧光粉激发峰的分布,在220-450nm 的范围内,有两个明显的激发带。

在250~350nm 范围内的一个强的宽激发谱带。

这可归结为YPO 4基质中PO 43-的能量吸收以及由于Dy 3+–O 2-相互作用产生的电荷交换,而PO 43-的能量吸收是由于O 2-到P 5+的电荷迁移。

此外,在350~450nm 范围内有一个因Dy 3+的f —f 电荷跃迁产生的弱激发带。

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220-260nm 范围内的激发峰未发生明显变化,而260-345nm 范围内的激发峰变化较为明显,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荧光粉的激发强度逐渐增强,所以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对提高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是非常有利的。

图3.9分别经600℃、700℃、800℃、900℃、1000℃下烧结4h 的YPO 4:Dy 3+荧光粉,在波长为315nm 激发下的发射光谱。

从中可以看到所有的发射谱线具有相似的特征,即在483nm 和574nm 处有两个强的分别来自Dy 3+的4F 9/2→6H 15/2和4F 9/2→6H 15/2跃迁产生的特征发射,说明热处理温度的提高,并没有改变YPO 4:Dy 3+荧光粉激发光谱的形状。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热处理温度并没有荧光粉发射光谱的分布,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荧光粉的发射强度逐渐增强,与激发光谱一致。

所以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对提高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是非常有利的。

250300350400450相对强度(a .u .)波长(nm)图3.8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荧光粉的激发光谱400450500550600650相对强度(a .u .)波长(nm)图3.9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荧光粉的发射光谱3 小结在试验范围内,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YPO 4:Dy 3+荧光粉的结晶度越好,同时,其发光强度越来越高。

此外,将图3.1与图3.7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同温度下,YVO 4:Dy 3+荧光粉的XRD 图的半高宽略小于YPO 4:Dy 3+荧光粉的半高宽,说明YVO 4:Dy 3+荧光粉的结晶度略高于YPO 4:Dy 3+荧光粉的结晶度。

图3.10是相同热处理温度下YVO 4:Dy 3+和YPO 4:Dy 3+的激发光谱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热处理温度下,YVO 4:Dy 3+的发光强度明显高于YPO 4:Dy 3+,YVO 4:Dy 3+样品在250~350nm 范围内的一个强的宽激发谱带;YPO 4:Dy 3+在220-450nm 的范围内,有两个明显的激发带。

在250~350nm 范围内的一个强的宽激发谱带。

这和基质中PO 43-和VO 43-能量吸收有直接关系,而PO 43-的能量吸收是由于O 2-到P 5+的电荷迁移,VO 43-的能量吸收是由于O 2-到V 5+的电荷迁移,由于从O 2-到P 5+所需要的能量与从O 2-到V 5+所需要的能量不同,从而使其激发峰的位置产生变化。

250300350400450YPO 4em=574nm 波长(nm)相对强度(a .u .)121YVO 42图3.10 相同热处理温度下YVO 4:Dy 3+和YPO 4:Dy 3+的激发光谱的对比结论1.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YVO 4:Dy 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逐渐提高,但晶粒尺寸变大,当温度达到1000℃时,样品颜色会发黄。

2.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YPO 4:Dy 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逐渐提高,但晶粒尺寸变大。

3.在相同温度下,YVO 4:Dy 3+荧光粉的晶化程度和发光强度高于YPO 4:Dy 3荧光粉YVO4:Dy3+中Dy3+ 对激发波长影响一激发光谱下图为573nm监控下测得的Y1-xVO4:xDy3+(x=0.003,0.005,0.007,0.01,0.03,0.05)荧光粉的激发光谱。

由图可知,尽管Dy3+掺杂浓度不同,但在220~450nm 范围内均存在一个较弱的220~260nm范围的宽带吸收,它归属为基质吸收带(HAB),以及260~345nm范围的一个强吸收带,将其看作是Dy3+-O2- 和V5+-O2-之间的电荷迁移带(CTB)。

345~450nm紫外光波段为Dy3+的f-f跃迁,但强度非常弱,我们基本观察不到,这是由于Dy3+的吸收光谱源自内层的4f-4f 跃迁,根据光谱选律,△l=0的电偶极跃迁原本属于禁阻的,但实际上在某些基质中又能观察到这种跃迁,如在350nm、365nm和380nm附近分别存在Dy3+的6H15/2—6P7/2、6H15/2—6P5/2和6H15/2—4M21/2跃迁,这是因为4f组态与宇称相反的组态发生混合,或对称性偏离反演中心,使禁阻的f-f跃迁变为允许,但谱线强度较低,且在激发光谱中这种特点不利于吸收激发能量,YVO4基质中的Dy3+就属于这种情况。

随Dy3+浓度的逐渐增加,基质吸收带(HAB)及Dy3+的f-f跃迁未发生明显变化,而在Dy3+-O2-和V5+-O2-之间的电荷迁移带(CTB)处,激发谱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当x=0.01时,激发强度达到最大,但随Dy3+浓度的继续增加,强度逐渐降低,这是由于当Dy3+与Dy3+之间距离达到一定程度时,颗粒中相邻的Dy3+增多,同一颗粒内激发态和非激发态的Dy3+之间交叉弛豫几率增大,能量只能以非辐射形式在离子间传递,造成激发态发光离子能量非辐射损失增大,形成浓度猝灭[45],导致荧光粉激发强度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