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复习要点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土地的概念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具体包含下列几方面的含义:
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是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复合界面。
3)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如土地适宜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土地在其长期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各种要素以不同形式,从不同的侧面,按不同程度,独立地或综合影响着土地的综合特征。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对土地的各种利用和改造的结果,如农地、道路、居民点等等。
土地与土壤: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当土壤一旦被利用,即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时,则必需同时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组成土地的诸要素,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因地制宜利用土壤,这个时候的土壤实际上已经以土地的形式发生作用。
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的能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的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的生产能力。
土地资源知识点总结
土地资源知识点总结
土地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土地资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于地理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城市规划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就土地资源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1. 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固体地壳,包括陆地和水域,可以用于生产和建设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具有多样性和非可再生的特点。
2. 土地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土地资源包括不同类型的土地,如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2)固定性:土地资源是固定地壳的一部分,不像空气和水资源那样具有流动性。
(3)不可再生性:土地资源的形成需要长时间,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二、土地资源的分类
根据土地的用途和功能,土地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1. 耕地:指适宜种植作物的土地,包括旱地和湿地两种类型。
2. 林地:指生长着各种树木的土地,是重要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地。
3. 草地:指适宜生长草类植物的土地,可用于牧草种植或放牧。
4. 水域:包括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是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土地资源的分类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和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三、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1. 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包括科学施肥、合理轮作、改进耕作方式等,提高耕地的产量和品质。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物质、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再燃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含义: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够成的自然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哥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hi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3.土地资源: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4.土地与土壤的区别:⑴从相互关系来看,土壤仅仅是一个土地的组成要素。⑵从本质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⑶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分化壳的疏松表层,而土地是由地表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大气圈)、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水圈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
5.国土:是归入某一个归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
6.土地的特征:
⑴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⑵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7.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利益。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
8.土地资源学:是资源科学和土地科学的重要分支科目,它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
土地资源学要点【全】
■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的含义(概念):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土地与国土的区别:所谓国土是一个包含有政治学、经济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意义的概括性的综合概念。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区域,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由此可见,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土地属性: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和权籍属性。
■土地的资源属性:1、整体性;2、生产性;3、面积的有限性;4、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5、时间变化性;6、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7、多用途性。
■土地的资产属性:1、供给的稀缺性;2、位置的固定性;3、个体的异质性;4、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5、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6、流通的特殊性。
■土壤:指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土壤是在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成土年龄等诸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独立的自然体。
■资源的概念:指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土地资源管理知识点
土地资源管理知识点
一、土地资源概述
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上具有农田、草地、水域等自然属性的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是指对土地
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保护和整治,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
益的最大化。
二、土地资源管理的目的
1. 保障粮食安全:合理管理土地资源,增加农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 促进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业、工业、建设等行业,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3. 维护生态平衡: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
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的维护和恢复。
4. 保障农民权益:保护耕地、草地等农民的土地权益,维护土地承
包经营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土地资源管理的原则
1. 有序开发:根据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避
免盲目开发导致的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2. 保护优先:优先保护农田、水源地、湿地等重要土地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
3. 综合治理:综合考虑土地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
因素,采取综合治理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法制管理: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土地资源
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四、土地资源管理的关键技术
1. 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合理布局土
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2. 土地整治与治理:通过农田水利工程、造林绿化、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生产力。
3. 土地变更管理:合理引导土地用途变更,控制城市扩张对农田的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word文档良心出品)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土地的概念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具体包含下列几方面的含义:
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是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复合界面。
3)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如土地适宜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土地在其长期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各种要素以不同形式,从不同的侧面,按不同程度,独立地或综合影响着土地的综合特征。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对土地的各种利用和改造的结果,如农地、道路、居民点等等。
土地与土壤: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当土壤一旦被利用,即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时,则必需同时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组成土地的诸要素,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因地制宜利用土壤,这个时候的土壤实际上已经以土地的形式发生作用。
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的能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的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的生产能力。
土地资源利用知识点总结
土地资源利用知识点总结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素之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
高土地利用效率,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从城市化进程、
土地保护、土地整治和土地节约利用等四个方面,总结土地资源利用
的相关知识点。
一、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集中转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
必然结果。城市化进程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体而言,城市化进程对土地资源利用的知识点包括:
1. 城市扩张对农田的影响:城市不断扩张会占用大量的农田资源,
导致农田减少。因此,在城市扩张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保护农田的
重要性,合理规划城市用地。
2. 城市化对住房需求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口向城市集中,住房需求也相应增加。因此,城市规划者需要根据人口规模和需求合
理规划住房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土地保护
土地保护是指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社会稳定
的一项重要任务。土地保护的知识点包括:
1. 生态保护:土地不仅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也是众多生物的栖
息地。因此,保护土地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是土地保护的重
要内容。
2. 土地整治:土地整治是指对土地的改良和维护,使其能够更好地
满足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等需求。土地整治包括水土保持、水源涵
养等方面的措施。
三、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改良土地质量,减
少土地损耗,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土地整治的知识点包括:
1. 河湖湿地的治理:河湖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对水质净化和生
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知识点总结
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知识点总结
一、土地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土地面积和其中所蕴藏的自然资源,包
括土壤、植被、水资源等。根据土地资源的不同特征和用途,可以将
其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森林用地、草地、水域以及未利用地等
几大类。
1. 农业用地:主要用于耕种、种植和养殖,包括稻田、菜地、果园等。
2. 建设用地:用于城市和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包括住宅区、工业园区、商业用地等。
3. 森林用地:主要用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包括天然林、人工
林等。
4. 草地:主要用于畜牧业和草原资源的保护,包括牧场、草原等。
5. 水域:主要用于水资源的储存和利用,包括湖泊、江河、水库等。
6. 未利用地:指还未开发和利用的土地,如沙漠地区、高山地带等。
二、土地资源的价值和保护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
生态价值。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受到
了严重破坏和损失。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1. 合理规划: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分不同用途的土地,合理布局和利用土地资源。
2. 节约用地:推行节约用地政策,避免土地浪费和不合理占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生态保护:加强对生态脆弱地区的保护,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4. 治理土地污染:加强土地环境监测和治理,防止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5. 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三、土地利用的方式和问题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方式和行为。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对土地资源造成不同的影响,同时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土地资源学重点缩印版
土地资源学重点
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物质、
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
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
的土地。
3.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的概念包含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
是从土地所具有的的资源利用价值来阐述。
4.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
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
不可替代性
5.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6.土地生产力按其性质可分为自然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从时间上又分为现
实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填空题)
7.影响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如何表征?
(1)太阳辐射:光照强度(简称照度)、光照长度(简称日长)、光照
质量
(2)热量资源:温度,积温,无霜期、生长期与多年极端低温平均值
(3)降水
8.日平均气温10°C是多数植物活跃生长的温度,故又称为活动温度。
9.活动积温:一年内活动积温的总和。
10.分析地形地貌对区域土地资源特征的影响。
(1)海拔高度对区域土地资源特征的影响:海拔高度对土地特性的影
响主要表现在水热条件再分布方面。首先,气温随还把高度
的增加而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量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
增多。同时随着海拔的升高,积温减少,生长期缩短,引起
作物的适种性不同。海拔高度对人类活动也有制约,海拔高
度上升,自然环境恶化的可能性加大,人类的活动减少。
(2)坡度对区域土地资源特征的影响:坡度越陡,土壤侵蚀作用越强,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和答案
土地资源学
第一章绪论
1.土地与土壤、国土、景观的区别与联系
(1)土地与土壤.土壤只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
①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地包含土壤
②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土壤的本质特征是肥力
③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只是其地表层的一部分.土地是由地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地下水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体。
(2)土地与国土国土是指一个国家所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由一国主权所管辖的地域空间.广义包括一国陆地、河流、湖泊、内海和领海以及它们的下层和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国土是比土地更广泛的概念
(3)土地与景观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表现。
①从属关系上.景观是土地的一部分
②从内涵上.土地概念强调除自然属性外.更侧重于其经济社会属性;景观概念则代表了一种较为精细的尺度含义.更强调景观攻擂人欣赏的美学价值和景观作为复杂生命组织整体的生态价值及其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
③景观具有异质性.与以均质型地块单元为基础的土地概念有本质区别。
2.土地资源的概念
在当前或可预见将来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3.土地的属性
(1)自然属性
①生产性
②整体性
③面积有限性
④位置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
⑤时间变化性
⑥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
⑦多用途性
(2)经济社会属性(3个)
①土地的社会性
②土地的资产性
a供给的稀缺性
b位置的固定性和个体的异质性
c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
d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
e流通的特殊性
③土地的权籍性
a地权.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土地财产权的总和
土地资源管理学复习要点
土地资源管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土地的概念
2.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
3.土地的功能
4.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第二章土地资源调查
1.耕地的概念
2.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
3.地类认定的基本原则
4.几种主要地类的认定(耕地、林地、交通用地、城镇用地、村庄用地、滩涂等)
5.几种主要地类表示符号(水田、旱地、水浇地、果园、茶园、其他
园地、有林地、灌木林)
6.几种行政界线表示符号(国界、省界、地市界、县界、乡镇界、行
政村界、村民小组界)
7.土地权属的四种确权方式
8.简述二次土地调查中地类调绘的两种方法(综合调绘法、全野外调
绘法:区别与特点)
9.简述线状地物调绘的基本要求
10.最小上图图斑面积
11.耕地坡度分级类别
12.面积量算基本原则
13.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程序
第三章城镇地籍调查
1.地籍的概念和分类
3.地籍街坊的概念
4.地籍调查分为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其中,权属调查中实地调查包括哪五项工作。
5.地籍图上的要素有哪些?
6.什么是土地勘测定界?
第四章土地质量评价
1.城镇土地等与土地级的区别
2.城镇土地定级中土地分为哪四种用途?
3.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包括哪四个方面?
4.城镇土地定级中的功能分、作用分、因素分、单元总分值
5.简述商服繁华度影响分值计算步骤。
6.简述道路通达度影响分值计算步骤。
7.城镇土地定级因素中的面状因素和点线状因素的区别
8.土地定级单元划分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土地权利登记
1.基本概念:土地产权、土地它项权利
2.土地抵押权与土地典权
3.我国土地所有权制度和使用权制度
《土地资源学》考试重点
《土地资源学》考试重点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简答、辨析、论述第一章绪论1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资源的分类、数量与质量性质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
2辨析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
土地和土壤土地和土壤不同,土壤是土地的构成部分中诸多自然因素的一种。
土地与国土国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的总称:领土、领空、领海。
土地的概念要狭窄一些,海洋不包括在土地范围之内。土地是一个学术上的概念,国土是一个政治概念,二者是在不同层面上作出的不同定义。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涵义,它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扩大。
3土地的特性
土地资源学考试重点复习版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4-5个、填空28、简答5-6个、辨析1-2个、论述1-2个,主要是土地退化、可持续利用、粮食安全这三个方面
第一章绪论
1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资源的分类、数量与质量性质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
2辨析
1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
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
2土地和土壤
土地和土壤不同,土壤是土地的构成部分中诸多自然因素的一种;
(3)土地与国土
国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的总称:领土、领空、领海;
土地的概念要狭窄一些,海洋不包括在土地范围之内;土地是一个学术上的概念,国土是一个政治概念,二者是在不同层面上作出的不同定义;
4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土地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涵义,它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扩大;
《土地资源管理》复习要点
《土地资源管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国土:一个主权国家的全部疆域
..和领空
..的总和,包括这一区域范围内的全
..、领海
....,即其所管辖的领土
部资源条件。【土地只是自然经济综合体,范围比国土小】
2、土地资源:当前或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土地。(可变化)
土地资产:作为财产的土地,即地产。
☆区别与联系: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具有了经济和法律的意义。
3、土地的特性:
自然特性:
①土地位置的固定性;②土地面积(数量)的有限性;③土地质量的差异性;④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经济特性:
①经济供给的稀缺性;②土地利用的多向性和变更的困难性;③土地利用的分散性和差异性;④土地
利用后果的长久性和社会性
第二章、土地管理概述
1、土地管理: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
..、
经济
..、社会效益
......,监督土地利用
......,而进行的....,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
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理解主体、客体、目标和任务、方法、职能和环境】
2、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合理地
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与生产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3、土地管理现阶段的任务:
(1)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耕地“红线”——“18亿亩耕地”
(2)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科学规划;
《土地资源学》考试重点【缩印版】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
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2.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
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3.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资源的
分类、数量与质量性质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
4.积温:连续大于等于某一温度( 0℃、 10℃)起到连续小于等于某一温度
( 0℃、 10℃)止的时期内每天平均温度的和,称某一温度的积温。相似的积温在不同地区存在不等效问题
5.无霜期:每年初霜期与终霜期之间的无霜天数。它与温度生长期有关,但是两
者并不相同。
6.地表水系是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沼泽等水体的水分。
7.地学要素为区域性因素,主要是使区域内的光、温、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气
候规律控制下进行了重新的组合分配,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土地资源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
8.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及生态系统
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生境主要是指构成生态系统要素之一的无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及水文等。它不仅是生物群落乃至生态系统形成的基本条件,而且生境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9.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温
度、湿度、土壤、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等)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ImportanceforAki
——土地资源学
第一章绪论
土地科学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以土地类型、质量、数量、空间分布和供求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土地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土地利用和保护、土地整治与管理及其发展变化的一门科学。土地资源学(TheDicipineofLandReource)研究土地资源的形成和演变规律有、分类与分布特征、数量和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和管理等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构成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资源指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①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②土地资源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土地资源研究的内容①土地资源学理论基础研究(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以及土地资
源的形成很演化规律研究)
②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③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④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⑤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⑥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土地资源学研究方法①系统分析法
②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
③现代信息技术应用(RS、GIS、GPS)④社会经济分析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
3.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
自然地理综合体。
4.土地资源: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5.土地与土地资源的联系:土地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
阐述其具体含义,他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什么样的土地资源;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大;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
6.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参照书本、展
开论述)
7.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
性之一。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
所决定。
8.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9.土地的商品特性是指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一种特殊商品,可以进入流通。
10.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11.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
12.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13.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现代技术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16.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第二章
1.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
2.太阳辐射是由太阳发射的电磁短波辐射,它是地球表面土地系统中一切过程的能量基础。
3.在一天之内,夜间的总辐射为零,正午最高;一年之中,夏季的总辐射最高,冬季最低。
4.目前我国光照强度一般多以日照时数来表示。
5.一般情况下,强光照有利于植物的生殖生长,弱光照有利于植物的营养生长。
6.地球表面的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7.地表和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均由温度来控制。
8.农业生产上常用的积温指标是≥10℃的积温。积温的高低决定着作物一年的熟制。
9.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10.地球上的水资源可分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其中降水是影响土地资源利用与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11.降水的时空分布
①空间分布:由于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②时空分布:由于受太平洋季风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年际和年内变化比较大。
12.海拔高度是划分地貌形态如平原、高原、丘陵与山地的重要指标。平原的海拔大多数低于200M,高原的海
拔高度在1000M以上,丘陵一般不到500M,山地则是在500M以上,500~1000M称为低山。
13.海拔高度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热条件再分布方面;对其他各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人类活动的制
约方面。
14.与土地资源特性关系最密切的地貌因素:海拔高度、地面坡度、地貌类型等几个方面。
15.地面坡度对土地特性及其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条件以及
建筑工程投资等方面。
16.地貌类型按地貌形态可粗略分为平原、丘岭、山地、高原和盆地等五大类。
17.平原可分为山前平原、冲积平原、湖积平原、滨海平原等。
18.我国著名的冲积平原有:松嫩平原、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滨海平原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黄河现代三角洲等。
19.地表水系是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水分。
20.地下水的类型:包气带水(土壤水、上层滞水)、潜水和层间水
21.土壤类型分布:海洋性土壤群系、大陆性土壤群系和垂直地带性。
22.土壤地域分布规律:
①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②土壤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③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④不同区域的土壤地域性分布规律
23.土壤是陆地上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在生物、气候、地形、母质、时间等五大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
的历史自然体。
24.一般而言,农作物最佳的耕层厚度为>20~25cm。
对多数多年生作物而言,最佳的土层厚度一般为>100cm,临界厚度一般为>50cm。
25.通常认为壤土是农业生产较为理想的土壤质地类型。
26.多数农作物最适宜的土壤酸碱性为弱酸性至弱碱性。
27.土壤的综合性状通常用土壤肥力、土壤的水分状况、土壤的适宜性来评价。
28.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开放性、动态性、自我调节性、演化性。
29.植被包括森林、草地及农田栽培作物。
30.植被对土地系统的生态调节功能表现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环境;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固结土体、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参考书本、展开论述)
31.影响土地资源社会经济属性的因素主要有:
①社会因素:人口、社会需求、土地制度、土地政策与法规、资源与环境政策
②经济因素:生产力水平、市场状况、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区域条件、投入水平
③技术因素:科技发展水平、生产管理水平、技术培训与维护、物质技术条件。
32.土地的所有制和使用制度是土地资源最重要的社会属性。
33.土地所有制: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土
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
34.土地使用制度: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5.土地区位是自然要素区位、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组合的具体表现。
36.土地经济生产力:相对于土地自然生产潜力而言的。土地自然生产潜力是指充分考虑气候、土壤、地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