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分析性研究
第十一章 分析性研究
表7-6 甲乙两药治疗某病的效果比较
────────────────
(%)
有 效 无效 合计 有效率
───────────────────
甲
3(6.5) 31(27.5) 34 8.8
乙
7(3.5) 11(14.5) 18 38.9
───────────────────
合计 10
42
52 19.2
───────────────────
=675.467
∑ Sd =
(d − d)2 =
4598764.053 = 391.525
n(n −1)
6×5
于是,
t = d = 675.467 = 1.725 S 391.525
d
3、统计推断
查 附 表 3,当 df = 6 −1 = 5 时 , t0.05(5) =2.571,计算所得的 t = 1.725 <
病例-对照研究
OR(暴露比)=(a/c)/(b/d)=ad/bc
分组 有暴露 无暴露
合计
现况研究的资料整理表
患病 a(34) c(7) a+c(41)
非患病 b(757) d(2472) b+d(3184)
合计 a+b(791) c+d(2434) a+b+c+d
(3)归因危险性( attributable risk, AR):完全由某因素 所致的净危险性,又称为绝对危险性、净增危险性或特异危险 性。用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减去非暴露组的发病率 (或死 亡率)相差的绝对值。AR反映了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χ检 2
校正 ( correction for continuity)公式:
警察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指组织中人的行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他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警察组织行为学是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知识和原理,从个体、群体、组织系统的角度来研究警察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组织是指许多功能相关的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特定的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理解组织的定义注意三点:1典型的组织是由不同群体组成的,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2组织是由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整体3组织具有共同的目标警察组织的特殊性:1公安机关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2公安机关是行政执法机关3公安机关具有服务性4公安机关具有高度的组织性行为是指受心理支配的、具有内在动机的、有意义的行动,是人们表现欲望、情感、思想和意志的活动行为的特性:1目的性指人都行为是朝向某个目标的,个体的某种活动总是为了达到自己预期的一个结果2习得性是指人的行为除了受到遗传因素影响外,大多是学习的结果,是通过强化、模仿等方式获得的3社会性是指人的行为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通过社会化的过程,人由一个自然状态的人成长为一个受社会规范约束、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1宏观社会环境2微观社会环境3宏观自然环境4微观自然环境警察职业行为的特殊性:1执法性2协作性3服从性4服务性5危险性6动态性警察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1对警察个体行为的研究2对警察群体行为的研究3对领导行为的研究4对组织系统与行为的研究警察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意义:1研究警察组织行为学有助于提高公安管理水平2有助于警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3有助于警察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行为的规范化组织行为学的产生过程:一萌芽阶段:1.1828工业革命后期的管理2.19-20世纪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1912工业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的兴起二创立阶段:1.1924-1932人际关系理论—组织行为学的先驱2.1933群体动力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的出现3.1949组织行为学的正式诞生我国对组织行为学的引进和研究:改革开放后开始引进,1985年中国行为科学学会正式宣告成立组织行为学研究和发展新趋势1组织行为学关于对组织系统的研究在不断扩大2对组织行为学中有关概念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细化3组织行为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将进一步加强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1跨学科性2理论性3应用性4层次性(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从整个组织系统来研究成员的行为)5权变性组织行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组织行为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2管理学是组织行为学理论来源的重要基础之一3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对组织行为学研究有借鉴意义4文化人类学的知识对于组织行为学的比较价值观研究、比较态度研究、跨文化分析、组织文化、组织环境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5政治学的研究对组织行为学有直接借鉴意义科学研究的一般特征:1公开性2定义准确3数据的客观性4可重复性5研究的系统性和积累性6研究的目的是揭示、理解和预测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实用性原则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分类:根据研究的深度分1描述性研究说明客观事物的状况、特点和出现的次数、频率等2预测性研究指根据过去和现在的表现中所反映出来的客观规律对今后可能发生的现象进行预测3因果性研究指分析各个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的性质分1理论性研究指为了发展和完善学科的知识体系而进行的研究2应用研究指为了解决组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3行动研究指针对某种特定的情况而进行的调查性研究,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流行病学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1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索疾病病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定义包含的四个基本点:①研究的对象是人群;②不仅研究疾病,也研究健康相关问题;③着重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④研究目的是为控制、消灭疾病和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流行病学按研究设计类型分类,可分为:1)描述性研究;2)分析性研究;前两个为观察性研究3)试验性研究;4)理论性研究。
4.DME:临床科研的设计、衡量、评价称为临床流行病学的核心内容。
5.流行病学用途:①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②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③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④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⑤研究疾病的自然史;⑥疾病预防及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1疾病的分布:三间分布2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 /同期暴露人口× K3患病率=某观察期一定人群中出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 K4发病率、患病率、病程的关系: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程两个主要因素。
如果在相当长时期内发病率、病程和患病率都相当稳定时,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①患病率的分子是新旧病例数,发病率的分子是新发病例数;②患病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发病率是衡量疾病的出现情况;③患病率用于现况调查,发病率用于分析性研究。
5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续发率=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K5在某病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出现的病例称续发病例,或二代病例。
6表示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有散发、流行和大流行。
7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横断面分析,出生队列分析。
8疾病的时间分布: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
流行病学知识点整理
流行病学一.三大研究的特点(一)描述性研究1.以观察为主要手段,不对研究对象采取任何的干预措施,仅通过观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分析和总结研究对象的特点。
2.描述性研究中,开始时不设立对照组,暴露与结局的时序关系难以确定等原因,因果推断有局限性,但可作一些初步的比较性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线索。
(二)分析性研究1队列研究:(1)属于观察法:暴露不是人为给予的,不是随机分配的,而是研究之前客观存在的。
(2)设立了对照组(3)由因及果:一开始就确定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在纵向前瞻观察其果。
(4)能确证暴露于结局的因果关系:先因后果且能计算结局的发生率,估计暴露人群发生某结局的危险程度,因而能判定因果关系。
2.病例对照研究:①属于观察法;②设立对照组;③观察方向由果及因;④不能确实证明暴露和疾病的因果关系。
(三)实验性研究(前瞻、干预、随机、)1.属于前瞻性研究,干预在前,效应在后。
2.随机分组,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以控制研究中的混杂和偏倚。
3.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均来自同一样本人群,其基本特征,自然暴露因素和预后因素应相似,这点与观察性研究不同。
类实验(quasi-experiment)在一些研究中,因为受实际条件限制不能随机分组或不能设立平行的对照组,这种研究称为类实验。
4.有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这是与观察性研究的根本不同点。
二.优点与局限性(一)病例对照研究优点1.特别适合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往往是唯一选择,因为病例对照研究不需要太多的研究对象。
2.省钱,省力,省时间,易于组织实施。
3.广泛探索病因的同时,还可应用与其他方面如疫苗免疫学效果的考核。
4.同时研究多种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广泛探索病因。
5.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局限性1.不适合于人群中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
3.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临床医学科研设计方法评价
大约20%--30%为10例以下的病例报告,如BMJ的“Lesson of the Week”
病例报告实例
1980-1981年6个月的时间内,洛杉矶三家医院先后 发现5例以前健康的男性同性恋青年患卡氏肺囊虫 肺炎,这种情况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为这种类 型的肺炎以前几乎毫无例外地发生于老年男性或 女性,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受到了抑制。这种不 常见的情况提示医生他们可能患了一种以前不知 道的疾病,后来证实他们患的是获得性免疫缺陷 综合征,即艾滋病
例资料不全 对病例有一定的选择性,容易导致偏倚 缺少对照,难以比较效果 评价:(1)样本量;(2)前瞻性还是回顾
性;(3)连续样本、抽样样本、选择样本; (4)诊断标准
系列病例分析实例
199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24例既往健康且 相对年轻的妇女患有瓣膜性心脏病。通过分析发 现, 这些妇女在患病前的1年时间里均服用了一种 通过抑制食欲而达到减肥目的的减肥药 (fenfluramine-phentermine)。作者推论这种减肥 药可能导致严重的瓣膜性心脏病。后经病例-对照 研究证实。
临床医学科研设计方 法及论文的严格评价
中华医学会
一、临床医学科研设计方法的分类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
病例报告(Case Report) 系列病例分析(Case Series Analysis) 横断面调查(Cross-sectional Survey)
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用于分析暴露和疾病(或临 床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分析性研究设计方案。 选择具有所研究疾病(或临床事件)的一组病人 组成病例组,无此病(或临床事件)的一组为对 照组,比较两组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的差异,以 研究该疾病(或临床事件)与暴露的关系。如果 病例组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高于对照组,则认为 该暴露因素与疾病或事件有联系。这里“暴露” 指暴露于某些危险因素、具有某种预后因素或接 受某种诊疗措施等
分析性研究-陈莹-讲义版
13
病例对照资料分析
请计算OR值,并分析结果,已知 OR(3.79,19.93)
OR=ad/bc =(59x33)/(8x28)=8.69 因为OR=8.69且OR95%可信区间为(3.79,19.93)不 包括1。 结果表明,人工喂养发生婴儿腹泻的危险性是母 乳喂养的8.69倍。此危险的95%可信区间为 (3.79,19.93)
24
资料整理与结果分析
资料的分析:
统计推断
整理四格表 进行χ2检验,计算P值 关联强度的计算(OR值)
7
资料整理与结果分析
资料的分析:统计推断-整理四格表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暴露史比较
病例组
暴 露 a c a+c
对照组
b d b+d
合计
a+b c+d a+b+c+d
8
非暴露 合计
统计学检验 (statistical test)
9
关联强度指标
(strength of association)
计算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OR(Odds Ratio)
公式: OR=ad/bc
(1)OR>1 暴露与疾病间为正关联,暴露因素增加了 研究疾病发病的危险性(危险因素). (2)OR =1 暴露与疾病间为无关联.
(3)OR<1 暴露与疾病间为负关联,暴露因素降低了
x2检验:检验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有统计学联系 X2>3.84, P < 0.05 可以认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率存在差异, 也就可以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
X2<3.84, P > 0.05 不可以认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率存在差异, 也就不可以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
(完整版)流行病学习题集分章节版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点不是流行病学定义中的内涵 CA 研究对象是人群B 不仅研究疾病,而且研究健康状态C 重点研究疾病的症状及体征D重点研究疾病及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控制消灭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及措施2.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部分( D )A.对传染病及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B.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C.对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D.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3.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C )A.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B.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C.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D.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4.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 B )A.传染病B.疾病和健康状况C.传染病和地方病D.传染病和非传染病5.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D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措施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6.流行病学工作的三个阶段是( B)A 描述分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B 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C 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D 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7.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 B )A.它是医学的基础学科B.以个体为研究对象C.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D.它可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DCBD 6.B 7.B第二章病因推断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哪种因果联接方式,在探讨病因时,能够全面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A 单因单果B 单因多果C 多因单果D 多因多果2.判断因果关系的标准中()是必须的A 联系的合理性B 联系的时间顺序C 联系的恒定性D 联系的可逆转性3.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肺癌的发生危险(RR)也增加,由此支持吸烟导致肺癌的因果联系,这一推理运用的是()A.求同法B.差异法C.共变法D.同异并用法4.如发现非乙肝病毒感染者不发生肝癌,则支持乙肝病毒是发生肝癌的影响因素,这一推理运用的是()A.求同法B.差异法C.共变法D.同异并用法5.当怀疑的病因(暴露)减少或去除,引起疾病发生率下降,可进一步支持因果关联,这一种判断运用的标准是()A 关联的合理性B 关联的恒定性C 关联的合理性D 关联的强度6.流行病学病因研究中以下哪一条不为必须达到的()A 关联的强度B 关联的时间顺序C 终止效应D 关联的剂量—反应关系7.发达国家人均脂肪摄入量与大肠癌发生率,均高于发展中国家,由此支持脂肪摄入量与大肠癌之间的因果关联, 这一推理运用了因果判定标准中的( )A.关联的时间顺序B.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C.关联的可重复性D.终止效应8.幽门螺杆菌结合部位在胃窦细胞,它可随胃窦细胞进入十二脂肠引起炎症、削弱粘膜,使其易于遭受酸的损伤,由此支持幽门螺杆菌是十二批肠溃疡的发病原因,这一推理运用了因果判断标准中的()A 关联的时间顺序B 关联的强度C 关联的可重复性D 关联的合理性9.不同国家的学者在不同时间对本国人群作研究,均得出高盐饮食引起高血压,由此支持高盐饮食是影响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这一推理运用了判定标准中的()A 关联的特异性B 关联的时间顺序C 关联的可重复性D 关联的合理性10.在病因研究的轮状模型中,强调宿主与下列( )因素的关系A.生物因素B.环境因素C.化学因素D.物理因素11.下列哪项不是因果关联的判定标准()A 样本大小B 时间顺序C 联系的合理性D 剂量反应关系12.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下列哪一种组合()A 患者、家庭、社会B 病因、宿主、环境C 传染病、传播途径、易感者D 理化、生物、社会因素13.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为A 存在时必定引起疾病的因素B 对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C 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D 疾病发生机制中的生物因素14.因果关联是指()A 暴露—疾病有较强的统计学关联B 暴露—疾病分类资料存在相关C 暴露—疾病排除偏倚后的关联D 暴露—疾病有时间先后的无偏关联15.生态学病同模型中所指的因素为(? )A.动同、宿主、环境B.心理、生理、环境C.生物、环境、卫生保健D.生物、生理、社会16.疾病因素模型将因素分为如下两个层次()A 生物学因素和非生物学因素B 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C 可预防因素和不可预防因素D 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17.病因网络模型的主要优点是A 涉及的病因链较多且相互交错B 涉及的因素清晰具体且系统性强C 没有确定必要病因的困难D 没有确定充分病因的困难18.以下关于充分病因的正确真实的陈述是( )A 单个的充分病因不存在,而多个病因可以组合成充分病因B 外围的远因不是充分的,但很接近疾病结局的病因是充分的C 寻找充分病因有利于彻底预防或根除疾病D 充分病因正是概率因果观要抛弃的观念19.以下关于必要病因的哪一项是正确的?()A 所谓的必要病因一定同相应疾病的分类依据有关B 传染病有必要病因(病原体),而非传染病没有必要病因C 如果要预防疾病,一定需要去除必要病因D 吸烟是肺癌的必要病因20.静脉注射吸毒是艾滋病毒感染的A 直接病因B 间接病因C 充分病因D 必要病因21.病因研究的主要推理方法包括A 提出和验证假设的方法B 假设演绎法和Mill准则C 科学实验四法D 猜测和求证方法22.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成立,则()A 假设可能成立B 假设必定成立C 假设尚不能成立D 假设本身难以推论23.有对照(比较)组的研究,其共同的逻辑学基础是()A.求同法B.差异法C.同异并用法D.共变法24.暴露与疾病由于有共同的原因而产生的关联是A 偶然关联B 继发关联C 间接因果关联D 直接因果关联25.病因判定标准中哪些是必需的()A.前因后果和终止效应B.前因后果和关联的合理性C.广义关联强度和关联的可重复性、关联的合理性D 广义关联强度和前因后果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DBCBC 6-10:DBDCB 11-15ABCDA16-20:DBDAB 21-25:BACBD第三章疾病的分布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暴露来精确测量发病机率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A 发病率B 罹患率C 感染率D 发病密度2.测量人群中某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时,所用指标为()A 发病率B 罹患率C 感染率D 续发率3.小范围、短时间内相同病例数的突然增多现象,可能是()A 散发B 爆发C 流行D 大流行4.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时,称()A 散发B 爆发C 流行D 大流行5.下列影响疾病的人群分布特征的因素中哪一项与疾病之间的关联相对来说最强A.年龄B.性别C.职业D.民族或种族6.某地为了解人群高血压发病情况拟进行一次普查,说明调查结果可统计()A 发病率B 罹患率C 患病率D 累积发病率7.某地连续三年统计肝癌死亡率进行比较,以判断发病趋势下列哪一种计算较合理()A各年粗死亡率比较B各年年龄标化死亡率比较C各年性别标化死亡率比较D各年病死率比较8.某地痢疾发病近年来持续在较高水平,这种表现为()A 统计地方性B自然地方性C 自然疫源性D非地方性表现9.拟了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情况,应选用以下那一个测量指标()A 发病率B 罹患率C 患病率D 期间患病率10.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A 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B 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C 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D 诊断标准的变化11.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12.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A 罹患率B 发病专率C 发病率D 时点患病率13.疾病分布是指A 民族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B 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C 城乡分布、年龄分布、民族分布D 民族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14.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A 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B 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C 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D 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15.发病率指标来自()A 对住院病人的调查B 对门诊病人的调查C 对社区人群的调查D 对所有病人的调查16.患病率指标来自A 现况调查资料B 门诊病例资料C 住院病例资料D 专科医院病例资料17.对暴发性肝炎评价临床抢救效果时最恰当的指标应是()A死亡率B发病率C患病率D病死率18.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哪些指标最合适A 死亡率B发病率C患病率D病死率19.1994年平山县发现喘憋性肺炎的流行,暴露总人口数为83271人,经调查诊断发病例数共1478例,试问在资料分析时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B罹患率C感染率D期间患病率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BCBCA 6-10:CBAAB11-15CCBDC 16-19:ADBB第四章描述性研究一、单项选择题:1.欲调查某地HbsAg携带情况,可采用:()A 前瞻性调查B 抽样调查C 爆发调查D 回顾性调查2.下列哪种情况适用于抽样调查?()A 为发现某病全部病例并提供治疗B 为早期发现癌症患者以降低其死亡率C 欲知道某地一定时间内某病的患病情况D 要了解各种疾病的常年发病情况3.某乡5000户约2万人,欲抽其1/5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1户开始后,每隔5户抽取1户,抽到的户其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为:()A 分层抽样B 系统抽样C 整群抽样D 简单抽样4.在抽样调查中,下列哪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最大?()A 单纯随机抽样B 系统抽样C 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5.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使用较多的一类方法是()A 观察法B 临床试验法C 病例询问法D 干预试验法6.现患研究主要分析指标是()A 患病率B 发病率C 死亡率D 二代发病率7.关于暴露时间的推算,下列哪项是不恰当的()A 同源爆发暴露时间的推算,可从流行曲线的高峰处向前推一个常见潜伏期。
分析性研究
吸烟量(支/日) 病例 对照
0
2
27
1~
33
55
5~
250
293
15~
364
274
(Doll & Hill, 1956)
OR 1.00 8.10 11.52 17.93
(三)配对设计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数据整理
配对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暴露不分级) 资料整理表
病例
对照
有暴露史 无暴露史
缺点是:易产生偏倚,结论科学论证度差。
队列研究
一、概述 二、前瞻性队列研究 三、回顾性(历史性)队列研究 四、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一、概述
(一)基本原理
是将研究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或暴露 程度)所研究的可疑因素分组(暴露组和 非暴露组),追踪观察他们将来发生某种 或某些结局(发病或死亡)的情况并进行 比较,从而推断暴露与患病是否存在联系 (因果联系) 的一种研究方法。
例如: “吸烟可能引起肺癌”是一个概念 性假设,而“每天吸烟20支以上长达20年的男 子患肺癌的危险性显著大于不吸烟的同龄男子” 就是一个可形成具体研究问题并可加以检验的 假设。
第一节 病例对照研究
一、概述 二、研究方法设计 三、数据整理与分析 四、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一、概述
[病例对照研究基本原理]
3.对照的选择原则
对照组应尽可能代表所有非病例的情况,要有 严格的排除诊断标准,并保证与病例组间的齐同性 (可比性)——从病例所来自的人群中选择,并且 与病例在某些特征(如性别、年龄等)上相同。
如果病例来自人群,则选择同一人群非病例的 随机样本作为对照。
如果病例来自医院,则可选择医院所在地的正 常人作为对照,更多的是选择同期同院的其它病例 作为对照(要尽可能选择多种其它疾病的病人,排
三线表使用中常见的2种错误
[ 1 ] 赵端程. 三线表及其规范 [J ] . 中山大学学报丛论 ,1997 (增刊 2) :8 11
[ 2 ] 夏庆民. 医学期刊三线表的使用及其再认识 [J ] . 医学情 报工作 ,2001 ,22 (4) :57 59
[ 3 ] 刘少华 ,谢桂英. 科技期刊表格的规范化. 广州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03 ,2 (1) :96 100
表 3 表 1 的修正形式之二
凹槽深度/μm
0. 5 1. 0 1. 5 2. 0 2. 5 3. 0
曝光时间
显影时间
min
97
17
99
18
101
20
103
23
106
25
111
28
2 不善于添加辅助线
一般来说 ,三线表中有 3 条线 ;但依据所要表达的 内容 ,三线表允许添加辅助的横线 ,而不能添加斜线或 竖线 (有些三线表中的竖线是起双栏表或三栏表的分 栏作用) 。不管添加几条横线 (辅助线) ,这时的表仍称 为三线表 “, 三线表”是相对于传统的卡线表而言的 。 只有通过适当添加辅助横线 ,才能使三线表达到几乎 所有卡线表所能表达的内容 ,从而显示出三线表简单 明了 、容易排版的优点 。有些作者和编辑认为三线表
样本没有代表性和缺少对照组是医学科研设计中 最常见的错误[3] 。临床科研因受人力 、物力等条件的
只能有 3 条线 ,不善于添加辅助线 ,故而造成三线表不 能确切表达其意 。举例见表 4 。
表 4 三线表错例之二 原表题 异丙醇浓度对坛紫菜叶状体细胞存活数的影响
(活细胞数 10 ×10 视野 ,平均值 ±标准偏差) / 个
期刊中三线表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没有弄清项目
分析性研究--一、病例对照研究(5)
分析性研究--一、病例对照研究(5)计算结果说明高血压与心肌梗死有中等程度的联系(OR=1.71)。
高血压患者患心肌梗死的危险度较非高血压者约高出70%。
OR的可信限不包括1,说明OR值有显著性。
(3)人群归因危险度:在一定条件下,从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可以算出人群归因危险度,详见“队列研究”。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偏倚偏倚问题将在第七章详细讨论。
三种主要偏倚,即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淆偏倚,在病例对照研究都可能发生。
特别是选择偏倚,在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更易发生。
又因作为一种回顾性调查,特别易受回忆偏倚(信息偏倚的一种)的影响,因为暴露史主要须依靠被调者的回忆,但一些复杂烦锁的问题(如膳食史)很难正确回忆;一些被认为可能与患病有关的暴露史,病例易高估,对照易低估。
如果调查员知道谁是病例谁是对照以及病因假设,则易于在调查时态度不同、重点不同,产生诱导作用,从而造成偏倚,称为调查员偏倚。
这些都是在设计、执行和分析时应加预防和处理的。
实例2:女青年阴道腺癌(vaginal adenocarcinoma)和母亲妊娠期服用已烯雌酚关系的研究。
美国波士顿妇产科医生AL Herbst注意到1966~1969年期间在该市Vincent纪念医院诊断了7例15~22岁的女青年患阴道腺癌。
这本是一种罕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癌症,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
现在这种明显的时间和地区的聚集性以及大为提早的发病年龄,引起了Herbst医生探究其病因的兴趣。
初步调查结果发现这7例均无使用阴道局部刺激物的历史,除1例于发病后结婚外均否认有性交史。
为详细了解这些病例从胚胎期至发病前的情况以及她们的母亲在妊娠期的情况,从而寻找病因线索,Herbst决定作一次病例对照研究。
另外,同时期在另一所医院也诊断了一例20岁的阴道腺癌病人。
这样,共有8个病例。
每例匹配4个对照。
从病例出生的医院保存的出生记录中选择与病例在同等级病房中前后不超过5天出生的女婴作为对照候选人,优先选择与病例出生时间最近者为对照。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认知和认知心理学?认知:认知是对知识的获得和应用的过程,也可以叫做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广义:一切对认知或认识过程的研究,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狭义:指信息加工观点为特征的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
2、认知心理学产生的内外原因是什么?内部原因:行为主义的失败。
认知心理学重视心理学研究中的综合的观点,强调各种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认知心理学在具体问题的研究方面,在扩大心理学研究方法方面都有所贡献。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有贡献。
外部原因:(1)“三论”的影响(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2)计算机科学的影响(3)社会的需要,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需要(4)社会的实践教育和对智力的开发需要3、认知心理学有什么影响?(一)认知心理学否定了行为主义,重新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二)认知心理学将心理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为研究心理活动的内部机制或内部心理机制确立了一个新的具体研究方向,这个新的研究方向迅速渗透到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中,是心理学研究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包含如下:(1)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扩大(2)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3)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4)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研究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化模拟等方法。
以反应时和作业成绩为指标的实验特别受重视,利用被试的出声思考也得到了发展。
(1)减法反应时实验减数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处理(加工)阶段,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
(2)相加因素法实验(3)“开窗”实验(4)出声思考(5)计算机模拟第二章知觉1、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觉的基本看法是什么?第一:知觉是寻求对信息的最佳解释过程。
第二:知觉过程具有积极主动性和选择性。
预防医学第四讲(分析性研究)资料
不匹配不分层资料(成组资料)的分析
(1)资料按每个因素分别整理成下面四格表形式
(2)资料分析
成组资料分析
例:吸烟与肺癌的关系: Doll和Hill1950年做了一个吸烟与肺癌 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他们在几所医院 中选了709个肺癌病人,又在这些医院 中选了709个患与肺癌无关的其他疾病 病人。调查病例与对照过去的吸烟史。
(三)危险因素:指能使疾病发病概率增加的 因素。
(四)保护因素:指能使疾病发病概率增加的 因素。
(五)队列研究
选定暴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 追踪其各自的某种疾病结局,比较两者疾 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发病 或死亡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 察研究方法。
二、基本原理
暴露组 随访 随访
(1)频数匹配:先选定一组病例人群,在选择对 照人群组时,使所要求匹配的因素所占比例与病 例人群保持一致。
(2)个体匹配:这是一种以病例或对照的个体为 单位进行匹配的方法,即一个病例配以一个对照 叫配对,一个病例配以两个以上对照叫配比。
六、资料的整理分析
(一).资料的整理 1、原始资料的重新核查 2、资料的或编码、输入计算机
出生队列(birth cohort):特定时期内出生的一组 人群。
固定队列和动态队列
固定队列 Fixed Cohort(同时进入、无失访和进入)
出现结局
未出现结局
研究开始
研究结束
动态队列 Dynamic Cohort(随时进入或退出)
出现结局 失访
研究开始
研究结束
(二)暴露:指接触过某种因素或具备某种特 征。
人时的计算
精确法 近似法 寿命表法
1.以个体为单位计算暴露人年(精确法)
16第二十章队列研究
(四)确定样本大小
1· 队列研究样本量的决定因素
(1)非暴露组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p0)
(2)所研究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RR) (3)统计学显著性检验水平(a) (4)效力或把握度 (power)为1一β
3· 通过查表估计样本大小 当已知 p0、RR、β 和α 四个基本参数时, 可以采用查表或计算机程序获得。 在队列研究中失访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因 此估计样本量时要考虑到失访率,防止在研究 的最后阶段因数量不足而影响结果的分析,通 常按计算出的样本量再加10%作为实际样本量。
Cohort一词即“队列”,是指在相同时期 内出生或生活经历相同的一批人,也可泛指共 同暴露于 (或未暴露于)某一因素 、某一环境, 或者具有 (或不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一组人群。
暴露 (exposure)是流行病学常用术语,泛 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物质,具有某特征或行为, 或处于某种状态,这些因素、特征或状态即为 暴露因素。 暴露因素可以是机体的特征,也可是体外 的;可是先天的、人体固有的,也可是后天获 得的;暴露因素对人体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 是有益的。简而言之研究者所关心的任何因素 都可以叫暴露因素,暴露因素也叫研究变量 。
2.历史性队列研究 (historical cohort study) 研究是现在开始的,起点是过去某个时间,研究对 象的确定与分组是根据人群过去的暴露情况而定, 研究的结局在研究开始时已经发生,研究暴露到结 局的方向是由因到果的过程,而研究工作的性质是 回顾性的。这种设计又称非即时性或非同时性队列 研究 、回顾性队列研究 。 历史性队列研究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出结 果快,因而适宜于长诱导期和长潜伏期的疾病,且 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详细记录或有确凿证据可查的, 如原子弹爆炸与白血病之间的关系研究即可用此方 法。该法也经常用于职业危害的研究。但是历史性 队列研究常常缺乏混杂因素的资料,以至影响可比 性。
詹思延流行病学简答1
流行病学复习宝典简答流行病学工作范畴1、病因学研究与评价;2、诊断试验研究与评价;3、临床疗效研究与评价;4、疾病预后研究与评价;5、临床决策分析;6、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学研究与评价。
散发: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
爆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流行(epidemic) 指一个地区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偏倚: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样本人群所测得的某变量系统地偏离了目标人群中该变量的真实值,使得研究结果或推论的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出现偏差,这是由系统误差造成的。
选择偏倚:研究人群在一些重要因素方面与一般人群或待研究的总体人群存在差异,而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倚。
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 在获取暴露、结局或其他信息时所出现的系统误差或偏差。
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 与所研究因素和结果均有联系的第三因素在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分布不均衡,混淆了研究因素和结果间的真实联系。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1描述性研究:生态学研究、病案报告、横断面调查;2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3试验性研究:现场试验、临床试验、社区试验;4理论性研究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1前瞻性研究2有干预措施:实验法而非观察法3设立对照组4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流行病学实验选择研究对象的原则1、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2、选择预期发病率较高的人群3、选择干预对其无害的人群4、选择能将试验坚持到底的人群5、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流行病学实验确定实验现场的原则1、人口相对稳定,且有足够的数量2、所研究疾病在该地区发病率较高且稳定3、该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4、该地区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配合的条件5、评价疫苗的免疫学效果时,应选择近期内未发生该疾病流行的地区流行病学实验影响样本含量的因素1、干预实施前后人群中研究事件的发生率2、Ⅰ类错误出现的概率3、Ⅱ类错误出现的概率4、单侧或双侧检验5、研究对象分组数量流行病学实验随机分组的原则和方法原则:每个实验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任意一组中。
3-1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一、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分析⏹分析:⏹⏹⏹2分析方法的特点⏹、分析方法的特点286-287年,第⏹分析的两种基本类型⏹3、分析的两种基本类型⏹⏹分析的两种基本类型⏹3、分析的两种基本类型⏹⏹⏹4、分析方法的局限分析局限⏹⏹4、分析方法的局限分析局限⏹⏹4、分析方法的局限⏹⏹综合⏹综合:⏹⏹用综合方法研究事物会获得新知识⏹用综合方法研究事物,会获得新知识⏹例地质学史上的“水火之争”例:地质学史上的“水火之争”形成的岩形成的“岩石形成的岩石形成的““水成学说水成学说””维尔纳 岩石形成的岩石形成的““火PK可以追索出原来的火山⏹⏹⏹⏹科学史上,一些看起来对立的理科学史看起来对的理论,也是可以综合在一起的⏹分析与综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分析与综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一)分析和综合⏹分析与综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分析是研究,综合是创造。
什么是归纳推理?例:归纳推理个别性例证般性原理归纳推理:个别性例证——一般性原理或个别性论断——另外的个别性论断⏹归纳⏹⏹⏹所以,所有天鹅都是白的。
⏹形式逻辑根据主词的量把判断分为单称判断、特称判断、全称判断称判断。
⏹从单称判断推导出特称判断或全称判断,从特称判断推导出全称判断都是归纳的过程。
全称判断,都是归纳的过程。
19⏹培根说:“寻求和发现真理的道路只有两⏹培根说:寻求和发现真理的道路只有两条:也只能有两条。
一条是从感觉和特殊事物飞跃到最普遍的公理,把这些原理看到普,看成固定和不变的真理,然后再从这些原理出发,来进行判断和发现中间的公理。
这条道路是现在流行的另条道路是从感条道路是现在流行的。
另一条道路是从感觉与特殊事物把公理引申出来,然后不断地逐渐上升最后才达到最普遍的公理地逐渐上升,最后才达到最普遍的公理。
这是真正的道路,但是还没有试过。
”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完全归纳法是归纳了某类事物的所有对象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PPT课件
• 筛检试验必须安全可靠,有较高真实性和可靠性 • 筛检试验可行,效益显著 • 筛检试验应快速、简单、方便、价廉、易被接受 • 针对的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 有确诊和治疗方法 • 疾病有较长潜伏期或可识别的临床前期症状、体征
第40页/共128页
选择筛检判断标准的原则
• 对严重、早期治疗效果好、漏掉一个则后果严重的疾病,可选择灵敏度高的标准 • 对治疗效果不理想,确诊复杂,治疗费用高,误诊一个病人会造成严重后果的疾病,可选择特异度高的标
第10页/共128页
普查
• 局限性 • 量大,不易细致 • 费用大 • 易漏检而出现偏倚
第11页/共128页
抽样调查
• 以随机样本信息推断总体情况 • 基本原则
• 随机抽样 • 样本量适宜
第12页/共128页
抽样调查的一般步骤
• 界定总体 • 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 • 确定抽样单位 • 确定样本大小 • 进行抽样调查 • 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准 • 对于误诊和漏诊均重要的疾病,可选择灵敏度和特异度相等,或使正确指数最大的界限值为标准
第41页/共128页
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
•黄金标准
• 病理学标准(组织活检和尸体解剖) • 外科手术发现或特殊的影像诊断 • 长期临床随访结果 • 公认的综合临床诊断标准 • 金标准是相对的,选择应结合临床具体情况
第15页/共128页
单纯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 从总体N个对象中,利用抽签或其他随机方法抽取 n个 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分析性研究
(7)调查员、质控员、病历摘录员、编码员的工作 手册已编好否?须专门培训否?
(8)组织机构、人员、设备、经费落实否? (9)协作单位有书面协议否?有关领导机关已批准 否?将诊断根据(切片、标本、影像图片等)送到 主持单位复核安排妥当否?
(10)实验室检验项目或用仪器检测的项目所用仪器、 方法、试剂是否符合标准?结果的真实度与可靠度 经过考核否?
2.随访及结局资料的收集
目的: 1.确定研究对象的结局──发病或死亡; 2.观察研究对象暴露情况变化及混杂因素。
方法: ①直接法:定期体检、通讯访问、面访等; ②间接法:查阅医院病历、死亡登记、疾病
报告卡、保险档案等。
失访的常见原因及其控制
失访即因各种原因导致不知研究对象之结局。如 果两组的失访率不同,则很可能导致失访偏倚。一般 失访率以不超过10%为宜。
吸烟量与肺癌的关系
吸烟量(支/日) 病例 对照
0
2
27
1~
33
55
5~
250
293
15~
364
274
(Doll & Hill, 1956)
OR 1.00 8.10 11.52 17.93
(三)配对设计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数据整理
配对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暴露不分级) 资料整理表
病例
对照
有暴露史 无暴露史
匹配方法:成组匹配或个体匹配;
匹配比例:1:1(配对)或1:M(配比)。
匹配的好处:
1.提高研究效率 (减少了样本量); 2.控制混淆因素的作用 (结论更可靠) 。
匹配的缺陷:
1.增加了寻找对照的难度; 2.有些病例可能会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对照 而被剔除,从而影响了样本代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
79
73% 0.94 0.79-1.1
队列研究特点
优点: 1、由于研究对象的暴露资料是在结局发生之前收集的,并
且都是由研究者亲自干差得到的,所以资料可靠,一般 不存在回忆偏倚 2、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发病或死亡率,可 以充分而直接地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 3、由于病因发生在前,疾病发生在后,一般可证实病因关 系 缺点:不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
发病
29 26 23 18 16 21 18 2 19 13 27 43 25 4
吃某种食物的人数
未发病
计
17
46
17
43
14
37
10
28
7
23
16
37
9
27
2
4
12
31
11
24
13
40
11
54
22
47
2
6
罹患率
63% 60% 62% 64% 70% 57% 67% 50% 61% 54% 67% 80% 53% 67%
(二者任选其一)
病例对照研究的步骤(四) 获取病例和对照的暴露因素信息
需获得的信息 暴露情况:是/否 暴露剂量:时间、次数、数量
获得信息的方法:面访、电话访谈、测 量、填写问卷、查阅记录等
病例对照研究的步骤(五) 资料整理和分析
➢ OR值的点值估计及其95%可信区间 (95%CI) ➢ 判断暴露与疾病的关系是否有统计学差异
流行病学从方法学角度分类
描述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前瞻性,回顾性)
实验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
引自曾光主编《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
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用于分析可以食 品或餐次与发病的关联性,长采用病 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什么情况下进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
1、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未得到食品卫生学 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支持的;
215
72%
101
136
74%
147
207
71%
107
155
69%
未吃某种食物的人数
RR 95%CI
发病 合计
AR
13
39
33% 2.3 1.5-3.7
26
53
49% 1.6 1.2-2.1
11
19
58% 1.5 0.84-2.6
64
98
65% 1.1 0.95-1.4
18
27
67% 1.1 0.8-1.4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的 检验假设与分析性研究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13步骤
开展现场调查准备工作 确认暴发的存在 核实诊断 建立病例定义 全面地搜索病例和收集记录信息 开展描述性流行病学 提出假设 评估和验证假设 如必要重新提出和验证假设 比较或印证实验室和/或卫生学调查研究的结果 实施控制和预防措施 开始或维持监测 交流调查发现
➢ 公式法,查表法,使用统计软件
2
n1 n2 u
2 pq u p1q1 p0q0 ( p1 p0 )2
➢ 每种方法都需要一些先决条件,如估计的 OR值,对照组的暴露比例p0,Ⅰ类错误的 概率(α),Ⅱ类错误的概率(β)
病例对照研究的所需参数
➢ 灵敏度(1-α) ➢ 把握度(1-β) ➢ 病例与对照两组的数量比例 ➢ 对照组的暴露率 ➢ OR值,或病例组的暴露率
2、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无法判断可疑餐次 和可疑食品的;
3、事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或可能有再次发 生风险的;
4、调查组认为有继续调查必要的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由果及因)
暴露
结局
是否暴露
病例组 对照组
研究时刻
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率,如果病例组暴露率和 对照组暴露率有差异,则认为暴露与发病有关
队列研究的特点(由因及果)
暴露
结局
暴露组 未暴露组
患病 未患病
比较暴露组和未暴露组的发病率,如果暴露组发病率 与未暴率组的发病率有差异,则认为暴露与发病有关
哪种食物的危险?
提供的食物谱
烤火腿 菠菜 马铃薯酱* 卷心菜色拉 果冻 卷 布朗面包 牛奶 咖啡 水 蛋糕 香草冰淇淋 巧克力冰淇淋* 水果
Epi info计算:95%CI: 1.9-8.0
单因素分析
实施病例对照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1、对主要假设的说明和研究目的是否清楚、简明而且 可以检验?
2、疾病与暴露变量的定义是否清楚明确? 3、疾病与对照的来源,病例的诊断方法,病例与对照
的诊断程序是否匹配及匹配变量是哪些? 4、抽样的技术方法与样本大小的估计是否明确?病例
病例对照的研究步骤(一) 提出假设
➢ 通过查阅文献、病例访谈以及描述流行病 学等工作的基础上,确定待检验的可疑危 险因素
➢ 例如:婚宴中有三餐,通过各餐次的罹患 率确认晚餐是可疑餐次,下一步假设:晚 餐中的某道菜品是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的研究步骤(二)
选择研究对象
病例的选择原则: ➢ 有代表性,能代表该病的病人全体
例:学校发生食物中毒,300名病例,可以随机选 择100名调查
➢ 选择特异性强的病例(确诊病例或可能病例) - 减少错误分类
➢ 对于持续时间较长的暴发,尽量选择新病例:回 忆清晰,信息准确
对照要来自病例所在的源人群, 同等暴露机会
➢ 学校共有1800名学生,1000人寄宿,主要在食堂 吃饭,800人走读,不在食堂吃饭
发病
17 20 23 28 30 25 28 44 27 33 19 3 20 42
未吃某种食物的人数
RR
未发病
计
罹患率
12
29
59%
1.1
12
32
62%
1.0
14
37
62%
1.0
19
47
60%
1.1
22
52
58%1.2ຫໍສະໝຸດ 133866%
0.8
20
48
58%
1.0
27
71
62%
0.8
17
44
61%
1.0
与对照是否匹配及匹配变量时哪些? 5、调查表是否完全?是否足够详尽?是否能够收集到
需要的数据?
实施病例对照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6、调查表是否经过试用?其真实性(效度)与可靠性 (信度)是否经过评估?
7、调查员、质控员、编码员等是否做了专门培训?是 否会产生偏倚?
8、资料数据的整理、统计处理方法及分析内容是否明 确?如何控制或调整混杂偏倚及其他偏倚?结论的真实 性如何?
晚餐
14
7
0 18 21 24 3 6 9 12 15 18 21 24 3 6 9
2012-3-4
2012-3-5
2012-3-6
单因素分析
队列研究的分析:先单因素分析,再多因 素分析
可疑 食物 鸡腿
汤 大排 青菜 卤蛋 白菜
吃某种食物的人数
发病 合计
AR
152
195
78%
139
180
77%
154
➢ 学生发生胃肠炎暴发,有100名病例,均为寄宿生 ➢ 走读生和住宿生用水一样
源人群:住宿生1000人
➢ 查找危险餐次和危险食品,因无各餐就餐人数, 故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对照应该从哪个人群中选 择对照? 推断:在食堂就餐导致暴发
调查方法
根据初步判断的结果,设计可疑餐次或可疑 食品的调查问卷(可参考附表3-4、3-5、 3-6)
(即OR值与1是否有统计学差异) 95%CI不包含1,有统计学意义,95%CI包
含1,无统计学意义 也可通过X2和p值判断,p<0.05,说明有
统计学意义
计算OR值的95%可信区间
例:学校腹泻暴发,喝生水与腹泻之间的关系
病例 对照
饮用
60
35
未饮用
20
45
➢ 点值估计:OR=ad/bc=3.9 ➢ 95%可信区间:
18
51
65%
0.8
16
35
54%
1.3
18
21
14%
5.7
7
27
74%
0.7
27
69
61%
1.1
当全人群数量大时,可从中随机抽取 一个样本作为队列
➢ 婚宴有400人聚餐,共160户,从参加者名单中随机 抽取65户(140人)调查。
➢ 140人中,85人患病,罹患率61%
病例数
35
28 晚餐
21
早餐
病例和对照的餐次情况:哪个餐次危险?
餐次
1/9早餐 1/9午餐 1/9晚餐 2/9早餐 2/9午餐 2/9晚餐
病例(100) 对照(100)
50% 85% 60% 35% 50% 60%
55% 40% 50% 45% 50% 55%
OR
0.81 8.5 1.5 0.66 1.0 1.2
病例对照研究的步骤(三) 样本含量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