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 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1实验试剂:乙醇、乙酸、浓

合集下载

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

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

乙酸乙酯
77
②防倒0.吸90
微溶
【其它防倒吸方法】
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
【实验原理】
CH3COOH+HOC2H5 催化剂
酯化反应:
CH3COOC2H5+H2O 乙酸乙酯
酸跟醇作用,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酯化反应中酸和醇分子内的化学键 怎样断裂?
探究:酯化反应的本质
可能一
——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
O
O
12.初识生活中的一些含氧有机化合物
12.2醋和酒香
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蔡兴
你知道吗?
“酒是陈的香”
烧鱼时加点醋和酒,这样鱼的 味道就变得无腥、鲜美。
这些原理都可以用化学知识解释哦!
【学生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
【实验仪器】:
乙醇、乙酸 、浓硫酸
水浴
饱和碳酸 钠溶液
铁架台(带铁夹和铁圈) 酒精 灯 石棉网 大试管(带单孔橡皮 塞)1根 玻璃导管 试管2根 烧杯 2个 量筒 碎瓷片 火柴
不是;主要杂质是乙酸和乙醇;分液;分液漏斗
问题6.饱和碳酸钠的作用是什么?
(1)反应乙酸
(2)溶解乙醇
(3)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几种物质的物理性质
问物乙题质酸7.为液什面么上沸1使方1点7用?.9/℃长导管?1密导.0度5管/(口g/m为L什) 么要水易在溶溶性溶液的
乙醇
78.5 ①导管0.的78作93用:导气、冷易疑溶;
酸 分离方法
、 (分液)


乙酸乙酯
乙酸钠、 乙醇、Na2CLeabharlann 3分离方法(蒸馏)
乙醇
加入试剂
乙酸钠、 (稀H2SO)4

《第七章 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七章 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乙醇与乙酸》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醇和乙酸的基本性质,掌握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及其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乙醇和乙酸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树立环保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乙醇和乙酸的性质以及酯化反应的过程。

2. 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实验操作及观察,理解反应机理。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试管、酒精灯、无水乙醇、冰醋酸、醋酸钠晶体、试管夹等。

2. 试剂药品:乙酸、乙醇、醋酸钠、酚酞、浓硫酸。

3. 多媒体课件:乙醇、乙酸的结构、性质、应用等图片和视频。

4. 课前安置学生预习乙醇和乙酸的相关知识,并提出思考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乙醇和乙酸的性质,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

教学过程如下:(一)引入课题教师展示一瓶白酒和一瓶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

然后提出问题:白酒和醋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制取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1. 乙醇的性质教师演示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诠释原因。

然后,介绍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如羟基的影响等。

学生通过实验和教师的讲解,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乙酸的性质教师演示乙酸与碳酸钠的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诠释原因。

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如羧基的影响等。

学生通过实验和教师的讲解,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乙醇与乙酸的反应教师介绍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过程,并介绍酯化反应的特点。

学生了解酯化反应的过程和特点。

(三)探究活动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如何检验乙醇和乙酸的存在?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和实践,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操作。

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

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

6. 酯化反应原理:
HO ①
H —C—C—O—H
方式一:酸脱氢、醇脱羟基 H

+ + CH3COOH
HOCH2CH3
18O
浓硫


CH3COOCH2CH3
H2O
18O
方式二:酸脱羟基、醇脱氢
+ + CΒιβλιοθήκη 3COOHHOCH2CH3
18O
浓硫


CH3COOCH2CH3
18O
H2O
7.酯化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 做鱼时加醋加酒味道香醇。
2.实验现象: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并可闻到香味。
3.实验结论:
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了一种具有香味的油状液体
4.反应方程式:
+ + CH3COOH
HOCH2CH3
浓硫


CH3COOCH2CH3
H2O




5.酯化反应概念:
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逆反应为酯的水解反应。
酒越陈越香 醋能解酒吗? 香醋
在身体发生酯化反应微乎其微,所以用 醋解酒,不可靠。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再见
高中化学
酯化反应
乾县杨汉高中 刘 敏
做鱼时加一点 醋,加一点酒, 做出的鱼味道 特别香醇。你 想知道是为什 么吗?
酒越陈越香
1982年的拉菲
醋能解酒,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发生了酯化反应
乙酸的酯化反应
1.实验: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 后边加边震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mL 浓硫酸和2mL冰乙酸,按图连接好 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 的蒸汽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 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1 酯化反应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解读

1 酯化反应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解读

实验考点:(1)实验中药品的添加顺序先乙醇再浓硫酸最后乙酸(2)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使平衡右移)。

(3)碳酸钠溶液的作用①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②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中和乙酸;吸收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4)反应后右侧试管中有何现象?吸收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有果香气味的液体(5)为什么导管口不能接触液面?防止因直接受热不均倒吸(6)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试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设计增大乙酸乙酯产率的方法小心均匀加热,保持微沸,有利于产物的生成和蒸出,提高产率(7)试管:向上倾斜45°,增大受热面积(8)导管:较长,起到导气、冷凝作用(9)利用了乙酸乙酯易挥发的特性二、平时这样练、高考这样考1.乙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它具有以下化学性质:‘(1)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色,说明乙酸具有______性。

(2)能发生酯化反应。

实验室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答案】(1)红,酸。

(2【解析】试题分析:乙酸是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发生酯化反应时,方程式为2.该小组同学设计了甲、乙两套实验装置,对甲酸与甲醇进行了酯化反应的研究:(1)装置乙中长导管的作用是。

(2)甲酸和甲醇(CH318OH)进行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甲装置还是乙装置好?,其原因是。

(4)实验过程中选用的药品及试剂有:浓H2SO4、甲醇、甲酸还有、两种必备用品。

(5)某同学用装有饱和氢氧化钠的三颈瓶接收甲酸甲酯,几乎没有收集到产物,请给予合理的解释:。

【答案】(1)冷凝回流甲醇,平衡内外大气压强;(2)HCOOH+CH318OH HCO18OCH3+H2O;(3)乙;甲醇有毒,需密封进行实验操作;(4)沸石、Na2CO3溶液;(5)NaOH溶液的碱性较强,甲酸甲酯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

【解析】试题解析:(1)甲醇和甲酸易挥发,所以长导管起冷凝回流的作用,同时也起平衡内外大气压强的作用,以便液体顺利滴下。

酯化反应(共8张PPT)

酯化反应(共8张PPT)
(中。(化66) 的③) 钠饱饱溶除和溶和解去碳液碳度蒸酸代酸,出钠替钠利的溶?溶于乙液产酸液的物。有作析不什用出能么:。用作①②N减用a吸O小?收H乙能蒸溶酸否出液乙用的代酯氢乙替在醇氧水 Na2CO3溶液,因为NaOH溶液碱性强,会使乙 酸乙酯水解,重新生成乙酸和乙醇。
物质
熔点(℃)
沸点 (℃)
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
(2) 碎瓷片有什么作用?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 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
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 (3) 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吸水剂
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生成,且能闻 (1)乙醇,乙酸,浓硫酸的滴加顺序是怎样的?
(3) 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吸水剂 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
(2) 碎瓷片有的作什用么:作防用止?暴沸
(3) 浓浓硫硫酸酸的在作反用应:中催有化什剂么和作吸用水?剂
(4) 温度过高反应物易被蒸出,不利于产物生成
(,4)需反要应小过火程微中沸温(度60~是70否度越)高。越好?
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
3.注意事项
(5) 导管不为插什入么液不面插以入下液的面目以的下:?防止倒吸
乙酸与乙醇的酯化 反应
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
酯化反应
(1)化学方程式:
CH COOH+CH CH OH CH COOCH CH +H O (4) 反应过程中温度是否越高越好?
浓H2SO4
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
△ 3 3 2 乙酸乙酯的物理性质:无色,有香味液体,微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3
23
2
(3) 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吸水剂 (2) 碎瓷片的作用:防止暴沸
(4) 反应过程中温度是否越高越好?
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

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报告

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报告

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酯化反应制备乙酸乙酯,并了解酯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乙酸乙酯是一种常见的酯类化合物,其制备主要通过酯化反应来实现。

酯化反应是酸和醇在酸催化下发生的一种酯键的形成反应。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乙酸和乙醇在硫酸的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反应釜、冷却器、滴液漏斗、蒸馏设备等。

2. 实验试剂,乙酸、乙醇、浓硫酸。

实验步骤:1. 在反应釜中加入适量的乙酸和乙醇,然后加入少量的浓硫酸作为催化剂。

2. 将反应釜连接至冷却器,并进行加热,使反应液发生酯化反应。

3. 在反应结束后,将产生的混合物进行蒸馏,分离出乙酸乙酯。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地制备出了乙酸乙酯。

在蒸馏过程中,我们得到了透明的无色液体,这就是我们所需的乙酸乙酯。

而在蒸馏残渣中,我们也观察到了少量的水的存在。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技术。

同时,我们也成功地制备出了乙酸乙酯,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这次实验不仅帮助我们加深了对酯化反应的理解,也为我们今后的化学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验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第一,避免接触有毒化学品。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仪器,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3. 在进行酯化反应时,要控制好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避免产生副反应。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制备乙酸乙酯的方法,也对酯化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在今后的实验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实验操作技术,为化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合成乙酸乙酯方程式

合成乙酸乙酯方程式

乙酸乙酯的制取: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顺序是密度先小后大,然后加热。

方程式: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可逆反应、加热、浓硫酸催化剂)。

实验过程为:1、配制乙醇、浓H2SO4、乙酸的混合液时,各试剂加入试管的次序是:先乙醇,再浓H2SO4,最后加乙酸。

在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的时候,为了防止混合时产生的热量导致液体迸溅,应当边加边振荡。

当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冷却后再加入乙酸,这是为了防止乙酸的挥发而造成浪费。

2、此反应(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酯化反应是指“酸和醇起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发生酯化反应时,一般是羧酸分子里的羟基和醇分子里的羟基氢原子一起脱去,结合形成水,其余部分结合形成了酯(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3、为了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需要适当增大廉价原料乙醇的用量使反应尽可能生成乙酸乙酯,同时也可以提高成本较高的乙酸的转化率。

故实验中需要使用过量的乙醇。

4、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

注意:酯化反应需要用浓硫酸,而酯的水解反应需要用稀硫酸。

5、实验加热前应在反应的混合物中加入碎瓷片,以防止加热过程中发生暴沸。

6、试管B中盛装的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中和乙酸(混于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Na2CO3反应而被除去),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溶液分层,析出乙酸乙酯。

同时还可以冷却乙酸乙酯,减少乙酸乙酯的挥发。

注意:饱和Na2CO3溶液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因为NaOH溶液的碱性太强,会使乙酸乙酯发生水解反应而重新变成乙酸和乙醇。

7、装置中的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兼冷凝回流,防止未反应的乙酸、乙醇因蒸发而损耗。

8、导气管不宜伸入饱和N a2CO3溶液中的原因:防止倒吸。

9、反应的加热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先小火微热一段时间,再大火加热将生成的乙酸乙酯蒸出。

小火微热是为了防止将尚未反应的乙酸、乙醇蒸出,后期的大火蒸发是为了使乙酸乙酯脱离反应体系,有利于可逆反应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突破:实验探究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突破:实验探究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

②加热将酯蒸出。 ③可适当增加乙醇的量,并有冷凝回流装置。 4.问题讨论 (1)属于取代反应 反应的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其余部分相互结合 成酯。
(2)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互为可逆反应,但酯 化反应用浓H2SO4作催化剂而酯的水解用稀H2SO4 作催化剂。
【实验探究1】可用图示装置制取少 量乙酸乙酯(酒精灯等在图中均已 略去)。请填空: (1)试管a中需要加入浓硫酸、冰醋 酸和乙醇各2 mL,正确的加入顺序 及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 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b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支30 mL的大试管(A)中注入4 mL乙醇,缓慢加入
1 mL的浓硫酸,边加边振荡试管,待冷却至室温时,
再加入4 mL乙酸并摇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HOCH2CH3
浓硫酸 △
CH3COOC2H5+H2O。
(2)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主要有3个:①使混入乙
酸乙酯中的乙酸与Na2CO3反应而除去;②使混入的 乙醇溶解;③使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减小,减少其损
(4)防暴沸的方法: 盛反应液的试管要倾斜约45°,试管内加入少量碎 瓷片。 (5)长导管的作用:导气兼起冷凝作用。 (6)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和 乙酸,同时减少乙酸乙酯的溶解,便于分层析出与观 察产物的生成。 (7)防倒吸的方法: 导管末端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或用球形干燥 管代替导管。 (8)不能用NaOH代替Na2CO3,因为NaOH溶液碱性很 强,会使乙酸乙酯水解。 (9)提高产率采取的措施(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①用浓H2SO4吸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报告

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报告

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酯化反应制备乙酸乙酯,并探究不同反应条件下对反应效果的影响。

实验原理:乙酸乙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在化工、制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其制备主要通过酯化反应实现,即乙酸和乙醇在酸催化剂存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准备所需试剂:浓硫酸、乙醇、乙酸。

b. 准备玻璃仪器:反应瓶、加热器、冷却器、水浴。

2. 实验操作:a. 在反应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和乙酸,以摩尔比为1:1。

b. 加入少量浓硫酸作为催化剂。

(注意: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操作时需戴好防护手套和护目镜)c. 将反应瓶放入加热器中进行加热,控制恒定温度并保持反应30分钟。

d. 关闭加热器,等待反应瓶冷却至室温。

e. 将反应液倒入蒸馏瓶中,加入适量碱溶液(例如氢氧化钠溶液),并进行搅拌。

3. 乙酸乙酯的提取:a. 将蒸馏瓶连接至水浴和冷凝器,进行蒸馏过程。

b. 调节水浴温度,使乙酸乙酯沸点(77°C)处于加热范围内。

c. 随着蒸馏进行,乙酸乙酯汽化并冷凝于冷凝器中,最终收集得到产物。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操作步骤,我们成功制备了乙酸乙酯。

通过对不同实验条件的探究,我们还得出了以下结论:1. 催化剂浓度:催化剂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明显影响。

随着催化剂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但过高的催化剂浓度可能导致副反应的发生。

2. 反应温度: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在适宜的反应温度下,反应进行较快且产率较高;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反应效果。

3. 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的延长有助于提高产率,但过长的反应时间可能导致产品分解或副反应的发生。

实验中,我们选择了30分钟的反应时间,能够得到较好的反应结果。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乙酸乙酯,并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论表明,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是影响酯化反应效果的重要因素,合理选择这些条件能够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

_实验探究__乙酸和乙酯酯化反应

_实验探究__乙酸和乙酯酯化反应
析出与观察产物的生成。
(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
观察到的现象是 b中的液体分层, 。 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
规律技巧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为防止倒吸,
可用干燥管(如图)、倒扣的漏斗等
装置来替代图中的竖立的导管。
(2)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吸水剂。
(3)要用酒精灯小心加热,以防止液
体剧烈沸腾导致乙酸和乙醇大量挥发。
(4)防暴沸的方法:试管内加入少量
碎瓷片。
(5)长导管的作用:导气兼起冷凝作用。 (6)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中和乙酸, 吸收乙醇,减少乙酸乙酯的溶解,
便于分层析出与观察产物的生成。
(7)防倒吸的方法:导管末端在饱和
请填空:
(1)试管a中需要加入浓硫酸、冰醋 酸和乙醇各2 mL,正确的加入顺序 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 及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 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入冰醋酸 (2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试管 a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乙酸乙酯的制备
乙酸乙酯的制备
1.反应的条件:浓硫酸、加热。
2.反应的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
其余部分相互结合成酯。
3.反应装置
4.反应的特点 (1)属于取代反应 (2)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 互为可逆反应,
5.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试剂的加入顺序:乙醇、浓硫酸 和冰醋酸,不能先加浓硫酸。
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或用球形干燥
管代替导管。
(8)不能用NaOH代替Na2CO3,因为NaOH 溶液碱性很强,会使乙酸乙酯水解。 (9)提高产率采取的措施: ①用浓H2SO4吸水,使平衡右移。 ②加热将酯蒸出,使平衡右移。 ③适当增加乙醇的量,并有冷凝

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学设计

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学设计

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掌握乙酸酯化反应的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

学会书写乙酸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酯化反应的概念、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乙酸酯化反应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机理,特别是酸脱羟基醇脱氢的反应过程。

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和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酯化反应的概念、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使学生对酯化反应有初步的认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乙酸酯化反应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酯化反应的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探讨酯化反应的机理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酯化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酯化反应的本质。

四、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大试管、小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分液漏斗、量筒、烧杯。

药品:无水乙醇、冰醋酸、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酚酞试液。

2、多媒体课件制作包含酯化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酒的香味,引出酯化反应的话题。

提问:为什么酒存放的时间越长越香?2、讲授新课酯化反应的概念讲解酯化反应是酸和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酯化反应的原理以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H₃COOH +C₂H₅OH ⇌ CH₃COOC₂H₅+ H₂O。

酯化反应的机理利用多媒体展示乙酸和乙醇酯化反应的微观过程,重点讲解酸脱羟基醇脱氢的反应机理。

乙酸乙醇反应实验报告

乙酸乙醇反应实验报告

乙酸乙醇反应实验报告乙酸乙醇反应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乙酸和乙醇之间的酯化反应,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和产物收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酯化反应是一种酸催化的醇和酸之间的反应,其中乙酸是酸,乙醇是醇。

在反应中,乙酸的羧基与乙醇的羟基发生酯键的形成,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通常需要酸催化剂来加速反应速率。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乙酸、乙醇、浓硫酸、冷却水、反应瓶、磁力搅拌器等。

2. 实验操作:将一定量的乙酸和乙醇按照一定的摩尔比例加入反应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硫酸作为催化剂。

在磁力搅拌器的作用下,将反应瓶放入冷却水中进行反应。

反应过程中,观察反应液体的变化。

3. 反应结束: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搅拌,取出反应瓶,将反应液体进行分离。

收集产物,通过蒸馏或其他方法进行纯化和提取。

4.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包括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产物收率等。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反应液体从最初的透明变为乳白色,随着反应的进行,乳白色逐渐加深,最终转变为乳黄色。

这表明乙酸和乙醇之间的酯化反应已经发生。

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将反应液体进行分离,得到了一定量的乙酸乙酯产物。

根据实验数据的记录,我们可以计算出反应的产物收率。

产物收率是指实际得到的产物质量与理论产物质量之间的比值。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产物收率受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物摩尔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反应液体的颜色变化,这是由于反应中生成了乙酸乙酯,而乙酸乙酯的颜色较浓。

这也说明了反应的进行。

另外,我们注意到反应液体的浓度随着反应的进行而增加,这是由于乙酸和乙醇的消耗,以及乙酸乙酯的生成。

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有很大的影响。

较高的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同时也会增加副反应的可能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反应温度。

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方程式

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方程式

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方程式
酯化反应是一种有机化学反应,指的是醇与羧酸或含氧无机酸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在有机化学中,酯化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反应类型,广泛应用于药物、香料、调味品等许多领域。

当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时,生成的产物是乙酸乙酯和水。

化学方程式如下:
C2H5OH + CH3COOH → CH3COOC2H5 + H2O
在这个反应中,乙醇(C2H5OH)和乙酸(CH3COOH)是反应物,而乙酸乙酯(CH3COOC2H5)和水(H2O)是生成物。

酯化反应的机理可以分为两步。

首先,醇与羧酸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一个中间体。

然后,中间体失去一个水分子,生成酯。

影响酯化反应的因素包括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这些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反应效果。

酯化反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制药领域,酯化反应常用于合成药物;在香料、调味品等领域,酯化反应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此外,酯化反应还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农业化学等领域。

总之,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优质PPT]

实验探究  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优质PPT]

经过上述处理后的液体放入另一干燥的蒸馏瓶内,再 蒸馏,弃去低沸点馏分,收集温度在76~78℃之间的 馏分即得纯的乙酸乙酯。故选B (5)对比两个实验装置图,结合乙酸乙酯制备过程中 的各种条件控制,可以看出后者的三个突出的优点: ①增加了温度计,便于控制发生装置中反应液的温 度,减少副产物的产生;②增加了分液漏斗,有利于及 时补充反应混合液,以提高乙酸乙酯的产量;③增加 了水冷凝装置,有利于收集产物乙酸乙酯。
【实验探究2】已知下列数据: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乙醇 -117.0
78.0
0.79
乙酸
16.6
117.9
1.05
乙酸乙酯 -83.6
77.5
0.90
浓硫酸-Biblioteka (98%)338.0
1.84
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30 mL的大试管A中按体积比1∶4∶4的比例 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
匀地加热装有混合溶液的大试管5~10 min;
③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的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去试 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混合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热将酯蒸出。 ③可适当增加乙醇的量,并有冷凝回流装置。 4.问题讨论 (1)属于取代反应 反应的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其余部分相互结合 成酯。
(2)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互为可逆反应,但酯 化反应用浓H2SO4作催化剂而酯的水解用稀H2SO4 作催化剂。

实验探究乙酸和乙醇的制备

实验探究乙酸和乙醇的制备
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操作,其主要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77.5℃)比较接近,若用大火加热,反应物容易随
生成物(乙酸乙酯)一起蒸出来,导致原料的大量损
失;另一个方面,温度太高,
(4)试管B中的液体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油状液体无 色(可以闻到水果香味),下层液体(浅)红色,振荡后 下层液体的红色变浅 B (5)①增加了温度计,便于控制发生装置中反应液的 温度,减少副产物的产生;②增加了分液漏斗,有利 于及时补充反应混合液,以提高乙酸乙酯的产量; ③增加了水冷凝装置,有利于收集产物乙酸乙酯
一支30 mL的大试管(A)中注入4 mL乙醇,缓慢加入
1 mL的浓硫酸,边加边振荡试管,待冷却至室温时,
再加入4 mL乙酸并摇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HOCH2CH3
浓硫酸 △
CH3COOC2H5+H2O。
(2)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主要有3个:①使混入乙
酸乙酯中的乙酸与Na2CO3反应而除去;②使混入的 乙醇溶解;③使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减小,减少其损
经过上述处理后的液体放入另一干燥的蒸馏瓶内,再 蒸馏,弃去低沸点馏分,收集温度在76~78℃之间的 馏分即得纯的乙酸乙酯。故选B (5)对比两个实验装置图,结合乙酸乙酯制备过程中 的各种条件控制,可以看出后者的三个突出的优点: ①增加了温度计,便于控制发生装置中反应液的温 度,减少副产物的产生;②增加了分液漏斗,有利于及 时补充反应混合液,以提高乙酸乙酯的产量;③增加 了水冷凝装置,有利于收集产物乙酸乙酯。

乙醇乙酸反应_实验报告

乙醇乙酸反应_实验报告

1. 了解乙醇与乙酸反应的原理及条件;2. 掌握实验操作步骤,观察反应现象;3. 学习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层分离;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CH3CH2OH + CH3COOH → CH3COOCH2CH3 + H2O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分液漏斗、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锥形瓶、蒸馏装置等;2. 试剂:乙醇、乙酸、浓硫酸、碳酸钠、饱和碳酸钠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仪器是否完好;2. 将10 mL乙醇和10 mL乙酸倒入烧杯中;3. 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边加边搅拌,防止局部过热;4. 将烧杯置于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保持微沸状态,持续反应30分钟;5. 停止加热,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6. 将反应液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7. 打开分液漏斗下端的活塞,放出下层水层;8. 将上层乙酸乙酯收集于锥形瓶中;9. 将乙酸乙酯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振荡,观察现象;10. 将反应后的溶液进行蒸馏,收集蒸馏产物。

1. 反应过程中,溶液逐渐变浑浊,产生白色固体;2. 分液漏斗静置后,溶液分为两层,上层为乙酸乙酯,下层为水;3. 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后,溶液分层,上层为无色透明液体,下层为无色透明溶液;4. 蒸馏过程中,收集到无色透明液体。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2. 反应过程中,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和吸水剂,提高了酯的产率;3. 分液漏斗分层分离,成功提取乙酸乙酯;4. 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后,乙酸乙酯与水分离,验证了实验结果;5. 蒸馏过程中,收集到无色透明液体,证实了乙酸乙酯的生成。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完成了乙醇与乙酸反应的实验操作,观察到了实验现象,并分析了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浓硫酸催化下,乙醇与乙酸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报告

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报告

班级:煤化111姓名:郝海平学号:10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酯化反应原理以及由乙酸和乙醇制备乙酸乙酯的方法。

2.学会回流反应装置的搭制方法。

3.复习蒸馏、分液漏斗的使用、液体的洗涤与干燥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用冰醋酸和乙醇为原料,采用乙醇过量、利用浓硫酸的吸水作用使反应顺利进行。

除生成乙酸乙酯的主反应外,还有生成乙醚的副反应。

主反应:副反应:三.仪器与试剂仪器:100ml、50ml圆底烧瓶,冷凝管,温度计,分液漏斗,电热套,分馏柱,接引管,铁架台,胶管量筒等。

试剂:无水乙醇冰醋酸浓硫酸碳酸钠食盐水氯化钙硫酸镁四.实验步骤1.向烧瓶中加入19ml无水乙醇和5ml浓硫酸,向恒压漏斗中加入8ml冰醋酸。

2.开始加热,加热电压控制在70V----80V,并冰醋酸缓慢滴入烧瓶,微沸30----40min。

3.蒸馏温度控制在温度严格控制在73-----78℃直至反应结束。

五.产品精制1.首先加入7ml碳酸钠饱和溶液,用分液漏斗分,目的是离除去冰醋酸。

2.再向分液漏斗上层液中加入7ml饱和食盐水,目的是防止乙酸乙酯水解。

3.加入7ml饱和氯化钙溶液,目的是出去无水乙醇。

4.加入2g MgSO4 固体,目的是除水。

六.数据处理最后量取乙酸乙酯为7.8ml。

(冰醋酸相对分子质量60.05 相对密度 1.049)(乙酸乙酯相对分子质量 88.10 相对密度0.905)产率=(7.8X0.9/88)/(8X1.04/60)X100%=57%七.讨论1.浓硫酸加入时会放热,应在摇动中缓慢加入。

2.加入饱和NaCO3时,应在摇动后放气,以避免产生CO2而使分液漏斗内压力过大。

3.若CO32-洗涤不完全,加入CaCl2时会有Ca CO3沉淀生成,应加入稀盐酸溶解。

4.干燥时应塞上瓶塞,并间歇振荡。

5.蒸馏时,所有仪器均需烘干。

6.。

酯和油脂

酯和油脂

环节三
环节四 演示实验
总结演示实验改进的 优点
得到比较纯 净的乙酸乙

分层明显
防止倒 吸
减少环境 污染
85%
1
72%
2
56% 3 23% 4
FOLLOW Conveniently procrastinate
5
15%
课堂小结
教材实验内容 设计改进实验装置 演示实验
小组评价
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实验涉及内容短小,重点在于发现教材实验的不 足之处,然后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在实验过 程中注意环保问题,提高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科 学素养。让学生知道我们也可以研究出新知识。 培养学生爱动脑,爱专研的精神。该实验现象明 显、实验内容简单易操作,还是有不足的地方, 请大家多多指教
环节一
(4)防暴沸的方法: 盛反应液的试管要倾斜约45°,试管内加入少量碎 瓷片。 (5)长导管的作用:导气兼起冷凝作用。 (6)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和 乙酸,同时减少乙酸乙酯的溶解,便于分层析出与观 察产物的生成。 (7)防倒吸的方法: 导管末端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 (8)不能用NaOH代替Na2CO3,因为NaOH溶液碱性很 强,会使乙酸乙酯水解。 (9)提高产率采取的措施(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①用浓H2SO4吸水,使平衡向原理,内容及 其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 作完成实验, 培养学生动 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及
价值观
通过组内合作 设计实验装置 培养学生团队 精神和环境保 护意识
实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组
重点
掌握酯化反
应的原理,
内设计合理 实验改进装 置
难点
内容以及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耗及有利于它的分层和提纯。故选B、C项。
(3)根据各物质的沸点数据可知,乙酸(117.9℃)、 乙醇(78.0℃)的沸点都比较低,且与乙酸乙酯的沸 点(77.5℃)比较接近,若用大火加热,反应物容易
随生成物(乙酸乙酯)一起蒸出来,导致原料的大
量损失;另一个方面,温度太高,可能发生其他副 反应。 (4)在步骤③中的主要现象是:试管B中的液体分成 上下两层,上层油状液体无色(可以闻到水果香味),
实验探究
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
1.实验试剂:乙醇、乙酸、浓H2SO4。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试剂的加入顺序为:乙醇、
浓硫酸和冰醋酸,不能先加浓
硫酸。 (2)浓硫酸在此实验中起催化 剂和吸水剂的作用。 (3)要用酒精灯小心加热,以防止乙酸和乙醇大量 挥发,液体剧烈沸腾。
经过上述处理后的液体放入另一干燥的蒸馏瓶内,再
蒸馏,弃去低沸点馏分,收集温度在76~78℃之间的 馏分即得纯的乙酸乙酯。故选B (5)对比两个实验装臵图,结合乙酸乙酯制备过程中 的各种条件控制,可以看出后者的三个突出的优点:
①增加了温度计,便于控制发生装臵中反应液的温
度,减少副产物的产生;②增加了分液漏斗,有利于及 时补充反应混合液,以提高乙酸乙酯的产量;③增加 了水冷凝装臵,有利于收集产物乙酸乙酯。
解析
(1)浓H2SO4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应
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H2SO4,最 后再加入冰醋酸。(2)为了防止发生暴沸应在加热 前向试管中加入几片沸石(或碎瓷片)。(3)加热 试管可提高反应速率,同时可将乙酸乙酯及时蒸出,
有利于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4)乙酸乙酯在饱和
Na2CO3溶液中溶解度很小,而随乙酸乙酯蒸出的乙 酸和乙醇在其中的溶解度很大,因此便于分离出乙
答案
(1)在一支30 mL的大试管(A)中注入4 mL乙
醇,缓慢加入1 mL的浓硫酸,边加边振荡试管,待冷 却至室温时,再加入4 mL乙酸并摇匀 CH3COOH+HOCH2CH3 (2)BC (3)根据各物质的沸点数据可知,乙酸(117.9℃)、 乙醇(78.0℃)的沸点都比较低,且与乙酸乙酯的沸 点(77.5℃)比较接近,若用大火加热,反应物容易随 生成物(乙酸乙酯)一起蒸出来,导致原料的大量损 失;另一个方面,温度太高,
(1)试管a中需要加入浓硫酸、冰醋
酸和乙醇各2 mL,正确的加入顺序 及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 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b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离出乙酸乙酯后,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
剂为(填字母)_________。 A.P2O5 C.碱石灰 (5)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 B.无水Na2SO4 D.NaOH固体
右图所示的制取乙酸乙酯的装
置(图中的铁架台、铁夹、加 热装置已略去),与上图装置 相比,此装置的主要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支30 mL的大试管(A)中注入4 mL乙醇,缓慢加入 1 mL的浓硫酸,边加边振荡试管,待冷却至室温时, 再加入4 mL乙酸并摇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HOCH2CH3
浓硫酸

CH3COOC2H5+H2O。
(2)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主要有3个:①使混入乙
酸乙酯中的乙酸与Na2CO3反应而除去;②使混入的 乙醇溶解;③使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减小,减少其损
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填字母) _________。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 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操作,其主要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热将酯蒸出。
③可适当增加乙醇的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冷凝回流装置。 4.问题讨论 (1)属于取代反应 反应的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其余部分相互结合 成酯。
(2)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互为可逆反应,但酯
化反应用浓H2SO4作催化剂而酯的水解用稀H2SO4
作催化剂。
【实验探究1】可用图示装置制取少
量乙酸乙酯(酒精灯等在图中均已 略去)。请填空:
浓硫酸 △
CH3COOC2H5+H2O
(4)试管B中的液体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油状液体无 色(可以闻到水果香味),下层液体(浅)红色,振荡后 下层液体的红色变浅 B (5)①增加了温度计,便于控制发生装置中反应液的 温度,减少副产物的产生;②增加了分液漏斗,有利
于及时补充反应混合液,以提高乙酸乙酯的产量;
下层液体(浅)红色,振荡后下层液体的红色变浅。
分离出来的是粗产品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粗产品的 提纯步骤为:①向粗产品中加入碳酸钠粉末(目的
是除去粗产品中的乙酸);②向其中加入饱和食盐
水与饱和氯化钙溶液,振荡、静臵、分液(目的是 除去粗产品中的碳酸钠、乙醇);③向其中加入无 水硫酸钠(目的是除去粗产品中的水);④最后将
酸乙酯。(5)试管内液体分层,上层为油状液体,
因为乙酸乙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答案 (1)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
(2)在试管a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3)①加快反应速率 ②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 以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4)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并减少乙 酸乙酯的溶解
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30 mL的大试管A中按体积比1∶4∶4的比例 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 匀地加热装有混合溶液的大试管5~10 min;
③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的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去试
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混合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中的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
规律技巧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为 防止倒吸,可用干燥管(如图)、倒扣 的漏斗等装置来替代图中的竖立的导管。
【实验探究2】已知下列数据:
物质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浓硫酸 (98%) 熔点(℃) -117.0 16.6 -83.6 沸点(℃) 78.0 117.9 77.5 338.0 密度(g/cm3) 0.79 1.05 0.90 1.84
③增加了水冷凝装置,有利于收集产物乙酸乙酯
返回
解析
(1)配制乙醇、浓硫酸、乙酸混合液时,各试
剂加入试管的顺序依次为:CH3CH2OH→浓硫酸 →CH3COOH。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边加边振荡是 为了防止混合时产生的热量导致液体飞溅造成事故; 将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液冷却后再与乙酸混合,是为
了防止乙酸的挥发造成原料的损失。在加热时试管
中所盛溶液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 因为试管容积
(4)防暴沸的方法: 盛反应液的试管要倾斜约45°,试管内加入少量碎 瓷片。 (5)长导管的作用:导气兼起冷凝作用。 (6)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和 乙酸,同时减少乙酸乙酯的溶解,便于分层析出与观 察产物的生成。 (7)防倒吸的方法: 导管末端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或用球形干燥 管代替导管。 (8)不能用NaOH代替Na2CO3,因为NaOH溶液碱性很 强,会使乙酸乙酯水解。 (9)提高产率采取的措施(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①用浓H2SO4吸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为30 mL,那么所盛溶液不超过10 mL,按体积比1:4:4
1 3
的比例配浓硫酸、乙酸和乙醇的混合溶液,由此可
知,对应的浓硫酸、乙酸和乙醇的体积为1 mL、 4 mL、4 mL。既然在题中已经给定的是30 mL的大 试管,那就不能用其他规格的试管,在答题时要特别
注意。配制混合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可叙述为: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